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趣味語文」是指什麼
教法來歷
「趣味語文教學法」是長期探索的結果。筆者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已近二十五年,在教學中,一邊實踐,一邊學習,一邊鑽研思考,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結合學生對象的變化,結合課程改革的背景,根據我自己的個性特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風格,並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整個教學作歸納提煉,取其成功之處,剔除不盡如人意之處,最終提出了這個教學法。
我的教學法得已形成,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於堅持不懈地學習。我從教書以來堅持學習,系統讀了中外有關教學法、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如《學習的革命》《教育心理學》等數十種。認真研讀了大學文科教材《中學語文教學法》、葉蒼岑《中學語文教學通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學語文教師手冊》等,追蹤了於漪、錢夢龍、寧鴻彬、魏書生等著名教師成功的足跡,對他們的成長歷程、教學特色作了深入的了解和思索。此外學習了沙塔羅夫的《三分是怎樣消失的》,保加利亞國際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羅扎諾夫的《超級學習法》,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贊科夫的《教學與發展》《教學論與生活》《和教師的談話》,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等。研讀了不少公開出版的教案、與語文教學相關的雜志以及與語文課文相關的資料。
從學習中明確了語文教學的實質,語文教學應採用的科學方法,以及如何成為一個有個性特長的教師。沙塔羅夫的《三分是怎樣消失的》讓我明白了對學生鼓勵的重要,贊科夫的《教學與發展》《教學論與生活》《和教師的談話》讓我明白了語文教學應遵循「快速前進的原則」,蘇霍姆林斯基讓我明白了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於漪、錢夢龍、寧鴻彬等前輩教師讓我明白了應如何去解讀語文教材,做到教書與育人結合,魏書生先生讓我明白了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重要重義等。
其次是來源於我的不斷實踐與思索。對語文教學方法的鑽研貫穿了我的整個語文教學歷程。我對教學法的鑽研有一個從「散打」到「綜合」的過程。
教學目的上,我先是追求知識的落實,再是追求培養學生的能力,再後來是知識與能力並重,最終從素質教育理念中和儒家的「修身」中獲得啟發,認為語文教學不能僅僅教學生獲得有關語文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還應培養學生的思想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態度,更應提高學生的人格修養和綜合素質。
教學方式上,我先是追求如何唱好獨角戲,我曾追求像大將軍一樣的八面威風,追求在課堂旁徵博引到旁若無人的境界;曾鑽研過如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讓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是必需的而且是引人入勝的,讓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對學生產生正面影響。這些曾給我帶來過自以為是的快樂,但後來陷入困境:白天上課找不到感覺,晚上常常夢到與學生對立得上不下課。於是我轉而研究如何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內容上,我先是探討如何將課本教得精細,其次是探討如何把課文本身的內容拓展開,再後是探討如何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書本走向生活,由上統編教材到上統編教材與校本教材結合。選擇什麼來教,本來有教材,不需我們的思考,但我認識到,語文知識的獲得,語文能力的形成,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得靠長期積累訓練,特別是得依賴於廣泛的課外閱讀,於是就有了課外內容的拓展。
課外補充什麼?最初的想法是有用處著眼,先秦的四書五經歷史散文等中間有許多現在還在運用的名言警句,於是決定從源頭學起,選取大最的現在還在運用的名言警句教給學生,這些名句通俗好懂,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結晶,學生學了,能更好地理想現代文和日常口語中運用到的相關詞語與句子,也能運用來寫作與口頭交流,更能指導學生的行身立事,特別重要的是讓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語文素材。再過來是鼓勵學生讀大量中外名著,讀與學生成長相關的書籍,讀與生活技能和適應生活相關的書籍,讀與學習方法、記憶方法等相關的書籍。
再後來意識到對課文的理解依賴於生活閱歷的豐富,依賴於對生活的體驗與思考,又將指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作為了教學內容。
在成才觀上,先是研究如何讓考上大學,後來是研究如何讓學生成才,再後來是研究如何讓師生共同成才。
教學理念上,先是追求「懶」,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後來是追求「懶」與「樂」相結合,即不僅要學會自主學習,還要學得快樂,學得有顯著的成效。
