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地球圈層結構教學反思

地球圈層結構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26 16:13:12

⑴ 地球的圈層結構是怎樣的

地球圈層分為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兩大部分。 地球外圈可進一步劃分為四個基專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屬、生物圈和岩石圈; 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幔圈、外核液體圈和固體內核圈。 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一個過渡圈層,位於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

⑵ 簡述地球的圈層結構(重點介紹各圈層的尺度和結構)。

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一、地球的圈層結構:包括由地核、地幔、地殼組成的內部圈層和由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組成的外部圈層。地球圈層結構分為地球外部圈層和地球內部圈層兩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水圈、生物圈、大氣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岩石組成,合成岩石圈。
二、地球內部各圈層的特點:
1、地核的外核為液態或熔融狀,內核為鐵鎳固體。地球不止一個核心,而是兩個即內核和外核。地核之所以成為實心因為地心引力在此創造出的壓力是地球表面壓力的300萬倍。地核是的高溫可以達到華氏13000度,比太陽表面溫度高上2000度。 地核內的鐵流使物質產生巨大的磁場,可以保護地球免受外來射線的干擾。
2、地幔為鐵鎂固體,地幔上部的軟流層為岩漿發源地。
3、地殼厚度不均,陸殼厚洋殼薄,地殼上為硅鋁層,下為硅鎂層。
三、地球外部各圈層的特點:
1、大氣圈高度愈增大氣密度愈降。
2、水圈由液、固、氣三態組成,連續而不均勻分布。
3、生物圈與地殼、大氣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滲透,是包括人類在內的生命最活躍的圈層。
四、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一個過渡圈層,位於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整個地球總共包括八個圈層,其中岩石圈、軟流圈和地球內圈一起構成了所謂的固體地球。對於地球外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觀測和測量的方法進行研究。而地球內圈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學、重力學和高精度現代空間測地技術觀測的反演等進行研究。地球各圈層在分布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固體地球內部與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層則是相互滲透甚至相互重疊的,其中生物圈表現最為顯著,其次是水圈。

⑶ 地球的圈層構造

地球圈層結構分為地球外部圈層和地球內部圈層兩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岩石組成,合稱岩石圈。
1、地殼

地殼是地球固體地表構造的最外圈層,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約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區地殼更厚,最高可達70千米;平原、盆地地殼相對較薄。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只有幾千米。

2、莫霍面

1910年莫霍洛維奇提出地球有內外層之分。他指的內外層就是我們所說的地幔和地殼。而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也就被稱之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莫霍面)。

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增加明顯,彈性和密度隨深度逐漸增加,地幔物質密度、硬度大於地殼。此面以上物質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岩相似,密度約2.9×10^3kg/m^3;此面以下物質平均化學組成與橄欖岩相近,密度約3.1-3.3×10^3kg/m^3。莫霍面溫度為400-1000/℃

3、地幔

地幔介於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間,厚度在2800km以上,平均密度為4.59/cm3,積約佔地球體積的82.26%,地幔的質量約佔地球總質量的67.0%,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地球物質的總組成。地幔的橫向變化比較均勻,根據地震波速度的變化以1000km激增帶為界面(雷波蒂面),進一步劃分出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個次一級圈層。

4、古登堡界面

古登堡界面,又名古騰堡界面。根據地震波波速變化而劃分,是地幔與地核的分界面。地震波傳播時,除了在地球內部深度約33千米處波速有一個顯著的變化(此處稱為莫霍界面,是地殼與地幔的分界線)之外,在深度約為2900千米處,地震波傳播狀態也會發生明顯的改變,此處便被稱為古登堡界面。地幔位於莫霍界面與古登堡界面之間。

由於地球外核為液態,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S波即橫波,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不能穿過此界面在外核中傳播。P波(指縱波)曲線在此界面處的速度也急劇減低。

5、地核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km,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高密度,地核物質的平均密度大約為每立方厘米10.7克。溫度非常高,有4000~6800℃。

⑷ 地球的圈層結構(詳細)

地球的結構;從外到內,主要由;地殼、地幔、外核、內核等組成。每層的角速度各不同。所以產生了歲差現象。
如圖:

