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集體力量大教學設計

集體力量大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18 10:55:14

⑴ 集體教學適合哪一類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

時下語文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新的課程標准更加註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基礎。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通過豐富的人文內涵,熏陶感染學生,使他們產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在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應的發展,這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及個人與社會的統一。談到語文閱讀教學,我們總離不開"閱讀"與"寫作"這兩個話題。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閱讀的目的是什麼呢為什麼要學會閱讀呢,答案最後常常會回到一個共同的結論只有多讀才能寫得好,或者乾脆就是讀是為了寫。顯然這是將閱讀放在了寫作的附庸地位。讀寫要結合,讀也能促進寫,這本沒什麼異議,但是讀就是為了寫嗎?讀了就能寫嗎?閱讀應該有它自己怎樣的獨立意義與重要作用呢?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將讀放在一個怎樣的正確而恰當的位置呢?這似乎應該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通過課程學習,我從兩個方面來談一談課程標准在閱讀教學要求方面的變化。(一)閱讀內容的調整1.強調閱讀是個性化行為,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各學段關於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慣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在課外閱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二)閱讀方法的調整新版課程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但是教師應該積極發揮引導作用,以是學生的理解不違背文本和社會的主導價值。新版課程標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也是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最經常最廣泛最具體的訓練過程。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另外,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創新是閱讀教學的生命。探討閱讀教學新模式是閱讀教學創新的一種手段。

⑵ 如何發揮團隊力量

怎樣使教研工作進入到較深入的層次呢?學校要引導教師不斷豐富自身內涵,成長為智慧型教師,學習型教師,成就精彩課堂,為學生的美好人生奠定基礎。教師本人也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追求和享受成功的快樂。團隊合作體現在集體備課時,備課應經歷從「異課異構」到「同課異構」的演變,教師的集體備課,不能在同水平的簡單重復上,要有思維與思維碰撞,追求能產生無數的智慧和靈感。同時,團隊中的老師要充分分工,發揮團隊的集體優勢,善於做課件的老師幫助做課件,善於捕捉信息的老師幫助搜集信息……從教學目標的確立,到如何導入新課,從教學設計到環節銜接,都不再是一個老師單一的思考,而是整個年級組、教研組全體老師多元思考的結果。由此,老師的精品課均在「磨」課的過程中誕生。無論是教學理念、具體環節的設計和實施,都經歷一次次思考、創造、碰撞、鑒別、確定等的歷練與提升。教師既當運動員,也當裁判員。每一次教學活動,每一個教師都是參與者,要麼上課、都備課、都評課。老師可以以自己的實踐經驗,在學習中借鑒,在交流中提升。這樣,既發揮了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又在全體教師中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明確了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也提高了學校整體的教研水平,促使形成教師學習型組織,形成教師團隊。打造團隊,責任在領導,也在教師。領導創造環境、氛圍,教師提升內涵、提高素質。領導、老師齊努力,學校一定能夠形成強大的教師團隊。潁上縣是安徽省十強縣,可是潁上縣范圍內沒有上檔次的學校,學校的辦學條件均比較差。在義務教育保障經費的已確定的大好形勢下,教育應該集中力量打造幾個好的學校。在城市,要建幾個高水平的學校,成為全縣教育的實驗基地,校長、中層領導、骨幹教師都能來這里實踐體驗。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學習管理的經驗、教研的經驗、教學的經驗、開展活動的經驗。我們要實現均衡發展,但是不能遵從教條主義,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從三結合建校、到捐助建校、到布局調整、到危房改造,大把大把的錢花的毫無價值,這是教訓,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打造幾個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的「航空母艦」,為潁上教育振興起標桿作用、示範作用、基地作用。(一)勇敢前進是鯨,就要遨遊大海;是鷹,就要搏擊長空。「搏擊長空」,就是一種勇敢的精神。大家都有這樣的共識,在前進的旅途中,順境與逆境總是相伴而行。因此,我們需要直面挫折,攻克難題,走出逆境,勇敢前進。文學歌德說:「你若失去了財產,你只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丟掉了許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坦然地說,勇敢,不僅是一種氣度,而且是一種力量。它能促使我們迅速地擺脫失敗的困擾,堅強地重新站起來;能使我們坦然地面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挫折,走向成功,而不是知難而退,或尋找借口,推卸責任;能使我們從普通變得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創造輝煌。所以說,鷹一樣的勇敢,是我們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質。何為勇敢?闡釋:「勇,氣也;敢,進取也」。因此,真正的勇敢,是智、仁、勇的統一。而不等於紙上談兵,它要靠行動得來;不等於無所畏懼的狂妄,它要深刻分清勇與狂;不等於橫沖直撞的匹夫之勇,它要有勇,更要有謀。所以,我們只要有這樣的「勇敢」精神,就能把握機遇,乘勢發展。(二)自強不息自強不息,無不可為。這是鷹的一種風格的寫照。發憤圖強,永不停息。這種「自強不息」,就是一種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的奮斗精神。 面對經濟突飛猛進,知識日新月異的社會,我們只有自強不息,勇於攀登,敢於創新,頑強拼搏,才不至於被社會邊緣化,才會不斷去汲取新的知識、新的技能,不斷追求新的創造、新的發展,謀得發展,立足社會。以此可見,自強不息,就是我們生存與發展的動力。在經濟的快速崛起,組織的迅速變革的局勢里,就組織或個人來說,不進則退,慢進也退。可說,「自強不息,銳意進取,提升自我」,就是我們跟上時代前進腳步的良策。因此,我們欲獲得更好的發展,就要培養「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不懈地向上努力、追求進步,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 (三)永不放棄放棄就是失敗,堅持就是勝利。「永不放棄」,也是鷹的一種內在品質與精神。古人雲:「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難道這不就是堅持力量的體現嗎?一代偉人毛澤東曾說:「堅持數年,必有好處」。可以這么說,把一件小事堅持數年,那是一種精神;把一種好習慣堅持到底,那是一種品德;把一種優勢堅持下去,那是一種競爭力。南方都是報總編輯陳益中說「快樂總是平凡的,痛苦總是偉大的」,受傷總是難免的,要知道風雨過總會有彩虹。哲人還說:「越難堅持,離成功越近」。後古往今來,很多人,距離勝利僅一步之遙,堅持者成功了,放棄者失敗了。因此,不管結局如何,堅持到底,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堅持是毅力的見證,是意志的較量。試想,再高明的想法,再優秀的方案,再出眾的才華,若中途放棄,最終必定一無所獲。因此,我們在追求發展與進步的過程里,需要克服「三分鍾熱血」與「一曝十寒」的通病,堅持把任務或事情執行到最後。磨課中,我們總是想能突破自己,突破原來的教學方式,能夠使自己不論是在教學技巧上還是在教學能力上駕馭,慢慢地,經過一次次打磨,我們豁然開朗,原來我們只要用心思索,相信就會有進步。在這次講課中,我們群組選的是計算課,如何使我們的課堂生輝?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如何使枯燥的計算課活生生、充分靈動的氣息,能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快樂中體會到數學的魅力,這也是我們追求的方向。眾人力量大,本次磨課,老師們積極參與,我看到了一個和諧的團隊,雖然不是非常精湛,但是里邊有我們的心血,我們的付出。有了團隊的力量,相信以後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會更精彩。磨課的過程,與其說是錘煉一堂課,不如說鍛造我們的思考。每一個教學教學環節的設計,都需要想一想,再想一想:做什麼,為什麼要有這個內容,這樣做的必要性有多大,怎樣做才更有效。一次次的叩問,在努力使課堂臻於完美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在經歷認識的提升。「教是為了不交」,課堂上不僅僅關注教的形式、策略,更要關注學的方法,學習者的親身體驗。

⑶ 50米跑教學設計

50米跑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四年級50米跑的教材以提高學生跑的能力,建立50米跑的整體

概念,促進學生對途中跑技術的掌握為主線,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教學。教學重點在於使學生掌握途中跑的技術,明確跑的要求。難點在於運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自身的技術問題。

二、 學生的分析:

此次教學中的四年級所學的50米跑在三年級時就接觸過了,三

年級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起跑技術。本屆四年級學生生性活潑,活躍,但穩重不足。學習中有激情、愛鑽研,學習的熱情很高,從來不會出現課上無精打採的現象。同是這樣的性格也給他們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經常有同學在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的情況下就進行了實地操作,當然結果是以失敗告終。還有一部分同學,一興奮、一運動就把動作要求拋之腦後了,隨意性很強。

三、 設計理念:

本次課的教學意在提高學生跑的能力,建立50米跑的整體概念,

促進學生對途中跑技術理解。教學中主要運用三部分內容完成教學任務。(1)素質練習:通過素質練習以及相關的輔助練習,提高學生的跑動能力,做好學生掌握技術運用技術的充分准備。(2)技術教學:講解示範技術動作,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和對技術整體的理解。(3)游戲:通過游戲促進能力的發展,強調技術在實踐中的運用。同時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

四、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通過素質練習以及相關的輔助練習,提高學生的跑動能力,做好學生掌握技術運用技術的充分准備。通過技術教學,講解示範技術動作,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和對技術整體的理解。通過游戲教學,促進學生跑的能力的發展,同時在游戲中強調技術在實踐中的運用。此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首先在教學中進行50米跑相關素質的練習,然後進行技術的復習、示範、練習、指導。最後進行游戲實踐。

五、 教學過程:

教材內容:50米

課的任務:通過素質練習和游戲提高學生50米跑的能力和技術.

