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手指韻律操教案木瓜恰恰
教學目的: 1、學習歌曲《木瓜恰恰恰》。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好歌曲《木瓜恰恰恰》的情感。 教學難點:歌曲第9、10兩個樂句中連續切分音的演唱。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以前我們學過多種體裁的歌曲,今天我們在來學習一種新體裁的歌曲——叫賣歌。 二、 新授: 1、叫賣歌:叫賣歌是民間風俗歌曲的一種,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沒有旋律, 只是吆喝以招徠顧客。它是在叫賣調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如我們經常聽到的有《賣湯圓》、 《冰糖葫蘆》等。 今天,我們要學的歌曲是課本第24頁的《木瓜恰恰恰》。(板書課題) 2、學習歌譜: ①學生聽老師范唱歌譜,要求學生注意老師將歌曲劃分成了幾個樂句?每個樂句都有什麼特 點? ②學生自己彈琴試唱樂譜,找出樂譜中的難點(第9、10樂句),並加以分析。 分析:這兩個樂句之所以難唱,是因為它是由幾個切分音組合而成的。大家還記得象(×× ×)一樣的切分音的唱法嗎?讓我們一起讀讀它的節奏吧! ③讀節奏(一個切分音) ④教唱第9樂句。 ⑤學生唱。 ⑥類推第10樂句 ○7老師彈琴,學生跟唱一遍 ⑧學生自己彈琴試唱全曲樂譜。 ⑨跟老師唱,找錯誤。及時糾正 3、學習歌詞 ①讀歌詞(恰恰恰是襯詞,不讀) ②用第一樂句帶歌詞教方法。 ③學生自己學唱,在自己不會唱的地方做上記號。 ④重點教唱。 ⑤學生跟隨老師唱,及時糾正演唱中的錯誤。 ⑥讓學生自己演唱一遍。 ⑦教襯詞「恰恰恰」怎樣讀。 ⑧合唱。 ⑨鞏固練習。 小結:總結本課的優點,予以表揚,指出不足,供學生改進
教學目的:
1.通過學唱山歌《什麼結籽高又高》,感受壯族民歌的風格特點。
2.簡單了解劉三姐的故事,知道山歌的特色。
3.了解壯族的風俗歌會
4.教育學生弘揚祖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
教學重點:
用放鬆、愉快的歌聲演唱歌曲《什麼結籽高又高》,知道山歌的特色,感受壯族民歌風格特點。
教具准備:
課件、歌片、多媒體、鋼琴。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師生用音樂問好
二、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桂林嗎?廣西桂林是一個山清水秀、風景迷人的地方。廣西地傑人靈,那兒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許多人才,在廣西壯族有一位深受人們喜愛的民間歌手,你們知道她是誰嗎?
生:……
師:對了,劉三姐被稱為廣西壯族傳說中的歌仙。她美麗、聰明、善良、可愛,善於用歌聲表達人們追求幸福的心聲,所以人們十分喜愛她,也愛唱她的歌。你們聽過她的故事嗎?
今天,老師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劉三姐的故事。
劉三姐,據說她原是唐代壯族的一位農家女。從小就聰慧過人,八歲時,就能把看到的東西編成歌曲唱起來。她唱的歌山也愛聽,水也來和。壯家人都稱她為歌仙。可見她的歌聲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那動聽的歌聲和動人的傳說流傳了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廣西的山山水水間。大家想先來聽聽劉三姐的歌嗎?
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
師:但是三姐的才華也遭到了惡霸們的嫉妒,他們也來找三姐對歌,想刁難她,但每次都被三姐比了下去,三姐為百姓們出了氣!
播放《心想唱歌就唱歌》
[優美的圖片、音樂伴隨著教師聲情並茂的敘述,學生走進美的意境。]
師:三姐是唱山歌的好手,那你們知道什麼是山歌嗎?
(先指導學生從字面上理解。)
師:我們先來聽兩首山歌,找找山歌的真正含義。
師:先請大家閉著眼睛來聽首歌,聽聽看歌曲中唱了什麼?歌曲的情緒怎樣?(播放《太陽出來喜洋洋》)
學生討論分析
師:接著我們再去湖北看一看,看看那裡發生了什麼事?
