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舞龍教學反思

舞龍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26 22:23:23

❶ 幼兒園教具舞龍目的

自製玩教具《舞龍》真好玩
玩教具的由來:
龍是炎黃子孫的象徵,是中國人心中神聖的形象,眾人皆知舞龍也是民間流傳下來的,又是廣為流傳的民間藝術活動。有些地方每逢重大節日、慶祝活動的時候,就會以舞龍來表達喜悅的心情。深受群眾、特別是孩子們的喜愛。經常能看到孩子們模仿著舞龍的動作,樂此不疲。於是我請小朋友觀看了一段《舞龍》的表演視頻,孩子們非常的感興趣。都三三兩兩地模仿舞龍,為滿足孩子的需要,讓他們能親身體驗舞龍樂趣,並引導幼兒感受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多彩與獨特風格,更為了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和喜愛這些文化藝術,因此,我們組織幼兒開展了「舞龍」的主題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親自參與製作龍,並讓幼兒了解一些龍文化,親自體驗舞龍的樂趣,增強幼兒之間團結協作的意識。
一、幼兒發展情況
1、動手操作方面:我們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手工製作能力,他們喜歡剪剪、貼貼、做做、玩玩。他們的手工作品充滿想像,富有創造性。
2、合作方面:多數孩子性格活潑開朗,能主動參與游戲活動,並會與同伴合作游戲;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常常是其他幼兒游戲時的「忠實觀眾」;還有少數幼兒在游戲時會流露出一些不友好的舉動。
3、表演能力方面:我們班有一部分女孩子的表演慾望特別強,在集體面前不怕陌生,喜歡用各種材料裝扮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心。相反,有些男孩子卻表現得畏畏縮縮,缺乏男子漢的氣魄。
製作來源:根據幼兒園省編課程中班下冊主題一《快樂的中國年》,次主題三《真好玩》教學活動五《舞動樂》,製作教玩具《歡騰的龍》。
二、活動背景
1、活動主題:舞龍,又名(耍龍燈),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活動。每逢喜慶節日,各地都有舞龍的習俗。舞獅,也叫(耍獅子),它與舞龍一樣,是我國的傳統活動形式,也是一種流行很廣的民間體育活動。又會在春節或慶典活動舞獅。在國慶期間,孩子們從多種途徑(如電視里、歡慶的大街上等)親眼目睹了這種熱鬧場面。當我們和幼兒談起國慶見聞的時候,最熱門的話題就是舞龍、舞獅。在晨間活動中,經常會看見他們模仿舞龍、舞獅的動作,真是不亦樂乎。看到他們的興趣和願望如此之大,我們就及時引導幼兒開展這個舞龍、舞獅的民間傳統游戲活動,鼓勵幼兒利用廢舊材料製作相關道具。於是,一個培養幼兒創造力、想像力以及訓練幼兒動作協調性和培養合作意識的活動便產生了。
2、環境資源:《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我們幼兒園寬闊的操場、幽深的長廊是我們開展游戲活動的有利場所。在家庭環境資源方面,我們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取得了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平時,我們經常動員家長和孩子利用一些廢舊材料製作玩具,如:快餐盒台燈、紙盒火箭發射台、瓶子娃娃、紙筒望遠鏡等等。這一次,家長和孩子們聽說我們要開展「動手做、游戲樂」活動,又收集了大量的廢舊材料,為本次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初步了解我國的一些民間傳統文化,激發幼兒對中國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的興趣。
2、能用各種廢舊材料創造性地製作龍和獅子的形象,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想像力。
3、能在一定的情境中積極、自主地活動,會與同伴合作游戲,並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
四、環境材料准備
1、材料准備:各種紙盒、紙箱、紙盤、紗巾、皺紙、舊掛歷、綵帶、毛線等廢舊材料以及美工工具(剪刀、雙面膠等)
2、知識准備:幼兒了解一些關於龍、獅的傳說,有過節的經驗。
3、場景布置:戶外活動場地上掛滿燈籠、中國結、窗花等充滿節日氣氛的民間工藝品以及小朋友製作的拉花、掛件、彩旗等。
五、活動組織過程
1、喜慶的音樂伴隨著舞獅人進入場地,引起幼兒的注意力。
