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合作競爭教學設計

合作競爭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15 13:20:18

Ⅰ 如何設計好小組合作學習下的教學設計

自覺遵守組織紀律。合作往往是小組化的學習。評價的對象可以是自評、他評,防止出現「搭便車」的狀況,有利於人盡其才、各盡所能,為小組討論做好思想與材料准備,有計劃地帶入課堂、待破難點、須掌握的重點,學生可按既定評價標准對他組同學的結論進行賞識與客觀公正的評價,評價方式可以是對書面作業的互批、互改、互評,這有利於提高學生對學習成果的鑒賞能力、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Ⅱ 有沒有小組合作學習方面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索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由於是集體商議的結果,成功了每個人都有成就感,失敗了大家共同承擔,這樣可以打消很多學生的顧慮,給更多的學生提供機會,擴大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渠道,也給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空間。它既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又可以滿足他們表現的需要。學生個體由於在小組中的努力會獲得其他成員的認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參與教學的興趣。久而久之,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便會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現自己。那麼,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呢?本人現談一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一、科學組建小組,搭建學習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構建合作學習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合作學習小組在構成上要根據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進行組向平行微調,使同號的組員實力相當,組與組之間的綜合水平基本平衡。這樣構建的合作小組「但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開競爭創造條件。合作小組的人數,一般建設4——6人,4人相鄰合作學習,2人同桌,對空間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每組成員里包含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這樣小組間力量相當,小組間學習成為可能,便於學習時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讓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同時還能保證各小組間公平競爭。
二、設計合理內容,體現合作價值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些合作的內容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體現合作的價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要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如果是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以發展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免產生依賴。如果是較復雜的學習內容,依靠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是沒辦法解決的,這時就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有的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和課堂氣氛的熱烈,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並沒有多大的實效。不論什麼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義和作用。把一些毫無討論價值或過於簡單的毫無難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純粹是浪費時間。數學學習中那些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內容,才是我們運用小組合作的內容。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可以分成小組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完成測量;該活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幾名學生測量,其他幾個學生對測出的的結果進行記錄、計算。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測量工具的使用,記錄方法,以及面積公式的應用,以及發言時語言的組織。這樣的內容才是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容錯過的。
首先實施小組活動時,教師要善於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根據學習任務和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討論問題,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小組活動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同時在討論方式、討論思路方面給與學生恰當的指導。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在組際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各組學生積極發表意見,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其次,做好反饋環節的工作。反饋在整個小組學習活動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反饋環節,教師既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對一些學習重點進行提示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這是完成小組學習目標的最終落腳點。反饋的方式應當是雙向或多向的,反饋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追問,要鼓勵各組學生進行質疑,促使討論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最終達成小組學習目標。
三、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
為了確保小組活動能夠真正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成員之間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關系。每個小組成員必須承擔相應的角色與責任,並且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採取角色輪換制,為學生提供平等的表現機會,使學生得到不同的鍛煉和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小組的共同的目標。為此教師要加強多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素質訓練。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的興趣」。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啟發學生善於敏銳地發現和提出問題,主動地探索問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真正做到發揮小組合作的目的。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創設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沖破心理上的枷鎖,自由聯想,暢所欲言。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共識;不怕見解錯,就怕沒見解;不怕問題提得不好,就怕沒問題。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所犯錯誤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導學生對所發現問題展開討論。教師要設計好討論的問題;討論的問題要體現知識的連貫性和深刻性。同時,老師還要作好有效的調控,使討論始終處於寬松的氣氛中,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有疑問、有驚訝、有爭論、有競爭、和諧的、生氣勃勃的化學課堂氛圍,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需要,要為不同的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討論;要用愛心為學生創造一種心靈放鬆,敢於探究求異的快樂的教學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採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發揮集體合作討論功能。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因為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成效。
四、採用鼓勵方式
為了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要對小組合作的活動情況進行積極地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要評一評、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最守紀律,哪一組最團結,哪一組最快等等。對小組中成員的表現也要進行分階段的評價,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尤其要關注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對他們的絲毫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對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要發給一些小獎品,如五角星、作業本等,定期評比選出「合作小明星」、「協調小助手」等等,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當學生進行匯報發言時,要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
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注入了活力,越來越受到很多教師的首肯,也越來越被學生所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交流了情感,鍛煉了學生學習的能力,融洽了師生關系,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合理。合作學習產生的輻射作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這種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將越來越顯示其強盛的生命力,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特點,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研究讓我們的小組合作更有效!

