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石頭聽了,感謝不盡。那僧便念咒書符,大展幻術,將一
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
佩可拿。那僧托於掌上,笑道:「形體倒也是個寶物了!還只
沒有實在的好處,須得再鐫上數字,使人一見便知是奇物方妙
。然後攜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
溫柔富貴鄉去安身樂業。」石頭聽了,喜不能禁,乃問:「不
知賜了弟子那幾件奇處,又不知攜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
,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問,日後自然明白的說
著,便袖了這石,同那道人飄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後來,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忽從
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
述歷歷。空空道人乃從頭一看,原來就是無材補天,幻形入世
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詩後便是此石墜落之鄉投
胎之處,親自經歷的一段陳跡故事。其中家庭閨閣瑣事,以及
閑情詩詞倒還全備,或可適趣解悶,然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反
空空道人遂向石頭說道:「石兄,你這一段故事,據你自己說
有些趣味,故編寫在此,意欲問世傳奇。據我看來,第一件,
無朝代年紀可考;第二件,並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
,其中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無班
姑蔡女之德能。我縱抄去,恐世人不愛看呢。」石頭笑答道:
「我師何太痴耶!若雲無朝代可考,今我師竟假借漢唐等年紀
添綴,又有何難?但我想,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
此套者,反倒新奇別致,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
拘於朝代年紀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書者甚少,愛適
趣閑文者特多。歷來野史,或訕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姦淫凶
惡,不可勝數。更有一種風月筆墨,其淫穢污臭,屠毒筆墨,
壞人子弟,又不可勝數。至若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
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於淫濫,以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
君、不過作者要寫出自己的那兩首情詩艷賦來,故假擬出男女
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亦如劇中之小丑然。且
鬟婢開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
,大不近情理之話,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
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事跡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
;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供酒。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
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
傳者。今之人,貧者日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縱然
一時稍閑,又有貪淫戀色,好貨尋愁之事,那裡去有工夫看那
理治之書?所以我這一段故事,也不願世人稱奇道妙,也不定
要世人喜悅檢讀,只願他們當那醉淫飽卧之時,或避事去愁之
際,把此一玩,豈不省了些壽命筋力?就比那謀虛逐妄,卻也
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腳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換新眼目
不比那些胡牽亂扯,忽離忽遇,滿紙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紅娘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
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
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
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
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艷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幹涉
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
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
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
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
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有城曰閶門者,最是
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這閶門外有個十里街,街內有個
仁清巷,巷內有個古廟,因地方窄狹,人皆呼作葫蘆廟。廟旁
住著一家鄉宦,姓甄,名費,字士隱。嫡妻封氏,情性賢淑,
深明禮義。家中雖不甚富貴,然本地便也推他為望族了。因這
B. 中班資源包比賽跑步活動教案
社會領域中班活動
「我的家鄉」課堂實錄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社會領域內容與要求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幼兒愛自己的家鄉要從認識自己的家鄉,了解自己的家鄉開始。隨著幼兒生活范圍的擴展,他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到了家庭、幼兒園之外的地方,因而培養幼兒對自己所在的地區的情感是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礎。對於我班孩子來說,他們生活在清徐,因此認識清徐、了解清徐的文化與特產就是這個內容的重點。我班幼兒已經認識過地圖,在此基礎上,讓幼兒從太原地圖上找到我們家鄉的位置,就成為一個難點。】
教學目標:
1.知道自己居住地在太原地圖上的大致位置,增進對所在地的了解。
2.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准備:
家鄉的全景圖片、太原市地圖、家鄉的風景圖片、特產、幼兒沒人一份操作材料(太原地圖、特產小圖片)
教學實錄
一、導入部分:
幻燈出示清徐全景大圖片: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張圖片,請你們看看這是哪兒?
教師引導幼兒:有一片藍藍的湖水,湖水旁有座雄偉美觀的水閣樓.
