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 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有哪些 2、 學情分析都包含哪些方面
1、系統的教學設計包括哪些主要環節?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 系統的教學設計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系統的教學設計對於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都有重要的價值,它體現了老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展現了老師在對本課講授時的思想以及講授完後老師本人對本課的認識和學生課後的反應,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沒有系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就很難達到預期的三維目標和效果,評價學生也就沒有了依據,不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其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是通過前四者的綜合分析而確定的。然而要想熟練精確有效地運用這些分析,對普通人來說卻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下不小的苦功才能達到較好的程度。 2、學情分析都包含哪些方面?1.分析學生的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學習新內容之前原有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備水平是學生學習新知識和形成新能力的必要條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成效。2.分析學生的心裡需求。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學生的心理需求就是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學情的重要組成部分。3.分析學生的「可能」進行預測。新課程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增加了教學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這不僅為課堂教學的精彩生動提高了廣闊的空間,而且對課堂教學的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分析課堂效果。真正的學情源自於課堂,最有效的學情分析應是對課堂教學的高度關注。5.分析課後效果。對學生課後的聯系也是進行學情分析的重要依據,從學生對待練習的熱情,可以感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從學生完成練習的質量,可以看出學生對課堂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態度,這對確定學生再學習的起點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情分析是系統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並與教學設計的其他部分存在極為緊密的互動關系。學情分析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目標往往是空中樓閣;因為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心理認知特點,才能確定其在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和不同學習活動中的最近發展區,而從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來闡述最近發展區就是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是教-學內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據,沒有學情分析的內容分析往往是一盤散沙或無的放矢;因為只有針對具體學生才能界定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學情分析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策略往往是教師一廂情願的自我表演;因為沒有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任何講解、操作、練習、合作都很可能難以落實。總之,學情分析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3、「光的反射」一節課的教學背景分析 《光的反射》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第二節的內容。本節課的設置是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光的反射現象,本節知識的學習,它既是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的延伸,又是理解平面鏡成像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光的折射定律的基礎,在光學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對培養學生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經歷科學探究過程,發展科學探究能力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精神。學生通過科學探究過程來理解光的反射規律,進而把物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同時本節課利用生活中的反射現象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利用實驗幫助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及加深知識的理解掌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反射》是八年級物理第上冊第四章第二節的內容,也是本章的教學重點內容,它與日常生活、生產、軍事、航天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屬於理解的知識。本單元包括光的傳播、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和看不見的光。本節課我們重點講光的反射規律。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光沿著直線傳播的引申,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可以為後面學習《平面鏡成像》這一節鋪平道路,同時也為學習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礎,還可為高中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分析歸納的能力。學生分析:前面學生已經探究過光的直線傳播規律,老師讓學生事先收集光的反射方面的信息並交流,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游戲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中表現了對有關光的現象的濃厚興趣。教法:由於學生剛學完光的直線傳播,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採用實驗探究、觀察分析、總結歸納、啟發式教學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多媒體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緊密聯系實際。教學方法:探究法、實驗法、啟發式歸納法。教學方式:本節採用實驗探究、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反射規律,應用反射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 教學設計的結構要素有哪幾點呢
