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小數《能通過嗎》的教學反思
課題 能通過嗎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人民幣的單位及溫度的單位。
2.能對長度單位等作初步估計。
3.培養合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對長度單位等作估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1、口答:
(1)量比較短的物體,通常用()作單位。
(2)量一量,我們的數學書長大約是()厘米,寬大約是()厘米。
2、讓學生量一量黑板的長度。
3、老師拿出一把米尺,學生量,學生發現認識到量黑板等長的物體的長度時,用長的尺子比較方便。直接說出:我們把這把尺子的長度叫做米尺。
4、讓學生小組觀察認識認識米尺。觀察米尺上有什麼?總結:米尺上也有刻度線、米尺上也有數字、每兩個數字之間的間隔都是一樣的、還是和學生尺子一樣把零刻度線作為起點。
揭示:我們把這統一把尺子的長度叫做一米,長度是一米的尺子叫做米尺。
5、教學生認識溫度計。
二、一米到底有多長呢?
教學過程
說說兩手間相距的長度大約是多少。
(2)說說1米大約有幾枝鉛筆長、有幾本數學書的長。
(3)用米尺比身高,1米到自己身體的什麼地方。
(4)用米尺量量課桌長的一邊,看比1米長還是比1米短。說明:課桌長的一邊接近1米。你還能說出大約長1米的物體嗎?
學生討論生活中大約是一米的長度的物體。
三、出示教冊圖示,提問卡車能不能通過呢?
1、說說3.25米和3.5米有多高呢?
2、指名字舉例,讓學生感受長度。
3、教師指導完成討論。
3、拓展、活動
在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時我們除了可以用米尺量,還可用軟尺和捲尺等。用捲尺量物體的方法:在用捲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拿住捲尺一端,對齊要量物體的另一端,捲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麼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准確的長度。
四、鞏固練習。
五、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2、你能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利用課余時間量一量籃球場的長和寬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實踐一下
⑵ 如何在小數初步認識教學中培養學生數感
本課是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結合元、角、分和米、分米的知識來認識一位小數,並理解小數含義,掌握讀、寫一位小數的方法。教學的時候可以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把教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藉助生活素材,如:超市裡商品的標價,學生自己找到的帶有小數的物品、資料等等,把學習內容再具體化,拉近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小數,體現教學生活化。
實施有效遷移,建立小數的數感是我們在體現數學生活化之後的首要問題。數感是一種重要的數學素養,初步建立小數的概念,建立小數的數感,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是本節課的重點,那麼如何建立呢?要通過知識間的有效遷移去達成。這個遷移點首先就是分數的知識,分數的學習對小數的學習特點是小數意義的理解有直接、顯著的影響。在例1中「5分米和4分米分別是幾分之幾米」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只要通過提問,引起學生的回憶和思考,就不難解決,然後不妨直接告訴學生:「5/10米還可以寫成0.5米,4/10 米還可以寫成0.4米。」使小數和分數建立起直接的聯系,讓學生對小數的數感在分數這個平台上建立。但是我們不光要注重這些分數與小數外在形式上的聯系,更要去引導學生探索小數與分數在內在意義上的聯系。他們都表示把整體分成10,取其中的幾份,這就是十進制小數和十分之幾分數的本質聯系。這樣學生對分數和小數的理解就不僅僅停留在形式上的理解。要讓學生一看到小數,就能想到跟他表示相同意義的分數形式。其次在練習中也應該引導學生細細體悟,實現有效遷移。深入地去挖掘,引導學生去理解,幫助學生建立關於小數的數感。
⑶ 怎麼講小數這一課讓學生認識小數
前幾日,校中心教研組開展了以「概念教學」為主題的「高效課」展示交流活動,我執教的是三年級數學下冊的《認識小數》,本節課內容主要包括小數的讀、寫
法,認識小數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理解感知小數的意義、理解小數與分數的關系,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結合具體情境
理解以元為單位的小數、以米為單位的小數,感受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結束之後,我進行了回顧與反思,個人認為在以下幾方面把握的比較好。
1、准確把握教學起點,抓住重點。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的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學生每天學的內容對他們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識,有些會有
一定的生活經驗作基礎。小數的認識,從邏輯結構來看是全新的,但從學生的生活現實來看,已有一些粗淺的了解。孩子們在低年級已經見過了表示價格的一位小
數,再加上平時逛超市的購物經驗,所以對小數尤其是表示價格的小數並不陌生,有一部分孩子已經會讀、寫小數了,因此,我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充
分利用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課前做社會調查,收集一些商品的價格,生活中小數的事例,上課時就從收集的這些素材入手加強對小數的認識。由於學
生已經對小數有了初步直觀的認識,加上已有的生活經驗積累,學生很快完成了舊知到新知的過渡。讀寫小數相對簡單,但是絕大部分學生對小數的意義知之甚少,
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在理解小數意義時,藉助於分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自主建構,感悟小數與十進分數的聯
系。
2、學習活動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認識小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為了避免枯燥,本節課我從生活實踐入手,貼近學生的實際開展學習活動。極力選取學
生身邊的事例(如商品價格,老師學生的身高等),使生活素材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從學生自己的經歷中,喚起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憶,使學生初步感悟小數與
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到所學的內容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切感的數學,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帶
動,投入到學習中去。例如猜老師身高的環節中,學生興趣特別濃,情緒高漲,積極地去猜測和尋找老師的身高。
3、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重數學思考。
以米作單位的小數的意義是全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因此我讓學生通過自學,交流,討論這一學習過程,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思考,懂得交流,獲得情感體
驗,實現了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地建構知識,獲得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對於意義和規律性的東西,我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吃透其中的內涵。在提問的技
巧上,我比以往更注重問題的思考價值,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細胞,引發發學生有效的數學思考。
4、多媒體的有效使用
教學以米作單位的小數時,我充分運用多媒體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發現規律,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十分之幾可
以用一位小數來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精心設計的課件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使模糊的概念變得清晰易懂,幫助學生很好地掌握了重難點,效果不錯。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許多不足和遺憾,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
教學小數點時,遺忘了寫法的指導,以至於後來學生獨立寫小數表示價格時,有不少學生小數點寫得不規范,更像頓號。課後我想,其實很多學生以前已經會寫小數
了,如果在寫小數之前,先讓學生說說「你認為寫小數時要注意什麼」,然後全班形成共識,強化寫法要點,再進行寫小數的練習,效果會好很多。
2、
教學「以米作單位的小數」時,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這兩部分的研究,各自有些獨立,學習流程也大體相似,之間的過渡也較一般。課後我重新又進行了設計,教學
完一位小數並總結出規律後(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先進行幾個十分之幾與一位小數的對應口答練習,然後讓學生猜想百分之幾又可以表示成什麼樣的小
數,之後再通過兩位小數的研究過程去驗證剛才的猜想。這樣就將兩部分有機結合在了一起,也更能體現出「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的理念。
3、 最後有一處練習過渡得不好,「日記」出現的有些生硬。語言上應該好好斟酌一下。
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建構和諧氛圍,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創設合理情景,巧妙設計問題進行引導,把重點、難點運用合理的方法進行有效處理。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獲得新知,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