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三大改造ppt教學設計

三大改造ppt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19 16:28:56

Ⅰ 為什麼停止開發北大荒 教學設計 教案

問題研究為什麼停止開發「北大荒」
從容說課
生態環保,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主題,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近年來嚴重影響東北亞地區各國生態環境的沙塵暴問題,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正聯手防治沙塵暴,在中國、蒙古等沙塵源區進行防治荒漠化的跨國協作。
三江平原在歷史上曾被稱為「北大荒」。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根據當時國家發展的戰略,決定對三江平原進行大規模的開墾,使三江平原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為了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實施生態環境的保護,國家決定停止開發三江平原的荒地,並建立自然保護區。
從大環境來看,東北平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落實振興東北戰略,推進「東北再造」,迫切需要建設「綠色東北」。這是實現東北地區的全面振興、實現東北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本問題研究的邏輯框架是:教材首先從三江平原的自然特點出發,讓學生對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和氣候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這就需要學生對東北地區的地形圖有更深的掌握;其次,通過給學生大量的材料,讓他們分析「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的原因;最後,從落實新的發展觀、振興東北的戰略角度,分析建設「綠色東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從東北地區的全面振興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提出建設「綠色東北」的總體思路;從可操作性層面,提出建設「綠色東北」的重大舉措,並理解停止開發三江平原荒地的原因。
教學重點
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點。
2.「北大荒」成為商品糧基地的優勢。
3.濕地的生態環境效應。
教學難點
1.「北大荒」成為商品糧基地的優勢。
2.濕地的生態環境效應。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點,通過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來進行分析。
2.「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的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地圖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分析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徵,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分析為什麼要停止開發「北大荒」。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三江平原自然特點的分析及其歷史的演變過程:北大荒——北大倉——北大荒的轉變過程,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環境保護觀念。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三江平原開發前的錄像片或展示三江平原的景觀圖片、地圖等。請大家在地圖上找一找三江平原的位置,找出三江平原中的「三江」是哪三江?這里的人口密度狀況,並分析開發前後狀況比較。
推進新課

三江平原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是由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沖積而成的低平原,面積10.89萬平方千米,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沼澤區。
板書:
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特點
【知識拓展】
閱讀三江平原的地質構造和地貌類型材料,形成一個完整認識三江平原的思路。
區內由北東走向的完達山脈將平原分為兩部分。完達山以北的三江平原是一個大面積沉降區,盆地內堆積千米以上的沉積地層。我們驅車行進至三江平原時,看到在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中,聳立著一些小山丘,猶如雲海中的孤島。這里的河流多無明顯的河槽,發源於山區的幾條河流進入平原後漫散在平原中,形成無尾河。這些現象說明全新世以來許多地方沉降運動仍在繼續進行。平原西半部海拔高度為60~80米,坡降較大,地表組成物質較粗,黏土、亞黏土層很薄,或是亞沙土、沙、沙礫層直接出露地面,沼澤及沼澤化土地面積小;東半部,海拔高度一般為45~60米,坡降多為1/5000~1/10000,各種窪地星羅棋布,地表覆蓋有3~17米厚的亞黏土和黏土層,滲透性差,沼澤及沼澤化土地廣泛分布。
完達山以南的平原,稱為穆棱—興凱平原,也為一個沉陷區,海拔高度一般為55~95米,自西向東傾斜,坡降較小,表層一般覆蓋有1~4米的亞黏土、亞沙土,沼澤率也較高。
由於平原區地勢低平,切割能力弱,因而河道稀疏,河網密度小。除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外,有些河流發源於完達山或小興安嶺而穿行於平原沼澤之中,而有些河流則發源於沼澤窪地又流經於沼澤之中。這些中、小型河流均具有平原沼澤性河流的特點,即河流縱比降小,河道彎曲,枯水河槽狹窄,河漫灘寬廣,排水不暢。每年汛期,主要河流還受黑龍江、烏蘇里江洪水頂托,回水距離一般為20~30千米,最長達70千米。洪水頂托抬高了這些河流的承泄水位,使兩岸低平地排水更為困難,促進了沼澤的形成和發展。
本區屬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時數一般為2400~2500小時,年總輻射量100~112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多為500~600毫米,季節分配不均,年際變化較大,在一年中降水集中於夏秋,各地6~10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5%~85%,陸面可能蒸發量為550~650毫米。
(學生探究討論)三江平原沼澤廣泛分布的自然原因。

略。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主要是由三江平原地勢低、多雨,排水不暢造成的。三江平原新構造運動以下沉為主,地勢低平,土質黏重,夏秋多雨,排水不暢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河漫灘、階地和各類窪地上形成大面積集中連片的沼澤,還有季節性的沼澤化土地。根據調查和統計,本區沼澤面積達110多萬公頃,此外還有季節性積水的沼澤化草甸130多萬公頃。
板書:
地勢低平,沼澤廣布

三江平原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決定了它是我國開發較晚和未充分開發的地區,資源豐富,潛力很大。目前國務院已將該區列為國家重點農業綜合開發區,要求建成穩產高產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以大豆為主的農副產品出口創匯基地、畜產品供應基地和農副產品綜合加工基地。
板書:
二、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地集中,人口稀少。與我國廣大農耕區相比,三江平原的開發歷史比較晚,到1949年只有耕地40萬公頃。隨著我國人口和糧食需求的不斷增長,國家決定大規模開墾「北大荒」,並相繼在三江平原建立了一大批國營農場。20世紀50年代的青年志願者在荒原上踩出了第一串腳印,冒起了第一縷炊煙,他們是拓荒者,把「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創造大量物質財富的同時,也是特定歷史時期創造了顧全大局、艱苦奮斗、勇於開拓、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
【知識拓展】
通過材料的閱讀,了解「北大荒」在不同年代開發的背景和意義。
新中國成立之初,糧食是擺在政府面前的頭號難題。當時,許多中國人仍過著糠菜半年糧的生活。國外敵對勢力斷言,中國共產黨將無法解決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前線需要糧食,建設需要糧食,共和國的締造者們發出向「北大荒」進軍的號令。
從此,沉睡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完達山山麓的千里沃野召喚著一批又一批英雄的拓荒群體。
1947年開始,一批批人民解放軍官兵帶著征戰風塵開進荒原,雪亮的鏵犁翻開千古的沉寂,黑土上升起了軍墾的紅旗。在解放濟南戰役中活捉王耀武的英雄群體農建二師8萬名官兵揮師北上,出密山、越寶清、奔鐵力、拓綏濱,創辦了三大農場;王震將軍帶著當年開發南泥灣的戰將,率十多萬轉復官兵成建制地布點開荒。踏著英雄的足跡,數十萬大專院校畢業生、地方幹部、支邊青年、城市知識青年等,同樣投身「北大荒」開發,將青春熱血傾灑在這里。
歷經50個春秋,100萬人在5.5萬平方千米的荒原上開墾出了3000多萬畝良田,打下了1000億千克糧食,支撐了年輕的共和國大廈。有人算過一筆賬,這些糧食以每人每天一斤計算,足夠5.5億人吃上一年。
「北大荒」是國家手中的一袋米,更是市場的平衡器,它始終發揮著確保糧食供應與市場穩定的重要作用。1960年國家處於嚴重自然災害時期,北大荒人把口糧一減再減,向國家硬是上繳了1.8億千克糧食,完成了3000萬千克大豆出口任務。1988年全國糧食生產出現波動,國家決定墾區上繳糧食增加到10.9億千克,用來平抑糧價。他們把所有的余糧一摳再摳,一斤不少地完成了任務,如果按當時的市場價格計算,有的農場管理局一次就損失2000萬元。
進入90年代,全國的糧食生產調出省份在減少,調入省份在增多,誰來應急生產糧食?北大荒人勇敢地站出來為國分憂,提出建設佔全國新增定購任務1/10的50億千克商品糧基地。到1998年,全墾區已實現年產85億千克糧食,可提供65億千克商品糧。

(根據材料,讓同學們分析)三江平原墾荒需要重點改造的自然條件是什麼?為什麼?

略。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根據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徵來看,過度地開荒破壞了這里的原始生態環境,三江平原已由原來自然生態為主的環境系統轉變為半自然生態為主的環境系統。濕地面積縮小了80%,空氣濕度減小,降水量減少,氣溫增高,許多野生動物被迫遷徙他鄉,曾肥得流油的耕地也正面臨著日益貧瘠的危險。1999年我國政府決定停止對「北大荒」開荒,對不宜耕種的土地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地,以恢復這里的生態環境。同時2002年三江平原又被世界濕地公約組織列入世界公約名錄,所以保護濕地是關鍵。

(根據材料,讓同學們敘述)三江平原作為商品糧基地有哪些優勢?

略。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三江平原作為商品糧基地的優勢是地多人少,人均耕地0.66~2公頃,提供余糧多,土地平坦,使用大型農業機械條件好,機械化水平高,宜農荒地多,開發潛力大。若水利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可望在短期內大幅度提高糧食生產。
板書:
(一)轉變原因
(二)三江平原在我國商品糧基地中的地位

濕地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按照世界《濕地公約》的定義,濕地包括沼澤、泥炭地、濕草甸、湖泊、河流、滯蓄洪區、河口三角洲、灘塗、水庫、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時水深淺於6米的海域地帶。濕地儲存了大量的水土資源,還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其生態旅遊的價值也很大。濕地在促進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積極循環與轉化,在維持水均衡和生態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強大的功能。濕地有其濕潤半濕潤的氣候條件,並構造了一個獨特的水循環系統。濕地號稱「自然之腎」,具有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水質和空氣、美化環境的功能。
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寶庫和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但我國濕地的生態環境現狀令人擔憂。有關專家已經建議盡快制定《濕地法》,把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納入法治軌道;改革完善管理機構,實施以自然濕地單元(系統)為單位的統一規劃管理;提高全民濕地保護意識,樹立新型濕地環保理念;保護多樣性特色,促進濕地綜合利用;廣開籌資渠道,加大濕地保護的投入力度;加強濕地科學研究,擴大國際合作。
【知識拓展】
濕地的環境功能
濕地蘊涵豐富的水資源,具有極高的生產力,調查研究表明,每平方米濕地平均可生產2千克左右的有機物質,僅次於熱帶雨林的生產能力,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的如食物、原材料和水資源等,還有獨特的環境功能。它能消除毒物、凈化水質,是自然環境中自凈能力很強的區域之一,它對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蓄滯洪水、涵養水源、補充地下水、穩定海岸線、控制土壤侵蝕、保墒抗旱、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等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還為野生動植物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息場所。

為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黑龍江墾區2001年果斷停止開荒。全墾區堅決禁止佔用林地、草原、濕地開墾耕地,不準破壞一畝原始沼澤,以保護好現有的1000餘萬畝荒原和1475萬畝濕地。
板書:
三、停止開發三江平原
(一)濕地的生態環境效應

