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與反思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與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23 21:57:45

1. 九年級上冊語文 名師課時計劃 答案

從追求「創意"的高度來進行教學設計(代序)
第一單元
1.《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 《沁園春雪》教學實錄
2.《雨說》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 《雨說》教學實錄
3.《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 《星星變奏曲》教學創意
4.《外國詩兩首》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詩采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雨的訴說》教學設計
第二單元
5.《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也說敬業與樂業
從追求「創意"的高度來進行教學設計(代序)
第一單元
1.《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 《沁園春雪》教學實錄
2.《雨說》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 《雨說》教學實錄
3.《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 《星星變奏曲》教學創意
4.《外國詩兩首》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詩采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雨的訴說》教學設計
第二單元
5.《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也說敬業與樂業
6.《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幾個詞一句話
7.《傅雷家書兩則》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殘缺的「家書」和信箋中的父子
8.《給女兒的信》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 《給女兒的信》教學過程及其爭論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演講:微笑著面對生活》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
9.《故鄉》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 《故鄉》關鍵詞細讀
10.《孤獨之旅》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 《孤獨之旅》教學實錄
11.《我的叔叔於勒》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一個悲憫者的隱去
《我的叔叔於勒》之六「兩」
妙設稱呼傳情顯旨
12.《心聲》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 李京京在公開課上的朗讀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青春隨想》教學設計
第四單元
13.《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學實錄
14.《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創意
15.《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 「好讀書,不求甚解」
16.《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創意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好讀書讀好書》教學設計
第五單元
17.《智取生辰綱》教學設計
教學參考 《智取生辰綱》教學實錄

