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學習《藤野先生》的收獲
這故事,當時,中國在鄰邦日本的心中的確是一個弱國,可是,當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話,便沒有來由地心痛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 讓我想起在郁達夫先生的《沉淪》中,那個在心中默默呼喚著「祖國啊,你怎麼不快點強大起來,你的兒女在這里受苦那!」的留日少年。這種國人,希望祖國強大而不去努力,只是無助地祈禱,讓人不僅憐憫他。但是那些看著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殺頭,而且還與日本人一同歡呼的國人,那種骨子裡的麻木不仁,不僅可憐,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為何意,作者在此則中更著力描寫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還有,對於中國,對於「人」的熱愛。作品的字里行間,無不洋溢著作者對這位恩師的贊揚與牽掛。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輔導,是希望將日本精湛的醫學技術傳入中國,為中國的人們治療身體上的疾病(事實上,魯迅先生留日學醫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此,藤野先生將醫術還原到了它本來面目——為著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而不是以自己個人的利益為目標,著實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魯迅先生寫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著不斷地「寫為『正人君子』所厭惡的文字」,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敬佩。
❷ 《藤野先生》的中心思想,
作者通過懷念藤野先生,贊揚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性格和正直、熱忱、高尚的品質,回顧了自己在日本求學時期探索救國道路和思想轉變的過程:
為了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毅然地放棄了跟隨生平最敬愛的老師一一藤野先生學習醫學,擯棄了科學救國的改良主義道路,改為從事文藝運動以喚醒人民群眾起來革命;從而激勵自己要永遠不忘革命的初衷,決心同封建及帝國主義勢力斗爭到底。
(2)藤野先生的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藝術特色:
1、對比手法
如寫作者滿懷愛國激情尋求救國的道路,而「清國學生」則過著飽食終日、白天逛公園、晚上跳舞的無意義生活,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又如「清國留學生」是中國人,對祖國的前途漠不關心,而藤野先生是日本人,卻熱望把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這二者也形成鮮明的對比,還有以學生會幹事為代表的日本「愛國青年」妄自尊大,仗勢欺人,而藤野先生卻毫無民族偏見,對弱國留學生熱心教誨,關懷備至,形成了強烈對照。
2、白描手法
在描寫人物方面,作者運用了白描手法。
如寫藤野先生時,無論寫他聲調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自我介紹、耐心細致改正魯迅的聽課筆記和解剖圖、看到魯迅成功地進行了解剖實習的高興狀況以及魯迅要離開仙台時的依依惜別之情,都只是簡練的幾筆,沒有粉飾,沒有渲染,但寫得栩栩如生,顯示出人物鮮明的性格。
❸ 藤野先生讀後感600字左右,初中生水平的作文
藤野先生》讀後感
《藤野先生》回憶魯迅在仙台留學時期的生活,記敘了魯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
魯迅初到東京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飽含中國人的恥辱的上野公園的櫻花樹下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們傍晚學跳舞的喧鬧。這讓魯迅甚為厭惡,也正是這樣,他去了仙台,在那與藤野先生相識。
藤野先生的衣著模糊,他為魯迅添改講義,他就正解剖圖,他關心解剖實習,他了解中國女人裹腳。
在這一個個片斷中,我看到了那個對學生要求嚴格的藤野先生,那個對魯迅關愛有加,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那個對科學嚴謹求實的藤野先生。
這樣一位有著高貴人格的老師,也難怪魯迅說:「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它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藤野先生》讀後感
《藤野先生》也同樣記錄了魯迅的心路歷程,學醫救國到棄醫從文的轉變,表達了魯迅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感。
在魯迅留學日本之時,是「風雨如磐暗故園」之時,也是魯迅個人處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時期。「但從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中國人的麻木不仁中,魯迅才深刻地認識到,學醫可以拯救人的身體,卻不能拯救人的靈魂。
魯迅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一個人,他發表了第一篇白話文小說,參加新文化運動,對歷史的發展貢獻很大。
他一生只出了一本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回憶了從青年時期以來的經歷。其中有一篇是《藤野先生》是作者回憶一位日本的老師藤野先生。
作者重點回憶了在仙台和藤野先生學醫的故事。作者寫了藤野為我一一訂正講義,描繪出一個和藹的熱心的老教師形象。可是讓我感到有些失望的是作者竟然對科學很不嚴謹,對血管的位置錯誤不但不接受還認為自己這樣畫畫兒好看。這點最後學年試驗成績給了他一個警示,「同學一百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
我對魯迅這一點也很不滿意,有這樣好的老師手把手教,居然對自己的要求僅僅是沒有落第!
