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拾穗的教學反思

拾穗的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24 03:59:28

Ⅰ 一年級音樂下冊拾麥穗教學反思

《最大的麥穗》 教材解讀 《最大的麥穗》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文章通過古希臘學者蘇格內拉底讓弟子們摘一容個最大的麥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文章重點要學生理解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Ⅱ 《拾穗》這幅油畫表達了畫家米勒怎樣的感情

畫面的主體不過是三個彎腰拾麥穗的農婦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麥垛。這內三人與容遠處的人群形成對比,她們穿著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體態健碩,談不上美麗,更不好說優雅,只是謙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尋找零散、剩餘的糧食。然而,這幅內容朴實的畫作卻給觀眾帶來一種不同尋常的庄嚴感。米勒一般採用橫的構圖,讓紀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現在前景的原野上。三個主體人物分別戴著紅、藍、黃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為主色調,牢牢吸引住觀眾的視線。她們的動作富於連貫性,沉著有序,布置在畫面左側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們顯得愈發結實而有忍耐力。或許長時間的彎腰勞作已經使她們感到很累了,可她們仍在堅持。盡管臉部被隱去了,而她們的動作和軀體更加富於表情——忍耐、謙卑、忠誠。

Ⅲ 拾穗作文 北師大語文的拾穗。

四年級的作文【拾穗】

Ⅳ 拾穗的鄉下婦人

(1)米勒。現實主義。 (2)法國的庫爾貝的《石工》或《奧爾南的葬禮》,俄國列賓的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Ⅳ 米勒的《拾穗》有什麼含義

《拾穗》是米勒最著名的傑作之一,表現三個彎腰的貧苦農婦正在收獲版過的田地里撿拾麥穗。畫家權沒有作任何美化,我們甚至看不清她們垂向地面的臉。但是勞動的神聖,要土地獻出糧食的精神,已經是對勞動者最好的禮贊。正是由於它使公眾首次驚奇地發現平凡勞動的偉大。所以才在拾穗者的背後的地平線上,似乎有造反的長矛和1793年的斷頭台。

Ⅵ 《拾穗者》的創作手法以及米勒藉此表達的情感是什麼

整幅作品的手法極為簡潔朴實,晴朗的天空和金黃色的麥地顯得十分和諧專,豐富的色彩統一屬於柔和的調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他代表作一樣,雖然所畫的內容通俗易懂,簡明單純,但又絕不是平庸淺薄,一覽無余,而是寓意深長,發人深思,這是米勒藝術的重要特色。整個畫面安靜而又莊重,牧歌式地傳達了米勒對農民艱難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對農村生活的特別的摯愛。

Ⅶ 看了米勒的《拾穗者》後,寫的感受.500字以上 30分鍾以內,

500字太多了,不如給你一點提示和要點吧(我也要寫這個)!1.對農民的同情和喜愛 2.大器晚成 3.農民的辛苦 4.米勒的風格

Ⅷ 拾穗者的作品賞析

藝術鑒賞:

主題

米勒描寫的「拾麥」這種行為在以前的法國是經常可以見到的。麥田的主人,在收割的季節允許一些兒童和婦女到田野里拾取麥穗,相傳這種習慣,是古代希伯來人傳來的。米勒用這樣個尋常的拾穗動作表現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困苦和農民生活的艱辛。

雖然從某方面來講,允許貧苦人民在田間撿拾麥穗體現了粒粒皆辛苦和對貧苦人民的同情,但是從另一角度來看,拾穗這種行為又恰當地體現了農民生活的疾苦。

米勒沒有用上層人民作為畫面的主人公,而是選用三個普通的農民,並且是三個婦女,動作上表現出與現實生活中一樣真實的農民在田地里幹活的場面。

因為在米勒看來,腳踏實地勞動者的農民形象本身就是美的,米勒只是把平凡生活中最能反映人物內心本質的一瞬間定格下來,拾穗雖然是很常見的動作,卻在作者的畫筆下得到了升華。

畫面中她們沒有憤怒,沒有埋怨,只有虔誠地撿麥穗,這種虔誠好似無聲的吶喊,震撼著統治階級。

在畫面右上方有一個騎在馬背上彷彿地主管家的人物,他用手指著那些幹活的農民,似乎嘴裡還在斥他們,這個細節點明了農民是在給地主幹活,他們勞累了一年,也沒有帶來富裕,還要靠拾麥穗來補充口糧,多麼讓人心酸的場面。

