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第二次工業革命教學反思

第二次工業革命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23 12:59:52

Ⅰ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器的廣泛應用最為顯著,電器開始用於代替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相繼問世,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電話、電報的發明,為迅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應用於工業生產的另一項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新和使用。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生產。
在經濟方面,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生重大變化,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的趨勢加強,推動企業間競爭的加劇,促進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少數採用新技術的企業擠垮大量技術落後的企業。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到一定程度便產生了壟斷。在競爭中壯大起來的少數規模較大的企業之間,就產量,產品價格和市場范圍達成協議,形成壟斷組織。壟斷組織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使企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托拉斯等高級形式的壟斷組織,更有利於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同時,控制壟斷組織的大資本家為了攫取更多的利潤,越來越多地干預國家的經濟、政治生活,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成為壟斷組織利益的代表者。壟斷組織還跨出國界,形成國際壟斷集團,要求從經濟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步伐。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第二次工業革命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Ⅱ 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了什麼影響

19世紀中後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50~60年代,歐美許多國家進一步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資本主義已成為世界體系。社會生產發展的迫切性和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為資本主義經濟的飛躍提供了新的技術基礎,開拓了新的領域。

電磁學的產生,促成了電能的應用,使人類從以蒸汽為能源時代進入了電氣時代,為工業提供巨大發展的前景,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1866年德國工程師西門子(1816~1892年)研製成功發電機。1862年比利時工人格拉姆發明了環狀電樞,1873年製成了第一架實用電動機。法國學者德普勒1882年解決了遠距離電力傳輸問題。同年,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1847~1931年)把輸電線結成網路,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廠,大功率的電站應運而生。利用電能作動力,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人類進而把電能應用於社會生活後,帶來了人們生活面貌的巨大變化。1876年美國人貝爾(1847~1922年)發明了電話;翌年,愛迪生發明了錄音器,留聲機、麥克風也相繼問世;特別是電燈的發明和普及,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狀況。

電力工業的發展推動了內燃機的改造和應用。德國人奧托(1832~1891年)製造出第一台四沖程內燃機,因使用汽油點火故稱汽油機。1897年德國工程師狄塞爾(1858~1913年)以廉價柴油為燃料,製成實用壓縮點火內燃機。內燃機的發明使大量開採石油成為可能,並解決了汽車和飛機發動機的裝置問題,促進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革新。

冶煉技術也有明顯的提高。1856年英國人貝西默(1813~1898年)發明了在熔煉生鐵時增吹空氣以減少含碳量的「吹氣精煉」煉鋼法。1864年法國人馬丁(1824~1915年)發明平爐,使它不僅能熔化生鐵和熟鐵,而且能熔化廢鋼,使之成為優質鋼。1878年英國冶金技師托馬斯(1856~1885年)的鐵礦除磷試驗成功,使含磷鐵礦也能生產出優質鋼。由於冶煉技術的改進,不但鋼的質量有明顯提高,產量也持續增長。

冶煉業和電力工業的發展,推動了交通運輸業的革新。19世紀晚期,鐵軌已完全由鋼製作,導致機車的功率、牽引力、速度、重量和體積都有明顯的增長。1880年,阿爾卑斯山鐵路線上建成了15公里長的世界第一條鐵路隧道。1885年,英國開鑿長達7公里的賽汶河隧道。90年代,許多國家都在試用電氣牽引機車,建造了電氣鐵路線。1886年德國工程師卡·茨設計的用內燃機推進的汽車在慕尼黑誕生。1893年美國人福特試製成功時速為25英里的汽車。1894~1895年愛爾蘭科學家約·鄧祿普用橡膠輪胎代替汽車的鐵輪,使行車條件改善而廣為流行。1895年輪船製造開始用蒸汽渦輪機代替活塞式發動機,大大提高了輪船的功率和行速。1896年德國設計師捷爾費爾特使用以液體燃料發動的內燃機,推進了飛艇的生產。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試制飛機成功。

重工業和交通工具的發展,推動了軍事工業的革新。1883年美國工程師海·馬克西姆發明重機槍。英國在英布戰爭中首次使用了裝甲車,並開始了坦克的研製。1899年法國人勞布夫製成海面航速為每小時12哩,海底航速為9哩的新式潛艇。英國在與德國的軍事競賽中於1906年製成了第一艘無畏艦。

