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比與比例的復習教案
比和比例的復習教案
課題:比和比例的復習
學段:小學高年級 年級:六 學科:數學
授課時間:2006年4月26日
授課地點:膠州市實驗初中小學部
執教教師: 洋河小學 於霞
重點研究問題: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路,教會學生整理和復習的方法。
教學目標:1、復習比和比例的概念,熟練掌握解比例、求比值、化簡比的方法。
2、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出平面圖形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3、通過比例的練習,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發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使學生明確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提高整理和復習的能力。
5、進一步受到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內容分析:
這一小節的主要內容是復習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比例尺的知識。教材首先把比和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歸納成表,通過對比弄清比和比例的概念,比和分數、除法的聯系與區別,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質有哪些應用。學好本課時內容為後面學習正反比例及比例應用題作好准備。本課時的重點是:教會學生整理的方法,明確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提高學生綜合復習的能力。
教學對象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面對升學考試,需要把小學的知識做一歸納和總結,可是在前面學生很少受到這方面的訓練。學生對知識歸納和整理的能力非常低,導致學習出現困難,出力卻不出成績。教會學生整理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教學用品: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
師:誰能用比的知識說說咱們班男女同學的人數情況?
生:---------。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整理和復習比和比例的有關知識。
(設計意圖:從現成的素材入手,貼近學生生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二、 小組交流。
昨天老師已經布置了同學們回去進行整理和復習,下面讓我們先來相互交流一下。
要求:
(1) 向你的同位說說你整理了哪些內容。
(2) 把你遺漏的地方補充完整。
(3) 向小組內整理好的同學學習整理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查缺補漏, 明確要求,學生有法可依。 )
三、 班內交流:
通過你和小內同學的交流,你有什麼收獲?
(設計意圖: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提高整理和復習的能力)
四、 老師和學生一起整理。
(1) 什麼是比?能舉個例子說說嗎?如:2:3=2÷3=23
8:12=8÷12=23
觀察這兩個比,可以用等號連接嗎?連接起來就是什麼?
說說什麼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麼聯系?
判斷:任意兩個數(零除外)都能組成比。
任意兩個比都能組成比例。
(3) 除了和比例有關系,還和分數、除法有關系,說說比、分數、除法的聯系和區別。
小練習:24 ÷ ( )=38 =( ):24 =( )%
比和比例有聯系也有區別,在哪些地方存在著區別?
意義不一樣。
各部分組成不一樣。舉例說說
基本性質不一樣。舉例說說
比的基本性質可以用來作什麼?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用來作什麼?
練習:解比例:12 :X==3:4
化簡比:0.7:0.25=
(1噸):(250千克)=
求比值:12 :3=
想一想:求比值和化簡比有什麼區別?
(5)比例尺:
判斷:比例尺是面積之比。
比例尺的圖上距離永遠比實際距離小。
練習
學校有一個圓形花壇,如下圖:測出有關數據,計算出這個花壇的實際佔地面積。
比例尺: 0 10 20 30米
(設計意圖:本段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感受老師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在親身經歷中體會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注意觀點的教育)
五、|教師總結整理的方法。
(設計意圖:總結時注重方法的指導,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 展示學生整理的網路圖,通過對比,說說老師和學生整理的優缺點。
(設計意圖:進一步讓學生掌握復習的方法)
七、小測驗。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重點體現了五個為主:
(1) 以學生為主。學生自己先整理、交流、匯報,教師只是起著溝通學生和教材的作用。
(2) 以課本為主。在復習中,讓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把課本和資料有機結合,使之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3) 以課內為主。把問題盡量解決在課堂上。上課前認真作好准備,學生課前進行整理,教師精心准備教案,教學過程中,精講精練。
(4) 以練為主。教師邊講邊練,練習由淺入深,由簡到繁,體現了基礎性、層次性。
(5) 以提高學生能力為主。學生整理和復習的方法不是很熟練,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適時點撥,在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學生在學習中不但要掌握知識,而且要學會學習,這是本課時的一個重要目標。
教會學生學習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每一節課中不斷的滲透,長此以往,才能正提高學生的能力。
比和比例的練習題
★想一想,填一填
1一件工作,甲2小時完成,乙3小時完成,甲乙所用時間的比是( ),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 ),如果兩人合作完成時,甲的工作量和乙的工作量的比是( )。
2、如果A × 3=B × 5 那麼A:B=( ): ( )
3、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互為倒數,其中一個內項為25 ,另一個內項是( )。
*4、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共長14厘米,他們的長度之比是3:4,如果斜邊長10厘米,那麼斜邊上的高是( )厘米。
★火眼金睛識真假
1、有一個機器零件長1.5毫米,在圖上表示是3厘米,那麼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
A 1:20 B 1:2 C 20:1 D 1:200
2、一個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得到的數與原數的比是:( )
A: 1:3 B 3:1 C 1000:1 D:1:1000
★試一試,你能行!
