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案是幾年級的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案是高三語文。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節選自《回水滸傳》第十回,是答《水滸傳》中最精採的回目之一。文章的整個故事情節以林沖的主要性格特徵為線索,表現了林沖由忍辱負重到奮起反抗的思想發展過程,有力地突出了「逼上樑山」的主題思想。
Ⅱ 如何確定《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學重難點
首先要吃透教材來,把教材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備學生、備課文、備自己,有教學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
Ⅲ 林沖風雪山神廟教案
第二課時 一、學生瀏覽文章,找出有關景物描寫的文字,並進行概括分析。標題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因此,對風雪的描寫是環境描寫的重點。文中對風雪的描寫雖著墨不多,但給人風大雪緊的印象。
1關於風雪的描寫:
①直接描寫風雪有三處: A、初到草料場:紛紛揚揚—雪大。卷—風烈。一天—范圍之廣。 B、出門沽酒寫雪勢:「那雪下得正緊。」 C、沽酒返回:「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
②側面描寫,襯托風雪之大。 A、初到草屋,四下里崩塌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動。 B、再回草料場,草廳被雪壓倒,火被雪澆滅,風烈雪大。
③用人物的感覺、動作寫風雪之大。 A、林沖向火,仍覺得身上寒冷,用感覺暗寫風雪。 B、林沖去沽酒,踏著碎瓊亂玉,背風而行,去氈笠抖雪。用人物的動作寫風雪之大。
2作者多角度寫風雪的作用:①突出風雪之大,烘托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壯氣氛和人物殺敵報仇的心境,為人物的活動渲染氣氛,構成一種「殺氣浸人冷,悲風透骨寒」的意境,人物就是在這樣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背景下展開活動的。北風呼嘯,大雪紛飛,草料場烈焰騰空。山神廟前,雪地上濺滿鮮血。這時,林沖毅然決然地順大路投東而去,奔上樑山,這是多麼悲壯的情景啊!
②推動情節的發展,風雪與情節的發展緊密聯系。因為風大雪緊,林沖才要去沽酒禦寒,才會在途中見到山神廟;又因為風大雪緊,草廳才被壓倒,林沖才被迫去山神廟 關於景物描寫:我國古典小說有一個最突出的特點,那就是善於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而較少使用其它手法,特別是單純的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如果有的作品使用了景物描寫,也是運用白描手法,以極為簡潔的筆墨來達到特定的目的。《西遊記》是如此,《水滸》也是如此。 在這篇作品中,景物描寫雖然不多,但卻寫得恰到好處,並且具有很好的表達效果。魯迅先生在《花邊文學•大雪紛飛》中曾說:「《水滸傳》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緊』,就是接近現代的大眾語的說法,比『大雪紛飛』多兩個字,但那『神韻』卻好得遠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風雪描寫的確具有「神韻」,它體現了我國
安身,為了避風雪,陸虞候一夥才直奔廟里來,從而使得林沖聽到陸謙等人的談話,促使林沖殺敵復仇。等等,描寫風雪的筆墨雖不多,卻是故事發展的重要因素。二、找出本文細節描寫,說說這些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
