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四年級語文上冊20課古詩兩首,預習單上的答案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B. 20古詩兩首教案
譯文:
我家畫中洗硯池邊的梅樹,花開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它不需要別人誇獎顏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滿乾坤的清香之氣。
疑難點注釋:①墨梅:水墨畫的梅花。 ②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注釋]
1. 墨梅:水墨畫的梅花。
2. 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3.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
4.清氣:清香的氣味。
5.乾坤:天地。
[簡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單用墨畫的梅花。 [池頭]池邊。 [洗硯(yan)池]洗毛筆、硯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跡,指花的顏色。[清氣]清香的氣味。[乾(qian)坤(kun)]指天地。
詩意:
這幅畫畫的是我家洗硯池旁邊的一棵樹,每一朵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黑色,沒有鮮艷的色彩。我不需要別人誇它顏色多麼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間留下清淡的芳香。
一「淡」一「滿」盡顯個性
——《墨梅》賞析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於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為堅強品格和高貴氣節的象徵。本課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稱為「畫梅聖手」。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寫詩,注重煉字。詩中(亦指畫中)的梅花生長在作者日日洗滌筆硯的池水邊,那一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墨痕。一、二兩句運用白描手法寫梅花的形態,一個「淡」字既道出畫梅花的技法,又刻畫出梅花樸素淡雅、傲立於嚴寒的風骨,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再看末句,詩人為什麼特別愛畫不著顏色的淡墨梅花呢?原來他並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們誇獎梅花的顏色艷麗,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氣充塞在天地之間。一個「滿」字,不僅傳神地寫出了梅香的充盈激盪,而且使得詩人人格魅力的凸現與輻射分外的耀眼!這種不流於世俗、傲骨錚錚的氣節正是作為詩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這種不追求虛浮綺麗的外表而鍾情於梅花精神的表現方法正是作為畫家的王冕的巧奪天工之處。
「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人們是這樣稱贊王冕的。現實中的王冕與他筆下的梅花一樣,堅貞不屈、孤芳自賞。相傳由於王冕的畫畫得特別的好。當地的縣官和一個有權勢的大財主慕他之名,幾次想見他都遭到了拒絕,最後,當縣官親自下鄉見他時,他聽到消息後趕緊躲了起來,又讓縣官吃了閉門羹。因而《墨梅》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彷彿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出處:網路
C. 四年級上冊語文20課古詩兩首表達的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是詩人送友人元二奉命前往安西時作的,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別詩.劉微老師的這節課讓聽眾感受到了送別的難舍難離,學生的發言有一定深度,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法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劉老師按照「古詩四讀法」讓學生自讀自悟,鼓勵學生談自己對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從詩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
曾記得:學古詩,知詩人,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這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步驟,也是學生自學古詩詞的一般思路.
將學生的課外積累與課內學習相結合.精彩的是,劉老師運用填空的形式提取孩子們對於詩人、詩題及有關背景知識信息.這樣做,即幫助孩子們梳理了課外知識,又提高了他們如何加工信息,還為進一步讀、悟古詩做了情感鋪墊.在集體學習的基礎上,老師讓孩子們自選表現送別意思的古詩詞,運用一定的方法自學.這個環節是孩子們體驗詩意,體驗學法的實踐過程,有教有放.
思維很重要,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是比較有效的,語文課在幫助孩子們發展形象思維能力方面大有作為.老師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圖、訓練孩子們的形象思維能力,老師要求孩子們讀課文時,非常注意圖文對應,詩與圖對應,內容與圖對應,說話、表演與圖對應;聽他人讀書,與自己手指到的圖上畫面內容都是對應的,對應中,孩子們讀、想、說、做、演融為一體,張開想像的翅膀,悄悄地內化語言文字的內涵,吸收營養.
