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第 一節課《小樹有多少棵》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研討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一單元第2、3頁的內容——《小樹有多少棵》。這是在學生上學期已經熟練掌握乘法口訣基礎上,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教材利用三捆小樹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探索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
這一單元的內容是口算乘除法,主要為第四單元、第六單元學習筆算乘除法打基礎。本單元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習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百以內)的口算,這些內容的學習安排在「小樹有多少棵」和「需要多少錢」兩個情景活動之中;第二部分是學習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這些內容的學習安排在「參觀科技館」和「植樹」兩個情景活動中。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展開的,它是學習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課時安排是8-9課時。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加上新教
材圖文並茂,學生之間可以親自動手操作和交流,學生愛做,敢
說,使學生學習數學始終處於一種樂於探索,積極主動的狀態,
學生在計算方面能夠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演算法多樣化。
2、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概括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4、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難點是:如何發現規律,理解乘數是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演算法。
五、教學設計
(一)創境激趣 明晰目標
1、創境激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學習的不竭動力。上課一開始我們想這樣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植樹造林對人類的好處嗎?每年的3月12日植樹節,園林工人都要准備很多樹苗去植樹呢!那麼今天我們來看一看,等待要栽種的小樹中有哪些數學知識呢?這時利用多媒體出示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所熟悉的植樹這一生活情境,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同時對學生滲透環保教育。)
2、明晰目標。以往每節課我們的教學目標都由學生自己提出,因此本節課也採用這樣的方式。學生會提出這樣的目標:(1)看圖找出數學信息,(2)提出數學問題。(3)解決數學問題(4)發現數學規律。學生帶著這樣的學習目標,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觀察圖後學生會找出:一共有3捆小樹,每捆有20棵這些數學信息。學生也會提出 「一共有多少棵小樹?」這樣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計這樣的環節,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已經到了三年級了,已具備解讀情境中所隱含意思的能力,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學會從情境中找出有效的信息的方法,這也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策略。)
(二)引導探究 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列出算式並解答,小組交流。
學生列出算式20×3,然後學生嘗試計算。讓學生結合「小樹一共有多少棵」這個情境,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列出的算式含義,再說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探索多種演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2、全班交流
小組代表發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樹,學生得出計算方法:
①、20×3就是3個20相加:20+20+20=60
②、因為2×3=6,因此20×3=60
③、可以把20看成10×2,這樣20×3可以變成10×6=60
……
對於學生的計算方法,只要正確,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
(設計意圖:全班交流為了體現學生的演算法多樣化,使學生更加方便比較和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
(三)實踐應用 鞏固新知
利用多媒體出示:4捆一共有多棵?5捆呢?
請同學們先試著解決。然後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歸納 延伸探究
1、拓展練習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學生獨立計算,反饋計算結果。
師:上面這組算式,橫行豎列有哪些規律?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積也隨著擴大10倍、100倍、1000倍。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發現數學規律的能力。)
2、數學游戲:
教師事先准備好卡片,以同桌為單位開展游戲活動。
游戲規則:一位學生取一位數,另一位學生取整十或整百數,然後兩個學生都計算這兩個數相乘的結果,看誰算得又快又准確。
(設計意圖:創設游戲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獨立性。)
3、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
六、歸納總結:
總之,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探索多種演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而不是強求統一的語言進行操練,使學生在一種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
由於本節課是新學期的第一節課,因此,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我比較注重計算方法的訓練,我想下節數學課要在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方面適當加強,以更好的讓學生學數學,用數學。
②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復習教學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
我們的民族小學
學習目標
1.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抄寫描寫窗外安靜情景的句子。
課前准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2.具有雲貴地區少數民族特色的音樂磁帶或CD碟片。
3.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介紹自己了解的少數民族的情況。
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徵、生活習俗。
2.教師利用課後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二.揭示課題,范讀課文。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就有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願意不願意去參觀一下?