幼兒:a:我們家 b:清徐 c:清源
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說出家鄉的名字:清徐
出示清徐兩個字,提問:「你們認識這兩個字嗎,念什麼?」
【水閣樓是清徐的標志性建築,幼兒一看到水閣樓,就會知道這幅圖是清徐的圖片,出示「清徐」兩個字,為下一步從地圖上找清徐做鋪墊。】
二、展開部分:
(1)了解清徐所在太原地圖上的位置。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張太原市地圖,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出示太原市行政地圖,教師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你們看一看太原市地圖像什麼?
幼兒自由回答。A:像恐龍、 b:像大象 等等。
師:你們看一看,大象的鼻子在哪裡,身體呢,腿呢?
師:太原市就像這只大象一樣,由好幾部分組成,一部分代表一個地方,幼兒猜一猜清徐會是哪部分?
幼兒猜,猜到哪一部分,教師就點擊出示這一部分的地區名稱。逐一點擊,直到點出清徐。
師:你們看一看,清徐在太原市地圖的什麼位置?
幼:在太原市地圖的下邊。
師:地圖上的下面,也就是實際生活中的南面,清徐在太原市的南面。
請小朋友看一看,清徐的地圖又像什麼?
幼兒自由回答。
充分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孩子清晰認識家鄉所在的地理位置
【此環節由遠及近,層層遞近,當教師點到清徐這一部分時,清徐地圖會從太原市地圖中以放大、閃動的形式凸顯出來,再一次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孩子清晰認識家鄉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形狀。】
(2)了解清徐的風景優美的地方及特產。
師:在我們清徐,你都去過哪些好玩的地方?
幼:醋都廣場、怡心公園
多媒體出示個別幼兒在平時遊玩時的照片,並請這個幼兒講一講他去的這個地方是哪裡,有什麼好玩的東西?
幼兒說完後,教師出示(廣場、怡心公園、葡峰山莊、馬鳴山)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當幼兒看到熟悉的同伴出現在電腦屏幕上時,孩子們異常興奮,用幼兒的講解代替老師的講解,他們聽得更認真。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師:大家知道我們清徐有什麼特產嗎?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了解有葡萄、老陳醋、孟封餅等。
三、動手操作,鞏固對地圖及特產的了解。
幼兒人手一份太原市地圖,請幼兒找出清徐位置,然後從教師准備的小圖片中找到清徐特產放在相應位置。
教師糾正個別有錯誤的幼兒,並對活動進行評價。
四、念兒歌,《誇清徐》結束活動,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
教學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首先我採用圖片導入,引起幼兒興趣。我用一張清徐的全景圖引入,看似熟悉又好像不完全熟悉的畫面,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他們看得仔細,也能積極開動腦筋去想。在觀察地圖時,我引導幼兒從整體到局部,從抽象到具體,先讓幼兒對地圖有總的印象,再觀察有關地圖,進一步理解地圖上的包含關系。幼兒通過用眼觀察地圖,動腦去想,動口說出它像什麼,加深對地圖的認識。因為孩子們對自己的居住地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講到清徐好玩的地方時,這部分主要通過孩子們自己的講述來完成。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作用。最後一個環節幼兒動手操作,我選擇小組活動的形式,為每位幼兒提供足夠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充分參與活動,盡量做到面向全體。
感到不足的是:清徐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古城,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背棍、鐵棍及著名作家羅貫中都出自清徐,考慮到中班幼兒的接受能力,對這一部分內容沒有向幼兒介紹,感到有些欠缺。
C. 大班科學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篇一: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地球上的水是江蘇教育出版社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生命之源—水的最後一節課,本課是在前面認識了解「水的各種性質」之後,來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通過分析知道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的缺乏,提高學生的節水意識以及了解水污染的現狀。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優點: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採用了生動形象的課件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地球上水資源分布的廣泛,感受到水體的美麗。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美好河山的喜愛之情。而且 通過課件,把一些抽象的數據形象化,讓學生體會到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的缺乏,並 通過學生動手活動,再進一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地球上水資源雖豐富但可直接開發利用的淡水卻少之又少。利用課件 、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使學生通過學習,提高自覺節約用水的意識,養成節水習慣。在教學中以觀察、提問、小組討論研究、學生動手活動等為載體,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地學習,在教師引導下,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感悟、內化。