2. 如何提高初三學生的語文閱讀與理解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教學課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它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分量最重、變動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的是有關閱讀教學的條文。但是如今的現狀卻是閱讀教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閱讀教學也沒能發揮其應該有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這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讀書能益智,讀書能養性,而從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學生的閱讀普遍處於被動、隨意、無序、低效的狀態。這不僅是關系學生閱讀能力能否得以培養的問題,實際上它還是關繫到學生的寫作能力甚至語文能力、語文素質能否提高的問題。就初中閱讀教學而言,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
(一)閱讀教學步驟過於程式化
現在語文閱讀教學.瑣碎的分析一統天下,肢解了一篇篇優美的課文。教師不帶領學生去咀嚼文字,品味語言,領悟情感,語言文字的那份韻味、那份靈氣,自然就盪然無存。例如分析一篇小說,有些教師不去注重遣詞造句的靈氣,布局謀篇的匠心。呼之欲出的人物,極具人文的內蘊,而是簡單地把完整的情節肢解為若幹部分,把一些死記硬背的瑣碎知識點和抽象符號硬塞給學生,學生在教師乏味的講解和繁瑣的分析過程中,逐漸模糊原已感知到的完整情節與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無價值的東西。如此周而復始的課堂教學,當然也就遏制了學生學語文的興趣。這樣過於程式化的教學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形成,影響其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發育,也因此扼殺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抑制和削弱了學生的創造力,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閱讀教學手段過於形式化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教學手段也由傳統的板書教學逐漸向多媒體教學轉化。誠然,正確、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有利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意參與。但是,有些教師卻把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作為一種時尚,一種標准來追求,也有部分專家和教研人員在教學觀摩過程中,把教師在講述中是否運用多媒體手段作為是否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評ⅱ課堂教學優劣的一條標准。這是當今的一個誤區。
正是在上述錯誤觀念之下,在閱讀教學中,滑鼠代替了粉筆,屏幕代替了黑板,播音員代替了老師,每節課教師追求的是精緻多變、顏色各異的多媒體課件,這樣的後果必然是捨本逐末、喧賓奪主。學生感覺上課是在看教師利用多媒體演戲.從而失去了教師在課堂上應有的引導作用.最終的結果只會導致最新的科技手段束縛了鮮活的思想。眾所周知,閱讀教學的形象性主要體現在文本內在的形象反映在教師教學語言的形象和學生思維的形象上。
而不僅僅只體現在幾幅畫面之上。教師需要做的是啟動學生的思維,而不僅僅是視覺感官,而多媒體教學的濫用實際上限制了文學最美妙的境界想像。所以,過多的多媒體課件設計不但沒有起到幫助學生理解的作用,反而干擾了閱讀教學的有效進行,使得閱讀教學流於形式.沒有起到真正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應該具備的作用和價值。
(三)閱讀教案過於藝術化
一部分初中語文教師過分迷信教學設計和教案撰寫規范,教案的撰寫和設計可謂是天衣無縫,完美無瑕.甚至是連學生的表情、想法都給一一設計好了,美中不足的是這些幾乎全是教師的假想甚至是異想天開。教學上,整個課堂猶如教案復印機,忽視甚至是否定了真實課堂的復雜性與差異性。在這樣的情形下學生根本無暇參與文本的閱讀,被教師設計的一連串問題和經驗捆繞,可謂戴著鐐銬跳舞走人所謂的新課堂。實際上,教師仍在因循老套,用教材、教參預設一統課堂,一統學生思維。究其因。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師對新課程理念把握不到位而忘記閱讀教學的根本,或太過理想化而忘記真實。如此過分預設而忽視生成,既不利於閱讀教學,更不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與新課改要求也是格格不入的,反映出教案設計過於藝術化的問題。
二、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情境的進入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這方面,應該說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著獨特的優勢。因為充分利用多媒體再珊隋境。能有效補充學生原有經驗中的不足。例如教學契訶夫《變色龍》一文,如果學生對變色龍這種動物出於保護自己的本能,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色的特點認識不清,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奧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憐與可悲.對人物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可笑的層面上。
一段關於自然界中變色龍的錄像,可以迅速幫助學生進入為何稱奧楚蔑洛夫為變色龍的情境。再如,在教學詩歌鄭愁予的《雨說》的時候,如何讓學生感受到當時詩人寫作此詩的歷史背景?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雨的那份對當時孩子們的關愛÷這時可以為學生放幾段春雨的片段,同時在放幾段文革災難不久後的關於孩子們的影片,這樣有助於學生們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也有利於學生們體會詩中的那份關愛。這樣的情境進入,形象、生動,富有知識性.能有效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進入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
(二)根據教學目標,強化課型創新
豐富的教學形式和手段,有利於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如下一些不同課型:朗讀課型、學法指導課型、文學欣賞課型、活動課型、積累課型、整體感悟課型、自主閱讀課型、思維訓練課型、探究課型、單元組合課型等等。當然.課型的設計要根據教學目標,要著眼於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例如,類似於江河先生的《星星變奏曲》這種內容、形式都很精美的文章,我們可以採用朗讀課型、文學欣賞課型;面對梁啟超先生論證嚴密的《敬業與樂業》這類文章,我們可以採用思維訓練課型、探究課型,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小的辯論賽。
當然,教無定法,根據不同需要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創造性地採用不同的一種或幾種課型.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如在學習《范進中舉》一文時,教師可以將課型設計為課本劇表演,讓同學們自行組合,再進行表演。由於每個人的表演風格不同,使得每個組的表演都各具特色。通過這樣的表演,可以讓學生們加強對范進等人物當時的心理的把握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閱讀教學更是藝術中的藝術。
