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微生物如何存在人類的生活中
可以說,我們來每時每源刻都在與微生物打著交道,甚至在我們的皮膚上、骨和腸道里也有大量微生物的存在。
微生物既是人類的朋友,又是人類敵人。它們所做的好事和壞事可以使我們感覺到它們的存在。比如,你如果經常不洗手、吃沒有洗干凈的水果,就容易得痢疾;不隨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易得感冒;家裡買的肉食、蔬菜保管不好會腐爛變質,這都是微生物在作怪。而你每天吃的饅頭、麵包、醬油、醋,以及過年時餐桌上擺的酒等,這些好吃的東西,都是微生物幫我們製造的。如果沒有微生物,我們就無法吃到這些東西,也就無法品嘗到酸奶、果奶等飲料。
腐敗細胞引起食物腐爛變質;我們不喜歡它,但從長遠觀點看,人類是離不開它們的,大自然也離不開它們。地球上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生物死亡,如果沒有這些腐敗細菌的分解作用,用不了多久,地球上的動物屍體、植物的枯枝落葉就會堆積如山,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也就無法繼續進行。人類也將無法生存,整個生態系統也就崩潰了。
我們要很好地研究微生物,控制和消滅有害微生物,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讓它們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㈡ 微生物生活的影響
微生物對人類的影響
微生物遠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存在於這個星球上了,它也將伴隨著人類生命的進化而進化,或許它在人類生命消失之後還會存在於這個星球。從一定程度上說,在地球上,面對微生物,我們人類更像是客人。而由於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力極強,它不會像動物或者植物那樣出現某個種類的滅絕,科學的發展,也只能是盡力控制病毒。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有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並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葯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葯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麼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敗的牛奶中約有5千萬個細菌,或者講每誇脫牛奶中細菌總數約為50億。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億個細菌。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葯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後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於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佔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葯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徵,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於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
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葯、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參與皮革脫毛、冶金、採油采礦等生產過程,甚至直接作為洗衣粉等的添加劑;另外還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以作為天然的微生物殺蟲劑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通過對枯草芽孢桿菌的基因組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與抗生素及重要工業用酶的產生相關的基因。乳酸桿菌作為一種重要的微生態調節劑參與食品發酵過程,對其進行的基因組學研究將有利於找到關鍵的功能基因,然後對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適於工業化的生產過程。國內維生素C兩步發酵法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桿菌的基因組研究,將在基因組測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與維生素C生產相關的重要代謝功能基因,經基因工程改造,實現新的工程菌株的構建,簡化生產步驟,降低生產成本,繼而實現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對工業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不斷發現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謝過程和代謝產物生成相關的功能基因,並將其應用於生產以及傳統工業、工藝的改造,同時推動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
在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濫用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也日益嚴重。面對全球環境的一再惡化,提倡環保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而生物除污在環境污染治理中潛力巨大,微生物參與治理則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機物;還能處理工業廢水中的磷酸鹽、含硫廢氣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夠分解纖維素等物質,並促進資源的再生利用。對這些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謝過程的遺傳背景的前提下,有選擇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關鍵基因,將其在某一菌株中組合,構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時降解不同的環境污染物質,極大發揮其改善環境、排除污染的潛力。美國基因組研究所結合生物晶元方法對微生物進行了特殊條件下的表達譜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機物的關鍵基因,為開發及利用確定目標。
社會的高速發展,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微生物原本就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作為一種新型的污染處理材料,應用在污水、廢氣的處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利用微生物作用的生化法因其投資少、處理效率高、運行成本低、且微生物的來源廣泛,繁殖迅速,容易培養,處理污染簡便,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環境污染的發生主要由人類活動所致,但微生物與環境質量也密切相關。一方面微生物具有污染環境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微生物也具有很強的修復環境和保護環境的能力。因此,控制和消除微生物對環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利用微生物所具有的凈化環境的作用,無疑對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創建和諧新型社會它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微生物技術雖然廣泛應用於污水處理、垃圾處置、河道治理等領域,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好有壞,在環境中的應用同時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和潛在風險:一是微生物自身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其次是微生物在用於污染物降解和處理過程中,也可能產生新的有毒或污染物質。我們要揚長避短,尊重自然,學習自然,從而改造自然。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沒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地球上的動、植物殘體和有機物將得不到分解,那麼至今為止幾十億年來生命活動的結果,將是把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構成元素以動植物殘體的形式堆積起來,植物生長的營養將會枯竭,生產者將不能生產,消費者將得不到食物,地球上的生命也就無法維持了。因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地球上生命波浪式發展、螺旋式進化的原動力之一。所以,我們說,不能小看這支龐大的「清潔工」。在自然界的重大作用,如果沒有它們,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就打破,地球上的生命就要終止。
目前為了規范微生物的研究和使用,保護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我國已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規,如《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環境管理辦法》等。2005年11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出了《關於加強環保用和可能造成環境危害的微生物進出口環境安全及衛生檢疫管理的通知》(環發〔2005〕123號),標志著我國政府進一步加強了環保用微生物的進出口環境安全管理。2004年6月,上海市發布了《上海市微生物菌劑使用環境安全管理辦法》,成為我國微生物環境安全領域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國家環保總局正在制定《環保用微生物菌劑環境安全評價導則》和《環保用微生物菌劑檢測規程》等技術規范我國的微生物技術處於剛剛起步階段。該技術的進一步開發需要得到社會、同行及主管部門的廣泛支持,大力開展以污染控制技術為主體的微生物技術的研究,將大力推進微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並發展帶動整個環保科技的發展,解決我國目前和未來面臨的嚴峻的環境保護問題。是當前社會的污染需要,是新型的社會的發展方向,為我國環保市場提供高品質的環境保護高技術。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環境保護和社會協調、促進經濟發展,使我國早日走向和諧之路!
