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同學錄的教學反思

同學錄的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20 21:55:01

教學反思包括哪幾個方面

教學反思是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之後,把課堂上的反饋信息、自我感覺以及引發的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進教者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從而更有效的處理和運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水平。我的理解就是把課堂教學實況象放錄像似的在頭腦中重過一遍,回顧一下自己的教學目標是否達到,教學任務完成得如何,學生反饋怎樣……然後把注意的焦點對准那些使自己 1、內容新鮮,見微知著。 寫自己實際教學中碰到的問題,有親身感受,內容新鮮、具體,一斑窺豹,見微知著。也就是說從實際出發,在教學實例中探及某種教育規律。事例可小,但要善於上升到理論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激動以至於一時難忘的事情上。最後抓住時機、選擇典型事例、新鮮感受、深刻體會……記錄下來,這就是教學反思。 2、形式不拘,集中具體。 寫教學反思選材要集中具體,一事一議。至於文章的形式、結構不必強求完整,文體也無需拘泥。可以寫成小結式的,也可以寫成隨筆式的,只要有一得之見即可。 3、不失時機,記載及時。 寫教學反思要趁熱打鐵,為了不失時機,可把覺得非寫不可的事實先記載下來,而理論分析和推敲文字留待以後找時間再進行。如果一堂課下來,自己覺得可寫的東西有很多,不妨確定一個角度,然後作一翻篩選,或以談經驗為主,哪一方面更有價值就考慮先寫哪一方面的內容。