模式是多種多樣和靈活多變的,可因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及教學對象和條件的不同進行不同的設計和選擇,但不管何種模式,其宗旨是不變的,那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作為教師,要關注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引導和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積極思考;讓學生用心靈感悟作品,與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讀出個性,讀出自我。
(三)培養學生閱讀積累的習慣
厚積才能薄發。葉聖陶先生也講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的習慣。沒有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無米之炊、無本之木。語文教師應當在精心選擇的基礎上,增加課文中要求學生必須會讀、會寫、會用的詞語的數量。
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長期不斷收集課內外詞彙。培養學生勤摘抄、勤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摘抄是閱讀積累的一種有效方法,持之以恆地做好這個工作,會使學生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的效率。做讀書筆記有一點難度,我們要幫助學生先從簡單的做起。如寫批註、寫心得、作評價等,進而學會做讀書筆記。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做讀書筆記的重要性,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和理解文章。
另外.教師應要求學生有朗讀和背誦的好習慣,其基本要求是准確、流暢、有感情。這樣堅持不懈的訓練可以培養良好的語感。好的語感既可以增強對文章情感和技巧的感悟,又可以促使將自我的書面語和閱讀材料中的語言相比照,體會到自己的不足。養成良好的背誦習慣,不僅可以鍛煉出良好的記憶力,掌握豐富的知識,還可以不斷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語的文化內涵。
課外閱讀是學生閱讀積累的有效途徑。教師為學生們推薦閱讀的書籍時,不能只有《紅樓夢》、《三國演義》、《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抑或《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這一類的書籍.還應該為學生們盡可能多地推薦一些能反映現實社會、表現當今世界的新書。
(四)閱讀教學要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文學作品中皆留有空白,可以允許讀者發揮想像力來填充。可以這么說,讀者有多少種不同的理解,文章就有多少個空白點。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給學生填補空白點的過程。課文中的空白點簡單說就是學生對課文產生的疑問,也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是要幫助學生填充這些空白點。為此,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創設各種情景,來激發學生再創造的慾望,師生共同來填充這些空白點,從而讓學生真正意義上獲得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與體驗。筆者在教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時,讀到課文中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這段文字時,有意識地啟發學生思考:孔乙己的長衫為何不見了?很顯然,課文沒有直接交代這個問題,筆者的提問卻令當時的課堂氣氛變得相當活躍。學生都積極地思考,爭相來填補老師提出的空白點。
(五)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優化課堂教學
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都將得到更好的發揮。而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有賴於師生的有效互動。上新課之前.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利用這個時間,或個人學習或小組共同學習,疏通文字,整理生字詞,玩玩文字游戲;學生可以針對文本,確立1~2項學習目標,並根據目標質疑,學生還可預設1~2個題目,通過小組探討或個人思考.看哪些題目有價值,寫下答案或註明疑惑。課堂上.師生進行互動,共同確立目標,一起探討有價值的問題。如果確實有難點,再由老師點撥。在這樣的教學中,如果學生都能設題、解答了,那麼本堂閱讀教學的目標的達成自然變得輕而易舉,重點、難點也會迎刃而解。
(六)將讀、思、議、練有機結合
讀要做到以下兩點。要以讀為本,正確流利地讀,讀出語感,讀出感情,讀出學生自己對文本的獨特體驗。教師的導讀方法應正確、靈活,要精心設計啟發語、過渡語、鋪墊語、提示語,引導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通過聯系自身的原有知識和生活實際,去認識文本、感悟文本。
思即思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非接受知識的容器。因此,在導讀的過程中必須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思考。為此,教師應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還應設計一些有探討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辨。課堂上一定要引導學生質疑,要用老師的善問,培養愛提問、會提問的學生。質疑,對學生既是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又是對他們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對教師而言既是一種調研,以便找准教學的切人點,又是整合問題,確定、解決教學難點的必要環節。
議即議論、交流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這是培養學生思辨、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應充分利用全班交流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鼓勵學生敢於將自己的獨特體會說出來,將自己的不同看法表達出來。
練即提倡多練。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給學生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這幾年來,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學生讀與說的訓練比較重視,但寫的訓練被弱化。課堂上,教師應找准本課的語言訓練點、培養點,設置適當的練習或小練筆讓學生當堂完成,以深化理解。
(七)開展學情調研。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教學效益的高低,最有發言權的是學生。而提高教學效益,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學生要改變教與學脫節的狀況,最有效的辦法是開展學情調研具體做法可以是:教師定期或不定期與學生座談或個別交談,徵求學生對自己教學工作的意見或建議,聽取他們的訴求,了解他們的困惑,然後進行反思,再制定改進教學的計劃。當然這一步做起來比較有難度,因為學生並不一定會在老師的面前表述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就要求教師以平等的姿態,誠懇的態度,藝術地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質量。