不足:1、科學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凈化水的實驗 ,比較簡單,可以嘗試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 動手做,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濃。2、節約用水的措施 因為時間關系,學生談的多是家庭生活中的措施,而工業、農業方面沒有涉及 。如果涉及,會進一步提高學生用科學改變生活的意識。
篇二: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們已經意識到在科學課的學習中學生體驗活動的重要性,因此,在每次的教學設計中都力圖創設最能打動學生的體驗活動。
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兩個體驗活動:
第一個是在認識淡水資源的匱乏這個環節,讓學生用杯子裝一杯水代表地球上的水,再用湯匙舀一湯匙的水代表淡水的總量,用筷子蘸一滴水放在手心中代表容易開發利用的淡水總量。這樣的活動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平時到處可見的淡水,怎麼就這一點呢?這一點水放在手心中「一會兒就不見了」。(學生的話)
第二個體驗活動是在課堂上「用飲料瓶接20秒水流」的實驗。這個實驗來源於「人們洗手往往開著水龍頭,大家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浪費」。可是在課堂中的這個體驗活動深深地打動了學生,短短20秒竟流走了大半瓶的水,約600毫升!學生震驚了,當老師連續的追問:一次洗手浪費這些,一天呢?一家呢?一個學校?……這樣聯想式的思考,把學生的思維深化,讓學生的體驗更深入,學生的心確實被打動了,他們強烈地意識到浪費水是可怕的,這種浪費水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可是又不被大家注意的。於是學生自發地產生了制止浪費的想法,從而達到了教育的效果。
課後學生幫教師整理器材的時候,學生問:「老師,杯子里的水怎麼辦?」當時我隨口說了句:「倒掉吧。」「哪不是浪費水了嗎?」多好的學生呀,學到的知識立馬就能用上。「去澆花吧。」學生們高興的端著杯子去澆花壇里的花去了。看來這節課的教育目的達到了,學生有了比較強的節水意識。
從體驗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我悟出了這樣的道理:設計體驗活動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想:
1、親歷式體驗必須在學生現實生活情境中完成,不能由教師虛設。
2、要抓住兒童常見卻被忽視的活動引導體驗,幫助學生更細致地關注生活,(www.fwsir.com)這樣學生的體驗會更深刻。
3、體驗活動中教師引導作用尤為重要,要起到點睛之用。
4、聯想式體驗要適時適度,要建立在充分的感性體驗基礎之上。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學生了解了水的分布,認識了淡水資源的珍貴,知道了為什麼要節約用水,在日常生活中怎樣節約用水。同時更加積極主動地走向社會宣傳愛水、護水的重要性。
篇三: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從體驗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我悟出了這樣的道理:設計體驗活動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想:
一、讓學生從現實生活情境中親身體驗,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求知慾,讓他們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增長科學探究能力。
二、要利用兒童常見而在現實生活中被忽視的活動引導體驗,幫助學生更細致地關心生活。
三、注重啟發引導,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及環保知識
在收獲的同時,也有失敗,我在教學之後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不足。
一、對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可以讓學生課前去觀察,收集信息,學生學習興趣會更好。比如,在這課教學之前,我如果讓學生去調查一下家鄉的引用水情況,也許就會有學生發現有的水源被污染了,意識到要保護水,讓孩子親身體驗,比教師在課堂上講述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在導入設計時,不但要讓學生感興趣,重要的是教師的設計要能真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學習,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師應對教材深入理解和挖掘,吃透教材,以便更好地教學。
D. 科學節約用水好習慣教育反思
篇一: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地球上的水是江蘇教育出版社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生命之源—水的最後一節課,本課是在前面認識了解「水的各種性質」之後,來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通過分析知道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的缺乏,提高學生的節水意識以及了解水污染的現狀.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優點: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採用了生動形象的課件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地球上水資源分布的廣泛,感受到水體的美麗.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美好河山的喜愛之情.而且 通過課件,把一些抽象的數據形象化,讓學生體會到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的缺乏,並 通過學生動手活動,再進一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地球上水資源雖豐富但可直接開發利用的淡水卻少之又少.利用課件 、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使學生通過學習,提高自覺節約用水的意識,養成節水習慣.在教學中以觀察、提問、小組討論研究、學生動手活動等為載體,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地學習,在教師引導下,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感悟、內化.
