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公共生活中教學反思
一、了解生活的社區
對於社區學生比較陌生,特別是農村孩子。所以我在處理教材時,就讓學生先進行實地考察,讓他們觀察本社區里有些什麼設施,新增添了哪些設施,以及這些設施的使用情況。親身感受一下這些設施給人們帶來的方便。並且寫好調查報告,在上課的時候分小組進行匯報。重視對學生進行社區生活觀察的指導,讓學生先做好計劃,要求學生以時間為序進行觀察。對社區的定義不要給學生解釋得太復雜,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學生並不知道社區的真正概念,也沒必要讓他們知道的太清楚。所以我只讓學生知道社區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即可,重點在於感受社區,感受社會進行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二、激發學生熱愛社區的情感,樹立保護社區公用設施的思想。
主要採用了讓學生看圖片、聽錄音、采訪調查、討論、辦手抄報和豐富多彩的活動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學生的興趣濃厚,積極參與,培養了學生愛學校、愛老師、愛社區、尊重社區服務者的感情。通過上述的活動,學生基本都明白了公用設施都是國有財物或集體財物,都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共同創造的社會財富,是方便、改善、豐富我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物質條件。公用設施是公共財物的一部分,愛護公用設施是社會公德,每個公民都要愛護公用設施。所以我在上課的時候就通過課件展示,先激起學生的情感,再讓學生小小組討論辨析生活中的一些是是非非,最後讓學生自己設計宣傳愛護公用設施的廣告,進一步深化學生愛護公用設施的思想。
教學中的不足是,對學生的水平估計過高,調查前的指導略顯欠缺。
『貳』 鄰居奶奶喜歡我教案反思
《我們都是好鄰居》教學反思
科3組
《我們都是好鄰居》是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主題四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學習指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家庭,並從認識自己的家庭開始,逐步認識豐富多彩的社會,樹立為家庭和社會做貢獻的意識。教材通過體驗活動、生動的事例、歌謠、圖片等內容引導學生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感知家庭責任感;體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知道家庭成員間要相互溝通、平等相待;懂得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愛護家庭周邊環境和設施等內容。
本主題引導學生願意與鄰居和睦相處,知道鄰里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幫助、互相謙讓;懂得鄰居和睦相處可以使每一個家庭得到幫助,感受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快樂,學習鄰里之間相處的常識,做個好鄰居。這樣不僅大家都愉快,還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與鄰居的接觸是很多的,教學中出示書上的小故事,談感受畫面上的小姑娘怎麼了?她得到了什麼?心情怎樣?小姑娘的家人知道了又是怎樣感謝幫助老奶奶的,老奶奶的心情怎樣?談談自己與鄰居相處的經歷與感受。
課前布置學生搜集了自己家和鄰居家和睦相處的小故事,請同學們談一談,有的的同學談到了住平房的鄰里之間的和睦,有的講到住樓房鄰里之間不怎麼來往。
在交流中逐漸讓學生理解「鄰居結得好,如同得大寶。」
引導學生明白:無論是住平房還是住樓房,我們都需要鄰里之間的相互幫助。當鄰居家有困難時,應主動幫助;當鄰居和你家有矛盾時,應多為別人想一想;如果妨礙了鄰居的利益,就應主動承認錯誤,並立即改正。我們只有這樣互相體諒、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鄰居之間才能和睦相處,大家都會感到心情愉快、生活安定。
本課教學採用了學生居住社區的內容,結合學生處理鄰里關系的實例,相對效果比較好些,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鄰里之間理解還是需要多些引導。要是有條件走入社區參加點社區的實踐活動,應該會更好些。
『叄』 給篇關於組織志願服務小隊,打掃社區衛生的小結與反思。500字
篇一:打掃社區衛生心得體會
2009年10月18日由保亭中學團委組織全校團員參加義務勞動,我參加社區服務衛生心得體會是
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與未來,能否擁有良好的素質是至關重要的,而擁有衛生公德是體現我們內在素質的一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人人都樹立起講衛生的意識,不隨意破壞這分美,盡自己所能,從小事做起,才會有一分真正宜人的環境呈現在大家面前。
只有社區這一社會最文明的地點培育起了衛生公德,營造起了和諧、宜人的環境,整個社會的環境彩繪更和諧、更宜人!同時我們要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積極倡導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要改善城市居民的燃料結構,使用清潔能源,減少廢棄物的排放,讓我們的社區街道變得清潔.