化學工業在化工合成技術上也有了新的突破。80年代,人們可以從煤炭中提煉氨、苯及人造染料。法國人聖·夏爾東發明了人造纖維,進而推動人們用粘膠絲生產人造絲。1869年美國人黑特發明賽璐珞。1870年安全火柴問世。1867年瑞典化學家和工業家諾貝爾(1833~1896年)相繼發明威力極大的「爆炸膠」炸葯和無煙炸葯,廣泛應用於軍事和工業。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於科學技術的突破引起了產業結構的變化及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出現了電機製造業、電力工業、石油工業、化學工業、汽車製造業等新興工業部門。舊有的工業部門也採用了新設備、新工藝。出現了生產技術和生產管理的革新,採用了標准化、自動化、系列化等新的生產方法,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1870~1900年,世界鋼產量由52萬噸增至2830萬噸;石油產量由80萬噸增至2000萬噸;鐵路長度由21萬公里增至79萬公里。世界工業總產值增長了兩倍多。

工業的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刺激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1865年美國人發明自動割捆機。1873年康拜因機問世。19世紀80年代開始推廣脫粒機。20世紀初開始使用拖拉機。人工肥料被廣泛採用。美國西部、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區,由於農業機械的使用及荒地的開墾,農業產量獲得巨大的增長。

總之,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生產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躍入一個新階段。

Ⅲ 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中,我們可以的到什麼啟發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 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力再一次發生質的提升,所以歐洲各國之間為了不斷爭奪原料,資源,競爭世界霸主地位,掀起了新的一波殖民擴張,對中國也進行了更加殘酷的商品傾銷和戰爭掠奪.比如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
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探索 在明末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到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短暫發展,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再一次得到發展,實業救國的口號開始出現,後來在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達到短暫的春天.這是世界歷史發展潮流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3、中國近代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後,中國也深受影響,在清政府的督促下的洋務運動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從西方引進了一系列先進的技術,創辦了中國第一批近代化企業,這也間接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為後來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條件.
4、中國主觀思想潮流的變 早期啟蒙思想,加上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的突飛猛進,使歐洲人的思想也開始進步,資本主義的天賦人權,人人平等思想成為歐洲主流思想,這也影響到部分進步的中國人,他們不但學習歐洲先進的技術,也開始接受先進的思想,這為後來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和辛亥革命的展開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5、中國資本主義開始領導革命 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民族矛盾不斷加深,資本主義開始領導中國革命道路,在經歷了農民領導革命的失敗後(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資本主義的民主共和觀念開始被廣大中國人民逐漸接受和適應,並最終由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國家.

Ⅳ 分析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1)相同點:它們都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它們都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的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2)不同點在於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規模上、深度上和影響上都遠比第一次工業革命要大得多。

a它有堅實的科學基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許多技術的發明來源於有生產實踐經驗的工匠。如珍妮機的發明者是個織工,水力紡紗的發明者阿克萊特是鍾表匠,發明蒸汽機的瓦特,也是個機工。因此,這個時期的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所有發明發現成果都是科學技術運用於生產而創造出來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原理,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b它是在幾個先進的大國同時起步、相互促進下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的生產方法主要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的發展進程相對緩慢。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全面開花取代了一枝獨秀的局面,其中德國、美國貢獻尤多。而且,其規模更加廣泛,某一國的重大發明,很快就被別國所吸收,相互推動,發展迅速。c 它開始於多數國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之時,形成了兩次工業革命時間上的交叉,如德國、日本就屬於這種狀況。因此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經濟發展的速度就比較快。 兩次工業革命比較第一次 第二次 起止時期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70年代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期 開始部門 從棉紡織業開始 從重工業變革開始 標志 蒸汽機的使用 電力的應用 社會結構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下降,人類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居主導地位,工業化社會建立 生產組織 資本主義工廠制確立 各行業壟斷組織形成 經濟思想 自由主義盛行 凱恩斯主義形成

Ⅳ 第二次工業革命給我的啟示,要議論文,2000字

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首先,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科學地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它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發展相對緩慢;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了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有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它們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比較快。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可以從4個方面來說:

首先,新能源的大規模應用,如電力,煤炭等,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進了重工業的大踏步前進,使大型的工廠能夠方便廉價的獲得持續有效的動力供應,進而使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成為可能,並為之後的經濟壟斷奠定了基礎。