不足:1、科學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凈化水的實驗 ,比較簡單,可以嘗試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 動手做,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濃.2、節約用水的措施 因為時間關系,學生談的多是家庭生活中的措施,而工業、農業方面沒有涉及 .如果涉及,會進一步提高學生用科學改變生活的意識.
篇二: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們已經意識到在科學課的學習中學生體驗活動的重要性,因此,在每次的教學設計中都力圖創設最能打動學生的體驗活動.
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兩個體驗活動:
第一個是在認識淡水資源的匱乏這個環節,讓學生用杯子裝一杯水代表地球上的水,再用湯匙舀一湯匙的水代表淡水的總量,用筷子蘸一滴水放在手心中代表容易開發利用的淡水總量.這樣的活動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平時到處可見的淡水,怎麼就這一點呢?這一點水放在手心中「一會兒就不見了」.(學生的話)
第二個體驗活動是在課堂上「用飲料瓶接20秒水流」的實驗.這個實驗來源於「人們洗手往往開著水龍頭,大家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浪費」.可是在課堂中的這個體驗活動深深地打動了學生,短短20秒竟流走了大半瓶的水,約600毫升!學生震驚了,當老師連續的追問:一次洗手浪費這些,一天呢?一家呢?一個學校?……這樣聯想式的思考,把學生的思維深化,讓學生的體驗更深入,學生的心確實被打動了,他們強烈地意識到浪費水是可怕的,這種浪費水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可是又不被大家注意的.於是學生自發地產生了制止浪費的想法,從而達到了教育的效果.
課後學生幫教師整理器材的時候,學生問:「老師,杯子里的水怎麼辦?」當時我隨口說了句:「倒掉吧.」「哪不是浪費水了嗎?」多好的學生呀,學到的知識立馬就能用上.「去澆花吧.」學生們高興的端著杯子去澆花壇里的花去了.看來這節課的教育目的達到了,學生有了比較強的節水意識.
從體驗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我悟出了這樣的道理:設計體驗活動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想:
1、親歷式體驗必須在學生現實生活情境中完成,不能由教師虛設.
2、要抓住兒童常見卻被忽視的活動引導體驗,幫助學生更細致地關注生活,(www.fwsir.com)這樣學生的體驗會更深刻.
3、體驗活動中教師引導作用尤為重要,要起到點睛之用.
4、聯想式體驗要適時適度,要建立在充分的感性體驗基礎之上.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學生了解了水的分布,認識了淡水資源的珍貴,知道了為什麼要節約用水,在日常生活中怎樣節約用水.同時更加積極主動地走向社會宣傳愛水、護水的重要性.
篇三: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
從體驗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我悟出了這樣的道理:設計體驗活動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想:
一、讓學生從現實生活情境中親身體驗,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求知慾,讓他們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增長科學探究能力.
二、要利用兒童常見而在現實生活中被忽視的活動引導體驗,幫助學生更細致地關心生活.
三、注重啟發引導,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及環保知識
在收獲的同時,也有失敗,我在教學之後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不足.
一、對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可以讓學生課前去觀察,收集信息,學生學習興趣會更好.比如,在這課教學之前,我如果讓學生去調查一下家鄉的引用水情況,也許就會有學生發現有的水源被污染了,意識到要保護水,讓孩子親身體驗,比教師在課堂上講述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在導入設計時,不但要讓學生感興趣,重要的是教師的設計要能真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學習,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師應對教材深入理解和挖掘,吃透教材,以便更好地教學.
E. 我用畫筆畫家鄉的教學反思怎麼寫
活動目標:1.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感受詩歌的韻律美,激發幼兒創作的慾望.
3.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及兒歌創編能力.
活動准備:家鄉風景的背景圖一張,家鄉風景光碟一張,兒歌錄音帶,畫筆, 繪畫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背景圖,請幼兒觀看.