教學個性上,注意揚長避短。自己性格內向,無法做到個性張揚,無法做到活潑,無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感染學生;為人較為嚴謹而至於嚴厲,無法與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親近;而其特長是書讀得較多,又勤於學習,於是在教學過程中用旁徵博引來讓學生佩服;思考能力強,能在社會現象中發現事物的本質,於是便在教學中做到盡可能有理趣,讓學生享受思辯之樂;善於結合個人經歷與社會背景對教材進行理解,於是便將課文內容與社會現實結合,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以拉近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教材的距離,使學生對教材有真切的體會,學了能在生活中運用,並能用以指導自己的行身立事。
筆者又注意做到教學與眾不同。
別人一般是先教後學,在我則是先學後教,讓學生在先學中明確哪些是自己學得懂的,哪些是自己學不懂的,在先學中提出問題,讓教師之教能做到針對性強,減少不需要教的內容,減少不需要的教學環節;同時在先學中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養成自學的能力。
別人是以考促學,考重於學,我則是以學備考,學重於考。
別人追求語文教學中的科學化、精細化,我則追求整體感悟、整體推進,讓學生在廣泛閱讀和寫作日記、作文中自然積累語文知識、語言素材,形成語文能力。
我將這種方法命名為「淘紅苕法」。此法是從農家淘紅苕中獲得啟示。農家淘紅苕,不是一個個將紅苕洗凈,而是先將一筐紅苕放進水裡浸泡,然後抖動筐子,再放進水裡淘洗,然後再抖動筐子,如此多次,則紅苕只有極個別未洗凈,將未洗凈的逐一洗凈即可,這樣會很省事,如果採用逐個洗凈的方法,則相當費力。語文教學也是如此,由於語文素養的進步是綜合因素起作用的結果,因而也只有讓學生在整體推進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不宜將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支解,逐一要求學生在特定的時間掌握。
別人講究慢速度教學,在我則講究快速推進原則,一冊書一般兩個月就講完了,將大量的時間用來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和進行語文活動。
別人是用別人編的資料復習,我則自己編資料來用,這樣針對性更強。
別人對學生用同一標准要求,我則用不同的標准要求,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在每節課都有收獲。
別人是教學生迎考,而我則是倡導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成才。
別人是教學生學,在我則是教學生自學。筆者自教書以來一直致力於素質教育,致力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格、思維品質、自學能力,主張「教師應將功夫下在課堂外,學生應將功夫下在課堂內」。
別人注重研究如何考,自己則對考試信息、如何迎考不太注意,堅信語文成績取決於語文素質,認為語文教學應「先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後提同學生的語文分數」,將重點放在研究學生怎樣學,不讓學生語文素養自然形成的過程變成老師揠苗助長的過程。
很多人面對每一次教學改革,採取盲目跟進的態度,其結果是改革開放以來,語文教改一浪緊接一浪,一浪高過一浪,每一次都是熱熱鬧鬧開始,沒有什麼效果就立即轉向,將腳踏實地的教學改革,幾乎演變成了政治運動,留給教師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困惑。筆者則既不盲目跟風,用革命的手段將過去的一切摧毀了重建,也不認為那是研究者坐在辦公室里想出來的,花哨而不實用,完全無動於衷。而是認真研究改革產生的背景,研究在哪些方面要求變革,變革的實質是什麼,然後檢討自己的教學,看哪些經驗是可以保留的,哪些是必須改革的,讓每一次改革都成為自己教法、教學觀念提升的催化劑。
教學法的總結上,筆者先是總結出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即「厚積薄發,發展創新」。
所謂「厚積薄發」是指教師堅持廣泛學習、研究,教學中能旁徵博引、舉重若輕,使學生崇拜老師;堅持搜集與教學有關的資料,使課堂教學能做到生動、充實,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慾;廣泛搜集多種教法、進行多種教學設計,從而選擇最能吸引學生和最能產生教學效果的教法。
所謂「發展」指教學以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為目標,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立足於教師與學生的未來發展。
所謂「創新」是指教師的教學觀念新,教法新,學生的學法創新。
教師的觀念新指:將師生共同成才作為教育教學理念;堅持全面育人,在教學中做到培養思維品質、自學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與教學知識並重,在教育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健全的人格精神與為人處事並重;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將研究性學習落實到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利用網路、圖書等資源,掌握做學問的方法,從學法、鑒賞等方面入手,學得積極、主動、有效,使語文活動成為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話劇表演、語文網路知識競賽、小品表演、成語接龍、詩歌朗誦、即興表演等語文活動形式,讓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教師的教法創新包含的內容有: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結合,語文教學與語文活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結合,思想教育與教學內容結合,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核心,以作文教學為突破口。
學生的學法創新有:針對自己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加以彌補,有強烈的學習動力,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
接著是將教學法總結為「激趣」「博學」「輕負」「自主」四個方面。
