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數學教案設計理念怎麼寫
(一)來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自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⑵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思路是什麼
以教材為基礎, 讓學生學會為目的
⑶ 教學設計如何體現數學思想和方法
1、教學設計如何體現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作為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又有別於基礎知識。除基本的數學方法外,其他思想方法都呈隱蔽形式,滲透於學習新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今天,朴新小編給大家帶來教學設計如何體現數學思想和方法.
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問題解決是以思考為內涵,以問題目標為定向的心理活動,是在新情境下通過思考去實現學習目標的活動,「思考活動」和「探索過程」是問題解決的內核。數學領域中的問題解決,與其他科學領域用數學去解決問題不同。數學領域里的問題解決,不僅關心問題的結果,而且還關心求得結果的過程,即問題解決的整個思考過程。數學問題解決是按照一定的思維對策進行的思維過程。在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既運用抽象、歸納、類比、演繹等邏輯思維形式,又運用直覺、靈感(頓悟)等非邏輯思維形式來探索問題的解決辦法。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實質是命題的不斷變換和數學思想方法的反復運用過程。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問題的解決觀念性成果,它存在於數學問題的解決之中。數學問題的步步轉化,無不遵循數學思想方法指示的方向,因此,通過問題解決,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構造數學模型,提供數學想像;加以實際操作,誘發創造動機,可以把數學嵌入活的思維活動之中,並不斷在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方法、形成思想,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是用「不變」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去解決不斷「變換」的數學命題,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不僅可以加快和優化問題解決的過程,而且還可以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在復習與小結中提煉、概括數學思想方法
小結與復習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揭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歸納、提煉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小結與復習的功能之一。數學的小結與復習,不能僅停留在把已學的知識溫習記憶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識是怎樣產生、展開和證明的,其實質是什麼?怎樣應用它等。小結與復習是對知識進行深化、精煉和概括的過程,它需要通過手和腦積極主動地開展活動才能達到。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提供了發展和提高能力的極好機會,也是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極好機會與途徑。
學生學完一個單元的內容,應在整體上對該單元的內容有一個清晰、全面的認識。因此,在小結與復習時,應提煉、概括這一單元知識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並從知識發展的過程來綜觀數學思想方法所起的作用,以新的更為全面的觀點分析所學知識;從數學思想方法的角度進行提高與精練。由於同一內容可體現不同的數學思想方法,而同一數學思想方法又常常蘊藏在許多不同的知識點里,因此,在小結與復習時,還應從縱橫兩方面整理出數學思想方法及其系統。
2、數學教學體現數學思想和方法
(1)滲透「方法」,了解「思想」。由於初中學生數學知識比較貧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較為薄弱,把數學思想、方法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還缺乏應有的基礎。因而只能將數學知識作為載體,把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教學滲透到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滲透的契機,重視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解決問題和規律的概括過程,使學生在這些過程中展開思維,從而發展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形成獲取、發展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忽視或壓縮這些過程,一味灌輸知識的結論,就必然失去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機。如初中代數課本第一冊《有理數》這一章,與原來部編教材相比,它少了一節――「有理數大小的比較」,而它的要求則貫穿在整章之中。在數軸教學之後,就引出了「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正數大於一切負數」。而兩個負數比大小的全過程單獨地放在絕對值教學之後解決。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握住這個逐級滲透的原則,既使這一章節的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又向學生滲透了形數結合的思想,學生易於接受。
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有機結合,要有意識地潛移默化地啟發學生領悟蘊含於數學之中的種種數學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盤托出,脫離實際等錯誤做法。比如,教學二次不等式解集時結合二次函數圖象來理解和記憶,總結歸納出解集在「兩根之間」、「兩根之外」,利用形數結合方法,從而比較順利地完成新舊知識的過渡。
(2)訓練「方法」,理解「思想」。數學思想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方法也有難有易。因此,必須分層次地進行滲透和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全面地熟悉初中三個年級的教材,鑽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的各種因素,對這些知識從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認真分析,按照初中三個年級不同的年齡特徵、知識掌握的程度、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分層次地貫徹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如在教學同底數冪的乘法時,引導學生先研究底數、指數為具體數的同底數冪的運算方法和運算結果,從而歸納出一般方法,在得出用a表示底數,用m、n表示指數的一般法則以後,再要求學生應用一般法則來指導具體的運算。在整個教學中,教師分層次地滲透了歸納和演繹的數學方法,對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起重要作用。
3、活躍數學課堂氣氛
1.語言要親切,富有感情,使學生產生好學之樂
要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具有飽滿的學習熱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 使用親切感人的課堂教學語言,以此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待一些差生,要 維護他們的自尊心,不要對學生進行過多地指責、諷刺、挖苦,否則,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喪 失學習數學的信心。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就要給學生適當的鼓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 讓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可以多使用積極鼓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有信心去學, 使他們獲得學習的成就感,進而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由於數學比較抽象,難懂,邏輯性 較強,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用語言營造一種具有趣味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數學。
2.快樂實踐——讓數學課堂生活化、探究化
實踐是創造的源泉。脫離了實踐活動的數學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現代教育思想認為:數學教學應該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的思維活動只有通過數學活動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創新的火花。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就要把課堂知識的學習和社會體驗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學習渠道多樣化,學習的方式生活化,用動手實踐這把"鑰匙"開啟學生緊閉的心智,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學生封存的記憶,放飛學生囚禁的情愫,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對知識的認識和體驗不斷深化、豐滿、鮮活起來。
