Ⅰ 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有哪些
1、教學設計的基本環節有哪些?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我認為有效的教學設計應主要圍繞下面幾個主要環節:理解《課程標准》、把握教材體系、分析學情、設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精選教學資源、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編排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活動等環節。 ★理解課程標准。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分析教科書,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 ★把握教材體系。不僅要了解每一課的內容和具體的知識內容,還應分析每一課的結構、內容與單元主題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知識點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位置或地位,每個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等。 ★分析學情。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是否採用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是教師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設定教學目標。設定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和關鍵環節。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組織和實施的依據,具有引領和指導的作用。需要設定的教學目標,包括學生的學習目標(三維目標)、教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的重點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學科基礎知識。教學重點,也即重點知識。在每課中均處於核心的地位,具有統領性、代表性、典型性等特點。教學難點需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確定,而非教師的教學角度。是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時,可能存在認知障礙、理解困難或實踐難度大的知識內容。教學難點的確定,應是知識學習與學習方法、技能的訓練和培養相結合的最佳契合點。 ★精選教學資源。在充分利用教科書材料的同時有必要再精選一些材料,使其起到補充教科書材料不足, 或彌補教科書材料單一、抽象、靜態等缺憾,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認知。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經常採用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有講授式、組織研討活動、自主探究活動等。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和活動教學過程和活動,是學科課堂教學設計的主體。課堂教學過程,是指教師組織教學的程序和環節,也是學生學習和認知的程序和環節。 ★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教學經常採用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有:講授式,組織研討活動、探究活動等。 ★編排教學過程和設計教學活動。本部分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應把教學內容、教學進程、學生活動、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指導策略表達清楚,可附教學流程圖。常態(常規)教學設計包括以下內容: 一、明確教學內容:包括教材版本、學科、單元、課時及課題。 二、確定教學目標:即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就是任務,教學目標應該是可以預測的,這是教師確定教學目標的出發點,可測的目標才能給學生指出明確的學習方向。 三、確定教學重點難點:這是教學設計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定不能偏離主幹知識,學生學不會的,應該有辦法讓學生學會。 四、選擇教法:即教師如何「教」。「教無定法」,教師個人教學的藝術特點是確定教學實施策略的基礎。教師如何創設教學情境,採用什麼樣的教學用具,才能更有利於學生的「學」,使學生主動發展,全面發展,這是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的問題。 五、導學方法:即學生如何學,採取怎樣的「學」的策略,才會保證學習效果的最大化。 六、教學准備:與本節教學相關的工具,如課本、掛圖、多媒體等。 七、教學步驟: (一)激趣導入: 一節課的導入,不僅為教師講授新課作鋪墊,即為進入新課學習提供背景,還應具有引發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興趣,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學習的功能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是課堂教學的主幹部分,也是一節課的核心部分。 (三)體驗發現: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體驗發現,鞏固提高。 (四)拓展延伸:由課內遷移到課外,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的人文素質。 (五)課堂小結:是對一節課所學知識的系統歸納和總結。教師也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的水平,通過積極的引導,將教學的這個環節交由學生完成。使他們既重現和復習了剛剛學過的知識,又在方法和技能方面得到一次訓練的機會。 八、板書設計:依據課程標准和教材要求,力求以盡可能簡練、精當地文字、符號、線條、圖形、圖表等表現手法,真實、全面、准確地反映豐富而復雜的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概括教學內容,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九、教學後記(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學設計的延伸,也是教學設計的必要環節。客觀公正的教學反思不僅能矯正教學行為,還能提高教學能力,也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2、學情分析都包含哪些方面? 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學情分析: 一、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學習新內容之前,學生原有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備應達到一定水平,這是學生學習新知識和形成新能力的必要條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成效。 二、了解學生的心裡需求。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學生的心裡需求就是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學情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對學生的「可能」進行預測。新課程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增加了教學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這不僅為課堂教學的精彩生動提高了廣闊的空間,而且對課堂教學的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關注課堂效果。