三個農婦在烈日下拾撿麥穗辛勤勞作的畫面,使富饒的農村豐收景象與農民的辛酸勞動形成了對比,真實地表現了人民生活的艱辛,深刻揭示了背後的階級矛盾。農民畫在19世紀產生並表現出深刻的階級矛盾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

色彩

畫面中三位農婦都著頭巾,但米勒卻使用了紅、黃、藍三種不同的顏色來表現,紅、黃、藍三原色在這里運用得十分巧妙,畫面整體使用了迷人的暖黃色調,紅、藍兩塊沉穩濃郁的色彩融於柔和的黃色調子中,使整個畫面安靜又莊重。

前景中的安靜和後景中緊張的勞動形成鮮明對比,同時又把前景同後景的勞動關系緊密聯系起來,畫面和諧,如同一曲交響樂。米勒筆下的形象都不很細致,五官是模糊的,只以粗線條來勾勒人物的大輪廓,以其人物造型來體現其生動性。

構圖

在構圖上,米勒採用了黃金分割率對畫面進行整體安排,紅頭巾的農婦是整幅畫的黃金分割點,藍頭巾的農婦是紅頭巾的農婦與畫面左邊邊界的黃金分割點,而黃色頭巾的農婦又是紅頭巾的農婦與畫面右邊邊界的黃金分割點。

畫面三個主人公均處於畫面的黃金分割點位置,使使畫面和均衡,體現了米勒精心巧妙的構圖設計。這幅畫與米勒的其他作品比較,在構圖上還有一個顯著的不同之處——即前景的人物都在地平線以下,不像《晚鍾》《數羊女》中的人物超越地平線。

而且所表達的情感也不同,不像《晚鍾》《數羊女》是在低頭析禱,表現農民純補的心與度減的宗教情懷。同時,近景的三位主人公形象大小上要比遠景的麥草堆、馬車、收貨人的形象高大許多,按按照這種比例來說他們之間的距離應該非常遙遠,可是當你看國面時後面的形象又清斷可見。

作者刻意地奇張前景與後景的比例關系,來表達畫面的主題思想。仔細觀察這幅作品可以發現三個主人公的視平線不同,最右邊半起身的農婦,可以看到她的臉和手心。

表明觀察描繪她的視平線在她的下面,需要仰視她,而左邊的兩個農婦,可以完全看到她們的背部,說明視平線在人物的上面,需要俯視她們。

畫面人物

據說畫面中的的三位婦女是以米勒的祖母、母親和姐姐為原型創作的。右方站得較高且一手扶著蓋的像是祖母,看起來年齡稍大些,體態微胖。

中間的婦女像是母親,她最耐勞苦,從穿著上看她雙臂上帶著護袖,想想必是家裡幹活最多的,她拾得麥穗也最多,掛在身上的袋子裡面已經裝滿了遺落的麥穗。

左側的是一位年輕的農家女,應該是女兒,她戴著藍色頭市,體型苗條,她俯身拾穗的動作很敏捷,右手拾起麥,又馬上由左手拿到背後,姿態顯得非常優美。雖然從看不清這三個農婦的相貌及臉部表情,但從體態動作和衣著上依然可以分辨她們的年齡和身份。

名家點評: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米勒畫中的三位農婦是法國的三位女神。

法國藝術評論家朱理·卡斯塔奈里:現代藝術家相信一個在光天化日下的乞丐的確比坐在寶座上的國王還要美;當遠處主人滿載麥子的大車在重壓下呻吟時,我看到三個彎腰的農婦正在收獲過的田裡撿拾落穗,這比見到一個聖者殉難還要痛苦地抓住我的心靈。

這幅油畫,使人產生可怕的憂慮。它不像庫爾貝的某些畫那樣,成為激昂的政治演說或者社會論文,它是件藝術品,非常之美而單純,獨立於議論之外。

他的主題非常動人,精確;但畫得那樣坦率,使它高出於一般黨派爭論之上,從而無需撒謊,也無需使用誇張手法,就表現出了那真實而偉大的自然篇章,猶如荷馬和維吉爾的詩篇。

(8)拾穗的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讓·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出生於法國諾曼底省格魯契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兄妹多而和睦,自幼參加田間勞動,淳厚朴實是他天生的秉性,勤勞清貧成了他生活的習慣。他23歲到巴黎,拜畫家德拉羅什為師,由於師生不和諧而離開。