還要因地制宜建設城市供、排水系統工程和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工程以及城市垃圾、糞便和污水無害化處理系統工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環境質量,逐步提高衛生整體水平,努力創造凈、綠、亮、美的人居環境。
篇二:打掃衛生個人小結
每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班級有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但學生的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難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作為一位當了多年班主任的我,也感覺自己好像一天到晚都在講清潔衛生,可教室里還是很難保持潔凈的環境,免不了煩惱不已。
本期來,在學校的號召下,我在本班學生清潔衛生養成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細致的工作,現小結如下:
第一、開學初向學生宣讀《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一日常規檢查細則》,使學生明確學校衛生工作和個人衛生的要求。並對照規范查找自己在清潔衛生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改正。
第二、注重教師示範指導,教學生學會做清潔。開學初的第一周,每天早自習前我都會早到一會,手把手教學生掃地。就拿教室窗戶玻璃的清潔來說吧,為什麼同樣擦拭,有的班級教室的玻璃擦完後變成了「大花臉」,而有的班級卻光潔如新呢?經過我的反復實驗,我發現用廢紙擦效果較好。於是我就將這個好辦法教給學生:先用半濕的抹布把玻璃上的灰塵擦掉,然後用廢紙再擦一遍,這樣玻璃上的污漬就被清除干凈了,再也不會出現「大花臉」了。
第三、制定切實可行的有關清潔衛生的班規:
1、個人清潔衛生要做到三「不」四「勤」:不隨地吐痰、不隨手亂扔垃圾、不隨地大小便;勤洗澡、勤換衣、勤剪指甲、勤撿垃圾。
2、班級衛生要做到:每天三撿兩掃,每周一大掃。
3、對於不講衛生的不良行為,要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罰打掃清潔等。
第四、有了班規,還需要監管。班幹部就是老師的得力助手,要充分發揮班幹部的作用,讓他們來督促檢查平時的清潔衛生,發現問題及時向老師反映。
有了以上幾項具體措施,本期來我班學生的衛生意識不斷增強,班上的清潔衛生也越做越好,還幾次被評為「文明班集體」。當然,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將繼續對學生進行督促引導,促使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篇三:打掃衛生個人小結
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我們作為21世紀大學生,有著較高的文化素質,應當積極參加勞動。xx曾在xxxx中明確提出:以辛勤勞動為榮,以服務人民為榮。我班在學校領導之下,積極組織開展社區服務勞動。
我班大部分同學進入部分單位參與志願服務。進入單位後,我們在單位負責人的分配下,有條不紊地做相關工作。在志願服務過程中,我們互相合作,互相搭配,爭取達到較高的工作效率。看著同學們熱情服務、忙碌的樣子,單位負責人對我們做了很高的評價,對我們的服務表示非常的滿意。
張瑞敏曾說過:「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勞動改造人。通過這次社區服務勞動,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想應該是我們在勞動中明白了許多平時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長大了,改變自己。勞動中,我知道了許多自己的不足之處。平時,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把我們當寶一樣的伺候,這次我們算是親身實踐了,而且我們都努力的去做了。我們做了將近半天的活,包括拖地、掃地、擦窗等。最後當事情全部完成的時候,我們鬆了一口氣,嘴角露出一絲笑意。剛開始勞動是有點累,但很高興,有種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起吃著你做的菜,心裡會很幸福高興。我感觸深的是萬事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斷克服困難才會成功,做事要認真踏實。假如我不去認認真真地做一遍,就發現不了自己的不足。工作也一樣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自己體驗了才會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報。只有認真做了,才能有所得。認真學習了,會有好成績;認真工作了,會有成果。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結果如何,那個過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這次勞動並不是很難,想想父母每天都要工作,辛苦掙錢供我們讀書,而我們只要坐在教室里學習,沒有負擔,我們沒有理由不認真學習。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生活,想到父母小時候連吃都吃不飽,更別說讀書,比起父母來,我們幸福多了。或許賺錢這么辛苦,甚至比這樣更辛苦。一想到父母,我真的覺得好愧疚。因此,我在心底暗暗的下決心,以後一定要讓父母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讓父母以我為驕傲。
篇四:到社區打掃衛生
昨天,雙休日,我們小隊搞活動,到社區去打掃衛生。
我們一到社區就掃起地來。有的撿果皮紙屑,有的掃地,還有的出黑板報。
我到社區時,許多同學已經來到社區掃地了。我就問一個同學:「你們的掃帚是那裡來的?」他們告訴我:「到社區裡面的一間小屋子裡面去拿的。」我就依照他們說的到那個地方去拿了一把掃帚和大家一起掃了起來。這時,人多了,隊長就說了:「我們一共有十個人,擠在一起會影響工作的,還是分成兩組,五個人一組分開掃。這樣既可以掃得快一點,又避免了重復干擾,提高了勞動效率,你們說好嗎?」我們異口同聲說:「好!聽從組長吩咐。」我和其他四個人掃社區的後半部分,隊長她們掃社區的前半部分。
我們掃了一半,發現有幾個同學在一邊踢足球一邊吃東西。我們就去勸告,叫他們快掃地。他們只好聽我們的話,也來掃地了。他們掃了一會兒又想溜走了,但是沒門,他們哪裡跑得過我。只好乖乖地跟我回來一起掃地。
掃完地,我一看手錶快二點半了,我和表弟就急匆匆地趕回家去了。
『肆』 社區活動後記
9月14日下午,我們利用星期四下午課余時間進行了一次團組織活動。有34名同學參加。活動內容貫徹了「在校爭做文明學生」這一主題,地點是在石化九村,活動分為3個版塊。
1.為社區居民發放報紙,或許我們每天從信箱中拿到所訂閱的報紙,不曾嘗試過自己去發報紙的感覺,厚厚一疊的報紙,要一份一份的送到不同居民樓,每個信箱中去,雖然不是很難,但是真的做起來還是需要認真和耐心的,我們的同學很細心認真的完成了這項工作,證明了自己是一名優秀團員,不辱使命!