真正的學情源自於課堂,最有效的學情分析應是對課堂教學的高度關注。 五、觀察課後效果。對學生課後的聯系也是進行學情分析的重要依據,從學生對待練習的熱情,可以感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從學生完成練習的質量,可以看出學生對課堂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態度,這對確定學生再學習的起點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3、請對「光的反射」一節課進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象》第二節,這節課的設置是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光的反射現象。因此,本節知識的學習,它既是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的延伸,又是理解平面鏡成像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光的折射定律的基礎,在光學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是本節課的核心,探究活動實驗方法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通過科學探究過程來理解光的反射規律,進而把物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光路的可逆性、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學習是現實生活與物理知識相互聯系的完美體現,可以充分展現物理知識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對光現象有一定的認識但不深入。在第一節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後,知道了不是所有的物體都發光。但對於為什麼能看見物體並不十分清楚。前面學生已經探究過光的直線傳播規律,老師讓學生事先收集光的反射方面的信息並交流,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游戲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中表現了對有關光的現象的濃厚興趣。 三、教法分析: 由於學生剛學完光的直線傳播,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採用實驗探究、觀察分析、總結歸納、啟發式教學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多媒體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緊密聯系實際。
Ⅱ 教學設計的八個環節都要注意哪些問題
最佳的課堂教學設計,必須經過四種思維活動:一是體驗專家的思維活動,內即認真學習容和研究課標、教材和教參;二是體驗學生的思維活動,即貼近學生實際,找准教學起點;三是激活自身的思維活動,即思考自己如何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四是整合課程的思維活動,即把專家、學生、自我的思維活動進行整合,創設具體的實踐情境。在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無論是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構思教學程序,還是選擇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境,都要充分展開這四種思維活動
Ⅲ 請闡述教學設計的八個環節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最佳的課堂教學設計,必須經過四種思維活動:一是體驗專家的思維活動,即認版真學習和研究權課標、教材和教參;二是體驗學生的思維活動,即貼近學生實際,找准教學起點;三是激活自身的思維活動,即思考自己如何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四是整合課程的思維活動,即把專家、學生、自我的思維活動進行整合,創設具體的實踐情境。在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無論是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構思教學程序,還是選擇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境,都要充分展開這四種思維活動
Ⅳ 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有哪些
它是抄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教學設計包含以下主要環節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本節(單元)課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2.教學背景分析包括學習內容分析、學生情況分析、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技術准備,以及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等研究說明。3.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安排等。4.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本部分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應把教學內容、教學進程、學生活動、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指導策略表達清楚,可附教學流程圖。6.本次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Ⅳ 教學設計包括哪些環節
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有哪些?
教學設計的幾個主要環節:
1、分析版教學內容權
2、學習者分析(學生)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4、教師分析
5、教學策略的分析
6、教學評價的設計
想要在教學設計方面更近一步的老師可以了解下繼教網舉辦的教學設計指導師培訓班,網路教學設計指導師,第一頁第一條信息。
Ⅵ 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哪些環節
什麼是教學設計?包括哪些主要環節?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
教學媒體
、
教學策略
、教學評價等教學
要素
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其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
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設計方案,內容包括學習內容
特徵
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或意圖、
教學過程
、課堂小結(含板書設計)、自主性教學評價(教學反思)、教學資源鏈接等。
1、評估
需求
確定教學目的:測量學習差距、確定完成
教學
後能夠做什麼?
2、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學習之前的知識技能分析?
3、學習者分析:學習者個性特徵和學習環境分析?
4、編寫教學目標:具體陳述學習後能夠做什麼?
5、開發評價方案:你准備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
6、開發和選擇教學材料:你設計各種教學資源和材料為教學做准備?
7、實施與評價:實施你的設計並進行多方面的評價?