濕地不但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各種類型的濕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淡水資源、調蓄洪水、調節氣候、降解污染物和為人類提供生產、生活資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濕地的這些重要功能和價值一直是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物質基礎。
濕地的生態效益表現在:一是保護生物和遺傳多樣性,二是減緩徑流和蓄洪防旱,三是固定二氧化碳和調節區域氣候,四是降解污染和凈化水質,五是防浪固岸。
通過材料分析,思考為什麼我國把「北大倉」演化為過去的「北大荒」?
【知識拓展】
黑龍江墾區是在昔日聞名於世的「北大荒」上開發起來的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總面積為5.6萬平方千米,主要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大黑土帶之一。50年前,三江平原、黑龍江谷地、嫩江流域廣大區域保存原始面貌,天然森林草原茂密,低濕地覆蓋平原大地,一片荒涼,人跡罕見,故稱「北大荒」。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為解決糧食短缺問題,決定開發它。50年來,經過十幾萬部隊復轉官兵和數十萬知識青年的開發建設,開辟了同江、密山、黑河等墾區,成為擁有耕地3000萬畝,年產糧食85億千克以上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然而,大面積的開荒雖然擴大了耕地面積,但也使「北大荒」的部分濕地消失,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天然的森林、草原、低濕地覆蓋面積明顯下降,生物多樣性出現危機。過去「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情景不見了,不少鳥獸無法在此棲息,被迫遷徙他鄉;昔日「黑土地肥得流油,插根筷子都發芽」,如今卻越種越瘦,災害越來越多……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科學使得墾區決策人變得聰明了。除了果斷停止開荒、保護好現有的荒原和濕地外,還規劃在近三年內完成退耕270萬畝,因地制宜種樹種草還林還牧;撥出專款擴大自然保護區建設,與日本合資建設濕地生態監測與培訓項目。
生略。

(依照材料,教師進行知識點的總結)濕地的合理利用是一種與維持生態自然性並不相悖並造福於人類的可持續利用方式。當前,在三江平原濕地保護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濕地的保護與開發的矛盾。據土地資源調查顯示,黑龍江省未利用土地中的宜農荒地有70%在三江平原,而且集中分布在濕地地區,新中國成立後對三江平原已進行了三次大規模開墾,今後,按照濕地保護的要求,再大面積開發,已不現實。二是濕地保護與防洪、排水的矛盾。20世紀80年代為了解決三江平原洪澇問題,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水利工程建設,為解除當地防洪除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修建的堤防工程,切斷了大部分沼澤濕地與河流的聯系。例如在濃江上游修建了濃鴨排乾渠,把上游水大部分排入黑龍江,導致沼澤地水位下降,生態失衡,濕地退化。三是濕地保護與綜合利用的矛盾。三江平原有豐富的水資源和肥沃的宜農土地資源,在濕地的保護中不僅僅是劃定濕地保護區的單一保護。應該在利用中保護,在保護中利用,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作到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和協調。四是濕地保護與管理體制的矛盾。多部門對濕地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體制,破壞了濕地的水、土、動植物等重要資源的整體性和有機聯系。分散的管理體制,造成各部門各自為政,各行其是,不利於濕地的保護和合理開發持續利用。
板書:
(二)保護三江平原
課堂小結
黑龍江三江平原濕地生態恢復建設,應在濕地生態結構上下工夫,以環境生態學的有關理論,保證濕地生態平衡條件的滿足。通過退耕還濕(還林還草)、剎住毀濕(草、林)開荒之風、劃入或組建保護區(地)、新建一批蓄水壩和平溝等措施,保持、恢復和重建濕地生態系統。探索適合該區的濕地農業發展模式,是防止農業生產對濕地資源有效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構成威脅的有效途徑。從資源水利和環境生態水利的戰略高度,配置水利工程設施,在滿足農田用水的同時,確保濕地生態用水安全,確保東北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板書設計
問題研究為什麼停止開發「北大荒」
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特點
地勢低平,沼澤廣布
二、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一)轉變原因
(二)三江平原在我國商品糧基地中的地位
三、停止開發三江平原
(一)濕地的生態環境效應
(二)保護三江平原
活動與探究
類比說明洞庭湖地區為什麼從「圍湖造田」到「退田還湖」?
(教師提示)洞庭湖濕地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濕地景觀生態系統之一,由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濕地資源十分豐富。
圍湖造田使得湖區人口劇增,而頻繁爆發的水災卻又讓湖區大量人口傾家盪產。無奈中,村民們只得湧向周邊山嶺,開山伐木,種地為生,這就觸發了水土流失。當洪水裹挾泥沙漫過江漢平原時,大量泥沙沉積在湖區,形成了一片片新鮮沙洲,這就又為圍墾創造了條件,吸引著下游過剩的人口不斷前來墾荒,形成了圍湖造田→與林爭地→水土流失→河湖淤積→新的圍湖造田的惡性循環。洞庭湖區大面積的圍湖造田,使得湖面大大縮小,許多湖群消失,蓄洪能力急劇減弱,汛期湖水水位猛漲,頂托長江,嚴重影響了洪水的分流,對洞庭湖區和荊江大堤都極為不利,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1998年長江大水,促使我們重新審視人與湖泊山林的關系,認識到長江的湖泊濕地有其自身的規律,依靠工程措施強行改變這種規律只能引發更多的災害,長江中下游平原濕地巨大的生態效益,不是任何一個水庫可以替代的;而三峽水庫220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也不可能彌補50年來長江中下游12000平方千米湖泊濕地的損失。人不給水出路,水就不給人出路,和平共處的唯一出路只能是遵從和適應江湖固有的規律,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指導思想。其後我國政府提出了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江河治理思路:「封山植樹,退耕還林,退田還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賑,移民建鎮,加固堤壩,疏浚河道。」禁伐天然林和退耕還林是治本之策,而退田還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賑、移民建鎮則都講的是如何有組織地將人類侵奪的部分空間還給濕地湖泊,達到我國經濟、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Ⅱ 為什麼停止開墾"北大荒"教學設計

生態環保,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主題,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近年來嚴重影響東北亞地區各國生態環境的沙塵暴問題,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正聯手防治沙塵暴,在中國、蒙古等沙塵源區進行防治荒漠化的跨國協作。
三江平原在歷史上曾被稱為「北大荒」。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根據當時國家發展的戰略,決定對三江平原進行大規模的開墾,使三江平原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為了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實施生態環境的保護,國家決定停止開發三江平原的荒地,並建立自然保護區。
從大環境來看,東北平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落實振興東北戰略,推進「東北再造」,迫切需要建設「綠色東北」。這是實現東北地區的全面振興、實現東北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本問題研究的邏輯框架是:教材首先從三江平原的自然特點出發,讓學生對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和氣候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這就需要學生對東北地區的地形圖有更深的掌握;其次,通過給學生大量的材料,讓他們分析「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的原因;最後,從落實新的發展觀、振興東北的戰略角度,分析建設「綠色東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從東北地區的全面振興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提出建設「綠色東北」的總體思路;從可操作性層面,提出建設「綠色東北」的重大舉措,並理解停止開發三江平原荒地的原因。
教學重點
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點。
2.「北大荒」成為商品糧基地的優勢。
3.濕地的生態環境效應。
教學難點
1.「北大荒」成為商品糧基地的優勢。
2.濕地的生態環境效應。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點,通過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來進行分析。
2.「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的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地圖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分析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徵,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分析為什麼要停止開發「北大荒」。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三江平原自然特點的分析及其歷史的演變過程:北大荒——北大倉——北大荒的轉變過程,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環境保護觀念。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三江平原開發前的錄像片或展示三江平原的景觀圖片、地圖等。請大家在地圖上找一找三江平原的位置,找出三江平原中的「三江」是哪三江?這里的人口密度狀況,並分析開發前後狀況比較。
推進新課

三江平原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是由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沖積而成的低平原,面積10.89萬平方千米,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沼澤區。
板書:
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特點
【知識拓展】
閱讀三江平原的地質構造和地貌類型材料,形成一個完整認識三江平原的思路。
區內由北東走向的完達山脈將平原分為兩部分。完達山以北的三江平原是一個大面積沉降區,盆地內堆積千米以上的沉積地層。我們驅車行進至三江平原時,看到在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中,聳立著一些小山丘,猶如雲海中的孤島。這里的河流多無明顯的河槽,發源於山區的幾條河流進入平原後漫散在平原中,形成無尾河。這些現象說明全新世以來許多地方沉降運動仍在繼續進行。平原西半部海拔高度為60~80米,坡降較大,地表組成物質較粗,黏土、亞黏土層很薄,或是亞沙土、沙、沙礫層直接出露地面,沼澤及沼澤化土地面積小;東半部,海拔高度一般為45~60米,坡降多為1/5000~1/10000,各種窪地星羅棋布,地表覆蓋有3~17米厚的亞黏土和黏土層,滲透性差,沼澤及沼澤化土地廣泛分布。
完達山以南的平原,稱為穆棱—興凱平原,也為一個沉陷區,海拔高度一般為55~95米,自西向東傾斜,坡降較小,表層一般覆蓋有1~4米的亞黏土、亞沙土,沼澤率也較高。
由於平原區地勢低平,切割能力弱,因而河道稀疏,河網密度小。除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外,有些河流發源於完達山或小興安嶺而穿行於平原沼澤之中,而有些河流則發源於沼澤窪地又流經於沼澤之中。這些中、小型河流均具有平原沼澤性河流的特點,即河流縱比降小,河道彎曲,枯水河槽狹窄,河漫灘寬廣,排水不暢。每年汛期,主要河流還受黑龍江、烏蘇里江洪水頂托,回水距離一般為20~30千米,最長達70千米。洪水頂托抬高了這些河流的承泄水位,使兩岸低平地排水更為困難,促進了沼澤的形成和發展。
本區屬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時數一般為2400~2500小時,年總輻射量100~112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多為500~600毫米,季節分配不均,年際變化較大,在一年中降水集中於夏秋,各地6~10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5%~85%,陸面可能蒸發量為550~650毫米。
(學生探究討論)三江平原沼澤廣泛分布的自然原因。

略。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主要是由三江平原地勢低、多雨,排水不暢造成的。三江平原新構造運動以下沉為主,地勢低平,土質黏重,夏秋多雨,排水不暢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河漫灘、階地和各類窪地上形成大面積集中連片的沼澤,還有季節性的沼澤化土地。根據調查和統計,本區沼澤面積達110多萬公頃,此外還有季節性積水的沼澤化草甸130多萬公頃。
板書:
地勢低平,沼澤廣布

