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高中小說教學的反思

高中小說教學的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23 03:05:38

A.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教學後記是下課後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自我評析和反省。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里的「省」是指回顧、反省、檢查自己一日之內的所作所為,有無不足之處,以便改正自己的行為。《學記》中也有「學然後之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我們今天所說撰寫教學後記,就是指回顧檢查自己教過的課,寫出教學分析,找出不足,久而久之便能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後記是教學工作的一部分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對本節課的自我評價,對這一環節,應與備課、上課一樣,一絲不苟,認真回憶該節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有可能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從而對知識、技能、技巧等缺漏情況了如指掌,有的放矢的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長期堅持,不僅能總結積累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還能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

撰寫教學後記,對我們每一位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更為有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有些教師的教學後記,在課前就寫在了備課筆記上,也有的教師只寫幾筆,就了事,沒有什麼東西。那麼如何撰寫教學後記哪?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要「精」即簡單扼要。教學後記不是長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賬,而是對該課的「實況」的回憶,對課堂上每一環節(如:教師的示範操作、講課中的語言、操作要領的敘述、對學生的指導等等),通過表象,找出內在的規律,進行初步歸納和取捨,講課中「成功」與「失敗」扼要記錄下來。做到有話則長,無話則段。言簡意賅,即「精」。

二要「緊」即及時,有時課上出現的一些情況,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淡忘。所以最好是在授完課後趁熱打鐵,及時記下教學過程中的靈感,如果時過境遷,在追補記憶,效果就相差甚遠。因為靈感只是一瞬間,情消意散,靈感就不「靈」了。

三要「重」即重點突出。寫教學後記,要在課時計劃的指導下進行,在課前備課時要按預先打算進行,在教學上要搞點什麼研究探索,事先有個考慮,這樣在教學時就會注意,留神在寫教學後記時才能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對於那些嘗試和探索的實驗項目,應重點記錄,使其成為再實踐的第一手材料。如勞技課中的試驗教材《室內花卉栽培技術》中的「蟹爪蘭的嫁接繁殖」教師通過錄像先介紹嫁接方法,然後讓學生實踐,並讓學生總結嫁接步驟,這一教法是成功的,並收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那麼就可以記錄下來,並總結這一教法的長處與不足,以便改進。對於日積月累的大量「教學後記」材料,要進行歸納總結、概括,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便摸索教學規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四要「全」即全面。寫教學後記,要把內容記錄完整。大致包括五個方面內容:

(1)對教材的理解。教師只有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整體把握教材。寫教學後記時,要檢查教學目標是否達標、教學任務是否完成、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教材中的思想內涵的挖掘是否深透、教學時間安排、板書設計是否合理、自己的素質有無欠缺、教學的實際效果與備課的設想有無差距等等原因分析。

(2)教法的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教學手段選用是否合理、科學,是否有啟發性、趣味性、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在組織教學上是否寬嚴適度(如教師對偶發事件的處理方法、學生的不同意見等),集中指導與個別指導的時機處理是否得當等等。

(3)學生的反饋和建議。要寫好教學後記,也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傾聽學生的反映和建議,搞好調查研究, 摸索學生的思想,不斷探索該時代的學生心理特徵。