體育課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幾點:1.教學任務;2.教學對象;3.教學目標;4.教學策略;5.教學過程;6.教學評價。這六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除此之外,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指揮者,也是教學設計過程中。(一) 教學任務;在體育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技術課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現代教學思路的一個基本著眼點。因此,教學由教技術向用技術轉變。以往教師關注的主要是「如何教」問題,而現在教師應關注的首先是「教什麼」問題。也就是需要明確教學的任務,進而提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教學策略。(二) 教學對象;學生是我們進行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歸宿和核心,因此,必須對學生的基本特徵、已具備的基本知識和認知結構、學習風格等有一個基本了解。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它有哪些自主權和交互行為?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這一系列的問題是「學生」要素所要研究和考慮的。 (三) 教學目標;教學設計中對於目標闡述,能夠體現教師對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理解,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歸宿。主要包括對學習者培養的階段性目標和學完學習內容之後所要達到的單元目標。這兩個目標應是一致的,後者服務於前者,單元目標是階段性目標實現的基礎,總目標的實現又依賴於不同時期的階段性目標的實現;而培養總目標則和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和總需求、現代人才觀、學習者的具體狀況相聯系,不同的社會需求,不同的學習者狀況就會有不同的學習目標。新課程標准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師所操縱的。因此,目標的主體應該是教師與學生。教學目標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它與傳統教學只關注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是截然不同的。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要把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考慮到。 (四) 教學策略制定;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學生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教學策略的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的選擇、學法指導、教學媒體的應用等等。(五) 教學過程;現代教學系統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等四個要素組成,教學系統的運動變化表現為教學活動進程(簡稱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都將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那麼怎麼樣在新課程理念下,把諸因素很好地組合,是教學設計的一大難題。 (六) 教學設計自我評價;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功能與傳統教案有所不同,它不僅僅只是上課的依據。教學設計,首先能夠促使教師去理性地思考教學,同時在教學元認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教師與學生雙發展的教育目的。 (七) 教師;在上述的六個要素中,每一個要素都與教師有著必然的聯系,他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制約著教師的活動。或者說,上述的六個要素都是通過教師來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的。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調整、理順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使其達到最優化的程度,取得最大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制定學習策略、學習目標、提供學習資源等方面,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
③ 教案包括哪些基本環節
寫教案的具體來內容包源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④ 教學設計一共有幾個環節
教學重抄點:有共性、有價值的內容,襲學生會讀會寫重點詞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教學難點:學生難於理解和掌握的內容,如何鍛煉學生流利地朗讀課文的能力,激發興趣。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授,鞏固練習,小結,作業。
⑤ 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有哪些
我認為有效的教學設計應主要圍繞下面幾個主要環節:
一、明確教學內容:這里應寫明版專本、學科、單屬元、課時及課題。
二、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這里應該是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就是任務,教學目標應該是可以預測的,這是教師確定教學目標的出發點,可測的目標才能給學生指出明確的學習方向。
三、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這是教學設計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確定是一定不能偏離主幹知識,學生學不會的,應該有辦法讓學生學會。
四、教法:即教師如何「教」。不同的教師,「教法」是不同的,但教師個人教學的藝術特點是確定教學實施策略的基礎。教師如何的「教」,創設什麼樣的教學情境,採用什麼樣的教學用具,才能更有利於學生的「學」,使學生主動發展,全面發展,這是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的問題。
五、學法:即學生如何學,採取怎樣的「學」的策略,才會保證學習效果的最大化。
六、教學准備:與本節教學相關的工具,如課本、掛圖、多媒體等。
⑥ 在一節教學設計中,最關鍵的是哪一環節
重點難點的突出與突破。看你採用了什麼新穎或者行之有效的方法達到突出和突破即是一個好的設計。
⑦ 有效教學的關鍵環節有哪些
1、課前精心復備課,把自己制最精彩的課堂風采展現出來;
2、積極鑽研教材和相關教學刊物,努力探究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途徑,發揮自身的特長和優勢,設計具有自己特色的課堂教學;
3、把課堂還給學生,努力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參與式教學」的課堂模式;
4、營造一個輕松、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狠抓預習、備課、合作與交流、訓練與展示四個環節;
5、強化自身的基本功,向學生展示教師最好的,努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慾。
⑧ 常規教學設計中的8個環節是什麼
一日活動八大環節
小班年級組
一、入園好時光:
現狀:小班的孩子現在已經基本熟悉幼兒園的生活,大部分孩子都會主動或在成人的
提醒下有禮貌地向老師問好,
存在的問題:1、不會有序的疊衣服。2、衣服擺放凌亂感不整齊。3、喜歡帶小物品,不會保管。
疊上衣:衣服小寶寶,快快來睡覺,先來點點頭,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再來彎彎腰, 都是好朋友,整齊來排好。 疊口罩:口罩寶寶,袋袋藏藏,兜里放放。
疊圍巾:小圍巾,真漂亮,一邊短,一邊長,短邊 疊的四方方。 疊帽子:摘下帽子,放在桌上,壓壓、擺擺,多麼漂亮。
放放好:打開小門——先放衣裳——圍巾做做——帽子躺躺——整整齊齊——小門關上(衣櫥真整齊)
通過疊疊樂、放放好,孩子們帶著成功的喜悅開始一天的生活。
二、趣味來盥洗:
一天洗幾次手:餐前餐後、便前便後、喝水前、運動後、游戲後、回家後 三個關鍵時刻:飯前、便後、戶外活動後 存在的問題:水龍頭開得太大,有時濺的滿身都是 六步洗手法:濕——搓——沖——捧——甩——擦
點點擊破:擼袖口——開關水龍頭——香香的小手——泡泡沖干凈——擦擦小手——抹香香
擼袖口:(兒歌)小袖子呀爬高山,一爬爬到胳膊中間,袖子高高露手腕,洗洗小手真方便。
開關水龍頭:輕輕打開水龍頭,嘩啦嘩啦水兒流,我用紅線拴住你,節約用水記心頭。
香香的小手:親親小肥皂,雙手來回跑,小手滑溜溜,搓出白泡泡。
泡泡沖干凈:小泡泡,滑溜溜,清清水,沖一沖,沖手心,沖手背,手腕也要沖干凈。
擦擦小手:小毛巾,手中拿,先擦小手心,再擦小手背,手腕、胳臂最後擦,再把毛巾送回家。
抹香香:打開香香瓶,我來擦香香,蘸一蘸呀,抹一抹,我的小手變香香。
⑨ 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哪些環節
什麼是教學設計?包括哪些主要環節?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
教學媒體
、
教學策略
、教學評價等教學
要素
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其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
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設計方案,內容包括學習內容
特徵
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或意圖、
教學過程
、課堂小結(含板書設計)、自主性教學評價(教學反思)、教學資源鏈接等。
1、評估
需求
確定教學目的:測量學習差距、確定完成
教學
後能夠做什麼?