從20以內的奇數中選出4個數組成一個比例。
★努力思考,相信難不倒你!
下圖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畫出的小紅家到學校和少年宮的路線圖,知道小紅家到學校的實際路程是1000米,請你幫她算算她家到少年宮的實際距離。
學校
小紅家 少年宮
⑵ 6年級數學下冊根據比例尺怎樣求實際距離教案
用比例尺求實際距離》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XXXXX
教學目標:1、通過補充條件、測量、計算,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發現利用比例尺求實際距離的方法。
2、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方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現比例尺數量間的關系,能夠靈活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實際距離的方法。
3、使學生感受數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通過補充條件、測量、計算,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發現利用比例尺求實際距離的方法。
難點:使學生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里的應用,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地圖
學生准備:直尺
活動過程:
一、 復習導入,提出問題。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比例尺,(多媒體課件)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知道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兩種: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比的前項為1的比例尺為縮小比例尺,比的後項為1的比例尺為放大比例尺。比例尺廣泛應用於地圖,繪圖、測量、田地、航空、公路、航海,建築等。今天老師交給大家一個任務,因為雛鷹少年足球隊要乘汽車從濟南出發到青島參加比賽,請幫助他們算出需要幾小時到達青島?多媒體出示問題?
二、解決問題
1、補充信息。師:要計算從濟南到青島需要幾小時,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生:需要知道從濟南到青島的路程?師:誰知道從濟南到青島的距離是多少?(生相互看)
師:老師也不知道,但我有地圖,能不能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生:能。
2、指導看圖。師:打開課本,翻到57頁,從地圖中你發現了哪些信息?
生:比例尺是1:80000000。
誰能說一說比例尺的意義。
生:圖上1厘米,表示時間距離80000000厘米。
師:讀數的時候可以四位分級。
3、師:根據以上信息能求出濟南到青島的實際距離嗎?
生:不能。
師:還需要知道什麼信息?
生:濟南到青島的圖上距離。
師:圖中的信息沒有圖上距離怎麼辦?
生:用直尺量。
學生活動,匯報。
4、小組合作,解決問題:下面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將你們的思考過程寫下來,看哪個小組方法靈活易懂。
學生活動,教師小組內交流,找不同的解答方法到黑板上板書。
板書:解:設濟南到青島的實際距離為x厘米。
4:x=1:80000000
X=4×80000000
X=320000000
320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時)
答:需要3.2小時到達青島。
或:4÷1:80000000=320000000(厘米)
320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時)
或者:4:x=1:8000萬
X=4×8000萬
X=32000萬
32000萬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時)
答:需要3.2小時到達青島。
5、匯報交流。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三種解答方法,你喜歡哪一種解答方法,說一說為什麼?