最後是在教高2009級時,將教學法進一步提煉為「趣味語文教學法」。
該屆學生有相當一部分為二代獨生子女,毅力品質下降,稍遇挫折即打退堂鼓,說他不行不能起到反激的作用,反而真認為自己不行;獨立學習的意識下降,對教師管理、教學的依賴性增強;更重要的有二百餘萬大學生未能就業,使學生中較普遍地產生了讀書無用的想法。
還有就是農村同學大量增加,不少同學幾乎沒有讀過課外書,其口頭表達、閱讀能力很差。
再則就是老師與學生的閱讀分離,使教與學很難產生共鳴。老師傾向於讀傳統名篇名著,學生則喜歡讀輕松搞笑的作品,這就造成了學生與教師的隔:教師自以為有趣的內容,在學生那裡引不起共鳴;學生十分津津樂道的內容,教師或茫然無知或覺得十分無聊。
於是教這一屆學生不僅倍感吃力,更難受的教與學不能很快相互適應。教學現實激發自己將十多年積累的資料編印成《趣味語文》一書,以輔助教學,向學生推薦大量課外書,讓學生與教師的閱讀拉近。教師則主動去瀏覽學生所喜歡讀的內容,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好地解決教學中遇到的難題,筆者進一步總結了二十多年來的教學,借《趣味語文》一書編成的觸發,將教學法最終定格為「趣味語文教學法」。
其探索歷程我們可以作這樣的小結:
用教師的博學征服學生,讓學生因佩服老師而喜歡語文學習——用輕負解放學生和自己,讓學生因負擔輕效果好而喜歡語文,讓教師有個人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因為是學習的主人而喜歡語文學習——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追求語文學習的境界——歸結出趣味語文教學法。
對「趣味語文教學法」的界定
「趣味語文教學法」的支撐點是「趣味語文」,即語文材料有趣,能讓學生在閱讀理解在運用中產生趣味;閱讀理解有趣,能理解出作品中作者的用心之處;對語文本身感到有趣,以熱愛之情學習語文。
「趣味語文」是有層次的。
從材料本身看,有三個層次:
一是閱讀材料本身幽默生動,一讀就能讓人感到愉悅;二是閱讀材料透著作者的聰明才智和情感,讀之能讓我們視野開闊、引起強烈共鳴,能讓我們產生會心的喜悅;三是閱讀材料有激勵作用和有豐厚的思想文化內涵,讀之能陶冶情操,能激發我們奮斗的精神,更能培養我們的志趣。
從「小語文」的角度看有三個層次:
一、幽默生動。教學語言生動幽默,說到學生的心裡去了,學習的內容本身有趣。
二、妙然心會。理解探索產生的樂趣。
三、廢寢忘餐。自覺追求,在追求成功中獲得樂趣。2004年4月17日上午,年逾90高齡的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在浙大紫金港學生劇場為浙大作題為「外微分方程」的主題演講。當一位學子向陳老討教學習數學的訣竅時,陳教授的回答非常簡單:「就是好玩!」如果我們覺得語文「好玩」,也會為之終生追求。
從「大語文」的角度看也有三個層: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出自宋朝晏殊的《鵲踏枝》),這是說: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應該登高望遠,鳥瞰路徑,了解概貌,「望盡天涯路」;
第二種境界是「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出自宋朝柳永的《蝶戀花》),這是說:做學問成大事業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經過一番辛勤勞動的過程,「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說要像渴望戀人那樣,廢寢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帶寬也不後悔。
第三種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南宋辛棄疾的《青玉案》)。這是說:經過反復追尋、研究,到底取得了成功。
其實也可以將之比喻為趣味語文的三個層次。
一、獨立高樓,見多識廣,博學之樂。
二、憔悴不悔,追求之樂。
三、驀然回首,發現之樂。
「趣味語文」有雅俗之分,我們要立足於雅,在趣味中要體現語文知識的學習、語文能力的培養,更要體現語文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不能以肉麻當有趣,以媚俗當有趣,以無聊當有趣,以淺薄當有趣,更不能以「黃色」當有趣。
「趣味語文教學法」是一種教學理念,即:語文是鮮活靈動而有生命的,是有思想文化內涵的,它是歷史的沉澱,溶入了我們的血液之中,也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語文學習可以提高人的修養,提高人的文明素質,提高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學習語文是可以做到輕松、愉快和高效的。我們應該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的期待,讓語文學習成為溝通師生的橋梁,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讓全方面運用語文知識與能力成為學生一種自覺的行為。
「趣味語文教學法」是一種教學方法。「趣味語文教學法」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有趣的材料、通過生動幽默的教學語言、科學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對語文本身感興趣;通過指導學生廣泛閱讀,滿足學生博學的心理需求,滿足學生對未知生活多樣化的生活體驗,從而對語文產生興趣;指導學生明白語文學習的作用,讓學生覺得語文學習有用而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狀態,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減輕學生語文學習的負擔,以良好的語文學習效果,讓學生隨時感受語文學習的成功,以保持學生學習語文的強烈願望;讓學生以飽滿的學習熱情自覺主動地學習,在其中體會探求之樂、成功之樂,最終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費力少而收效巨,達到老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理想境界。
❷ 我要講歐陽修的蝶戀花這首詩,可以幫一下忙嗎給個教案很感謝!!