其次,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長期困擾人類的動力不足的問題。內燃機的發明又促進了發動機的出現,發動機的發明又解決了交通工具的問題,推動了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的迅速發展,使人類的足跡遍布了全世界,也讓各個地區的文化,貿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訊工具的發明。自從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之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不在局限與面對面的談話。

最後,化工業的迅猛發展。炸葯的發明,大大促進了軍工業的進步,並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從煤炭中提取各種化合物,塑料,人造纖維先後被投入實際生活。

上述的四種發明,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人類開始通過科學研究來獲得純粹的知識,然後又反過來促進理論的應用

對中國的影響: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西方國家需要在更廣闊的范圍內開展殖民活動,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在全世界領土已被瓜分完畢的情況下,中國則成了它們掠奪的中心,這次工業革命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1.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邊疆危機到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從強占租界地、劃分勢力范圍、瓜分狂潮到八國聯軍侵華,帝國主義展開瓜分中國的狂潮。《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3.中國人民的抗爭和探索
邊疆危機、中法戰爭和甲午戰爭中的愛國官兵英勇抗爭;農民階級的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的維新變法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4.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使外國在華投資設廠合法化。列強競相對華輸出資本,加劇經濟侵略,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社會基礎和階級基礎,這是世界歷史發展潮流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5.中國近代科技進一步發展
西方列強的侵略,客觀上也傳播著進步和文明,促進了中國近代科技的發展。

Ⅵ 第二次工業革命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啟示:

一、科學技術是巨大的生產力;

二、在發展新科技的同時注意保護環境;

三、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於創新,努力探求科學奧秘的精神品質。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的廣泛應用,使人類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電器產品深入到生產生活多個領域;

汽車和飛機的發明和使用,促進交通運輸事業更大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引起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

(6)第二次工業革命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第一和第二兩次工業革命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和便利: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在18世紀60年代的時候在英國發生的工業革命,是技術為主導的,各種機器工具的主要發明人大部分是一些能工巧匠而不是科學家,這也是和其他幾次工業革命最大的不同之處。

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夫婦發明了「珍妮紡織機」為開始,之後就展開了宏大的工業革命時代。我們要感謝瓦特改良的蒸汽機,1785年改良蒸汽機之後,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蒸汽時代來臨了。

工場變成了工廠,社會分成了企業家和勞動人民兩部分,王公貴族也都成企業家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非常迅速,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製成的以蒸汽為動力的汽船試航成功。

還有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這也是我們後來輪船和火車的雛形。封建階級進一步瓦解,無產階級的斗爭更加嚴峻且激烈,為緊接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創造了條件。

第二次工業革命在19世紀中期開始20世紀初期結束,在1831年的時候,法拉第就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為之後的電氣時代奠定了基礎,1866年的西門子發明了發電機,電力資源開始正是被人們接受,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科學和技術的緊密結合,是時代的必然趨勢。

第二次工業革命給我們帶來了汽車飛機的雛形,還有愛迪生的燈泡,給人們帶來了光芒,同時各種自然資源的利用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內燃機等等。

Ⅶ 第二次工業革命認識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內了經濟的發展。容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大大加強,壟斷組織應運而生。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Ⅷ 一堂關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課,聽完後該怎麼評