師:「前面真熱鬧,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幼兒邊看邊議論紛紛)
2、啟發談話。
①剛才看到的是什麼表演?什麼時候有舞龍活動?過年過節時還有什麼慶祝方式?(幼兒自由回答)
②老師小結:舞龍、舞獅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游戲表演,非常有趣、好玩,小朋友想不想玩呢?在玩之前要先做龍的道具。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收集的材料,激發幼兒的製作願望。
師:「看,周圍都是我們大家在前幾天收集來的廢舊材料,有些什麼呀?另外,老師還給你們准備了手工工具和其它材料。」
4、幼兒自由選擇製作對象和製作夥伴,並討論注意事項。
師:「小朋友可以先互相討論和商量一下,自己想和誰合作?做哪部分道具?」(請2——3名幼兒回答)「在做的時候,小朋友應該注意些什麼?」(幼兒自由回答,強調互相合作和謙讓。)
5、幼兒進行製作活動,教師參與指導。
①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如:由於硬紙盒比較厚,幫助他們掌握龍眼睛的摟空方法;檢查他們是否將龍角、龍嘴安裝牢固等。(指導語可以是「你們需要我的幫助嗎?」「鼻子可以用什麼材料做?」)
②及時提醒幼兒保持地面清潔,隨時將廢棄物放進紙簍。(指導語可以是「沒用的廢棄物應該怎樣處理?」)
③老師用贊美的語言及時肯定幼兒製作的每一個部件。(指導語可以是「你們是用什麼材料做的?點子真不錯。」「你們做龍眼的方法真好,是誰想出來的?」)
④引導幼兒利用製作好的道具模仿龍的動作,尤其對男孩子中大膽表演的給予肯定。(指導語可以是「做好的小朋友可以玩一玩。」「你真棒,想的動作很特別。」「你想的動作真有趣,讓我也來學一學。」「你們是怎麼玩的?還可以怎麼玩?」)。
6、幼兒表演,合作游戲,體驗快樂情緒。
①第一次表演。
師:「剛才,我看到每一組小朋友舞的龍很棒,動作也不一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不好?」(幼兒按組輪流表演,精彩處給予熱烈的掌聲。)
②第二次表演。
師:「小朋友表演得很精彩。怎樣表演更熱鬧呢?」(加上樂隊,放出音樂。) 「你們看,老師也過來表演了。」(幼兒舞的時候老師穿著舞龍服參與游戲。)
7、師幼小結談話,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高興嗎?」「為什麼這么高興?」(因為我們玩的龍的道具是我們自己動手做的。)「以後有機會我們再到別的班去演出,好嗎?」
反思:
首先,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為每一個活動做充分地准備,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挖掘活動所蘊含的內涵,使活動的內容更加豐滿,活動實施地才會更加得有聲有色、更加得靈動。
其次,在活動中一定要充分調動幼兒的每種感官,如:用耳朵傾聽、用眼睛觀賞、用嘴巴表達、用動作體驗,只有各感官緊密結合,才能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調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
最後,注重活動的延伸,以豐富的聯想讓幼兒將活動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不將舞龍活動局限於單一的動作表現,同時也將幼兒對舞龍活動的興趣進一步地保持下去。
舞龍的玩法
1、舞動跑
目標: 提高幼兒的反應能力和動作的靈活性。
准備:自製的各種材料的龍。
玩法:
游戲中選一幼兒當「龍頭」,一幼兒為「龍尾」,其餘幼兒一個接著一個地拉住前一位幼兒的後衣擺,接在「龍頭」後面做「龍身」,聽音樂「龍頭」帶著「龍身」和「龍尾」左右移動,盤旋。注意「龍身『不要脫節。
2、鑽著玩
龍身可以拆開當山洞鑽著玩兒,鍛煉幼兒的四肢的靈活性。
3、拉一拉
小朋友把龍身套在自己腰上拉一拉 ,比比誰的力氣大。
4、智力擂台
放龍身的底座做成了幼兒可以操作的下棋、迷宮、拼圖、認識鍾表等,在休息之餘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等。
5、投圈
把龍身倒過來木棍朝上,可以用來投圈,發展幼兒投擲、平衡能力,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6、學袋鼠跳著玩兒
將龍身套在身上,用手撐著雙腳跳著玩兒,可以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
7.對於小班寶寶玩法也有多種:
1.點數:在龍身上有很多的圖案,幼兒可以進行點數,來鍛煉幼兒的動手及動腦能力。
2.找規律:在龍身上有各種各樣的圖形,幼兒可以根據圖形來找規律。
3.認識顏色:龍身上有各種顏色的圖案,幼兒可以認識顏色。
4..排列:幼兒根據圖形顏色等可可以對龍的身體進行排列。

