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自然探索宇宙的教案,請快一點,謝謝~
第一個:
探索宇宙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
●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著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
過程與方法
●對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研究,發現一些有效信息。
●對學習利用數據、文字、圖表、模型來表述研究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中,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意識到宇宙是運動和變化的。
【教學准備】
資料圖片、錄像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回憶一下,太陽系是怎樣一個星系?
2、太陽系在宇宙中是惟一的嗎?
二、認識宇宙的組成結構
1、 天空中的每一顆恆星都類似太陽一樣發光發熱,也有可能組成類似太陽系一樣的天體系統。通過觀察星空,我們就知道有許多這樣的系統。我們的太陽系屬於一個恆星集團——銀河系。
2、出示銀河系俯視和側視的圖片,說說你們覺得銀河系像什麼?
3、閱讀課本資料,說說 銀河系中有多少顆恆星?銀河系有多大?
4、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來嗎?光年是一個什麼單位?1 光年等於多少千米?算一算。
5、展示其他一些河外星系。並介紹宇宙正處於膨脹之中,及科學家獲得的證據。
6、了解了銀河系,你們有什麼感受?
7、教師小結:銀河系大約由 1000 億到 2000 億顆恆星組成,直徑有 10 萬光年。但銀河系還不是宇宙的全部,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 100 億個,人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目前我們已經能觀測到距我們 120 億光年的宇宙空間,但還沒有看到宇宙的邊緣,宇宙還處於青年時期,還在長大,還在膨脹。
三、認識恆星的運動變化
1、組成宇宙的恆星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它們。
2、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錄像資料。並展示恆星在一生中的幾個重要階段的圖片和資料。
3、新星爆炸是怎麼回事?你們有沒有收集到這方面的資料。
4、學生交流其他收集到的類似資料。
5、你們能用一個詞來描述恆星嗎?能用一個詞來描述一個宇宙嗎?
四、了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
1、我們看到的這些資料,是人類不斷對宇宙進行探索的結果。
2、近幾十年來,我國在宇宙探索方面也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你知道嗎?
3、人類在探索宇宙的歷程中有哪些傑出人物?他們分別有哪些貢獻?
4、學生們談談自己的想法。
五、課外延伸(可放在課前進行)
1、收集有關宇宙和人類探索宇宙的資料:
(1)引導學生們利用各種方法(書籍、網路、影視等)收集各種有關宇宙和人類探索宇宙的資料;
(2)指導學生們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
(3)引導學生們通過板報、小報等形式進行展示交流。
2、製作我的宇宙卡:
(1)收集有關宇宙及探索宇宙方面的資料;
(2)分類整理(如天體資料、探索工具、科學家等);
(3)製作一些大小相同的長方形紙片;
(4)在紙片上貼或畫出收集到的圖片,寫出名稱或姓名,並用文字簡要加以介紹;
(5)可以將這些紙片組成一個小冊子。
第二個
教學目標:
1. 通過圖片和資料讓學生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識。
2. 能自己查找關於宇宙方面的知識。
3. 通過本課學習,能對宇宙產生興趣,並熱愛我們的航天事業。
教學重點、難點:
能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識。
教學准備:
關於宇宙方面的各種資料和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課前讓學生查找關於宇宙方面的資料。
2. 結合上幾節課的內容,引領學生學習宇宙,探索宇宙。
二、膨脹的宇宙
1. 我們知道在太陽系之外還有很多星體,你們都查找到了哪些關於宇宙方面的資料。
學生小組查找資料,並交流資料。
2. 觀察宇宙圖片、資料,說說你對宇宙的認識,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談感受。
3. 你知道星系間的距離是多少?能用千米單位來計算嗎?
學生討論,尋找資料。
4. 引出用來計量恆星距離的單位——光年。
5. 我們知道銀河系是非常龐大的星系,在宇宙中你還發現和它類似的星系嗎?
學生查資料,仙女座星系、獵戶座星系等。
6. 師講述:現在人人們用天文望遠鏡已經觀測到距我們12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深處,仍沒有看到宇宙的邊緣,而且科學家還發現宇宙正處於膨脹之中!
三、充滿活力的宇宙
1. 出示恆星一生的圖片。說說恆星的一生。
學生邊看圖片,邊查尋有關恆星資料。
2. 師講述宇宙中每時每刻都會誕生許多恆星,同時也有許多恆星消亡。
3. 學生觀察超新星的爆炸前後圖片,想像充滿活力的宇宙運動過程。
四、人類對宇宙的探索
1. 你知道人類最早登上月球的是什麼時候?
學生查尋關於人類登月的新聞資料。
2. 我國是世界公認的火箭發源地,說說我國航天事業,以及對我國未來航天事業發展的猜想。
3. 關於航天方面的知識,你還知道哪些?
