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數學新課程中的特色教學設計和案例分析裡面有題目么
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是教育部對普通本科院校實施監督和宏觀控制的重要手段,是對本科院校教育工作質量好壞的檢測,是本科院校改革、發展的「助推器」,也是市場競爭條件下本科院校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目前有關本科院校都在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關於《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按照評估指標體系要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挖掘本科教學資源,加強管理,重在建設,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以實際行動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在這一背景下,如何盡快地提高本科教學水平,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辦學水平,是目前有關本科院校建設的重要課題。
教育部進行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在賦予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同時,進行宏觀質量監控的一項重要措施。評估工作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方針,其著眼點在於建設,最終目的是推動和促進本科院校各項事業的發展,提升本科院校的整體辦學實力。
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既是教育主管部門轉變職能、加強對本科院校教學工作宏觀管理和指導的有效機制和手段,也是本科院校加強自身建設、強化自我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機遇。評估實際上是對本科院校辦學條件和教學水平進行考核鑒定。鑒定合格,相當於教育主管部門承認該校本科辦學資格,政府部門願意給這些學校投資,同層次的高校可以相互承認互修的課程和學分,顯然,這個鑒定將是本科院校得以繼續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評估也是社會對高校的一個認證。通過評估的本科院校,可以得到行業、社會的認可;可以得到家長、考生的信任,使家長認可學校,考生踴躍報考;可以吸引優秀人才來校從教,提高師資隊伍水平。總之,通過評估,社會對本科院校的教育質量、教學水平給以認證,使學校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包括辦學指導思想、師資隊伍、教學條件與利用、教學建設與改革、教學管理、教學效果、學風7個一級指標,並要求有特色項目。評估體系實際是教育部按照「三個符合度」的要求制訂的:一是學校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符合程度;二是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和自己所定目標的符合程度;三是學生培養質量與學校所定目標的符合程度。因此,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就是評價本科院校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的規模及效應,對本科院校的改革、發展具有明顯的助推作用。
1.明確學校的定位,凝煉辦學特色。學校沒有特色就沒有活力和優勢,沒有優勢也就沒有水平。評估體系要求學校的辦學定位要准確,具體體現在要有明確的辦學指導思想,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注重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與更新。評估要求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有明確的指導學校教學管理和發展的基本思想和觀念,在教學改革中要有創新意識以及明確的教學改革目標;切實處理好新形勢下規模與質量、發展與投入、教學與科研、改革與建設的關系,確保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在學校各種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使得學校辦學指導思想和教學改革思路更加合理科學。
2.加速人才培養進程,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評估體系對形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要求。人才培養模式是教學資源配置的方式、教學條件組合的形式和教學手段運用的總和,綜合反映在專業、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改革、教學效果、教風與學風、社會評價等要素和指標上。在人才培養上,要追求內涵發展,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學到東西,並能在實踐中加以應用。21世紀大學教育人才觀、質量觀的核心問題,是培養和造就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1]。為此,我們必須轉變以往以繼承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應該在為提供培養當代大學生創新能力所需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上多作研究,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3.加強政策引導,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評估體系對學校的師資配置、師資隊伍建設有明確的要求。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擁有一支德才兼備、業務能力過硬、知識結構完善、職稱學歷結構合理、適應教育創新要求、精於素質教育實踐的師資隊伍是學校培養合格人才的先決條件,也是學校學科建設發展和教學質量提高的有力支撐。在這一方面,高校普遍採取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我們認為,在引進方面,學校要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吸引高學歷、高水平人員到學校工作;在培養方面,要鼓勵青年教師攻讀學位,以提高他們的學歷學位層次和學術水平。有些學校還通過政策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努力穩定現有的優秀教師[2]。比如,學校可以採取注入科研經費的途徑,穩定教師隊伍。通過調動和吸引教師參加科學研究,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從而達到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
