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拉德茨基進行曲譜(簡譜)
簡譜:
(1)拉德茨基進行曲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1848年義大利和談被取消了,撒丁王國對倫巴第的奧地利守軍發動了進攻,拉德茨基以一種與其年齡不相稱的速度迅速反擊,只用了幾天功夫就在諾瓦拉戰場取的決定性勝利,迫使撒丁國王當晚宣布退位,82歲的老元帥再度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匈牙利投降半個月後,威尼斯共和國彈盡糧絕,也向拉德茨基元帥投降,相對而言,義大利人是幸運的,年高德劭的元帥並沒有向任何一個城市復仇。在維也納,元帥成為萬眾矚目的偶像,霍夫堡為他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
老約翰施特勞斯上一年譜寫的《拉德茨基進行曲》已經成為最流行的的旋律,人們期待他為慶祝再譜新曲,但是,46歲的作曲家被突如其來的猩紅熱襲倒,三天後便去世了,於是《拉德茨基進行曲》被人一遍遍演奏,百聽不厭,成為老施特勞斯進行曲中最受人喜愛的一部。
⑵ 拉德斯基進行曲聽後有什麼感想
《拉德斯基進行曲》的作者——老約翰·施特勞斯 (Johann Strauss,1804-1849)是奧地利作曲家,是「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的父親。早年從師學習小提琴,二十一歲自組樂團,是維也納圓舞曲體裁的奠基人之一,被譽為「圓舞曲之父」。一生共創作了一百五十餘首圓舞曲,另有大量的進行曲和波爾卡舞曲等。
代表作品《拉德茨基進行曲》和《安娜波爾卡》都是人們非常喜歡的樂曲,其中《拉德斯基進行曲》是最為人們喜聞樂見的作品,是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壓場曲。
《拉德斯基進行曲》屬於管弦樂曲,也是老約翰·施特勞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為人們所熟悉的進行曲,經常作為通俗的管弦樂音樂會的最後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總是以這首曲子作為結束曲,並已成為一種傳統可見它的影響力之大,迷人又熟悉的旋律吸引了我,讓人百聽不厭。
「咚咚咚」大鼓雄渾的震響,凌空而起,把我引入到了音樂的境界。這幾聲前奏的後面將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呢?我充滿了幻想。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快的合奏樂,以小提琴為主樂器,中間不時地插入大提琴,長笛,大鼓的聲音,紛亂中見和諧,這似乎是凱旋而熱烈的慶祝,隨之曲調越來越高,節奏越來越快,小提琴的高音,使人聽到了鳥兒在歌唱,悠悠的長笛就像河水在歡暢地流動。然後曲調忽然平緩了下來,飄出了低沉的大提琴的聲音——忽然間曲調又高昂起來——小提琴與大笛交相輝映,奏出了悠揚悅耳的舞曲,從音符間可以感到那種歡快的心情,那是久所未有的歡快,更是團聚奮發的呼喊。曲調由高昂轉向了激昂,內心的情調也到了最高潮。他們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這也就是首曲子由對比鮮明的兩部分構成。強勁有力的引子之後是第一部分主題,彷彿讓人們看到了一隊步兵輕快的走過大街。反復一遍之後,音樂經過一個全樂隊齊奏的過渡句,隨後出現的是與前面主題相對比的輕柔主題,優美動聽。音樂最後在反復第一部分的主題後結束。 但這並沒有影響這部作品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樂曲為D大調 復三段體結構為(引子)+A+B+A:
A部分:緊隨高昂嘹亮的引子之作,樂隊以熱烈的情緒為我們奏出了熱情而又輝煌的旋律:這個富於彈性而情趣活潑的主題經樂隊反復演奏,其自豪和雄壯的感覺流露無遺,使人在自然而然中便由衷地加入到了它行進的節奏之中。
B部分:是一段沉穩柔和的音樂,整個樂隊的力度稍減,增加了抒情的色彩,但這段具有吉普賽風格的曲調,節奏清晰流暢而富於跳躍感,彷彿是描繪拉德茨基意氣風發的神情,又宛如這位元帥正率軍出征,馭馬疆場。
……
因為他的拍子簡潔有力,樂句精練清楚,旋律鮮明流暢,音樂或威武、剛毅,或輝煌、壯麗,或抒情、柔美。時至今天,進行曲不僅成為日常生活婚喪喜慶的一部分,有時侯更升華成為國民追求理想的象徵。