部分
課 的 內 容
次數
時間
組 織 教 法 與 要 求

開始部分
集合整隊

師生問好

報告人數

介紹內容

4

嚴格要求隊列動作,要求學生有節奏,有力度,精神面貌好.

准備部分
1. 雛鷹起飛

(1) 預備節

(2) 伸展 (10)壓腿

(3) 肩胸 (11)活動

(4) 體側 手腕腳

(5) 體轉 腕

(6) 腹背

(7) 全身

(8) 跳躍

(9) 整理

6

隊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強調學生動作的節奏與規范,可在完成時互相監督指出不足.

基本部分
1.50米途中跑

(1)散點原地擺臂練習

(2)按節奏原地擺臂練習

(3)素質練習

(4)起跑動作復習

22

兩人一組,在老師示範後進行散點練習,同學之間互相糾正.

學生兩腳前後開立,做原地擺臂,要求按老師擊掌的節奏完成(擊掌速度由慢至慢)

提踵 10次, 高抬腿50個, 蹲起 20 個,

俯卧提膝 10 個

俯卧提膝跑 10米

隊形 X X X X X

X X X X X 10 米

X X X X X

X X X X X

要求學生認真完成素質練習, 俯卧提膝動作中提膝要接近胸部,蹬地跑出要有力.

教師示範後,學生進行動作復習,同學之間互相糾正指出不足.教師深入隊伍進行現場指導,並適當再次示範.

基本部分
(5)途中跑前後擺臂練習

(6)游戲:小蝌蚪找媽媽

2 游戲:鑽圈接力

4
起跑後進行20米途中跑,強調途中跑時以中速進行,並注意前後擺臂.

全班分成四組進行游戲.教師引導學生把操場想像成一個大池塘,操場上的小墊是荷葉,同學們是小蝌蚪,要到荷葉下面找自己的媽媽(小墊下印有青蛙的圖片).其中一個小蝌蚪發現媽媽後,要招呼其他同伴迅速向荷葉靠攏,並在荷葉後站成一隊.老師從學生開始找時計時,找到媽媽後學生排成一隊停表. 計算哪一隊用時少,哪一隊為勝隊.

第一輪比賽結束後,要求學生討論:如何進行游戲能保證本隊的勝利.然後進行第二輪.

隊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每人鑽一次,比比哪一隊鑽的快.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結束部分
(1) 集合,整隊

(2) 收器材

(3) 總結

(4) 下課

4

希望同學們在游戲中也要動腦筋,想辦法,講團結,依靠集體的力量完成.

教具
小墊 10 塊

鐵環 4 個
運動量曲線預計

200

180

140

10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練習密度預計

40%

課後小結

小蝌蚪找媽媽的游戲中應強調學生前後擺臂的技術動作的完成.

六、 教學反思

本次課的教學中,游戲的理念是可取的,確實通過游戲提高了學生合作學

習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游戲教學中,教師應再次強調游戲中應注意技術動作的運用。很多學生在游戲中由於過於興奮,出現了各種不規范的跑動姿勢,這樣一來就很難是學生達到提高技術的目的了。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刻意的留心教學中的每個環節是不是達到了教學目的,盡量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不浪費教學資源,爭取最大限度的發揮優勢,爭取最好的教學效果。

⑷ 班隊主題活動方案設計

我是班級小主人一、適應年級 小學低年級
二、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使學生對所在班級有所了解,感受到成長在集體里的幸福,從而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做到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
三、活動准備
1.螞蟻搬糧食的幻燈片、錄音帶。
2.玻璃瓶5個,每個瓶放6個用線吊著的小球。
3.編排舞蹈《眾人劃槳開大船》。
四、活動過程
(一)明理
1.集體力量大
(1)邊看小螞蟻搬糧食的幻燈片邊聽錄音故事。
故事梗概:一隻小螞蟻看到一隻大蝸牛,它很想把蝸牛扛回家,讓兄弟姐妹們飽餐一頓。可是它使盡了所有力氣也搬不動,怎麼辦呢?小螞蟻想出了好辦法,回到家把兄弟姐妹都叫來:「一、二、三」大家一用力,大蝸牛給抬起來了。
(2)提問:為什麼一隻螞蟻搬不動大蝸牛,許多螞蟻卻搬起來了呢?引導學生討論、回答,學生小結。
2.只要善於合作,發揮集體的力量就能把事情辦好
(1)敘事回答問題:有一天,小天鵝、小鴨子、小象還有大狗熊在森林裡發現了一大箱水果,他們決定把這箱水果拖到森林俱樂部去。於是,它們每人找了一條繩子,一頭系在水果箱上,一頭自己拿著。小天鵝想從天上飛過去,就用力往天上拉;小鴨子想從水裡游到目的地,就往小溪里拉;大象呢,想走大路,往大路上拉;大狗熊想走小路,使勁地往小路上拉。結果水果箱一動不動。同學們,你們說這是為什麼?
(2)學生討論、回答。學生小結。
(3)游戲。
游戲規則:擺5個玻璃瓶,每個瓶內用線吊著六個小球(瓶口每次剛好能提出一個小球)。六個同學一組,比一比,看哪個組的同學在較短的時間內把瓶內的小球全部提出來。
(4)優勝組授予「團結協作」小組稱號。
(二)評選「班級小主人」
1.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班級,為彼此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師生共同總結班上已經取得的成績,讓學生討論,指出還需要努力的方面。
2.民主評議,評選十個「班級小主人」(要求為班上多次爭得榮譽)。
3.民主評議,評選兩個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小組。
(三)爭當班級小主人,為集體出力
1.中隊長宣讀倡議書(主要內容:班級開展爭當「優秀值日生」活動,號召人人爭當「優秀值日生」)
2.建立班集體崗位責任制
(1)中隊長宣布決定: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崗位,教室里的一桌一椅,一牆一角,包括黑板、日光燈、掃帚等都要有人管,要讓全班每個同學都負責一個地方,承擔一個責任,創造機會讓大家人人都能為班集體服務。
(2)讓每個學生在班級選擇一個為集體服務的崗位。
3.舞蹈《眾人劃槳開大船》
五、活動總結
指出一滴滴小小的水可以匯成長長的江,一條條長長的江可以匯成一片片滔滔的海,一個人辦不到的事,許多人在一起,齊心協力、通力合作,就一定能辦到。只要每個同學都為班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我們這個集體就會成為一個先進的集體。
六、活動建議
1.明理部分要讓學生充分討論,自行總結,真正明白故事的寓意。
2.此活動的(二)(三)部分應該與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掛鉤,並可根據本班實際進行調整,使之成為班級日常管理工作的有益促進,而不能流於形式。