三江平原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決定了它是我國開發較晚和未充分開發的地區,資源豐富,潛力很大。目前國務院已將該區列為國家重點農業綜合開發區,要求建成穩產高產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以大豆為主的農副產品出口創匯基地、畜產品供應基地和農副產品綜合加工基地。
板書:
二、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地集中,人口稀少。與我國廣大農耕區相比,三江平原的開發歷史比較晚,到1949年只有耕地40萬公頃。隨著我國人口和糧食需求的不斷增長,國家決定大規模開墾「北大荒」,並相繼在三江平原建立了一大批國營農場。20世紀50年代的青年志願者在荒原上踩出了第一串腳印,冒起了第一縷炊煙,他們是拓荒者,把「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創造大量物質財富的同時,也是特定歷史時期創造了顧全大局、艱苦奮斗、勇於開拓、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
【知識拓展】
通過材料的閱讀,了解「北大荒」在不同年代開發的背景和意義。
新中國成立之初,糧食是擺在政府面前的頭號難題。當時,許多中國人仍過著糠菜半年糧的生活。國外敵對勢力斷言,中國共產黨將無法解決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前線需要糧食,建設需要糧食,共和國的締造者們發出向「北大荒」進軍的號令。
從此,沉睡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完達山山麓的千里沃野召喚著一批又一批英雄的拓荒群體。
1947年開始,一批批人民解放軍官兵帶著征戰風塵開進荒原,雪亮的鏵犁翻開千古的沉寂,黑土上升起了軍墾的紅旗。在解放濟南戰役中活捉王耀武的英雄群體農建二師8萬名官兵揮師北上,出密山、越寶清、奔鐵力、拓綏濱,創辦了三大農場;王震將軍帶著當年開發南泥灣的戰將,率十多萬轉復官兵成建制地布點開荒。踏著英雄的足跡,數十萬大專院校畢業生、地方幹部、支邊青年、城市知識青年等,同樣投身「北大荒」開發,將青春熱血傾灑在這里。
歷經50個春秋,100萬人在5.5萬平方千米的荒原上開墾出了3000多萬畝良田,打下了1000億千克糧食,支撐了年輕的共和國大廈。有人算過一筆賬,這些糧食以每人每天一斤計算,足夠5.5億人吃上一年。
「北大荒」是國家手中的一袋米,更是市場的平衡器,它始終發揮著確保糧食供應與市場穩定的重要作用。1960年國家處於嚴重自然災害時期,北大荒人把口糧一減再減,向國家硬是上繳了1.8億千克糧食,完成了3000萬千克大豆出口任務。1988年全國糧食生產出現波動,國家決定墾區上繳糧食增加到10.9億千克,用來平抑糧價。他們把所有的余糧一摳再摳,一斤不少地完成了任務,如果按當時的市場價格計算,有的農場管理局一次就損失2000萬元。
進入90年代,全國的糧食生產調出省份在減少,調入省份在增多,誰來應急生產糧食?北大荒人勇敢地站出來為國分憂,提出建設佔全國新增定購任務1/10的50億千克商品糧基地。到1998年,全墾區已實現年產85億千克糧食,可提供65億千克商品糧。

(根據材料,讓同學們分析)三江平原墾荒需要重點改造的自然條件是什麼?為什麼?

略。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根據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徵來看,過度地開荒破壞了這里的原始生態環境,三江平原已由原來自然生態為主的環境系統轉變為半自然生態為主的環境系統。濕地面積縮小了80%,空氣濕度減小,降水量減少,氣溫增高,許多野生動物被迫遷徙他鄉,曾肥得流油的耕地也正面臨著日益貧瘠的危險。1999年我國政府決定停止對「北大荒」開荒,對不宜耕種的土地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地,以恢復這里的生態環境。同時2002年三江平原又被世界濕地公約組織列入世界公約名錄,所以保護濕地是關鍵。

(根據材料,讓同學們敘述)三江平原作為商品糧基地有哪些優勢?

略。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三江平原作為商品糧基地的優勢是地多人少,人均耕地0.66~2公頃,提供余糧多,土地平坦,使用大型農業機械條件好,機械化水平高,宜農荒地多,開發潛力大。若水利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可望在短期內大幅度提高糧食生產。

Ⅲ 第八課營造美好宜人的空間--環境設計藝術教案

本課是《設計》模塊中的最後一課,在此之前,學生們對設計的一些知識已經有所了解,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本課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也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和動手能力訓練的關鍵。所以我想通過更多的活動來引發學生對未來生存環境的思考,從而達到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及拓展知識的教學目的。由此我想把本框題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理論,通過鑒賞優秀作品、校園環境及居住區的室內外設計了解環境藝術設計知識;另一部分是以實踐操作為主,討論品評身邊的環境藝術設計,學習簡單的繪制並給同學們留一個較為長期的作業以「我們期待的環境」為題,做一個立體的環境設計模型。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參與綜合性設計項目的活動。對學生的作品我抱有肯定的態度(多元化評價方式),抽出一定的時間(或拿出一節課的時間)搞一個學生作品展,學生用口頭和書面的形式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設計作品。掌握一些設計和品評方法,在生活中逐漸完成環境知識的建構。
二、教材的性質和特點:
通觀本課教學內容,可發現有如下兩個特點:
1、容量大,知識結構清晰:
本節課容量較大,主要體現在環境的構成包括了建築外部環境景觀、建築物和建築內部空間(即室內)三大部分。(就建築物民居而言,不同的地域呈現多樣的居住造型。)
圍繞「環境藝術設計」,分成兩大部分:一是環境藝術設計的概念、范圍、內容和特點,;二是設計方法的操作和實踐,以居室空間為例,引導學生初步理解空間設計的步驟和程序。脈絡非常清晰。
2、本課內容在整個《設計》模塊的教材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可以說是對《設計》模塊的一個的總結,是學生創造性成果的集中展示。展示中提高學生自信,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高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初步了解環境藝術設計中有關建築、景觀和室內設計的概念、主要內容和三維空間設計的特點。
能力目標:從環境設計的物質因素到精神需求的探究學習中,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原則及基本要素有一個整體的概念,並能通過研究分析較好地把握環境藝術設計諸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及心理需求。學會收集、處理資料信息,並運用一定的表現方法表達對身邊環境結構的批判和對環境設計的構想。
情感目標:在實踐中提高對環境藝術設計的認識,形成關注生活環境、改造現有生活環境、創造理想生活環境的意識。
四、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二新課程標准,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理解環境藝術設計的內容、主要特點和基本的設計手法。從感性上認識三維空間設計的特點和形式。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才能理解和掌握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要素。
教學難點:從平面向空間的思維轉化,從而樹立空間尺度關系的概念。其中「跟我做」中一點透視作圖方法是理解和聯系的主要難點。
難點的依據:空間的思維轉化專業性較強,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五、教法:

Ⅳ 乾洗店開在什麼地方合適

對於乾洗店來說,想要有更好的生意,選擇一個好的店址十分重要。乾洗店怎麼選擇店址是很多投資者都想要知道的一個問題,那麼,乾洗店開在哪裡比較好呢?

1、人流量充足

眾所周知,開乾洗店的投資成本比較低,是一個低投入、高回報的投資項目。而且乾洗店的消費者眾多,消費面比較廣,所以投資者在選擇乾洗店地址的時候,要盡量選擇在人流量大、交通便利的地段。這就能保證進店的客源量,讓店鋪能夠提升銷售業績,獲得好的收益。

2、目標客戶多

雖然乾洗店選址最大的參考是人流量,但是還有其他的一些影響因素。投資者在考察人流量的時候還要看行人是否都是目標客戶。這就要看所選位置周圍的交通環境怎樣,如果大批的人都是匆忙地趕路,那麼這些人是不會進店消費的。所以,投資者對於店鋪周圍的交通情況一定要調查清楚。

3、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址

投資者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來選擇開乾洗店的地址,很多地方的人流量很大,但是租金也會比較高,所以投資者在選擇店鋪地址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實力來選擇一個性價比高的地段。

乾洗店開在哪裡比較好?總之,投資者在選擇乾洗店開店地址的時候千萬要慎重,要結合人流量,目標客戶和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對於乾洗店的選址,推薦像居民區、商場、步行街這類地方的附近。

Ⅳ 誰可以提供關於新文化運動的課件

2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一、教學目標

目標

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新青年》的誕生
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倡導民主和科學,揭開新文化運動的序幕。蔡元培在學術上實行「兼容並包、百家爭鳴」的方針。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干將。《新青年》和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和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探究在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中,新文化運動對於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聯系講解

史料分析
新文化運動是先進的中國人為振興中華,改造黑暗的舊中國而進行的新的探索。

德先生和賽先生
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口號是民主和科學。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分子,竭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為新文化運動增添了新的內容。
舉例分析

歷史比較
中國要富強,必須要提倡民主與科學。在學習中感受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爭中表現出的無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使命感。

思想界的空前解放
前期的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的舊文化的斗爭。
問題探究
新文化運動既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補課,又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曲。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分析與建議

課時安排

1課時。

重點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主要內容。

難點

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

本課教材主要從三個方面向學生介紹了新文化運動:《新青年》的誕生,德先生和賽先生,思想界的空前解放。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場很有影響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既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補課,又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曲。運動中民主與科學旗幟的樹立,使中國社會許多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還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論廣泛傳播的大好機遇。馬克思主義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乘著俄國革命勝利之風,在中國廣泛傳播。由於這一時期的文字和圖片資料還是比較豐富的,建議在教學時適當進行補充,引導學生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出發,聯系具體內容,分析新文化運動的作用及影響。

本課引言是引自陳獨秀所寫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中的一段史料。陳獨秀在這里高舉起了「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對封建專制和封建道德思想進行了最猛烈的抨擊。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讀,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引言的內容,藉此導入新課的教學。問題一:文中的「德先生」和「賽先生」各指什麼?問題二:陳獨秀提出這「兩位先生」的原因是什麼?問題三:這「兩位先生」的提出在當時有何深遠的意義?

第一目「《新青年》的誕生」,教材首先闡述了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強調陳獨秀高舉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隨後介紹了北大校長蔡元培的銳意改革及他在學術上實行的方針,提及大力宣傳新文化的一些干將,點明《新青年》和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1)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

北洋軍閥統治前期,在中國滿布陰霾的天空中,響起一聲春雷,爆發了一場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猛烈抨擊幾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

這一時期,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敗後,列強支持袁世凱稱帝,加緊侵略中國,中國先進分子為改變這種局面尋找新的出路;經濟方面,中國資本主義在一戰期間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發展資本主義;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和留學風氣日盛,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被介紹到中國,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凱的尊孔復古的逆流為民主知識分子所不容。因此,新文化運動的出現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也是近代中國經歷長期的物質、思想准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

建議教師在進行本目的教學時,補充袁世凱《大總統祭聖告令》的有關內容,使學生認識到袁世凱將封建主義的三綱五常、忠孝節義等說教作為統治的工具,在思想上掀起了尊孔復古的逆流,為突破重點做鋪墊。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以前所學的知識,設置問題「新文化運動是幾個青年憑空捏造出來的嗎?」由學生判斷這種說法的正確與否,對新文化運動的興起進行深層次的體會。

袁世凱《大總統祭聖告令》

本大總統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為政體雖取革新,而禮俗要當保守環球各國,各有所以立國之精神,秉諸先民,蒸為特性。中國服循聖道,自齊家、治國、平天下,無不本於修身。

——《中國近代史資料選編》

(2)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建議在教學的時候出示有關人物的投影片,幫助學生整理相關知識,對於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人物的生平可以採用講述法。

陳獨秀早年留學日本,曾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斗爭。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發表抨擊尊孔復古的文章。他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學的口號,向封建主義及其意識形態發動了進攻。人權就是民主,陳獨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經濟民主、社會民主和倫理民主的主張,號召人們拿起民主這個武器和舊的意識形態進行斗爭。關於科學,陳獨秀認為,不論什麼事物,如果經科學和理性判定為不合於現今社會的,即令它是祖宗所遺留的,聖賢所深愛的,政府所提倡的,都一文不值。號召人們堅持科學的精神,成為自然界的統治者和主人。陳獨秀還向青年提出六項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像的」。他期望培養出一代「意志頑狠,善於不屈,體魄強健,力抗自然,信賴本能,不依他人為活,順性率真,不飾偽自文」的新國民。陳獨秀舉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新青年》和北大成為宣傳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建議適當補充有關人物的生平資料,還可以北大紅樓的簡介引入,利用教材提供的【歷史縱橫】中的材料進行教學。