3. 敬業與樂業的話題導入

這個如同先戀愛後結婚,還是先結婚後戀愛一個邏輯。最後深入到對所從事職業的理解。

4. 敬業與樂業在這一部分中,作者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敬業與樂業》是近代文學家梁啟超於1922年月創作的一篇演講稿。敬業與樂業在這一部分中,作者用運用了道理論證、事例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這篇文章層次清楚,說理透徹,以敬業樂業為論題,首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然後從有業、敬業、樂業三方面加以論述,最後總結,得出結論。

引用朱子的話解釋什麼是敬;舉拉黃包車和當大總統的例子;舉佝僂丈人承蜩的例子,論證忠實才能做到敬業。引用曾文正的話,孔子的話和莊子的話,都是為了強調一個道理:「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

還用了正反對比論證,證明敬業與不敬業者的結局是不同的。

(4)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與反思擴展閱讀:

《敬業與樂業》這篇文章出自《飲冰室合集》,這篇文章是梁啟超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做的一次演講。

當時作者經歷無數政治風波後退出政壇,赴歐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後,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遂作此文。正由於作者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廣闊的文化視野,所以其闡述的觀點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也從側面說明了作者推崇傳統文化的緣由。

演講一開始,梁啟超就引用國人熟悉的儒家經典《禮記》和道家經典《老子》中的格言,開宗明義地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下來,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樂業」的重要性;最後,又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全文旨意。

合肥師范學院副教授姜忞《教師教育資源庫叢書·語文課教學設計經典案例研究》曾評論此文:文章論證嚴密,論據充分,語言平實。體現了高超的說理藝術。文中大量引經據典,闡釋深刻的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5. `語文作文。 根據《敬業與樂業》寫一篇300字以上的片段作文。

敬業與樂業 寫作背景
http://..com/question/67950540.html
幾個關於 敬業與樂業的教學設計
http://www.wszw.com/teaching/detail.jsp?articleId=201793
http://www.examda.com/teacher/shuoke/20060722/140114239.html

l敬業樂業
光仁中學 陳海珊老師

最近坊間「非文學類」暢銷書排行榜上有一本書—總裁獅子心,這本書是介紹亞都飯店界的總裁—嚴長壽先生,他,只有高中畢業,卻在十分年輕僅僅32歲時成為亞都的總裁,他是怎麽辦到的?在這本書里有許多他待人處世獨到之處,但歸結起來「敬業樂業」的態度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敬什麽業
當我們聽到「敬業」時,覺得「業」代表職業,事業,工作,而國三學生大多時間卻置身於另一個「業」—學業,求學讀書的目的是什麽呢?其中之一就是准備自己將來能好好投入事業之中。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張身份證,其中有一欄就是「職業」,可見一份工作對於一個人是多麽的重要,是介紹一個人的重要資料,也是「我」的一部份。究竟什麽是工作呢?例如:許多同學的母親整天在家忙碌操勞,是一位全職媽媽,但常常被我們介紹成「沒有工作」,其實她比許多人的工作更辛苦。但為什麽家庭主婦會被視為沒有工作:是因為她們沒有賺到金錢嗎?社會中有許多熱心的義工,像:孫越等人,他們付出時間、心力推展社會公益,不計報酬,這當然也是工作,甚至有人以此作為畢生志業呢。
再看看我們校園內,有些學校里許多義工媽媽協助學校的圖書館、輔導室、交通崗……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愛心發揮出來,也是一份令人尊敬的工作。同學們擔任學校或班級的幹部是不是也算一種工作?一方面為同學服務,另一方面更是學習待人處事的機會,不僅如此,在班級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分擔勞務,不論是內掃區或外掃工作等,都是屬於我們現在這階段的一種「業」,一種工作。
所以,工作不一定是朝九晚五的去上班;也不一定是自願的,有時也可能是被分配需盡的義務;工作不一定只是為別人工作才算是,有時為自己充實的生活而努力學習也是工作,當然工作更不一定可以賺到錢。但是,每一個人需要透過工作表達自己、肯定自己、以便完成自己的理想,更能因此達成「理想中的我」。