⑸ 依靠集體的力量規范自己的行為自己該怎麼做

一、校長要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
二、教師要有職業生活的幸福感
辦好一所學校,最根本的依靠力量是教師。一所好學校,必須讓教師們享受到教育職業生活的幸福。
作為一所好學校,我總在想,讓教師享受到教育職業的幸福感是能否辦好學校的關鍵。
教師職業生活的幸福感,不是說讓教師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不是讓老師們在節假日、雙休日不關心教育,更不是無所事事。而是要讓老師們感受到作為教師的尊嚴感,讓老師們享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的自豪感,讓老師們享受到研究教育規律、掌握教育規律的成就感,等等。
三、辦學行為規范
一所好學校的第三條標准就是辦學行為規范。
規范辦學行為是前提,這是我省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制度設計。我們反復在講,不切斷時間加汗水、加班加點這條應試教育的道路,就不可能開辟出尊重規律、依靠科學的素質教育道路。
對於這一條,不少人有一個誤解,認為規范辦學行為是對我省教育的一刀切。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這就像一個人的自由一樣,一個人在追求自己的自由的時候,不能以剝奪別的人合法權益為前提。說到底,一個人的自由底線是對國家法律的遵守。一個人只有在遵守國家法律的前提下,才有自己的自由。
這里,還要告訴大家,規范辦學行為不是對學校校長、老師、學生的束縛,而是對校長、老師、學生的解放。正是在規范辦學行為的前提下,我們的教育為校長、老師、學生提供了無限的創造性。
四、課程實施能力強
我們提出,深化課程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載體,是著力點。因為課程能力的強弱意味著一所學校能開出多少門課程;意味著一所學校能不能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意味著一所學校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能力的高低,等等。
不過,我想強調指出的是:課程能力表現在三個方面,這就是開齊課程(門類)、開足課程(課時)、開好課程(質量)。
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學校的研究證明,通過改變教學方式,通過加強課前的預習,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完全可以在國家規定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
不過,我想強調的是:為了實現高效課堂,不少學校加強了對學生課外預習的指導,特別推行學案導學。也就是,在課前讓學生依據教師提供的學案進行學習,並完成相關的習題。對於這個做法,我是贊同的。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學案導學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給學生留下適當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否則,就會導致學生課前學習的完全同質化,這對於學生知識經驗背景的多樣化,對於學生課堂思維的多樣性是不利的。
在這里,我認為:老師的本事不在於通過布置大量的作業去搶占學生課外的時間和空間,而在於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培養學生對自己學科的感情,通過關注孩子的課外生活,進而通過學生喜歡自己、喜歡自己的學科,來吸引學生把課外的時間用於自己學科的教學。這是老師最大的本事!
當然,在這里,也要注意下列問題:一是不能按照現在的高考模塊的要求來進行選修1的模塊教學選課設計;二是必須抓緊做選課的模擬,以便抓緊訂教材;三是必須為實施走班制教學做准備,如准備書櫥;四是要對校本課程的實施進行整體規劃。無論是選修1,還是校本課程,要實施選課與走班教學,必須統籌教學安排,特別是教師資源的准備,等等。
總之,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樹立正確的成材觀、人才觀,正確理解素質教育,並把它真正落到實處,以民族昌盛為己任,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用自己的愛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陽,使祖國的未來更美好!

