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教學中自我反思
一、教師要正確認識反思 反思對看到的、聽到的、親身經歷過的教育教學現象所進行的一番認真思考。教師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並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反思之後用自己的觀點、看法,評價用於自己的實踐教學就是改進教學的行動。一邊教學一邊反思,教學與反思研究相結合,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和風格。 二、教師要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師教學中一種內省活動,也是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具備的一種能力。要不斷地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1、要有自我監控能力:提高自我的觀察、判斷、評價和設計的能力。要有教學效能感,對教師自身教學效果的認識,評價進而產生的價值感、自我滿足感,自我信賴感。要有職業意識。2、要有教學監控能力。在教學活動內容中,教師要寫有效的教學計劃,即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之前,明確教學課程內容、學生興趣和需要,學生發展水平、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方法與手段。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可能的教學效果。3、要有課堂的組織與管理能力。在課堂上密切關注所有學生的反應,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隨時准備應付課堂上的偶發事件。4、教學中,師生言語互相溝通,教師要努力以自己積極的態度感染學生,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5、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回答、作業、交流、操作等學習行為進行及時評價,或指導學習主體或同伴對學習行為進行評價。6、教學反思。課上完後,對自己上過的課的情況進行回顧和評價。把它記錄下來。 三、 教師要寫教學反思 反思貫穿於教師的整個教學生涯當中,而不是某一個階段的特殊任務。所以要求每一堂課後寫一寫簡短的篇反思。教師要反思以下幾個方面。1. 要反思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持久性更長。因此,情感、態度、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2. 要反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歷來被作為課程之本。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我們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後反思」中作為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3. 要反思教學活動是否有「溝通」和「合作」 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於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教學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失去了溝通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再是「人與物」關系,而是「我和你」關系;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是只有教學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假教學」。4. 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因此,無論是情境的創設還是內容的呈現,無論是問題的設置,還是釋疑解惑,均應「為了一切學生」,多層次、多維度、多渠道地開展教育活動。
Ⅱ 在教學中如何反思
課前:有沒有復習,有沒有預習
課中:如果你可中有反思,你只能說明你上可走神了...
課後:上課有沒有走神,有沒有認真聽講,,,
就這些
我的經驗
Ⅲ 怎樣反思自己的教學
1、把新課程理念作為反思的著眼點。新課程倡導教學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如何從生活實際中選取合適的素材供學生學習,又如何使學生在課堂上體驗的生活與實際的生活狀態相一致,應該說是當今教學中仍沒有解決好的問題。教師在撰寫教學反思時,應該對照新課程的理念來審視自身的教學實踐,思考自己的教學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的要求,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做些什麼。這樣的反思會使得新課程的理念逐步在課堂上得到體現和落實。2、把相關經驗和理論作為反思的重要參照。進行教學反思時,並不見得只是就問題而談問題,在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深入思考時,需要回憶、整合先有的經驗,借用某些已有的理論來分析,使教學反思成為聯系以往經驗與現有做法的橋梁,成為貫通既定理論與實踐的中介。這樣的反思擺脫了純粹經驗的說教,是對課堂實際行為的有效提升。3、把整體反思與局部反思相結合。課堂教學的反思,既可以是對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的整體思考,也可以是對課堂教學某個環節的局部思考。有的時候需要從整體層面來分析,有的時候需要「就其一點而不及其餘」。兩種反思的方式都是允許的,視具體情況而定。兩者的結合,可使反思在整體中把握局部,在局部上認識整體。4、把反思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我們常常說教學反思要體現在教學的始終,反映在教學的全過程,但可能缺乏有益的直觀經驗。教學前的反思集中在教學定位、設計理念和方法上,教學中的反思集中在課堂動態生成的事件上,教學後的反思集中在教學效果與設計意圖是否一致上。反思成為引導教學的基本手段,成為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也就成了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的動力和源泉。5、把反思結果運用於實踐、改進實踐。教學中的反思不是坐而論道的玄思,需要將反思得到的啟示、體會、對策轉化成為後續教學的具體舉措。在教學實踐中,面對教學中存在的一個關鍵性問題,經過反思,連續設計了三種不同的教學方案,並在實踐中檢驗三種方案不同的實施效果,深化了自己對教學的認識,並且提升了自己的教學反思能力。教學反思是教師從事教學研究時的基本手段,教師在實踐中掌握了這種手段,無疑會獲得自己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工具。撰寫教學反思的形式很多,可以是先描述教學片段,再敘述自己的思考,其實還存在其他一些撰寫方式,如夾敘夾議、材料與反思相結合等。教學反思寫法靈活,能夠把自己教學的思考和認識恰當地表達出來的方式,都是可選的方式。