(4)學習有關的業務材料,以豐富自己頭腦,提高理論水平。

(5)寫點滴體會。通過教學後記的編寫,把零散的經驗教訓積累起來,便能形成寶貴的經驗。

正如朱熹所說:「夫子教人零零星星,說來說去,合來合去,合成一個大事物。」這句話是說:孔子平時教弟子之言,似乎非常細碎,各不相干,但積久之後,就會感到這些零星的東西交織編串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從而學會歸納總結。我們在教學之後,編寫教學後記,每一節課的教學後記都是零散的體會和經驗教訓,久而久之,這些點滴的經驗教訓和體會,便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教學規律,這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乃至所有善於總結經驗的人,都是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和不可缺少的環節。
什麼是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的內涵
作為一個日常反思概念,人們容易將「反思」等同於「反省」,在這個意義上,反思就是對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對自己體驗過的東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國,「反省」觀念由來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觀念並強調士人的內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人們一直強調通過反省來促進自身的發展。而最先把反思引進教學過程的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們怎樣思維》中認為,反思是「對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識形式,根據支持它的基礎和它趨於達到的進一步結論而進行積極的、堅持不懈的考慮。」
而反思性教學這一術語的正式出現,主要得益於美國學者斯岡1983年發表的著作《反思實踐者:專業人員在行動中如何思考》一書的影響。在書中,斯岡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學習的過程,反思性教學的問世是對將教學改革簡單地貼上成功或失敗標簽的超越。我國學者熊川武教授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教學反思,是教師通過對其教學活動進行的理性觀察與矯正,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的活動。反思是取得實際教學效果並使教師的教學參與更為主動、專業發展更為積極的一種手段和工具。教學反思是分析教學技能的一種技術,是對教學活動的深入思考,這種深思使得教師能夠有意識的,謹慎地經常地將研究結果和教育理論應用於實踐。教學反思的目的是指導控制教學實踐,經常性的教學反思可使教師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研究型。教學反思是對各種有爭議的「優秀的教學觀」進行深入地思考並依次做出選擇,是對教育觀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
這里所說的反思與通常所說的靜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個人獨處放鬆和回憶漫想,而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極大努力的過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師合作進行。另外,反思不簡單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
二、教學反思的意義
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舊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為就很難改變,其結果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確與否是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正確的理念導致正確的行為,錯誤的理念導致錯誤的行為。如果一個教師的教育理念陳舊、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後的話,那麼,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對學生的傷害往往越大。為此,教師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應該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轉變,只是對行為加以矯正,當然這對行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習慣化的不合理行為還會經常出現。教學反思的意義在於它著眼於教師知識結構中的實踐性知識的獲得、擁有和改善,反對和批判傳統教師培訓模式中只注重對教師的一般性知識的傳授,如對公共知識、專業知識(所謂本體性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所謂條件性知識)的佔有和相應學歷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實踐性知識——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及與之相關的知識。而這類知識的獲得,因為其特有的個體性、情境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特徵,要求教師通過自我實踐的反思和訓練才能得到和確認,靠他人的給予似乎是不可能的。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
實踐證明, 凡善於反思, 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 其自身的成長和發展的步伐就會加快。在教學中,一旦教師熟悉教材,
特別容易陷入機械重復的教學實踐中, 處在經驗性思維定勢、書本定勢、權威定勢和惰性教學之中。因此,開展教學反思,
加強教師自我評估和自律學習對教師主體的發展特別重要,教師只有把自我的發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會努力的去發展自我, 建構自我,
對自己的發展形成整體性的看法,從而不斷促進自我學會教學,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不斷發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
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後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窗口,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多進行教學反思,等於在本來沒有窗的牆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還多了一個頭腦!
三、教學反思的類型和方法
我們盡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教師和學生配合得天衣無縫,探索式、討論式、自學式等等操練樣樣俱全,加上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在實際教學中能夠針對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教學行為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反思,開展反思性教學的教師並不多,好多教師還是憑著自己有限的經驗進行簡單重復的教學實踐。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放在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考試形式上呢,還是將教學注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和控制?這是現代教育思想轉變的重大原則問題。當然,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個標準的模式,因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確定性,反思只能針對具體問題、根據實際情況而在可能的條件下展開。
反思類型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現把反思類型和反思方法結合在一起作簡要介紹。
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橫向反思和比較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個體反思和總結法,「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中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集體反思和對話法,集體反思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它注重教師間成功的分享、合作學習和共同提高,有助於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能使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並獲得對問題解決的廣泛途徑。教師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記錄所看到的情景。還可以用攝像機將教學活動拍下來,組織觀看。每個觀摩的教師都寫教學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學實踐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後共同研討,重在針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進行團隊反思,每個教師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即使出現認識上的沖突,也是一個智慧碰撞和切磋學習的機會。」
[4]
注重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對話是反思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反思不僅僅是「閉門思過」,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也是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這是由教與學的社會性本質所決定。除了同事之間的集體反思外,還可請教育教研學者介入,提出有促進性、針對性的建議,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從而獲得更新、更全面的認識。
四、教學反思後的重新構建
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我的重新構建。教師構建自己的認識方法,構建自己對各種事物和觀點的理解, 構建自己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
能夠比較客觀看待自己的教學過程, 發現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然後尋找解決的辦法和策略,
再監測實施策略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對教學的客觀評估。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學生, 並且更好地理解教學過程。教師的主動建構過程中,
理論知識與經驗知識是相輔相成, 處於同等重要地位。只有在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這種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教師才能成功地建構自己。

B. 高中語文教學中小說閱讀的教學該如何進行

小說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閱讀小說。我覺得這關鍵有兩點。一是要有一個適宜的閱讀態度。小說是文學作品,它反映著人與現實之間的一種審美關系,我們必須以審美的態度來鑒賞小說中所寫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說里的人和事作「傳記」或「新聞報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給學生讀小說方法,才能實現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

小說的這兩個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的支持。過去我們反對語文教學中過多的傳授知識,但語文本身並非不需要知識,恰恰相反,我們的許多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教學這個載體,以知識教學為渠道來實現。我們不需要陳舊的知識,但我們迫切須要新知識。這新舊之別就在於,舊知識是客觀的陳述教學對象的特徵。新知識是從學生出發,幫助學生「閱讀」的知識,幫助學生「實踐」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就是「管用」的知識。在小說教學中「敘事視角」知識就是這樣的知識,它教給學生如何閱讀小說的知識。

在不斷的反思中我還有更多的體會。小說的教學還要注意紮根語言教學。從文體的特點考慮,小說是敘事的藝術,是形象塑造的藝術,但它首先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根,敘事是干,形象是果。有時候教師見了這種形象之「果」就忍不住要從學生嘴裡搶過來,自己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結果小說課成了老師人物形象的圖解演說。小說教學要紮根語言教學就要把「說」的機會,「說」的權力交給學生。小說的美是學生自己品出來的,而不是教師講出來的。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揣摩品味語言,讓學生自己看到小說情節的波瀾。在語言的表達,交流中去構想鮮明的形象,體驗獨特的情感。

還有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習如同登高,給學生一根繩子,讓他們自己爬上去。我們要給學生一個探索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教學中不光需要匠心獨運的構思與設計,更要有充滿人文關懷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去閱讀,去思考,去發現。教師要帶著欣賞的眼光有區別的去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發現。真正體現對學生主體性及個體性的充分而真誠的尊重與關懷。小說教學還要讓學生讀出他們的個性來。人們在現實中是有很多無奈的,無奈之一就是人在現實中的活法不只是一種。你選擇了這種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千百種活化。小說則最大限度的滿足了人體驗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入精神享受的王國。因為文學是引領人走向真善美的藝術形式。讀著別人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理想的小說閱讀境界大抵如此。