我認為,魯迅這樣做是辜負了藤野先生對他的期望,也是自己時光的荒廢。只有刻苦學習才對得起中國人民納稅的錢,只有名列前茅才能給中國人揚眉吐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作者醫治國人身體的理想,完成藤野先生給中國傳播新的醫學的心願。
在作者被譏刺後,藤野先生主持正義,為中國學生贏得了尊重。我十分欣賞他正(義)氣的作風。
作者認為要救國需要救思想,於是放棄了學醫,這點可以理解。可是讓我再一次感到失望的是,藤野很重感情地交給作者一張背面寫著「惜別」的照相後,作者卻沒有把自己的照片寄過去(作者當時沒有相片),在離開西安之後也沒有補寄給他。
如果我是藤野先生,我會每天到傳達室問是否有信,過一陣後,我可能會擔心是不是魯迅的信在半路寄丟了,再後來我可能會更加擔心他的安全。因為我從藤野先生之前對他的態度看到,藤野是十分想培養魯迅的,而且從得知魯迅棄醫從文之後的「嘆息」和離別時的表現看,藤野是很惋惜的。魯迅盡管有他的理由,但是這些不過是借口,既然心存感激,話怎麼會無從談起呢?完全可以從幾句問候,幾句感謝談起。
但是我仍然能夠看出魯迅還是很感激藤野先生,並以藤野先生的警示自己,要為中國革命繼續出力。只是我對他在以上幾件事情的處理有些不滿而已,我想在這點,我可以做得比他更好。
《藤野先生》讀後感
人的一生面臨著很多的選擇,在無數的選擇中,生命長河也源源不斷地流過.每一次選擇都像從河岸邊拾起一隻貝殼,你會有所感悟.
《藤野先生》中魯迅的棄醫從文固然是令人為難的選擇,陶淵明的歸隱山林也是他的選擇…….在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許多的選擇.
幼年時的玩具的選擇對於我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每每從玩具店經過,我便要求爸媽給我買玩具,可只能選擇一樣,我瞧瞧著,瞧瞧那,再瞅瞅那,實在難以選擇.著番情景唯有用」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來形容,而偏偏」兩者不可兼得.我雖無」捨生取義」的斷然.但也終究選擇了自己的最愛.我學會了選擇也無非從著 開始 .
稍大寫後,上了學,難免回遇到選擇題,選擇,選擇,其基本不過是像這些選擇題一般.滿眼的A,B,C,D就等著你如何選擇.面對這種選擇,憑你的不再是自己的最愛,它靠的是運用知識,思想,用智慧,遇到這種選擇,唯好好的動一番腦子才是上策.
平時常說」機會靠自己機把握」著著實不錯,上次有個語文作文競賽,老師要求想參加的把文章交給他,我一直在猶豫,交?還是不叫交,不交了有太可惜,著可是一個大好機會,可我又怕丟人現眼,念頭一直在不交與交的海岸邊徘徊.直到最後,我爺沒交,面對參加與不參加,我選擇了放棄這個機會,著純屬我頭腦發熱,做了錯誤的選擇………
在生活中,還需要選擇如何交朋友,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要慎重選擇,若為以後想想,等到中考,那又是一次超難的選擇……人生總有許多的選擇,記住一定慎重,理智,做出最好的選擇!
❹ 《藤野先生》的評價
工人出版社編輯室副主任牛志強:作品按時空順序寫出了「我」的發展脈絡,揭示了「我」的本質特徵——愛國主義與革命民主主義。正是這個超越了狹隘民族主義的思想特徵,使「我」和藤野先生的心緊緊相連,使這兩個形象和諧地交融在一起,共同體現一個深刻的主題。
作者通過懷念藤野先生,贊揚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性格和正直、熱忱、高尚的品質,回顧了自己在日本求學時期探索救國道路和思想轉變的過程。
為了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毅然地放棄了跟隨生平最敬愛的老師一一藤野先生學習醫學,擯棄了科學救國的改良主義道路,改為從事文藝運動以喚醒人民群眾起來革命;從而激勵自己要永遠不忘革命的初衷,決心同封建及帝國主義勢力斗爭到底。
1902年4月,魯迅22歲,他懷著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學,在東京的弘文學院補習日文。1904年9月,轉赴仙台,進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藤野先生這時正在該校任解剖學教授。魯迅在此認識了這位日本學者,並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師生友誼。
在日本軍國主義影響下,當時的日本人對中國人民抱有狹隘的民族偏見。但藤野先生並不如此,他對來自弱國的魯迅毫不歧視,倍加愛護,並以自己的高尚品質給魯迅以極大的影響。
這篇散文寫於1926年10月12日,當時作者魯迅正遭受北洋軍閥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從北京南下,來到廈門大學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懷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發表於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後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❺ 藤野先生這篇文章同為老師在作者筆下它們有哪些不同分別對作者產生了怎樣的影
①表現先生工作認真負責 ②糾正「我」繪的解剖圖 ③對「我」敢於解剖屍體感到放心 ④表現先生熱情誠懇 ⑤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的情形
❻ 讀《藤野先生》的讀後感
恩師是讓人懷念的,特別是當你身處異國時,經常會讓你覺得孤獨。而在那時,卻有一位老師喚醒你的靈魂,給予你關愛和鼓勵。
魯迅先生從他父親的病中受到了影響,從而去東京留學。他從為父親看病的中醫身上,看到了那些人的自私自利,甚至為了錢財利益,不惜草菅人命!這讓他覺得失望,從而踏上了東京留學之旅!