❷ 有關月亮的一些文化

自古以來,人們賦予月亮各種文化意義,許多民族都有關於月亮的神話傳說、文章詩賦、對聯、謎語、音樂、繪畫,還有與月亮有關的民風民俗、風景名勝。

現在,有許多與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這些傳說最早載於《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等古籍中,這為中國日後研究月球有很多可參考的價值。在民間一直流傳著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義等故事。

月亮可以說是藝術的代表,在屈原寫的《楚辭• 天問》中是這樣說的: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翻譯成現代問就是:月亮具有什麼特性,消亡了又再長起?那好處是什麼,而撫育一個兔兒在懷里?杜甫曾說過:「昕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由此更可以看出月亮這一美麗事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來贊美。

(2)舞龍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❸ 幼兒園教師公開課《圓圓的湯圓》反思

好吃的湯圓活動反思 活動目的: 1.知道正月十五是是元宵節,吃元宵圓和玩燈是元宵節的民俗習慣,初步了解元宵節的閩南風俗習慣。 2.知道元宵圓的製作方法、了解它的製作過程及製作材料。 3.學習詞彙:糯米粉、餡、皮等。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幼兒已有過元宵節的經驗,知道元宵節可以游燈、賞燈、吃元宵圓。 2.物質准備:幼兒玩燈、賞燈、吃元宵圓等有關照片、各種花燈、各種口味的元宵圓。 活動過程: 一、結合課件讓幼兒了解元宵節的由來和主要活動。 1.教師播放幻燈,引導幼兒說說畫面找那個的小朋友在干什麼?(邊看邊講)小朋友猜猜他們在過什麼節日? 2.教師小結:元宵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節日。元宵節我們要賞花燈、逛花燈、舞龍、舞獅,還要吃元宵圓。這些活動是從古時候一隻流傳下來的。 3.講述故事元宵節的由來。 二、結合圖片了解元宵圓的製作方法及製作材料。 1.討論元宵節。大家吃過元宵圓嗎?元宵圓是什麼樣子的?什麼味道? 2.結合實物元宵圓認識各種口味的元宵圓,如花生湯圓、芝麻湯圓、芋圓湯圓等。 3.結合製作湯圓的流程圖片引導幼兒認識湯圓的製作過程及製作材料。 學習詞彙:糯米粉、餡、皮等。 三、品嘗各種口味的元宵圓,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 教師煮元宵圓。 2. 幼兒品嘗。 3. 說說自己吃到了什麼口味的元宵圓。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的目的是讓幼兒對元宵節的由來有個初步的了解,知道元宵節的一些活動,如逛花燈、吃湯圓、舞龍、舞獅等,初步掌握閩南小吃——元宵圓的製作方法及製作材料,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在放假期間,我們就有意識的要求家長在元宵節這一天將幼兒逛花燈、參與製作元宵圓、吃元宵圓的活動拍成照片,在開學的時候帶到幼兒園進行展示,所以幼兒對元宵節的一些活動已經有了經驗,為我們本次的活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孩子們在觀看自己和同伴的照片時顯得很激動,子羿說:我有一盞兔子燈,我和媽媽到書展公園去玩燈、佳穎說:我喜歡吃芝麻餡的元宵湯圓、、、、、 教師利用各種製作湯圓的流程圖片來引導幼兒初步了解製作元宵湯圓的製作方法,一目瞭然,也更加的直觀,避免了一味的講解,特別讓幼兒品嘗湯圓的活動中,更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參與製作活動的興趣。品嘗元宵湯圓的這一環節把整個活動推向高-潮,孩子們吃著湯圓、說著湯圓、滿臉的笑容、、、、、、 註:查看本文詳細信息,請登錄安徽人事資料網 站內搜索:好吃的湯圓活動反思

❹ 8000字 小學教育論文!本科畢業論文!