工廠將生產集中至單獨特定的區域,並受專家指導(而並非在家進行生產)。勞動分工使得技術或非技術勞動更具生產效率,使得工業中心的人口迅速增長。鋼鐵廠,鐵路,煤炭,紡織工廠等起著推動性作用。工業與科技的迅速發展刺激了更多產業的發展。就像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支持人口增長,且許多政府(不包括英國)利用關稅來保護本國經濟。這兩次大范圍的革命使得: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工人階級開始受到關注;人數眾多、逐漸有專業知識的中產階級的出現;童工人數下降以及以消費者為基礎的物質文化的發展[1]。
到了1900年,美國佔全球工業生產的24%,之後是英國(19%),德國(13%),俄國(9%)以及法國(7%)。歐洲共佔62%[2]。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新技術的重要性,特別是電力,內燃發動機,新材料與物質,包括合金和化學品,以及如電報和無線電等通信技術。煉鋼的關鍵發明,比如「貝塞麥轉爐煉鋼法」和「西門子平爐」,都在1871年的前十年間出現。生產鋼鐵變得更便宜,使得蒸汽機運輸更加便宜和快捷。這次革命集中圍繞著鋼鐵、鐵路、電力和化學品的發展。
化學、電器、石油生產和鋼鐵行業等領域都有巨大的創新。具體的成就包括燃油蒸汽渦輪機和內燃驅動的船的出現,飛機的發展,汽車的實際商業化,消費品的大量生產,機械製冷和其他保鮮技術以及電話的發明[3] 。
鋁及合成纖維(19世紀20年代以前稱作「人造絲」)花了許多年來降低它們的價格和提高其質量。這是由專業科學家的貢獻才得以實現,通常體現在1914年以前個人的成就以及之後的商業研究實驗室。
新的產品與服務措施的出現大大激增了國家貿易。蒸汽機的改進與低廉的鋼鐵使得傳統的船隻逐漸被速度更快的蒸汽船所替代,使得能讓更少的人來進行更多的貿易。化工業也進入了重要地位。英國在科技研究的資助趕上了美國與德國。
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他有關電磁旋轉裝置的發明成為後來電動機科技的基礎。貝塞麥轉爐煉鋼法是第一種低廉的大規模從生鐵制鋼的技術。此煉鋼法由其發明者亨利·貝塞麥命名,它的出現使得本需每1英噸40英鎊的鋼鐵降到每英噸只要6~7英鎊,隨之大大提高了這一基礎原料的生產規模與速度。此煉鋼法也減少了勞工的需求。貝塞麥轉爐煉鋼法引入後,鋼鐵與熟鐵的價格也不相上下,大部分生產者轉而開始生產鋼鐵。廉價的鋼鐵使得大橋的建造和一些鐵路,高層建築和大型船隻的建造變為可能[4]。其他重要的鋼鐵產品——用平爐煉鋼法——造出的鋼纜,鋼線材和鋼板都足夠大,高壓鍋爐和高強鋼絲的生產可以滿足大機械所需。大量的鋼鐵可以用來建造更具力量的槍支和車輛,坦克,裝甲戰車和海軍戰艦。鋼鐵也使建造用於水力發電和蒸汽發電巨型渦輪發動機變為可能。1884年,查理斯·帕森斯(Charles Algernon Parsons)發明了蒸汽渦輪發動機,幾乎完全取代了往復式發動機,這是因為其更高的熱效率以及馬力荷重比[5]。因為渦輪的旋轉作用,特別適合用來驅動電力發動機,世界上80%的電力發電機是由蒸汽渦輪機驅動的。亨利·貝塞麥的煉鋼法的引入為大規模工業化鋪平了道路。
更復雜和高效率的機械的發展,隨著大量生產技術(1910年後)使得商品大量出口,而費用卻明顯降低。因此,生產出的商品往往大過需求。英國的情況最為明顯,作為歐洲工業國先驅,長期受到1871~1896年間「大蕭條」(Long Depression)的嚴重影響,使得隨後的15年,受到巨大的經濟動湯。幾乎每個工業企業都受到長時期的沖擊。1873年後,產品的利用率和價格出現緊縮。
比利時提出鐵路對於加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價值的模型。在1830年以後,當比利時擺脫荷蘭的統治成立新的國家時,決定開始刺激工業。它計劃和資助了貫穿大城市,港口和礦區的十字路系統,並且與鄰近國家相連。比利時因此成為此地區的鐵路樞紐。該系統緊緊圍繞著英國的鐵路線路建造,因此收益頗低,但為工業迅速發展而服務的基礎設施已經到位[6]。
美國的鍍金時代是以重工業為基礎的。1869年「第一條貫穿大陸的鐵路」開通為標記,從美國東海岸到三藩市有連續6天的服務[7] 。
在鍍金時代,美國的製造業生產超過英國,成為世界領先[8]。1880年的鐵路長度跟1860年相比,增加了三倍,到了1920年又增加了三倍,在商業農業開拓了新領域,建造真正的全國市場並且使煤炭開采和鋼鐵生產繁盛。鐵路雄厚資本促進了華爾街金融市場整合。到了1900年,經濟集中發展已經擴展到大多數稱之為「托拉斯」的工廠和一些大公司,占據了全國鋼鐵,石油,糖,肉類加工和農業機械的製造。第一家10億美元公司由金融家J·P·摩根於1901建立,叫做「美國鋼鐵公司」,其收購或合並了安德魯·卡耐基等人的企業[9]。