1.老師:小朋友們,看這兒的風景美不美呀?
幼兒:美.
老師:上面都有什麼呀?
幼兒:太陽,山,河水等.
老師小結:這是一副美麗的風景圖,上面有太陽,山,河水,小船,樹木,花草.可真漂亮!
2.老師:老師這兒有一首兒歌,說的就是圖上的風景,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播放兒歌錄音.
3.對照背景圖,學習兒歌.
二,播放光碟,續編兒歌.
1.老師:小朋友們,兒歌里的家鄉可真美.下面,隨著老師的鏡頭再來看看我們自己美麗的家鄉吧.(觀賞光碟)
2.老師:看看,老師的光碟里啊有許多兒歌里沒有的景色.想不想自己創編進兒歌里呀?
幼兒:想.
3.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兒歌.例:
綠筆畫個大大傘,那是一棵樹.
紅筆畫幾個圓圈圈,那是大冬棗.
.
4.將幼兒編的兒歌小結.並總結一下每種物體的形狀和顏色,進而對各種顏色進行復習和鞏固.
三,繪畫兒歌內容.
1.老師:小朋友們,我們的家鄉可真美呀.給我們的家鄉畫張像吧.
2.幼兒繪畫,老師巡迴指導.
3.作品評析,欣賞.將其張貼於美工區,舉辦"我的家鄉美"小畫展,並邀請小班幼兒欣賞.
附兒歌:
我用畫筆畫家鄉
小畫筆,真好看.
紅,黃,黑,白,綠,
紫,褐,橙,青,藍.
紅筆畫太陽,一個圓圈圈.
藍筆畫小河,三條彎彎線.
褐筆畫個小片片,那是小帆船.
黃筆畫個大三角,那是一座山,
各種畫筆一起畫,
那是家鄉大花園.
請採納
F. 教學反思應寫到哪些方面
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反思二:新課程需要什麼教學語言
*、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范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麼「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三忌臟語。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麼「丑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裡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忌咒語。有的老師會對班裡的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從小就熊」、「神經病」、「傻子」、「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語。有的教師對學生喜歡用浮誇、吹噓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為人、學習、做事。
六忌煩語。個別教師說話講課總是啰嗦重復,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語言?
對學生所聽:
*、孩子們對這些問題這么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
*、不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
對學生所言:
*、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你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幫幫他,再補充。
對學生所讀:
*、「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
*、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鍾內看完這段文字,並請思考……
對學生所問:
*、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是個善於動腦筋的孩子。
*、有一個問題,是我要請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對學生所寫:
*、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整潔,書寫也端正。我為你們高興。
*、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裡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沒有老底子,就沒有新文章」,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
*、××同學從生活中積累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為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麼新鮮、獨到。
三、語文課堂的問題意識--學生沒問題,教師有問題。
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就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積極理睬,教師有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有問題。有效的問題:有一定的思維價值,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位置,用適宜的方式提出。讀應是語文教學的主幹,想像,思維,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是附著在這一主幹上的,是融合於其中的。課堂是要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系,而不應囿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什麼什麼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最後,教師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的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麼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麼辦了。
四、怎樣激活我們的語文課堂
*、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松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以下是課堂實錄的片段: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是那麼生機昂然,鳥兒是那麼生機勃勃,如果請同學們再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話,你會選擇「樹」還是「鳥」?
請你作出決定。
(生選擇XX)
師:選擇「樹」學請齊讀*、*自然段)
師:選鳥的同學請齊讀第**、**自然段。
(生齊讀)
師:其實你們不知不覺的已經進行了第一次較量。覺得過癮嗎?待會兒要進行第*回合的較量,看看大榕樹和鳥兒誰更有魅力,喜歡「樹」和「鳥「的界限要分明一點:」鳥「往那邊去,」樹「朝這邊來。
(交換位置集中)
師:現在請「樹「和」鳥「仔細品味一下描寫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詞語,分別寫到黑板上。
(生朗讀,交流後,爭先恐後的上台寫詞語)
師:現在「樹「和」鳥兒們「把寫自己特點的詞都寫在黑板上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這裡面有些詞不太合適,不合適的要修改,重復的要刪去。
(生思考交流後上台修改)
師:剛才我們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認為合適的詞語寫上去,現在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詞語組織起來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一下自己?