② 《我為什麼而活著》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

一、教學實錄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英國思想家、哲學家、曾獲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羅素作品《我為什麼而活著》。課文標題「我為什麼而活著」是個設問句,運用設問句作為文章的題目,有什麼好處呢?請同學們用簡明的語言說一說。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
生:運用設問句為題,可以引起讀者的思考,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生:設問往往是對全文內容的高度概括。
師:是的,設問類文題,確實有像你們說的這些好處。你們還見過類似的文題嗎?
生:賈祖璋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
師:一看到這樣的題目,首先就要我們先作一思考,激發我們閱讀文章的興趣。像我們的《語文讀本》中就有這樣的一些題目。如摩羅《巨人何以成為巨人》宗春山《男女分班有必要嗎?》賀仲明《阿Q為什麼是農民》。在高考作文中,好多考生也用設問式的命題來提高閱卷老師的注意力。如《既生亮,何生關張?》《誰偷了玉墜?》等。
師:下面請同學們快速地通讀文本,明確「我為什麼而活著」這一問題。
(學生通讀課文,教師巡視)
生:尋求愛情。
生:尋求知識。
生:同情心。
師:剛才三位同學說出了「我為什麼而活著」的原因?但我發現,前面兩點的表述在結構上是一致的,同學們能否把第三點也改為結構一致的短語呢?
生:富有同情心。
生:同情人類苦難。
師:同學們回答非常好,這樣就使這三個原因,在語言結構上保持一致,都是動賓結構。同學們,你們從這三個原因在文中所處的位置,說說它們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後回答)
生:三個分論點都處在每段文字的開頭。
生:雖然都處於開頭,但在表述上有所變化。第二個分論點加上了「以同樣的熱情」,第三個分論點加上了「愛情和知識,盡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
師:分論點處於開頭,觀點鮮明醒目。但作者為什麼這樣表述呢?不如用結構一致的短語表達更為簡潔嗎?
(學生思考,相互討論)
生:這樣表達是為了使各個分論點之間,在結構上銜接緊密,邏輯性強。同時也說明這三個分論之間不是並列關系,有一定的層進關系。
師:是的,這三個分論點是一種層進式的關系。「對愛情的渴望」是就個體自我而言,是人類最原始的感情;「對知識的追求」是就自然與社會而言,是提高自己素養必須的精神活動;「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就整個人類或宇宙而言,是最高的情感。剛才我們說了,主體內容不是並列式結構,是層進式結構。那麼你們還知道,議論文的結構方式還有哪些呢?
生:對照式和總分式。如本文在文章的整體結構上看,就是總分總結構。第一段總起,提出人生的追求三個方面;接著的三段分述尋求愛情、尋求知識、同情人類苦難的理由;最後總結,再次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
師:剛才這位同學說了議論文另外兩種結構方式。且舉了本文的例子,說明是總分式結構。那麼哪位同學能舉出對照式結構的例子?
生:我們高一學過的韓愈的《師說》中就用了對照式的結構方式。文章在引論中明確提出「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的中心之後,一正一反地展開文章。第二段段首提出「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的分論後點,後面列舉了當時社會恥學於師的種種現象做說明。第三段段首提出「聖人無常師」的分論點後,以孔子的言行來證明。這里,二三段就構成了正反對照。
師:對的,這位同學對課文的理解非常深刻,高一的內容現在還記憶猶新,真是了不起。下面請同學們打開下發的愛爾蘭巴克萊的《幸福》一文。認真閱讀,請從行文結構和論證方法上與《我為什麼而活著》一文進行比較。
(學生先自學《幸福》,然後小組討論,最後班裡交流)
生:這兩篇文章在結構上都呈現出思路清晰的特點。《幸福》一文在整體結構上採用了總分結構。先總說幸福的生活有希望、有事做和能愛人的三個因素,提出總的觀點;接著從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論述。而《我為什麼而活著》則是總分總的結構。
生:我覺得兩文不光在整體結構上有所不同,在文章主體結構上也有所不同。《幸福》的主體是並列式結構,這三個分論點有希望、有事做和能愛人是可以變換次序的。而《我為什麼而活著》的主體分論點是不能變換的,它是層進式結構。
生:兩文主體部分的分論點所處的位置都在開頭,《幸福》一文比較清楚,結構也一致;但與《我為什麼而活著》相比,顯得邏輯性不夠嚴密,過渡性不好,缺少富有變化的特點。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比較的很到位。作為議論性的文章在表述上各有特點,各顯異彩。下面請同學們再從論證的方法上看看兩篇文章有什麼不同?
生:我還覺得這兩篇文章在論證方法的不同,主要表現在論據的使用上。《幸福》一文採用例證法和引證法,先用了亞歷山大和英國老婦人作事實論證,論證前兩個分論點,最後用詩人白朗寧的話論證最後一個分論點。論證方法呈現出多樣性。而《我為什麼而活著》一文主要採用講道理的論證方法。論證方法顯得單一。
生:《幸福》一文在分論點論述中還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就是在每個論據的後面,還加上一些精要的分析。
師:同學們比較分析非常精當。尤其是最後一個同學比較得更為細切。好的議論文寫作,我們不光要找出論據,更要有自己的分析,打通觀點和材料的關系,使文章充分體現出論證嚴密性。剛才同學們說了《幸福》一文,議論文的論據體現了多樣性,既擺事實又講道理,既有例證又有引證。而《我為什麼而活著》一文論據的使用極為單一。同學們是否可以把其中某一個分論點的論據豐富一下。
(學生思考,組內討論交流)
生:對愛情的渴望這個分論點,可以增加一些事實論據,進行擺事實論證。《邊城》中的翠翠對儺送的愛的執著、《梁山伯和祝英台》中的祝英台對梁山伯的愛的堅守;《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羅密歐對朱麗葉的愛的堅貞;《長亭送別》中鶯鶯對張生的愛的痴情。都可以用來論證對愛情的渴望的分論點。
生:對愛情的渴望這個分論點,我們還可以用莎士比亞等一些名人名言加以論證:
①莎士比亞說:愛情是嘆息吹起的一陣煙;戀人眼中有它凈化了的火星。忠誠的愛情充溢在我的心裡,我無法估計自己享有的財富。
②張愛玲說:愛一個人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為他的幸福而高興,為使他能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並從中得到快樂。
③摩路瓦說:愛一個人原來就是在冰箱里為她留一個蘋果,並且等她歸來;愛一個人就是撥通電話時忽然不知道要說什麼,才知道原來只是想聽聽她那熟悉的聲音,原來真正想撥通的,只是自己心底的一根弦。
④席慕容說: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不管你是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樣一個人。
生:對知識的渴求這個分論點,可以用這樣的一些名言加以論證:
斯特恩:對知識的渴望如同對財富的追求,越追求,慾望就越強烈。
培根: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
蘇霍姆林斯基:獲取知識——這就意味著發現真理、解答疑問。
生:對人類富有同情心的這個分論點,可以用這樣的一些名言加以論證:
①德國尼采說:同情是一切道德的基準。
②美國馬爾登說:同情是你所能給別人的最佳禮物。
③義大利薄加丘說:對不幸的人寄予同情,是一種德行。
……
師:同學們,由於時間關系,我們對《我為什麼而活著》這篇文章的學習就告一段落了。可以說人為什麼而活著,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我希望各位同學既要明白「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的道理,還要學會議論文寫作的常見結構以及論證的方法。
二、教學反思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這兩個命題,隨著新課改的到來引發了一些爭論。我認為這兩個教學命題,不是矛盾對立的,而是對立中的統一。「教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礎,「用教材教」是對「教教材」的拓展、延伸、擴充和深化。其實說白了,「教教材」就是走進教材;「用教材教」就是走出教材。而在教學實踐中,必須認識到「走出教材」與「走進教材」是有機聯系著的,是達到兩相宜的,不是隨意衍生的,是相互融合於教學過程之中的。「走出教材」絕不走出課時教學目標,是從教材文本自然地「走出」,而不是虛假、生硬地強行安插。為了做好這兩個命題的有機結合,我以羅素的《我為什麼而活著》作一教學嘗試,通過實踐我有下面一些啟示:
1.教學目標確立要准確。《我為什麼而活著》是一篇哲理性散文,文章主旨比較清晰,學生從文章標志性語詞,就可以看出,此文表明了「我」為了尋求愛情、尋求知識和富有同情心而活著的這一主旨。同時文章結構也非常明朗,總分總式的結構,層次清楚。但由於是哲理性散文,且是外國作家的作品,所以語句比較艱深,學生比較難懂,即使教師加以點撥,恐怕也是理解不透徹。鑒於此,我作了這樣的設想,乾脆把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對文章結構的學習和論據的使用上,以讀促寫,幫助學生學習議論文的架構以及論據的積累和組織,把讀和寫緊密地結合起來。這也符合教學要求。高二學生作文訓練是議論文為主,同時單元「寫作指導」是《讓你的認識更加深刻》,也是就議論文的論述深刻性的指導。再者,我們的學生對議論文的寫作比較薄弱,主要體現在結構凌亂,論據不會使用上。
2.教學內容選擇要妥當。為了體現「走進教材」和「走出教材」,也就是「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有機結合的特點,我首先立足課本,讓學生走進教材,選取了文題、結構以及論據等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大膽地放棄了文句內容的分析,這體現了「教教材」的要求,為學生走出教材打了基礎、作了鋪墊。同時這樣選取也符合「用教材教」的思想,一篇文章可學習的內容很多,關鍵要選取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內容,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光讓學生走進教材,最好還應該讓學生走出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寬、延伸、擴充、豐富。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引導學生研討設問性的題目妙處,學生通過回溯以前學過的篇什以及了解高考作文擬題,提高學生對設問性題目的認識。「走出教材」這一點,我在在學習文章結構時,適時的選取了愛爾蘭巴克萊《幸福》一文,引導學生作了比較性的閱讀。由於此文在文章結構和論據的使用上與《我為什麼而活著》一文,有一定的異同點,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幫助了學生很好地把握了議論文的結構以及論據的種類。
3.教學方法選取要科學。給我一個支點,可以把地球撬起來。課堂教學更是如此,給學生一個科學的學習方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本課我主要採用引導教學法。通過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投入文本學習,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活動中,明晰文題的精妙和結構的清晰。為了更好地理解議論文的結構和論據相關知識,選取了《幸福》一文,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性閱讀,學生更好地指出兩篇文章在結構和論據上的異同,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豐富課文的論據,也比較好的讓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使學生體會到要想使文章的說服力增強,要學會多角度地運用論據和論證方法。