二、為什麽要工作
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寒暑假、或春假時,待在家禮,什麽活動都不做,結果是一種可怕的無聊和苦悶。因此有些同學會表示「還不如到學校來」。更有一些長輩的經驗是「退休」之後原本想可以好好休息,享受自由自在的日子。沒想到生活反而沉悶無趣,導致精神不佳,健康上也發生問題,因此,許多老人家在退休之後,仍希望在自己人生舞台上尋找工作的第二春,依自己的興趣、能力、經驗繼續發揮自己的力量。
究竟我們為什麽要工作?如果不工作會怎麽樣呢?

(一)經濟的因素
『經濟』是人們工作的基本動機。常聽到長輩提到「想當年」多辛苦工作賺錢養家;父母親也常提醒:要努力讀書,習得一技之長,找一個好工作,立足社會,得到溫飽。工作賺錢除了可以解決人們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之外,還能累積部份的存款,滿足我們「未雨綢繆」的安全感。

我們工作賺錢,傳統觀念中「老闆最偉大」,因為他握有工作的生殺大權,其實我們的法律保障我們擁有「工作權」,最基本的例如:最低基本工資的保障,不允許僱主惡意剝削,甚至政府需管理廠商,禁止惡性倒閉,使員工頓失工作,使生活陷入困境。
經濟上的需求是很容易回答「為什麽要工作?」的一個答桉,但是賺錢其實並不是工作的唯一目標。

(二)心理的因素

一個男孩子當完兵之後,因經濟不景氣,一時找不到工作,暫時在家中所開的 店裡幫忙,他表示:「這不是我滿意的工作,但別人問起來,至少可以回答,自己不是在白吃閑飯。」這樣的想法其實古代一位禪師也常用兩句話提醒自己,教訓弟子:「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
另外,工作能給人滿足感及榮譽感,我們時常聽到許多創作者指著自己完成的作品說:「這就像我的孩子。」我們也會看到許多從事服務工作的人,滿意於人們對其服務的贊美,也有人認為工作是對國家、社會大眾的付出,沒有明顯的回饋,卻能滿足於付出的過程。
在學校擔任工作時,每一次完成工作都是獲得成就感的機會,如果什麽事都不做,我們的才能不能發揮,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能自我實現,生活會變得空虛。有時候聽到長輩對子女說:「你們無論生活,或接受良好的教育,都是靠我這雙手。」這是多麽驕傲、滿足、肯定的一句話。
(三)社會的因素
人是群性的,不可能離群而索居。生活在社會中,每個人從其他人的專業能力中獲得服務,同時也提供自己的能力而獻身於社會,如此的互動使得社會因我們的工作而愈來愈好。更有一些人為了工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例如:消防隊員、義消等,他們常有瀕臨死亡的經驗,仍然,努力救人救火,對他們來說,工作成了生命中最有意義,且最重要的事。擁有一份工作且朝著理想邁進,是我們的社會對年輕人的要求。
社會中許多工作者的典範,也是求學或從業青年學習的對象,例如:年輕人受到老師教導及影響,立志成為一個老師,因此,他在求學時代,除了學習專業知識之外,也會注意老師的教學技巧,收集相關法令或資料等。所以,身為一個學生,除了讀書之外,可以藉由社會中的工作者,啟發自己的興趣,了解自己的性
向,並為自己未來在社會中所准備扮演的角色而努力。