(一)人物情態細節 小說開篇寫李小二看見兩個來店裡的人「不尷尬」:一人「閃將進來」,「隨後又一人閃入來」;離開時,又「低著頭」。兩個「閃」字,一個「低」字,把人物鬼鬼祟祟的舉動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為情節的發展布下疑陣,推動了情節的發展,讓人為林教頭的命運擔心。(二)人物動作細節 林沖為禦寒賣酒,臨走時,他取了碎銀子,「把花槍挑了酒葫蘆,將火炭蓋了,取氈笠子戴上,拿了鑰匙,出來,把草廳門拽上;出到大門首,把兩扇草場的門反上了鎖;帶了鑰匙,信步投東……」賣酒回來時,「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搬開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草廳被大雪壓倒,只好到古廟棲身,進得山神廟,「再把門掩上,」然後將大石頭「掇將過來靠了門」。這一系列連貫的動作細節,把林沖辦事謹慎、精細的特點生動地表現了出來,同時讓人知道,草料場的起火並非林沖疏忽所致,而是人為放火無疑。「掇石頭靠門」,為下文寫陸虞侯等人「用手推門,卻被石頭靠著了」埋下伏筆,為情節的發展作了鋪墊,也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至於復仇時手刃陸虞侯等惡徒的動作細節,更是用墨如潑。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聖嘆指出:「以一個人殺三個人,凡三四個回身,有節次,有間架,有方法,有波折,不慌不忙,不疏不密,不缺不漏,不一片,不繁瑣,真鬼於文,聖於文也。」(三)攜刀帶槍細節 林沖的反抗復仇,通過他買刀、隨時不忘帶上花槍的細節表現得淋漓盡致。文中寫花槍處不下七次,真是不厭其煩,不厭其詳!這是有深意的。這樣寫,既符合林沖槍棒教頭的身份,又表現了他的謹慎、警惕、細心的性格特點,更使後文寫復仇殺死陸虞侯等人使用刀槍的情節不顯得突兀,使故事情節肌理縝密,天衣無縫,合情合理。 古代小說中景物描寫的藝術特色,亦如我國傳統的寫意畫,寥寥數筆,彷彿是信手點染,卻意境深遠,景中有情,並且留下大片天地讓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聯想,去補充,去發揮。這是我們在閱讀中應該認真體會、反復咀嚼的地方。
-
(四)人物偷聽細節 第一處是李小二的偷聽。由於「不尷尬」的人是密謀害林沖,故聽了半天,聽不仔細。「閣子背後聽四個人說話,聽得不仔細,正妙於聽得不仔細。」(金聖嘆)因為如果聽得仔細,後文就缺少懸念,使故事情節索然寡味。如果什麼也未聽見,又不能引出林沖復仇的情節。第二處是林沖偷聽。「山神廟里聽三個人說話,聽得極仔細,又正妙於聽得極仔細。」(金聖嘆)妙在側面表現了陸虞侯等人放火之後,得意忘形,毫無顧忌;妙在使林沖終於了解了全部陰謀,激起了復仇的怒火,將故事情節推向高潮!兩處偷聽,一略一詳,各具特色,恰到好處。
(五)方位描寫細節 城東十五里有草料場,其東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場和市井之間有一座山神廟。林沖買酒以及到山神廟都是朝東走,而陸虞侯等到草料場放火陷害林沖,是由草料場西面而來,這樣,看似不經意的方位交待,卻將雙方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交待得合情合理,為後文林沖的隔牆「偷聽」事實真相,激起他復仇行動,做好了鋪墊。其他如寫林沖「信步投東」去買酒時,是「迤邐背著北風而行」; 買酒返回時,「依舊迎著朔風回來」。 這一「背」一「迎」將方位交待得如此真實細致,不得不令人感嘆作者用心之良苦,創造態度如此之嚴謹!這是才真正的現實主義寫作態度啊!
三.討論:你喜歡《水滸傳》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選摘《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讀後感:那天林沖在小店裡打了一葫蘆酒回來,正值大雪紛飛。這時,陸謙出現了。這位早年跟林沖一起學讀「人之初,性本善」的謙謙君子,其實正是林沖被逼上樑山的罪魁禍首。當年讀古龍先生的文章時,看到「最致命的敵人,往往就是你最好的朋友」這句話時,不禁淚如雨下。我不敢去想像朋友的真誠,因為那也是我個人的生存希望。我們從小到大,培植起來的感情,難道就那麼不堪一擊嗎?我們並不是為了什麼活著,道理很簡單,我們生來就是命中註定的。像陸謙這樣,因為嫉妒而燃燒了自己,同時也燃燒了朋友的人,他的生命又值幾何?在草料場上,林沖將友情殺死了。這個結局告訴我們:人生總不會是完美的。其實,也只有我們漢文化的背景,才能容許林沖走到這種欲哭無淚的人生盡頭的!