2、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學習之前的知識技能分析?
3、學習者分析:學習者個性特徵和學習環境分析?
4、編寫教學目標:具體陳述學習後能夠做什麼?
5、開發評價方案:你准備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
6、開發和選擇教學材料:你設計各種教學資源和材料為教學做准備?
7、實施與評價:實施你的設計並進行多方面的評價?
8、修改:整理反饋資料和數據,進行修改教學設計
9、總結性評價:對學習者使用效果進行最終評價
教學設計的本質是建立在理論
基礎
之上的一門應用性的教學技術,最早起源於美國。美國
教育家
杜威
最先提出應發展一門連接學習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橋梁科學」,橋梁科學即為教學設計的原意。80年代初,由鄔美娜、
劉茂森
等人
引入我國
教育技術
領域
,但那時的教學設計只是原封不動的將教學設計從國外「拿來」,介紹給大家的觀點和
理論
也是零星的、支離破碎的,根本談不上
體系
,實踐幾乎沒有。經過這些專家20年的努力,現在教學設計在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個別成功的實踐應用。
但是縱觀我國教學設計的理論,我們看到的多數還是國外教學設計的印跡,由此導致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我國的
教學實踐
不適應,表現為:理論反映的是西方教育觀念、學習理論、
教學模式
發展的軌跡和
成果
,提倡學生
創造性
和
科學精神
的培養,實踐是我國千百年形成的「儒家」教育觀念、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以
應試教育
為主,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這樣必然造成教學設計在我國形成了所謂「兩張皮」的尷尬局面。在教學設計理論的普及過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學設計的理論比較抽象、宏觀,缺乏可操作性的實際環節。既使教學專家都很難把握其實質,更別說新手了。我們可以看教學設計的一般
模型
,其中前期分析、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三個過程都只是宏觀的描述,根本未提供容易掌握的
研究方法
和操作工具,
教師
只能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來揣摩模型所提供的教學設計過程,這樣,優秀的教學設計就成為個別
教員
的
專利
,遠遠沒有發揮教學設計的教學應用性,實現
規模效益
。認為教學目標是高於一切的,它既是教學過程的
出發點
,又是教學過程的歸宿。通過教學目標分析可以確定所需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評價檢查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過程的一切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
探究型學習的基本過程。
雖然因為探究的程度不同,探究
學習活動
有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但是總的來說,探究的過程是一個
解決問題
的過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活動要素。
確定問題
探究過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問題,分析問題的屬性,根據問題的屬性,進而可以確定採用哪一種程度的探究活動,有沒有必要展開深入的研究,是進行完全的探究還是不完全的探究,還是以調查及資料的收集、整理和評價為主。在解決問題之前,不僅要將問題界定清楚,還需要確定問題
所處
的
情境
,也就是描述清楚
問題空間
。
形成探究思路
確定問題以後,需要在
經驗
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研究思路。
有些時候
,可以考慮與學生一起討論決定問題,這樣,問題對學生來說更是「自己的」,也更能夠將學生自己的
知識經驗
調動起來,分析問題,
收集信息
材料,形成解決的思路和策略。另外,問題的屬性不同,所採取的解決策略也有很大差別,不同的解決策略需要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動。
實施探究
開展探究是整個活動的
核心
過程,探究的過程是學生根據所確定的探究思路,進行調查、
實驗
、
資料收集
、訪問、考察等各種探究活動,最終將問題予以解決,並得出探究結果的過程。所開展的活動
類型
可以是豐富多樣的,在進行學習活動設計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問題的
性質
來探究的程度選擇相適應的活動類型。
結果展示/交流
經過一系列探究活動以後,將形成不同
形式
的探究結果,可以是
實驗報告
、訪談結果、調查報告、作品等。探究結果的展示和交流,實際上也是探究過程的一種活動方式,可以將其看作是探究過程的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