3.創設情景調動課堂氣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理、疑問心理、愛美心理和活潑好動的特點。作為老師因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的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交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情景。在課堂上創造情景的方法有很多,我們要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提供具體的內容,生動活潑的形式,新奇動人的事物,以恰當的手法表現出來,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如我在教作文《記一次游戲》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課堂情景。我與學生一起玩貼鼻子的游戲,自然,這個游戲其樂無窮,學生個個開懷大笑。在游戲中,我讓學生仔細觀察游戲過程以及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同時談談自己的體會或感觸,一節課里學生的熱情始終高漲。這樣,既解決了學生寫作文"寫什麼","怎樣寫"兩大老大難問題,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課堂氣氛會更活躍些的。
4、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
讓學生享受成功的愉快,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興趣能夠讓學生走向成功。教師要讓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功以後收獲幸福和快樂的感受,產生學習的成就感,產生對學習的快樂的感受,並走向更多的成功,獲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並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學生自由競爭的機會,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讓學生都能夠跳躍起來摘桃子,收獲學生學習的信心。教師可以創造機會,讓學生解答不同的難題,並讓學生完成不同的學習難題。
教師要教育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進行教育,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感受,讓每個學生都收獲學習的幸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育學生注意學習的深度,注意學習的精準性,注意學習的速度,教師要重視精講,讓學生精練,教師要在課堂上將每節課的難點都講解結束,教師也要根據學生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大膽地學習實踐,滿足學生深入研究題目的本質的特點,並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數學學習任務,並對學生的學習潛能加以激發,鼓勵增加練習的環節,重視分清楚作業的要求,讓學生做好基本題的基礎上,更多地完成任務的題目,並設計好教學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質量高的題目。
教師要運用數學美,來增長學生的學習潛能
數學美不同於自然美和藝術美,教師的教學中所展現的數學美主要是內在的美,邏輯的美和理智的美,而數學其實還包含著隱藏的美,深邃的美和思想內容的美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領悟去發現數學的美,通過抽象數學符號的運用,數學公式和數學定理的運用引導學生探究數學學習思想,開展智力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剖析數學的情感,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教育學生有效掌握數學學習內容,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創造能力,實現數學教學的價值。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理解數學的游戲功能,並通過數學學習鍛煉學生的頭腦,讓學生探究數學世界的奧秘,讓學生感受數學活動的美。教師要利用數學教材的美,讓學生探究數學的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和數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感受數學的美,追求數學的美。在數學教師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美,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分析問題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思維的質量,引導學生去掌握數學學習的奧秘,在進行數學小結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研究數學的和諧的統一的簡潔的美,以此來減輕學生的數學學習負擔,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知識結構的精彩。
⑷ 教學設計中如何體現數學思想和方法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方法是數學的行為,思想是數學的靈魂。不管是數學概念的建立,數學規律的發現,還是數學問題的解決,乃至整個數學大廈的構建,核心問題在於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和建立。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最有用的不僅是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數學的思想和數學的意識。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重視知識形成過程,還要十分重視挖掘在數學知識的發生、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蘊藏的數學思想方法。 一、在備課中,有意識地體現數學思想方法 教師要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首先要有意識地從教學目的的確定、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效果的落實等各個方面來體現,使每節課的教學、教育目的獲得和諧的統一。通過對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體系和脈絡,統攬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後建立各類概念、知識點或知識單元之間的界面關系,歸納和揭示其特殊性質和內在的一般規律。因而,在備課時就必須把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從鑽研教材中加以挖掘。例如,在備《二元一次方程組》(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七章)這一章時,就要挖掘方程思想、建模思想、化未知為己知、化二元為一元的化歸思想方法。 二、以教材知識為載體,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教材是按數學內容的邏輯體系與認識理論的教學體系相結合的辦法來安排的。受篇幅的限制,教材內容較多顯示的是數學結論,對數學結論裡面所隱含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並沒有在教材里明顯地體現。然而,數學是知識與思想方法的有機結合,沒有不包含數學思想方法的數學知識,也沒有游離於數學知識之外的數學思想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深入挖掘隱含在教材里的數學思想方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展示數學思維過程,這樣才有助於學生了解其中數學思想方法的產生、應用和發展的過程;理解數學思想方法的特徵,應用的條件,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質。例如立體幾何教學中許多內容都體現了一個重要思想方法把空間里的問題轉化為平面上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善於引導學生從具體問題中提煉出這一具有普遍指導作用的思想方法。並進一步上升為降維的思想方法,再總結出更一般的更高層次的思想轉化與化歸。 不同的教學內容,可根據其特點,選配不同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教學:一般在知識的概念形成階段導入概念型數學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與未知互相轉化的思想、特殊與一般互相轉化的思想等;在知識的結論、公式、法則等規律的推導階段,強調和灌輸思維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數的數與形的轉化、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在知識的總結階段或新、舊知識結合部分,選配結構型的數學思想,如函數與方程思想體現了函數、方程、不等式間的相互轉化,分組討論思想體現了局部與整體的相互轉化。 三、在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中,有意識地運用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往往就是需要有意識地運用或揭示數學思想方法之處。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往往與數學思想方法的更新交替、綜合運用、跳躍性較大有關。因此,教師要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更要有意識地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組織教學。例如,二次根式的加減運算是一個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難點,就要運用類比思想、整體思想、化歸轉換思想方法尋找解決問題途徑,採用類比整式的加減運算的手段,構造出具體形象的數學模型,從而進行猜想、推理、研究,實現從未知到已知的轉化。 四、在展現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中,提煉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知識發生的過程也是其思想方法產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典型的、正確的直觀背景材料,採取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通過對相關問題情境的研究為有效切入點,對知識發生過程的展示,使學生的思維和經驗全部投入到接受問題、分析問題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戰之中,並在此過程領會如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等數學思想方法。例如在講授《探索勾股定理》(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時,將概念、結論性知識的教學設計成再發現、再創造的教學:先讓學生在方格紙上計算面積的方法理解勾股定理,再用拼圖的方法驗證其內容,讓學生經歷觀察、歸納、猜想和驗證的數學發現過程,使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領悟、體驗、提煉數學思想方法數形結合思想(將三角形三邊的平方與正方形面積聯系起來,再比較同一正方形面積的幾種不同的代數表示,得到勾股定理)。在展現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中,著重過程(不要過早下結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定理、性質、法則、公式等結論的探索、發現、推導過程,弄清每個結論的因果關系。經過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的邏輯加工,完整地體現這一生動過程,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不要包辦代替),揭示數學思想方法本質特徵。 五、通過範例教學,挖掘數學思想方法 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必要的解題訓練,設計具有探索性的、能從中抽象一般和特