Ⅳ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教案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教學目標】
1.了解環境描寫的特點及作用,賞析課文中「風雪」的描寫。
2.理解林沖性格的轉變是怎樣隨著情節的發展而完成的,學習在矛盾斗爭過程中刻畫人物。培養學生通過情節、環境、言行來分析人物性格特點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會「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實及其必然性。
4.注意分析景物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遺傳的因素,也有後天的促成因素。其中後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孟母三遷」的故事可以作為一個例證,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所在的《水滸傳》更是充分地表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
二、介紹《水滸》及「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故事前因。
指定同學讀課文[預習提示],要求全班同學標出:「《水滸》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優秀長篇小說,它藝術地概括了歷史上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過程。」「《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是林沖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節,也是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封建社會被壓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然後補充介紹如下:
《水滸》是一部描寫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著名長篇古典小說。這部章回體小說是在《宣和遺事》、民間故事及話本的基礎上,經過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進行再創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統治者昏聵淫逸,外族入侵,加之連年自然災害,民不聊生,正如書中所寫的:「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家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見《水滸》第十六回)於是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接連地爆發。《水滸》生動地描寫了一支以宋江為首的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軍誕生、發展、失敗的全部歷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會根源以及起義終於演為悲劇的歷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階級的黑暗統治,歌頌了農民階級的革命斗爭,塑造了一個個為人民喜愛的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英雄人物。也可以說《水滸》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優秀長篇小說。
《水滸》中英雄人物斗爭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有的至今還展現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莊」、「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沖發配」等等。林沖是《水滸》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個美滿的小家庭。他對封建統治階級抱有幻想,本無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兒子高衙內蓄意霸佔林沖的妻子,雖多次調戲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於是高俅利用權勢指使他的狗腿子陸謙(陸虞候)、富安等人設下毒計,誣陷林沖手執利刃故入軍機重地白虎節堂,圖謀行刺,把他送交開封府發落。開封府尹明知林沖冤屈,但迫於高太尉威勢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滄州。高俅又令陸謙買通押差,要在赴滄州途中的野豬林害死林沖,幸被魯智深救了。林沖和魯智深分手後路過柴進莊院,受到殷勤接待;柴進又寫信給滄州官府托請照顧林沖。林沖到了滄州牢營,由於送了銀子給差撥、管營,又有柴進薦書,不僅免了一百殺威棒,還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後(課文節選的內容由此開始),陸謙、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蹤來到滄州,與差撥、管營合謀,必欲置林沖於死地。林沖被殘酷的現實步步緊逼,雖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終於殺死仇敵,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為宋江起義軍中著名的首領之一。
林沖被「逼上樑山」具有典型意義。《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節選自《水滸》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體地向我們展示了在封建統治者一逼、再逼、逼得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林沖終於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殺仇敵,走向反抗的道路。那麼課文是怎樣刻畫林沖性格的轉變的?
三、理清故事情節:
第一部分( 引子,第1節): 林教頭滄州遇舊知。
包括插敘和林、李對話。作用: 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點明林沖與高俅的尖銳矛盾,說明林、李親密關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圖報的伏筆。
第二部分( 開端,2-5 節)::陸虞候密謀害林沖。
陸虞候密謀策劃,李小二疑慮警惕,林教頭識破陰謀,怒林沖買刀尋敵。
矛盾的展開:林沖刺配滄州後,高俅派陸謙追蹤而來,密謀策劃,新的沖突醞釀。沒有平鋪直敘,設置懸念,沒有交代來酒店的是什麼人,而是通過李小二夫妻的觀察,寫出來人的鬼鬼祟祟,說話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陰險。再寫林沖根據李小二提供有關來人的身材、相貌、年齡等分析斷定是陸謙,使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林沖買刀尋敵,矛盾進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 發展,6-9 節):林教頭接管草料場。
接管草料場──交割──沽酒。
本段是由陸謙的謀害到林沖殺人報仇的過渡,表面看,緊張形勢緩和下來,實際上,事態正按照陸謙的預謀發展。表面上的平靜掩蓋著一場生死搏鬥,預示著矛盾即將進入高潮,為後文埋下伏筆。
第四部分( 高潮和結局,10-12自然段): 風雪夜山神廟復仇。
三個自然段::破廟借宿──偶聽真情──報仇雪恨。
林沖性格變化的轉折點,與前文照應,讓陸謙等人通過對話把陰謀的主使者、原因、內容、執行經過,不打自招作了全盤交代,促使林沖性格發生根本轉變。
故事情節以林沖的主要性格特徵為線索,表現林沖由忍辱負重到奮起反抗的思想發展過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這個主題。
四、分析林沖的性格
① 課文開頭一段「閑話」對表現林沖的思想變化有什麼作用?
明確:開頭一段有兩個內容,一是插敘了當初在東京時的情況,二是林沖、李小二相遇後的一段對話。插敘的一段內容,表現了林沖的正義感和俠義精神,反映了林沖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從林沖和李小二的對話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爭軟弱動搖的性格特點。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滄州,但和李小二說到這件事時,他並不氣憤、痛恨,還把高俅稱作「高太尉」,甚至認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這既表現了林沖的善良安分,也表現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軟弱的一面。
②林沖無辜受害,被刺配到滄州,遠離了京城,高俅一夥,陸謙、富安又追到滄州,在李小二的酒店裡密謀陷害林沖。林沖從李小二那裡聽說了這件事之後是什麼態度?表現出林沖的什麼性格?