(生准備,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樹」先來,可以嗎?
生:大榕樹枝葉繁茂,顏色明亮,有數不清的枝椏,沒有大榕樹,小鳥不能生存。
師:如果這樣介紹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們枝葉…….」(師把「我們」念成重音,暗示學生角色變化)。
生:我是一棵南國的大榕樹,我有數不清的枝椏,枝葉是那樣的繁茂。我顏色明亮,每一片樹葉都在閃耀,好象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生命力特強,沒有我,我們可愛的朋友——小鳥就不能生存。
師:鳥兒們。你們上來吧!
兩女生:(甲)我聰明伶俐,(乙)我活潑可愛。(合)我們羽毛美麗。沒有我們可愛的小鳥,榕樹就沒有這么旺盛的生命力。
兩男生:我們是南國的小鳥,我們的羽毛色澤明亮,我們的歌聲婉轉動聽,我們聰明伶俐,我們活潑可愛,沒有我們的身影,大家就不會去看榕樹。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去看大榕樹,是沖著他們去的。(面向「樹「組同學)你們同意嗎?
眾「樹「:不同意;
兩女生:我們是南國之樹-----榕樹,我們枝葉繁茂,能讓鳥兒築窩棲息;我們枝葉繁茂,能為鳥兒擋風遮雨。我們是鳥兒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我們大榕樹,小鳥就不能生存,我們就是鳥的天堂。
師:多有詩意的表述!榕樹就是充滿詩意地生活在這個空間里。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剛才鳥兒說,沒有他們可愛的身影,人們就不會去看我們,您也說人們去看我們是沖著「鳥「去的,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本生也是很美麗的,是充滿藝術感的。
換位整合
師:請你們考慮一下,在這篇文章中樹和鳥是什麼關系?
生;我認為樹和鳥應該和睦相處,就像花和綠葉一樣,有了綠葉陪村,花才顯得更美。
生:我贊成剛才著位同學的話。我認為榕樹和鳥是朋友關系,而且關系非常密切。
生:大榕樹是鳥兒生存的基礎,鳥兒在大榕樹上棲息為大榕樹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認為鳥和榕樹是相互依賴的。
師:你不但善於傾聽,而且善於思考。
生:我認為鳥和樹是形影不離的,就一定會有鳥窩,一定有鳥兒,如果沒有鳥兒的話,樹就沒有生命力。
生:樹和鳥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鳥,樹很快就會衰老;如果沒有大榕樹,鳥兒也唱不出動聽的歌。
師:可以說樹因鳥而年輕,鳥因樹而可愛!
生:如果說大榕樹是一幅美麗的畫,那麼有了小鳥,這畫才更完美。
生:我覺得要是把大榕樹比做一個人的軀體話,那麼鳥兒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師:樹和鳥都真心地感謝你,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同學們。樹和鳥密不可分,還留著這條線干嗎?(師將黑板上劃分樹和鳥的線擦去)我們應該互相欣賞。
師:有了這個認識,「樹「讀寫鳥的部分,感覺可能會更好;同樣,」鳥「讀寫」樹的部分,也會更有新意。
(「樹」齊讀寫鳥的自然段,「鳥」讀寫樹的自然段)
師:你們有什麼感受?
生:我覺得鳥兒的確非常活潑可愛,歌聲也那麼清脆動聽。我認為有了鳥兒,大樹才會更有情趣。
生:我認為大榕樹枝葉繁茂,給我們鳥兒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大榕樹養育著我們呵護著我們,我們應該感謝大榕樹。
生:我認為這些鳥兒的確是羽毛美麗,歌生動聽,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我想,如果它們是在為榕樹塑造靈魂的話,塑造的應該是活潑的天真浪漫的孩子靈魂。
生:讀了這段話,我彷彿來到一棵十分美麗、茂盛的大榕樹下面。聽鳥兒歡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鳥兒可愛,大榕樹美麗。宛如一幅漂亮的風景畫。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讓這幅美景永遠留在我的心裡。
生:但願我也有這個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歡寫景的文章,一開始沒在意這棵大榕樹,現在覺得這大榕樹就是我們鳥兒真正的家園,我們不能沒有大榕樹!