總之,在小說教學中我們不斷反思,就會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
2012高考小說閱讀答題技巧知識鏈接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2.小說的情節結構3.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環境描寫襯托對比等)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社會環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作用: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命題角度(一)故事情節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1.把握故事情節(1)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抓住場面;②尋找線索;③理清小說的結構。(3)分析小說故事情節時要注意兩點:①情節的發展變化是矛盾沖突發展的體現,分析小說的情節時必須抓住主要的矛盾沖突;②分析情節不是鑒賞小說的目的,而是手段,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說主題服務的。所以,在分析情節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體會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2.鑒賞故事情節。這類型的題目主要是圍繞情節構思及其作用命題。常見題型:1、文中寫了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解題思路:內容作用+結構作用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2、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3、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4、照應前文。5、推動情節發展。6、刻畫人物性格。7、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8、起線索作用。9、埋下伏筆。一是創造懸念,引人入勝;二是前後照應;三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四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五起線索作用。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情節(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結構),突出了……,表現了…… (內容)。 2、情節安排評價①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②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使結構緊密、完整。如《睡美人》,開頭說女A角失蹤,製造懸念,結尾寫她在觀眾席上鼓掌,揭穿謎底,使事故情節完整,又表現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題。又如《雪夜》開頭結尾都寫雪花飄舞,渲染凄涼氣氛,暗示了人物命運。③就開頭來說有倒敘式(把結局放到開頭來寫)如《祝福》,先寫祥林嫂的死,然後再寫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製造懸念④就結尾來說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如《書法家》。此外,還有出人意料式、悲劇、喜劇式等。解題技巧1、找出情節線索,理清情節的來龍去脈。2、由事及人,看情節發展如何為塑造人物服務。3、見微知著,從場面和細節描寫中分析情節對表現主題的意義。4、賞析技巧,注意發現作者組織情節的藝術匠心。命題角度(二)人物形象的揣摩:文學即人學,以敘事為主的小說更是以寫人為中心。因而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常見題型:1、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2、XX是一個怎樣的人物?3、XX有哪些優秀的品質?4、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解題思路:通過人物的描寫(語言、行動、心理、肖像、細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然後根據題目要求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是一個……的人物形象。作為什麼人,他怎麼樣,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思想品質)。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一般可從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第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所以分析人物就應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命題角度(三)·環境常見題型: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環境的作用: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背景、習俗、思想觀念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④渲染氣氛、奠定基調;⑤推動情節的發展或作為情節線索;⑥揭示或深化主旨。命題角度(四)·主題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解題模式:(1)梳理文章結構。(2)概括內容主旨。(3)聯系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主題的概括:這篇……(或文本)通過對……的記敘(或描寫),反映了(表現了)……精神;歌頌了(贊揚了)……品質;揭示了(揭露了)……實質(罪行、問題)。

抓住小說的文體特徵,也就抓住了小說命題的精髓。那就是人物、情節和環境。在應考時要充分認識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道理。這三者是緊密聯系的,在任何一點上設置問題,都可以聯繫到其他另外兩點,特別是人物與情節之間。 一、把握故事情節。分析情節是深入理解小說的基礎。所謂情節,是指小說中用於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件,它既是生活片段的有機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沖突發生、發展的過程。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尖銳激烈的矛盾沖突最能凸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因此,把握住情節是分析人物的前提。故事情節常見題型1、文中寫了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解題思路: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一為塑造人物服務,體現人物的某種性格征;表現作者對其人或其事、物的某種特定情感;二為推動情節發展服務,造成情節的起伏,創造懸念,更引人入勝或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三是為表現小說的主題服務;四是前後照應;五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六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然後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3、概括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對事件的完整敘述,其一,我們一般按照何時何地何境何人何事何情的格式加以概括,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二、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讀懂小說的關鍵。小說主要通過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來打動讀者,感染讀者。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細節等描寫,來塑造鮮明而獨特的形象。我們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須准確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感受到作者傾注在人物上的愛憎感情,同時要注意到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的關系。(一)人物形象常見題型:1、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2、XXX是一個怎樣的人物?3、XXX有哪些優秀的品質?4、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1、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以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細節、側面等描寫為切入點來分析方法並點出其作用,常用語就是「通過以上描寫,充分表現了人物的某某特徵,表達了作者對此的某某情感。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要全文閱讀,首先看文中有無對其人性格特徵直接概括的詞語,如樂觀向上,自私等;然後要根據針對其人的描寫和情節,來概括人物在其中所體現出來的性格特徵。在答題時要對性格特徵進行歸類整理,使答案更加清晰。對內與對外分開,正面與反面分開,前期與後期分開等。概括人物形象題與概括性格特徵類似。不過人物形象試題在答題模式上常採用以下形式:一般要首先加以概括,然後在分詞在文中找到體現點。小說塑造了一個(或A是一個)abcd的人物形象。「……」可見其a;「……」可見其b;3、對文中人物或人物的行為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本題一般情況下屬於主觀開放性題目,6分,很能拉開差距。對此,一般可從以下四方面把握: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第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分析人物時還要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去理解。第四、通過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對立雙方的矛盾沖突,來分析人物性格。第五、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在回答時,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態度。然後結合小說情節、人物描寫來分析觀點。三、分析環境作用。 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描寫對揭示小說的中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常見類型: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對於環境描寫的作用,我們可從幾個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徵,也就是交代背景。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奠定感情基調。⑤推動情節的發展。⑥象徵暗示作用。⑦對比烘托,也叫比襯。⑧揭示或者深化小說主題。⑨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審美愉悅。對於要求「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一定要明確寫作對像或主體,充分利用寫作技巧,力爭語言生動形象,要符合小說整體的氛圍特點。四、挖掘作品主題。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主題思想常見題型: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①從小說的題目入手思考小說的主題;(標題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幾種:1.設置了懸念。2.標題就是小說的線索。3.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4.推動情節的發展或推動了故事情節的轉折,化解了人物矛盾沖突。5.突出主題,一語雙關,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②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尤其注意高潮和結局,矛盾雙方的結局;③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④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⑤注意從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角度給小說定性,是悲劇性的、喜劇性的還是悲喜交加的。在把握主題時,要從作品的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出現認識上的偏見和情感、情緒上的偏激;在沒有認真閱讀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評價作品缺乏針對性。五、捕捉精妙技巧。 小說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主要有三種:①文中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或者說表達技巧、藝術特色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這就需要考慮到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或句式靈活,富於變化)、有節奏感和韻律美、用詞准確而形象(特別注意動詞的使用)、詞語豐富而多樣、語言幽默風趣或清新自然質朴等,巧妙使用技巧,形象生動;使讀者能感受到哪些藝術審美情趣。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對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可以從下幾方面去分析:①表達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寫的角度,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敘述順序的安排手法的運用及作用。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人物形象或內容更加充實豐滿,與上文或下文對比照應;人物前後變化的對比照應。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描寫的特點——白描、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白描:純用線條勾畫,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見大,寥寥幾筆勾勒出畫面,表現了性格、主題。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特別注意,如果是對景物的描寫,要注意:A抓住事物的特點來描寫;B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描寫角度;C常見技巧的使用②表現手法角度。看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們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③從結構安排角度。看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是否結構嚴謹,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等。六、小說題目有什麼作用1.設置了懸念。2.標題就是小說的線索。3.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4.推動情節的發展或推動了故事情節的轉折。5.突出主題,一語雙關,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七、小說的語言常見題型:1、某一詞語在文中如何理解?2、某句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有什麼作用?此時一定要充分理解詞語的本來義和其在文中的臨時義,結合作者情感和主題來分析,此時該詞的意義。如「我將吞咽這大好春色」,吞咽就應該是指盡情欣賞美好春光的意思。解題思路:一是瞻前顧後,結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詞語(句子),使用了……手法,寫了……,表現了……3、語言特點、修辭、表達效果答題句式與詩歌鑒賞同。註:與題目照應是常常要用的作用。

