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畫龍點睛美術教學設計

畫龍點睛美術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25 02:29:23

㈠ 畫龍點睛

畫龍點睛

故事畫面
畫龍點睛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成語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成語解釋
畫龍之後再點上眼睛。比喻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1]
成語用法
連動式;作主語、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1] 《成語——畫龍點睛》王建峰 繪制
成語結構
連動式成語
近義詞
錦上添花、點石成金。
反義詞
弄巧成拙、畫蛇添足、點金成鐵。
成語示例
然而一個好題目,卻常常對作品有~之妙,激發人們閱讀的興趣。 ★秦牧《車窗文學欣賞》 [1]
主人公簡介
張僧繇(yóu ),梁武帝(蕭衍)時期的名畫家,南朝梁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詳。梁武帝天監(502年 - 519年)中為武陵王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任右軍將軍、吳興太守。擅寫真、頊道人物,亦善畫 龍 、鷹、花卉、山水等。擅作人物故事畫及宗教畫,時人稱為超越前人的畫家。梁武帝好佛,凡裝飾佛寺,多命他畫壁。所繪佛像,自成樣式,被稱為「張家樣」,為雕塑者所楷模。張僧繇他的畫活靈活現,畫的東西跟真的一模一樣。甚至有人說他畫的動物真的能活起來。有一次,他到一個地方去游覽,他興趣來了,就在金陵安樂寺廟的牆壁上面畫了四條龍,可是沒有畫眼睛。有人就問他:「你為什麼不畫龍的眼睛呢?」。他回答說:「眼睛是龍的精髓,只要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的。」大家哈哈大笑起來,認為他是個瘋子。沒想到他提起畫筆,運足了氣力,剛給兩條龍點上眼睛,立刻烏雲滾滾而來,突然電閃雷鳴,兩條蛟龍騰空而起,人們驚得目瞪口呆,全都傻了眼了。 於是後來「畫龍點睛」這個成語用來比喻講話或寫文章畫畫時,一兩句關鍵的話(畫上關鍵的一兩筆)會使它們立刻生動起來。
編輯本段
出處·故事

成語出處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張僧繇》:都多大歲「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乘雲上天,未點睛者皆在。[1]
導讀的到
這則故事原來是說南北朝著名的畫家張僧繇繪畫技藝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詞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原文及譯文
原文: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乘雲上天。未點睛者者皆在。
譯文: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點眼睛,他時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為荒誕,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打破牆壁,一條龍乘雲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那裡。」
注釋
1 張僧繇:南朝梁人,中國古代著名的畫家。
2 每:常常。
3 因:因此,就。
4 以為:認為。
5 須臾:一會兒。
6 誕:虛妄,荒唐。
7 皆:都,全都。
成語故事
張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牆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麼。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 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1]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術很 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東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 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
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贊畫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 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後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麼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不得不答應給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 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點過第二條龍眼睛,突然間天空烏雲密布,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文章,在主要處用上關鍵性的、精闢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內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信息時代,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種創新,因為張僧給龍點了眼睛就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編輯本段
新聞節目

佛山電視台新聞評論類節目
這是一個資訊的時代,也是一個思考的時代。《畫龍點睛》遵從「新聞在發生,我們在關注」的理念,穿越資訊的煙雲,尋求新聞背後的真相和啟示。主持人龍建剛和何小薇以他獨到的視角解讀新聞,觀察世界,其生動、深刻、尖銳和諧趣的論點,散發出淋漓的快感和力量。作為一個深度拓展的新聞評論節目,《畫龍點睛》將給受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思考與判斷,構築佛山強勢媒體卓爾不群的氣質和個性。該節目分四部分,《點睛天下》、《微言博議》《龍言龍語》、《畫中有話》。
播出時間:佛山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周一至周五:19:10 ;公共頻道,周一至周五:21:00
節目長度:10分鍾
主持人:龍建剛
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員。多年的記者經歷,讓他深得新聞運作之道,對社會發展擁有獨自的認識和敏銳的感悟;而多年的學者訓練,又讓他掌握了觀察社會萬象所應有的理性和工具。帶著這樣的優勢,他走上熒屏,掀起信息與思想的風暴。
編輯本段
夢幻西遊武器

