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七年級下冊語文版河中石獸課下註解
○滄州:地名,今河北省滄州市。
○臨:靠近。也有「面對」之意。
○河干:河邊。(河:指黃河,歷史上黃河曾流經滄州。)干,水邊,河岸。
○山門:寺廟的大門。
○圮:倒塌。
○並:兩者都,一起。
○沉焉:沉沒在這條河裡。焉,兼詞,於此,在那裡。
○閱:過了,經過。
○十餘歲:十多年。歲:年。
○棹:名詞作動詞,劃船。
○求石獸於水中:在河中尋找石獸。求,尋找。
○竟:終於,到底。
○曳:拖著,牽引。
○鐵鈀:農具,用於除草、平土。
○設帳:講學,教書。
○爾輩不能究物理: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爾輩,你們。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規 律。
○是非木杮:這不是木片。是,這。杮,削下的木片。
○豈能:怎麼能。
○為:被。
○暴漲:洪水。暴,突然(急、大)。
○湮:埋沒。
○顛:通「癲」,瘋狂。
○眾服為確論:大家信服地(認為)是精當確切的言論。為:是。
○河兵:指鎮守河防的兵。清代設河道總督,轄有專門治河的兵營。
○蓋:因為。
○嚙:本意是「咬」,這里是侵蝕、沖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倒擲:傾倒。
○如是:像這樣。
○遂:於是。
○溯(sù)流:逆流。
○固:固然。
○如:依照,按照。
○然則:既然這樣,那麼。
○但:只,僅僅。
○據理臆斷: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臆斷,主觀地判斷。
○歟:表反問的句末語氣詞。
【古今異義】
○耳:古義:罷了。例句:漸沉漸深耳 今義:五官之一,用來聽聲音。
○物理:古義:事物的道理,規律。例句:爾輩不能究物理 ;今義:一種學科。
○並:古義:一起 。 例句:二石獸並沉焉。 今義:並列。
○閱:古義:經歷 例句:閱十餘歲。 今義:閱讀。
○是:代詞 ,此,這。 例句:是非木柿 今義:表示判斷(多指正確,但並不完全是)。
○但:古義: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今義:表示轉折 但是,卻。
○求:古義:尋找。例句:求石獸於水中。今義:請求、要求、追求。
○已:古義:停止。例句:轉轉不已。今義:已經。
○如:古義:像這樣。例句:如是再嚙。今義:如果
○蓋:古義:大概。例句:蓋石性堅重。今義有遮蔽作用的東西;由上往下覆:
Ⅱ 求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25課《河中石獸》的翻譯
譯文: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大門倒塌在了河裡,兩個石獸一起沉沒了。經歷十多年,和尚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終究沒找到。和尚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遊了。於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尋找了十多里,沒有任何石獸的蹤跡。
一位教書先生在寺廟里設館授徒,聽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兩尊石像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疏鬆漂浮,石獸埋沒在沙里,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很瘋狂了嗎?」大家都很佩服,認為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個鎮守河防的老兵聽說了這個觀點,又笑著說:「凡是丟失在河裡的石頭,都應當到河的上游尋找。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疏鬆漂浮,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沖走沙子形成陷坑。越沖越深,沖到石頭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倒在坑洞里。像這樣又沖擊,石頭又會再次轉動,這樣不停地轉動,於是反而逆著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固然(顯得)很瘋狂;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顯得)更瘋狂了嗎?」
按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點,不知道第二點的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觀判斷嗎?
其實可以網路搜索滴
Ⅲ 七年級下冊的河中石獸原文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回石獸於答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Ⅳ 七年級下冊語文24課河中石獸主要講了什麼內容讓我們學到了什麼樣的精神
《河中石獸》的主要內容:寺廟的廟門倒塌在河裡,沉沒了兩只石獸;十年版後,僧人重修寺廟權,想在河裡找石獸卻找不到,又沿著下游尋找,也沒找到;寺廟里學者認為,石獸質量重,不僅不會被河水沖走,只會在河道里越埋越深,很多人都信服學者;老河兵卻說,石獸會因為沙石的沖刷往上游轉動。人們最後依老河兵的話尋找,最後找到了石獸。
《河中石獸》告訴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認識事物前需要先對事物進行深入的調查,單純依靠固定的思維或是書面上的知識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文章以石獸的搜尋工作的線索,在生動的情節中揭示出生活中的哲理,點明事物的特殊性與和其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認識事物應該全面探究事物的特性。要實現對事物的正確認識,需要聯系實際,通過細致且深入的調查得出對事物的正確認識。
Ⅳ 河中石獸最後一段有什麼啟發意義 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河中石獸》最後一段用的是「反問」的表達方式.用以點題,強調主題思想:有的人只關注事情的表面現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用主觀臆想或者純理論知識來看待問題,往往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