Ⅲ 教師教學設計和反思:如何培養學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隨著科技知識信息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要適應高速發展的新時期的需要,必須有接受新事物、探究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和方法,所以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物理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涉及到生產的各個領域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培養學生的一種能力,不能僅從方法和技巧上入手,而要從提高綜合素質的根本上解決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們探索新事物的原動力,是學生主動地探究性學習的先決條件,是一種極其寶貴的科學品質。物理學發展史上,就有著許多重大的發現和發現是由好奇心而引發的。據說瓦特就是由於看到水壺蓋被頂起而驚奇,才引發了蒸汽機的發明;牛頓看到蘋果落地而感到好奇,從而生發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關於浮力的阿基米德定律的發現等等,都是由好奇心而引發興趣,引起探索、研究、從而發現客觀規律或引起發明創造的。在課堂上適時地、簡單地介紹這些物理小故事,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多思多問的習慣。在多思多問的過程中逐步體會到:在學習和科學研究過程中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不善於發疑提問的人是缺乏學習能力的表現。
在課堂教學及日常生活中,對於學生提出的「另類」問題,產生的各種奇妙的想法,閃現出的靈感的小火花,一定要精心呵護、及時表揚、不斷鼓勵,從而保護好奇心和求知慾,杜絕扼殺創造性的任何實踐活動。例如:學生提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為什麼灰塵粘到帶電的衣服上卻不容易弄掉?電棒關掉後為什麼還有餘光?用捶子敲打兩塊鐵使之距離變小,為什麼沒有因分子引力而結合在一起?一般的公路為什麼中間高兩邊低?汽車司機座位為什麼都在左邊?洗衣機如何將水份甩出去的?火車怎樣增大摩擦剎車的?這些生活中的小問題,學生只要提出來,我都要表揚其「發現」精神,能講清的講,不能講清共同研究共同查資料或者承認自己的無知。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對物理知識的興趣。
好奇心人皆有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藉助於恰當的材料,用適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從認識的角度講,好奇心能夠使人們把認識活動集中到自己感興趣的新奇事物上來,這種認識活動的長期堅持,就能使人不斷地獲取知識,就會形成強烈的求知慾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課堂教學重要原則之一。任何一項科學研究成果和發明創造都離不開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反復過程。離開了實踐,一切知識、能力和素質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稽之談。物理學科是一項非常注重社會實踐和自然事物的科學,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尤為重要。
在物理知識教學中,我注重把枯燥的物理概念同具體形象的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在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能力。比如:講「平均速度」時,便與百米賽跑聯系起來;講「聲音」的發生時,就與說話、唱歌、演奏樂器聯系起來;講「溫度計」時,與測量氣溫、體溫聯系起來;講「電路」時,就與教室內的線路聯系起來;講平面鏡成像時就與水中的倒影聯系起來;講熱值時就與生活中的煤和燃氣聯系起來......這樣,在模範地遵循理論結合實踐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鼓勵學生通過主動觀察身邊的物理事物,運用學到的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解釋物理現象,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爐子的效率時,帶領學生觀察不同爐子對煤的利用情況,觀察分析大型的鍋爐如何充分利用煤碳燃燒放出的熱量;在學習力學後觀察理解自行車各部件的力學構造;在學習電功率後觀察家中電能表轉動情況計算各用電器的功率;在學習熱量的傳遞後,分析各種材料的保暖功能等,通過學生的觀察和分析,鞏固了課堂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科學研究的素質。
三、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物理思想,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人類的思維和語言具有密切的聯系,有人說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的確如此,因為語言本身具有豐富的內涵,可以表達相應的客觀事物。當我們去剖析一種物理現象,解決某個問題時,總要藉助於合適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物理思想。在表達的過程中,就豐富和完善了自己的思想,提高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性。同時,清晰的表達在科學研究和發展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在電學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還得到了能量守恆的正確概念,也提出了電場、磁場的基本思想,但他在科學理論上的成就,或者說寫出來的東西很少受人重視,這與他表達的不明確,也沒有找出數量上規律有關。直到麥克斯韋用精確的數學方法作了透徹的說明,才為世人普遍接受,從而使研究成果得到推廣和深入發展。

