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學設計的特點與基本要求是什麼
教學設計是教育實踐工作者以各種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自己的教學理念、風格,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的規劃、安排與決策。教學設計特點——學習與創造。教學設計的特點 1. 問題情境體現文化底蘊通過聯系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實例,體現各學科在實踐中的巨大作用;通過深層次的歷史文化背景的展示,體現各學科學習對自然、歷史文化及人類自身的關注和熱愛;通過各學科故事或各學科史的講述,培養學生對各學科學習的興趣;通過對科學研究,特別是各學科研究工作中的偉大人物介紹,幫助學生形成堅強的個性。; 2. 教學設計體現現代教育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是帶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為其他教育規律的基礎規律和基本觀點.在反映各學科教學觀念的案例中,執教者抓住其中能說明問題的「亮點」展開,並加以分析,進行教學設計. 3. 學習過程的設計體現自主精神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機會和自主發展的空間,使學生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精神的充分發揮,改變傳統教學過程的「講———學———練」模式,強化通過問題解決來學習的「學———講———練」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事實上,學生的自主精神是通過課堂上的交流活動來體現的,可採用實驗、嘗試、猜測、討論等方式進行. 4. 知識建構體現漸進過程 建構主義的知識觀認為:知識只不過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假設或假說,它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它必將隨著人們的認識程度的深入,不斷地變革、升華和改寫,出現新的解釋和假設.知識並不能絕對准確無誤地概括世界的法則,提供對任何活動或問題解決都適用的方法. 5. 課件製作體現動態交互 在新理念下,計算機課件製作除了要求使用新的技術,體現真實、美觀、動感外,特別強調它的交互性,所用數據可以修改,使課堂成為實驗室;學生可上機設計並操作,還留有課後進一步實驗、探索、研究的餘地.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集中體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1. 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注意體現各學科的文化價值和人文精神,關注具體各學科內容的特點 一方面,在職業高中各學科教學內容的設計和編寫中,應將各學科的文化價值滲透在各部分內容之中,並採取多種形式,如與具體各學科內容相結合或單獨設置欄目作專題介紹;列出課外閱讀的參考書目及相關資料來源,以便學生自己查閱、收集整理. 另一方面,要注意新理念、新內容在職業高中各學科教學素材編寫上的特殊處理.例如,演算法是職業高中各學科課程中的新內容之一.在設計教學素材時,要注意突出演算法的思想,提供實例,使學生經歷模仿、探索、程序框圖設計、操作等過程,從而體會演算法思想的本質,而不應將演算法內容單純處理成程序語言的學習和程序設計.同時,教學素材的設計還要注意在能夠與演算法結合的課程內容中,融入用演算法解決問題的練習,不斷加深學生對演算法的認識. 此外,應把「各學科探究」、「各學科建模」和「各學科文化」等新的學習活動恰當地穿插安排在有關的教學內容中,並注意提供相關的推薦課題、背景材料和示範案例,幫助學生設計自己的學習活動,完成課題作業或專題總結報告. 2. 教學內容的選取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發展能力 在教學設計時,既要關注學生在各學科情感態度和科學價值觀方面的發展,也要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各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能力.(1)強調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2)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熟練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對學好各學科非常重要.(3)與時俱進地審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和各學科研究的不斷深化,職業高中各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在發生變化,教學要與時俱進地審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 教學素材的選取應注意體現各學科的本質,關注與實際的聯系,關注學生的現實,注意適度的彈性。 教學設計中的素材選取,首先要有助於反映相應各學科內容的本質,有助於學生對各學科的認識和理解,激發他們學習各學科的興趣,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素材應具有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多樣性和可接受性.此外,在教學素材的編寫時,內容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彈性. 4. 進行教學內容組織的設計,要關注相關各學科內容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全面地理解和認識各學科 各學科各部分內容之間的知識是相互聯系的,學生的各學科學習是循序漸進、逐步發展的.教學素材編寫時,應充分注意這些問題,不要因為職業高中各學科課程內容劃分成了若干模塊,而忽視相關內容的聯系. 新的職業高中各學科教學內容是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分不同的系列和層次展開的.對此,必須引起教學設計的足夠關注.同時,處理這些內容時,還要注意明確相關內容在不同模塊中的要求及其前後聯系,注意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螺旋上升、逐步提高. 5. 教學內容的呈現應關注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索 在高中各學科教學設計中,呈現教學內容應注意反映各學科發展的規律,以及人們的認識規律,體現從具體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則. 在教學設計中,應注意創設恰當的情境,從具體實例出發,展現各學科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使學生能夠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歷各學科的發現和創造過程,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 教學素材的呈現應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較充分的空間,有利於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等過程;還可以通過設置具有啟發性、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進行思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並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對各學科較為全面的體驗和理解. 6. 教學設計要充分體現現代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的整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對各學科課程內容、各學科教學、各學科學習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如何使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的各學科學習提供更多的幫助,是教學設計值得關注的問題.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原則是有利於對各學科本質的理解.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策略和原則是什麼?教學設計的基本策略是: 教學策略是教學活動過程結構和教學方法的靈魂 ,教學策略劃分為三種基本的策略:替代性教學策略與生成性教學策略,指導性教學策略。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是: ①工學結合、職業活動導向; ②突出能力目標; ③項目載體; ④能力實訓; ⑤學生主體; ⑥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教學。
『貳』 適應職業學校學生學習風格的教學設計策略有哪些
1、在班級授課制里,每個學生都有其不同的學習風格,他們的學習效果往往也不一樣。如果教師風格與學生的學習風格失配而又未及時調整,則容易導致風格沖突,學生會逐漸產生厭學情緒、聽講不專心、考試成績差並最終對課程失去興趣,師生感情和雙方信心均會受到影響。
為使教學活動對每一個學生更加有效,就有必要對學生的個別差異進行分析。由於班級人數多而教師精力有限,教師不可能對每個學生逐一進行個別化教學,只能盡可能地在學習風格分析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學習風格類型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
應當注意,任何一種學習風格,既有其長處,也有其不足。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揚長補短。因此,適應學習風格差異的教學設計應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採用與學生學習風格相一致的"匹配策略";二是針對學習風格中的短處實施彌補性的"故意失配策略"。匹配策略固然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卻無法彌補學生學習機能上的不足;有意識的故意失配策略在實施之初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習的效率,但堅持使用可以彌補學習方式上的不足,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全面提高,有利於學生以後的學習和發展。
2、針對這個問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做到:(1)能識別並幫助學生識別自己的學習風格,可通過藉助量表測試和日常行為觀察分析兩種途徑識別。要提醒學生我們往往不是單純的一種類型的學習者,而是屬於兩種或多種類型,無論你屬於哪種,都無優劣之分,關鍵在於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了解。(2)對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要均衡地實施教學影響,避免顧此失彼。(3)採用有意識的失配策略鼓勵學生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學習,使他們適應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習情境。(4)每一位教師均有其獨特的教學風格,但還須盡可能掌握多種教學方式,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自如地加以選擇,運用。
『叄』 教學設計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教學設計的基本特點有:
1、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
2、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
3、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
4、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3)職業興趣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程序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諸子系統的排列組合具有程序性特點,即諸子系統有序地成等級結構排列,且前一子系統制約、影響著後一子系統,而後一子系統依存並制約著前一子系統。
3、可行性原則
教學設計要成為現實,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一是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基礎和師資水平;客觀條件應考慮教學設備、地區差異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學設計應能指導具體的實踐。
4、反饋性原則
教學成效考評只能以教學過程前後的變化以及對學生作業的科學測量為依據。測評教學效果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反饋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學設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