C. 高中學習反思1000字

學習反思主要是回顧一下自己的高中學習經歷,自己在高中的一些改變和心裡路程。需要體現的是自己的不足和計劃,以及自己的信心。範文如下:

高中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次歷練,無論是身體或者精神上,想像一下:當太陽還藏在山下,你已經從被窩中爬起,迷糊著開始洗漱吃飯,准備上學;當東方還是一片朝霞,你已經坐在教室中;一節又一節的上課。

或許每一個第一次踏進校門的人心中都有著自己的抱負,我也是雄心勃勃來到這所學校的,看誰都不服,感覺自己才是最厲害的,似乎高分在自己向我招手。可高中生活馬上讓我感到苦不堪言,早上起不來,晚上總打盹。

這種情況在開學後有所改觀,但這種改觀僅僅是適應環境之後的「輕松」,上課,做題,改題,機械式地學習讓我有些麻木也就習慣了。不過別說,這種隨遇而安的學習真讓我在高一上的期末考試拿到了不錯的成績。

老師也找我談了一次話,這似乎是整個高中階段他就學習問題找我談的唯一一次話,談話的內容似乎是可以用「你要好好學習」概括的東西,但老師的話對我觸動非常大,那讓我在高中的旅程中找到了目標。

於是我開始好好地安排自己並反思自己,每一天,我應該學到怎樣的知識,哪一門我應該著重突出,哪一門需要做大量的練習,我缺少怎樣的思維方法。我開始有計劃地做題,有計劃地掌握知識,適應新的老師。

晚上背點英語語法,中午做點閱讀理解,課間拿出記錄零散知識的小本子看兩個。態度決定行動,行動就決定了結果。進入高三,我對自己缺少什麼,應該著重做哪方面的東西已經掌握得很清楚了。有目標有努力,一切都能夠實現。

D. 淺析如何提高高中語文小說教學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高中語文教學由於高考的緣故,只重應付考試,不重培養素質。目前高中語文教學存在以下偏向:只注重課本中的文章考點,不注重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文化內涵;只注重學生學習的進度,不注重學生心靈的美育陶冶;教師只注重傳授知識,不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唯教本、學本、考本至上,搞編題、做題、講題戰術。而作為最重要的文化載體的語文教學,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殺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強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從而導致學生的理想模糊,知識狹窄,文化膚淺,心理脆弱,最後,連語文學習的興趣也盪然無存。探索語文素質教育,就必須勇於打破「一切服從應試」的一統天下,突破舊的教育教學體制,開拓幾塊挑戰應試、超越應試的「實驗田」。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圍廣,實踐性很強,高中語文課程更是強調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並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基於這一目標,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不適應語文教學發展的要求,也與社會的發展相脫節。按新課程語文教學理念,語文課程重在實踐,要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要求。
為了突破狹窄的應試課程,突破僵化的語文教材,使學生能夠對其所學的語文有所興趣,我認為擴展閱讀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高中時段的語文,正好可以開拓學生的思想,學會用自己的眼光來對待每個事物。「得法於課內,得益乃至成長於課外。」學生要上好課外閱讀指導課,並能運用精讀、泛讀、瀏覽、速讀等多種方法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而課外的閱讀可以帶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能豐富自身的知識面。應如何帶動學生課外的閱讀性,本人認為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 開放性原則
課外閱讀是一個開放式的不受時間、地點、形式約束的語文學習方式。對它的評價不能按照課內閱讀那樣運用語感、語素等要素進行細微評價,而要採用模糊評價的方式,從總體方面對課外閱讀開展情況進行評價,如對課外閱讀量、閱讀面進行評價等。魯迅先生曾說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專看文學書也不好。
」要博覽群書,要涉及名家名篇,現代、當代文學作品,科普讀物,報刊,天文、地理、歷史等方面的書籍。要使課外閱讀具有開放性、廣泛性,不能強行對每一位學生統一要求、統一步調、統一內容,評價的標准,不能「一刀切」,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適合自己讀的健康有益的書,促進全體學生健康發展。只要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新發現的好書進行閱讀,有利於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自信心,評價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二 重過程原則
如應付高考一樣,每個成功收獲會從成績中得出結論,而從課外閱讀的效果來看,短時間內是看不到結果的,它是一個「積累於現在,得益於未來」的過程。因此,我們的評價要注重課外閱讀過程的評價,收集能夠反映學生閱讀過程和結果的資料,淡化課外閱讀結果的評價,以他們自身的思想吸收得益為主。
三 導向性原則
課程改革目標之一是改變過分強調評價和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課外閱讀評價是建立在導向性與激勵性基礎上,通過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引導學生達到《語文課程標准》要求的閱讀量,對其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使其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善讀書,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 會讀書,善讀書原則
積極參加讀後敘述課、評價課等語文活動課。上好讀書筆記交流課,並運用摘抄型、提綱型、感想型、評價型等多種方法,寫好讀書筆記。堅持每周能完成一篇感想型、評價型讀書心得或摘抄型、提綱型讀書筆記,字數不限。有條件的建立自己的書庫,不斷充實書目,並按類別編號歸檔,不斷增加自己的收獲感,增加閱讀興趣。
五 信息化原則
現在的學生除了去圖書館獲得更多的閱讀材料外,運用最廣的是多媒體和互聯網,因為它們具有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及獨有的系統功能,可使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打破傳統媒體的「線性限制」,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語文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生,這樣在閱讀方面有了選擇性,學生也更願意去學習和閱讀更多的知識,留下的印象也比較深刻。
課外閱讀的建立和發展,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教師和學生突破了「一切為了高考,高考就是一切」的應試觀念的束縛,從這一看起來小做起來難的環節出發,樹立了一種嶄新的學習觀念。