三、選擇所愛
有一句很時尚的話:「選擇所愛,愛所選擇」。這對選擇伴侶、選擇學校、選擇工作都很適合,但是,除了「我喜歡」之外,仍有許多客觀的、現實上的考量。以工作而言,例如:在學校分配的勞務工作;或因經濟不景氣,大學畢業生應徵清潔隊員等例子。不一定是自己選擇的,更不一定是「喜歡的」,卻是我們必須去負責完成的。如果,有機會去找一份自己喜愛的工作,是否有那些要點是需要分辨,選擇呢?
(一)認識自己的能力
在選擇工作時,個人能力是考慮的因素之一,能力可以是指一般的、先天的能力,可以是特殊的能力,例如:有些人對語文特別有學習的能力,也表達的特別好;有些人對音符特別有領悟;或是隨手拿起筆來兩三根線條就能簡單鉤勒出精彩圖桉;有些同學似乎天生就是當班長的料,擁有領導、管理的好能力。以上所舉的例子,你還能想到那一些呢?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特別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去了解,認出自己特別的能力是什麽?
我們要怎麽認出自己的能力呢?在學校所做的「智力測驗」,這是測量一般能力的參考方法之一。但大家一定發現有些人智力測驗的成績很好,學業成績卻不佳;有些人智力測驗平平,但是學業成績表現卻很好。這說明了先天的資質,一定要加上後天的培養,才能增強自己的一般能力,而「性向測驗」則是幫助同學們了解自己的潛力或者是特殊能力。另外同學們也可以在生活的各種領域中,多多接觸,體驗,發現並培養自己的特別能力。
(二)了解自己的興趣
常常我們會表示對某些事物感興趣,卻對另一些事物不感興趣,究竟「興趣」是什麽呢?
興趣是個人的喜愛,不同於能力,它可以是後天學習的結果。興趣可以激發個人去從事某項活動,但有興趣不代表就有此方面的特別能力,也不一定可以預測在此項事物上會成功,有成就。例如:有些同學常喜歡注意四周建築物的美麗和特色,但是不一定有能力成為建築師,因為建築師需對數學和測量有專精的研究。因此,我們需對自己的興趣有明確的了解,並對其內涵有相當的認識。
你的興趣是什麽?現今有許多同學被問到此問題時,可能有一半以上同學回答:「睡覺、看電視」或者「不知道」,其實我們可以注意一下日常生活中自己喜歡做的是什麽,什麽樣的事物對自己較具吸引力。如果現在不清楚自己的興趣,也可以多方面的嘗試,體會自己的感受,就某些吸引你的事物中做更深、更廣的接觸,如果真是你的興趣,將會因了解越多,越能引發內心的共鳴。如果你的興趣能配合將來的工作,不僅能讓自己從工作中享受樂趣,也能使自己在做事時發揮更大的創造力和潛能,達成任務的機會也就大幅提高。興趣與成功具有密切的關系,一個人對感興趣的事物會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遇到阻礙也較願意去克服和突破。
(三)發覺社會的需求
社會是個既龐大且變化莫測的人類團體,如何得知我們身處的社會,到底需要那方面的人才呢?其實只要有心打開報紙的求才版便可看出整個社會現在的需求是什麽?或者你也可以注意大學入學考試中各科系的排行榜,例如:近幾年來各大學院校資訊類科排名提升。可一窺社會需求的趨勢。
社會具有多樣面貌,也非常有包容性。因此,有時也不必等待或觀望社會現在的需求,更可以創造社會未來的需求。
(四)其他的考慮因素
除了以上三種考慮的因素外,另外也可能有以下的考慮,例如:工作的升遷機會;工作場所的舒適程度,工作時間的固定性;是否有假期;或是其他福利的條件。或是考慮工作的性質;工作的社會地位;工作本身的意義;工作壓力的是否繁重;工作環境是否理想等。還有個人的特殊需要;工作產生的榮譽感;容許自發與創意的空間;個人的被尊重;考慮性別對工作的影響;是否能達成自己的理想。甚至家庭和親友的想法和需要也值得考慮,例如:家庭人口多寡;父母家人的健康情況;家庭的傳統;以及父母親友的期望。
這四點選擇工作的考量,依個人的主客觀條件來分辨抉擇,而國二的同學可以提早認識自己的能力、性向、及澄清自己對工作種種的想法。
能夠選擇一個自己喜愛的工作是很大的福氣,而要擁有這樣的機會,就必須在求學階段接受培養,並了解自己的興趣及能力,才能在機會來臨時,能擁有成熟的能力迎向前去。
在選擇所愛的工作時,時下年輕人有一個俏皮的說法「錢多事少離家近」。但是,現在社會中仍有許多人努力地藉著自己所選定的工作,表達理想中的我,例如:雲門舞集的林懷民先生,電影導演李安先生…….等。他們不畏辛苦,堅持所愛,令人羨慕、令人尊敬,更令人感動。