本來是一把普通的摺扇,只因張僧繇在上面畫了條神龍,並點上了眼睛。此扇揮動的時候就隱隱有風雷之聲,雲雨之氣,展開則有神龍奔出。120-140強化打造,龍太子、逍遙生可用。
編輯本段
徐悲鴻畫作

作品介紹
徐悲鴻(1895—1953)早年留學西方時,在1922年創作的素描畫稿《畫龍點睛》,(見圖,炭筆紙本,縱61厘米×橫45厘米),形象生動地圖釋了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瞬間。該作品現藏於北京徐悲鴻紀念館。
徐悲鴻的素描《畫龍點睛》所繪:金陵安樂寺內的壁畫中,一條猛龍突然沖出牆壁,正欲飛向天穹,這一情景讓旁邊觀畫的人嚇得半死。畫面右側繪有一人側身拔腿而逃,另有一人連忙曲腿瑟縮在桌肚底下,心懷忐忑,驚魂不安。此刻的張僧繇穿著長衫、手持畫筆,立身張臂略向後傾,注目仰望騰空而起的飛龍。細觀他那有些驚詫的神情中,似乎也隱含著幾分鎮靜的情態。畫面左下側繪有安樂寺中的圓形立柱及其柱礎,由此交代「畫龍點睛」的事發地點。而周遭彌漫的翻滾雲煙,旨在烘托突如其來的白龍騰飛態勢。
作者簡介
徐悲鴻(1895年—1953年),江蘇宜興屺亭橋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長期致力於美術教育工作。他發現和團結了眾多的美術界著名人士。他培養的學生中人材輩出,許多已成為著名藝術家,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中堅骨幹。他對中國美術隊伍的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

㈡ 畫龍點睛這則故事反映了張僧繇繪畫所具有怎樣的藝術魅力

畫龍點睛的故事說明張僧繇的寫實水平極高,對物象的描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㈢ 畫龍點睛是繪畫類的還是文學類的