(播放《龍船調》)
學生討論分析
得出結論 山歌的定義(啟發學生從對山歌的內容上,發現對山歌和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關,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讓學生在饒有興趣的觀看中,主動發現音樂的特點,為後面的新歌教學做好鋪墊。]
二、學唱歌曲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山歌的定義,我們再來看一下,在《劉三姐》這部影片中,有一首動聽的歌曲,你們想不想唱一唱?
2.聽錄音范唱(出示歌片,放錄音范唱)。
師:我們一起聽錄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緒。
師:誰來說說歌曲的速度和情緒?
師:你們說得都非常正確。這首歌曲由我國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據廣西壯族民間音樂素材創作。《劉三姐》影片一上映,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人們喜歡劉三姐,更喜歡她唱的這首歌。
3.再聽,輕聲隨錄音唱。
師:老師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今天聽的這首歌在開始提問和回答前要「哎——」一聲呢?(吆喝聲是山歌的特點之一,本歌的吆喝起著為提醒對歌方注意的作用。)
(引導學生模仿「哎——」一句)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這首歌曲,輕聲隨著唱一唱,注意觀察:與我們以往學的歌曲記譜有什麼不同?感覺哪兒挺難唱的、非常有特點的?
生:(聽後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個拍號,而這首歌中有兩種拍號。
師:你觀察得非常仔細,(結合歌曲講解)在這首歌曲中,四二拍與四三拍交替出現,叫作「變換拍子」。
師:感覺哪兒挺難唱的、非常有特點的?
生:……
4.難點解決(1、2、3、4依次出示)。
5.隨錄音完整演唱歌曲(放錄音)。
師:現在我們隨錄音來演唱這首歌曲,注意氣息的控制。
學生隨錄音演唱歌曲。
6.視唱曲譜(詳細過程略)。
1)劃拍視唱。注意變換拍子略突出強拍。
2)隨教師的伴奏視唱(一人指譜)。
7.唱歌詞,歌曲處理。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表情游戲,只做嘴型不出聲音,看誰唱的模樣最象「劉三姐」和她的歌友們。
(師范唱,學生不出聲音對口型跟唱歌詞。)
教師彈琴,學生演唱。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師:現在你們把自己當成民間傳說中的歌仙,再來演唱一遍歌曲。
學生隨老師優美的鋼琴伴奏演唱歌曲。
9.設計演唱形式。
師:同學們唱得非常好,但老師聽了,感覺還不過癮,我們剛才的演唱形式是──
生:齊唱。
師:我們能否變換一下演唱方法?小組討論一下,設計成什麼形式。
學生討論並演唱。
生:對唱。
師:很好,什麼是對唱?
生:對唱就是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
1)男女生接力唱。
2)領唱與齊唱。
3)創設情境,領唱在「山的南面」,齊唱在「山的北面」。
學生可以變換一下位置。
師(鼓掌):你們的演唱,彷彿把老師帶到了山清水秀的廣西桂林──劉三姐的故鄉。
[指導學生多角度欣賞歌曲,豐富他們的音樂感受,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多角度鑒賞音樂的能力,讓民族音樂代代相傳]
三、拓展──壯族風俗歌會「歌圩」
師: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有許多民族音樂活動(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傳統的風俗歌會「歌圩」。「圩」是「集會」的意思;「歌圩」就是賽歌、唱歌的集會。你們想不想了解有關方面的知識?
師:下面老師就請同學們觀看老師給大家搜集的圖片──壯鄉風情(大屏幕)。
師在旁作介紹。
四、課堂小結
好熱鬧的歌會啊!我們也來湊湊熱鬧吧!