但是,到了東京以後,他看到了那些清國留學生不務正業,醉生夢死,不顧國家民族危亡,而追逐風雅的醜陋行為!
從而,魯迅毅然離開了東京,前往仙台。
藤野先生,一個生活簡朴,治學嚴謹,待人熱情誠懇,對學生嚴格要求,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學者,他就是魯迅在仙台學醫的老師。在他的教導下,魯迅受益匪淺。從他添改講義中,看到了他工作認真負責,沒有民族偏見;從糾正解剖圖中,看到了他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從關心解剖實習中,看到了他的熱情誠懇;從了解女人裹腳中,看到了他可貴的求實精神!
雖然魯迅在他的指導下懂得了許多。但從後來的匿名信和看電影事件中,他選擇了棄醫從文這條道路!
人的一生中會面臨許多選擇,可能有的選擇會從此改變你的人生!而魯迅在看電影事件中,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看到了一群思想不覺悟,麻木無知的國民。從而他意識到醫學救國是行不通的,只有文藝救國、科學救國才是根本治國的方法!
於是他選擇了棄醫從文,而這也為他以後的文學道路立了一個新起點,也是他人生的一次轉折點,同時也成就了他的文學歷史!
從這課當中,我們不難知道,魯迅他所表達的是要想真正的救國,就必須先改變人民的思想!
確實,一個人如果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那根本達不到國家的人才標准。相反的一個人如果勤奮好思,求知慾強,那必定會為祖國的建設增添光彩!
想想自己和身邊的惡人,是否也是這樣。有強壯的身體,但思想卻愚昧無知。為什麼我們不努力學習呢?學習能充實自覺的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為什麼我們要放棄學習的機會,而整天碌碌無為得生活呢?那隻會讓你的人生顯得淡漠平庸;為什麼我們把握現在,珍惜眼前呢?有的東西一旦失去就沒有了,而失去後才知道珍惜還有什麼意思呢?
把握現在,努力學習,你就會感受到世界的精彩,人生的美妙!
參考資料:http://groups.tianya.cn/
❼ 藤野先生的感悟50子左右
思路:根據藤野先生的故事展開。
在讀完《藤野先生》後,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對魯迅先生無限吹捧,更多的是對現在社會上種種現象的思考。
在現實社會中,在本應充滿陽光的青春校園中,那大多數學生,用著國家免費提供的桌椅。書本。甚至免費的住宿,每天念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將校規班規背得滾瓜爛熟,背地裡,卻從不把學習當回事,吃喝玩樂,攀比成風。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學生成群結隊,以打架為樂。甚至將談戀愛常掛於嘴邊,拿出來炫耀。十五六歲的年紀,本應無憂無慮,一心為未來奮斗,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結下莫多的真摯朋友,收獲最純真的友誼。
十五六歲的年紀,是人生中最美好最輕松的時代,是一個人展望未來,目空一切,不斷攀爬的時代。然而,又有多少人為了明天會挨打而擔憂,為了失戀而痛苦,為了顯示自己多麼美麗富有而惆悵。那是他們本不該有的。
想一想魯迅先生當初為了中華民族毅然棄醫從文的壯舉,想一想無數革命先烈的犧牲,他們做著不同的事,卻有同一個理想----中國有一個嶄新的明天!為了這個理想,他們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將青春年華送給了祖國母親!