E. 高中教師應從哪些方面做課堂反思

課堂改革不應被新技術捆綁
記者:有人說信息技術正在顛覆中小學課堂——「翻轉課堂」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在您看來,目前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起著怎樣的作用,您如何評價中國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現狀?
丁念金:近年來,起源於美國的「翻轉課堂」成為促進國內課堂教學變革的一個契機,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翻轉課堂」的變革進程。例如,上海市仙霞高級中學,提出了「信息技術是上海市仙霞高中核心競爭力」的辦學思想,正在進行以信息技術推動「翻轉課堂」的實踐。然而,在我看來,並不是僅靠信息技術就能夠翻轉課堂的。上海市徐匯區高安路第一小學校長滕平基曾指出,新技術進課堂「在何時用」以及「需不需要用」,是我們時下必須關注的兩個問題,希望我們的課堂不要被新技術所捆綁。
在教學整體思路革新的進程中,「翻轉課堂」是變革中的一個方面。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中的主體和學習主人,將師生關系轉變為一種平等對話型的關系,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推動者和促進者,並開始對學習的個性化有一些關注。這基本符合學習的規律和課堂變革的大方向。然而,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實現了「翻轉課堂」就夠了。從漫長的歷史來看,當前的「翻轉課堂」較多地是恢復古代教學的一些特徵,如中國的孔子和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他們的教學都強調學生作為主體、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都強調師生互動,而且這些特徵很鮮明。因此,當前教學變革的方向不能簡單地概括為「翻轉課堂」,而應該是更全面、更深入的變革。例如,充分調動學生高度自主的學習、高度個性化的學習,學生的學習遠遠不能局限於課堂而應該超越課堂——課堂內外的學習都非常重要,注重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等等。
當然,信息技術在課堂變革中的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它起到的只是輔助性的作用。在今天,我們不妨以「翻轉課堂」為新的起點,以信息技術為重要抓手,探索教學體系的重建。
哪些情況阻礙了教學改革
記者:您對「翻轉課堂」和課堂改革有一些觀察與思考,您也曾表述過對於信息技術背景下中國中小學課堂改革的憂思,請您結合具體問題談一下您的觀點。
丁念金:我近兩年來觀察了幾所學校的「翻轉課堂」實踐,發現類似的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一起,在國內形成一股教學改革的潮流,這種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然而,同時存在許多問題。結合其他的相關觀察,在我看來,目前,以下三種情況在教學改革中起著較嚴重的阻礙作用:
其一,較多人的思維過於簡單化,簡單化到誤認為教學體系可以簡化為一種刻板的教學模式,靠一種教學模式就可以解決教學的各種問題。其實,教學是非常復雜的,且需要因不同的具體情境而不斷地變化,因此,科學地講,教學是不能模式化的,任何教學模式都是思維簡單化、刻板化的產物,並不能帶來問題的真正解決和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但許多人並不能逃出「教學模式」的怪圈。
其二,部分教師過於崇拜實踐,排斥理論研究,依然保持著「摸著石頭過河」的習慣。例如導學案,就是一種「摸著石頭過河」式的做法,在我看來它並不適合推廣:第一,有很好的教科書、教學參考書等,導學案是多餘的;第二,一個班級的導學案是整齊劃一的,違背了個性化學習規律;導學案將知識學習分解為一節一節的,這就把學生的學習弄得支離破碎。有些學校在相關改革中取得了成效,實質上是自主學習帶來的,而不是導學案帶來的。其實,真正有效而且可靠的課堂改革,應該是「造船過河」、「架橋過河」,即各個學校充分地學習和吸收各種相關的先進的理論研究成果,並基於自己的具體情況,創造性地應用這些研究成果。理論研究成果既有普適性,又有局限性,各個學校只有學習這些成果並結合具體實踐加以創造性地應用,才能取得較大成功。
其三,許多教師的觀念難以實質性地轉變。一些教師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定位在「傳道和授業」上,這些教師不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目前一些所謂的「翻轉課堂」,並沒有實現真正的「翻轉」,在許多情況下,明明學生都已經學會了,教師還是要講解一段時間。教師應該深刻地認識到,教師基本上不是傳道和授業者,而是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同時教師自己也是終身學習和素質發展者。其中一點,教師自己學習和發展自己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水平,為學生提供積極的榜樣示範作用。要讓教師形成這些新的觀念,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