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學術上實行「兼容並包、百家爭鳴」的方針。他在擔任北大校長期間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學術研究,展開百家爭鳴,不拘一格選人才,對中外教員一視同仁等。他聘請新文化的倡導者陳獨秀擔任文科學長,李大釗擔任圖書館主任。還有胡適、劉半農、錢玄同、周作人、魯迅以及一批留學回來的自然科學家都先後到北大任教。但同時,北大也有一批以劉師培、辜鴻銘為代表的所謂舊派教授。通過改革,使北大成為當時全國思想活躍、學術興盛的最高學府,培養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胡適從美國留學回國後任北大教授,後任文學院院長。他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運動,是文學革命和初期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代表人物。

魯迅早年留學日本,1918年初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毛澤東稱贊他是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學家。

第二目「德先生和賽先生」。新文化運動中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的樹立,使中國許多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論廣泛傳播的大好機遇。教材關於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四個提倡、四個反對的闡述,真正體現出了新文化運動的「新」之所在。

(1)民主和科學的口號

建議教師引導學生對引言部分,教材本目所引資料及【學思之窗】中所引材料進行分析,並適當補充相關內容,以加深對此內容的理解。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學」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資產階級宣揚民主,反對封建專制,把斗爭矛頭直指封建專制的理論支柱儒家思想;宣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和愚昧。這一口號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但這一口號仍屬於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性質,有它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眾運動相結合,不能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看待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從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2)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新文化運動是沿著兩條戰線展開的,一條是思想戰線,一條是文學戰線。兩條戰線交織進行,因而它既是一場思想革命,又是一場文學革命。作為思想革命,它倡導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作為文學革命,它倡導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前期的新文化運動實質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後期極力宣傳馬克思主義。對於運動的主要內容,在於引導學生理解和認識其內涵和意義,使之充實化、具體形象化,即與教材內容和補充資料對照、聯系起來分析、認識。對於運動前後期內容的變化,教師應適當強調。

第三目「思想界的空前解放」。教材總結了新文化運動前期的進步性及局限性。

(1)新文化運動的進步性

民主和科學思想的弘揚,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並且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後期傳播的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所接受,成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到了宣傳動員作用,也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繁榮。建議教師在此處可幫助學生整理近代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歷程,了解新文化運動的地位和作用。

(2)新文化運動的局限性

新文化運動是由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發動的。它有偉大的功勞,也有嚴重的缺點。運動的倡導者忽視人民群眾,沒有把新文化運動同廣大群眾相結合,使文化運動局限在知識分子的圈子裡。他們還迴避當時對軍閥政府的實際斗爭,也沒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務。以當時的文學革命而論,雖然提出建設「國民文學」,但當時的文學活動也只限於一部分知識分子中,還沒有可能普及到工農群眾中去。

在對新文化運動進行評價時,建議教師找准切入點,幫助學生既看到新文化運動巨大的歷史功績,又看到它的局限性和不足。教師應強調它的積極性是主要的,佔主導地位,進而對本課內容進行小結。

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關於「《新青年》的誕生」一目的教學。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出現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也是近代中國經歷長期的物質、思想准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維新派同封建頑固派的論戰」,「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戰」。思考辛亥革命後,為什麼會出現袁世凱復辟帝制?從中認識新文化運動的必要性。可以引導學生聯系「民族工業短暫的春天」,使學生認識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增強,使得他們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反對封建軍閥統治。而新文化運動正是反映了這種政治要求而興起的思想文化運動。引導學生勾勒出「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三者關系內在聯系的軌跡,認識其必然性。同時教師還可設置問題「新文化運動是『情緒主義』的產物,是幾個青年憑空捏造出來的嗎?」由學生判斷這種說法的正確與否,對運動的興起進行深層次的體會。建議教師還可補充一些相關人物的照片和資料,並以照片為依託,採用談話法,設置相應的小問題,諸如①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②新文化運動中的代表人物。③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等。這些都屬於對基本史實的識記。通過指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有針對性地閱讀課文,找出答案和發現問題,利於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關於「德先生和賽先生」一目的教學。關於民主和科學口號的提出,建議教師對教材提供的史料進行重新整合,並設置相應的問題如:文中的「德先生」和「賽先生」各指什麼?它們的具體含義是什麼?陳獨秀提出這「兩位先生」的原因是什麼?這「兩位先生」的提出在當時有何深遠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民主和科學旗幟的樹立對於中國社會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培養學生閱讀史料,駕馭知識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新文化運動的『新』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從而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明確『新』的含義所在。在談及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問題時,教師可以補充胡適關於《貞操問題》的文章及吳虞談論儒教與專制關系的文章,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新文化運動中的著名人物在反封建斗爭中體現出的勇敢無畏的精神和先鋒作用。關於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的問題,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什麼是舊道德,進而引入新道德,並適當進行闡述。文學革命在新文化運動中的地位也很重要,建議教師提及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提到的「八事」和陳獨秀在《文學革命論》中提到的「三大主義」。還可以回顧著名人物的代表作品,幫助學生理解其精神實質。關於新文化運動的新發展問題的教學,教師要使學生明確「新發展」是什麼。為此教師可以抓住以下幾點:一是引導學生回顧辛亥革命及其之後的革命屢屢失敗的史實,了解單純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難以勝任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了,理解俄國十月革命中「開辟了人類歷史新紀元」的含義。二是中國人民「翹首以迎接世界新文明之曙光。」三是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是怎樣宣傳它及這會使新文化運動發生怎樣的變化。最終把握新文化運動前後期內容的變化。

關於第三目「思想界的空前解放一目」的教學。教師可以採用聯系講解法,引導學生回顧近代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歷程,找出適當的切入點,對新文化運動作出評價。如提問近代中國有哪幾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們對封建思想有怎樣的沖擊?新文化運動在這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是怎樣的?對「新文化運動中,一些先進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統思想的過程中,對東西方文化的某些想法,存在著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片面性」這句話應如何理解?等,從而明確新文化運動有進步性,也有局限性,但它的積極性是主要的,進而對本課內容進行小結。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在講到「《新青年》的誕生」,可以利用課本提供的北大紅樓的照片。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學生從這座紅樓走上街頭,和北京學生一起遊行示威,抗議巴黎和會承認日本接管德國侵佔中國山東的各種特權的無理決定。「五四運動」之前,共產主義讀書會小組在此成立,它是中國最早介紹和宣傳馬列著作的陣地,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見證。

案例二 在講到「德先生和賽先生」一目,可以通過對典型例子的分析,加深學生的理解。

教材中的【歷史縱橫】介紹了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這是一篇反封建的戰斗檄文,小說中的「狂人」象徵著一代還不能夠被多數民眾理解的文化先覺者,是一個英勇孤獨的戰士。他通過痛苦的反思,得出一個振聾發聵的結論:封建宗法制度「吃人」。在小說的結尾,魯迅說「將來的社會容不得『吃人的人』」,他沉痛地寫道: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魯迅在《狂人日記》之後,「一發而不可收」,寫出了《孔乙己》《葯》等著名小說,深刻揭示了封建傳統思想給人們造成的精神創傷。他解剖中華民族國民性的弱點,意在暴露社會病根,以引起療救者的注意。他把自己這一時期的小說集結時,取名為《吶喊》。

除魯迅之外,還有郁達夫、葉紹鈞等人的小說也從不同的視角表現了社會黑暗、民族衰弱給知識青年和勞動人民造成的痛苦。

案例三 在學習「思想界的空前解放」一目時,教師可以聯系中國近代的幾次思想解放潮流。

19世紀末,資產階級維新派與封建頑固勢力圍繞著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等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論戰。這是資本主義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鋒,形成了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資產階級革命派與保皇派之間圍繞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實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變封建土地制度等問題展開了論戰,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形成了中國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它提倡民主、科學、新道德、新文學。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四、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你能解釋上面這段文字嗎?是否同意他的觀點?

解題關鍵:中國要擺脫愚昧的狀態,必須用科學的知識破除迷信。

思路引領:國人不知科學的危害;當以科學與人權並重。

答案提示:同意他的觀點。中國人因為不懂科學,所以處於愚昧落後的狀態,所以要想擺脫這種狀態,「當以科學和人權並重」,建立有現代技術的農業和獨立的現代工業,用科學知識破除迷信。

【探究學習總結】

一、本課測評

1.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什麼重要影響?

解題關鍵:四個提倡,四個反對,新的內容;進步性,局限性。

思路引領:掌握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分析它的影響,明確積極方面佔主導地位。

答案提示:主要內容: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發展到後來宣傳馬克思主義。對後世的影響: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獲得空前的解放。弘揚了民主和科學的思想,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奠定了思想基礎。

2.為什麼說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

解題關鍵:矛頭直接指向儒家傳統文化。

思路引領:儒家傳統文化是維護封建統治的理論基礎,要想反對封建統治,在思想文化領域就要提倡資產階級的新文化,把斗爭的矛頭指向儒家傳統文化。

答案提示: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是儒學,它由於適應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結構的需要,受到歷代封建統治者的重視。近代以來,在尋求強國禦侮之道的過程中,思想界出現了學習西方的熱潮,新文化運動就是一場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猛烈抨擊幾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啟蒙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

二、學習延伸

探究活動

分組討論:新文化運動時,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對不對?你認為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活動提示:本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分析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理解在新文化運動的特定歷史條件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已經成為封建文化的象徵,為發展新文化,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是正確的,對傳統文化應該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求得發展。鼓勵同學暢所欲言,注意史論結合,培訓辯證思維及口頭表達能力。

(江蘇省 南京市第二十七中學 俞嵐)

五、資料與注釋

1.原始資料

他們所非難本志的,無非是破壞孔教,破壞禮法,破壞國粹,破壞貞節,破壞舊倫理(忠孝節),破壞舊藝術(中國戲),破壞舊宗教(鬼神),破壞舊文學,破壞舊政治(特權人治),這幾條罪案。

這幾條罪案,本社同人當然直認不諱。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來無罪,只因為擁護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賽因斯(Science)兩位先生,才犯了這幾條滔天的大罪。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大家平心細想,本志除了擁護德、賽兩先生之外,還有別項罪案沒有呢?若是沒有,請你們不用專門非難本志,要有氣力有膽量來反對德、賽兩先生,才算是好漢,才算是根本的辦法。

……

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壓迫,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

——《〈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

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權,絕無奴隸他人之權利,亦絕無以奴自處之義務。奴隸雲者,古之昏弱對於強暴之橫奪,而失其自由權利者之稱也。自人權平等之說興,奴隸之名,非血氣所忍受。世稱近世歐洲歷史為「解放歷史」:破壞君權,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認教權,求宗教之解放也;均產說興,求經濟之解放也;女子參政運動,求男權之解放也。

……

人之生也,應戰勝惡社會,而不可為惡社會所征服;應超出惡社會,進冒險苦鬥之兵,而不可逃遁惡社會,作退避安閑之想。嗚呼!歐羅巴鐵騎,入汝室矣;將高卧白雲何處也?吾願青年之為孔墨,而不願其為巢由;吾願青年之為托爾斯泰與達噶爾(R.Tagore印度隱遁詩人),不若其為哥倫布與安重根!