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而剛才,你們已經識得廬山真面目了,真不錯!互相欣賞本生就是一種和諧的美!!
*、有趣的作業形式
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和名目繁多的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並常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於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並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面向生活的教學內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多向社會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選文以「時文」為主,報紙、雜志及各種單行本都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料,甚至路標、圖表、時間表、新聞欄目等也被選入教材中來。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生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成為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准則。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G. 我的老家在哪裡
你的老家在地球,你住的叫中國村,100年後你的最終歸宿在地下,其實在哪都一樣,只要快樂幸福美滿就好👫
H.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語文教學反思 5篇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反思二:新課程需要什麼教學語言
1、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范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麼「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三忌臟語。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麼「丑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裡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忌咒語。有的老師會對班裡的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從小就熊」、「神經病」、「傻子」、「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語。有的教師對學生喜歡用浮誇、吹噓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為人、學習、做事。
六忌煩語。個別教師說話講課總是啰嗦重復,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2、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語言?
對學生所聽:
1 、孩子們對這些問題這么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2、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
3、不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4、「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
對學生所言:
1 、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2、 你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幫幫他,再補充。
對學生所讀 :
1 、「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2、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
3、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鍾內看完這段文字,並請思考……
對學生所問:
1 、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是個善於動腦筋的孩子。
2、有一個問題,是我要請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對學生所寫:
1 、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整潔,書寫也端正。我為你們高興。
2、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裡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3、「沒有老底子,就沒有新文章」,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
4、××同學從生活中積累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為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麼新鮮、獨到。
三、語文課堂的問題意識--學生沒問題,教師有問題。
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就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積極理睬,教師有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有問題。有效的問題:有一定的思維價值,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位置,用適宜的方式提出。讀應是語文教學的主幹,想像,思維,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是附著在這一主幹上的,是融合於其中的。課堂是要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系,而不應囿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 什麼什麼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 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最後,教師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的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麼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 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麼辦 了。
四、怎樣激活我們的語文課堂
1、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松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以下是課堂實錄的片段: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是那麼生機昂然,鳥兒是那麼生機勃勃,如果請同學們再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話,你會選擇「樹」還是「鳥」?
請你作出決定。
(生選擇 XX )
師:選擇「樹」學請齊讀 7 、 8 自然段)
師:選鳥的同學請齊讀第 12 、 13 自然段。
(生齊讀)
師:其實你們不知不覺的已經進行了第一次較量。覺得過癮嗎?待會兒要進行第 2 回合的較量,看看大榕樹和鳥兒誰更有魅力,喜歡「樹」和「鳥「的界限要分明一點:」鳥「往那邊去,」樹「朝這邊來。
(交換位置集中)
師:現在請「樹「和」鳥「仔細品味一下描寫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詞語,分別寫到黑板上。
(生朗讀,交流後,爭先恐後的上台寫詞語)
師:現在「樹「和」鳥兒們「把寫自己特點的詞都寫在黑板上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這裡面有些詞不太合適,不合適的要修改,重復的要刪去。
(生思考交流後上台修改)
師:剛才我們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認為合適的詞語寫上去,現在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詞語組織起來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一下自己?
(生准備,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樹」先來,可以嗎?
生:大榕樹枝葉繁茂,顏色明亮,有數不清的枝椏,沒有大榕樹,小鳥不能生存。
師:如果這樣介紹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們枝葉…….」(師把「我們」念成重音,暗示學生角色變化)。
生:我是一棵南國的大榕樹,我有數不清的枝椏,枝葉是那樣的繁茂。我顏色明亮,每一片樹葉都在閃耀,好象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生命力特強,沒有我,我們可愛的朋友——小鳥就不能生存。
師:鳥兒們。你們上來吧!