四、樂在工作
如果工作或勞動是「所愛的」,那麽樂在工作似乎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工作是自己喜愛的,再多用一點心經營工作中的人際關系,真的就可以快樂的工作了。然而,如果勞務是該做的一份義務工作,那「樂在工作」就是工作態度上的一種選擇、一種學習、也可以是一種結果。假使一份必須完成的工作,我們每一個人有權利選擇「愁眉苦臉」的去完成,或是接受這樣的派遣「快樂」的去完成,因為無論如何都要把工作做完。在工作中(特別是一些辛苦的服務工作)學習肯定自己、尊重自己的工作、欣賞自己在工作上的成就與價值、以及接受「我為人人」之後所帶來的贊美、尊敬和肯定。
因為能享受工作樂趣,欣賞自己的行事為人,並且在整個過程中感覺到自己的成長.這種喜悅散發的光芒,將會使四周的人同感快樂。
工作的樂趣不在於「事事順利」、「運氣奇佳」、也不在於「碰到一個好主管」、而是一種信心,不論順逆都會盡其所能。
「又是一天的開始,可喜可賀!」發自內心喜悅的感覺,把我們成功或挫折的經驗都化入人生的一部份,我們的工作是生活的一部份,我們的工作有了意義和價值。
什麽是樂趣呢?彭蒙惠女士是一位來華傳教的基督徒,她曾說JOY的J是Jesus(耶穌),O是Others(別人),Y是You(自己),待人處事按此順序會得到真正的JOY(喜樂),魏特利及薇特二人所著「樂在工作」的JOY的J是全力做好工作(Job welldone),O是樂觀(Optimism),Y是重視你自己(YOU)。所以我們必須認識自己、肯定自己、肯定自己的工作。並藉由肯定自己的工作帶給別人和社會的價值,進而獲
得喜樂。

五、敬業樂業
尊重自己、尊重生命,進而尊重工作、肯定工作是樂於工作的首要態度。肯定人人都要安於工作,肯定工作對自己、家人、社會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工作是軀殼,那麽投身就是它的靈魂。同學們吃麥當勞只是填飽肚子,媽媽煮的飯菜有深濃的關懷;補習班教同學解題技巧,學校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更是全人教育下的陪伴。當我們能正確地看待工作時,我們就能賦與工作真實的意義,使工作成為我們生命和人際關系的一部分。我們愛工作,也就是愛生命,每次負責任的完成工作,也會使我們的人格逐漸成長。
工作不在職務的高低、大小,是樂於工作者必須有的心態。當然,工作必須是勤奮的,勤奮不能保證工作一定成功,但勤奮的結果卻一定豐富,因為在過程中的不辭辛苦,克服困難,我們已獲得生命的經驗及成長。
記得小時候把社會和自己比喻成大機器中的小螺絲釘,然而人是工作的主體,所以,人和社會之間是一種平等的合作關系,如果把人比喻是個小螺絲釘,這小螺絲釘對機器而言不是附屬而是一種合作。所以,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並沒有高、低、大、小的分別,大家彼此合作,共同生活。這份與人分享、合作的工作,能彰顯人的尊嚴,也能實踐每一個人的理想。
每個人都會追求「理想」,但若歸結起來,大概最後想追求的都是「幸福」,幸福不是感官的滿足,而是要能先想到別人的喜樂,自己才會得到幸福。一個十分看重自己,也萬分專注為自己,一味只有「自己、自己」的人,反而不能在這自我中心的過程中得到幸福,而一個樂於付出服務,與人分享的工作者,才能藉由工作表達自己、滿足人生,並贏得幸福。