⑹ 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ppt

備課的基本理念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備課遇到的新問題 集體備課的意義 集體備課的原則 如何進行集體備課 如何處理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的關系 青年教師個人備課的誤區及對策 備課,顧名思義就是教師為課堂教學作準備的過程。備課的內容應該是包羅萬象的:學情分析、目標制定、教具准備、資料查找、教材研究、教學方法探討、編寫教案、學案等等。備課的形式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有在備課筆記上的有形教案,也有融入教師心田的無形教案,即所謂的「腹案」。 備課是教師最起碼的教學活動議程,如果把課堂教學比做一座大廈的建築工程,那麼備課就相當於大廈基地的選定。提高備課實效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備課不是對原有教材的復述和教學的照搬,而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鑽研教材,分析重難點、教材結構、知識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師對教材知識的再學習過程,是尋求最佳教學方法,傳授知識的課堂藝術設計過程;是結合學習實際,對教材要點重新構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創作過程。教師的每一次認真備課都是知識的積累和業務水平再提高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好壞取決於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的高低,取決於個人潛能的調動和發揮 ( 特別是創新意識、改革意識 ) ,還取決於教師的敬業精神等思想素質。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的質量取決於備課的質量。假如沒有備課或者備不好課,課堂教學也就成了教師的隨意行動,其效果與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證。 新課程理念下我們要改變以往的備課方式,設計「彈性化」的課堂教學方案。 1.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或生活經驗預設情境引入新課,注重新舊知識銜接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備課時應慎重考慮教學環節的設計,設計環節的目的是什麼,所採取的教學策略是什麼,如何突破重點、難點和學生的認知障礙。 3.活動的設計適合多變的課堂。於是當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巡視,隨時掌握課堂上的各種情況並及時調控課堂。 4.讓學生學會反思。課後小結時應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評與互評的能力,反思通過這節課我學會了什麼、我是用什麼方法學會的,還有那些問題未掌握,要及時請教老師或同學,給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打分。從而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對每個同學的發現與反思都給予具體的有針對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影響備課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教師、教材和學生。我們傳統的觀點只注重備學生和備教材。而新課程不僅備學生和教材。對教師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以上三方面,談談教師在備課中遇到的新問題。 1.教師的理念不夠「新」或「吃」得不夠「透」。新課程的理念包括對教材、課堂、活動、課程目標、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等多方面的正確認識。教育的規律昭示:思想的變革是最艱難的變革。換言之,教師曾經接受的教育模式,不是一兩次新課程研修學習和短時間的參與新課程改革能徹底改變的。新課程的理念是新的,但由於我們的教師的理念是舊的,或是說是夾生的,那就直接制約和影響了我們的備課。到頭來,課程改革往往是停留在口頭上的多,實施的少;即便是實施,也是注重形式的多,重理性的少。 2.教師的知識不夠「用」。新課程在結構、內容、實施、評價等方面的一系列變革,需要教師在專業知識結構方面作出相應的調整。我們教師主要精力在學科知識的吸取上,較少注意拓寬自己的基礎知識,也不注意先進的教育理論知識學習。新課程對我們這種傳統的生存狀態帶來了沖擊。所以,在面臨新的教材內容時,我們感到了諸多困惑,一是感覺缺乏人文知識和科學知識的素養。教師通過怎樣的途徑、怎樣的方式、利用什麼時間,不斷的進行知識的更新和知識結構的改善,其實是我們在走上工作崗位前和備課前,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教師就無法真正的應對新課程改革。 3.教師的能力不夠「強」。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文化知識,最終都要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能力並體現在教學中。具體說來,新課堂要求教師應具備這樣的能力:創設豐富的課堂教學環境;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發起並維持課堂的多向活動;運用多種手段組織教學;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開發和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捕捉教學信息的能力等等。尤其是在備課前,教師的開發和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要求凸顯。過去教師的課程資源來源主要是教材和教參,知識結構就是教材先後編寫順序,對新課程的新教材來說,這一套已經是行不通了,因為內容已經大大增加,教師首先必須學會選擇,然後教會學生選擇。 4.教師的時間不夠「花」。新課程是學生發展的最大機遇;同時也是教師發展的重要機遇,但更是一種挑戰。教師要完成從思想到行為方式的變革,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學習的:從書上學、從網上學、與同事一起探討學、走出去學、引進來學等等。這都是備好課前題。實際上,我們的教師是沒有時間真正做到這些的,自然備課質量就受到影響。 特別是對於剛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因為對教材的知識體系還不熟悉,教學的環節還不熟練,所以經常把教師上課的每句話、教學過程每一環節所需時間,甚至哪裡需要停頓,哪裡是重音等等都爛熟於心,甚至寫在教案上。課堂上這樣的教師常常是「眼中無人」的,一節課幾乎就是自己「背課」的時間。 要解決這一問題,青年教師除了個人的努力外,還要積極融於集體備課的大環境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備課技巧和駕馭課堂的能力。特別應把握好課前、課中、課後三個環節,從而使備課過程成為一個完整的動態系統。 1.備好課前課 課前備課宜粗不宜細。預設的教案,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教學目標,確定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結構,選擇教學方法。 關於教學思路設計:教學思路,是教師對課堂教學所醞釀、所設計的教學流程,即這節課從什麼地方出發,怎樣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動筆之先所勾勒出的一個大致框架一樣。在新課標指導下的教學改革中,教學思路設計的研究更加表現出其重要性。 2.備好課中課 課中的備課實際是第二次備課。教學過程的動態性特點決定了教學本身是充滿著變數的,教學過程中的種種「想不到」是無法「設計」的。而這樣的「想不到」又常常是課堂教學中的閃光之處、亮點所在。教師如果一味地照「案」宣科,置那些「想不到」於不顧,那麼教學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魅力,課前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因此教師的調控非常重要。 3.備好課後課 課後備課要多樣反思,如何反思?如何撰寫教後錄?教師要了解反思的面與撰寫的切入點,明確撰寫的支持路徑,這樣才有的放矢,求得教後錄的高質量。 (1)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標理念,課堂教學規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 從教學內容方面進行反思:教材處理的合理性;導入、結課的激勵性;深層意義的規律有否揭示與發掘。 從教學過程方面進行反思:教學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媒體運用的適切性;反饋評價的准確性。 從課堂管理方面進行反思:班級成員涉及面的廣泛性;全班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學法指導的經常性;處理偶發事件的應變性。 從時間安排方面進行反思:時間分布的合理性;課內時間的可壓縮性。 從學生活動方面進行反思:學生活動的能動性;交往狀態的合理性;學生心智活動的發展性。 從目標達成方面進行反思:學生知識、技能的落實性;學生學會學習的水平性;教師課內教學監控的有效性。 (2)撰寫教後錄的切入點 成功點:主要是指課堂教學中的閃光點。如課堂上一個恰當的比喻,教學難點的順利突破,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又如一些難忘的教學藝術鏡頭:新穎精彩的導語,成功的臨場發揮,扭轉僵局的策略措施,媒體的合理使用等。 失敗點:主要是指課堂教學中的砸鍋點。如教學目標定位不準,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飽」之現象;教學引導的度把握不適,造成的「一問三不知」的僵局;教學方法選擇不當,造成的低效等。 遺漏點:主要是指課堂教學設計中遺漏的一些環節或知識點。如教學銜接必需的知識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內容等。 補救點:主要是指課堂教學中教師講解知識的謬誤之處和學生反饋的差錯處。如教師指導不到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有代表性的錯誤、特殊的錯例和普遍存在的問題等。 改進點:主要是指課堂教學中經過微調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點。如更合理的分配講與練的時間,更恰當的選擇例題,更完美的板書設計,更科學的媒體選用等。 (3)教後錄撰寫的支持路徑 教後錄撰寫的支持路徑一般有兩條,即教師自我反思路徑和外部支持路徑。自我反思的路徑主要有三條:一是縱向反思,就是同類型的課,後期與前期縱向性反思。二是橫向性反思,就是同一內容的課,與同行或專家的課橫向比較反思。三是「現實」與「教學設計理想」差異性反思。外部支持路徑主要也有三條:一是教研組支持思路,二是教學引領者支持思路,三是學生反饋支持思路 。 1. 有利於發揮集體的智慧,做到知識共享。 2.有利於准確把握教學重難點,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 3. 促進所有教師成長,特別是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4.減輕教師備課重復,提高教學教研水平。 5.有利於資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6.有利於培植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 1. 集體備課的實質是同步教學,具體實施中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作業訓練、資料使用、檢測評估等必須統一。特別是教學進度和目標檢測,一旦失去了統一,就不能在集體討論中獲得正確的信息,及時矯正教學實踐。 2. 分配撰寫備課提綱的任務和提供備課提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課教師的提綱准備任務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一並分配,便於教師早作準備,收集資料,鑽研大綱和教材。備課提綱的討論一般要超前一周。 3 劃定備課任務應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保持其內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據教材的單元或章節來劃分比較合適,切忌人為地將教材割裂開來。 4.合作性原則 5.實效性原則 6.研究性原則 7.創新性原則 1.集體備課的內容 集體備課的內容可分為兩部分:一是總結上一周教學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處,存在哪些教學上的不足,哪些必須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彌補和強化。二是討論下周教學的內容,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的方式和方法。 2 1 2 3 ; 3. : —— —— —— —— —— —— ———— 4. : 「八點備課法」 (1)依據「全冊備課—單元備課—課時備課」的思路,准確備出單元、章節的重、難點以及解決重點的方法,突破難點的手段。 (2)深入研究教材,創新教學手段。 3 4 5 1 2 3 4 5 6 5.集體研討 在集體研討活動中,主備教師要提供給本組教師統一的教案,然後由主備教師(中心發言人)說課。說課要涵蓋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I.說教學內容: 包括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教材處理。 II.說學生: ①分析學生知識能力水平,說學生在本章、本節、本課的知識積淀。學習本節課可能出現的知識障礙等困難及解決的對策。 ②分析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及根據其特點所採取的教學對策。 ③說教案的可適性。 III說教法: 說本課選擇何種教學方法及其教育理論依據。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要說出本節課所採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據的教學原理或原則。 ②要說出本節課所選擇的一組教學方法、手段,對它們的優化組合及其依據。無論以哪種教法為主,都是結合學校的設備條件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長和學生實際而定的。要注意實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種教學方法,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提倡教學方法的百花齊放。 ③要說明教師的教法與學生應採用的學法之間的聯系。 ④要重點說如何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方法。 Ⅳ說學法 說本課擬教給學生什麼學習方法,培養哪些學習能力。具體要說清: ①針對本節教材特點及教學目標,學生宜採用怎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它,這種學法的特點怎樣?如何在課堂上操作? ②在本節課中,教師要做怎樣的學法指導?怎樣使學生在學會過程中達到會學?怎樣在教學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融進學法指導? ③學法指導包括課前、課中、課後等。 Ⅵ說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是說課的重點部分,要求做到: ①說教學全程的總體結構設計,包括預習、教學、訓練、復習的安排。 ②說教學環節的安排,包括如何引入新課、如何進行新課學習、如何鞏固新課成效,以及如何過渡銜接。 ③說教學重點、難點的教法設計。 ④說板書的設計,包括板書的內容,在教學中的展開程序,板書與教學的關系。板書設計要有針對性、概括性、科學性、藝術性和實效性。 ⑤說作業設計:A、說每一個作業(練習)題設計的意圖和目的。B、說學生在「作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力爭在課堂教學中先期解決(預見性)。C、說不同層次的作業及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D、在下次集體備課或教研會上,說反饋後的鞏固訓練。 ⑥說教學反饋,要對教學過程作出動態性預測,考慮到可能發生的變化及其調整對策(預設與生成的處理)。 6. 在集體備課中,中心發言人說課,老師們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得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完善。但教案千萬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則就沒有創新精神。 要做到: ⑴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都應當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集思廣益。 ⑵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學對象,自己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各人可依據本班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進行二次備課,使教案具有個性化特徵。 ⑶教案上要有圈點、修改、補充、拓展和教後反思等記錄。 7. 經過備課組研討過的教案是否可行還有待於考證,因此,有必要進行跟蹤聽課進行檢驗,以便得到總結、提高,備課組成員之間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 8.課後交流、反思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准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反思階段。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情況下授課,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9.資料保存 保存資料,供以後研究和參考。 集體備課應注意的問題。 (一)集體備課時教師要樹立以下四個意識: 1.合作意識 2.整體意識 3.超前意識 4.反思意識 1. 2. 3. (三)集體備課要克服四種現象: .」 (四)集體備課要避免流於形式: (1)雖然定時定點,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東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費時間。 (2)雖然有集體備課活動記錄,但無實質性內容。如只是知識點的羅列,提綱挈領,過於粗略,純粹應付學校檢查。 (3)雖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夠深入,質量不高。如:一位教師主備、主講,其他老師不願意參與,個別老師留一手;一位教師備好後,不進行討論和研究,其他教師用,坐享其成…… (4)盡管研討比較充分,形成了一體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課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如何處理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的關系 集體備課不能替代個人備課,但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學習某備課人提供的教案(原案),自已再設計出符合個人特色的新教案來,以施教學,則教學效果會更好。因為只有把個性化的備課和集體備課融合起來,求大同取小異,從而上出既有特色、又有水平的好課來。 一方面,個人備課的過程是使自已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流程進行一次熟悉、吸收和消化的過程,別人的東西永遠是別人的,只有通過消化整理才能成為自已的。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受,當你拿別人的教案講課時,即使在你上課之前已經讀得很熟,但總覺得有一種無形的東西在牽引你,受人思維之阻,使你不時的要去翻閱教案,講課的連貫性也要要大打折扣,你的情感和價值觀就很難表現自如,效果自然會達不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在備課中,我認為先要認真研究教材,自已設計教案,仔細學習集體備課定奪教案,再樹立自己風格的教案,那樣課堂教學就是前後貫通,輕松自如,一氣呵成。 另一方面,通過個人備課可以更多的容入自已個性化的東西,體現教學的創新精神和人文精神。教學是極富激情和鮮明個性的行為,絕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人與人之間會產生的差異,教師更是如此,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所以,個性是不能替代,也不能復制的。課堂教學要表現為個性的地方很多,如:課中語言表達的藝術,導入課文,總結課文學習,板書的設計和學生對話,還有與學生心靈溝通等等,都是不可替代或復制的,那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體驗和總結才能體現出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同樣的東西相互交換就會變成雙份的東西,因為集體的力量是最大的。 其次,教學對象的不同,教學方法也會有所區別,通過個人與集體融合的備課加上獨特的風格,使教學可以達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學目的。如果你所教授的班級學生基礎比較差,就可以通過「一幫一」「小組合作」等深入學生的心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的組織過程中你可能沒有想到更多的問題,在集體討論時,你會發現有很多不足之處,經過研討,將課堂即將出現的問題一一解決,那麼課堂的內容會更加的豐富,效果會更加的明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集體備課是個人備課的升華板。 總之,無論是集體備課還是個人備課,它的目的是為了教好學生,因而一切應從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出發。使備課方式變成開放的、合作的、發散的、多樣的,從使學生在更好、更豐富、更精彩的課堂教學中獲取知識和能力。 一、備課不等於背課。 備課與背課的出發點和終結點不一。 選擇備課的教師並不急著動筆,而是先放飛思想,即使有時想得比較遠、比較雜、比較多也無妨。思考時,為了防止思維落入固定模式的窠臼,要盡力避免線性思考,取而代之的是塊面思維。在思考前,他們時時關注教材,關注學生實際情況離目標有多遠,將搭建一個怎樣的平台讓學生走近目標,如果學生這里出現問題,該以怎樣的方式來調整等教學變數。備課時的思考並不是教學環節的面面俱到,而是該密處不透風,能疏處可走馬。 。 背課者,省略的是研讀教材和學生,而直奔教學設計。他們想的更多的是快點以文字的方式定下方案,然後背熟教學環節。背課的後面有怎樣的思想?首先,渴望精品課堂。因為希望課堂能精緻一些,於是寄希望於課前計劃,每步都仔細雕琢,環節與環節間的銜接都考慮得很周密。走進課堂,畏手畏腳,一切按預定的軌跡,不敢越雷池半步。其次,期盼順暢課堂。很多教師都以課不出差錯,順利進行為目標。因此,背課是為了不給意外留機會。因為背課,課上得就失去了靈性。因為一切都是預設的,師生因失卻了新的興奮點而缺乏課堂智慧的挑戰。備課的結果可能課堂上整體環節不那麼順暢甚至有些粗糙,但磕磕絆絆的靈動才是學習之真風景。 再者,備課不僅僅是以物化的備課筆記來衡量自己備課是否完成,而是以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儲備(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 ) 坦然面對學生作為課是否備好的參考。背課只不過是為自己規定了一條上課行進圖。 【解決策略】 1. 弄清楚備課不是為了背課而是為了上課 教師在備課時既要想好大環節也要想好每一個細微的小環節,甚至到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的設計,這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課堂教學的現實又總是與教案有些差距,有時甚至會出現很大的差距都是有可能的事。因為課堂教學是由師生雙邊的活動構成的,教師備課時,只能對自己做到充分的把握而無論如何不能百分之百地估計到全體學生,因此,上課的過程絕不可能僵化死板地背著教案走。 2. 教師上課前有必要熟悉教案 教師上課前,再次熟悉自己寫就的教案,一是為了進一步了解上課的有關內容,以打有準備之仗;一是為了熟悉講課的思路與框架,避免無的放矢。但是,熟悉教案並不等於背誦教案。熟悉教案不必花很大氣力,只要把握住了講課中的幾個大環節,了解了講課中的主要內容與方法,既不必亦步亦趨,不敢「越」教案一步,又可以超然「案」外,靈活地組織教學。熟悉教案不可死記硬背,而要靈活記憶。靈活記憶的方法很多,有圖示記憶、線條式記憶、關鍵詞記憶、環節式記憶等等。在這些記憶法里,以環節式記憶為基礎,其他的幾種方法都建立在其基礎之上。 二、備課是否等於寫教案 由於學校領導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教師的備課檢查往往是檢查教案,在教學實踐中,備課也因此往往被曲解成寫教案,不少教師將備課等同於寫教案,認為寫教案就是備課的全部。教案寫得好,課才能上得好,教案寫得詳細,項目填得齊全,備課就充分,認真。更有甚者,有的教師通過研究教案來分析備課 ( 暫且不說教案是否可以全面體現備課過程、內容及思路 ) 。 【解決策略】 教師須要樹立正確的備課觀 對教師而言,教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寫教案不是可有可無的事,不論是簡案還是詳案,都能幫助教師對教學進行一定的把握。寫教案,基本要求有「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課型不同,對教案的內容、形式、詳略要求也應該有所不同。同時,要吸收備課經驗精華,跳出教師本位、教材本位、課堂本位、知識本位的習慣性認識怪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備課觀,備理論、備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積累和感悟,把課備進自己的心靈深處。 三、備課缺少自己獨特的風格 在平時的教案抽查中,我們見到的似乎都是拷貝、克隆的教案,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這些備課既沒有標新立異的鮮明特色,更沒有一絲一毫個性的張揚。只有在帶有極強功利性的教師備課評比中,才能見到為數不多滲透新理念,體現新設計,包含新思路的好教案。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是教師的思想還不夠解放,害怕標新立異的備課在檢查時通不過,還是目前尚未形成教師備課創新的獎勵機制,教師缺乏動力?教育是極富個性的事業,備課是教師個性智慧的結晶。由於教師在教學中每節課所處的具體情境和經歷的過程都是不相同的,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復的,豐富而具體的,因此備課也應該是百花齊放,各具風格,充滿創造性的。新課程弘揚人性,張揚個性,備課形式和風格的個性化、多樣化是新課程標准孕育下的必然走向。 【解決策略】 1. 教師應徹底改變過分依賴教學參考書的奴隸式備課方法,成為一個有自己見解的思考者 備課是一項充滿靈性、充滿創造性的工作,它既有一般可遵循的規律和原理,同時更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差異性。所以,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不斷強化自我意識,注意培養和提高自己鑽研教材、理解運用教材的能力。面對教材,不管是一篇新課文或者新一章節的知識,首先應仔細地反復研讀,認真地分析思考,不要急於翻看教學參考書,不顧一切地鑽到參考書的圈子裡。要以課程內容為對象,課程標准為指導,以學生實際情況為根據,在深鑽細研、反復思考的基礎上,找到三者的最佳結合點。自己有了成形的思路和成熟的東西,再去翻閱教學參考書,進行必要的補充豐富。正如魏書生所說,「一定要注意以我為主,以我的教學風格、教學個性、教學特長為主。用各家各派的理論來豐富和發展自己的教學特長,發展自己的教學風格與個性」。備課過程中,最珍貴的就是那些屬於自己的東西。 2. 要克服絕對相信教學參考書的盲目崇拜意識,成為一個具有批判精神的創造者 且不說當前有一部分教學參考書以贏利為目的,其內容陳舊,觀點錯誤,就是權威部門編寫的教學參考書也僅僅是一家之言,不可能成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准。新課程的實施,教師具有了新的角色定位,不僅是課程的執行者,而且是課程的開發者。什麼是開發?就是教師經過思考探索,以獨立備課為基礎,形成第一次備課的藍本,然後再與別的教師的教案中的優質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創造開辟出來的具有校本特色和個人風格的新東西,絕不是鸚鵡學舌似的盲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有向權威挑戰的膽識和才氣,運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教學參考書,創造性地進行備課,使自己的教學個性更加趨於成熟,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師的工作,除了辛苦還應該有愉悅感 正如教育家葉瀾先生所說:「教師若把人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傳遞,看作是教育的終極目標,那麼他的工作就會不斷地向他的智慧、人格、能力發出挑戰,成為推動他學習、思考、創造的不息動力,給他的生命增添發現、成功和歡樂,自己的生命才能在為事業奉獻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更新和發展」。有了這樣的教學愉悅感,你的課堂想讓他「不和諧」、「不高效」恐怕也是很難的。 學術上的底氣(知識水平) 指導上的靈氣(教學方法) 對待學生上的雅氣(師德品味) 生活上的大氣(個人修養)