學生繼續查找資料。
4. 閱讀書本,人類在航天事業上所做出的貢獻。
5. 查尋為航天事業做出過貢獻的科學家。
五、課後延伸:繼續尋找關於宇宙方面和人類在探索宇宙方面的資料,以及我國「神州6號」載人飛船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課前讓學生查找關於宇宙方面的資料。
還有一些關於宇宙之謎資料
序:我們向幾位權威的科學家咨詢什麼是至今為止人類最大的未解之謎,同時也列出了我們這些編輯所想到的未解之謎。近期請關注最偉大的未解之謎。在這一系列文章中,也許您並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但您可以從中了解到關於這些謎團的最新研究進展。
我們的宇宙究竟是從何起源的?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未解之謎了,而且其它的未解之謎也都全部根源於此。其它各種人類的最本源的問題,例如生命是怎樣起源的?什麼是意識?什麼是反物質?什麼是暗物質?什麼是萬有引力?……無不發源於這個最最基本的問題宇宙到底是怎樣開始的?
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的遺孀,作家安·德魯亞這樣說:其它所有的問題皆以宇宙的起源為基礎,這對我們至關重要,因為人類的天性在於求索未知。
盡管研究宇宙起源的科學理論日趨復雜和深入,但是科學家們仍然認為在其理論體系中存在幾個關鍵環節,針對這些環節還存在爭議,如果其中的一個環節出錯,那麼這個理論體系都將被證明是不正確的。
最本原的未解之謎
按照標準的宇宙大爆炸模型來解釋的話,宇宙是從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不斷膨脹產生的,就像一個被迅速吹大的氣球,在不到一秒鍾的時間里,原始宇宙就從大約一個電子那麼大膨脹到了和現在的宇宙差不多大的體積。
宇宙最初是一種充滿能量的高能態,後來宇宙逐漸冷卻,能量漸漸凝結成了微粒子,例如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質子和中子,大量原子形成了星系、星雲和星球,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它們互相激發,聚變和裂變出了其它不同的元素。
這幅關於宇宙誕生的圖景是由科學家們描繪的,但是宇宙起源學家們卻尚未找到真正的證據,因為宇宙在形成伊始的高能狀態的數據無法被測試,而這一理論成立與否需要宇宙形成初期所產生的反物質等物質,而這類物質一直都還沒有找到。
大爆炸是一個以能量為核心的理論,但大爆炸和之後的膨脹作用為什麼產生,到目前為止雖然可以被正確推導,但卻不能被證明一定是對的。對於一些科學家來說,膨脹理論是宇宙大爆炸模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個復雜的組成部分是整個理論成立的主要支撐點。
普林斯頓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保羅·斯坦華德說:我們相信宇宙中存在反物質和暗物質,因為我們已經提出了大爆炸理論,也提出了宇宙膨脹理論,我們希望這個理論模型成立,於是我們設想存在這種證據,但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都還沒有找到反物質和暗物質。
斯坦華德博士說:最頭疼的事情是當你確立了一個理論之後你又有了新發現,那麼以往的理論往往就要做相應改變,最難的事情是你要在多大的程度上解釋模型和你要在多大的程度上人為地設計模型,這個我們目前還難以把握。
長生不老的宇宙
最近的一種解釋宇宙起源的學說是宇宙的影子膜模型,這種理論認為宇宙不是只產生了一次,而是鳳凰涅磐般地反復在誕生和毀滅的循環里輪回,宇宙中不同的部分就像樹木的分枝,它們每一萬億年互相碰撞作用一次,在大爆炸中形成新生的宇宙。
科學家認為這一理論不僅可以解釋宇宙膨脹現象,還可以解釋反物質和暗物質等物質的秘密,這一理論描繪的宇宙是可以不斷反復再生的,而即便是宇宙中最老的天體,也不過是轉瞬即逝的火花而已。
宇宙的真實起源會和我們的某一種設想吻合嗎?希望科學的發展可以使我們越來越接近真實的答案,但是求索的代價就是,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我們先前關於宇宙的認識是完全錯誤的。我們還是希望不要這樣罷。
B. 小學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中"地球與宇宙"部分的知識框架圖.
是;鄰居們來看望就看望農家3看你離開;我
C. 小學科學地球與宇宙領域的內容包括哪些
小學科學只是了解內容,出現的知識點都是淺顯易懂的。地球與宇宙領域的內容專一般來說包括宇宙的概屬念(一切時間和空間的總和)及組成,即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宇宙,太陽系的組成(八大行星,彗星,流星,小行星,星際物質),太陽的能量來源(核聚變),再會涉及到一點簡單的星座常識(包括星座的數量和一些標志性的星座)。
D. 通過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學習學生應當形成哪些主要科學概念
的有關復現象、事物和規律。在該領域制內容的教學中,應當幫助學生形成三個主要概念。
(一)在太陽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體按照一定的規律運動。對於這一概念,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通過對太陽和月球等天體的觀察,認識
太陽和月球視運動的規律,知道地球、月球和太陽的概況,了解與地球相關的宇宙環境。在此基礎上,了解由於地球運動產生的晝夜交替、
四季變化等自然現象和規律。
(二)地球具有大氣、水、生物、土壤、岩石等圈層。對於這一概念,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通過對地球上的大氣、水、土壤、生物、岩石等組
成物質的觀察,了解地球是具有圈層結構的,初步認識地球物質是不斷變化並且互相影響的,形成了很多自然現象。
(三)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對於這一概念,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初步了解地球物質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必需資源的價值,如各種自然資源
能源等,認識到人類與自然不可分割的關系,增強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