畫龍點睛這個詞語在繪畫類和文學類都適用。

㈣ 畫龍點睛的空心字怎麼畫--怎麼樣才能畫出漂亮的畫龍點睛的美術字

先寫出實體字然後再寫一遍,就OK了挺好看的

㈤ 如何讓農村小學美術課貼近生活課題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觀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孩子們對世界的認識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觀察,引導孩子們觀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創造美的前提。小學階段的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眼睛總是東看看西望望,對喜歡的東西盯住不放。針對孩子的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孩子們用雙眼認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如在教學二年級的《紙拖鞋》時,我先讓學生在家裡仔細觀察拖鞋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有哪些顏色,最喜歡哪種式樣;在教學《小樹快快長》時,我利用下午的活動時間,帶學生觀察了校園里的樹,從而使學生了解到樹的結構主要由樹乾和樹冠兩大部分組成,讓學生用手摸一摸樹皮,知道了有的樹皮表面光滑,有的樹皮表面粗糙。通過細心的觀察,學生還發現樹葉的顏色豐富多彩,樹的外形形狀各異,可以概括為近似的半圓形、三角形、扇形、橢圓形。通過細致地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用紙做自己喜歡的樹時,就游刃有餘了……於是,每學期開學的第一節美術課,我都讓學生先翻閱一下這學期的美術書,說說這學期的學習內容有哪些和自己的生活有關,需要平時留心觀察。於是身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月亮、蝶兒、貓兒、魚兒、自己的媽媽,自己的夥伴、老師……都成為孩子們熱衷觀察的對象,孩子們漸漸地養成了善於觀察的習慣,再加上課前老師有目的、有計劃、正確的觀察方法的指導下,學生們也形成了正確的觀察方法,漸漸學會了用藝術的眼光去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發現了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為學生的創造、表現奠定了基礎,使學生美之有形,美之有物。
其次,我尤其重視讓學生留心收集生活中的各種材料,達到物盡其用。如在教學美術第二冊時,學生們翻閱了課本後,就發現了這學期要注意搜集一些石子、瓶蓋、包紙、紐扣、珠子、彩色塑料管,各種形狀的紙盒、塑料袋、圖釘、果凍盒、蛋殼,圈筒衛生紙的捲筒……為了激發學生的搜集興趣,可以在班組中設置幾個紙筒,讓學生把平時搜集的可以進行分類,並定期展示,對表現積極的同學,可以鼓勵表揚,這樣不僅可以消除因學生找不到課堂上急需的材料而耽誤教學進程,又可以使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留心生活,搜集材料,來創造美好習慣與意識。
二、開展生活化的課內外相結合的美術教學
1、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激發興趣。
生活化是指來源於生活世界,回歸於生活世界。情境,是指情景、境地,是在具體場合的情形、境界和情意。生活化情境教學是一種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在美術課上根據教學目標,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手段,創設一種符合學生心理年齡特點的環境和條件,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吸引學生的身心參與,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術活動中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一、二年級的學生對小動物、禽類、童話比較感興趣,以游戲性活動學習方式為主。如在教學第二冊《太空里的植物》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消除因沒有見過太空里的植物,而產生造型、表現的畏難情緒,所以我讓學生們站起來,親自感受植物的生長過程雙臂抱緊了,蹲下,你是一棵植物種子;慢慢站起來,伸展手臂,你發芽,長大了。在我繪聲繪色的朗誦聲中,學生體驗著植物的生活。雨一滴一滴下起來,你們心情怎麼樣?風來了,你們怎麼樣?風走了,太陽落山了,你們該干什麼了?在我的組織引導中,學生走進植物的世界。一棵棵植物們勇躍的表達著自己的生活。接下來,我又帶這些植物們來到太空,讓他們說說自己的變化。有的植物說:它會飛了,長出手了,有腳,有大大的眼睛,有的植物說:它會跳舞了,長出了彩色的頭發……。有效地情景創設,不僅使學生們興趣盎然地開始創作,也使學生們在頭腦中生成太空里植物的具體形象,為學生大膽造型,積極表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又如在教學第一冊《童話里的小屋》一課時,我這樣導入新課:森林裡的白雪公主住在小矮人家裡,可是可惡的皇後卻用大風吹走了白雪公主的房子。這時我頭飾扮演魔法師,拿出魔法棒,要幫白雪公主變出新房子。學生們個個迫不急等地睜大了好奇的眼睛,等待著。可是魔法師的魔法卻失靈了,只變出一堆堆大大小小、長形、方形的紙盒、彩紙。所以魔法師只好求助同學們,讓大家用這些材料幫白雪公主設計更美的新房子。