⑺ 尊嚴的教學設計

《尊嚴》教學設計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指導「尊」字的寫法。
2、找出文中描寫人物神態、動作和語言的句子,體會人物的品質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能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像,體會那個年輕人為什麼把尊嚴看得那麼重要。
2、運用「邊讀,邊想,邊畫」的方法學習課文。。
4、藉助多媒體手段理解課文內容。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哈默堅持勞動後再接受食物的事,讓學生懂得一個人必須有尊嚴,懂得尊嚴對做人的重要性。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里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勞取酬的道理,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難點:理解傑克遜對女兒說的話:「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六、教學過程實錄: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幾句名言,誰來給大家讀一下。
(課件出示: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孟 子
人不可有傲氣,不可無傲骨。 ——徐悲鴻
每一個正直的人都應該維護自己的尊嚴。 ——盧 梭)
生:(找三個學生每人讀一句)
師:知道這幾句話都和什麼有關嗎?
生:尊嚴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尊嚴》。
師:(板書:尊嚴)請大家伸出手來和我一起寫「尊」字,注意尊裡面的短橫不要丟了。
生:(書空)
師:下面請大家打開24頁《尊嚴》一課,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下面老師來檢查一下大家生字掌握情況。
(課件出示詞語:沃爾遜 傑克遜
疲憊不堪 狼吞虎咽
愜意 羨慕
喉結 僵硬)
師:誰來讀一下第一行兩個詞語。
生:(一生起來讀)
師:這兩個詞語中第一個是個什麼名字?
生:南加州的地名。
師:第二個呢?
生:人名。
師:那我們集體再來讀一下這兩個詞語。
生:(齊讀)
師:第二行兩個詞誰來讀一下?
生:(一生起來讀;齊讀)
師:第三行
生:(一生起來讀;齊讀)
師:第四行
生:(一生起來讀;齊讀)
師:生字詞大家都掌握了,請同學們再來快速瀏覽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生:(瀏覽)
師:(巡視)
師:誰來說一下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生:一群逃難的人到沃爾遜小鎮發生的事情。
師:哪位同學能夠再說具體點。
生:一群逃難的人到沃爾遜小鎮,傑克遜鎮長給他們食物,其他人都吃了,只有一個人例外,他請求鎮長給他活干再吃食物,傑克遜讓他給自己捶背,最後這個年輕人才吃了食物。
師:你說的非常完整,讀了課文,大家知道這個年輕人是誰嗎?
生:哈默。
師: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個窮困潦倒的逃難人,可是沃爾遜小鎮的鎮長傑克遜是怎樣評價他的呢?
生: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師:(出示課件: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師:我們來集體讀一下這句話。
生:(齊讀)
師:傑克遜說他什麼都沒有,他究竟沒有什麼呢?
生1:沒有衣服
生2:沒有鞋穿
生3:沒有食物
生4:沒有錢
師:是呀!他此時可以說是一無所有。但是,傑克遜卻說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同走進課文,走近哈默,探個究竟!請大家讀讀文章的一二段,從文中找出幾個詞來形容形容他?拿出筆把它圈出來。
生:(學生讀課文,並隨時圈出詞語)
師:誰來交流一下。
生1:臉色蒼白、骨瘦如柴
生2:面呈菜色
師:我看到有個別同學臉上寫滿了疑問,是不是認為這個詞不是描寫哈默的?
生:是
師:大家再仔細看看這個詞是描寫誰的?
生:逃難人
師:那麼哈默是不是逃難人呢?
生:(恍然大悟)是
師:那麼這個詞是不是也是描寫哈默的?
生:是
師:大家繼續來找
生:疲憊不堪
師:(課件出示:逃難的人 面呈菜色 疲憊不堪 臉色蒼白 骨瘦如柴)
師:用了這些詞來描寫哈默和逃難的人,我們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其實,很多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個場景、甚至一篇文章的濃縮,會讀書的同學能夠從一個詞語中看出一幅幅畫面,我相信你們也能!選擇一個或兩個,靜靜地想想,看看你看到什麼鏡頭了?
生1:我選的詞語是臉色蒼白、骨瘦如柴,我看到的是哈默非常瘦又非常餓地站在那裡,很可憐
生2:我選的詞語是面呈菜色、疲憊不堪,我看到的是這群人又累又餓,都站不住了。
……
師:看來,此時他們為飢餓所困,為疲憊所困,為焦渴所困。此時的哈默「臉色蒼白,骨瘦如柴」,他最需要的是什麼?
生:需要食物
師:可哈默選擇的和其他人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其他人選擇的是什麼?
生: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師:「狼吞虎咽」是什麼意思?
生:很快很猛地吃下去
師:誰能用動作演示一下
生:(一生表演,然後集體演示一下)
師:那哈默選擇的是什麼呢?
生:先幹活後吃飯
師:哈默究竟是怎麼想的呢?請小組合作,自由朗讀課文的2—5自然段,找出哈默和傑克遜大叔的對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課件出示:小組合作:自由朗讀課文的2—5自然段,找出哈默和傑克遜大叔的對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小組合作學習)
師:現在請同學們來進行交流一下。
生1:我認為傑克遜大叔是個善良的人。
師:你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生1:「不,我沒有什麼活兒需要您做。」
生2:我從「先生,吃您這么多這么多東西,您有什麼活兒需要我做嗎?」可以看出哈默是個通過勞動獲得尊嚴的人。
師:哈默在說這句話時是什麼態度?
生:真誠請求。
生3:我從「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我再吃這些東西。」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哈默聽到傑克遜安排給他活時,心情很高興。
……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哈默說的這三句話。
(課件出示: 「先生,吃您這么多這么多東西,您有什麼活兒需要我做嗎?」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我再吃這些東西。」)
師:在一個寒冷的冬天,疲憊不堪的哈默急需食物充飢,可是當傑克遜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時,哈默卻真誠請求說——
生:(齊)「先生,吃您這么多這么多東西,您有什麼活兒需要我做嗎?」
師:當傑克遜回答沒有活兒需要他做時,哈默毅然地拒絕說——
生:(齊)「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師:當得到傑克遜安排給他的勞動後,他痛快高興地說——
生:(齊)「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我再吃這些東西。」
師:傑克遜大叔和我們一樣被年輕人的語言和行動深深打動了,所以,他提供了捶背的勞動機會。當哈默幹完活,傑克遜把食物遞給了他,我們再來看這句——
(課件出示:年輕人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生:(齊讀這句話)
師:從「狼吞虎咽」中你看出了什麼?
生:哈默非常非常餓。
師:對呀,從中可以看出哈默已經飢餓到了極點,但是他也要堅持幹完活再吃飯。
師:哈默得到的食物與其他逃難者得到的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其他逃難者得到的是善良人的——
生:施捨
師:而哈默得到的是勞動之後的——
生:報酬
師:所以哈默得到食物是理所當然的。這正是他與那些人最大的不同!此時哈默僅僅得到了食物嗎?還得到了什麼?
生1:別人對他的尊重
生2:尊嚴
師:是啊,他得到了傑克遜大叔的贊賞。
(板書:傑克遜 贊賞 哈默)
師:下面我們再來看這句話——
(課件出示: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師:這里的富翁指什麼呢?
生:指的是有尊嚴的人。
師:對呀,這里的富翁是不是指財產和億萬的金錢呢?
生:不是
師:他指的是擁有尊貴的人格。讓我們再來齊讀這句話。
生:(齊讀)
師:此時,你最想對哈默說些什麼呢?拿起筆來寫在書上。
生:(動筆在書上寫)
師:(巡視)
師:誰來交流一下。
生1:哈默,你真是個有骨氣的人,我應該向你學習!
生2:哈默,你是好樣的,我也要做個有尊嚴的人!
……
師:那麼,哈默的發展真的如傑克遜大叔的預測么?我們來齊讀最後一段。
生:(齊讀最後一段話)
師:老師再給大家帶來一段哈默的資料介紹。
(課件出示:哈默: 1898年生於美國紐約,美國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長,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到1982年,他的石油公司已排名世界第八。鄧小平曾親自邀請他到中國訪問。1988年,他向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捐款2萬美元。)
師:同學們,尊嚴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會激勵你不斷努力,不斷向前!老師希望我們在坐的每一個同學能夠自尊、自立、自強,做一個有尊嚴的人!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⑻ 怎樣正確認識個人和集體的關系 教案