2.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
3.教師配樂范讀。
三.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
1.這所民族小學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該提示。
四.分組朗讀,組間比賽
1.分小組朗讀,每組讀一自然段,各組練習。
2.各組練習後進行比賽。
五.鞏固字、詞,指導寫詞。
1、 指名讀生字,新詞。
2、 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a.著重分析指導"戴、蝴、蝶、雀、舞"。並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範。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構成。
"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字中間四豎要寫短小、靠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b.學生寫字。
3.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民族小學的美。這一課我們要急需朗讀感悟,我們會進一步地發現民族小學的美和課文的美。
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請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想一想讀著這部分課文,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b.學生讀後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後的活動等方面想像、講述。
c.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像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
教師評點後再指名練習。
d.配樂朗讀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鍾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像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麼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後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像補充,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整齊響亮,聲音抑揚頓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隻小鳥、蝴蝶或者一隻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麼做?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彷彿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
反復朗讀這幾句話。
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麼?操場會是怎麼的一幅情景?想像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這所民族小學留給你什麼印象?交流感受。
b.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了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麼美麗的民族小學,多麼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c.抒情地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四.抄寫句子,加強積累
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在作業本上。
五.綜合性學習
你們的課餘生活是怎麼安排的?讓我們把每天的課餘生活記錄下來。可以用日記的方式來記,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來記,以後我們再來交流。
教後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對學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讀出對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並要求學生會背課文,通過教學大部分學生會課文。
2.金色的草地
教學目標:
1. 會認2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使勁、假裝、引人注目"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4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重難:
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齊讀課題:金色的草地
2. 課前置疑:讀了課題,你想問什麼問題嗎?
3. 整理問題:草地怎麼會是金色的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間去找答案吧!
二、檢查預習
1.開火車讀生字。
2.小老師教讀:多音字:"假""朝"字形:"絨" "耍"
3.交流課前收集的關於蒲公英的資料、並展示圖片。
4.抽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感知全文。
課文主要寫了兩件事情,你能找出來嗎?
歸納總結:1 哥倆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會變色的原因。
四、理解課文
1、齊讀一自然段:思考:我們窗前有一個什麼樣的草地?由"長滿""盛開後變為金色"體會蒲公英的多。
2、朗讀。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齊讀第一自然段
草地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們怎麼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讀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據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同桌分角色進行表演.
3.匯報表演
4.想像自己的腳下就是那片長滿了蒲公英的草地,說一說,在這樣一個地方,你的感覺怎麼樣?
5朗讀:讀出歡樂的氣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們發現了什麼?對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變化,說一說,它是怎麼變的?
早上:綠色 白天:金色 晚上:綠色
2 它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小組討論,在書上勾出句子,讀一讀,再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3 匯報: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張開,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著變色了.
5朗讀:體會草地的變化的原因.
6、齊讀4自然段:從這里,你體會到小作者對草地和蒲公英充滿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五、完成課後練習二:回顧全文:從課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愛。
六、有感情地朗讀。
教後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還不能理解。
爬天都峰
一、學習目標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峰頂、似乎、忽然"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後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結尾的一句話。
三. 課前准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有關黃山天都峰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四.教法設計:邊讀邊想法。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題導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鯽魚背"
看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資料並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峰,一定覺得大有收獲。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自學生字,讀准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准確。
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暑假裡,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寫的11個字,並分別組詞。
2.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蟲,所以"蜂"是"蟲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所以是"山字旁"。
辮--辯、辨:三個字的左右兩邊都是"辛",關鍵要看中間。和言語說話有關的是"辯";"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辮"和發絲有關,中間是條"絲"。
3.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的:邊讀邊想,說出"我"和老爺爺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生朗讀課文。
2.師引導: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麼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後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體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像,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
學生練讀後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們互相鼓勵爬上峰頂
1.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裡是怎麼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並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2.結果"我"爬上峰頂了嗎?自由讀文。
3.生根據課文內容質疑
師篩選出問題:"我"看到了什麼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呢?他們是怎樣爬的,他們爬上去了嗎?他們為什麼能爬上去呢?