⑸ 談談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意義
意義:
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為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可以對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有個整體的把握,可以根據教學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對象的特點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實施可行的評價方案,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另外,通過教學設計,教師還可以有效地掌握學生學習的初始狀態和學習後的狀態,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方法,採取必要的教學措施,為下一階段的教學奠定良好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好的教學設計可以為教學活動提供科學的行動綱領,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忽視教學設計,則不僅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學走彎路,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建構主義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地學,設計過程一般包括:
(1)情境創設——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的情境;
(2)信息資源提供——提供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源(教學資源),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建構.
(3)自主學習策略設計——自主學習策略是引導學生自王學習、自主建構的內在因素,其作用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達到自主建構的目標;
(4)組織協作學習——通過協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長補短,深化學生的意義建構;
(5)組織與指導自主發現、自主探究——在建構知識意義的基礎上,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發現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⑹ 新課程下數學教學設計理念有哪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基本理念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說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樂於參與到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活動中來。《新課程標准》中還明確提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和審美能力這三個目標。因此,新課程標准理念下的數學課堂設計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徵:實、活、新、美、趣。 (一)、實實,即課堂教學中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形成和提高過程要穩固扎實,這不僅是課堂教學目標的基礎,也是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的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的設計必須注重實效,扎實地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活新編的北師大版教材內容豐富、靈活多變,並且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生活中的知識開放,比如說一年級的「觀察與測量」、「統計」,和二年級的「方向與位置」,還有「猜測」等,讓學生學習的是生動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美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學生不但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還將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課堂教學也充分體現出對學生評價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這一人性化目標。
⑺ 數學教學設計的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一樣嗎
是的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內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容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⑻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有哪些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鍾的課堂學習對於他們來說真的很難!然而「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小學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於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首先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於優秀生盡量讓他「吃得飽」。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鍾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鍾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了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系。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了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採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⑼ 數學教學設計的意義和作用
意義:
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為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可以對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有個整體的把握,可以根據教學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對象的特點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實施可行的評價方案,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另外,通過教學設計,教師還可以有效地掌握學生學習的初始狀態和學習後的狀態,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方法,採取必要的教學措施,為下一階段的教學奠定良好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好的教學設計可以為教學活動提供科學的行動綱領,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忽視教學設計,則不僅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學走彎路,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建構主義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地學,設計過程一般包括:
(1)情境創設——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的情境;
(2)信息資源提供——提供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源(教學資源),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建構。
(3)自主學習策略設計——自主學習策略是引導學生自王學習、自主建構的內在因素,其作用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達到自主建構的目標;
(4)組織協作學習——通過協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長補短,深化學生的意義建構;
(5)組織與指導自主發現、自主探究——在建構知識意義的基礎上,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發現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