Ⅳ 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反思(轉載)
對教學進行反思,可以克服思維定勢,使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使自己走出教書匠的行列。面對新課標,我是從如下幾個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學:
1、是否關注知識的熱點,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知識爆炸的時代,信息革新快。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及時地捕捉一些社會生活中的熱點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2、是否聯系學生實際、生活、生產實踐來活化課堂?學習的目的就是把知識運用在生產、生活的實踐中,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根本宗旨。
3、是否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是否為學生的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打基礎?教學最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會學習和具有實踐技能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最基本的能力。
4、是否讓學生參與教學,在合作中自己主動去思考著學習?社會分工的細化,需要合作。合作,是事業成功的保證,是未來社會人必要的素質之一。
5、是否將問題和過渡設計得科學巧妙,使新舊知識發生合理而自然的聯系?課堂就像是一個故事,需要自然而流暢的結構。問題的創設,可以減少學生學習的障礙,可以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1、針對出現的問題,修改原教案中的不當之處。
2、寫教後札記。堅持每天寫出教學札記,把自己教學的得與失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參考。時間長了,也是一筆財富。
3、聽別人(包括老師、學生)的評價。教學反思,需要鏡子,別人的評價,學生的評價和反應,是最好的參照物。我們要虛心聽取別的老師的意見,積極地開展課後的學生調查工作,從中獲取改進的辦法。
4、與別人作比較。對別人的課堂教學進行分析,找出別人的優點和長處,結合自己的教學進行對照而取長補短。
總之,教學反思都應該有一個問題反思新問題調整和實踐再反思的過程,並且把這一行為內化為個人的自覺行動,養成一種思維的品質,要讓反思成為習慣。當然,在反思中,我們還應該有挑戰自我的勇氣,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和行動。同時,反思不可缺少理論的支持,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是進行反思的必要的前提。只有這樣,反思才能夠成為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Ⅳ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反思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活動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如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上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於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再如,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升華認識,學會學習。課堂上探究性學習主要體現在探究性閱讀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的深層含義進行開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閱讀活動。語文的探究學習不同於科學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講究科學性,隨意探究只會浪費時間。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發散思維,不注重整合和優化,開放無度,天馬行空。還有有的語文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在三個不同階段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設計等多方面進行不斷的思考和更新,在理論和實踐經驗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學反思的過程: 1.教學前反思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上課前,我都認真地對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手段的應用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上可能有的反應做了充分的反思。 經過課前的反思與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更適合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2.教學中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適時地調整、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使學生能夠結合實際高頻率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3.教學後反思 教學後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處理好教學中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系,巧妙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及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想像力和創新精神,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教學反思的方法: 1.寫成功之處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寫不足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後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Ⅵ 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反思