明確:林沖聽到李小二的報信,並確知從東京來的尷尬人就是陸虞候時,馬上意識到「那潑賤賊」是要「來這里害我」,他識破了仇人的陰謀,激起了復仇的怒火,氣憤地說:「休要撞著我,只叫他骨肉為泥!」說罷,便怒沖沖地「先去街上買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前街後巷一地裡去尋」,次日,「帶了刀,又去滄州城裡城外,小街夾巷,團團尋了一日」。這說明,當迫害逼到眼前時,林沖也具有了強烈的反抗意識。但是,「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時,「林沖也自心下慢了」,對仇人有所懷疑,卻失去了應有的警惕性,剛剛點燃起來的復仇怒火又慢慢熄滅了。這說明林沖的反抗並不堅決,幻想得過且過,委曲求全。
③陸虞候等人對林沖的迫害並沒有停止,派林沖看守草料場本是這伙人的詭計,想置林沖於死地,林沖是什麼態度?表現他的什麼性格?
明確:管營派林沖看守草料場,林沖是心有疑慮的,他曾對李小二說:「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還是聽從了安排,而且作了長久打算。當他看到草料場里自己將要棲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壞了時,便想:「這屋如何過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大難已經臨頭了,他卻想安穩過冬。這說明林沖的心中,復仇的念頭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佔了上風。後來,買酒途經山神廟時,還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沖卻仍在幻想,這充分說明他還有隨遇而安的思想。
④林沖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奮起反抗斗爭,這個思想性格的轉變是怎樣完成的?
明確:草料場火起,林沖在山神廟里聽到了陸虞候等人的對話,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謀害自己的真相,這時,他才清醒地認識到,高俅一夥留給他的只有一條死路。這殘酷的現實促使他覺醒,認清了反動統治者的猙獰面目。幻想徹底破滅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反抗斗爭。於是,林沖毅然殺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統治者的道路。
⑤林沖性格的發展變化,所走的道路,對於我們認識當時的社會有什麼意義?
林沖性格的轉變,關鍵在於一個「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樑山」。從林沖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到加害於他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兇殘、卑劣、陰險、狠毒。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雖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無路,憤然而起;至於廣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群眾,他們所遭受的迫害,他們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奮起反抗進行斗爭才是唯一出路。林沖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體現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板書
林沖性格發展示意圖。
逼上樑山
殺死陸謙
聽說陸謙到滄州 (奮起反抗)
(復仇怒火燃燒)
心下慢了
滄州遇舊 接管草料場
(善良安份) (隨遇而安,得過且過)
第二教時
一、 復習鞏固
指名復述故事情節及林沖性格變化過程。
二.分析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師介紹關於細節描寫的知識:細節描寫是文學作品中對人物的言行舉止、心理活動以及對細微事件的情況進行細致具體描寫一種描寫手法。細致描寫是作品刻畫人物性格、敘述事件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本文有哪些細節描寫?這些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
(1)開頭細致描寫了陸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談舉止,暗示他們是在密謀害人的事,而且和林沖有關系。這些細節描寫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引出了李小二給林沖報信,林沖尋敵復仇的情節。
(2)林沖要去沽酒來吃,離開草料場時,「將火炭蓋了……把兩扇草場門反拽上鎖了。」草廳被雪壓倒後,林沖「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便「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這才「把門拽上,鎖了」,到山神廟里去安身。這些細節描寫,一方面表現了林沖安分守己、辦事謹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訴讀者,草料場起火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林沖疏忽,使情節發展合情合理。
(3)林沖進了山神廟,「入得廟門,再把門掩上。旁邊止有一塊大石頭,掇將過來靠了門。」這個細節描寫為下文「用手推門,卻被石頭靠著了」埋下伏筆,陸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廟外邊看火邊說話,林沖躲在廟內聽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轉變。看來,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細節。
(4)關於刀槍武器不離身的細節描寫。林沖離開天王堂時、到市井買酒時、奔山神廟安身時,都有關於隨身攜帶尖刀、花槍的細節描寫,最後,才有「挺著花槍」沖出門去殺死仇人的情節。這個細節描寫,既符合林沖禁軍教頭的身分,表現他細心、謹慎的性格特點,又使故事情節天衣無縫。
(5)關於方向位置的細節描寫。關於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滄州城東15里有草料場,草料場東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場和市井中間有一座山神廟。林沖買酒、到山神廟,都是往東走。發生在同一時間的陸虞候等到草料場來放火陷害林沖是由草料場西面而來,這樣雙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卻至關重要,使情節發展入情入理。
總之,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二.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
1、提問:課文題目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風雪」是故事發生的主要的自然環境,文章也著力在「風雪」上作景物描寫。課文是怎樣描寫大風雪的?