㈢ 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酸奶 喝過的話就喝過一大堆乳酸菌了。
酒也是通過微生物釀造的。還有醬油版,醋。
大醬:北方人的常權規食物,還有臭豆腐,豆腐乳等等。
平時蒸饅頭嗎?蒸的話就應該用過酵母菌。
微生物與人可以說是息息相關,只是你沒有發現和注意罷了。以上多是食物,下面說說其他的。
現代的生物制葯,用的消炎葯很可能就是微生物製造的。
汽車用的燃料已醇,通常都是微生物發酵出來的。
人的腸道中,有著大量的正常菌群,一旦他們出現了混亂,你就會生病。
總之,與微生物有關的地方很多,多加留心就會發現。
㈣ 微生物的生活習性
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與其它生物細胞的組成成分大同小異,用於培養回的營養基要含答有最基本的碳源,氮源,無機鹽,水,生長因子,能源。微生物在營養方面的差別表現在營養物質的來源和吸收方式。
微生物營養類型:
1、自養型生物:光能自養型;化能自養型。
2、異養型生物:光能自養型;化能異養型。
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方式:
1、單純擴散;2、促進擴散;3、主動運輸;4、基團移位。
不知道是不是這些內容,是的話還可以更詳細的。
㈤ 科學下冊《微生物怎樣生活》公開課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科學探究: 1.能通過模擬操作和數學運算感受到微生物繁殖方式及繁殖速度。回 2.能設計實驗探答究適宜微生物生存的環境。 (二)情感 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樂於探究。 (三)科學知識: 1.知道部分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2.知道微生物適宜生存的環境。
㈥ 微生物與我們的生活600字
微生物與我們的生活
微生物是一類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當中的大多數個體很容易被人忽略,因而,相對於人類對於動植物的認識,人類對於微生物的認識要晚得多。
然而,在歷史上,微生物卻一度在地球廣袤的大地上「揚名立萬」。當然,針對於當時的特殊情況——動植物尚未在世界上出現,這種繁榮就只能淪為了荒涼中的自娛。當30多億年前躁動的地球稍微消停下來,原始海洋中便開始出現了微生物的蹤跡。它們是地球的拓荒者,在地球貧瘠的環境中頑強斗爭,開墾著生命的沃土,為之後各種生命在地球的立足奠定了基礎。
與那些肉眼可見的大生物相比,微生物具有一些獨特之處:體積小,面積大;吸收多,轉化快;生長旺,繁殖快;適應強,易變異;分布廣,種類多。這些特點使微生物在今天的地球生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長期的歷史進程中,人們對於微生物的認識是非常片面、淺薄的,即便進入近代,人們的眼球也大多集中在作為「分解者」角色的微生物,以及致病微生物。這不僅造成了眼界的狹隘,也將大自然的寶藏遺留在了未知里。
無論是生活在土壤、水體等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還是生活在其他生物體表或體內的微生物,都與其所生存的環境相適應。微生物既受著周遭各種環境要素的影響,同時又以自身生理活動對環境產生著作用。
環境對於微生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於微生物生理活動、微生物數量以及分布等方面的影響。微生物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環境中生物環境、物質循環的影響。微生物與周圍環境中其它生物形成的關系既多樣又復雜,是生物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同時,微生物在自然界C、N、S等各種生物元素的地球化學循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另外,微生物對於生態環境演替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尤其在生物進化早期,更是為各種生命提供了宜居環境。
㈦ 微生物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一、腐生「」靠分解枯枝落葉,動物屍體和糞便等中的有機版物,獲得能量.
例如枯權草桿菌,黴菌,乳酸菌等.
二、寄生:寄生在其他生物體的體表或體內,獲取必須的物質和能量.
例如各類病毒.
三、自養:能夠光合作用.
例如藍藻,硫細菌等.
㈧ 微生物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積極作用有哪些壞的影響我們應如何看待微生物
微生物在我們生活中有積極的作用也有不好的作用,積極的作用 ,比如說許多葯物是由微生產的, 而不好的作用 許多微生物可以致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