對於第三種方法,教師給予肯定,但同時說明,正式場合都不能這樣使用,因此思考時它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幫助我們計算,草紙上可以寫,正式試卷中不這樣寫。
師小結:通過解決這個問題,我發現比例尺原來還有這個用途,通過這節課學習,以後要出門旅遊可先要帶好地圖。
三、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師:接下來同學們能用學過的知識解決課後58—到59頁的哪些問題?小組合作試試看,遇到問題舉手示意,我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誰有發現就請站起來,如果這個發現很有價值,能幫助同學們,就請您經過我的同意後寫到黑板上去。
學生活動,交流。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
⑶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區別與聯系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兩種量是否成比例、成什麼比例的思考方法。
2.使學生通過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斷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比和比例知識的應用價值,感受不同領域的數學內容之間的密切聯系。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使學生感受正 、反比例是描述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又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
二、教學建議
復習正比例和反比例,重點是它們的意義。教材讓學生回憶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重溫正比例關系的特徵是兩種相關聯變數的商保持一定,反比例關系的特徵是兩種相關聯變數的積保持一定。再通過第7、8題的判斷,進一步鞏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第9題復習正比例的圖像,其中汽車行駛的路程和耗油量是否成正比例,要利用圖像找出幾組相對應的數,組成比並求出比值,根據正比例的意義進行判斷。
復習比例尺的知識僅編排一道題,利用平面圖的比例尺和量出的圖上距離,計算相應的實際距離。教學第10題要說說這幅平面圖的比例尺和具體含義,從線段比例尺得出數值比例尺,回憶比例尺的意義和演算法。要通過解題歸納求實際距離的方法及注意點,還要說說怎樣求圖上距離。
三、知識鏈結
1.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科書六下 P62 例1、例2 、 P63 例3)
2.比例尺 (教科書六下 P48 例6 、 P49例7 )
四、教學過程
(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
1.教師提問:根據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我們怎樣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關系?(小組討論後,交流)
2.小結:第一,這兩種量是不是相互關聯?其中一種量是否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第二,這兩種量中每一組對應的數的比值(或積)是否一定 。
3.舉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在小組里交流。
例如:黃瓜的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成正比例。因為,第一,數量和總價這兩種量是相互關聯的,其中一種量總價隨著另一種量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第二,這兩種量中每一組對應的數的比值都是單價。單價一定,所以這兩種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二)練一練
1.下表中兩種量成比例嗎?為什麼?
加數 12 2.5 14 24
加數 18 27.5 16 6
總噸數 42 26 100 24.4
餘下噸數 41 25 99 23.4
因數 3 5 3 20
因數 15 9 10 1.5
學生說一說每張表中, 第一,這兩種量是不是相互關聯?其中一種量是否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第二,這兩種量中每一組對應的數的比值(或積)是否一定。再作出相應的判斷
2.完成教科書95頁「練習與實踐」
第7題:讓學生先獨立做,再講評。講評時注意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第8題:引導學生列舉幾組對應的數值再具體分析每組中兩個數的關系後再判斷。
第9題:其中第1小題讓學生根據圖中標出的點的位置算出相應的耗油量與行駛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斷。(行駛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第2小題讓學生在教材提供的方格圖上描點、連線,再引導學生聯系畫出的圖象判斷汽車在市區行駛時,行駛的路程與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體會數形結合在解決問題方面的價值。
(三)復習比例尺
1.教師提問:什麼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幾種類型?舉例說說它的意思?(重點是線段比例尺)
2.舉例說說怎樣求圖上距離?怎樣求實際距離。
3.完成教科書95頁「練習與實踐」第10題。
(四)評價小結:
學了本課你對所學知識有什麼新認識?還有什麼問題?
⑷ 六年級下冊比例尺教案
看看這個:
http://www..com/s?cl=3&wd=%C1%F9%C4%EA%BC%B6%CF%C2%B2%E1%B1%C8%C0%FD%B3%DF%BD%CC%B0%B8
⑸ 比例尺的教案