新課程背景下的農村中小學教育
摘要:由於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的限制,嚴重製約著農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同時由於農村中小學教師總體素質的偏低和觀念的陳舊,不能很快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直接影響到農村地區課程改革的發展。重新定位農村中小學教師角色;構建農村中小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塊;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寬農村中小學育人環境是農村新課改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新課程;農村;中小學;教與學;構建

目前,農村中小學分布相對零散,規模小,條件差,教育經費短缺嚴重製約著農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同時由於農村中小學教師總體素質的偏低和觀念的陳舊,不能很快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直接影響到農村地區課程改革的發展。

一、重新定位農村中小學教師角色

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其角色結構的復雜性。相對學生而言,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層面式的「師長、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對市場經濟、網路時代,面對激烈的社會變革和越來越高的社會期待,面對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沖擊,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我們的農村中小學教師,一定要正確處理「師長、同志、朋友、父母」這一層面式的角色問題,走出辦公室,融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熟悉學生,努力創造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條件,在和他們進行交流對話的過程中,提供雙方交換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機會。教師只有真正掌握了學生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才能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以達「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之目的。
(二)三維式的「導演、導游、導師」角色
在新課程中,角色的轉變不僅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導作用變得更加重要,這就加大了指導的難度。樹立「導師意識」;首先是相信學生。相信學生能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靠創造性的勞動獲得新知,並有所進步;其次是善於指導,中小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不夠強,情緒不夠穩定,方法還很欠缺,這就需要農村中小學教師及時有效的指導;再次,重視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過程的設計。要以有利於激發興趣、有利於發展思維、有利於培養創造能力為原則。「導演、導游、導師」三維角色三種境界,都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但後者更充分地顯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有益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構建農村中小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塊

為了促進農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使新課改在農村中小學得到有效地實施,就要優化課堂教學。構建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塊。
(一)探究准備
這是學習新知識的前提,其主要任務是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准備良好的思維材料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
1.創設情景
(1)遷移學習。復習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好知識、學法的鋪墊。 (2)情景引入。通過復習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用日常生活中的實物、實例、游戲、故事等引入。
2.提出問題
根據新知識的特點,引導學生提出要探究的問題。
(二)探究構建
這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任務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准備多種探究性材料;指導學生運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探究的全過程,從而獲取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可分三步:
1.獨立探究。採用嘗試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師為學生准備嘗試的材料(自學課文、操作演示、動筆練習等)和嘗試思考題(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嘗試中要解決的問題);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嘗試,做到邊嘗試、邊思考,初步理解所學的內容。
通過學生嘗試思考,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嘗試精神。
2.合作探究。採用討論質疑的方法。在學生通過嘗試初步感知的基礎上,為了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運用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各自發表不同的意見,互相提問,互相幫助,共同研究,解決問題。
討論;有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全班討論。討論的問題是新課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啟發思維的關鍵或在嘗試中遇到的問題。讓每個人發表自己的意見和不同的見解。小組討論後,再進行全班交流。
質疑;學生在討論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決的問題或在教學中重點、難點、關鍵的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通過學生討論、質疑,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新知識。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造能力。
3.發現知識。學生經過嘗試、討論試練後,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學習的過程,運用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知識歸納構建;發現學習規律,概括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這是檢測鞏固運用新知識,掌握運用學法、形成技能的環節。
1.嘗試。這是檢測新知識,運用新知識;掌握學法和運用學法的嘗試;練習內容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有助於學生運用學法和遷移學法。
練習要環繞目標,突出重點,有基本練習、綜合或專項練習、發展練習三個層次,練習要有開放性,形式要多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潛能都得到發展。
2.評價。在學生嘗試的基礎上,讓學生互批、互評、互議,評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過師生互評,充分發揮學生協作的功能和自主學習的功能,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
3.總結。一方面讓學生談這節課學習了什麼?有什麼收獲?另一方面教師對這節課所學知識的深化作簡明提示。