Ⅳ 如何進行"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1、創設自主合作的教學氛圍

1)、營造自主合作的環境

教室內的桌凳按小組討論式進行擺放,教室四周布置小黑板以利於學生隨時展示,在教室的牆上醒目的位置懸掛一堂課學生表現要求:「舉手積極,聲音洪亮;討論熱烈,辯論激烈;爭問搶答,創新實踐。」通過營造這樣的濃厚氛圍對師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建立協同共事的團體

小組成員的構成合理,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證。分組應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為小組內部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又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合作小組成員一般由4——5名學生構成為宜。組內成員要搭配,依據學生學力的水平、興趣的深廣度、思維的敏捷度、語言的表達能力等而定,並進行角色分工,如組長、記錄員、檢查員等,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而且輪流擔任,實現小組角色互賴,防止出現「搭便車」的狀況,有利於人盡其才、各盡所能、同伴互助、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2、設計恰當的問題

1)、選擇的問題要有價值

一個問題,如果比較簡單,多數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決,那就沒有小組合作學習必要;相反,如果是問題太難,討論很長時間也得不出結論,這樣的問題也就有必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選擇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高度興趣,並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在這種慾望的驅動下,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合作慾望。
2)、設計的問題要開放

開放性的問題解法多種多樣,結果不唯一,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考慮的不夠全面,個人獨立思考會有一定困難,急需要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合作學習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觀點不斷碰撞,有爭議的問題會變得明確,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經過同學們的合作探究、思辯,既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鞏固舊知識,又培養了他們創新思維能力。

3、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教學展開前,教師在備課中既備教材又備學生,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制定切實可行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可能達到的課堂教學目標,然後通過學習提綱的形式,向學生提供學習應達到的目標、學習要領、待破難點、須掌握的重點。讓學生在明確了解自學的方法和要求後,通過自主學習,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或把自我尚無能力解決的問題整理、歸類,為小組討論做好思想與材料准備,有計劃地帶入課堂,提交給合作小組成員共同探討。

在學生展開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討論的話題走向,要做好學生話語范圍的有序調控,因為我們的課堂隨時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問題發生,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而又不過多干涉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在師生共同研討中,似「剝洋蔥」般地逐層顯現。對小組活動開展得順利的要及時予以表揚;對任務不清楚的要耐心說明;對出現問題的及時指導;對提前完成的及時檢查並布置新任務;對偏離主題和受阻的及時制止或點撥,使其順利開展。這樣的課堂合作式教學,不僅能使每位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大膽地、盡情地展現自我,又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判斷正誤、推理歸納等多種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的語言表達技能也得到鍛煉並有所提高,學習潛能和創造力得到發掘,克服自閉、膽怯、羞澀等不良心理,培養學生學會合作,互助尊敬的團隊精神。

4、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

1)學會傾聽。「學會傾聽」就是學會與人交談時,克服浮躁之氣和輕漫之舉,做到認真而仔細地聽取別人的發言,不隨意打斷或插話。合作小組成員必須聽清老師的提問要求,聽懂小組分工的任務,聽明白其他同學的發言,同時也要聽得了表揚之詞,聽得進批評之音。俗語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學會傾聽能使我們取長補短,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也能使我們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學會質疑。在小組活動中,在肯定別人優點的時候,還要敢於質問。如果有疑問,應立即追問為什麼,而不要害羞,不做聲;有不同的見解和意見時,要敢於提出,大膽質疑;對同學們沒想到的、沒說完的,要勇於補充,這樣就會使我們的課堂更加富有生機與活力。