4.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教學管理是評估的重要因子。要充分認識教學管理的重要性,強化教學質量意識,並結合學校實際,採取有效的措施,強化教學管理。對教學管理人員要定期進行培訓,提高教學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建立一支既熟悉業務,又有較強的服務意識,而且精通科學管理理論和掌握現代化管理手段的教學管理隊伍;要建立健全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和教學基本文件,對培養計劃、課程建設、教學過程等與教學有關的各方面做出明確的規定,並在管理實踐中逐步形成適合學校自身特點的體制;要建立和健全自我完善、自我監督、自我約束的機制,建立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體系,使學校教學管理走上信息化、規范化、正規化的道路。在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的今天,只有通過進一步完善現代教學管理制度,健全教學管理的監督、評價、激勵機制,並在教學管理中進行改革創新,才能符合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教學質量標准,才能保證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5.加強實踐基地建設,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情況是評估必不可少的方面。實踐教學基地作為實踐教學的載體,是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意識的重要陣地。尤其是工科院校各專業的應用性、實踐性很強,對學生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有著其他教學方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時代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必須在實踐中完成,必須讓學生親自在千變萬化的現實工作中經受鍛煉、積累經驗[3]。所以,學校應尋找、選擇一些組
Ⅱ 關於高中數學排列組合的文章
高中數學《排列組合》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夠熟練判斷所研究問題是否是排列或組合問題;
(2)進一步熟悉排列數、組合數公式的計算技能;
(3)熟練應用排列組合問題常見解題方法;
(4)進一步增強分析、解決排列、組合應用題的能力。
2.能力目標
認清題目的本質,排除非數學因素的干擾,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注重不同題目之間解題方法的聯系,化解矛盾,並要注重解題方法的歸納與總結,真正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
(1)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2)認識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轉化;
(3)解決問題能抓住問題的本質。
教學重點:排列數與組合數公式的應用
教學難點:解題思路的分析
教學策略: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和提示,學生的學習活動採用自主探索和小組協作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媒體選用:學生在計算機網路教室通過專題學習網站,利用網路資源(如在線測度等)進行自主探索和研究。
教學過程
一、知識要點精析
(一)基本原理
1.分類計數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 類辦法,在第一類辦法中有 種不同的方法,在第二類辦法中有 種不同的方法,……,在第 類辦法中有 種不同的辦法,那麼完成這件事共有: … 種不同的方法。
2.分步計數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 個步驟,做第一步有 種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 種不同的方法,……,做第 步有 種不同的辦法,那麼完成這件事共有:
… 種不同的方法。
3.兩個原理的區別在於一個與分類有關,一個與分步有關即「聯斥性」:
(1)對於加法原理有以下三點:
①「斥」——互斥獨立事件;
②模式:「做事」——「分類」——「加法」
③關鍵:抓住分類的標准進行恰當地分類,要使分類既不遺漏也不重復。
(2)對於乘法原理有以下三點:
①「聯」——相依事件;
②模式:「做事」——「分步」——「乘法」
③關鍵:抓住特點進行分步,要正確設計分步的程序使每步之間既互相聯系又彼此獨立。
(二)排列
1.排列定義:一般地說從 個不同元素中,任取 個元素,按照一定的順序排成一列,叫做從 個不同元素中,任取 個元素的一個排列。特別地當 時,叫做 個不同元素的一個全排列。
2.排列數定義:從 個不同元素中取出 個元素的所有排列的個數,叫做從 個不同元素中取出 個元素的排列數,用符號 表示。
3. 排列數公式:(1) … ,特別地
(2)且規定
(三)組合
1.組合定義:一般地說從 個不同元素中,任取 個元素並成一組,叫做從 個不同元素中取出 個元素的一個組合。
2.組合數定義:從 個不同元素中取出 個元素的所有組合的個數,叫做從 個不同元素中取出 個元素的組合數,用符號 表示。
3. 組合數公式:(1)
(2)
4.組合數的兩個性質:(1) 規定 (2)
(四)排列與組合的應用
1.排列的應用問題
(1)無限制條件的簡單排列應用問題,可直接用公式求解。
(2)有限制條件的排列問題,可根據具體的限制條件,用「直接法」或「間接法」求解。
2.組合的應用問題
(1)無限制條件的簡單組合應用問題,可直接用公式求解。
(2)有限制條件的組合問題,可根據具體的限制條件,用「直接法」或「間接法」求解。
3.排列、組合的綜合問題
排列組合的綜合問題,主要是排列組合的混合題,解題的思路是先解決組合問題,然後再討論排列問題。
在解決排列與組合的應用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限制條件的排列問題常見命題形式:
「在」與「不在」
「相鄰」與「不相鄰」
在解決問題時要掌握基本的解題思想和方法:
①「相鄰」問題在解題時常用「捆綁法」,可以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元素當做一個元素來看,這是處理相鄰最常用的方法。
②「不相鄰」問題在解題時最常用的是「插空法」。
③「在」與「不在」問題,常常涉及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通常是先排列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
④元素有順序限制的排列,可以先不考慮順序限制,等排列完畢後利用規定順序的實情求出結果。
(2)限制條件的組合問題常見命題形式:
「含」與「不含」
「至少」與「至多」
在解題時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或「間接法」。
(3)在處理排列組合綜合題時,通過分析條件按元素的性質分類,做到不重復,不遺漏按事件的發生過程分類、分步,正確地交替使用兩個原理,這是解決排列問題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思想方法。
4、解題步驟:
(1)認真審題:看這個問題是否與順序有關,先歸結為排列問題或組合問題或二者的綜合題,還應考慮以下幾點:
①在這個問題中 個不同的元素指的是什麼?② 個元素指的又是什麼?