比例尺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8頁的例6,完成隨後的「練一練」和練習十一的第1、2題。教學目標:1、 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會把數值比例尺與線段比例尺進行轉化。2、使學生在觀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培養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設計理念:本課設計結合具體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圖,引發學生思考。再通過比的有關知識介紹比例尺的意義,利用具體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建構比例尺這一概念,為強化對比例尺的認識,設計中,通過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較,以及系列學生自主活動,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過程:一、引入1、准備練習 1.1厘米= ( )毫米1分米= ( )厘米 1米= ( )分米1千米= ( ) 米2.20米= ( )厘米50千米=( )厘米 30厘米= ( )分米60毫米=( )厘米2、初步感知。師:請同學們觀察下面這兩組圖:(電腦演示)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和國旗的平面圖。再依次點擊,出現一組大小不同的地圖的平面圖和國旗的平面圖。讓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形狀沒變、大小變了。)3、新課引入:我們可以把地圖和國旗畫在圖紙上,同樣也可以把我們的房子縮小後畫在圖紙上,老師想購買一套房子,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時,一位銷售員給我推薦了兩套住房,可是他只給我看了一下圖紙(圖紙如下所示),我買房的標準是想要面積大一些,我想請同學們幫幫我這個忙,好嗎?師:看來同學們的意見不統一了,目前還不能幫老師確定到底購買那一套住房,那麼,住房平面圖與實際的房屋之間有什麼關系呢?]學完今天的內容(板書:比例尺)我們再來研究一下,到底哪套房子面積大一些。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1、 出示例6,讀題。發表格。思考:什麼是圖上距離?什麼是實際距離?試著寫出圖上的長、寬與實際的長、寬的比,並化簡。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長 寬 反饋交流:題目要求我們寫出幾個比?這兩個比分別是哪兩個數量的比?2、探索寫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的方法。 提問:你覺得在寫比的時候有什麼要注意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單位不同,怎樣寫出它們的比? 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明確方法:先要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統一成相同的單位,寫出比後再化簡。 學生獨立完成後,展示、交流寫出的比,強調要把寫出的比化簡。 3、揭示比例尺的意義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談話:像剛才寫出的兩個比,都是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我們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提問:這張長方形草坪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啟發:可以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三、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實際意義,認識線段比例尺。1、提問:我們知道這幅圖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寫成1/1000。1:1000的意思是圖上1厘米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000厘米的距離,也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1000,還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0倍。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指出: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最簡單整數比。像1:1000這樣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數值比例尺。2、 請說出以下地圖中數值比例尺的實際意義:(單項訓練:P49頁練一練)先說說每幅圖中比例尺的實際意義。同樣長的實際距離在哪幅圖中畫得長?哪幅圖中1厘米的圖上距離表示的實際距離長? 3、 教學線段比例尺:4、 出示下圖:你能找到下面兩幅圖中的比例尺在哪裡?你能說出比例尺是多少嗎?比例尺1:1000還可以用下面這樣的形式來表示。 0 10 20 30米 進一步指出:像這樣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線段比例尺。 提問:從這個線段比例尺來看,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多少米?圖上的2厘米、3厘米分別表示實際距離多少米?這與1:1000的含義相同嗎? 你能說出下面地圖的比例尺的實際意義嗎?四、注重實踐,運用比例尺1、求出照片中的比例尺。出示自己的照片:①提問:你能算出這幅圖片的比例尺嗎?要求這幅圖的比例尺,我們要知道哪些條件?(本人身高1.60米,圖上身高20厘米)要求學生自己求出比例尺。(標上比例尺)②出示另一張自己的照片提問:圖上身高11厘米,這幅片的比例尺又是多少呢? 小結:選用不同的比例尺,圖片的大小是不同的。2、反例滲透。出示照片一:講解:同學們看這張照片。我把我的身高縮小了16倍,也就是說我圖上身高與實際身高的比是1∶16,我的體寬縮小了24倍,也就是我圖上體寬與實際體寬的比是1∶24,同學們看看我現在像什麼呢?是不是有點像豆芽?!出示照片二:講解:這張照片,我把我的身高縮小了16倍,也就是說我圖上身高與實際身高的比是1∶16,我的體寬縮小了10倍,也就是我圖上體寬與實際體寬的比是1∶10,所以我就變成這樣了!五、拓寬視野,認識放大比例尺1、出示已求出的1∶16的照片。說明:這張照片是把真人縮小了,有沒有把真人放大了的呢?提問:那麼那些巨幅廣告照片是用的什麼比例尺呢?2、說明:剛才,我們所學的都是把實際距離縮小了的比例尺。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放大的比例尺。出示一隻CPU。說明:這只CPU是一個邊長只有3.5厘米正方形。一些技術人員為了研究它,通常把它放大若干倍。出示CPU圖紙,邊長是14厘米。提問:你能算出這幅圖的比例尺嗎?強調:不管是縮小比例尺還是放大比例尺。求比例尺,我們都用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但與縮小比例尺不同的是放大比例尺通常後項為1。3、即時反饋:誰能說說:1∶20和20∶1有什麼區別呢?六、課堂小結,回顧比例尺1、你學會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會用到比例尺3、指出練習中的注意點: ①比例尺與一般的尺不同,這是一個比,不應帶計量單位。 ②求比例尺時,前、後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同級單位。如 2.5厘米:1O千米,要把後項的千米化成厘米後再算出比例尺。③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項化簡成「1」,如果寫成分數形式,分子也應化簡成「1」。七、鞏固練習,掌握比例尺1、說出下面各比例尺表示的意思。1∶40000 2、在一幅某鄉農作物布局圖上,20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6千米。求這幅圖的比例尺。3、判斷:1)小華在繪制學校操場平面圖時,用20厘米的線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離,這幅圖的比例尺為1︰2。2)某機器零件設計圖紙所用的比例尺為1︰1,說明了該零件的實際長度與圖上是一樣的。3)一幅圖的比例尺是6︰1,這幅圖所表示的實際距離大於圖上距離。4、選擇:1、如果某圖紙所用的比例尺小於1,那麼這幅圖所表示的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A.小於 B.大於 C.等於2、學校操場長100米,寬60米,在練習本上畫圖,選用( )作比例尺較合適。A.1︰20 B.1︰2000 C.1︰2003、現在能幫助老師算一算買哪一套住房的面積比較大了吧