3)學會表達。僅僅會聽是不夠的,每個學生必須學會表達。在課堂教學的許多時候,經常只有那麼幾個學生舉手,一些學生在參與小組合作討論時的發言很有價值,等到全班交流時卻沒有了聲音,也有一些學生表達不夠清楚。為此,教師就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慾望,培養學生敢說的勇氣,把一些能夠容易表達或簡單的問題讓不愛發言、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來回答,並給予他們肯定與鼓勵,使他們能夠有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4)自覺遵守組織紀律。合作往往是小組化的學習,人數不多,但必須在一定的組織紀律約束下進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鬧和爭論。當然,這里所指的紀律不是把學生管死,不給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空間,而是通過一定的紀律讓學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亂」。

5、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評價機制,能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也能使合作學習更為有效的開展下去。課堂合作式教學為培養學生對學習成果的鑒賞、評價能力創造了機會。在組間交流後,學生可按既定評價標准對他組同學的結論進行賞識與客觀公正的評價,評價方式可以是對書面作業的互批、互改,口頭發言的互議、互論,作品表演的互視、互賞。評價的對象可以是自評、他評、互評,這有利於提高學生對學習成果的鑒賞能力、對問題正誤的辨析能力,激勵學生間展開對知識學習的公平競爭。

1)、小組合作的評價要把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結合起來,側重於對過程的評價。要改變以往只注重學習結果的評價。每次都要以充滿期望的心態來評價學生,根據好、中、差三種學生的發展制定不同的評價標准,對達標者同樣給予評價,同時引導學生自我比較,從中找出個人的進步,消除學困生的自卑感,增強自信心。

2)、小組合作的評價要讓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小組成員的評價相結合,側重於小組集體的評價。其中以小組的整體表現為主要標志,要改變過去以個人成績為評價標准,以個人為獎勵對象的做法。因為合作學習是依靠學生之間的互學、互幫、互補、互促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共同進步的。

Ⅳ 社會情感學習之《學會合作》的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已成為二十一世紀教育的主題,合作是未來工作、社會適應乃至國力競爭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合作和協調精神是學生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所必須的心理品質;是小學生團體發展性心理教育的重要內容。而目前城市小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庭、學校生活等多層面中表現不合群,不善於與人合作的弱點。因此,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非常必要。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合作。
【輔導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學會合作的重要性,增強合作意識。
2、通過訓練,培養學生初步的合作能力。
【輔導重點】
通過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團結合作的力量,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並學習如何與人合作。
【輔導難點】
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總結分析有利於合作的行為與方法,從而提高與人合作的能力。
【輔導形式】
情景體驗、活動實踐、討論分析、交流體會
【輔導時間】
40分鍾
【輔導年級】
三年級
【輔導准備】
多媒體設備、電腦課件、皮球、凳子等。
【輔導步驟】

課前談話
快樂的童年總是伴隨著游戲度過的,老師知道你們都喜歡玩游戲,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個有趣的游戲,想玩嗎?糟了,玩游戲的凳子忘了搬進來了,這凳子比較多,我一個人可能搬不進來,哪位同學願意幫幫忙?非常謝謝你們,你們的幫助不僅讓游戲順利進行,而且還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你們看我們大夥的力量多大,齊心合力就把這個凳子都搬進來了。
(設計意圖:以身邊平凡的小事,很自然導入本課的主題,不帶痕跡地讓學生初步感受合作的力量。)

一、游戲引出合作,初步感知合作。
1、體驗游戲:《一指抓皮球》
師:我們玩的第一個游戲,名字叫《一指抓皮球》,如果你能不藉助任何東西,用你的一個手指在20秒內將它抓起,這個皮球就屬於你了。誰來挑戰一下?
2、學生嘗試,並根據學生情況給予鼓勵安慰。
3、你覺得怎樣才能把球抓起呢?
師:實踐證明一指是抓不了皮球的。游戲做完了,思考留下了,通過這個游戲,你們有什麼感想或啟發呢?
4、板書活動主題。
師:是啊,只要幾個手指合作起來就能輕而易舉地將皮球拿起了。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題——學會合作(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一指抓皮球」的小游戲,讓學生懂得一個個體的能力是有限的,有些事情單靠個體是很難完成,藉助他人的幫助才能更好的完成。)