師唱山歌「哎——誰的山歌唱的好類?什麼地方山歌多類?水鄉山歌叫什麼類?草原上唱什麼歌哎?」
讓學生用山歌的形式回答。
(這樣一舉兩得,既復習了歌曲旋律,又反饋了學習的知識。)
Ⅲ 《巧用歇後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歇後語,感受到運用歇後語的獨特韻味。
2.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的積累,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3.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習慣。
4.能說一句完整的話或寫一段文字,試著用上自己喜歡的的歇後語。
教學重點
1.喚起學生的生活積累, 激發興趣。
2.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創造性地根據歇後語寫話。
教學難點
通過想像,運用歇後語寫話。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話題
1.講故事:雞蛋和石頭
故事的主人公是雞蛋先生,他是個愛吹牛皮又要面子的人。
一天,雞蛋先生一邊給大家講他年輕時的英勇事跡(當然是在吹牛),一邊手舞足蹈。大家都聽得樂呵呵的。聽,他是怎麼吹的:「提起當年,我可英勇了,16歲的時候就打敗了公雞,17歲的時候又打敗了老鷹,要說我18歲,那可就更了不起了,我那頭輕輕撞一下石頭,那石頭就裂開了,而且分成了八塊。」一旁的 石頭小姐聽了,當然不服氣,她說:「既然雞蛋先生那麼厲害,我倒是想和您比試比試,您看怎麼樣?」雞蛋先生想:雖說我剛才是在吹牛,但要真和石頭比一比,那還不一定誰輸呢?再說是和石頭小姐比,她一個女人,我肯定能勝出!如果我不和她比,我顏面何存!於是他爽快地答應了。
比賽在三天後開始了。石頭小姐安穩地站在擂台中央,笑嘻嘻地說:「小女子今天就自不量力了,請。」雞蛋先生立馬飛步沖了過來,往石頭上一撞,只聽一聲慘叫,雞蛋先生頓時被撞得頭破血流,而石頭小姐卻安然無恙地站在擂台中央。
2.說一說:這個故事說了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雞蛋碰石頭——以卵擊石/自不量力/自取滅亡
3.感受歇後語的幽默。
老師今天用歇後語來誇誇你們!
同學們,每當我走進教室,映入眼簾的是你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使我越看越愛看,越看越高興.有時高興得如「和尚的木魚——合不攏嘴」,課間同學們手捧書本,琅琅的書聲,神情的誦讀,你們一個個是「媒婆迷了路——沒得說」。
平時,你們個個如「鴨子鳧水——暗中使勁」,不肯服輸。課堂上,你們針鋒相對,都有一張「宜興的壺——好嘴」,真是「鑽子頭上加鋼針——好厲害」,我常常甘拜下風。
能經常與你們在一起,我是「八里庄的蘿卜——心裡美」極了。
提起我們學校,那真是「啞巴開會——沒說的」,遠近聞名; 提起我們學校的領導,那就是「狗攆鴨子——呱呱叫」,「鐵錘敲鑼——響當當」。提起我們班同學,老師們都贊不絕口,說我們班的同學是「雨後春筍——個個拔尖」。
1. 剛才老師用來誇你們的是——歇後語(生齊答)。
2.歇後語是我國傳統歷史文化的一朵奇葩,是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根據豐富的生活經驗所創造出來的。它幽默,風趣,琅琅上口。今天就讓我們和歇後語來個零距離的接觸。
二、交流展示,品味語言
1.展示收集資料。我知道同學們平時就喜歡收集歇後語,能不能交流一下?」
同學們,在剛才匯報交流活動中,大家都表現得很精彩,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2.歇後語欣賞。
幻燈出示歇後語,讀一讀。
過渡:歇後語是勞動人民在使用中國語言中創造發明的一種語言模式,所以我們不但要記內容,還要會用,同學們能不能回想生活中的事情,同學們能不能用上歇後語說一兩句話呢?