兩女生:(甲)我聰明伶俐,(乙)我活潑可愛。(合)我們羽毛美麗。沒有我們可愛的小鳥,榕樹就沒有這么旺盛的生命力。
兩男生:我們是南國的小鳥,我們的羽毛色澤明亮,我們的歌聲婉轉動聽,我們聰明伶俐,我們活潑可愛,沒有我們的身影,大家就不會去看榕樹。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去看大榕樹,是沖著他們去的。(面向「樹「組同學)你們同意嗎?
眾「樹「:不同意;
兩女生:我們是南國之樹-----榕樹,我們枝葉繁茂,能讓鳥兒築窩棲息;我們枝葉繁茂,能為鳥兒擋風遮雨。我們是鳥兒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我們大榕樹,小鳥就不能生存,我們就是鳥的天堂。
師:多有詩意的表述!榕樹就是充滿詩意地生活在這個空間里。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剛才鳥兒說,沒有他們可愛的身影,人們就不會去看我們,您也說人們去看我們是沖著「鳥「去的,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本生也是很美麗的,是充滿藝術感的。
換位整合
師:請你們考慮一下,在這篇文章中樹和鳥是什麼關系?
生;我認為樹和鳥應該和睦相處,就像花和綠葉一樣,有了綠葉陪村,花才顯得更美。
生:我贊成剛才著位同學的話。我認為榕樹和鳥是朋友關系,而且關系非常密切。
生:大榕樹是鳥兒生存的基礎,鳥兒在大榕樹上棲息為大榕樹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認為鳥和榕樹是相互依賴的。
師:你不但善於傾聽,而且善於思考。
生:我認為鳥和樹是形影不離的,就一定會有鳥窩,一定有鳥兒,如果沒有鳥兒的話,樹就沒有生命力。
生:樹和鳥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鳥,樹很快就會衰老;如果沒有大榕樹,鳥兒也唱不出動聽的歌。
師:可以說樹因鳥而年輕,鳥因樹而可愛!
生:如果說大榕樹是一幅美麗的畫,那麼有了小鳥,這畫才更完美。
生:我覺得要是把大榕樹比做一個人的軀體話,那麼鳥兒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師:樹和鳥都真心地感謝你,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同學們。樹和鳥密不可分,還留著這條線干嗎?(師將黑板上劃分樹和鳥的線擦去)我們應該互相欣賞。
師:有了這個認識,「樹「讀寫鳥的部分,感覺可能會更好;同樣,」鳥「讀寫」樹的部分,也會更有新意。
(「樹」齊讀寫鳥的自然段,「鳥」讀寫樹的自然段)
師:你們有什麼感受?
生:我覺得鳥兒的確非常活潑可愛,歌聲也那麼清脆動聽。我認為有了鳥兒,大樹才會更有情趣。
生:我認為大榕樹枝葉繁茂,給我們鳥兒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大榕樹養育著我們呵護著我們,我們應該感謝大榕樹。
生:我認為這些鳥兒的確是羽毛美麗,歌生動聽,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我想,如果它們是在為榕樹塑造靈魂的話,塑造的應該是活潑的天真浪漫的孩子靈魂。
生:讀了這段話,我彷彿來到一棵十分美麗、茂盛的大榕樹下面。聽鳥兒歡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鳥兒可愛,大榕樹美麗。宛如一幅漂亮的風景畫。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讓這幅美景永遠留在我的心裡。
生:但願我也有這個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歡寫景的文章,一開始沒在意這棵大榕樹,現在覺得這大榕樹就是我們鳥兒真正的家園,我們不能沒有大榕樹!
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而剛才,你們已經識得廬山真面目了,真不錯!互相欣賞本生就是一種和諧的美!!
2、有趣的作業形式
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和名目繁多的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並常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於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並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面向生活的教學內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多向社會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選文以「時文」為主,報紙、雜志及各種單行本都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料,甚至路標、圖表、時間表、新聞欄目等也被選入教材中來。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生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成為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准則。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