二、聯系生活了解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1、老師看圖片講述身邊合作的事例。
六一兒童節中的拔河比賽需要每個人都全力以赴、圖上同學正在干什麼?參加早操比賽。是呀!一致的步伐,整齊的動作,這都需要大家的配合與默契。這是我們學校合唱團參加廣州市第十屆學校合唱節的照片,由於同學們的齊心協力和共同努力,我們的合唱隊還獲得了廣州市的第一名呢!女排姐姐們憑著齊心協力的配合、頑強拼搏的精神終於為祖國贏得了無數的榮譽……你們看小到拔河比賽,大到為國爭光都需要合作,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多了,現在把你們聽到的、看到的或者親身經歷的有關合作的事例說一說,也可以分享合作的擔心與疑問讓我們一起去分享,去感動吧!
2、學生討論列舉合作的事例與分享合作的擔心與疑問。
小結:同學們列舉的事例真多,其實剛才我們把凳子搬進來,也是一種合作。看來合作真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現在請同學們再聽一個故事,相信你們對合作將會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放《天鵝、梭子魚和蝦》的故事錄音)。
3、放《天鵝、梭子魚和蝦》的故事
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要和大家分享?(學生發言)
小結:同學們說得非常好,原來幾個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就要齊心協力,就要勁往一處使,要合作就必須「目標一致」。(板書)
(設計意圖:以圖片創設情境,以列舉具體事例感受,讓學生充分體會合作的重要性,而不是硬把道理塞給學生。)

三、實踐活動中嘗試合作,學習如何合作。
過渡語:原來一致的目標在合作中真是那麼重要,下面就讓我們在游戲中嘗試合作,希望同學們能在合作中體驗成功,感受合作的快樂。
1、學生分組游戲——同舟共濟(以組為單位進行游戲,每組6人)
游戲前創設情景:春天就要來了,大家喜歡春遊嗎?好,那我們今天啊就一起去郊外春遊。不過得過一條大河。此時我們幾個人只有這一葉扁舟,靠著它才能到達安全的彼岸?我們以組為單位,這凳子就是那葉扁舟,參與人員必須全部牢牢地站在船上,否則就沒能順利到達河對面去欣賞美麗的春景了。游戲必須在1分鍾完成,老師說開始才能站上凳子。這個游戲是老師為同學們學會合作而設計的,但必須在老師的看管下才能玩,而且要注意安全.老師想請四個安全小衛士,每組兩人)
2、游戲結束後請學生交流分享。
①請參與游戲的同學說說你們剛才的想法、感受。
②剛才暫時沒有參與游戲的同學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板書(互相關愛、互相配合、互相謙讓)
小結:是啊,合作是非常講究技巧的,它需要我們設定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然後一起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互相關愛、互相配合、互相謙讓,這樣才能更順利的成功完成任務。其實要合作成功還有許多因素,例如寬容、諒解、知識、能力、技巧等方面。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到合作的好處,懂得怎樣合作。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總結分析有利於合作的行為與方法,從而提高與人合作的能力。引導學生明白合作和協調精神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所必須的心理品質。)

四、交流合作感受,增強合作意識。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的課快要結束了,這堂課讓你們收獲了什麼?
總結:是啊!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合作把我們的心連在了一起,把手緊緊地攜起來了,合作讓我們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請同學們回家收集合作名言,老師這里有些關於合作名言,讓我們一齊來欣賞。
希望大家能把這節課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當中,更好得合作。
(設計意圖:情感升華,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多合作,會合作,善合作,從小學會做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為其終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Ⅵ 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有:

1、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內原理轉化為容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2、教學重難點,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全體學生進行基礎教學,教師應將基礎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難點,將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基礎教學上。

3、教學方法,教師應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好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