《蝶戀花》教案
【教學目標】
1. 反復誦讀,把握感情基調,提高審美能力。
2. 把握詩詞中常用的意象的含義,提高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3. 練字析文,以獲得更多的體會與認識
【課時安排】:一個課時
【教學方式】:研習式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 導語,利用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一名句進行
導入《蝶戀花》
二、1. 學生自讀詩詞,然後進行提問這首詞傳達了怎樣的情感?從哪些地方可
以顯現感受到?
2.播放《蝶戀花》的視頻,體會它的感情基調。
3.齊讀《蝶戀花》,從中體會意境。
三.文學常識
1.簡介言情詩
2.《蝶戀花》詞牌名的來歷
3.作者簡介和作者詞風特點
四、閱讀解析晏殊的《蝶戀花》
一、解析詞的大意
二、質疑、討論
1.特別點出「雙飛」有什麼意味?
燕子的雙飛,更反襯出主人公的孤獨。 這兩句表面上是只寫客觀景物,實則暗含著濃濃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語皆情語」。
2.起句描繪了怎樣的景物?這些景物帶有什麼特點?
起句描寫了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在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像在默默飲泣。 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徵色彩(象徵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色彩移於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說,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觀的色彩。
3.第二句中,寫羅幕的「輕寒」,與「燕子雙飛去」有必然關系嗎? 第二句描寫的是:新秋清晨,羅幕之間盪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這兩種現象間本不一定存在著聯系,但在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裡,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的。這里與其說是燕子的感覺,倒不如是寫簾中人的感覺――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在心理上也盪漾著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4.「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哪些詞與上闋相照應
「昨夜」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望盡天涯路」正從上文的一夜無眠生出。
5.第三句「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點明了什麼?
這句在時間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兩點變化。一是點明了幽
怨、哀愁是因為「離別」,二是「怨」由隱微轉為強烈――怨恨月亮 不
解人意。
6.第三句有沒有別的信息?
明月本無知無情,它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該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彷彿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在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觸動。
7.「昨夜西風凋碧樹」只是眼前所見之景嗎?
「凋」字如何理解?「昨夜西風凋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聽西風飄落樹葉情景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故「凋」字既寫出了景,又道出了情。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所以,這幾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情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冼盡鉛華,純用白描。氣象闊大,境界高遠,成為全詞的警句。
8.體味本詞的藝術特色
(1)、本詞與晏殊的其它詞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間,在境界、風格上是稍有區別的。上片取境較狹,風格偏於柔婉;下片卻境界開闊,風格近乎悲壯。
(2)、詞中,作者用了烘托與反襯的手法寫女主人公內心的悲苦。前者如「檻菊愁煙蘭泣露」,是以悲景寫愁,與詞中人物同病相憐。後者如「燕子雙飛」、「明月穿戶」,都以樂景寫悲,以雙燕、月光無情反襯女子有情。
五、課後拓展
一、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三層境界:
第一層境界: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
出於晏殊的《蝶戀花》,談立志。
第二層境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出於柳永
的《鳳棲梧》,談執著。
第三層境界:「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是出於辛棄疾的《青玉案》,談欣喜 。
二、詩歌賞析要點:
(1).緊扣意象;
(2).體味語言;
(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有象徵意義的詞)
(3).揣摩手法;
(抒情手段、表現手法等)
(4).深臨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此詞。
(2)、完成「學習與評價」的有關練習,下節課進行討論。
(3).找一下晏殊其他的詩詞進行比較
七、教後筆記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教學目標:
1.體會全詞含蓄蘊藉、婉曲幽深、耐人尋味的風格。
2.學習本詞欲揚先抑的寫景手法。
3.鑒賞本詞工筆描摹式的抒情。
教學重點:
1.學習本詞欲揚先抑的寫景手法。
2.鑒賞本詞工筆描摹式的抒情。
教學難點:
1.體會全詞含蓄蘊藉、婉曲幽深、耐人尋味的風格。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散文大家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後,心情郁悶,他經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飲酒抒懷,並與山寺內的住持智仙和尚結為莫逆之交。智仙為方便好友游訪,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歐陽修休息、飲酒。歐陽修用自己的別號「醉翁」為這座亭子命名。後來,便寫了《醉翁亭記》,我們在初中已經學過,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他的詞,領略一下他的詞的風采。
二、作者簡介
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和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謚號「文忠」。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 天聖進士。累官知制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有《歐陽文忠集》,詞集有《六一詞》、《近體樂府》及《醉翁琴趣外編》。
三、鑒賞詩歌
(三)閱讀鑒賞歐陽修《蝶戀花》
1、齊讀:歐陽修《蝶戀花》。
2、李清照《詞序》:「歐陽公作《蝶戀花》有『庭院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李清照為何酷愛這句?