人們信奉的「把一切知識教給孩子」,暴露不適應性和局限性.培養人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成了信息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劉老師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究,發現和感悟,學會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旨在增進學生的思考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處理,利用各種信息.《課標》指出:「應當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小學生自主探究實施策略的研究,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
語文課要提高效率,途徑之一就是整合,對三維目標的整合,對教學內容的整合,對教學方式的整合.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能做的,教師不說;學生能自己探索的,不講;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教的策略.採用師生對話(引導探究),生生對話(合作探究),生與文本對話(自主探究),安排充足對話交流過程,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如果老師進一步提示,在結尾與《別董大》一詩區別時盡量不要太近,《別董大》描述了詩人鼓舞友人對前途充滿信心,表現了詩人樂觀開朗的胸懷.《送元二使安西》前兩句點明送行的地點,季節,細雨似乎為友人拂塵,嫩綠的柳條正好在送別時折枝相贈,烘托出一種送行的氣氛.後兩句直接描寫送行的場面,抒發了對老朋友未來擔憂之情,一種離情籠罩全詩.在對比朗讀時應該先理解詩意然後朗讀.讀第二首時也應該從第一首的意境中跳出來在讀,體驗送別詩的情感,不僅有依依惜別之情,還可以分為豪情、衷情、感情等,更妙.即使時最好的演員也不能同時飾演悲劇和喜劇.我的評課無異於拋磚引玉,用意在於求教各方.
D. 四年級上冊語文20古詩兩首學習報答案
《送元二使安西》是詩人送友人元二奉命前往安西時作的,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別詩。劉微老師的這節課讓聽眾感受到了送別的難舍難離,學生的發言有一定深度,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法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劉老師按照「古詩四讀法」讓學生自讀自悟,鼓勵學生談自己對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從詩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
曾記得:學古詩,知詩人,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這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步驟,也是學生自學古詩詞的一般思路。
將學生的課外積累與課內學習相結合。精彩的是,劉老師運用填空的形式提取孩子們對於詩人、詩題及有關背景知識信息。這樣做,即幫助孩子們梳理了課外知識,又提高了他們如何加工信息,還為進一步讀、悟古詩做了情感鋪墊。在集體學習的基礎上,老師讓孩子們自選表現送別意思的古詩詞,運用一定的方法自學。這個環節是孩子們體驗詩意,體驗學法的實踐過程,有教有放。
思維很重要,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是比較有效的,語文課在幫助孩子們發展形象思維能力方面大有作為。老師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圖、訓練孩子們的形象思維能力,老師要求孩子們讀課文時,非常注意圖文對應,詩與圖對應,內容與圖對應,說話、表演與圖對應;聽他人讀書,與自己手指到的圖上畫面內容都是對應的,對應中,孩子們讀、想、說、做、演融為一體,張開想像的翅膀,悄悄地內化語言文字的內涵,吸收營養。
人們信奉的「把一切知識教給孩子」,暴露不適應性和局限性。培養人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成了信息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劉老師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究,發現和感悟,學會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旨在增進學生的思考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處理,利用各種信息。《課標》指出:「應當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小學生自主探究實施策略的研究,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
語文課要提高效率,途徑之一就是整合,對三維目標的整合,對教學內容的整合,對教學方式的整合。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能做的,教師不說;學生能自己探索的,不講;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教的策略。採用師生對話(引導探究),生生對話(合作探究),生與文本對話(自主探究),安排充足對話交流過程,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如果老師進一步提示,在結尾與《別董大》一詩區別時盡量不要太近,《別董大》描述了詩人鼓舞友人對前途充滿信心,表現了詩人樂觀開朗的胸懷。《送元二使安西》前兩句點明送行的地點,季節,細雨似乎為友人拂塵,嫩綠的柳條正好在送別時折枝相贈,烘托出一種送行的氣氛。後兩句直接描寫送行的場面,抒發了對老朋友未來擔憂之情,一種離情籠罩全詩。在對比朗讀時應該先理解詩意然後朗讀。讀第二首時也應該從第一首的意境中跳出來在讀,體驗送別詩的情感,不僅有依依惜別之情,還可以分為豪情、衷情、感情等,更妙。即使時最好的演員也不能同時飾演悲劇和喜劇。我的評課無異於拋磚引玉,用意在於求教各方。
E. 語文四年級上冊20古詩兩首ppt
http://wenku..com/view/5d9268126c175f0e7cd1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