2.對社區進行一定范圍內的打掃,分二組,一組負責清掃街道,清掃街道這樣的任務當然難不到我們的同學,他們互相配合,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的精神作用下,他們很出色的完成了這項工作。經過同學們清掃過的街道,顯得特別的干凈,整潔!另外一組同學負責,清理社區草坪上有的垃圾、雜物。經過同學們的辛勤勞動,使社區草坪上的環境明顯得到改善,一眼望去,一片綠色。
3.服務孤老,幫孤老人做家務,賣掉廢報紙後買水果等等。
我認為這次團組織生活是我們同學團隊精神和文明素質的體現,做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到培養自己的精神文明程度,這一點對於我們團員來說是更有必要的。通過這樣一種活動的方式同學們的文明素質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發揚的機會。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我們一定會在以後的團組織活動中再接再厲,爭取一個別一個做的更好,共創石化工業最優秀的團支部。這個榮譽是屬於我們班級每個同學的,也是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所換來的!
希望從以後我們的同學能堅持不懈,繼續努力,真正地能體會到作為團員該履行的義務和責任,真正地為他人服務,為社會多做貢獻。
『伍』 結合自身教學實際,談一談本人是從哪些方面進行教學反思的
一位英語老師的作品,可以借鑒:
一、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犯的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根據教材中的情境,真實再現於課堂並創造新的環境,如教「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時,情境有「小歌手大賽報到處」、「迷路的小孩子與警察」、「結識新朋友」、「醫生與生病的孩子」、「自我介紹」等等一些語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講台上鍛煉英語表達能力和膽量。如師生早晚問好、道謝、道別等,學生已經習慣用hello、good morning、 thank you、you are welcome、 see you、 good bye……與我交流。這樣就無形中發展學生運用英語交際能力,培養他們創新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2、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鼓勵他們大膽的說並運用到實際中去.
每課的對話讓學生先聽後讀,然後表演,每小組不宜超過四人。表演前應讓各小級操練准備,鼓勵其拓展創新對話內容。表演過程中,除要求學生語音語調正確外,還應讓學生注意到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勢、姿態等。例如在練習is this jacket yours?這個句型時,我手裡拿著一件夾克衫,一邊走進教室一邊問:whose jacket is it? is this jacket yours?這時學生很好奇,都想知道這件夾克衫是誰的。於是,我跟學生們操練熟了,就讓學生自己去找它的主人,學生拿著這件夾克衫去問別人:is this jacket yours? 教師還可以利用插圖來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根據圖畫的內容編一段對話。學生會運用所學過的知識,編成各種對話
3、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發現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二、創造寬松、和諧的氣氛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只有對英語感興趣,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好成績.刻板的學習,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適得其反讓他們厭惡學習英語.因此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於英語學習.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大膽的嘗試.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僅停留在創設教學情境上是不夠的。教師首先要具有創新的精神,注重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個體,注重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創新的慾望,注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反應等做出客觀、公正、熱情、誠懇的評價……
2、鼓勵學生大聲的朗讀課文並背誦,使自己聽的見自己的聲音,漸漸做到流利,順暢.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
3、對於底子薄的或性格內向的同學,降低他們的學習標准,當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進步,都要鼓勵他們,讓他們感到有成就感.
差生上課時注意往往不夠集中,我就將教材化難為易,化多為少,精講多練,課堂上盡量創造愉快的氛圍。差生由於羞怯心理往往怕開口,我盡量將難易適度的問題去問他們;叫他們到黑板上寫有把握的句子;朗讀事先已讀過多遍的課文,當差生回答正確時。我總是面常笑容地說:「very good」,他們往往因得到這兩個激動,這樣差生開口的習慣慢慢的養成。一學期下來,差生的參與意識大大地加強,消除了畏懼心理,
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並加以改正.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至關緊要。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就對老師的這門課感興趣並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學這門課。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於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願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三.記憶方法
學習語言就是要開口多說,多記, 多背,只要功夫到家了,學習英語的困難就迎刃而解了.英語瑣碎的知識點太多,每天都有新的知識點增加,這就需要學生多記,多背.這往往是學生最頭疼的一件事.現在才初一,主要是以單詞為主,如果連單詞都記不住,更何況句型聽力.因此談談自己記憶單詞,句型的方法,僅供參考.