不應只在技術層面理解個性化學習
記者:在您看來,時下大部分學校的教學狀態是什麼樣的,在應用信息技術方面存在哪些問題?與理想的學習狀態有多大差距?
丁念金:長期以來,流行的課堂是非常低效的,低效的兩個最重要的原因:一是教師主導和掌控學生的學習,導致學生的自主性不能發展和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受到嚴重的壓制,學習興趣很弱,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低下;二是採取整齊劃一的教學,這樣的教學,導致一些學科教學中學習速度快的學生深受束縛,而學習速度慢的學生跟不上,同時也不能適應學習速度中等的學生,因為同一程度的學生在學習方式、方法和不同的學習環節上的學習速度也是各不相同的。
近年來,個性化學習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對於個性化學習來說如虎添翼。許多學校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開發了各種各樣的電子教材,這些教材比傳統教材更適合於個性化學習,主要是適合於學生的選擇。一些學校的教師編制了各種各樣的電子課件,這都有助於學生個性化學習。一些學校充分開放網路,指導學生利用網路資源,開展個性化學習。一些學校更加綜合化地應用了信息技術設備和設施,為學生全面開展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然而,許多學校並沒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的個性化,相反,大部分學校只是在支離破碎地利用信息技術,組織學生進行少量的個性化學習。在許多情況下,學生雖然應用了信息技術,但由於沒有樹立明確的個性化學習觀念,因此往往還是以整齊劃一的方式學習。個別學校雖然應用了信息技術,但主要是用信息技術來掌控學生的學習,仍然採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教師和學生都被信息技術束縛住了。
要促進學生開發學習潛能
記者:您一直倡導個性化學習,信息技術背景下個性化學習應當如何進行?
丁念金:我們不能停留於信息技術層面來理解和開展個性化學習,而應該對個性化學習有更深刻、更全面的把握,真正聚焦於個性化學習的觀念和操作思路本身。
人的潛能是極其巨大的,如果每個學生都能有效地進行個性化學習,那麼學習效率就會大幅提高,花較少的時間就能成功地應對各種相關的考試,還可以有大量時間發展個人的愛好,因而實現全面而個性化的發展。例如,遼寧省的張炘煬,由於善於個性化學習,10歲就考上大學本科,16歲就考上博士生。當然無須倡導這么早就考大學,但這個案例表明,學習質量和效率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個性化學習的一個前提是:要摒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流行的錯誤觀念,當今時代,人的靈魂並不是由少數教師塑造出來的,而是個體在吸收社會文化的過程中自主而個性化地發展起來的,在此過程中,教師起著指導的作用。而按照「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觀念和思路去做,必然破壞和壓制學生的自主性。整齊劃一的塑造思路,是工業生產中工人製造產品的思路,結果嚴重地壓制個體內在的成長趨勢和歷程,教師和學生都很辛苦,效率又很低下,這正是近現代教學體系的一個深得難以見底的陷阱。
要真正實現教學的優質高效,就要徹底地擺脫上述陷阱。其中重要一點是:要真正實現個性化學習,一個前提性條件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在學生自主的情況下,學生多數時間是自學和自我管理,只在極少數情況下需要教師指導,教師可以在不同時間分別指導不同的學生,因此,雖然一個教師要指導許多學生,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及其指導完全可能。這一點,已經付諸實踐,我所發起和主持的「優質學習體系」課題中,要點之一就是個性化學習。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目前流行的所謂「分層教學」,其實是一種比班級教學更加糟糕的教學模式,它沒有真正解決班級教學中整齊劃一的問題,卻帶來了一些新的嚴重問題。例如,同一門學科考試分數完全一樣的兩個學生,被放在同一層,並不一定合適。因為學習過程劃分為不同環節,如感知、理解、鞏固、運用等,這兩個學生,一個可能感知快一些,另一個則可能理解快一些,他們在各個具體環節上,學習速度往往是不同的,因此不能按照同樣的速度來進行教學。
在各種深刻的課堂變革中,信息技術既不是個性化學習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而是一種重要的促進性條件。我們要全面而深入地轉變教育觀念,無論有沒有信息技術的支持,都要促進和保障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並為之提供指導。在有信息技術支持的情況下,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來強有力地推動個性化學習。