6. 語文書第5課《敬業與樂業》的第7段怎麼分析啊

《敬業與樂業》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第二部分(第2~8段)分三個分論點來論證中心論點,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的關系是總說和分說的關系。第三部分是歸結全文,把「敬業」和「樂業」概括為「責任心」和「趣味」,希望青年人都要「敬業」「樂業」,立足本職多作貢獻,這一部分與上兩部分的關系就是先分後總的分總關系了。

第二部分三個分論點的關系應是並列和層進的關系。本文的中心論點包含「敬業」和「樂業」兩個方面內容,文章的標題又是《敬業與樂業》,說明「敬業」與「樂業」兩個分論點間的關系是平行的、並列的。而第二分論點「要敬業」和第三分論點「要樂業」與第一個分論點間的關系應是層進式關系了。第一個分論點提出了「有業」的必要,而有業又是本文立論的基礎,這層和第二分論點,第三分論點間前後順序不得隨意改動,而且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關系,所以說第一分論點和第二、三分論點間的關系是層進式。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識記並積累文中生字詞及名言警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體會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
3、理解"敬業與樂業"主旨,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
3、了解講演詞的特點,學習這篇講演詞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
4、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准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分專題搜集、篩選、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大量經典語句、格言的積累"的習慣。
2、設置關於"職業選擇"的具體情境,在文白夾雜的文本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恰如其分的、親切的解讀關系,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呈現對"敬業與樂業"的思考,為展開深入學習作好鋪墊。
3、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生自主探究文意與文章內容、主題、結構等。
4、引導學生調動自身的體驗,反思自己在學習中"敬業與樂業"的狀況,鼓勵有獨特見解,進行個性化表達。
5、讀、思、寫結合,適時利用相關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師生同讀、同議、同講、同評,促進其語文能力的遷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深入品味與領悟、反思與批判"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實質,促進學生學習精神與生活態度的轉變與升華。
二、教學設想
重點:
1、把握文章主要觀點和思路,體會本文邏輯思維的清晰性與嚴密性的特點。
2、學習作者是如何運用"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來論述自己的觀點的。
難點:
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內涵,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品味與領悟、反思與批判
教學思路
這是一片演講詞,學生初次接觸,通過教學時學生理解體會演講和演講時的口語特點。從學生的課前演講中發現,學生演講時的思路放不開,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從分要點方面入手,圍繞中心拓開思路,多側面地進行論述,以便透徹嚴密的論證自己的觀點。說理的文章對語言的邏輯性有更高的要求,引導學生仔細的品味體會。(教法、學法)
三、教學媒體
1、教學具准備
2、多媒體課件擷英
(1)課件資訊
(2)素材准備
四、課時安排
兩課時
五、教學設計
一、導入:
英國作家約翰先生說過:「職業能彩飾一個人的品性。」它道出了職業在人生中的價值,完美的人是在從事職業的勞動中塑造起來的。人生的價值就在敬業、樂業、創業。這是人生意義的砝碼,也是人生的歡樂、幸福所在。俗話說,人各有志,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我很想知道大家以後想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咱們來作個調查。下面呢,老師給出幾種職業供大家選擇,也可以補充沒有提到的職業:政府官員、作家、學者、翻譯、醫生、教師、律師、建築師、工程師、美容師、演員、企業老闆、家政人員、農民、修鞋匠、工人、清潔工……
根據調查的結果引入:看到大家對自己的未來都有一定的打算,老師很高興,同時老師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沒有同學選擇工人、農民、修鞋匠、家政人員,難道職業本身是有著高低貴之啦?
咱們暫且將這個問題擱在一邊,跟我一齊來作個假設,若干年後,你原本想靠自己的歌喉去天下當個歌星,卻因為父母的橫加干涉而成了一名醫生,整天與那些沒精打採的病人打交道;你原本想像比爾·蓋茨那樣成為商業巨子,卻因沉迷網路太深荒廢了學業而成為一個"修鞋匠",早出晚歸地糊口;再或者你即使如願以償成為一位尊敬的人民教師,工作幾年後卻發現現實中的教師生活竟如此不堪重負辛苦勞累,那時的你可能會怎樣想怎樣做?(生答)

閱讀全文

與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