③ 寫同學錄的反思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寫贈言,並了解同學錄的作用,能做自己班級的同學錄。
過程與方法
1、正確分辨畢業贈言的優劣,說明優劣判斷的理由,提高對是非的辨別能力。
2、選擇自己熟悉的一兩位同學,根據同學的特點,把自己的希望和祝願組織成美好的畢業贈言送給對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互贈畢業贈言的過程中感受同學間純真美好的情誼。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正確判斷贈言優劣,根據同學的特點說、寫贈言。
難點
說清優劣的理由,寫出有特點的畢業贈言。
教學設計
一、導入。
經過六年的小學學習生活,同學們即將畢業。你們從一個幼小的孩童成長為一個滿懷豪情的少年。回顧成長過程,同學們結下了很多深情厚誼,大家一起看看以往我們在一起學習、生活的照片吧!
二、了解「同學錄」的作用,引入「畢業贈言」。
1、閱讀《同學錄》,了解同學錄的作用。
2、引入「畢業贈言」,初步了解其寫法。
的確,同學們每一張快樂的笑臉,每一個有趣的動作,每一次精彩的發言,都深深地留在大家的記憶中了。這種友誼是多麼珍貴呀!很快大家就要分開了,一定有許多鼓勵、祝願的話要說,今天我們就給大家提供這樣一個交流的機會。
三、出示贈言範例,辨別優劣。
1、出示贈言例句,學會辨別優劣。
(1)出示三句寫得好的贈言,討論明確:語言優美,針對性格特點,有激勵作用的贈言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積極力量,大家都會很喜歡。
(2)出示兩句不大好的贈言,討論明確:商人味十足、成人味太濃、沒有任何針對性的空話、套話是不受歡迎的,要注意避免。
(3)出示老師寫給某位同學的贈言,讓學生猜猜是給誰寫的,進一步明確寫贈言一定要有針對性。
(4)想想:在我們的贈言里選擇用什麼樣的詞語比較好?
四、寫贈言,交流、修改。
1、學生動手寫贈言,教師提供一些名言、俗語供同學選擇使用。
2、交流贈言,相互對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見。
3、將贈言寫在同學錄上。
五、老師贈言。
給全體學生送上幾句贈言,願大家友誼長存。