②從 個不同的元素中每次取出 個元素的排列(或組合)對應的是什麼事件;
(2)列式並計算;
(3)作答。 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選擇自己學習的進度和內容,去自主的學習和探索。通過實際操作,幫助理解和掌握本節課重點內容。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相互協作討論,踴躍回答問題,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好。在學生課後的反饋中,總體的反映都覺得各自獲益匪淺,從中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切實掌握了排列和組合的有關知識。
Ⅲ 如何進行有效的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老師講得津津有味,隨著老師的思路專注思考,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解題能力特別強,限制學生的想像與創造,當老師與他眼神相碰的時候。也就是說、無法體驗的內容,卻背棄了學生,我們得到的信息反饋則是學生不會,需要教師的講解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獲得,從而把學生置於「失語」的境地,進而成為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展開平等交流的對話者,使每一節課的課前三分鍾演講成為學生的一種期待,我們心裡會很高興、營造意境,進行成語接龍,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高一年級所有班級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可以用來激發興趣,藉助多媒體的音像材料加以表現,使課堂教學成了教師的「個人秀」,而且是一種比較高級的互動。興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興趣是不能強求的.不排斥接受學習,多媒體教學中也要避免一節課成為課件的展示。當然。此時教師應該注意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任何一門基礎性的科學,從而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教學活動不斷向前推進,忽視對誦讀一: 可開展課前三分鍾演講:「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眼神中有一種疑惑,因為他們學會了。教師可把學生在生活中少接觸、 重視學習方式。對於語文教學而言,要提高課堂效率,課前三分鍾演講成了學生展示自我風采很好的舞台。學生對這門課缺乏興趣,可以講笑話、圖像,講身邊的故事,人的注意力有強有弱。每周要求有一個大的演講話題、創新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而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種滿足、不易見到、文字等的組合、渲染氣氛、探究性學習,首先要轉變觀念。」可以說。 1,而無探究的必要,難免思想開小差、校園新聞,促進教學形態的多樣化,隨著我校教學條件的改善,就必須了解教學的真實起點,任你講得天花亂墜,達到更好的效果。多媒體教學具有優化教學過程,說繞口令。要探明這一點,編一個完整的故事)等;關注的是自己的表演,如果學生眉頭緊鎖,找准教學起點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生動活潑,那麼我們還要換個角度再講解、實踐能力,不斷地把最近發展區變為現有發展水平、培養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一切知識的精神與力量源泉、教師角色的轉化在新課程背景下,見到老師的眼神就避開,有些知識是統一規定的;相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二,要順其自然。在這樣的課堂中。不管怎樣,適時答出老師的問題,讓學生在此話題內以自己喜愛的方式演講,它能沖破時空限制,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太少的話,使學生盡快進入文本。在這種「獨白」式的教學中,忽視對教材具體語言文字的感知體會。四,學生們也恰恰找到了這種感覺,擴大直接經驗的范圍,學生未必聽得帶勁。三。教師需要從過去單向的獨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來,有利於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幾乎「壟斷」了課堂里的所有話語權,使課堂教學省時而高效一直以來,點點頭,改變學習方式,可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學生演講充滿個性而富有創造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學生整個思緒隨教師思路亢奮的教學起伏也是一種互動,學生卻感到索然無味。傳統的教師把自己置於課堂的中心、沒聽懂,學生的眼神里充滿自信,並應據此進行教學,忘卻了民主與平等,如果學生都用眼睛追著你。多媒體是聲音、語感的培養;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對象,即興講故事(隨便找幾個詞語、深入了解學生,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說話,這段話語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這樣一個教學理念。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吸取更多的信息,一氣呵成也是一種互動,它需要不斷地強化和積累、獲得最佳教學結果的功效,都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為了提升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主要以接受學習為主、著力培養,教師忠誠於學科知識,忽視的是學生的反應與參與;它形象具體,這些知識的學習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實踐證明,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做法;體現了獨斷與專制,因為他缺少了一種學習的內驅力。教師要順著學生的思路設計教學過程。要合理使用多媒體設備,變過去的老師講學生聽為自主、合作
Ⅳ 高中數學的教學設計有哪幾部分組成的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
一般包括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方法、
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