一、讓反思成為自願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對教學中問題的剖析。但是現在有不少學校雖然將教學反思提得很響,但僅僅落實在例行檢查的形式上,只考慮有沒有夠不夠的問題,不考慮真不真好不好的問題,最終導致教師寫教學反思不是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來提高自己,而是為了應付相關的檢查來胡亂湊數。反思成了目的而非手段,說難聽點,這樣的反思與雞肋何異?所以我要說,教師的反思只有自覺自願地進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思。要想做到這一點,學校首先要給教師「松綁」,把教師從一些無謂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保證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來研究。其次,學校要充分激發教師教學反思的潛能,如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樣,不是僅靠條條框框的制度規定就能達到,更多的是及時肯定、鼓勵、表彰,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各種活動進行有效推廣。有了這雙重合力,相信每一位教師能會很快進入狀態並從中獲益。 二、當反思成為習慣 良好的習慣對人終生有益,作為教師,形成良好的教學反思習慣,對個人專業成長起著巨大作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反思習慣一旦形成,教學反思將無處不在。就反思內容來說,可以是課堂上的精彩瞬間或敗筆之處,可以是作業設計或試卷編排,也可以是學情變化或教法革新。反思方法更是多種多樣。一是課後筆記:一節課後,對自己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手段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的突出是否達到預定目標,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進行簡單總結;二是反思日記:總結一天的工作,記錄自己所得,取長補短;三是交流討論:教師針對課堂上發生的問題,各抒己見,共同探討解決辦法,得出最佳方案;四是教學研究:為弄清課堂上遇到的問題,以教學理論為指導,廣泛開展教研活動,通過調查實踐,探索新的教學理論。至於反思時機也可收放自如,課前課間幾分鍾,及時反思調整思路;教研活動半節課,集體研究整體提高;茶餘飯後一小時,總結經驗揚長避短。甚至散步、聊天、讀書都能夠為教學反思服務,只要形成習慣,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方式都能引發你對教學的思考。 三、給反思提供載體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有一個進程,當它達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想要再上升一個高度就非常困難。要想讓教學反思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師教學反思的水平和高度,那就需要給反思提供豐富的載體,不斷為反思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在校內定期開展教研專題活動,如說、聽、評三位一體活動,也可以在校際間開展研討,搭建平台進行交流,提供反思內容。可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實現專家引領,也可以藉助網路,通過網路教研,創新反思形式,真正為教師專業成長發揮作用。 當我們具備反思意識,形成反思習慣,擁有反思方法,善於反思、有效反思,並且能夠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相信任何一位教師,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不斷成長,成為學生喜歡、家長肯定的能師、優師。
Ⅶ 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反思
案例中老師的教學設計有許多不足之處,作為執教者一定要對這 樣的教學設計及目標達成情況進行深刻的反思。 課堂教學歷來被稱為「遺憾的藝術」,每位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教 學體驗:教案初成,往往難以發現毛病,下課結束,教學設計的疏漏 之處不找自見。再優秀的教師,再成功的教學,也難掩瑕疵。因此, 課後,都需要我們教師去認真的反思,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總結成功的經驗。每堂課總有成功之處,教師要做教學的有心 人,把這種成功之處記錄下來並長期積累,有助於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課後要靜下心來,認真反思。 3、記錄學生情況。教師要善於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把學 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以利有針對性改進教學。 朱永新教授說:「教育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與主題都 不同。」我們的校長曾說過:「一個教師不在於教了多少年書,而在 於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教學,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用心的去反 思。教學反思能讓我們每天都在教學中成長,每天都在成長中進步, 讓我們的教育理念每一天都是更新的。用心的,及時的,有效地反思 能「讓教師從機械的忙碌、盲目的忙碌、麻木的忙碌中走出來!」,反思讓我和我的學生都有收獲
Ⅷ 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學