4、讀讀議議,釋疑。
a. ."我"和老爺爺的第一次對話。他們所說的話中都帶有一個"也"字,經過討論,讓學生體會到:天都峰這么高,又這么陡,你年紀這么小(這么大)怎麼也來爬呀,表面上是雙方都有懷疑,其實是對雙方表示敬慕,說明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後,教師可再讓學生討論這兩句對話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出來,並指名做朗讀練習。讀出示第4段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的內心活動。
b.我們是怎樣爬天都峰的?讀句子找出重點詞語加以體會。
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學生讀書圈劃。
課文中用"奮力""一會兒……一會兒""手腳並用""爬呀爬""終於"等詞語,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艱難,又表現了他們不怕困難的勇氣。
引讀第7段,從"終於"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後的喜悅。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峰頂的。指導朗讀。
C."我"和老爺爺的第二次對話。思考討論:"我"和老爺爺為什麼互相道謝?在討論中應讓學生注意到兩個人的話中都有"勇氣"一詞。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三、總結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
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麼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收獲。
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教後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懂得了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並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槐鄉的孩子
學習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學習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內容,陪阿姨能夠自讀能力,並是學生感到勞動是快樂的。
學習時間:
1~2課時
學習准備:
1、學生自己讀熟課文,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學習詞語,並提出疑問;
2、教師准備學習網站;
學習過程:
一、引導認識略讀課文,略知學習方法;
1、從"*"認識略讀課文
2、略知學習方法:通過朗讀、質疑、思考、討論,讀懂課文。
二、引導自己讀懂課文
1、默讀課文,藉助拼音和字典認識生字,了解重點詞語意思;
2、再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2)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從課文哪些描寫重體會到的?
(3)自己還有什麼不動的地方?記下來,和同桌討論一下;
三、利用網站,交流反饋:
1、打開網站:
(1)積累詞語;
(2)在網站提示下理解:滿載而歸、耷拉
(3)利用網站學習解疑,然後組內交流;
2、反饋學習情況:
從課文詞句體會課文內容:槐鄉孩子的可愛體現在:勤勞懂事、吃苦耐勞、以苦為樂;
3、讀出勞動的歡快、輕松、活潑。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網上練習:交流學習體會。
2、積累自己喜歡的句子;
3、說說自己課余所從事過的勞動內容;
教後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並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語文園地一
知識目標:
1、完成習作。
2、准確區別區別的不同讀音。
3、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餘生活。
情感目標:
熟練背誦古詩。
能力目標:
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口語交際 我們的課餘生活
1、導入:
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小學孩子的課間活動,與蘇聯小朋友一起發現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鄉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樹割槐花掙學費的情形,我們安排了自己的課余活動,認真執行計劃,這一階段的課餘生活充實而有樂趣,許多同學都想把樂趣與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組,在組內展示各自的課餘生活記錄本,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餘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組推選一位優秀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4、評議
(1)看學生他們的課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內容充實)
(2)選拔優秀,頒發小獎品。
(3)生談交流後自己的打算。
二、習作指導
1、導入。
2、生選擇寫作題材
游戲娛樂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繩……
課余輔導訓練:網頁製作、科技小發明、繪畫寫生、足球比賽……
個人愛好:小收集、小飼養、小種植、小演奏家……
家務勞動家庭幫手:洗衣服、餐具、打掃衛生……
3、寫法指導:
這篇文章只需集中寫一項課余活動或一件課余發生的事。
4、生擬定提綱、評議。
5、生起草。
6、生交流,師生共同評議。
7、生各自修改。
8、謄寫文章。
三、日積月累
1、生自由輕聲讀詞語,注意每一行兩個詞語中的加點字,想想自己有什麼發現?
2、指名橫著誠。
3、揭示發現:
每一行兩個詞語中帶點字字形相同,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齊讀鞏固。
四、讀讀認認
1、生各自輕聲讀本題中的各組字,讀不準的藉助注意拼讀。
2、比賽:誰讀得正確、流利。
3、談談這一題中每一組字的共同之處。
4、齊讀鞏固。
5、單獨指讀橫線條中的生字。
五、讀讀背背
1、師范讀古詩。
2、師引導。
3、生模仿讀。
4、比賽讀。
5、師生合作、表演。
6、競賽背誦。
六、展示台
1、小組交流各自展示什麼內容,以什麼形式展示。
2、了解展示准備。
3、舉行展示會,各組輪流介紹,然後參觀學習。
4、評選優秀展示組。
教後反思:
通過本園地的學習,開始了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但學生的習作還很差,需要老師課余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