同學們,醒醒吧,當你們學習有關革命先烈的文章時,請想一想,我們在他們用一生換來的美好生活中成長,卻做著這樣那樣的齷齪事,對得起他們的犧牲嗎。
當初,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眾多的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從未有一個人喊過苦,說過累。當面對死亡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畏懼,縱使知道前面危險重重,縱使自己有機會可以逃掉且毫發無損,但沒有人那樣做。即使七八十歲的老人,也願意用鮮血去喚醒中國。
(7)藤野先生的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作者通過懷念藤野先生,贊揚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性格和正直、熱忱、高尚的品質,回顧了自己在日本求學時期探索救國道路和思想轉變的過程。
為了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毅然地放棄了跟隨生平最敬愛的老師一一藤野先生學習醫學,擯棄了科學救國的改良主義道路,改為從事文藝運動以喚醒人民群眾起來革命;從而激勵自己要永遠不忘革命的初衷,決心同封建及帝國主義勢力斗爭到底。
在描寫人物方面,作者運用了白描手法。如寫藤野先生時,無論寫他聲調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自我介紹、耐心細致改正魯迅的聽課筆記和解剖圖、看到魯迅成功地進行了解剖實習的高興狀況以及魯迅要離開仙台時的依依惜別之情,都只是簡練的幾筆,沒有粉飾,沒有渲染,但寫得栩栩如生,顯示出人物鮮明的性格。
❽ 讀《朝花夕拾》對藤野先生的評論和感受,300字以上,好的追加
文中具體寫了四件事,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1.主動關心「我」的學習,認真為「我」改講義。文中寫道:「過了一星期,大約是星期六,他使助手來叫我了。」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關注「我」,並主動問「我」上課的「講義」能否抄下來,要「我」拿出所抄的講義給他看,而且,「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對「我」的講義,「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這些事情表現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終認真負責的精神。2.為「我」改正解剖圖。「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麼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這里體現了藤野先生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循循善誘。在藤野先生親切和藹的談話里,我們可以體會出他既尊重學生——「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也尊重科學——「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麼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3.關心解剖實習。「解剖實習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興地,仍用了極有抑揚的聲調對我說道:『我因為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一直關心「我」的學習,一直惦記著「我」的解剖實習,「我」考試及格了,他很高興,如釋重負。4.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這件事表現了他對骨學的興趣和求實精神。
除用具體事例來表現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外,作者還用白描手法來勾畫人物的特徵。如寫藤野先生,寫他的「黑瘦」「八字須」「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衣著「模胡」,冬天穿舊外套,活畫出一位生活儉朴、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又如寫「清國留學生」,抓住了盤辮子這個細節,很能反映他們的精神特徵。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辮子,表示與清王朝決裂,而這些留洋學生既要學時髦,又要表示忠於腐朽的清王朝,只好盤起辮子。作者用誇張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對他們進行似褒實貶的諷刺,揭示了這些留學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質,也浸透著作者對他們的厭惡之情。作者寫道:「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直接抒發感激敬仰之情。再如寫「清國留學生」的丑態,寫赴仙台途中深刻的印象,寫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寫告別藤野先生、棄醫從文等,字里行間都充溢著作者憂國憂民的感情。
❾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啟示:要清醒的認識當時的社會,選擇適合當時的方式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作者通過懷念藤野先生,贊揚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性格和正直、熱忱、高尚的品質,回顧了自己在日本求學時期探索救國道路和思想轉變的過程:為了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毅然地放棄了跟隨生平最敬愛的老師一一藤野先生學習醫學,擯棄了科學救國的改良主義道路。
改為從事文藝運動以喚醒人民群眾起來革命;從而激勵自己要永遠不忘革命的初衷,決心同封建及帝國主義勢力斗爭到底。
(9)藤野先生的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文章一開頭就寫目擊東京「清國留學生」的醉生夢死,激起自己想「到別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接著寫去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這是此文的主體,著重寫藤野先生對自己的關懷、教育的深厚情誼,以及放棄學醫的思想變化原因。
這部分在寫藤野先生之前,敘述了從東京去仙台的途中所見以及在仙台醫專所受的優待。最後「從離開仙台之後」到結尾,寫出了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深深懷念以及藤野先生給魯迅的激勵和鞭策。
魯迅回國以後,之所以沒有和藤野先生通信和寄照片,這是「因為狀況也無聊,說起來也無非使他失望,便連信也怕敢寫了。」
這里透露了作者對辛亥革命後中國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現狀的失望和不滿,從而也覺得無法報答藤野先生對自己對中國人民的關心和期望,含蓄的筆調更加強了文章思想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