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珍視集體的團結,能以集體利益為重,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能力:認識成長的各種集體環境,提高生活適應能力。
知識: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理解個人離不開集體,集體離不開個人。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
1. 安排學生課前閱讀《孟傑和他的夥伴們——故事十三》,啟發學生思考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和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調動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了解學生對個人與集體關系的認識水平。
學生准備:
1. 收集依靠集體的力量戰勝困難的事例,准備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
2. 回憶自己參加過的集體性活動,想一想當時的感受。
教學活動
環節一:營造氛圍,引入課題
教學設計方案一:
單元學習導入
要求學生閱讀課本《孟傑和他的夥伴們——故事十三》,提出問題:
(1) 孟傑和同學們在社區服務活動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積極情感?
(2) 我們應當怎樣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和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在學生思考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孟傑和同學們服務社區的活動表現了他們關心社會、關愛他人的積極情感。進而思考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正確處理好個人與他人、與集體以及與社會的關系。引入第五單元「熱愛集體融入社會」的學習。
課題導入
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團結就是力量》,大屏幕打出歌詞,營造氛圍。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聽過這首歌嗎?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嗎?
學生一般都能知道這首歌,學生回答後,教師及時歸納,引入課題。
師:是的,團結就是力量。在集體中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形成強大的合力,克服困難,實現目標。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同的集體中,你是否體驗過集體的力量呢?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為什麼團結的集體才有力量呢?要回答這些問題,就讓我們一起來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大屏幕打出課題: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教學設計方案二:

展示紅杉林的圖片並說明:美國,紅杉樹國家公園,位於加州海岸。成熟的紅杉樹樹干高大,高達70——120米,樹齡800——3000年。公園的導游最喜歡問遊客的一個問題就是:這么高的樹,你知道他的根能扎多深嗎?
請你想一下,紅杉樹的根會有多深?
其實紅杉的根很淺,大多隻是生長在地層的表皮上。那麼為什麼面對狂風暴雨,紅杉樹卻能安然無恙呢?
原因就在於每一棵樹的根都與其他樹的根緊緊地結合在一起,他們相互扶持,相互支援。
你從紅杉樹的生存中得到什麼啟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引導學生從事例中感悟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從而導入課題學習。
環節二:合作學習 共同探究
探究活動一:集體的特徵
結合課本第3頁兩位同學的對話,觀察下面的四幅圖片,說一說自己生活過的集體有哪些?這些集體有什麼共同的地方?與商場的顧客、旅遊景點的遊客、等群體是不是一樣的?學生回答自己生活過的集體可能比較豐富,個別的同學也可能把集體和群體弄混淆。教師要注意及時幫助學生歸納,進行簡要總結:同學們所說的籃球隊、足球隊、合唱團、鼓樂隊、幼兒園、班級、學校等等,都是范圍不同的集體,將來同學們還要在更大范圍的集體中度過自己的一生。(板書:每個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同的集體中度過的。)
集體和群體是不同的。在集體中,組成集體的成員有共同的目標,行動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精神上榮辱與共。基於以上認識,在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的認同中,我們中華民族、我們中國就是我們所生活的最大的集體。(板書:集體的特徵)
探究活動二:個人離不開集體
教學設計方案一: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四頁的事例,想一想,這位主持人為什麼要這樣做?同時請同學們寫一寫集體對自己的幫助。注意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實際事例,從學習、生活、心理需要、道德認識、個人成長等方面,認識集體在個人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教師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談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教師及時歸納,對於不正確的觀點要做必要的評價:通過大家的發言,我們認識到集體在個人的學習、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個人的生活、學習都離不開集體。
(板書:集體是個人生存的依靠,是個人成長的園地)
故事:有一滴小水珠,從來沒有離開過大海媽媽的懷抱。它對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一次偶然的機會,它被拋到了高處,剛被拋到高處時還有些害怕,但漸漸地,它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炫目的陽光、亮麗的彩虹、湛藍的大海,它陶醉了,沒想到空中的景色這么美!小水珠在微風的吹拂下飄呀飄呀,忘卻了一切。這時,傳來了海媽媽焦急的聲音:「小水珠,快回來,太陽會把你曬乾的!」小水珠滿不在乎地回答:「媽媽,我再玩會,這兒太美了…」
可還沒等它說完,一束強烈的陽光照過來,小水珠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提出問題:
1、 為什麼小水珠離開大海媽媽的懷抱後,會馬上消失?
2、 如果小水珠不想在這個世界上消失,它該怎麼辦?
3、 結合個人成長公式,請你談一談怎樣才能綻放出完美絢麗的人生?
引導學生分析:小水珠的力量單薄,無法抵禦強烈的太陽光,很容易被蒸發掉。但回到大海就不一樣了。那裡有無數的小水珠,它們緊緊團結在一起,共同抵禦太陽光,所以沒有那麼容易被蒸發掉。由這個故事了聯想到人類自身,我們個人與班集體的關系是不是也像小水珠與大海媽媽的關系一樣呢?
雷鋒說過這樣一句話:「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把他自己和集體事業緊緊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最有力量!」
我們生活中的「海洋」就是集體,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集體。可以這樣說:「我們是在集體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那麼,回想一下你們的班集體,你們的班集體是怎樣的呢?它對你的成長有什麼影響?請同學們回想一下。
結論:集體是個人生存的依靠,是個人成長的園地
探究活動三:集體的發展離不開個人努力
教學設計方案一:
教師:個人離不開集體,那麼集體能不能離開個人呢?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畫面,思考這一問題。
(多媒體展示拔河、中國女排奪冠後的畫面。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畫面,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教師歸納集體是由個體組成的,沒有一個個的個體,也就不會有集體的存在。集體的發展靠的是每個成員的努力。每個成員只有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集體才能成功。
(板書:個人是組成集體的細胞,集體的發展離不開每個成員的努力。)
教學設計方案二:

多媒體展示上圖,提出問題:上面兩幅圖都是樹,你認為哪一棵樹更有生機?為什麼?這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結論:集體的發展離不開每個成員的努力。
探究活動四:團結的集體才有力量
教學設計方案一:
多媒體展示:
民諺:一隻手,提個籃;兩只手,端個盤;十隻手,推動船;百隻手,把河攔;千隻手,推倒山.
寓言故事:有三頭公牛總是在一塊吃草。一頭獅子很想吃掉它們,可這三頭公牛非常團結,一旦發生情況便互相合作,共同對敵。
為了吃這三頭公牛,獅子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一條詭計。
它先找到牛老大,對它說:「牛大哥呀,你這么聰明強壯,怎麼能跟那兩個蠢牛在一起呢?它們處處占你的便宜,你找到了嫩綠的草地,它們便毫無理由地吃。它們還在背後說了你許多壞話……」牛老大信以為真,很生氣。獅子見到這種情形,暗暗高興,便離開了。
它又找到了牛老二、牛老三,對它們說了同樣的話,牛老二、牛老三也相信了。
早晨,這三頭公牛都綳著臉,各自只顧自己,分散吃草。
獅子一看機會來了,找到了牛老三,把牛老三咬死了,美美地吃了一頓。它決定第二天再去吃那兩頭笨牛。
然而,這個消息傳到了另外兩頭公牛的耳朵里,它們這才醒悟過來,決定團結起來,打敗獅子。
第二天,獅子剛走進草地,牛老大、牛老二齊心協力向獅子撲去,終於趕走了獅子。他們感慨地說:「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呀!」
從民諺和寓言故事中,聰明的你能受到怎樣的啟示?牛老三被吃掉的原因是什麼?牛老大和牛老二面對現實又是怎樣做的?
教師總結:是的,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團結的集體才有力量.
(板書:團結就是力量)
教學設計方案二:

神舟七號發射升空
說明:據不完全統計,直接參與載人航天工程研製工作的科研院所有110多個,配合參與的單位則多達3000多個,涉及到數十萬科研工作者。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步成功,都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團結協作、不懈努力的結果。神舟六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載人航天飛行,使我國成為航天精英俱樂部的一員。
請你說一說,我國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通過這一事例,你對「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有什麼體會?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團結的集體才有力量.
探究活動5:團結使集體產生強大的凝聚力
教學設計方案一:
閱讀教材第七頁的讀一讀,完成第八頁的寫一寫。
教師提出問題:大家有沒有依靠集體團結的力量取得成功的事例呢?為什麼能取得成功呢?(由課本內容引向學生生活實際。)
生:有,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是,形成了合力,實現了我們的目標.
生:我們每個人對其他的人都有信心,我們能相互支持、相互依賴、發揮了每個人的長處,所以我們成功了.
師:正是集體目標的一致,才使我們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戰勝困難,達到預期目標,取得成功.
教師再次提出問題:在我們社會生活中,還有許多依靠集體的團結共同克服困難、贏得勝利的典型事例,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嗎?由此引向社會生活,開闊學生眼界。
教學設計方案二:
展示材料:拿破崙曾經說過:一個哥薩克騎兵可以戰勝兩個法國騎兵,兩個哥薩克騎兵可以戰勝三個法國騎兵,50個哥薩克騎兵只能和50個法國騎兵作戰,100個法國騎兵卻可以戰勝150個哥薩克騎兵,甚至更多。
為什麼隨著人數的變化,雙方的戰鬥力產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當年的拿破崙給出了答案,你認為雙方力量產生巨大對比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引導學生認識:團結的集體所形成的力量不是簡單的個人力量的相加,而是一種聚變和升華。依靠這種力量,能夠完成個人無法完成的任務,戰勝個人無法克服的困難。
探究活動六: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

⑼ 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過程設計要求有哪些

幼兒園的集體活動過程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育活動目標空泛、含糊、缺乏可操作性 例1 大班科學活動——洋芋寶寶 活動目標 1.師生共同創設環境,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鼓勵幼兒大膽提出與洋芋有關的問題.並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洋芋的了情況。 3.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態度、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上例中的目標1和目標3過於籠統,不夠具體,形同虛設,很難通過一次活動完成這樣空泛而缺乏操作性的目標,而這種狀況常常會造成幼兒學習的無目的性、教師指導的盲目性和缺乏針對性。 有些教師還將活動目標與活動建議及活動過程混為一談,活動目標與活動內容混為一談。教學目標設計是對教學活動預期所要達到的結果的規劃,它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一個規范、明確的行為目標的表述,應當包含:行為主體,指學習者,因為行為目標描述的是兒童的行為,而不是教師的行為;行為動詞,用以描述兒童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情境或條件——指影響兒童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圍,主要說明兒童在何種情境下完成操作;表現水平或標准——指兒童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 那麼,如何陳述教學目標才是明確的呢?怎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的明確化呢?第一,教學目標要盡量用可觀察的行為來陳述,使教學目標具有可操作性;第二,教學目標的陳述要反映兒童行為的變化,陳述兒童的學習結果;第三,教學目標的陳述應有利於考慮如何對教學的結果進行科學的測量與評價。因此,例1的目標可修改為: 1.通過品嘗、製作小動物或各種造型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2.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講話,並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說出洋芋的味道、特點等; 3.通過操作活動,引導幼兒感受家鄉的美好和勞動的快樂,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的情感。 二、選擇活動內容時忽視幼兒年齡特點,忽視本地區、本園、本班幼兒的特點,內容忽難忽易 教學內容設計是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合理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表達或呈現的過程。它是教學設計最為關鍵的環節,是教學設計的主體部分,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成敗。什麼樣的教學內容才能夠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呢?對這類問題的考慮,涉及到「工具理性」問題。工具理性指反映在計算、測量、組織、預測等技術行為中的認識能力,其目的在於追求行動的「效率」和功利的最大化。[注 ③]教師應藉助於工具理性對教學中介進行質疑和反思,這種質疑和反思應體現在:已選擇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之間有何關系?如何理解、組織和呈現選定的內容?就某內容而言,何種方法最有效?對幼兒而言,究竟如何學習才能獲得最有益的發展?因此,在選擇活動內容時,應注意: 1.選擇適宜、恰當的內容,與目標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內容應該刪除。 在大班科學活動「家鄉的黃河」中,其主要目標是:幫助幼兒了解「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及發源地,黃河自蘭州穿城而過;通過游覽、了解蘭州四十里黃河風情線,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知道黃河與我們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必須保護它們,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教師將認識長江作為了引入部分的重要內容,所佔活動時間較多,但它與活動目標關系不大,而且內容抽象,幼兒不易理解,因此,可從文中刪去,作為附錄,放在全文結束處,供教師酌情參考使用。 2.所選內容應考慮幼兒年齡特點,在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內,即以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為基礎,又有發展的空間。 在大班科學活動「宇宙英雄奧特曼」中,教師計劃告訴幼兒,「怪獸是一種叫鹼的物質構成的,它是透明的沒有顏色,但是有一種東西就能把它找出來,它的名字叫酚酞試劑,因為鹼遇到酚酞就會變成紅色,所以小朋友就能看到怪獸了。那麼什麼東西能消滅怪獸呢?是一種叫做『酸』的溶液,因為酸能將鹼中和掉。」酸鹼中和是初中化學中的重要基礎知識,它涉及到相對復雜的物質結構變化與化學反應機制,設計者所表達的內容顯然超出了幼兒的經驗范圍,幼兒既難於理解酸鹼中和這種化學變化的道理,而這一內容也無益於兒童認知的發展。 3.所選內容應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既具有適度的新穎性,又要避免脫離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應著重於幼兒身邊的科學。 下面這一活動設計就比較成功地將幼兒生活經驗與教學活動結合在了一起。 例2 大班科學活動——物體膨脹真奇妙 設計意圖 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物體遇熱、遏冷或遇水發生膨脹現象,為了讓孩子們通過實驗初步了解這種現象並簡單了解其原理,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觀察和探究能力,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觀察探究,感知物體膨脹現象,初步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引導幼兒體會事物的變化與變化的有趣。 活動准備(略)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略) 二、基本部分 (一)觀察和發現物體遇熱膨脹的現象 1.看一看:教師現場炸油條,請幼兒觀察油條的變化,並說說為什麼會 發生這種現象? 2.嘗一嘗:現場做爆米花並讓幼兒品嘗,感受其變化的秘密。 3.比一比:玉米和剛吃的爆米花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4.做一做:教師出示癟的乒乓球,讓幼兒想辦法讓其鼓起來,說說為什麼? (二)觀察和發現物體遇冷膨脹的現象 1.出示經過冷凍的裂縫的瓶子讓幼兒觀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2.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遇冷會發生這種現象? (三)觀察和發現物體遇水膨脹的現象。 1.幼兒桌上分別放盛有大小一樣的腐竹、銀耳、餅乾等的盤子,請幼兒分別把其中的一個放在水裡浸泡,觀察發生了什麼變化? 2.取出水裡浸泡過的大豆和沒有浸泡過的大豆,引導幼兒觀察二者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3.引導幼兒觀察剛浸泡過的腐竹、銀耳、餅干……結合剛才觀察大豆的情況,用自己的語言試著解釋。 4.幼兒取一些茶葉,泡一杯荼一邊品茶一邊說說茶葉的變化。 (四)游戲:有趣的蝦片(略) 三、結束部分 說說哪些物體膨脹的現象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哪些物體膨脹的現象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單一,忽視領域間的滲透 具體來說,這一問題表現為注重形式上的新穎而忽視內容本身的有機聯系,仍然注重教師的教及其控製作用的發揮,忽視幼兒是通過「做」而不是「聽」來學科學,知識傳遞的痕跡較重。 例3 中班數學活動設計——「有趣的數字」 1.老師出示數字形象畫冊,請幼兒仔細觀察,大膽想像,依次認讀數字,加深對0—9數字的認識。 2.根據畫冊,幼兒學習《數字歌》。 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游, 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飄, 5像秤鉤來賣菜,6像哨子吹一吹, 7像鋤頭除除草,8像娃娃摔不倒. 9像水瓢來盛水,0像雞蛋做蛋糕。 3.游戲活動。 游戲一:數字藏在哪裡 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找出0—9數字分別藏在哪些動物身上。 游戲二:「找數字」 依次出示難易不同的兩張圖畫,找出圖畫中的動物是由哪些數字組合成的。 4.操作活動。 教師:除了剛才小朋友們看到的圖片,我還帶來了許多動物圖片,放在桌上的籃子里,請你們取出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 這個活動設計者最初的意圖是「根據

閱讀全文

與集體力量大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