三、遷移運用,訓練表達
1.幻燈出示,讀一讀。
2.模仿說話。
生1:有一天我向媽媽要錢,媽媽不答應,說:那是木排下水——不成(沉)。我的心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樣樣有。
生2:我雖然是班上的勞動委員,但平時分配勞動任務,都是老師定,我不過是月下提燈——虛掛名(明)
生3:我們的班長聰明的很,就像八月的石榴——滿腦袋點子
生4:我上課很少發言,今天算是大姑娘坐花轎——頭一遭
生5:今天大家的發言,也算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
3.根據以下提供的情況,說出最恰當的歇後語。
(1)小明的媽媽在街上擺了個水果攤,桔子放在那兒已經好多天了,可她還在那兒吆喝:「新鮮的桔子,快來買呀!」小明對他媽媽說:「你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警察在街上當場抓住了個小偷。可那小偷還一直狡辯,說自己根本沒偷,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媽媽要求小林每天早上吃過早飯後,讀一會兒書再去學校。小林哪有心思讀書,就隨便亂讀一氣,真是「_________。」
四、回想生活,成文成段
1.出示幻燈,模仿寫作。
(仿照上面一段話,選擇歇後語寫一段話並交流。)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看來大家已經是筆桿子吞進肚——胸有成足了。
2.同學們可以任意選擇一個歇後語,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寫話說話。
五、小結活動,鼓勵積累
活動中,我們走進了「歇後語王國」。通俗易懂的歇後語不僅是寶貴的財富,更能幫助我們提高遣詞造句的水平,希望同學們今後多讀、多看歇後語,多積累歇後語,在平時的說話和寫作中恰當地運用歇後語,那樣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Ⅳ 幼兒園小班把餡餅二等分教案
目標: 1、理解故事,了解螞蟻家族分工和合作的情景。 2、在游戲中學習歡快、有力的吆喝聲,體驗小螞蟻團結合作的快樂。 准備: 1、掛圖第17號、故事磁帶、幼兒活動材料第四冊。 2、幼兒在活動前已經了解螞蟻是如何搬運食物。 3、教師收集了關於兵蟻與工蟻的資料。 4、大報紙若干。 過程: 一、講述大餡餅的故事,了解螞蟻家族分工和合作的情景。 1、出示圖片,導入提問,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 (1)大家看到過螞蟻搬食物嗎? (2)你在這張圖片上看到了什麼呢? (3)螞蟻們在搬什麼東西?一片香腸在螞蟻眼裡像什麼?(大餡餅) (4)你們知道螞蟻搬大餡餅時會是怎樣分工的呢?那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個故事。 2、出示掛圖,幼兒欣賞故事。 提問: (1)故事裡講到了哪些螞蟻?它們都是誰呢? (2)它們在搬運餡餅時都分別幹了些什麼事? 3、再次欣賞故事錄音,幼兒看幼兒活動材料第四冊。 提問: (1) 螞蟻們在搬大餡餅的時候都做了哪些事呢? (2)螞蟻們為什麼要吆喝著把大餡餅運回洞? (3)搬到了洞里,它們的心情是怎麼樣的?(滲透兒歌) 總結:螞蟻們真了不起,齊心協力的把大餡餅運回了螞蟻洞。 二、學習歡快、有力的吆喝聲,體驗小螞蟻團結合作的快樂。 提問: 1、你們喜歡這些小螞蟻嗎?那我們大家一起來學做小螞蟻好嗎? 2、教師扮演螞蟻女王,幼兒扮演螞蟻,幼兒並與同伴互相說說自己扮演的螞蟻是干什麼的(工蟻、兵蟻) 3、教師帶幼兒一起念《大餡餅》的兒歌,重點引導幼兒學學螞蟻們整齊有力而歡快的「嘿吆嘿吆」聲。 三、延伸活動,游戲《運餡餅》。 1、帶領幼兒一起到戶外用報紙當作大餡餅進行游戲。 2、將幼兒分成若干組,合作將一張大報紙當做大餡餅舉過頭頂,邊念兒歌《運餡餅》,邊向前「搬動」。 3、組織幼兒進行「運餡餅」比賽,使幼兒體會到只有齊心協力,才能得勝。 故事:大餡餅 地上有一小片香腸。獅子走來,聞了聞,心想:「嗨,還不夠填牙縫呢!」走開了。 兩只小螞蟻發現了香腸,趕緊跑回螞蟻洞里,向螞蟻女王報告:「報告女王,天上掉下個大餡餅!」 螞蟻女王命令兵蟻:「你們趕快出發,去保護好那個大餡餅。」兵蟻們一個跟著一個,拿著武器雄赳赳、氣昂昂地出發了。 螞蟻女王又命令工蟻:「你們聽好了,要一起努力,把大餡餅運回來!」「是!」工蟻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踏著整齊的步子出發了。 來到了「大餡餅」面前,兵蟻們把餡餅四周包圍起來,工蟻們一起吆喝,「一二三!」把大餡餅抬了起來,頂在頭上。 工蟻們邊走邊喊,「一二!一二!」他們抬著「餡餅」一步一步向洞口走去,兵蟻們跟在後面保護。 工蟻們累得氣喘吁吁,終於把「大餡餅」運進了螞蟻洞。螞蟻女王見了,高興地圍著「餡餅」轉了一圈又一圈。「太好了!」她要開一個大餡餅舞會。 螞蟻們打扮得漂漂亮亮,都來參加大餡餅舞會。他們邊跳舞邊吃,熱鬧到半夜。不過,連一小片香腸他們都還沒吃完呢! 兒歌:運 餡 餅 大餡餅,香又香, 小螞蟻,快來搬。 一二三,三二一, 嘿吆嘿吆,搬回家。
Ⅳ 三打白骨精優秀教案
三打白骨精教案(蘇教版)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13個,理解21個詞語的意思。
2.學會按照課文後練習第3題的提示簡要復述課文。
3.懂得對敵人不能講慈悲,要善於識破敵人的詭計,並和敵人斗爭到底。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大致理解課文內容,分段,精讀第二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趣。
1.簡介《西遊記》。
2.板書課題:我們今天學習《西遊記》中的一個故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學們想學嗎?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自由讀課文。
①讀准生字字音,並劃出生字組成的新詞。
②口頭填空:
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變成( ),又變成( ),最後變成( ),都被孫悟空識破,孫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讀後檢查。(略)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速讀課文,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幾段? (提示:可採用「找重點段」分段法)
2.分段討論:
可以有兩種分法:第一種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為一段,首、尾各一段。
第二種分法:三次怒打獨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
四、精讀第二段。
孫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學習第一次怒打。
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課文分幾步把孫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經過寫清楚的?課文又是怎樣寫白骨精和孫悟空的?