(1)直接描寫風雪。課文有三處對風雪進行直接描寫。
①林沖初到草料場時,寫風雪初起。「正是嚴冬天氣,彤雲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紛紛揚揚」,寫雪花之大;「卷」,寫朔風之烈;「一天」,寫范圍之廣。
②林沖去市井沽酒時,寫雪勢正大。「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選題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
③沽酒返回時,又進一步突出雪勢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
這兩處的兩個「緊」字,就把一場越下越大的雪,描寫得非常清楚。
(2)用側面描寫襯托風雪。
①通過環境描寫襯托風雪。
林沖看住處草屋時,只見:「四下里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林沖沽酒回到草料場,「那兩問草廳已被雪壓倒了。」寫的是草屋,給人的印象卻是風很猛,雪很大。
②通過人的動作、感覺襯托風雪。
如寫林沖在草屋內「向了一回火,覺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覺暗寫風雪。寫林沖則神廟里,「先取下氈簽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蓋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濕了」。因為風雪大,天氣冷,所以吃酒時,林沖「把被扯來蓋了半截身」。總之,作者在描寫人物的動作、感覺時,時時不忘風雪二字。
2、提問:關於風雪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課文中描寫風雪雖然著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對推動情節發展,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當林沖懷著「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場來,情節逐步向高潮發展時,風雪也隨之而起。「正是嚴冬天氣,彤雲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朔風卷著鵝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濃雲壓在頭頂上,天地茫茫,前途難卜。林沖來到草料場後,「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里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難以安生。為了禦寒,出門沽酒,「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踽踽獨行,「那雪正下得緊」,正是雪借風勢,風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待沽酒回來,「仍舊迎著朔風」,「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因為風大雪緊,回到草料場那兩間草廳已被雪壓倒,沒奈何只得去古廟棲身。他在風雪中奔來奔去,天地之大竟無他容身之處。林沖進入山神廟,為了抵擋風雪,掩上廟門後又將旁邊一塊大石頭「掇將過來靠了門」。由於雪大天寒,使林沖外出沽酒,未因草廳被雪壓倒而被壓死;大雪壓倒草廳,使林沖只能到山神廟住宿,未被陸謙等燒死;雪大風勁,使林沖用大石頭靠住廟門,陸謙等人放火燒草料場之後也來到山神廟避風雪看火勢,因推不開門便立在廟門外談話,造成冤家路窄,狹路相逢,隔門相對,一觸即發的緊張局面。風雪的描寫,為情節發展提供了合理的條件,推動了情節發展。當陸謙等看著草料場的大火躊躇滿志,林沖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場的烈焰升騰,翻卷,終於拽開廟門,大喝一聲,手刃仇敵。朔風呼嘯,大雪鋪地,火光沖天,天地間站立著一位英雄好漢。我們可以說風雪把情節推向高潮,風雪渲染了蒼茫、雄渾的氣氛,風雪映襯著人物形象。
描寫風雪的筆墨雖不多,卻是故事發展的重要因素。「風雪」的描寫,推動了情節發展,渲染了濃重氣氛,烘託了人物形象。作者筆下的風雪似乎一直伴隨著林沖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質的變化,而我們也好像和林沖一塊兒置身於風狂雪緊冰冷的天地之中,為他著急,為他擔憂,為他慶賀。魯迅先生在《花邊文學?大雪紛飛》中曾說:「《水滸傳》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緊』,就是接近現代的大眾語的說法,比『大雪紛飛』多兩個字,但那『神韻』卻好得遠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風雪描寫的確具有「神韻」,它體現了我國古代小說中景物描寫的藝術特色,亦如我國傳統的寫意畫,寥寥數筆,彷彿是信手點染,卻意境深遠,景中有情,並且留下大片天地讓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聯想,去補充,去發揮。這是我們在閱讀中應該認真體會、反復咀嚼的地方。