三、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寬農村中小學育人環境

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對傳統教育的教學方法進行大膽改革與創新,在教學主體、教學形式、教學氛圍等方面實現有機轉換,確保教學內容的和諧統一。
(一)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學、尊重師長、尊重知識、尊重自然、尊重社會的意識和能力
祖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960萬平方千米的廣袤地域,為我們提拱了豐富多彩的德育內容,我們實在沒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針對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多樣性、復雜性和長期性,我們本著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貼近實際和注重實效的原則開展德育工作。大處著眼就是對各年級學生應達到什麼標准有一個十分明確的要求、小處著手就是從平時抓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貼近實際、注重實效就是結合時代要求、社會環境和學生實際,扎扎實實工作,實實在在落實德育的各項措施。我們以「熱愛家鄉、熱愛學校為主題,緊緊圍繞發展創新的內容開展了,少先隊、團隊演講比賽活動;以「養成習慣,收獲命運」為主題開展了爭創行為規范示範班活動;以「歌唱祖國,愛我中華」為主題連續舉辦了校園藝術節,開展了爭創藝術教育特色班活動;以尊重自然,強化和諧」為主題,引導學生將愛護、保護環境與自,身文明修養相結合,開展了從我做起,從身邊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動;以「珍愛生命,遵守交規」為主題,開展了尊重社會,強化規則意識的話動;以」誠信、助人、尊師、興教」為主題,開展了每學期四次的團隊觀摩話動。我們還特別重視新生人學、新隊員宣誓、校園每日常規、畢業文明離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動精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相信學生的能力,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創造機會還給學生,開放學生的心靈世界,以促進學生主體的發展。
1.給學生質疑的機會。「教學就是在沒有問題的地方產生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傳授知識。」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起點,也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項基本訓練。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敢問」,幫助學生「會問」引導學生「善問」。在問的形式上,可讓學生課前提問,供教師備課、上課;課上提問,供師生討論交流;課後提問,供大家學習探究.在問的內容上,指導學生」善問」,即把握何處問、怎麼問?
2.給學生選擇的權利。若要教學打動每個學生,就必須給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在更多的教學環節上,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尋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的新機制,如果學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選擇,就會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去尋求自己的發展和提高。
3.給學生嘗試的空間。學生的知識能力不是教師給的,而是在自主嘗試、實踐探究中形成的。從模仿到探究到創造,逐步構建了以學生「自主學習;大膽嘗試」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定向一自學—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內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不會嘗試到敢於嘗試到樂於嘗試到善於嘗試,形成了自主意識、強化了探究意識,提高了受挫意識,進發了成功意識。
4.給學生創造的天地。課堂對學生來說,應該是學習與成果的展示。但是學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師、怕提問、怕學生。應該培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只有體現出這種「不怕」的精神,才能顯示出孩子的求知慾,學生才能敢學、敢問、敢拼、敢和教師爭辯,才能創造出一堂好課,才能實現孩子真正的發展目標。樹立我能、我會、我棒的意識,鼓勵學生自主嘗試、自主實踐、自主創造,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性。
(三)挖掘校本課程資源,加大學校教育合力
由於農村地域的差異,決定了農村經濟、文化的不平衡,積極探索開發一切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是提高農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徑。
1.校內資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師、一塊獎牌、一件作品、一項工程……」,若將這些統計、整理,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教育資源。
2.鄉土教材。「民俗民風、鄉土文化、特色產業、人才人力……」,不僅是編寫鄉土教材的基本內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資源,它既可彌補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不足,又能讓受教育者看得見、摸得著,樂意接受。
3.家長交流。「每學期的家長開放日、專題講座、家長學校咨詢活動……」,深受廣大家長的歡迎,增進了家長對學校工作的了解與交流,同時,學校也從家長那裡得到了社會對學校教育的要求,從而不斷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難怪有人說家長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
4.學生活動。「紅領巾廣播站、國旗下的講話、團徽下的宣誓、板報專欄、校規校訓」以及參觀、訪問、調查、競賽等有益活動,讓學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勞動之艱辛,親歷知識的需求,觸動求知的慾望。實踐活動寓教於樂,使學生從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啟智、健體」的高尚品質教育。
(四)運用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很多農村學校、教師習慣於大考、小考後把成績公布於眾,然後仔細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數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這種做法偶爾為之,可能會給學生適度的壓力,激發學習積極性。但頻繁用這種手段,甚至將之作為控制、刺激學生的有力武器,後果必然是災難性的。長期如此,將破壞學校教學環境,使學生始終生活在焦慮和壓抑之中。最可怕的是,對排名靠後的學生在心理上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教育無小事,採取任何教育措施,都應首先考慮到學生的利益。我們在課堂上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了不同的評價標准,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了不同的評價形式;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認真對待;對學生的認識和實踐結果。正確的給予充分的肯定,有獨到見解的大加表揚,錯誤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評,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從閱讀資料、師生交流諸多方面得到正確的答案。由此可見,運用激勵性評價,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四、多種途徑促進農村中小學教育發展