(6)合作競爭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諸子系統中,各子系統的功能並不等價,其中教學目標起指導其他子系統的作用。

同時,教學設計應立足於整體,每個子系統應協調於整個教學系統中,做到整體與部分辯證地統一,系統的分析與系統的綜合有機地結合,最終達到教學系統的整體優化,並根據教學設計的程序性特點,教學設計中應體現出其程序的規定性及聯系性,確保教學設計的科學性。

Ⅶ 如何在合作學習活動教學設計中選擇恰當的合作工具

1、創設自主合作的教學氛圍

1)、營造自主合作的環境

教室內的桌凳按小組討論式進行擺放,教室四周布置小黑板以利於學生隨時展示,在教室的牆上醒目的位置懸掛一堂課學生表現要求:「舉手積極,聲音洪亮;討論熱烈,辯論激烈;爭問搶答,創新實踐。」通過營造這樣的濃厚氛圍對師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建立協同共事的團體

小組成員的構成合理,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證。分組應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為小組內部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又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合作小組成員一般由4——5名學生構成為宜。組內成員要搭配,依據學生學力的水平、興趣的深廣度、思維的敏捷度、語言的表達能力等而定,並進行角色分工,如組長、記錄員、檢查員等,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而且輪流擔任,實現小組角色互賴,防止出現「搭便車」的狀況,有利於人盡其才、各盡所能、同伴互助、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2、設計恰當的問題

1)、選擇的問題要有價值

一個問題,如果比較簡單,多數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決,那就沒有小組合作學習必要;相反,如果是問題太難,討論很長時間也得不出結論,這樣的問題也就有必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選擇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高度興趣,並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在這種慾望的驅動下,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合作慾望。
2)、設計的問題要開放

