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蝶戀花教學設計晏殊

蝶戀花教學設計晏殊

發布時間:2021-02-26 04:04:35

Ⅰ 蝶戀花晏殊藝術特點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白話譯文:

清晨欄桿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恨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藝術特點(賞析):

此詞寫深秋懷人,是宋詞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寫苑中景物,運用移情於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生動地表現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蘊含著愁苦之情。全詞情致深婉而又寥闊高遠,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

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起句「檻菊愁煙蘭泣露」,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像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盪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聯系,但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里,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心理上也盪漾著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來兩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彷彿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悵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凈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里指題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願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搖曳不盡的情致。

Ⅱ 晏殊的《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見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Ⅲ 蝶戀花晏殊

作者:晏殊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Ⅳ 晏殊《蝶戀花》賞析

網路找的:這首詞寫離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細致入微,感人至深。上片重在寫景,寓情於景,一切景語皆情語。在詩人的眼中,菊花似為愁煙所籠罩,蘭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時流下的淚珠,這一亦真亦幻幽極凄絕的特寫鏡頭,正是抒情主人公悲涼、迷離而又孤寂的心態的寫照。「羅暮輕寒」二句將筆觸由苑中折回室內,似乎是寫燕子由於羅幕輕寒而離去,實則寫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雙飛去」,不僅是帶有鮮明的季節特徵的景物,而且,燕之「雙飛」更襯出人之「孤棲」。不難想像,當作者目送時而繞梁呢喃、時而穿簾追逐的雙燕相隨而去之際,該懷著怎樣一份孑然獨立的悵惘!「明月不諳」二句引來明月作進一步的烘托與映襯。作者嗔怪「明月不諳離恨苦」,是從另一角度加以生發——月已圓而人未圓,作者對那皓潔的月光羨極生妒、略致微詞,乃是情理中。

下片寫登樓望遠。「昨夜西風」句,使固有的慘澹、凄迷氣氛又增添了幾分蕭瑟、幾分凜冽。西風方烈,碧樹盡凋;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望盡」,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眸之久,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但「望盡天涯路」,不見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書寄意了。 「山長水闊知何處」,以無可奈何的悵問作結,給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翻了幾個賞析,個人覺得這個寫得比較適合做題。

Ⅳ 《蝶戀花》宋.晏殊

應該是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Ⅵ 分析蝶戀花一詞的藝術特色 晏殊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翻譯
欄桿(檻在這里念kǎn,欄桿的意思)外,菊花被輕煙籠罩,好象含著愁;蘭葉上掛著露珠,好象在哭泣。羅幕閑垂,空氣微冷;一雙燕子飛去了。明月不知道離別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進屋子裡,直到天明。
昨天夜裡,秋風吹落碧樹的葉子。我獨自登上高樓,看路消失在天涯。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裡呢?

賞析
此為晏殊寫閨思的名篇。詞之上片運用移情於景的手法,選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生動地表現出來。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把此詞「昨夜西風」三句和柳永、辛棄疾的詞句一起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足見此詞之負盛名。全詞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
起句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象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盪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聯系,但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里,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心理上也盪漾著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來兩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彷彿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悵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凈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里指題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願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曳不盡的情致。
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Ⅶ 分析賞析晏殊蝶戀花

此為晏殊寫閨思的名篇。詞之上片運用移情於景的手法,選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生動地表現出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此詞「昨夜西風」三句和歐陽修、辛棄疾的詞句一起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足見本詞之負盛名。全詞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
起句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在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象在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在借
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盪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在聯系,但在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里,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在心理上也盪漾著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來兩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彷彿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在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悵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
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
來的。這三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凈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本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里指題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願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在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搖曳不盡的情致。
在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Ⅷ 晏殊 《蝶戀花》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遠知何處?