學生們表現的興趣一下子被帶動起來了,要躍躍欲試了,就這樣學生在生動、有趣、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完成了童話里的小屋的造型與表現。三、四年級的學生則對卡通明星,生活中的事件比較感興趣,教學設計可以活動性、合作性學習方式為主。如在教學《可愛的班集體》一課時,我讓學生回憶了師生在一起的歡樂的情境,學習了紙版畫的製作基本方法,增添了學生學習紙版畫的情趣性;在教學《雙胞胎》一課時,我用同學們喜歡的櫻桃小丸子、奧特曼、大頭兒子……卡通明星為素材,可這些卡通明星今天都有了自己的雙胞胎兄弟,雙胞胎姐妹,在這樣喜聞樂見的生活化情境的創設中,學生潛移默化地理解了對稱的含義,解決了教學中的難點。教學《老師您好》一課時,讓學生觀察,記憶自己喜歡的老師的環境特徵,講了講發生在老師和自己身上的故事。教學《我愛我家》一課時,讓學生說說家給自己的感覺,這種充滿幸福、溫暖的家是誰給你的?……一系列生活化的情境創設,使教學內容緊緊地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學生們參與美術活動創作,表現的興趣更濃厚了。而五、六年級的學生卻對未知的世界比較感興趣,可以以探究性,結合實踐的學習方式為主。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普遍提高。
孩子們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接著就是表現的過程,表現的過程是一個思維連續,高度集中的過程,為了解決以往每周兩節課分上,為現在的每周兩節課連上,我們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使我們創設的生活化教學情景得以流暢的延續,孩子的創新思想也不至於被輕局打斷,作業完成的質量從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孩子們都很珍惜這每周一次來之易的美術課,課間,班裡的學生的有繼續完成作業,有的欣賞別人的作品,還有的在老師的身邊談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改變了以往美術教師匆忙收齊本班未完成作業,又急忙去發下一班待完成的作品的局面,使上課的老師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跟孩子的一起融入到創作的情境中去,大力加深了美術老師與學生的感情。
2、將美術創作與生活留言相結合。
孩子內心的生活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通向孩子心靈之路要靠傾聽與交流。我們以朋友的身份,真誠的態度與孩子交流,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使孩子們感到師生之間是平等的朋友,這樣寬松的氛圍形成以後,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一節課40分鍾與每班30——40學生的時間比例,除去我們對學生的新授時間需要10——15分鍾,剩下的時間如果平均給每個孩子的時間就更是寥寥無幾;而孩子們想對我們交流的東西卻很,如果我們視而不見、見而不聽,長此以往,勢必會導致孩子沒有了感受、沒有了交流,甚至是不會交流……為了解決這種狀況,從去年開始我們對學生作業形式進行了小改革——採用留言式美術作業,即在自己作品的周圍附加文字,記錄自己在創作作品時的感受或記載自己創作作品的經過。這樣就給了每個孩子想對自己說、想對父母說、想對老師說、想對夥伴說的空間與時間。生動的畫面,稚拙的留言,正是孩子生活世界的寫照,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這種作業的表現形式自實施以來,深受老師和學生們的喜愛。在彼此的留言交流中,不僅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更活躍了孩子們的表現興趣與慾望,使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不斷的螺旋上升。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留言式美術作業將逐漸的散發出它非凡的魅力。
3、通過美術日記,再現生活情境,表達感受
孩子的繪畫作品,大多反映孩子的生活,而且大部分的作品都有孩子們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生活體驗。為了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我在教學的同時,主動與學校的語文老師溝通,鼓勵學生在完成日記的時候可以用繪畫的形式來描繪、記敘,主張讓孩子們畫美術日記。童眼看世界,美術來表達。記日記除了寫,還可以畫,圖畫同樣可以表達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而且比文字形式更有趣,更富有想像力,更具巧妙的表達力。通過整理自己的思維,選取生活中最感興趣的內容,以美術的視角,用連環畫的形式,再配以畫龍點睛的文字,來表現事情的經過,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起初,大多數孩子想畫卻不會畫,特別是場景和人物的表現方面存在很大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鼓勵學生在記日記時先嘗試著把能用圖像表達的文字盡量用圖像畫出來,如,我、媽媽等一些人物可以畫一張代表他們的臉,花草樹木、車水馬牛、藍天白雲……都可以畫出相對應的形象,這種生動有趣的日記形式很快被同學接受了,逐漸的他們便能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記錄並生動地表現下來。比如在去年的那一場四十多年來之最的大雪中,有大部分孩子選擇了統一的命題:今年的雪真大呀!在孩子們的美術日記中,不僅生動描繪了雪日景色,還生動記錄了大雪帶給他們內心的喜悅與感動……在那場大雪中,孩子們所感受到的:雪大、雪美、雪中情等,毫不遜色於我們。從這一張張、一幅幅的精彩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經歷過的事情越多,感受就越多,題材就越多,體裁也隨之更加新穎和絢麗多彩。在這些妙趣橫生、趣味盎然的美術日記中不斷豐富自己的審美感受,提升自己的美育情操,孩子們在體驗美、感受美、陶冶美中,心靈得到一次次升華。