⑹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區別與聯系 教案教學設計
正 比 例 和 反 比 例
第2課時 (總第9課時)
一、教材分析
【復習內容】
教科書第12冊第94頁「整理與反思」和95-96頁的「練習與實踐」5-10
【知識要點】
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區別與聯系:
相同點 不同點
特徵 關系式
正比例 兩種相關聯的量 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 k(一定)
反比例 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 x×y= k(一定)
與老教材相比,新教材進一步加強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學,突出正比例關系的圖像及簡單應用,重視正、反比例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淡化脫離現實背景判斷比例關系,不安排應用正、反比例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2. 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或 =比例尺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兩種量是否成比例、成什麼比例的思考方法。
2.使學生通過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斷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比和比例知識的應用價值,感受不同領域的數學內容之間的密切聯系。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使學生感受正 、反比例是描述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又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
二、教學建議
復習正比例和反比例,重點是它們的意義。教材讓學生回憶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重溫正比例關系的特徵是兩種相關聯變數的商保持一定,反比例關系的特徵是兩種相關聯變數的積保持一定。再通過第7、8題的判斷,進一步鞏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第9題復習正比例的圖像,其中汽車行駛的路程和耗油量是否成正比例,要利用圖像找出幾組相對應的數,組成比並求出比值,根據正比例的意義進行判斷。
復習比例尺的知識僅編排一道題,利用平面圖的比例尺和量出的圖上距離,計算相應的實際距離。教學第10題要說說這幅平面圖的比例尺和具體含義,從線段比例尺得出數值比例尺,回憶比例尺的意義和演算法。要通過解題歸納求實際距離的方法及注意點,還要說說怎樣求圖上距離。
三、知識鏈結
1.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科書六下 P62 例1、例2 、 P63 例3)
2.比例尺 (教科書六下 P48 例6 、 P49例7 )
四、教學過程
(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
1.教師提問:根據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我們怎樣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關系?(小組討論後,交流)
2.小結:第一,這兩種量是不是相互關聯?其中一種量是否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第二,這兩種量中每一組對應的數的比值(或積)是否一定 。
3.舉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在小組里交流。
例如:黃瓜的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成正比例。因為,第一,數量和總價這兩種量是相互關聯的,其中一種量總價隨著另一種量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第二,這兩種量中每一組對應的數的比值都是單價。單價一定,所以這兩種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二)練一練
1.下表中兩種量成比例嗎?為什麼?
加數 12 2.5 14 24
加數 18 27.5 16 6
總噸數 42 26 100 24.4
餘下噸數 41 25 99 23.4
因數 3 5 3 20
因數 15 9 10 1.5
學生說一說每張表中, 第一,這兩種量是不是相互關聯?其中一種量是否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第二,這兩種量中每一組對應的數的比值(或積)是否一定。再作出相應的判斷
2.完成教科書95頁「練習與實踐」
第7題:讓學生先獨立做,再講評。講評時注意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第8題:引導學生列舉幾組對應的數值再具體分析每組中兩個數的關系後再判斷。
第9題:其中第1小題讓學生根據圖中標出的點的位置算出相應的耗油量與行駛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斷。(行駛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第2小題讓學生在教材提供的方格圖上描點、連線,再引導學生聯系畫出的圖象判斷汽車在市區行駛時,行駛的路程與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體會數形結合在解決問題方面的價值。
(三)復習比例尺
1.教師提問:什麼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幾種類型?舉例說說它的意思?(重點是線段比例尺)
2.舉例說說怎樣求圖上距離?怎樣求實際距離。
3.完成教科書95頁「練習與實踐」第10題。
(四)評價小結:
學了本課你對所學知識有什麼新認識?還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