工業的機械化增加是鍍金時代研究如何更廉價生產產品的重要標標志。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發現工人的工作效率可以通過機械來減少操作從而得到提高。他對機械的重新設計使機器速度和工廠生產率提高,同時削弱了需要熟練勞工的需求。機械化使得非技術工人只需由技術人員簡單指導下就可重復操作。無論是技術工人還是非熟練工人數量在增加[10]。工科院校的建立滿足了對專業知識的重要需求。他僱用18~21歲的年輕人直到訓練成為機車工程師或列車長。在職業上為藍領與白領做好准備,從鐵路擴展到金融,從製造擴展到貿易。加上小企業的迅速增長,一個全新的中產階級正在增長,特別是在北部城市[11]。
美國在應用科學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從1860年至1890年,500,000件發明是過去70年的10倍。喬治·威斯汀豪斯發明鐵路空氣制動(使其更快更安全) 。威斯汀豪斯幫助尼古拉·特斯拉研發交流電的遠距離傳輸。西奧多·韋爾(en:Theodore Newton Vail) 建立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托馬斯·愛迪生發明了電燈,他建立了通用電氣公司。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建立了標准石油公司來合並石油工廠—— 在汽車需求石油之前,其一直生產煤油[12]。
在19世紀結束之際,工人經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其涉及大量生產,科學管理和管理技能的快速增長[13]。新技術對於年輕人來說很難掌握,使得(1890年至1930年)對於年齡在16歲以下的工人的需求急劇下降。從而導致高中學生人數的急速擴大。
在這段時期,德意志帝國與英國成為歐洲主要的工業國家。自從德國工業化後,它就模仿英國建造工廠,從而更加有效利用資金。德國比英國投入更多在科研,特別是化學,電機和電力方面。隨著1871年阿爾薩斯-洛林被德意志帝國吞並,其中法國一些工業基地也歸德意志帝國所有[14]。
到了1900年,德意志帝國的化工業靠染料主導全球市場。當時三個大公司:巴斯夫,拜耳和赫斯特公司(Hoechst AG)和五個較小的企業生產出了上百種染料。在1913年,這八間公司幾乎擁有全球90%的染料供應,且其80%主要銷往國外。這三家大公司還集成生產基本原料並且往化學其他領域擴展市場,比如醫葯,農業化學和電化學。其高層由受薪專業經理人作管理。德國染料公司被稱為世界第一間專業管理的工業企業[15]。當時的研究還有許多分支,比如從化學研究引伸出的制葯業[16]。
有一些時期也被稱作「第二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早期發展可能指不同的事物,比如12世紀的中世紀技術 ,中國唐朝時的技術和古羅馬的技術較為突出。「第二次工業革命」一詞常常被大眾媒體所用,二戰後被科技人員和企業家用來指新技術傳播的變革。爭論原子時代的利弊比爭論太空時代要更加激烈和長久,但兩者都被認為將會引發新一次工業革命。安德魯·卡耐基,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與康內留斯·范德比爾特都是鍍金時代的最有實力的幾個企業家。 卡耐基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蘇格蘭家庭里,青少年時期的他去了匹茲堡。在1870年,卡耐基建造了自己的第一個高爐,並在1890年主導了快速增長的鋼鐵工業。他宣揚「財富的福音」,說富人有道義責任去從事大規模的慈善事業。卡耐基放棄了自己的財富,建造了許多像「卡耐基科技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現在屬於卡內基梅隆大學)等研究機構,將工匠訓練成有素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卡耐基建造了上百個公共圖書館和一些主要的研究中心與基礎設施[17]。洛克菲勒的標准石油公司成為美國壟斷企業,之後於1897年退出石油行業,並在其後40年裡通過系統性的慈善捐款方式捐出了自己的資產,特別是在加強教育,醫療和民族關系方面[18]。康內留斯·范德比爾特起初還是個窮困農家男孩,但通過自己的才智和獨到的商業見解,在航運與鐵路建設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成為當時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19]。

閱讀全文

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