有志於教學反思的老師,常會被這樣兩個問題困擾:反思什麼和如何反思。第一個問題:反思什麼。課堂教學中有哪些問題可以成為反思的對象,這是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反思的一個前提性問題。有了反思的問題,也就有了反思的著力點,有了分析的范圍和改進的方向。 在教學反思中,新課程把教學看作是師生積極互動的過程,教學中師生交往多了,對話多了,出現一系列教師意想不到的情況自然也多了。面對這些生成的資源,教師需要從教學要求出發加以把握和利用,從而改變教學的預期行為,重新構建教學全過程。 關於教學設計問題。實際的教學進程和效果有時是與教學設計的意圖相一致的,但也難免產生兩者不相統一的現象,教學反思中捕捉這類事件,無疑有助於完善日後的教學,積累教師自己的教學智慧。 關於教學效果問題。教學是不是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行為等是不是產生了預期的變化?是教師在反思時需要著重把握的問題。教學總是有一定的目標指向的,總是要達到一定的知識、情感等方面的要求的。反思需要圍繞這些內容展開。 那麼如何反思?確定了反思的對象,接下來就需要進一步謀劃反思的具體實施方式了。一些老師即使有了明確的需要反思的問題,也常苦惱於無處著手,覺得沒什麼內容好寫,沒什麼話要講,導致的結果往往是反思停留在表面水平,難以深入,難以真正使反思成為自己專業成長的手段。不妨從幾下以方面考慮: 1.把新課程理念作為反思的著眼點。新課程倡導教學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反映在數學的實際教學中,就成了追求「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如何從生活實際中選取合適的素材供學生學習,又如何使學生在課堂上體驗的生活與實際的生活狀態相一致,應該說是當今教學中仍沒有解決好的問題。教師在撰寫教學反思時,應該對照新課程的理念來審視自身的教學實踐,思考自己的教學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的要求,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做些什麼。這樣的反思會使得新課程的理念逐步在課堂上得到體現和落實。 2.把相關經驗和理論作為反思的重要參照。進行教學反思時,並不見得只是就問題而談問題,在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深入思考時,需要回憶、整合先有的經驗,借用某些已有的理論來分析。 3.把整體反思與局部反思相結合。課堂教學的反思,既可以是對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的整體思考,也可以是對課堂教學某個環節的局部思考。有的時候需要從整體層面來分析,有的時候需要「就其一點而不及其餘」。兩種反思的方式都是允許的,視具體情況而定。 4.把反思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我們常常說教學反思要體現在教學的始終,反映在教學的全過程,但可能缺乏有益的直觀經驗。教學前的反思集中在教學定位、設計理念和方法上,教學中的反思集中在課堂動態生成的事件上,教學後的反思集中在教學效果與設計意圖是否一致上。反思成為引導教學的基本手段,成為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也就成了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的動力和源泉。 5.把反思結果運用於實踐、改進實踐。教學中的反思不是坐而論道的玄思,需要將反思得到的啟示、體會、對策轉化成為後續教學的具體舉措。 教學反思是教師從事教學研究時的基本手段,教師在實踐中掌握了這種手段,無疑會成為自己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工具。
Ⅸ 談談自己在教學中怎樣運用反思 改進課堂教學
對教學進行反思,可以克服思維定勢,使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使自己走出「教書匠」的行列。面對新課標,我是從如下幾個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學:
1、是否關注知識的熱點,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知識爆炸的時代,信息革新快。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及時地捕捉一些社會生活中的熱點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2、是否聯系學生實際、生活、生產實踐來活化課堂?學習的目的就是把知識運用在生產、生活的實踐中,「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根本宗旨。
3、是否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是否為學生的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打基礎?教學最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會學習和具有實踐技能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最基本的能力。
4、是否讓學生參與教學,在合作中自己主動去思考著學習?社會分工的細化,需要合作。合作,是事業成功的保證,是未來社會人必要的素質之一。
5、是否將問題和過渡設計得科學巧妙,使新舊知識發生合理而自然的聯系?課堂就像是一個故事,需要自然而流暢的結構。問題的創設,可以減少學生學習的障礙,可以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6、是否知道學生的學習困難?如何改進?如何調整自己今後的教學?教學是師生雙方心靈的「互動」,需要相互了解,需要「對症下葯」、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教學。
有了問題。就應該行動。通過反思,知道了自己教學的「得與失」,就要考慮科學與先進的調整對策。那麼,怎樣做好調整工作呢?我是以下幾方面展開的。
1、針對出現的問題,修改原教案中的不當之處。
2、寫教後札記。堅持每天寫出教學札記,把自己教學的「得與失」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參考。時間長了,也是一筆財富。
3、聽別人(包括老師、學生)的評價。教學反思,需要「鏡子」,別人的評價,學生的評價和反應,是最好的參照物。我們要虛心聽取別的老師的意見,積極地開展課後的學生調查工作,從中獲取改進的辦法。
4、與別人作比較。對別人的課堂教學進行分析,找出別人的優點和長處,結合自己的教學進行對照而「取長補短」。
總之,教學反思都應該有一個「問題——反思——新問題——調整和實踐——再反思」的過程,並且把這一行為內化為個人的自覺行動,養成一種思維的品質,要讓反思成為習慣。當然,在反思中,我們還應該有挑戰自我的勇氣,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和行動。同時,反思不可缺少理論的支持,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是進行反思的必要的前提。只有這樣,反思才能夠成為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