Ⅸ 蝶戀花 晏殊

蝶戀花(8首)
• 《蝶戀花·南雁依稀回側陣》- 晏殊 - 宋
• 《蝶戀花·一霎秋風驚內畫扇》- 晏殊 - 宋
• 《蝶戀花·紫容菊初生朱槿墜》- 晏殊 - 宋
• 《蝶戀花·簾幕風輕雙語燕》- 晏殊 - 宋
• 《蝶戀花·玉碗冰寒消暑氣》- 晏殊 - 宋
• 《蝶戀花·梨葉疏紅蟬韻歇》- 晏殊 - 宋
• 《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 晏殊 - 宋
•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晏殊 - 宋

Ⅹ 晏殊的《蝶戀花》的主題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在中國的古典詩詞中,歌詠風花雪月之詩已成為中國詩歌史的奇觀。沒有一個民族的詩人像中國文人那樣擁有一顆易被風花雪月浸透的傷感的心靈。以月為背景,渲染心情的詠月詩更是歷代不乏其作者。其中北宋的名詞人晏殊(991——1055),以其清新淡雅,含蓄而有韻致的筆觸為後人留下了頗有文學價值的《珠玉詞》。而《珠玉詞》中的《蝶戀花》更是讓後人經久不衰傳誦。

詞的上闋便用「檻菊愁煙蘭泣露」開頭,一個「菊」、「愁」、「泣」便奠定了詞的感情基調是傷感蕭瑟的。是一首以悲秋寄離愁的作品。自古逢秋悲寂寥,所以在文人情結中有秋風秋雨秋煞人之說。「秋」也總是和文人的感傷,憂郁情結相聯系。

首句的「泣」字用得非常好,採用擬人的手法。讓讀者的心情始帶憂傷。蘭花它為啥哭泣?是在與作者同悲嗎?還是它也難耐這蕭瑟的「秋」?「泣」字用在這與「感時花濺淚」有異曲同工之妙。次句「羅幕輕寒」進一步點明了時令已來到深秋,雖處在羅幃帳下,但寒意也逼人。作者此時此刻是多麼傷心。燕子也會雙飛,而我呢?孤單一人,睹燕思人,更是傷懷不已。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寫得有點隱晦,但作者離情別緒的傷感還是不難讓讀者猜測,明月啊!你既不懂得離恨,此時你又為何穿過朱戶,來到我的床前呢?當圓月在樹梢頭隱約美麗的時候,那溫柔的月兒不單是照著幸福快樂,正在安然入睡的人兒,還有一顆孤寂悲傷,徹夜難眠的靈魂。也許作者是在等待一個承諾,那個曾經說過要在月圓時與他共同分享圓月的女子,又或是在思念遠方的親人。可如今月圓了,卻又為何只剩下我一個人孤獨呢?無眠的月光,將作者的思念離愁瀝出一道道碎影。心已憔悴,夢也飄渺,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這里作者的離愁很容易讓人想起張若虛的「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春江花月夜)。

詞的下闋作者將筆鋒一轉,在時間上寫昨夜。「昨夜」與「到曉」在時間上形成對照。這又是作者的用筆之妙。先寫黎明之景,再將畫面回到昨夜,點明難眠的原因。

「昨夜西風凋碧樹」如此蕭敗的景象,更添作者的孤枕難眠的離恨之情。同樣,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也是在殘敗的景象下,抒寫心中無止境的離愁與思念。「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讀來如泣如訴,不是「獨自莫憑欄」嗎?可是孤枕難眠,滿腔情感無處訴說的人兒又怎會不憑欄呢?望不盡的天涯路,剪不斷的相思愁……

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遙遙。心中的人兒,此刻你是否也難眠呢?「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想把我的思念帶給你,可欲訴欲寄思念之情時,發現竟無尺素。而無法寄出我的思念,如此讓人悲傷。把我的思念托給那明月吧,讓它千里寄相思,可明月竟絲毫不懂得離愁。把思念托給那西風吧,看看它能否替我傳送,可山長水闊,它能載得動嗎?如此不明事理的明月與西風,煽動作者一顆孤寂的心情,這一切都是因離愁引起的。如此千頭萬緒,如此撩人心腸,我們的讀者又怎能不悲傷?這樣一份思念之情,心中的人兒又如何才能知道呢?唉!斷人愁腸的離恨啊!你註定只能遺落在天涯路上了……

詞的結尾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讓人回味無窮,所以晏殊的《蝶戀花》一直被後人傳誦,其動人之處也在此盡顯。

閱讀全文

與蝶戀花教學設計晏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