⑸ 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一、地球的圈層結構:包括由地核、地幔、地殼組成的內部圈層和由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組成的外部圈層。地球圈層結構分為地球外部圈層和地球內部圈層兩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水圈、生物圈、大氣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岩石組成,合成岩石圈。
二、地球內部各圈層的特點:
1、地核的外核為液態或熔融狀,內核為鐵鎳固體。地球不止一個核心,而是兩個即內核和外核。地核之所以成為實心因為地心引力在此創造出的壓力是地球表面壓力的300萬倍。地核是的高溫可以達到華氏13000度,比太陽表面溫度高上2000度。 地核內的鐵流使物質產生巨大的磁場,可以保護地球免受外來射線的干擾。
2、地幔為鐵鎂固體,地幔上部的軟流層為岩漿發源地。
3、地殼厚度不均,陸殼厚洋殼薄,地殼上為硅鋁層,下為硅鎂層。
三、地球外部各圈層的特點:
1、大氣圈高度愈增大氣密度愈降。
2、水圈由液、固、氣三態組成,連續而不均勻分布。
3、生物圈與地殼、大氣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滲透,是包括人類在內的生命最活躍的圈層。
四、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一個過渡圈層,位於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整個地球總共包括八個圈層,其中岩石圈、軟流圈和地球內圈一起構成了所謂的固體地球。對於地球外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觀測和測量的方法進行研究。而地球內圈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學、重力學和高精度現代空間測地技術觀測的反演等進行研究。地球各圈層在分布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固體地球內部與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層則是相互滲透甚至相互重疊的,其中生物圈表現最為顯著,其次是水圈。

⑹ 如何理解地球圈層構造和各圈層的形成原因

作為一個整體的地球,在結構上的顯著特徵,就是它由同心圈層所組成。不同的圈層盡管它的大小、組成物質、性狀和厚薄不同,但都以地心為其共同的球心,所以稱為同心圈層,這些圈層依次更替,互相聯系。一般以地殼表面為界,分為外部圈層和內部圈層,有人稱之為「里三層和外三層」。在地球外部圈層中,根據物質的不同特點可分為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內部,根據對地震波的傳播研究等劃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以上圈層的厚度、體積、平均密度和質量均不相同。那麼這些圈層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簡單講,當初從太陽星雲中分化出來的原始地球是一個比較均質的球體,那時鐵、鎳、硅酸鹽物質混雜一起,沒有明顯的分層現象。自原始地球形成後的幾千年內,由於地球內部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蛻變生熱,地球內部不斷增溫,當溫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原始地球內部開始熔化,致使地球內部發生巨大分化,鐵、鎳首先熔化,比重較大的熔滴滲過硅酸鹽物質沉向地球中心,形成熔融的地核,同時地內深處較輕的硅酸鹽物質(後熔)則浮向地球上部,首先分化出地幔和地核。

組成地幔的硅酸鹽物質也存在著較輕和較重的差異,在長期分異和重力作用下,較輕的花崗岩類浮在地球最上層,玄武岩位於花崗岩之下,較重的橄欖岩又位於玄武岩之下,這樣,花崗岩和玄武岩層構成了地殼,而橄欖岩形成地幔的主要成分。在大規模的物質變遷中,大約經過4億~10億年,最後形成地球內部三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

隨著原始地球的改組和分異活動等,一直被禁錮在地球物質中的氣體大量泄出地表,由於地球引力使甲烷和氨等比較重的氣體和水汽在地球外層停留形成原始大氣,隨著地表逐漸冷卻和大氣中塵埃微粒增多,水分循環,形成原始水圈。以後由於水量增加,地殼形態變化,原始水圈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海洋、河湖和沼澤。

海洋形成以來,由於各種外力等因素的作用,生物逐漸出現,特別是原始綠色植物的出現,從而進行光合作用,令氧從二氧化碳中分離出來。游離的氧對原始大氣的氧化作用使一氧化碳變成二氧化碳,氨變成水汽和氮,最後形成以氮和氧為主的現代大氣成分。氧的存在,原始生命逐漸發展起來,從海洋擴展到陸地和低層大氣,形成生物圈。生物圈質量雖小而且較薄,但是唯一具有生命的圈層。生物的出現,不僅使自然界中化學元素進行了遷移,而且改造了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從而使地球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⑺ 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詳解)

從表面往下,依次是地殼,地幔,地核
。地殼與地幔的界面是莫霍面,約在地專下17Km深處,地幔與屬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約在地下2900Km深處。其中,上地幔的頂部和地殼構成岩石圈,岩石圈下面是軟流層,軟流層是岩漿的發源地。注,軟流層也屬於上地幔。地核也分外核和內核,這里圖不好畫只能這樣講

閱讀全文

與地球圈層結構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