《拉德斯基進行曲》是一首情緒熱烈而又令人振奮的作品,聽來使人心情舒暢,妙不可言。
⑶ 《拉德茨基進行曲》中A.、B的兩個樂段的音樂意境是什麼
在這首曲子當中,a段和b段其實表現的是不同的意境,那一段你聽起來之後會有一種傷感的感覺,反而第1段聽起來的時候是比較慷慨激昂的。
⑷ 誰有對 拉德茨基進行曲 的詳細賞析
《拉德茨基進行曲》,又名《拉德斯基進行曲》,是老約翰·施特勞斯專於1848年創作的。屬拉德茨基是奧地利的陸軍元帥,從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騎兵總司令。拉德茨基積極維護奧地利帝國殖民統治,曾率領軍隊侵略鄰國義大利,並在義大利北部任總督多年。從德、奧出版的歷史書看,拉德茨基被視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義大利則認為他是一個侵略者。老約翰施特勞斯所寫的這首進行曲正是炫耀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風。了解這段歷史的人,對這支曲子所歌頌的人並不感興趣。後來,由於此曲曲調十分動聽,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時能獲得較好的劇場效果,人們也就漸漸地忘記了拉德茨基那段不光彩的歷史,喜歡起這支曲子來。
1987年的新年音樂會,當最後的《拉德茨基進行曲》歡快的旋律響起時,聽眾情不自禁地應和著節拍鼓掌。這時指揮赫伯特·馮·卡拉揚很有想像力地轉過身來,示意觀眾隨著音樂的強弱和節奏來鼓掌,從此以後,每當音樂會最後的《拉德茨基進行曲》響起時,這個音樂家與聽眾水乳交融的鼓掌場面就成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保留節目。
⑸ 拉德茨基進行曲情緒是什麼,體裁為什麼,曲式是什麼
拉德茨基進行曲情緒是輕松,詼諧的音樂風格,塑造了英雄威武的形象,
體裁是進行曲,
曲式是D大調,2/2拍,復三部曲式。
⑹ 用簡潔的語言描述拉德茨基進行曲
拉德茨基進行曲,本是寫給侵略義大利的奧地利陸軍元帥拉德茨基,對此歌頌的人物版聽眾並不感興權趣。但是憑借其膾炙人口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同樣可以征服人心,此名曲的誕生從紅極一時到冷落再到熱捧,大起大落就像人的一生,他也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藝術雖然與現實緊密聯系,但是真正欣賞藝術的人會忽視掉不必要的因素,只專注從審美的角度欣賞音樂。
此曲的先天不足讓創作組付出了慘痛代價,但也是因為音樂家和觀眾的不懈努力讓他重回高雅的音樂殿堂,歷史故然不能忘記,但不能以此為由拒絕超越歷史的共同價值。
⑺ 為什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以拉德茨基進行曲結尾
這個傳統始於1987年,也就是鼎鼎大名的卡拉揚第一次登上金色大廳指揮新年音樂會那一回年。
1987年的新年音樂答會,當最後的《拉德茨基進行曲》歡快樂的旋律響起時,聽眾情不自禁地應和著節拍鼓掌。這時指揮赫伯特·馮·卡拉揚很有想像力地轉過身來,示意觀眾隨著音樂的強弱和節奏來鼓掌,從此以後,每當音樂會最後的《拉德茨基進行曲》響起時,這個音樂家與聽眾水乳交融的鼓掌場面就成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保留節目。
⑻ 拉德茨基進行曲的幾個問題
來1.背景材料
《拉德茨基進行源曲》是老約翰·施特勞斯於1848年創作的。拉德茨基是奧地利的陸軍元帥,從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騎兵總司令。拉德茨基積極維護奧地利帝國殖民統治,曾率領軍隊侵略鄰國義大利,並在義大利北部任總督多年。從德、奧出版的歷史書看,拉德茨基被視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義大利則認為他是一個侵略者。老約翰·施特勞斯所寫的這首進行曲正是炫耀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風。了解這段歷史的人,對這支曲子所歌頌的人並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