④ 翻同學錄後的感受

各奔東西,時光飛逝。網路方便,常聯系就是了。
同窗苦讀也是難得的緣分,好好珍惜才好。N多年之後,你會發現,這些情意,這些回憶都是寶貴的財富。
這個順其自然好了。就算玩的再好的也可能有分的時候。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每個人在不同的時期,會結實不同的朋友,有人來了,有人離開了,誰也不能長久陪伴誰。大可不必太難過!不管走那兒,只要以誠相待,都會遇到能交心的朋友。

⑤ 同學錄有許多人的記憶和童年,為何網友勸誡不要看兒時同學錄

網友勸誡大家不要看兒子的同學錄,是因為以現在的眼光去看那時的同學錄,簡直就是真正的社死現場,實在是太為尷尬了。而尷尬的部分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肉麻的稱呼,小時候我們不懂事,尤其是喜歡給一起玩的同學起那些奇怪有難以言喻的稱呼,最後還把這些稱呼用到了同學錄中,你現在的思想根本無法理解。第二是千奇百怪的字體,那時在同學錄中寫字時,我們的字體可以說是真正的非主流,既有圖案又有花紋。第三是羞恥的愛好和話。因為思想太過單純,所以什麼都能說,尤其是把一些內心想法也說出來了,根本沒有羞愧心。

公開的想法

現在的我們都已長大,心裡有些事也會埋藏在心裡不說出來,可是那時的我們根本不懂得掩藏小心思,不管是喜歡哪個女同學還是特別討厭哪個老師,都會非常直白的寫在同學錄上,根本不用考慮後果或者是影響。所以現在自己來看,就會覺得那時的自己很憨。

正是因為這些尷尬的原因,網友才勸誡不要看兒時的同學錄。

⑥ 同學錄上的所有的問題是什麼50個問題以上.!(越多越好)

1、姓名

2、生日

3、星座

4、性別

5、血型

6、手機號碼

7、家庭電話

8、qq、微信、微博

9、興趣

10、最內喜歡的運動

11、對容我的第一印象

12、最喜歡的顏色

13、最喜歡的人

14、最想去的地方

15、我的理想

16、最喜歡的動物

17、如果用一個動物來比喻自己,用什麼動物

18、為什麼要用這個動物

19、最喜歡的明星

20、最喜歡的音樂

21、最擅長的事

22、最喜歡做的事

23、最愛的食物

24、最想去的國家

25、最想收到的禮物

26、最想對我說的一句話

27、短期的願望

28、長期的願望

29、最糗的一件事

30、最討厭的東西

31、最喜歡的東西

32、最討厭的顏色

33、最喜歡的一句話

34、最喜歡的動物

35、最討厭的動物

36、最難忘的事

37、最喜歡的花

38、最喜歡的小說

39、最喜歡的電影

40、最感興趣的工作

41、最不喜歡什麼樣的人

42、最不喜歡自己哪一面

43、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44、最喜歡的古代服裝

45、什麼事情最崩潰

46、對我們的關系做個評

閱讀全文

與同學錄的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