薄弱地區如何「翻轉」課堂

目前對薄弱地區的很多學校和家庭還沒有全面的網路支持,全方位「翻轉」課堂還不現實,薄弱地區應探索適合自己的課堂改革之路。
■張效峰
早春三月,乍暖還寒,豫西小城的一個教室里,濟源市實驗中學教師王艷艷正在執教八年級物理課「多種方法巧測液體的密度」。她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內容,然後觀看「多種方法巧測液體的密度」的視頻,接著學生討論、師生互動,最後練習鞏固。
「你這是『翻轉課堂』嗎?」我問。王老師笑笑說:「是『翻轉課堂』的初級版。如果說課堂的內外翻轉是大翻轉,課內的前後翻轉是小翻轉,那麼,我的課堂算是小翻轉吧!」
為何不讓課堂大翻轉呢?在與一些教師的交談中,我發現目前的課堂改革受到很多困難的制約。一是外部資源問題。本地區沒有足夠的優質學習資源。二是教師問題。部分教師思想守舊,知識與技能沒有及時更新,無法熟練應用計算機。三是硬體問題。缺乏先進的互動式學習終端,很多學生家裡不能上網。四是學生自主學習與監管問題。一些學生學習自覺性不夠,自學時容易貪玩走神。因此,我們只能根據現狀,嘗試著做一些我們能做到的局部變革。
盡管受到各種條件的局限,由於受到「翻轉課堂」的巨大沖擊和整體教改形勢所迫,一些教師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努力「翻轉」課堂。
根據教育部減負要求,雙休日不補課,晚上不上自習,學生自主時間多了,如何為學生提供查漏補缺的平台,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成為教師首先思考的問題。「翻轉課堂」正好在這方面具有優勢。微型教學視頻幾分鍾的長度,學生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它針對問題,可以一針見血。且可暫停,可重放,利於反復學習。這對學生來說,不受時空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碎片式學習,滿足了他們個性化學習的需求。但具體而言,薄弱地區的「翻轉課堂」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期待符合本地區學情的平台。若要真正實現「翻轉課堂」,首要條件是課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深度學習,這就需要有一個符合本地區學情的學習平台。這個平台要具有「因材施教」的功能。「因材」,就是能了解學生現狀,也就是說,平台要有「在線測評」的功能,能對學生進行適應性測試,快速地測量出學生當前的能力值,並將測評結果進行分析,為學生量身制訂一個學習計劃,並安排最恰當的學習內容。「施教」就是要有科學、系統的微課或慕課資源,能夠為學生提供最需要的學習內容。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學習,還可以通過軟體向老師和同伴求助。
期待素質更高的教師。若要真正實現翻轉課堂,核心的意義不僅在於有一個合適的學習平台,更在於課堂上師生面對面的互動。課堂上的思維碰撞、情感共鳴、動手實踐等,才是促進知識內化和應用的必要過程。
在傳統課堂上,教學過程是預設的,教師有預案;在「翻轉課堂」上,教學過程是生成的。學生在課前有了充分的自主學習,課堂上就會拋出大量問題進行探究,教師要能從多方面去預見學生的問題,要准備更豐富的教學資源,要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和更高的教學藝術。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才能夠應對新課堂的翻轉。
(作者單位:河南省濟源市教研室)

「翻轉課堂」改造之後更精彩

■田穎城
從2013年11月起,我開始嘗試「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我上的第一節課是高二歷史課《新文化運動之「新」》。我給學生錄制了「基礎介紹」和「探討性問題與閱讀指引」兩種視頻。
「基礎介紹」視頻中,我用相對有趣的話題引出問題。「探討性問題」視頻則圍繞關鍵點發問,我提出了三個問題:如何理解胡適、魯迅、李大釗文章的價值;新文化運動為什麼能「運動」得起來;有人把「太平天國運動、新文化運動、文化大革命」並列起來概括,認為其共性是對傳統文化的否定,你怎麼看?
由於沒有方便的類似YouTube網站,我決定把視頻傳到學生的智能手機上。微視頻通過手機視聽播放器就可以播放,同時在電腦上也可以用。
與傳統課堂相比,「翻轉」最大的優勢是讓交流更趨於有效。課上交流時間多了,學生有備而來,參與討論更主動,發問的層次也不一樣了。比如,學生問:「毛澤東為什麼看重魯迅?我們該怎麼評價魯迅?」「那時袁世凱專制嗎?」「今天回望胡適、魯迅、李大釗,誰的人生選擇更值得借鑒?」這些比較有深度的問題以前學生很難提得出來。課下微信即時交流的便利以及參與人數的眾多,也是以前的課堂討論不能比的。
在嘗試中,我發現,學生喜歡用手機看視頻學歷史。課前、課後,想看就看。看累了,還可以聽,想專門看視頻上的板書,可以暫停,一遍不懂,可以再看再聽,學生可以選擇在自己最合適的時間以最方便的方式來上歷史課,是真正能召之即來的手機歷史課堂。有效的課堂討論,也讓參與其中的學生增強了自信。課下我和學生用手機微信交流,還把相關文字上傳到微信上分享。
「翻轉課堂」需要考慮技術本土化以及學科的教學實際需求。理想的「翻轉」需要特定的網路環境、軟體技術與設備的輔助,將現有技術進行適當改進,可以收到較好效果,如教師自己錄制微視頻時,可以把設計好的PPT作為背景,把相關的歷史地圖、圖片、圖表等事先放到PPT上,邊講邊用滑鼠進行指點。在我看來,這樣的效果要比可汗學院的「從詹姆士鎮到南北戰爭」一課要好一些。
具體「翻轉」哪些,要根據學情而定。我覺得,不是所有的歷史課都需要「翻轉」。目前就歷史課而言,基礎課、訓練課中的難點、復習課中的重點比較適合「翻轉」。基礎課的難點涉及前面提到的新文化運動之「新」的理解之類;訓練課的難點涉及學生需要多次揣摩的一些問題,比如,以「蘇格拉底案」為例介紹怎樣「從材料提煉出……的本質特徵」;復習課的重點一般都是需要多次訓練學生才能深入理解的問題,如怎樣「用文獻與考古相互印證的方法探究歷史」。從反饋看,高三選考歷史的學生更需要專題復習課的「翻轉」,高一、高二學生則更希望較難理解的重點問題的「翻轉」。
(作者單位:上海市建平中學)