二、布置作業
課外選讀《水滸傳》的精彩章節,或閱讀全書。
板書設計
正面描寫 渲染濃重氣氛
風雪 推動情節發展
側面襯托 烘託人物形象
【補充資料】
一、施耐庵與《水滸傳》
施耐庵的生平事跡不詳,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紀20年代以來,江蘇興化地區陸續發現一些有關材料,如《施耐庵墓誌》《施耐庵傳》等。《墓誌》說他生於1296年,死於1370年,曾中進士,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做過兩年官,與當道不合,棄官回鄉,從事著述。由於材料相互矛盾之處不少,這些材料的真偽問題學術界一直未有定論。
《水滸傳》有多種版本,現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還有清代金聖嘆評點的70回本。
二、《水滸傳》的結構和語言(茅盾)
這些各自獨立、自成整體的故事,在結構上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發展,前後勾聯,一步緊一步,但又疏密相間,搖曳多姿。第二,善於運用變化錯綜的手法,避免平鋪直敘。如楊志的故事。楊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書,一萬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賣刀,得官,失陷生辰綱。在結構上,楊志的故事和林沖的故事是不同的。林沖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後一步緊一步向頂點發展;楊志故事卻是用失意、得志、幻滅這三部曲概括了楊志的求官之夢,從結構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權貴高俅那裡,楊志觸了霉頭,但在另一權貴梁中書那裡,楊志卻一開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風順了,但在權貴門下做奴才也並不容易。奴才中間有派別,經常互相傾軋。梁中書用人不專,註定了楊志的幻滅,同時也就註定了黃泥岡上楊志一定要失敗。故事發展的邏輯是這樣的,但小說結構發展的邏輯卻從一連串的一正一反螺旋式地到達頂點。楊志一行人還沒出發,吳用他們已經布好了圈套,這在書中是明寫的;與之對照的,便是楊志的精明的對策。讀者此時急於要知道的,是吳用等對於此十萬貫金珠究竟是「軟取」呢或是「硬取」?如果「軟取」,又怎樣瞞過楊志那精明的眼光?這謎底,直到故事終了時揭曉,結構上的縱橫開合,便是這樣造成的。
……自然,《水滸傳》也還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例如人物的對白中常用當時民間的口頭語,因而使得我們如聞其聲;又如動作的描寫,只用很少幾個字,就做到了形象鮮明,活躍在紙上……
(節選自《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鑒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節選自七十一回本《水滸傳》第十回。《水滸傳》是施耐庵的作品,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生活在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非常激烈,農民起義風起雲涌的年代。傳說他和元末的農民起義軍有一定的聯系,甚至參加過張士誠的農民起義軍。明王朝建立後,他在史實、民間傳說、話本、劇本的基礎上,編寫創作出這部文學巨著。
《林》,寫的是林沖終於被逼走上樑山的故事。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超群。其父做過提轄,岳父也是教頭,家有賢妻,生活美滿。這樣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使他安於現狀,軟弱妥協。妻子遭人調戲,他正要怒打歹徒,一看是高衙內,提起的拳頭又自行放下,懾於權勢,忍辱息事;對頭布下陷阱,賺他誤入白虎節堂,刺配滄州,他仍逆來順受,不想反抗。兩個解差在途中百般折磨,他甘受凌辱,「野豬林內幾乎喪命,他反勸魯智深勿殺解差,仍然幻想能夠「掙扎著回來」;他一直委曲求全,但總是得到對頭更加凶惡狠毒的迫害。節選部分著重表現林沖由委曲求全到奮起反抗的思想飛躍。