Ⅷ 怎樣運用小組合作進行現代文教學設計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由學生自主進行的、開放型的、實踐性的學習活動,通過學習小組自主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得到特別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強調對所學的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生的生活實踐與體驗,提高學生發展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技能,學會分離與合作,養成科學態度和高尚品德,使學生逐步樹立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具備21世紀青少年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品質。
一、 教師角色的轉變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對於教師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在知識經濟與語文教育發展緊密聯系的如今社會,培養創新人才更是新世紀語文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一項重要使命。習慣於傳統教育方式的教師應提高自身素質,擴大知識面,改變觀念,轉變角色,由控制者轉變為參與者,有預設者轉變為合作者,由權威者轉變為引導者,逐步塀棄傳統教育所實施的「填鴨式」教育,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己任,從「講」師變為「導」師,讓學生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始終立足教材,結合生活實際,善於發現問題,挖掘各種研究性課題,逐步建立一套有特色的、豐富多彩的研究性學習題庫,以適應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需要。
1、 教師是探究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給教師帶來樂趣,是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探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不但具有有高度的不可預測性與復雜性,而且越來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準的應變通則,因此教師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養、淵博的知識,善於研究,不斷提高,終身學習。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信念。將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通過工作與學習的結合,不斷對自身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解決自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2、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時代角色的特徵,當前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創造性學習轉變,教師不能再把單純的知識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強調的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邊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促進、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機械相加,而是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學習共同體」,在這共同體中「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術語,「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
3、 教師是學生的學習者、合作者
「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一隱喻強調的是教師知識和能力的必要儲備,對教師的知識和能力要求似乎很高,似乎教師的儲備一定要多於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給教師背負了太多的「應該」包攬了太多的「必須」;逼迫老師去扮演「超人」的角色,而在當前科學技術突發猛進的今天,學生由於所處的年齡階段的特點,他們易接受新鮮事物,學到教師所不知道的知識,相對於學生來講,我們只是閱歷比較豐富,在專業知識上先走一步而已,我們無奈要不斷學習,並主動向學生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是常從學生那裡得到靈感和啟發嗎?因此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是學生,教師要一次為基點,自己的角色也要發生變化,讓學生這眼泉水噴涌而出,永不枯竭。與學生合作,與同事合作,與家長、社會合作,我們才能更快、更好轉變自己的角色。
二、 教學方式的轉變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概念的學習,既通過概念來了解事物的性質,二是規則的學習,既懂的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系,三是問題解決的學習,即運用概念和規則來解決實際問題。語文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主要是第三層次的學習,其目的是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發展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重視對知識結論產生的過程式學習,重視學生的提問,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學習,並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努力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要重視發展和張揚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勇於發展獨立見解,勇於標新立異,要「以人為本」,與學生平等交流,應「蹲下來」欣賞學生,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形成主體參與,自主實踐,主動探求的氛圍。
1、 情境探究法
情境研究法是要求教師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創造一種寬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民主的、和諧的、平等的情感化學習氛圍中進行小組探究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濕熱聯想活躍,思維敏捷,激情轂發,濃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的調動智力因素,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極大地激發創新積極性,如《酸的和甜的》一文,導入課文後,我在事先畫好的葡萄架上貼上一串串葡萄圖片,後提問:課文中哪些小動物說葡萄是甜的呢?哪些動物又說葡萄是酸的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讀讀課文,找找答案,討論討論,。當同學們找到答案後,我又隨機貼出動物的頭飾。低年級孩子容易形象思維,當美麗的葡萄架、可愛的小動物呈現在眼前時,使學生在頭腦中建構聯想,產生一連串的問題,小組合作探究性的閱讀就這樣開始了。情境的創設,是學生很快融入其中,彷彿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與作者思想產生共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 自主探究法
與主動相對的詞是「他主」————他人為主體,教師為主體。與自主研究相對的是被動學習和機械學習。自主探究的基本特徵是學習者參與研究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的提出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體系;學習者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控,並作出相應的調試。自主探究法要求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去探究。郭沫若說「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學習來自學生內在需求而產生的對學習的興趣和慾望,因此,學習對學生來說,不再是一種負擔,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種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一種愉快的體驗。
3、 問題探究法
問題探究法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問題是探究學習的核心,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促進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將問題研究法引向深入,必須教給學生一些生疑的方法,方法是開啟之時大門的鑰匙,知識之門的開啟,將激發學生高昂的研究學習的慾望,因此我在教學中常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嘗試著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或由文中的內容總結出問題,然後相互交流,教師深入其中做適當的指導,學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學生研討,如,《父親和鳥》一文,初讀課文後,我提出這樣的疑問:「父親是怎麼知道林子中有鳥的呢?」著一問題立即引起學生們的極大興趣,頓時結合全文與同伴們討論起來,學生們通過討論交流,不僅知道父親在看、聽和分析後知道的,而且明白了仔細觀察的重要作用。
4、 小組合作探究法
小組合作探究是課堂教學中以小組學習為主的組織形式,依據一定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學習,從而利用合作性人際交往促成學生認知情感的教學策略體系,知識是智慧的結晶,但擁有知識不等於智慧,知識可以授予,但智慧卻不能,從個體認知發展論的觀點看,任何真知都是在活動中自我建構的產物,真知事知識和智慧的統一體。因為學生們有著不同的閱歷,不同的個性,對課文內容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小組合作探究既可以加深和完善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有可疑培養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成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現去感受,而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合作研究,夥伴的交互作用,對相對內容的理解,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具有關鍵的作用,學生在自讀課文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後,共同解疑,教師深入其中,參與討論,作必要的引導。
三,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相結合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與接受性學習是人類學習的兩大主要方式,接受性學習是接受他人知識過程中獲得經驗,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在合作,探究,創造的過程中獲得經驗,這兩種學習方式都是學生後的新經驗並引起內在素質與外在行為變化的過程,是人們經驗與素質奠基、累積,更新重建的過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更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索、追究,合作更側重於對「未知事物」的了解和認知上,但傳統的「接受式」學習也不是一無是處,信息量大是它的優點,孩子們如果善於聽、善於捕捉信息的話,就可以獲取大量的信息,如聽故事。因此,我們不能排斥接受性學習,一味地否定接受性學習,而是要將兩種學習方式結合起來,使之相輔相成,共同為我們的學習服務。

閱讀全文

與合作競爭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