——陳獨秀《敬告青年》

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禮記》《中庸》曰:「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如人身然,官體之有左右也,呼吸之有出入也,骨肉之有剛柔也,若相反而實相成。各國大學,哲學之唯心論與唯物論,文學、美術之理想派與寫實派,計學之干涉論與放任論,倫理學之動機論與功利論,宇宙論之樂天觀與厭世觀,常樊然並峙於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蔡元培《〈北京大學月刊〉發刊詞》

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並重。士不知科學,故襲陰陽家符瑞五行之說,惑世誣民;地氣風水之談,乞靈枯骨。農不知科學,故無擇種去蟲之術。工不知科學,故貨棄於地,戰斗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給於異國。商不知科學,故惟識罔取近利,未來之勝算,無容心焉。醫不知科學,既不解人身之構造,復不事葯性之分析,菌毒傳染,更無聞焉;惟知附會五行生剋寒熱陰陽之說,襲古方以投葯餌,其術殆與矢人同科;其想像之最神奇者,莫如「氣」之一說;其說且通於力士羽流之術;試遍索宇宙間,誠不知此「氣」之果為何物也!

凡此無常識之思,惟無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維科學。夫以科學說明真理,事事求諸證實,較之想像武斷之所為,其步度誠緩;然其步步皆踏實地,不若幻想突飛者之終無寸進也。宇宙間之事理無窮,科學領土內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廣闊。青年勉乎哉!

——陳獨秀《敬告青年》

今之談文學改良者眾矣,記者末學不文,何足以言此?然年來頗於此事再四研思,輔以友朋辯論,其結果所得,頗不無討論之價值。因綜括所懷見解,列為八事,分別言之,以與當世之留意文學改良者一研究之。

吾以為今日而言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須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須講求文法。

四曰,不作無病之呻吟。

五曰,務去爛調套語。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講對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語。

——《文學改良芻議》

今日庄嚴燦爛之歐洲,何自而來乎?曰,革命之賜也。歐語所謂革命者,為革故更新之義,與中土所謂朝代鼎革,絕不相類;故自文藝復興以來,政治界有革命,宗教界亦有革命,倫理道德亦有革命,文學藝術亦莫不有革命,莫不因革命而新興、而進化。近代歐洲文明史,直可謂之革命史。故曰,今日庄嚴燦爛之歐洲,乃革命之賜也。

吾苟偷庸懦之國民,畏革命如蛇蠍,故政治界雖經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嘗稍減。其原因之小部分,則為三次革命,皆虎頭蛇尾,未能充分以鮮血洗凈舊污;其大部分,則為盤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倫理、道德、文學、藝術諸端,莫不黑幕層張,垢污深積,並此虎頭蛇尾之革命而未有焉。此單獨政治革命所以於吾之社會,不生若何變化,不收若何效果也。推其總因,乃在吾人疾視革命,不知其為開發文明之利器故。

孔教問題,方喧呶於國中,此倫理道德革命之先聲也。文學革命之氣運,醞釀已非一日,其首舉義旗之急先鋒,則為吾友胡適。余甘冒全國學究之敵,高張「文學革命軍」大旗,以為吾友之聲援。旗上大書特書吾革命軍三大主義:曰,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曰,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曰,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

2.課文注釋

袁世凱

袁世凱,(1859—1916)北洋軍閥首領。字慰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他早年投靠淮軍將領吳長慶,曾任駐朝鮮通商大臣,1895年經李鴻章推薦任榮祿部下的新建陸軍督辦,在天津小站訓練「新建陸軍」,網羅徐世昌、段祺瑞、曹錕等為黨羽,拼湊起家的政治資本。「百日維新」中,他以曾參加強學會和表示效忠光緒皇帝,騙取了維新派的信任,被光緒帝破格授予兵部侍郎。戊戌政變前,他滿口答應維新派的要求,同意在天津閱兵時誅榮祿,以武力保護光緒帝,清除後黨,但旋即向榮祿告密,出賣維新派,因此,獲得慈禧寵信。1899年,他升任山東巡撫,勾結德國侵略者殘酷鎮壓義和團。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我國期間,他參加帝國主義策劃的「東南互保」。1901年李鴻章臨終前推薦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1903年,清廷成立練兵處,他任練兵處會辦大臣,改「新建陸軍」為北洋軍,擴編為6鎮約六萬人,成為北洋軍閥的首領。1907年,因皇族猜忌,調他任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1909年他被攝政王載灃以「足疾」罷免,回河南老家「養病」,但仍操縱北洋軍隊,是最大的實力派。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在帝國主義支持下東山再起,出任內閣總理,

Ⅵ 如何做企業培訓規劃

企業培訓是指企業或針對企業開展的一種提高人員素質、能力、工作績效和對組織的貢獻,而實施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培養和訓練活動。目標就在於使得員工的知識、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態度以及工作的價值觀得到改善和提高,從而發揮出最大的潛力提高個人和組織的業績,推動組織和個人的不斷進步,實現組織和個人的雙重發展。
你這不清不楚的我只能推薦一下在線培訓,那樣你可以吧大多事情交給相關公司解決。在線培訓就是e-learning
E-Learning:英文全稱為(Electronic Learning),中文譯作「數字(化)學習」、「電子(化)學習」、「網路(化)學習」等。不同的譯法代表了不同的觀點:一是強調基於網際網路的學習;二是強調電子化;三是強調在E-Learning中要把數字化內容與網路資源結合起來。三者強調的都是數字技術,強調用技術來改造和引導教育。在網路學習環境中,匯集了大量數據、檔案資料、程序、教學軟體、興趣討論組、新聞組等學習資源,形成了一個高度綜合集成的資源庫。

e-Learning概念圖[1]
知行堂的學習教練肖剛將E-Learning定義為:通過應用信息科技和互聯網技術進行內容傳播和快速學習的方法。E-Learning的「E」代表電子化的學習、有效率的學習、探索的學習、經驗的學習、拓展的學習、延伸的學習、易使用的學習、增強的學習。
美國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術白皮書」里對「e-learning」進行了闡述,具體有如下幾個方面:
e-learning指的是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的教育及相關服務;
e-learning提供給學習者一種全新的方式進行學習,提供了學習的隨時隨地性,從而為終身學習提供了可能; e-learning改變教學者的作用和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從而改變教育的本質;
e-learning能很好地實現某些教育目標,但不能代替傳統的課堂教學,不會取代學校教育。
美國 e-learning專家羅森伯格認為e-learning是利用網路技術傳送強化知識和工作績效的一系列解決方案。他指出e-learning要基於三大基本標准:第一,e-learning互聯成網,能即時更新、儲存、利用、分配和分享教學內容或信息;第二,e-learning利用標準的網路技術,通過電腦傳送給終端學員;第三,e-learning注重的是最宏觀的學習,是超越傳統培訓典範的學習解決方案。
至於企業的話成功商業就不錯。
概念
E-Learning:英文全稱為(Electronic Learning),中文譯作「數字(化)學習」、「電子(化)學習」、「網路(化)學習」等。不同的譯法代表了不同的觀點:一是強調基於網際網路的學習;二是強調電子化;三是強調在E-Learning中要把數字化內容與網路資源結合起來。三者強調的都是數字技術,強調用技術來改造和引導教育。在網路學習環境中,匯集了大量數據、檔案資料、程序、教學軟體、興趣討論組、新聞組等學習資源,形成了一個高度綜合集成的資源庫。

e-Learning概念圖[1]
知行堂的學習教練肖剛將E-Learning定義為:通過應用信息科技和互聯網技術進行內容傳播和快速學習的方法。E-Learning的「E」代表電子化的學習、有效率的學習、探索的學習、經驗的學習、拓展的學習、延伸的學習、易使用的學習、增強的學習。
美國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術白皮書」里對「e-learning」進行了闡述,具體有如下幾個方面:
e-learning指的是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的教育及相關服務;
e-learning提供給學習者一種全新的方式進行學習,提供了學習的隨時隨地性,從而為終身學習提供了可能; e-learning改變教學者的作用和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從而改變教育的本質;
e-learning能很好地實現某些教育目標,但不能代替傳統的課堂教學,不會取代學校教育。
美國 e-learning專家羅森伯格認為e-learning是利用網路技術傳送強化知識和工作績效的一系列解決方案。他指出e-learning要基於三大基本標准:第一,e-learning互聯成網,能即時更新、儲存、利用、分配和分享教學內容或信息;第二,e-learning利用標準的網路技術,通過電腦傳送給終端學員;第三,e-learning注重的是最宏觀的學習,是超越傳統培訓典範的學習解決方案。
編輯本段詳細介紹
E-Learning並不只是意味著遠距離的教育,在線教學同樣可以在傳統校園教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同樣,在遠程網路教育中,一些常規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同樣是非常重要的。E-Learning完全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不現實的,傳統課堂教學在知識傳授、社會性、互動性方面具有巨大優勢。
E-Learning進入校園,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替代式的進入,而是不斷與傳統教學相互碰撞,在碰撞中逐步融合,在融合中不斷補充和完善,形成實踐中有效可行的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方法體系。
可以說,在線教學與傳統教學優勢互補的混合式教學並不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或理論,而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人們的教育思想觀念從表面上看是在回歸,而實際上是按螺旋方式上升的一種體現。
e-Learning不能完全取代面授學習。許多中國的業內人士也期待著網路學習的浪潮能夠給應用者帶來更多價值,同時也給這個產業帶來更多的收益。但事實是e-Learning沒有取代面授學習,卻遭遇被邊緣化的危險。究其原因,e-Learning只能解決企業培訓過程中的一部分問題,而在培訓效果方面,缺乏了課堂效果的營造和積極的教學互動,培訓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就像很多人在培訓現場會熱血沸騰,而看視頻學習卻會哈欠連天一樣,培訓效果的保證與受訓者的受控狀態密不可分。為了進一步深化e-Learning的應用,提升e-Learning的培訓效果,國際教育技術界在對「網路化學習」深入思考後提出了「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
編輯本段LMS系統
系統簡介
中科軟行業推廣部研發的培訓管理系統(簡稱LMS系統)採用當今流行的java技術,結合成熟穩定的技術框架和強大的資料庫支持,形成了一整套專業、高效、科學的培訓管理模式和學習模式 ,培訓系統由後台管理系統和前端企業大學組成。
後台管理系統主要對培訓信息的維護管理,從培訓前的培訓需求調研、培訓計劃制定,到培訓過程中的培訓實施,以及培訓結束後的培訓檔案入庫、評估追蹤,做到了對培訓管理過程全部業務周期的覆蓋,可以滿足大型企業對於面授培訓管理電子化的要求。
前端企業大學主要給企業員工提供學習平台,包括學員的學習情況、學習待辦、學習資源、學習資訊等信息,通過與在線學習系統、在線考試系統的集成,實現了培訓的電子化管理和監督。
設計目標
Ø 搭建學習平台,提供快速提升員工技能的通道,助力學習型組織建設。
Ø 支持各種格式課件(AICC、SCORM、視頻、PPT、Word等)的在線學習。
Ø 滿足ISO10015質量管理培訓體系要求,實現培訓需求、培訓計劃、培訓實施、培訓評估的全過程管理和監控。
Ø 在線考試滿足題庫維護、策略組卷、考試監控、成績分析等要求。
Ø 支持大型企業的分級管理模式。
Ø 建立靈活、安全的許可權控制體系,提供高性能系統,滿足大型組織要求。
技術路線
§ 基於J2EE技術體系及三層結構,採用大集中方式管理數據資源
§ 以應用系統學員端作為系統展現的核心、管理端作為系統運行的保證
§ 以分級管理、分級保護要求作為系統設計的主要約束
§ 以面向服務(SOA)架構為基礎搭建系統的應用支撐體系
§ 採用組件式開發技術進行應用的快速開發
§ 基於標准和介面保證整個體系的開放性
系統特點
²實現培訓業務生命周期覆蓋,以及培訓過程的精細化管理。
²支持各種標准、非標准網路課件在線學習,支持分布式部署,解決企業內網帶寬資源瓶頸。
²基於專業序列、崗位、部門靈活配置的學習地圖,為學員學習提供方向指引。
²在線考試提供豐富的題型選擇,多種組卷策略,支持各類考試需求。
²基於可配置的工作流引擎,業務流程靈活,隨需而變。
²講師模塊提供完善的講師「選、用、育、留」機制。
²科學的許可權管理體系,實現分級管理和細粒度授權。
基於用戶體驗的UI設計,前後台分離,功能分區合理
系統價值
培訓系統是一個可以擴展和開發的學習平台,能幫助企業擁有專屬的在線培訓平台,適合各行各業需求。
對於企業來說,加強企業知識的沉澱、管理、傳播和創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生產力與工作效率,增加員工凝聚力,以更低成本了解更多知識、更快地進行學習,提高員工的個人業務能力和企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對於培訓管理者來說:減輕了工作負擔,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始終如一的高質量培訓,而且效果可量化評估。
對於員工來說: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有目標有方向的學習,自主地在工作中安排學習,個人全面發展,價值提升,同時也加強與他人的交流、協作。
編輯本段產品介紹:
石家莊中郵中驛軟體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下屬「石郵科技」控股,專業從事大型資料庫應用軟體開發及軟體系統集成的技術服務公司,由其開發開通上線的中郵網院是唯一一家得