①《水滸》,在統治集團腐朽兇殘、官吏土豪無法無天、廣大人民苦難深重的典型環境中,描寫各個英雄人物走上樑山的不同道路,塑造出各種類型的典型性格。《林》這個節選部分,則在故事情節發展當中,由陸謙奉高俅之命追到滄州狠毒謀害林沖,又具體地揭示出統治階級兇殘永無止境、善良人民委曲不能求全的社會環境,揭示了促使林沖思想性格產生飛躍的典型環境。
②本篇開頭寫出林沖發配到滄州以後遇到李小二的情景,表明了林沖當年救過李小二,小二不忘相救之恩,常常往來。這不但增強了作品的生活實感,而且為後文描寫陸謙、富安在小二的酒店出現,小二夫婦竊聽談話,告知林沖,作好了捕墊。敘寫這些,看似脫離故事主幹,實為表現人物性格、發展故事情節的必要的情節安排。
③本篇從李小二的視點,描寫陸謙、富安在酒店出現的情景,寫出二人在滄州的出現。通過描寫二人鬼鬼祟祟地讓小二去邀請管營、差撥,他們之間交頭接耳地詭秘交談中泄露出「高太尉」這個名字,差撥還表示「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結果他性命」,似明又暗地表明了二人奉高俅之命,追到滄州來謀害林沖。這樣寫出二人在滄州出現,不但製造懸念,吸引讀者,而且自然地引出林沖聽小二述說情況後,斷定二人來害自己,突出了尖銳激烈的矛盾,過渡到描寫林沖對二人追來謀害的反應。這樣安排情節,既揭露了高俅及其爪牙的陰險惡毒,又給具體描寫林沖的反應提供了條件。
④本篇多次描寫朔風大雪,雖然著墨不多,很好地起到了渲染環境氣氛,烘託人物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林沖得知陸謙買通管營、差撥謀差他性命後,反被「抬舉」去看管大軍草料場。他帶著「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場來。「正是嚴寒的天氣,彤雲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滿天低壓的烏雲,凜冽呼嘯的寒風,紛紛揚揚的漫天大雪,渲染出天地茫茫的環境氣氛,烘托著林沖前途未卜的心情。
林沖來到草料場,那「四下里崩壞了」的草屋,「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寒冷難耐,只得出門沽酒,「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沽酒後,「仍舊迎著朔風回來。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肆虐的狂風,飛揚的大雪,茫茫的原野,渲染出險惡凄涼的氣氛,烘托著林沖踽踽獨行的凄慘心情。
朔風大雪,林沖才難耐寒冷,只得出門沽酒;大雪壓倒了朔風搖振得動的草屋,林沖才只得到古廟棲身,並且為免風雪侵襲,掩上廟門後,又用大石頭「靠了門」;因而得以免被陸謙等人放的那把火燒死,並且隔門聽到陸謙等人自己說出惡毒用心、兇狠行徑。這樣一門之隔,仇人相遇,故事情節達到了高潮,矛盾斗爭達到了頂點。
⑤本篇細致描寫出了林沖由委曲求全到奮起反抗的思想性格飛躍過程。
林沖被屈銜冤,飽受折磨,被發配到滄州以後,本來安心作囚,希望能夠再回東京。但高俅並不因林沖遭際悲慘、逆來順受、安心作囚而放鬆對他的迫害。陸謙、富安又奉高俅之命,追到滄州,必致林沖於死地。聽到李小二述說陸謙等人鬼祟情景後,林沖為對頭追蹤而至、繼續迫害而既驚且怒,脫口說出「休要撞著我,只叫他骨肉為泥」,並且「先去街上買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前街後巷一地裡去尋」。他心中燃起了反抗的怒火,帶上了武器,急欲報仇了。但「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林沖也自心下慢了」,反抗怒火已經不像前幾天那樣猛烈。他對派他去看管大軍草料場,起過疑心,還是「帶了尖刀,拿了條花槍」去了,而且准備修理草屋,好度嚴冬;雖然未忘攜帶武器,卻也又想安心作囚。寒冷逼得林沖到市井沽酒,風狂雪驟,天地茫茫,英雄困厄,可悲可嘆。雪壓廳倒,林沖只得到古廟棲身。草料場起火,他「卻待開門來救火,只聽得外面有人說將話來」。一門之隔,仇人相遇,陸謙等人不打自招,和盤托出了惡毒用心、兇狠行徑。燒了大軍草料場又是個死罪。仇人逼得林沖想安心作囚也不可得,統治階級的惡毒兇殘打掉了林沖對他們的幻想。林沖奮起反抗了。他一掃以前的委曲求全之態,思想性格發生了質的飛躍。他大喝「潑賊那裡去」,石破天驚,鬼蜮喪膽,陸謙等想跑卻邁不開步;他略施武藝,如虎搏狗,手刃仇人,陸謙等都得到了應有的下場。這才顯出了他那英雄的本色。從此,林沖堅定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成為梁山一員叱吒風雲的大將,以他那超群的武藝殲丑除惡了。
作品細致地描寫出林沖思想性格飛躍的過程,反映了當時「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這也正是林沖這個典型性格深刻社會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