1.找到寫白骨精的句子讀讀,想想寫了白骨精的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寫?
2.讀讀寫孫悟空打白骨精經過的句子,劃出有關「打」的動詞。(嗅、凝視、吆喝、舉、打、識破、追趕)
說說「以」這些動詞中可以看出孫悟空有什麼特點?
3.齊讀寫唐僧的句子,從「責怪」一詞可以看出唐僧有什麼弱點?
4.課文寫孫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寫的:一寫白骨精;二寫孫悟空;三寫唐僧。主要寫孫悟空。
5.按三步給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層。指名三人各讀一層。
6.簡要說說孫悟空—打白骨精的經過。
7.總結學法:
① 找句子一分別找到寫白骨精、孫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 想特點一讀讀想想白骨精、孫悟空、唐僧的特點
③ 分層次一按三步分三層。
④ 說經過—簡要說說打的經過。
孫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內容下節課再學習。
五、作業。
1.完成作業題1、2、3。
2.熟讀第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鞏固生字新詞,學習課文第一、三、四、五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徒弟、詭計、妖怪、金箍棒、識破
2.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三、四自然段。
1.回顧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用同樣的方法自己學習第三、四段。
(1)找到寫白骨精,孫悟空、唐僧的句子讀讀,要求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來。
(2)給三、四段劃分層次。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別讀寫白骨精、孫悟空、唐僧的語句),讀後評價。
3.分四人小組輪讀第四自然段。小組內互相幫助。
4.指名三人讀第四自然段,讀後評價,老師點撥。
5.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語句有什麼不同,想—一想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學生邊讀邊填寫下表:
┌────┬───────┬──────┬─────┐
│ │孫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 唐僧阻擋 │
├────┼───────┼──────┼─────┤
│ —打 │ │ ││
├────┼───────┼──────┼─────┤
│ 二打 │ │││
├────┼───────┼──────┼─────┤
│ 三打 ││││
└────┴───────┴──────┴─────┘
根據上面的語句討論:
(1)讀讀寫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變化和逃跑的語句,比較三次寫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樣的? (詭計多端、善於變化)聯系第一段,齊讀第一段。
(2)讀讀孫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語句,比較三次寫法的不同,思想孫悟空有什麼特點? (火眼金睛善於識破妖計敢於斗爭具有機智勇敢的斗爭精神)
(3)讀讀唐僧阻擋的語句,比較三次寫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說的「人以悲慈為本」是什麼意思?他的話錯在哪裡? (本來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對白骨精講慈悲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店僧人妖不分,善惡不辨,不應該對敵人講慈悲。)
(4)三次寫法不同有什麼好處?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詭計多端,表現孫悟空善於識破妖計、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惡不辨的弱點;同時這樣寫避免了語句的重復,把故事推向高潮,.為唐僧最後把孫悟空趕回花果山作了鋪墊。
三、學習第五段。唐僧不但認不出妖怪,反而把敢於打妖怪的孫悟空怎樣了?齊讀課文最後—段。
四、作業。
1.作業本5、6題。
2.讀熟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熟讀課文,回答課文第1題的幾個問題,進一步理解課文,提高認識,按提示簡要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性命索性慈悲詭計多端騰空而去毛發直豎
二、指名讀課文(5人每人一段)
讀後回答課後題1的3個小題目。
三、按照課後第3題的提示,簡要地復述「三打白骨精」的經過。
1.復述「—打」經過。
①復述的要求:
(1)內容正確,不丟主要內容
妖怪想吃唐僧,變成村姑。
一打:悟空識破妖怪,打妖怪,妖怪逃。
唐僧責怪悟空。
②語言簡潔(說得具體在這兒不作要求)。
③語句通順,用詞得當。
學生試著復述。師生評議。
2.復述「二打」經過。
3.復述「三打」經過。
四、作業。
1.熟讀全文。
2.把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講給家裡人聽.