中驛E-Learning[2]
到國家領導人張德江副總理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批示的網院,並入選2010年中國現代遠程教育十大新聞事件之一和中國郵政2010年大件大事之一。自2004年公司成立以來,完成了大量信息化項目的研究開發,特別是通過國家郵政局信息化、中國郵政網路培訓學院以及國家災備技術工程實驗室建設等重大項目的鍛

中郵網院--成功案例[2]
煉,使公司積累了成熟的技術能力、豐富的研究開發經驗和高素質的開發團隊,已經成為了中國郵政信息化建設與運維的技術支撐單位。 秉承「支撐郵政,服務社會」的經營理念,石家莊中郵中驛軟體技術有限公司於2011年初在北京組建了中郵中驛軟體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充分依託首都輻射全國的地域優勢,面向社會,面向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提供多年積累的成熟的技術支持及應用開發服務。
編輯本段產品特點:
面向大型企業集團、政府行業主管部門、職業技能認證機構、教育培訓機構等單位,提供網路教育各種管理應用軟體、工具軟體和技術服務,同時對高等院校開展繼續教育、中小型企業開展E-learning提供相關軟體產品和技術支持。
產品及服務特點
★ 大眾化與個性化
電子學習可以使每一位員工都有學習的機會,從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員培訓;同時它又能實現個性化的學習,使員工按所學專業,從事業務和職位的不同選擇自己所需的課程,不會再出現眾口難調的情況。
★快速性與一致性
快速是指我們所學的課程是美國權威機構(美國管理協會、沃頓商學院)新推出的課程,使我們能與世界五百強同步學習最先進的理念和技能,加快了我們對新知識的學習速度;一致是指電子學習避免了面授的因人而異,傳達的不準確、遺漏等弊端,從而保證了我們所學知識的完整性、准確性、一致性。
★高效率和低成本
每人可根據自己的時間針對自己有待提高的方面進行有效的學習,避免學習一些自己已經了解或用處不大的課程,從而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低成本是指電子學習節省了差旅、住宿、教師、教室、資料等費用,同時可以不脫產,不影響工作,節省了大量的機會成本。
★可跟蹤,可管理
通過新為軟體的學習管理平台,可以對學員的學習時間、學習進度、學習成績進行追蹤記錄,並自動生成培訓管理人員所需的各種報表,作為人力資源考核的重要依據。
* 知識的網路化 :學習的知識不再是一本書,也不再是幾本參考書,而是將有關的專業知識和資料庫。在資料庫的支持下,知識體系將被重新劃分,學習內容將發生重新組合,學習與研究方法也將發生新的變化。
* 學習的隨意性 :散在各地的員工比以往更為忙碌,他們企盼適合於他們需要的學習時間表和解決方案。學習必須能全年全休地進行,無論是在辦公室、家或旅館房間。時間逐漸成為學習的關鍵因素。員工也需要依他們的行程表學習,而不是培訓機構的日程。
* 學習內容保持及時、持續的更新 :我們不必再擔心員工可能會按照上周或上個月的資訊行動,還以為它們是正確可用的。長期來說,包括學習教材在內的各種學習資源能保持在更新、與業務相關技術的狀態,會讓資源對員工更具價值。
* 培訓的即時性 :傳統的培訓人員要制定培訓教材、安排培訓場地、並組織考試、後勤,宣布培訓結束之後又投入下一個培訓的准備工作。採用 E-Training解決方案可以將周期縮短到幾乎讓我們在即時模式中工作。這並不表示嚴謹的現場培訓方案不再適用—它可能還是最佳的解決方案,只是在工作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學習本身所需的時間已經超過個人和企業所能支出的時間。如果我們要跟上發生在周圍的變動,就必須使用技術和更先進的教學和信息設計技術。
編輯本段上海久隆
隨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發展,上海久隆的E-Learning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遠程教育的學習方式,在前期產品的推廣中,受到客戶們的一致好評。隨著第一輪研究與實踐的熱潮退去之後,久隆人逐步回歸理性。
E-Learning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具有豐富的多媒體資源、便捷的協同交流、友好的互動等獨特的優勢,但還是不能完全替代教師的課堂教學,缺乏了教師的深度參與,學習效果並不像預期的那麼理想。
如何充分體現久隆E-Learning的主動參與性,以及如何充分發揮教師或專家的引導作用、人格影響、學習和研究方法的滲透優勢,已經成為久隆人共同關注的問題。
產品特點:
網路教育的誕生帶來了E-Learning行業革命性的創新和發展,中國教育行業從此進入了高質量、低成本的網路學習時代。數億中國人民可以通過網路教育平台,享受到最具性價比的、最優質的網路教育資源。
上海久隆E-Learning網路教育平台,匯集了中國教育改革和創新的實踐經驗,讓E-Learning成為了一種真正可實施的教育方式。
其產品特點如下:
1. 解決集中式培訓模式的「工學予盾」問題,從而節約了培訓費用成本;
2. 兼顧傳統的考試模式基礎,實施先進的在線考試,保證了考試的公平公正性;
3. 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並通過網路平台進行資源共享,以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4.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實施,有助於加深學員對業務知識的掌握程度;
5. 強大的成績查詢、統計、職業資格認證及分析功能,確保領導、考培專工、員工等三層人物對整個培訓、考核的所需信息進行全方面的了解;
在久隆信息遠程培訓管理平台上,企業無需購買任何硬體,不用擔心後期維護升級;即可在幾天至幾周內搭建專屬的遠程教育培訓平台。投入低廉,易用高效,我公司的E-Learning網路教育平台具有以下賣點:
1. 低投入:
l 低廉費用即可開展遠程培訓業務;
l 按需定製,有效控製成本;
l 不需要額外增加專業的IT人員;
l 不需要購買高昂的硬體和後續升級;
2. 快速搭建:
l 無需購買任何硬體,只要跟我們的項目經理取得聯系即可在幾天至幾周內搭建專屬於您的遠程教育培訓平台。
3. 高性能:
l 採用專業的測試系統進行全方位的專業測試;
l 專業的IT團隊將持續不斷地對平台進行性能優化和技術改進,確保系統的高性能。
l 自主研發的E-Learning產品,可以支持超級用戶群,同時並發多數量用戶群。
4. 高安全:
l 7*24小時專業伺服器看護;
l 實時數據備份,災害級數據保護;
l 久隆的E-Learning遠程教育培訓平台,會不定期持續進行安全攻擊測試;
應用范圍:
久隆信息公司可結合行業現狀,量身制定出適合企業特性的E-Learning網路教育平台,其適合的行業用戶如下:
政府機關
1. 平台能滿足多級用戶並發;
2. 能解決大規模學習的技術瓶頸;
3. 能實現在全國范圍內快速訪問;
4. 可支持各種數據跨平台遷移;
5. 支持多種標准和非標准課件格式;
6. 可實施多級下屬單位的管理機制;
教育系統
1. 為院校決策研究提供服務,是各類優質教育資源的服務平台;
2. 在線備課、示範專業和優秀精品課程的交流等;
3. 提供虛擬教研活動的開展,提供合理的教務管理功能及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方式;
4. 可實現師資共享、在線任教;學生流動、及時學習;數字校園、網上學習;數據共享、設施共享等;
集團企業
1. 可實現企業多系統間的單點登錄模式;
2. 學員端無需安裝任何插件,支持多種瀏覽器;
3. 按需實時生成報表,支持多種報表樣式(體現出表格、圖形、矩陣等);
4. 提供學習效果的評價與反饋詳要數據;
5. 支持多種標准和非標准課件格式;
6. 支持各種數據跨平台遷移;
7. 可與企業多方系統進行科學合理化集成;
培訓機構
1. 初期投入低、運營成本低;
2. 嚴格的知識產權和用戶信息保護;
3. 部署上線周期短;
4. 提供眾多的課件合作夥伴資源;
5. 可建立多樣化的合作模式;
6. 龐大的綜合統計管理功能;
7. 與企業多方系統進行科學合理化集成;
8. 24小時不間斷運營服務;
編輯本段學習氛圍
在總結成功企業經驗,汲取失敗企業教訓後,我們發現:是否擁有良好的e-Learning學習氛圍,是一個企業能否成功實施e-Learning的關鍵。但怎樣去營造e-Learning學習氛圍,這其中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1. 高層支持,讓e-Learning成為公司戰略性選擇。
2. 讓e-Learning與基層經營團隊直接相關。學習的根本目的是為企業創造價值。
3. 耐心做好e-Learning推廣。
4. 培養「e-Learning」不僅僅是「e-Training」的意識。
5. 建立合理的e-Learning學習制度。
6. 圍繞學習,設計e-Learning測評體系。
7. 建立合理的e-Learning學習目標。
望採納