明確:李清照本人是疊詞高手,故酷愛這句。(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三個「深」字重疊,前兩個重疊直接強調深的程度,第三個「深」又推進一層,與「幾許」構成疑問語氣,與下面「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呼應起來,別有一番情趣。
3、「遊冶處」與「章台路」之間有關系嗎?
明確:「遊冶處」就是「章台路」。這句有倒裝,應為:樓高,不見玉勒雕鞍遊冶處――章台路。
4、「春」字如何理解?
明確:「春」字語意雙關,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詞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華。
5、結句是觸景生情還是借景抒情?
明確:王國維《人間詞話》里將情景交融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觸景生情就是無我之境,把自己激動的心情加到客觀的景物里去,緣情造景,這就是有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中「淚眼」表明詞里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經非常激動,把自己的感情附著到「亂紅」之上,這應該是借景抒情。
6、清代人張惠言《詞選》認為這首詞是一首政治詩,有道理嗎?
明確:清代人張惠言認為,「庭院深深」就是說王宮已經非常深遠,不易進入;「樓高不見」是說君王又不覺悟;「亂紅飛去」喻大臣被貶逐,即北宋韓琦、范仲淹被貶。
王國維認為張惠言是穿鑿附會,在《人間詞話》里說:「固哉,皋文(張惠言字)之為詞也!」認為本詞只是興到之作,沒有寓意,就是寫豪門大戶的棄婦之怨。
7、小結:就時代論文
明確:王國維批評張惠言主要依據北宋早期詞的特點和風格,北宋,柳永才開始寫市民生活、蘇軾才完成了詞由主要寫兒女艷情轉向表現社會生活的內容的轉變。晏殊、歐陽修等人的詞作,題材相當狹窄,主要寫艷情,以娛樂抒情見長,少有寄託,同時代的范仲淹寫了少量邊塞詞,歐陽修還嘲笑他為「窮塞主之詞」,王國維甚至稱北宋早期詞為「倡優也」,所以《蝶戀花》不可能是政治詩,這是時代限定的。
四、表現手法總結:
欲揚先抑
欲揚先抑,是一種描寫技巧。欲揚先抑的「揚」,是指褒揚、抬高。「抑」,指按下、貶低。褒揚某個人物或事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按下,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用這種方法,使情節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用欲揚先抑的方法,使情節多變,形成懸念,造成觀眾的心理落差。
五、課堂訓練
1、歐陽修,字 ,號 ,晚年號
北宋著名 家、 家。北宋 倡導者,著有 。其作品風格特點 。
2、拓展閱讀
浣 溪 沙
歐陽修
堤上遊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
白發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
(1)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倡導者,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三蘇父子、曾鞏、王安石一同被稱為「唐宋八大家」。(1分)
(2)上片描繪的色調和諧、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圖,經「逐」、「拍」等的點化,頓使形象呼之欲出。請分析「逐」、「拍」的藝術效果。(3)
答:「逐」刻畫了堤上遊人對水上畫船的熱衷之情,「拍」刻畫了春水活潑潑的生命。
(3)有人說詞的下片有「及時行樂的消極情調」,你同意嗎?請簡要分析。(3分)
答:詞的下片雖有及時行了之意,但詞人一生懷憂時之情與憤時之意,實在是借酒澆愁,在沉醉中吐胸中郁悶,而獲得精神的片刻快慰。
六、小結。
七、布置課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