4、及時創作,表現生活
兒童的感受源於對生活的體驗,是他們心靈的反映,作為美術教師,我們認為應該及時、正確地引導和激勵學生樂於動筆、勤於動筆,及時創作,表現生活。如,舉行完拔河比賽,秋遊來……同學們回味無窮,我們就引導他們閉目靜思,回憶當時難忘的情景,並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當他們迫不及待想要傾訴自己的歡樂時,我就及時引導他們把自己想說的內容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深秋時候,校園里的菊花開得正爛漫,我就組織學生進行觀察。然後,讓他的以《菊花》為主題進行創作,這種及時的觀察,當然會及時地發現美,同學的也就渴望表現美了。於是,拿起畫筆得心應手。畫《菊花》時,同學們大多忠實地再現菊花,我就啟發,引導他們用簡單的點、線、形狀來表現菊花,於是孩子的筆下就有了像蝸牛殼、象太陽、象雞爪的菊花,一幅幅作品中呈現出來的是學生對生活的感受,是學生獨特的想法,獨特個性的顯露。於是《喂雞》、《擠牛奶》、《秋收》、《宰生》……鮮活的生活為學生的繪畫內容注入了源頭活水。學生們去生活中體驗了美,表現了美,更培養了學生用美術的的基本技能學會了表現美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運用美術,美化生活。
將美術應於生活是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要培養學生持久的實踐興趣與創造熱情,教師必須要善於引導,善於讓美術活動走出課堂,在生活實踐中舉一反三,學以致用,讓學生獲得創造的滿足感與成就感。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的活動,為學生創設運用美術的生活環境。例如,可以讓學生設計校園藝術節的宣傳畫,布置節日中的教室,給班級出黑板報。設計班級中的學習園地,布置自己的房間,讓學生把從美術課上的知識、技能運用在生活中,來美化生活,還可以由課內向課外適當拓展。如學習了《做面具》一課後,我讓學生從語文課本中選取適當的內容,製作面具,進行課本劇表演。學習了《真情對印》一課,我讓學生把印出來的紋樣製作成精美的書簽,夾在自己的書中,學習了《編紙條》一課,我讓學生大膽地運用農村的蒲草、蘆葦、柳條、麥秸……用課堂上編紙條的方法試著編盤子、藍子、花瓶。學習《石頭說話》一課後,有的學生用卵石畫美化環境;有的學生把卵石畫帶回家裝點自己的生活空間,增加生活中的視覺藝術情趣;甚至還有些學生問我如何能將卵石作品穿上洞洞,用繩子掛在胸前,用自己創作的美術作品裝扮自己。學習《布藝溫馨》一課後,學生選用了舊手套、襪子、毛巾、衣服等材料,利用捆紮、填充、縫紉、裝飾等方法,做成了各種各樣小動物的形象,用舊牛仔褲製作了各式各樣的小掛袋,她們把這些玩具掛在家裡,美化著自己的生活。學生用廢舊紙盒做成的儲蓄罐,高興地把自己多餘的錢存了下來。把紙杯、易拉罐經過裝飾、組合,變成了文具小管家,學生的文具歸類擺放,井然有條。六年級的同學就要畢業了,他們運用所學的美術知識,設計自己的名字,全班同學一起製作了母校紀念留名板,還設計了獨具自己風格的畢業留念冊,貼上照片,寫上了畢業留言,同學互贈,表達情宜,傾訴明天的希望。學生興致勃勃,興趣昂然,他們在生活中大膽地運用著美術來裝飾,美化著生活。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地開發,有效地去利用好美術的生活資源,讓美術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就在生活中,到生活中也能學到美術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的持久的興趣,學用結合,以達到學以致用,能學會用的效果。

㈥ 《畫龍點睛》這則故事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反映了張僧繇的繪畫具有怎樣的

畫龍點睛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㈦ 《畫龍點睛》這則故事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反映了張僧繇的繪畫具有怎樣的藝術魅力

哈,這個問復題有點深度了,制首先簡潔的說下張的繪畫特點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具體的可以參考其資料)張僧繇之前的中國美術基本都是以線造型,其中以顧愷之的影響最大,從顧的繪畫風格可以看出當時的繪畫還是在似與不似之間,可以說神似更恰當。張則開創了繪畫的新風格,以至於影響了後世幾百年(張家樣)可以說張僧繇讓繪畫的審美世俗化了。雖然現在已經找不到張得真跡,但從記載中可以判斷張的繪畫是傾向於具象寫實的,並且水平還不低。

畫龍點睛的故事說明張的寫實水平極高,對物象的描繪惟妙惟肖,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㈧ 畫龍點睛,在中國民俗中,金色的龍是點什麼眼睛的顏色

根據美術色彩的原理,大面積的顏色可以襯托小面積的補色,也就是說大面積的黃色可以很好的襯托小面積的紫色。

閱讀全文

與畫龍點睛美術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