8、修改:整理反饋資料和數據,進行修改教學設計
9、總結性評價:對學習者使用效果進行最終評價
教學設計的本質是建立在理論
基礎
之上的一門應用性的教學技術,最早起源於美國。美國
教育家
杜威
最先提出應發展一門連接學習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橋梁科學」,橋梁科學即為教學設計的原意。80年代初,由鄔美娜、
劉茂森
等人
引入我國
教育技術
領域
,但那時的教學設計只是原封不動的將教學設計從國外「拿來」,介紹給大家的觀點和
理論
也是零星的、支離破碎的,根本談不上
體系
,實踐幾乎沒有。經過這些專家20年的努力,現在教學設計在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個別成功的實踐應用。
但是縱觀我國教學設計的理論,我們看到的多數還是國外教學設計的印跡,由此導致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我國的
教學實踐
不適應,表現為:理論反映的是西方教育觀念、學習理論、
教學模式
發展的軌跡和
成果
,提倡學生
創造性
和
科學精神
的培養,實踐是我國千百年形成的「儒家」教育觀念、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以
應試教育
為主,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這樣必然造成教學設計在我國形成了所謂「兩張皮」的尷尬局面。在教學設計理論的普及過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學設計的理論比較抽象、宏觀,缺乏可操作性的實際環節。既使教學專家都很難把握其實質,更別說新手了。我們可以看教學設計的一般
模型
,其中前期分析、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三個過程都只是宏觀的描述,根本未提供容易掌握的
研究方法
和操作工具,
教師
只能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來揣摩模型所提供的教學設計過程,這樣,優秀的教學設計就成為個別
教員
的
專利
,遠遠沒有發揮教學設計的教學應用性,實現
規模效益
。認為教學目標是高於一切的,它既是教學過程的
出發點
,又是教學過程的歸宿。通過教學目標分析可以確定所需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評價檢查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過程的一切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
探究型學習的基本過程。
雖然因為探究的程度不同,探究
學習活動
有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但是總的來說,探究的過程是一個
解決問題
的過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活動要素。
確定問題
探究過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問題,分析問題的屬性,根據問題的屬性,進而可以確定採用哪一種程度的探究活動,有沒有必要展開深入的研究,是進行完全的探究還是不完全的探究,還是以調查及資料的收集、整理和評價為主。在解決問題之前,不僅要將問題界定清楚,還需要確定問題
所處
的
情境
,也就是描述清楚
問題空間
。
形成探究思路
確定問題以後,需要在
經驗
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研究思路。
有些時候
,可以考慮與學生一起討論決定問題,這樣,問題對學生來說更是「自己的」,也更能夠將學生自己的
知識經驗
調動起來,分析問題,
收集信息
材料,形成解決的思路和策略。另外,問題的屬性不同,所採取的解決策略也有很大差別,不同的解決策略需要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動。
實施探究
開展探究是整個活動的
核心
過程,探究的過程是學生根據所確定的探究思路,進行調查、
實驗
、
資料收集
、訪問、考察等各種探究活動,最終將問題予以解決,並得出探究結果的過程。所開展的活動
類型
可以是豐富多樣的,在進行學習活動設計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問題的
性質
來探究的程度選擇相適應的活動類型。
結果展示/交流
經過一系列探究活動以後,將形成不同
形式
的探究結果,可以是
實驗報告
、訪談結果、調查報告、作品等。探究結果的展示和交流,實際上也是探究過程的一種活動方式,可以將其看作是探究過程的結束活動。
Ⅶ 教學設計的八個步驟
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版。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權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7)教學設計的8環節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Ⅷ 常規教學設計中的8個環節是什麼
一日活動八大環節
小班年級組
一、入園好時光:
現狀:小班的孩子現在已經基本熟悉幼兒園的生活,大部分孩子都會主動或在成人的
提醒下有禮貌地向老師問好,
存在的問題:1、不會有序的疊衣服。2、衣服擺放凌亂感不整齊。3、喜歡帶小物品,不會保管。
疊上衣:衣服小寶寶,快快來睡覺,先來點點頭,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再來彎彎腰, 都是好朋友,整齊來排好。 疊口罩:口罩寶寶,袋袋藏藏,兜里放放。
疊圍巾:小圍巾,真漂亮,一邊短,一邊長,短邊 疊的四方方。 疊帽子:摘下帽子,放在桌上,壓壓、擺擺,多麼漂亮。
放放好:打開小門——先放衣裳——圍巾做做——帽子躺躺——整整齊齊——小門關上(衣櫥真整齊)
通過疊疊樂、放放好,孩子們帶著成功的喜悅開始一天的生活。
二、趣味來盥洗:
一天洗幾次手:餐前餐後、便前便後、喝水前、運動後、游戲後、回家後 三個關鍵時刻:飯前、便後、戶外活動後 存在的問題:水龍頭開得太大,有時濺的滿身都是 六步洗手法:濕——搓——沖——捧——甩——擦
點點擊破:擼袖口——開關水龍頭——香香的小手——泡泡沖干凈——擦擦小手——抹香香
擼袖口:(兒歌)小袖子呀爬高山,一爬爬到胳膊中間,袖子高高露手腕,洗洗小手真方便。
開關水龍頭:輕輕打開水龍頭,嘩啦嘩啦水兒流,我用紅線拴住你,節約用水記心頭。
香香的小手:親親小肥皂,雙手來回跑,小手滑溜溜,搓出白泡泡。
泡泡沖干凈:小泡泡,滑溜溜,清清水,沖一沖,沖手心,沖手背,手腕也要沖干凈。
擦擦小手:小毛巾,手中拿,先擦小手心,再擦小手背,手腕、胳臂最後擦,再把毛巾送回家。
抹香香:打開香香瓶,我來擦香香,蘸一蘸呀,抹一抹,我的小手變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