Ⅶ 歷史教案

高中歷史必修一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西周實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這樣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點和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3、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過程: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中央實行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贏政規定封建最高統治者為「皇帝」,自稱「始皇帝」;秦始皇規定:皇帝稱「朕」;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獨尊、皇位世襲、皇權至上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本質特徵是:皇權至上
4、秦朝時,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負責監察百官。太尉掌軍事。
唐朝時:中書省掌決策,門下省掌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三省的長官均為宰相。在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 。後增設參知政事 、樞密使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政,以削弱相權。(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合稱「二府」)
元朝在中央,以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關 (除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戰國和秦朝實行郡縣制,漢初郡國二制並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將兵權收歸中央(杯酒釋兵權);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督;地方賦稅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東歸中央的中書省管,其餘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 邊遠民族地區設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6、 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廢除中書省和丞相,殺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
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 明成祖時,選拔翰林院官員入值文淵閣,參與機密事務決策,史稱「內閣」。內閣制度正式確立。
7、皇太極設議政王大臣會議,皇權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帝親政後,設南書房,中樞機構一分為三,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南書房三足鼎立 ;雍正帝時,設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
8、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積極:我國多民族大一統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有得於社會安定,促進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等。
消極: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長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約束和監督。皇帝的決策具有個人獨斷和隨意性的特點,難免出現失誤;造成官僚機構的膨脹,從而導致官僚主義、貪污腐化之風盛行。總之君主專制的加強,極大地妨礙了社會的進步,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後於西方國家。

第二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1、公元前6世紀,梭倫改革,按財產多寡劃分社會等級,打擊氏族制度殘余,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
2、公元前6世紀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緣部落打破了血緣關系,確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公民大會是城邦的最高權力機構。五百人會議處理公民大會閉會期間的日常事務,召集公民大會。陪審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與監察機關 。
4、雅典民主政治存在著明顯缺陷。能夠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數成年男性,婦女、奴隸、外邦人及下層公民都沒有真正的民主。
5、公元前5世紀中期,《十二銅表法》標志著成文法誕生;
6世紀,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組織編撰法律匯編《民法大全》它是羅馬法編纂的結晶,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平民反貴族斗爭的結果,因此,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特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
從公民法到萬民法——羅馬對外擴張的必然結果公民法的發展(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
萬民法的創立(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
6、 羅馬法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承認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作用是維系帝國,影響後世:①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是為了維系和穩定羅馬帝國統治。 它是歐洲歷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 對近代歐美資產階級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1、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權利法案》,它以明確的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2、責任內閣制是英國政治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內閣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 負責。首相實際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首相由下院中的多數黨領袖擔任。
現代英國君主立憲制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主要特點是議會權力至上,君主統而不治(國王的作用:對外代表英國,是民族團結的紐帶和國家統一的象徵,維系英聯邦)
3、美國1787年憲法:制定時間:1787年;地點:費城
主要內容:規定聯邦的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了「分權與制衡」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聯邦政府分為行政、立法、司法三個相對獨立的部門。
立法權歸國會。行政權歸於總統。總統由選民間接選出。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還是軍隊的總司令。美國的最高司法機關是聯邦法院。
5、美國聯邦制的實行,既避免了邦聯制的鬆散,又防止了中央權力的過於集中,既團結了各州,又給各州一定的自治權
性質: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法。
6、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內容:行政權力歸總統,立法權歸於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
7、《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①統一後的德國為聯邦制的君主國家。②皇帝擁有巨大的權力(國家元首,有權統率全國的武裝力量;帝國宰相主持帝國政府工作,帝國宰相對皇帝負責,不對議會負責)。③帝國設立兩院制的的議會作為立法機構。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對中國侵略的主要史實
①1840----1842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
②1856----1860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
③1894----1895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1900----1901 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完全確立
2、1842年,中英兩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其中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5處為通商口岸;關稅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95年《馬關條約》規定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瓜分中國的侵略要求(開設工廠),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階段,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年6月初,八國組成侵略聯軍。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劃定北京東郊民巷為「使館界」;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首。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3、禁煙運動的高潮是林則徐在廣東的虎門銷煙,以此為借口,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侵佔了香港島;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洗劫並焚毀了皇家園林圓明園。
到19世紀80年代,俄國共侵佔我國150多萬平方千米。
4、1840年至1900年間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
鴉片戰爭中:廣州北郊三元里人民抗英,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
甲午中日戰爭中:黃海海戰中鄧世昌壯烈犧牲;台灣人民的反割台斗爭。
義和團運動提出的口號是「扶清滅洋」,性質:反帝愛國運動。(注意:不反封建)
5、1851年的廣西金田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永安建制標志著太平天國政權的初步建立;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國都,同清朝對峙,正式建立與清政府對峙的農民政權。
1856年,天京變亂標志著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6、《天朝田畝制度》的土地制度是以戶為單位,按人口和年齡平分土地,產品分配方式是每戶留足口糧,其餘歸聖庫。《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建國綱領。《天朝田畝制度》反映了農民階級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
1859年洪仁王干提出了《資政新篇》,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7、日本東京和上海成為資產階級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兩個中心。民主革命思想家有:章炳嶙、鄒容、陳天華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骨幹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
8、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武昌率先發動起義,湖北新軍中革命黨人紛紛響應,史稱 「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 ,以中華民國紀元。
1912年2月,在袁世凱威逼下,清帝頒布退位詔書,清王朝結束。
9、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約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還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篡奪的標志是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0、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歷史功績),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11、五四運動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導致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加深。
五四運動發生的導火線是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從6月起,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運動主力軍由學生轉移到工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運動。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2、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黨今後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還決定成立黨的中央機構——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總書記。
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大會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中共二大中心任務是制定最低綱領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1923年中共三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的決定。
13、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一大,大會還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的形成。
14、1926年7月,國民政府出師北伐,北伐的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
15、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對抗。
1927年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了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此後不久,寧漢合流。 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全面破裂,標志著國民大革命失敗。
16、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領導共產黨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共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1927年,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的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稱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
1931年冬,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大會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毛澤東當選臨時中央政府主席,定都瑞金。
17、1934年10月,紅軍被迫進行長征,其原因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其失敗的原因是由於博古、李德「左」傾冒險主義。
1935年,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
18、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標志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中國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作用)。
193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洛川會議,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
19、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會戰: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均失敗。勝利的戰役有:平型關大捷、台兒庄戰役總體失敗
20、日軍的滔天罪行:①1937年,南京大屠殺,被殺的總計三十萬人以上。②1941年,日軍在河北製造潘家峪慘案,③日在中國東北成立專門研究細菌戰的「七三一部隊」
21、1940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在華北主動出擊日軍,取得百團大戰的重大勝利。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大規模戰役。中共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最終取得了八年抗戰的偉大勝利。
22、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國內: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國際: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23、1945年8月,毛澤東等赴重慶談判,10月10日雙方簽署了《雙十協定》。
24、1946年,國民黨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標志著全面內戰的開始。內戰初期,人民解放軍先後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陝北和山東的重點進攻;1947年6月,劉鄧率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共中央領導解放軍先後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
25、1949年,中共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指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並提出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標志著國民黨統治覆滅。
26、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①標志著中國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歷史從此結束 。②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③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第五單元 從科學社會主義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2、1871巴黎公社的成立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3、俄國二月革命 1917.3直接結果是推翻了羅夫王朝封建王朝。二月革命後,出現了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四月提綱》提出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任務,還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爭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權。
4、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
①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②十月革命的勝利,在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繫上打開了一個缺口,它成功地將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實踐。
5、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實現(1953年~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實質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這樣,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第六單元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召開,毛澤東當選主席。大會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
2、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會議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大原則,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一屆人大選舉國家毛澤東為主席、劉少奇為委員長
3、1949年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初步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
4、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更明確規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一步加強和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的民主制度建設。建立村民民主自製制度
5、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方針。此後為劉少奇案平反。
6、1982年,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現行憲法。
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把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使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達到新的高度,成為中國法制建設的里程碑。
7、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發出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呼籲。19.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首先在解決香港問題上得到成功的運用(最早是針對台灣問題提出)。
8、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香港、澳門回歸的根本原因是改革開放後我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
9、台灣成立海基會。祖國大陸成立海協會。1992年兩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就是「九二共識」。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1、新中國建立初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內容包括「另起爐灶」(使中國改變過去半殖民地的地位),「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特權);「一邊倒」,(倒向社會主義陣營一邊 )。
2、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為開創中國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礎,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准則。
3、1954年在日內瓦舉行會議,這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重要會議。
4、1955年,亞非首腦在印尼的萬隆會議。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會議,周恩來代表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5、70年代中國外交成就:
1971年10月,聯合國第26屆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 。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得益於第三世界國家(發展中國家)的幫助。
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在上海簽訂了《中美聯合公報》,公報闡述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和中有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樣, 中美兩國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台灣問題是中美間的最大難題。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
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應 訪華,雙方簽訂了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聲明。 日本早於美國正式同中國建交。
6、中日建交和中美關系的正常化,促進了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許多國家紛紛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在國際上掀起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這樣美國遏制中國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終於被打破,我國外交出現了新局面。
7、 新時期中國國外交政策的目標是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8、 2001年在中國上海成功舉辦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2001年由中國領導創立的「上海合作組織」,標志著一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域合作組織的誕生。

第八單元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雅爾塔體系的建立,確立了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新體系,奠定了戰後兩極格局的框架。
2、美國的冷戰政策,目的:遏制共產主義;表現主要有:
美國方面:政治上:杜魯門主義——標志美國「冷戰」的開始;經濟上: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軍事上:成立北約 1949年 ,加劇冷戰程度;
蘇聯方面: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1955年6月,成立華沙條約組織,從此在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美蘇兩極格局形成。
3、「冷戰」陰影下的國際關系:德國分裂 ( 德國首先成為美蘇「冷戰」的主要地點);古巴導彈危機(冷戰);朝鮮半島的分裂;越南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為熱戰)
4、歐洲共同體:1967年,三個共同體(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並為一個,統稱為歐洲共同體
5、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
6、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從20世紀七十年代,不結盟運動把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作為重要任務。
7、1989年,波蘭成為第一個發生劇變的東歐國家。1990年兩德統一。
1991年底,正式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阿拉木圖宣言),這標志著蘇聯解體。
兩極格局瓦解的標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也標志著「冷戰」結束)。
9、目前世界格局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只是一個發展趨勢。多極化格局的形成,將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