(一)調整農村學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動學校的發展
農村學校分布相對零散,規模小,條件差,在教育投資不足的情況下;如果把有限的資金均攤給各個學校;只能是杯水車薪。推進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資才能見效,而集中投資的前提必須是調整學校布局,撤並部分不足百名師生的「袖珍學校」,集中力量和資金建設示範化學校,因地制宜抓好「計算機、閉路電視、廣播」三網合一的「鄉鎮網」及各個學校的信息網路建設,推動農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農村「民轉公」和代課教師偏多,素質偏低,觀念相對落後,教法相對陳舊。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在建好農村學校衛星網這一「天網」和互聯網這一「地網」的同時,還要加強「人網」的建設。一是在職稱評定、工資待遇、培養培訓等方面向農村教師傾斜,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學校任教;二是通過發達地區對貧困農村學校的支教、城鎮和農村學校教師的輪流任教、城鎮教師定期送教下鄉等形式,共享「人網」資源;三是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提高農村學校辦學水平;四是加強學歷培訓和繼續教育,提高農村教師的學歷層次和基本功素質;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學資源體系,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利用農村獨特環境,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農村進行新課程改革,環境、設施等並非課改教師所想像的那樣——完美無缺。然而,沒有活動場地、沒有專業教室……,時刻困擾著課改的如期進行,作為課改先行者是否想到了農村那些平凡樸素的山川河流、田野村莊和濃郁的地方特色?諸如踢毽子、打沙包;盪鞦韆、促泥鰍、扭秧歌、舞龍燈等活動;都對學生的自主參與、群體合作、情趣愛好、創新思維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只要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組織引導得當,並加以創新改進,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建立校本教研製度,為教師參與教改創造條件
大多數農村中小學忽視校本教研,盛行分數管理。為了扭轉這種重分不重人,利益驅動代替事業追求的被動局面,必須建立健全校本教研製度,以「個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為主,通過教學反思、交流研討、集體備課、協作嘗試、說課評課、案例評選、探究創新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教改創造條件。
(五)邀請家長走進課堂,強化家長與學校間的聯系
家庭不僅是學生溫暖的港灣,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誠邀家長與課改同行。無論是實施課改年級的教師還是其他年級的教師,都要多與家長聯系、溝通,做好宣傳工作,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並舉行家長開放日、開放周,邀請家長走進課堂,縱橫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通過平等對話。在對話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
(六)健全教育評價機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
教育評價有鑒定、改進、激勵、管理與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於提高教育質量,而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在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立教師教育教學綜合量化管理辦法,不「以分論賞」,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評估教師工作;在學生評價上注重學生的發展,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杜絕公布成績和用成績排名次的錯誤做法;鼓勵學校、家長、社區共建有效、合理、科學的教育評價機制,激發教師進行新課改的積極性,在教育教學中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課改文化氛圍。

閱讀全文

與舞龍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