「翻轉課堂」需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韓濤
「翻轉課堂」需要對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在我看來,部分學校與教師對相關問題存在的片面甚至錯誤的認識,直接影響到課堂改革的順利進行。
重視硬體設施建設,忽視教師培訓。目前,我國的教育信息化普遍存在著「重硬體、輕軟體,重建設、輕應用」的現象,不少學校把主要精力、財力都花在購買計算機、配備多媒體、建立校園網上,但不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水平相對比較低。要使信息技術和課程有效整合,對中小學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迫在眉睫。
過度依賴信息技術,忽視學生學習需求。很多人認為,如果一堂課沒有用到多媒體課件、網路等就不是一堂好課。很多教師認為必須把課件做得精美漂亮,色彩亮麗,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很多時候卻適得其反,只會讓學生的注意力偏向於課件形式,而不是課程內容。也有些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時不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需要,課堂改革徒具形式,沒有從根本上實現從「教為中心」到「學為中心」的轉變。
重「精品」型課件展評,輕實用型課件製作。目前很多學校都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去准備一個精品課件參加評選活動,而活動一結束就不再使用,對課堂上經常使用的實用型課件則重視不夠,開發不足。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需要評選精品課程來示範引領,但評選精品課程只能是手段而不能是目的。同樣,「翻轉課堂」不能只上一兩節展示課就萬事大吉。
過分重視助「教」的信息資源建設,忽視助「學」的信息資源建設。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不僅為教師增加了有效的教學手段,更為學生開辟了一條有效的自學途徑。信息資源建設應以方便學生的「學」為本,而不是為了方便教師的「教」。因此在「翻轉課堂」視頻製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角度深入思考。

F. 高中教師如何做好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來及其方式教學反源思,指的是從新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讓教學行為更多地轉化為教育智慧。反思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掌握並運用教育(學)理論,努力使自己的教學從經驗傳承走向理性思辨。反思一定要有批判精神,及時捕捉,多問幾個「為什麼」、「假如這樣,會如何?」等等,也要多動筆、動腦,深化積累,多與同行交流,相互促進。反思往往是教師思維火花的閃爍。反思既有回顧性的「實踐後反思」,又有過程性的「實踐中反思」,也可以是「實踐前反思」——運用經驗教訓對新的實踐過程進行指導的、具有前瞻性特徵的反思。教學反思的方式多種多樣,如課後心得、教學點滴、每周整理、單元小結、學期總結、練習評析、歸納梳理、案例分析、組內討論、師生互動、網上互評、實驗探究、優化重組、創新論壇、論文提煉、課題研究等等。二、教學反思的幾個重點1.反思的核心——課堂教學。課堂是我們教師實施教學的主陣地,要讓課堂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每上一節課或每個單元或章節結束,有必要及時地回味、深思,並把所得所示記錄下來。主要包括對教材的知識點落實如何?對教材的再創造是否切合學生實際?

G.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的效率

小說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閱讀小說。我覺得這關鍵有兩點。一是要有一個適宜的閱讀態度。小說是文學作品,它反映著人與現實之間的一種審美關系,我們必須以審美的態度來鑒賞小說中所寫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說里的人和事作「傳記」或「新聞報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給學生讀小說方法,才能實現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

小說的這兩個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的支持。過去我們反對語文教學中過多的傳授知識,但語文本身並非不需要知識,恰恰相反,我們的許多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教學這個載體,以知識教學為渠道來實現。我們不需要陳舊的知識,但我們迫切須要新知識。這新舊之別就在於,舊知識是客觀的陳述教學對象的特徵。新知識是從學生出發,幫助學生「閱讀」的知識,幫助學生「實踐」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就是「管用」的知識。在小說教學中「敘事視角」知識就是這樣的知識,它教給學生如何閱讀小說的知識。

在不斷的反思中我還有更多的體會。小說的教學還要注意紮根語言教學。從文體的特點考慮,小說是敘事的藝術,是形象塑造的藝術,但它首先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根,敘事是干,形象是果。有時候教師見了這種形象之「果」就忍不住要從學生嘴裡搶過來,自己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結果小說課成了老師人物形象的圖解演說。小說教學要紮根語言教學就要把「說」的機會,「說」的權力交給學生。小說的美是學生自己品出來的,而不是教師講出來的。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揣摩品味語言,讓學生自己看到小說情節的波瀾。在語言的表達,交流中去構想鮮明的形象,體驗獨特的情感。

還有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習如同登高,給學生一根繩子,讓他們自己爬上去。我們要給學生一個探索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教學中不光需要匠心獨運的構思與設計,更要有充滿人文關懷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去閱讀,去思考,去發現。教師要帶著欣賞的眼光有區別的去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發現。真正體現對學生主體性及個體性的充分而真誠的尊重與關懷。小說教學還要讓學生讀出他們的個性來。人們在現實中是有很多無奈的,無奈之一就是人在現實中的活法不只是一種。你選擇了這種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千百種活化。小說則最大限度的滿足了人體驗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入精神享受的王國。因為文學是引領人走向真善美的藝術形式。讀著別人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理想的小說閱讀境界大抵如此。

總之,在小說教學中我們不斷反思,就會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
2012高考小說閱讀答題技巧知識鏈接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2.小說的情節結構3.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環境描寫襯托對比等)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社會環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作用: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命題角度(一)故事情節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1.把握故事情節(1)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抓住場面;②尋找線索;③理清小說的結構。(3)分析小說故事情節時要注意兩點:①情節的發展變化是矛盾沖突發展的體現,分析小說的情節時必須抓住主要的矛盾沖突;②分析情節不是鑒賞小說的目的,而是手段,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說主題服務的。所以,在分析情節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體會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2.鑒賞故事情節。這類型的題目主要是圍繞情節構思及其作用命題。常見題型:1、文中寫了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解題思路:內容作用+結構作用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2、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3、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4、照應前文。5、推動情節發展。6、刻畫人物性格。7、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8、起線索作用。9、埋下伏筆。一是創造懸念,引人入勝;二是前後照應;三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四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五起線索作用。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情節(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結構),突出了……,表現了…… (內容)。 2、情節安排評價①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②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使結構緊密、完整。如《睡美人》,開頭說女A角失蹤,製造懸念

閱讀全文

與高中小說教學的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