http://..com/question/75579847.html
蠻好的

Ⅷ 談談初中數學創新教學設計的幾個要點

初中數學總復習 2005年3月 初中數學總復習是完成初中三年數學任務之後的一個系統、完善、深化所學內容的關鍵環節。重視並認真完成這個階段的任務,不僅有利於升學學生鞏固、消化、歸納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有利於就業學生的實際運用。同時是對學習基礎較差學生達到查缺補漏,掌握教材內容的再學習。因此特製訂本,以便實施總復習有、有步驟。 一、緊扣大綱,精心編制復習 初中數學內容多而雜,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蓋在三年的教科書中,學生往往學了新的,忘了舊的。因此,必須依據大綱規定的內容和系統化的知識要點,精心編制復習。的編寫必須切合學生實際。可採用基礎知識習題化的方法,根據平時中掌握的學生應用知識的實際,編制一份滲透主要知識點的測試題,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然後按測試中出現的學生難以理解、遺忘率較高且易混易錯的內容,確定的重點。復習制定後,要做好復習課例題的選擇、練習題配套作業篩眩制定的復習要交給學生,並要求學生再按自己的學習實際制定具體復習規劃,確定自己的奮進目標。 我們在組織全組老師編寫資料的時候,圍繞著以下三點構想: 1.全面性 雖然我們不敢說「一冊在手,別無所求」,但我們堅信對你是有多多少少幫助的。由於我們圍繞著:①對考試的熱點作認真分析;②對知識點做細致整理;③對2005中考的動態分析等編制理念,同時,我們在編制安排上本著:著眼於操作;立足於中考;服務於學生等想法,按照分課時將和學案在一本中設計的原則,使我們老師在使用的時候能有很全面的借鑒價值。 2.可操作性 我們在整個復習中,設置三個階段①基礎知識積累階段:題目的難度大概是中考題目中的70%的基礎題目;②專項知識整理階段:題目的難度大概是中考題目中的20%---30%的應用題目;③實戰演練階段(藉助一份中考試卷的解答指導試卷的解讀技巧) 3.互動性 在編制這本復習書的時候,為了充分體現在主導下的學生主體地位,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在設計的時候,開辟四個特色欄目:「自我診斷」「警鍾長鳴」「師生對話」「機動園地」,以便我們老師在使用的時候能找到非智力因素等課程資源。 4.資料新 我們這本復慣用書中的所有例習題,均來源於 ①從2004年各地中考題中採用優中選優的原則選擇50% ,②從其他有關資料中精選20% ,③我們學校老師原創自編習題約佔30% . 二、追本求源,系統掌握基礎知識 總復習開始的第一階段(2月21號——3月27號),首先必須強調學生系統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過好課本關。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①對基本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不僅要正確敘述,而且要靈活應用;②對配備的練習題必須逐題過關;③每章後的復習題帶有綜合性,要求多數學生必須獨立完成,少數困難學生可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 三、系統整理,提高學生復習效率 總復習的第二階段(3月27號——4月20號),要特別體現的主導作用。對初中數學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依據基礎知識的相互聯系及相互轉化關系,梳理歸類,分塊整理,重新組織,變為系統的條理化的知識點。例如,初三代數可分為函數的定義、正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二次不等式;統計初步三大部分。幾何分為4塊13線:第一塊為以解直角三角形為主體的1條線。第二塊相似形分為3條線:(1)成比例線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3)相似多邊形的判定與性質;第三塊圓,包含7條線:(4)圓的性質;(5)直線與圓;(6)圓與圓;(7)角與圓;(8)三角形與圓;(9)四邊形與圓;(10)多邊形與圓。第四塊是作圖題,有2條線:(11)作圓及作圓的內外公切線等;(12)點的軌跡。這種歸納對程度差別不大、素質較好的班級可在的指導下師生共同去作,即由學生「畫龍」,「點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級由歸類,對比講解,分塊練習與綜合練習交叉進行,使學生真正掌握初中數學教材內容。 四、集中練習,爭取提高應試速度 梳理分塊,把握教材內容之後,即開始第三階段的綜合復習(4月20號——5月20號)。這個階段,除了重視課本中的重點章節之外,主要以反復練習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常以章節綜合習題和系統知識為骨乾的綜合練習題為主,適當加大模擬題的份量。對來說,這時主要任務是精選習題,精心批改學生完成的練習題,及時講評,從中查漏補缺,鞏固復習成效,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選綜合練習題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選擇的習題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規律性。第二,習題要有啟發性、靈活性和綜合性。如,角平分線定理的證明及應用,圓的證明題中圓周角、圓心角、弦心角、圓冪定理、射影定理等的應用都是綜合性強且是重點應掌握的題目,都要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五、查漏補缺,達到掌握最佳效果 在進行三論復習後,我們將准備進行第四輪復習(5月21號——6月13號)在這個階段,我們主要抓兩件事情:1,知識的查漏補缺,「亡羊補牢,猶為未晚。」擬在此階段召開一次「初三師生面洽會」重點回答(中層以上)學生在解答數學題中遇到的困惑,我們初三數學老師現場解答。會後整理成資料,發給學生,以便更好地掌握數學解答的技巧。(這個環節也有可能提前到第二輪復習結束以後,也就是在四月初)2,心理調節。 我們堅信,只要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那麼收獲的一定是豐收的喜悅。 只要心中有一片希望的田野, 勤奮耕耘終將迎來一片翠綠 初中數學中考總復習計劃 初三畢業班總復習教學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數學總復習的質量和效益,是每位畢業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下面就結合我校近幾年來初三數學總復習教學,談談本屆初三畢業班的復習計劃。 一、第一輪復習(第三周~質檢) 1、第一輪復習的形式 第一輪復習的目的是要「過三關」:(1)過記憶關。必須做到記牢記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沒有準確無誤的記憶,就不可能有好的結果。(2)過基本方法關。如,待定系數法求二次函數解析式。(3)過基本技能關。如,給你一個題,你找到了它的解題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麼辦法,這時就說具備了解這個題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識系統化,練習專題化,專題規律化。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組塊,使之形成結構,可將代數部分分為六個單元: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統計初步等;將幾何部分分為六個單元:幾何基本概念,相交線和平行線、 三角形、 四邊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圓等。配套練習以《初中雙基優化訓練》為主,復習完每個單元進行一次單元測試,重視補缺工作。 2、第一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必須扎扎實實地夯實基礎。今年中考試題按難:中:易=1:2:7的比例,基礎分佔總分(150分)的70%,因此使每個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都能達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應用基礎知識時能做到熟練、正確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必須深鑽教材,絕不能脫離課本。 (3)不搞題海戰術,精講精練,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大練習量」是相對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練。而是有針對性的、典型性、層次性、切中要害的強化練習。 (4)注意氣候。第一輪復習是冬、春兩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學習的黃金季節,五月份之後,天氣酷熱,會一定程度影響學習。 (5)定期檢查學生完成的作業,及時反饋。教師對於作業、練習、測驗中的問題,應採用集中講授和個別輔導相結合,或將問題滲透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等手辦法進行反饋、矯正和強化,有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6)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即分層次開展教學工作,全面提高復習效率。課堂復習教學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快反饋」的方法。 (7)注重思想教育,斷激發他們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並創造條件,讓學困生體驗成功。 (12)應注重對尖子的培養。在他們解題過程中,要求他們盡量走捷徑、出奇招、有創意,注重邏輯關系,力求解題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優秀率。對於接受能力好的同學,課外適當開展興趣小組,培養解題技巧,提高靈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輪復習(五月份) 1、第二輪復習的形式 如果說第一階段是總復習的基礎,是重點,側重雙基訓練,那麼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復習的延伸和提高,應側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第二輪復習的時間相對集中,在一輪復習的基礎上,進行拔高,適當增加難度;第二輪復習重點突出,主要集中在熱點、難點、重點內容上,特別是重點;注意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數學方法的掌握,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可進行專題復習,如「方程型綜合問題」、「應用性的函數題」、「不等式應用題」、「統計類的應用題」、「幾何綜合問題」,、「探索性應用題」、「開放題」、「閱讀理解題」、「方案設計」、「動手操作」等問題以便學生熟悉、適應這類題型。備用練習《中考紅皮書》。 2、第二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第二輪復習不再以節、章、單元為單位,而是以專題為單位。 (2)專題的劃分要合理。 (3)專題的選擇要准、安排時間要合理。專題選的准不準,主要取決於對教學大綱(以及課程標准)和中考題的研究。專題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專題要由針對性,圍繞熱點、難點、重點特別是中考必考內容選定專題;根據專題的特點安排時間,重要處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費」時間,捨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題後的反思。 (5)以題代知識,由於第二輪復習的特殊性,學生在某種程度上遠離了基礎知識,會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識遺忘現象,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以題代知識。 (6)專題復習的適當拔高。專題復習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是第二輪復習的特點決定的,沒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提高的,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是第二輪復習的任務。但要兼顧各種因素把握一個度。 (7)專題復習的重點是揭示思維過程。不能加大學生的練習量,更不能把學生推進題海;不、能急於趕進度,在這里趕進度,是產生「糊塗陣」的主要原因。 (9)注重集體備課,資源共享。 三、第三輪復習(六月份) 1、第三輪復習的形式 第三輪復習的形式是模擬中考的綜合拉練,查漏補缺,這好比是一個建築工程的驗收階段,考前練兵。研究歷年的中考題,訓練答題技巧、考場心態、臨場發揮的能力等。備用的練習有《頂尖沖刺》、《九地市模擬試題》,歷年福州市中考題(2000~2004)。 2、第三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模擬題必須要有模擬的特點。時間的安排,題量的多少,低、中、高檔題的比例,總體難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題。 (2)模擬題的設計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於中考。 (3)批閱要及時,趁熱打鐵,切忌連考兩份。 (4)評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錯了的題盡量不得分,讓苛刻的評分教育學生,既然會就不要失分。 (5)、給特殊的題加批語。某幾個題只有個別學生出錯,這樣的題不能再佔用課堂上的時間,個別學生的問題,就在試卷上以批語的形式給與講解。 (6)、詳細統計邊緣生的失分情況。這是課堂講評內容的主要依據。因為,緣生的學習情況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級成績的關鍵,課堂上應該講的是邊緣生出錯較集中的題,統計就是關鍵的環節。 (7)、歸納學生知識的遺漏點。為查漏補缺積累素材。 (8)處理好講評與考試的關系。每份題一般是兩節課時間考試,四節課時間講評,也就是說,一份題一般需要4節課的講評時間。 (9)選准要講的題,要少、要精、要有很強的針對性。選擇的依據是邊緣生 的失分情況。一般有三分之一的邊緣生出錯的題課堂上才能講。 (10)立足一個「透」字。一個題一旦決定要講,有四個方面的工作必須做好,一是要講透;二是要展開;三是要跟上足夠量的跟蹤練習題; 四要以題代知識。切忌面面俱到式講評。切忌蜻蜓點水式講評,切忌就題論題式講評。 (11)留給學生一定的糾錯和消化時間。教師講過的內容,學生要整理下來;教師沒講的自己解錯的題要糾錯;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要再記憶再鞏固。教師要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解決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 (12)適當的「解放」學生,特別是在時間安排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考、考、考,幾乎所有的學生心身都會感到疲勞,如果把這種疲勞的狀態帶進中考考場,那肯定是個較差的結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鬆,必須保證學生有個適度緊張的精神狀態。實踐證明,適度緊張是正常或者超常發揮的最佳狀態。 (13)調節學生的生物鍾。盡量把學習、思考的時間調整得與中考答卷時間相吻合。 (14)心態和信心調整。這是每位教師的責任,此時此刻信心的作用變為了最大

Ⅸ 急求小學五年級下冊美術說課資料

小學美術第十冊目錄:
第1課 家鄉美
第2課 逛大街
第3課 聰明的機器回人
第4課 歡樂陶吧
第5課 同一答幅畫
第6課 團扇
第7課 星光燦爛
第8課 大地彩虹
第9課 編花籃
第10課 生命的甘露
第11課 飛天暢想
第12課 我們去旅行

閱讀全文

與三大改造ppt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