1、根據發音脫口而出單詞,多朗讀,重復多次,背會的東西容易忘,應隔三插五的再鞏固.
2、背誦一個小對話,背會了用自己的話把它復述出來,這樣增加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3. 把記不住的單詞寫在小紙片上,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看看,長期堅持,一定有成效.
『陸』 一年級數學我們的社區空間位置教學反思
通過優秀作業展示學生明白了畫社區需要考慮以下幾點:自己想抓住社區的哪內些特徵?想表現社區的容什麼地方?注重遮擋關系,前後關系,疏密變化,高低變化等,如果有顏色還要有主色調。
這節課我覺得孩子們進步很大,但是繪畫形式有些單一,如果時間允許,我會讓孩子們採用各種形式作畫。
『柒』 實踐活動教學反思怎麼寫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發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反思
。綜合實踐課的特點是綜合性、實踐性、活動性、自主性。綜合活動實踐課不是老師教給學生知識,而是從動手實踐中增長知識。
本學期,我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得到很多啟發。
一、真正實現小組合作、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夥伴組成合作小組,並讓他們在小組內選擇最想研究的子課題,在小組成員分配工作時,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自己在小組里承擔的任務,給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了空間,這樣做,使每個小組成員之間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覺,團隊精神大大增強,為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活動中讓學生自己甑別,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給學生較多的選擇餘地,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做到有所感受,有所發現,
教學反思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反思》(http://www.unjs.com)。並引導他們在完成份內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幫助別人、協助別人開展調查研究,使學生在活動中不再是坐享其成,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也逐步學會評價,學會求同,學會補充,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可謂「收獲盡在過程中。」
二、注重探究式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用多種方式搜集資料的能力。
在讓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的出發點是讓學生走進生活、切實地進行調查研究,培養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孩子們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通過自己的思考、求助、與別人的討論等把問題解決,這樣的探究對孩子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這一次實踐活動孩子們確實在實踐能力上有所突破。
我欣喜的看到,孩子們在研究中變得膽子大了,勇氣足了,善於思考了,學會了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三、改變評價方式,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讓我明白了活動要以學生為主,不一味的惦記著「給」學生什麼,而關注能為學生「做」什麼,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特性就是生成性。隨著活動的不斷開展,學生的認識與體驗也不斷地加深,在評價時並不要求學生調查成果有多具體,而是以學生調查的熱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參與人數的多寡為評價依據。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基礎;不斷嘗試,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導」藝術;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成長、成熟起來。
『捌』 小班教案 顏色朋友在哪裡 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探索周圍事物的顏色。
2.嘗試在多種顏色中尋找目標顏色。
准備:掛圖《美麗的顏色》,各種顏色的小動物
過程:
1.展示各種顏色的小動物,請幼兒說說這些顏色的名稱。
「你們看看這是誰啊?」(出示小動物玩具)它們有什麼顏色?
2.進行「顏色捉迷藏」的游戲:拿出紅色小動物,請所有幼兒蒙上眼睛,把紅色小動物放在教室內某一有紅色物品的地方,或輕輕放在某位穿紅色衣服的幼兒身上,請幼兒睜開眼,由教師提供線索,再請自願的幼兒找出小動物。(換其他顏色小動物再玩幾次游戲,可以請幼兒來藏小動物。)
「什麼顏色的小動物躲起來了?它在哪裡?」
3.展示掛圖《美麗的顏色》,請幼兒找一找,顏色住在哪些地方。
「這是什麼啊?它們有哪些顏色?這些顏色在哪裡?你喜歡什麼顏色?」
4.延伸:帶領孩子出去繼續尋找,注意安全。
「我們到外面去找找哪些地方還有漂亮的顏色,好不好?」
活動反思: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較高,都願意投入到
活動中來;他們已經認識了一些顏色,但不能很快地找到並說出顏色在哪裡。小班年齡的孩子語言能力發展較弱,缺乏相應的語言技能,我們可在日常活動、教育活動等活動中加強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讓孩子想說、敢說、會說。我們積極利用活動室內的環境因素和家長資源,鼓勵幼兒及家長共同收集各式各樣的動物玩具,豐富活動的游戲材料。同時,我們還帶孩子到室外,到幼兒園這個大場地中來,繼續尋找顏色。在延伸活動中,我們利用學院的社區環境,和孩子一起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接觸大自然;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