到盧浮宮向米開朗基羅、普桑、曼特尼亞作品學習。1849年遷到巴黎附近的楓丹白露,後又遷到巴比松村定居。以《簸谷者》為起點,開始了他那偉大的農村風俗畫的創作。

此後27年堅持邊勞動邊作畫,上午下地干農活,下午在家作畫,生活貧困,常有「斷炊之虞」。他的繪畫主要反映農民生活,他滿懷對受苦農民的無限深情,以深厚朴實的繪畫語言去歌頌農民那種真摯、勤勞、朴實、善良的美德,反映他們生活的不幸與頑強的生命力。

對這不合理的社會予以揭示與控訴。他是一位典型的批判現實主義畫家,一生畫了80多幅作品。主要作品有《播種者》、《拾穗者》、《牧羊女》、《晚鍾》、《小鳥的捕食》等。

米勒的藝術語言十分平靜,造型概括,情調含蓄,筆法朴實。他常常用默寫的方式來記錄他的感受和印象,畫風蒼茫沉寂,質朴凝重,色調渾厚,感情真摯動人,人物形象莊重而富有紀念碑性。

Ⅸ 試述米勒的《拾穗者》的時代背景、作品內容、藝術特色及影響

1857年,法國現實主義畫家 讓·弗朗索瓦·米勒 (1814-1875年) 完成了他的經典作品《拾穗者》。
這部作品簡潔朴實,十分真實地描述了農村勞動的生活圖畫。
畫面中,三個貧苦的農婦正在撿拾收割後麥田裡散落的麥穗。頭頂上是盛夏的烈日,汗水已經浸透了粗 布的衣衫,農婦們神態疲憊,彎著腰尋找失落的麥穗。畫面中晴朗的天空和金黃色的麥地顯得十分和諧,豐富的色彩統一於柔和的調子之中。 背景則是堆成小山似的麥垛,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對於這部最能夠代表米勒風格的作品,自它出世以來,已經有太多的專家學者研究和評說,欣賞的文章也是數不勝數。據說,當《拾穗者》剛剛完成的時候,它的名字是叫做《Gleaners》。Gleaners,指拾穗人。它用的是復數,意思很明確,就是指畫面中的三個彎腰撿拾麥穗的農婦。畫面通俗易懂,簡明單純,展現的是一幅表現農村勞動生活的油畫。名字沒有脫離油畫的主題,但是僅僅局限於這一幅油畫本身。寫實,寫意。
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一定不是僅僅表現作品本身,它一定是藉助作品的表面圖形,傳達一個特別的意義,給社會階層,給大眾媒體。米勒的傑出之處,正在於此。當修改後的《拾穗者》面世的時候,名字已經改變,但是改變不大,只是在Gleaners 的前面,加了一個定冠詞:「The」。《The Gleaners》,名稱由拾穗人變成了拾穗者。一個The, 就改變了作品本身的意義。The Gleaners,范圍已經超出了畫面中三個彎腰拾穗的農婦,她們代表的是社會最底層的勞苦大眾。它寓意深長,發人深省。
米勒的一位藝術辯護人朱理·卡斯塔奈里曾這樣來描述這幅畫:「現代藝術家相信一個在光天化日下的乞丐的確比坐在寶座上的國王還要美;。。。當遠處主人滿載麥子的大車在重壓下呻吟時,我看到三個彎腰的農婦正在收獲過的田裡撿拾落穗,這比見到一個聖者殉難還要痛苦地抓住我的心靈。這幅油畫,使人產 生可怕的憂慮。它不象庫爾貝的某些畫那樣,成為激昂的政治演說或者社會論文,它是一件藝術品,非常之美而單純,獨立於議論之外。它的主題非常動人,精確; 但畫得那樣坦率,使它高出於一般黨派爭論之上,從而無需撒謊,也無需使用誇張手法,就表現出了那 真實而偉大的自然篇章,猶如荷馬和維吉爾的詩篇。」yishujia.findart.com.cn《拾穗者》的出現,在當時的法國,差點引起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原因就是因為米勒把《Gleaners 》改成了《The Gleaners》。

閱讀全文

與拾穗的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