Ⅵ 大班成語故事教案 守株待兔
詞目 守株待兔
發音 shǒu zhū dài tù
釋義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版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權。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處 《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
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Ⅶ 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放馬山歌》
【導讀】所謂教學設計,其實就是進行教案的編寫,在教師資格證面試和筆試中都有涉及,教案是教師上課的依據,也是課程進行的參考,所以做好教案就顯得尤為重要的,需要分四個部分進行,分別是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課程和板書設計,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放馬山歌》,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學唱《放馬山歌》中,學生能夠了解民歌特點,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運用視聽結合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學唱歌曲,並進一步了解山歌的音樂特點。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用歡快、高亢、奔放的歌聲演唱歌曲《放馬山歌》,掌握襯詞的唱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生能夠用歡快、高亢、奔放的歌聲演唱歌曲《放馬山歌》。
【難點】
掌握襯詞的唱法。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採用多媒體導入法。
請學生通過多媒體聆聽、觀看一組民歌和風情圖片,提問:同學們這是哪裡的風景?這首歌曲是哪裡的?
學生自由回答,老師總結:這是雲南優美的風景,洱海、玉龍雪山、麗江古城等,這首歌曲是雲南的《放馬山歌》。
導入新課——《放馬山歌》。
(二)新課教授
1.初步感知
(1)多媒體播放歌曲《放馬山歌》,在聽的同時感受歌曲的情緒、速度。欣賞完歌曲後,請同學們說出這首歌曲表現了什麼樣的情緒,速度有什麼變化?(情緒:歡快的,速度:中速)
(2)老師介紹雲南風俗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雲南的民族風情在全國最為多姿多彩,最具影響的少數民族節日有傣族潑水節、彝族火把節、苗族鬥牛節。
2.深入學習
(1)老師對歌曲簡介
這首《放馬山歌》是流傳於雲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從題材內容而言,是一首典型的「牧馬人之歌」,音樂節奏一般比較自由,聲調高亢嘹亮,音調悠長,拖腔中常用自由延長的音來抒發感情。有時為了更好地抒發感情,使歌聲傳得更遠,常常加上呼喚性的襯詞、襯句。
(2)老師彈琴,學生跟著老師哼唱歌曲,老師提問:歌曲的音樂特色是怎樣的?學生回答,老師總結:如襯詞「嗚嚕嚕的」「呦哦」。
(3)老師帶領學生視唱歌譜。
(4)教師示範朗讀,提示學生就襯詞怎麼演唱,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並學習襯詞的演唱。老師帶領學生演唱歌曲重點指導「喲哦」的唱法。(老師教學生用揮鞭的姿勢體驗吆喝的感覺)
(5)老師唱歌詞,學生唱襯詞,在演唱時老師強調附點音符的時值,連音處要流暢。
(6)老師彈琴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詞,學生自主隨琴學唱第二、三段歌詞,學習音樂記號「延音記號」的演唱方式。
(7)用歡快、高亢的聲音集體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環節,播放閻維文演唱的《放馬山歌》,然後帶領學生用聲勢邊唱邊做捻指、拍手、拍腿、跺腳,以小組為單位,分四小組,並且請一組學生進行展示,接著對學生進行鼓勵,最終選取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討論。
(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通過學習雲南民歌《放馬山歌》,感受和了解雲南勞動人民的熱情與奔放。
作業:課後可以搜集一些好聽的民歌帶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四、板書設計(略)
以上就是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放馬山歌》,上面的四個部分都是教學的重點,缺一不可,更多小學教師資格證報考指南,歡迎大家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