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教什麼」和「如何教」
教什麼
【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1.依據課程標准、學情分析、文本特點確定明晰、具體、可操作與可檢測的教學目標;
2.教學內容具體、集中,具有提升學生言語運用能力與滲透人文熏陶的價值。
如何教
【教學方法、
教學策略】
1體現對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閱讀策略和方法的培養;
2.突出學生的言語理解、運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3.關注學生的個性閱讀、獨特體驗、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價值取向。
學域
如何學
【學習狀態、
參與程度】
1.注意狀態:集中、持續;
2.參與狀態:投入、全員;
3.思維狀態:積極、主動;
4.情感狀態:自然、自控。
「四真」——真讀、真思、真議、真練
學習效果
【目標達成、
素養提升】
1.有效達成預設教學目標;
2.學生在語文知識、言語技能、閱讀策略與方法、審美、情感態度等方面獲得實實在在的知識積累、技能訓練、過程感悟、人文熏陶乃至語文素養提升。
下面僅就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什麼」和「如何教」,結合本次教學展示會上的課例談談個人的粗淺體會。
一、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
無論是作為研究者,還是作為聽課教師,我們審視、評價一節閱讀課,首要的關注點應該是教師「教什麼」(教學內容)是否明確、具體、合宜。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研究過於關注教師「怎麼教」,也就是過於關注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而對於教師「教什麼」,也就是更加關鍵的閱讀教學內容的研究、建設,卻一直處於茫然、模糊的狀態,從而難以從根本上改變語文閱讀教學「少、慢、差、費」的現象。 王榮生教授指出,語文教學內容是語文教學層面的概念,它同時面對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針對具體情境中的一個班乃至一組、一個學生,為使學生更有效地達成既定的課程目標,「實際上需要教什麼」。第二個問題是,為使具體情境中的這一班學生乃至這一組、這一個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課程內容,「實際上最好用什麼去教」。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將課文內容等同於教學內容,將自己讀懂的內容等同於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同時,很多閱讀教學還處在閱讀理解(即學生讀懂課文寫了什麼內容)的層次,很少對於每篇課文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研究。
我認為,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大致包括三個方面:
(一)寫了什麼
這里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在閱讀教學中在課文內容、主旨方面完成五個任務:1.理解課文的內容;2.習得課文介紹的相關知識;3.感悟課文表達的主旨;4.體悟課文蘊含的感情;5.受到審美的熏陶感染。
(二)怎麼寫的
如果說「寫了什麼」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怎麼寫的」就是從思想內容再回到語言文字,也就是完成張志公先生所說的「走一個來回」。當前很多閱讀教學往往只重視「寫了什麼」,這可以說是僅僅完成了閱讀教學的一小部分任務,因為閱讀教學的更重要的任務在於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各種語言形式在准確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逐步習得語言運用的規律,最終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怎麼寫的」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詞語:重點詞句的品析、體悟,看似平淡卻蘊含深意的詞語;
2.句式:課文中出現的具有遷移作用的或不同尋常的語言表達方式;
3.寫法:修辭手法的使用,構段的方式,課文開頭、結尾、過渡的方法;
4.標點:准確使用的標點,意味深長的標點,異乎尋常使用的標點。
(三)學會閱讀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近年來,語文界對於國際學生評價(PISA)、國際閱讀能力發展研究(PIRLS)及台灣閱讀策略等的了解不斷深入,對於在閱讀教學中應進行閱讀方法、閱讀策略的教學已經形成共識。人們普遍認同的比較適合小學語文閱讀的主要閱讀策略包括:提問、聯系、預測(猜想)、聯想、推論、比較、概括、圖像化、綜合(統整)等。
那麼,語文教師確定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的依據是什麼呢?簡言之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考慮:
1.依據學情實際:包括你所教這個班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語言積累程度、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此前本班學生是否接觸過與本篇課文相同題材、題材的課文,學生是需要從零開始學習這類課文,還是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拓展、提高,等等。
2.依據文本特點:這裡面又包括兩點,一是文體特點,比如教學寫事的記敘文,就要關注事情發展的敘述過程;教學小說,就要引導學生把握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點;教學寓言,就要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和認識寓意等。二是語言特點,比如作者准確的用詞、多變的句式、平中寓奇的寫法、一反常規的標點等。
3.依據課標要求:雖然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內容的具體化方面仍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如果教師仔細研讀課標,尤其是不同學段對於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要求,還是對於確定合宜的教學內容很有幫助的。例如對於詞語的教學要求,課程標准在不同學段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學段: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第二學段: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第三學段: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這樣,在閱讀教學中就應依據不同學段的要求,確定具針對性和層次性的教學內容。
二、閱讀教學「如何教」(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我認為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應該首先明確「教什麼」,再考慮「如何教」,而且根據很多優秀語文教師的經驗,往往幾乎在明確了「教什麼」的同時,「如何教」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比較順暢、有效的教學思路和設計。這也就是說,教師在著手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之前,應該首先做的功課一定是文本細讀,而且是全身心地「潛心會本文」,然後要從文本中跳出來,將自己的身份和視角從一名成熟的閱讀者轉換為一名處在閱讀學習階段的不成熟的閱讀者——學生,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設想:學生閱讀這篇課文能讀懂什麼?可能會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學生閱讀中會出現的閱讀障礙是由於背景知識的欠缺,還是閱讀策略的缺失?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在語文運用方面應該習得、駐留哪些知識、技能?在思想感情方面應該得到哪些體悟和感染?等等。
關於閱讀教學「如何教」,現在廣大教師從認識和理念上都比較一致地認同要致力於學生語文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這次「精英杯」教學展示會的16節課為我們研究在實際閱讀教學中,在具體的教學行為層面,應該如何落實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生動的課例。下面,我想僅就與閱讀教學「如何教」密切相關的幾個問題,結合正反兩方面的課例略陳己見。
(一)要正確認識與恰當處理閱讀教學中的「理解」
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核心,理解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題中應有之義,理解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實際閱讀教學中,不應絕對化地看待理解,即使在實施新課標的背景下也不應一概拒斥理解。有的課文學生理解不夠深入或理解上容易出現偏差,有的課文,含義比較深刻,時代背景遠離學生,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這樣的課文在教學時就應適當加大理解的分量。例如《爺爺的壓歲錢》一課,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攢」等重點詞語,通過男生、女生分別復沓朗讀「我」7歲、10歲、12歲時爺爺說的話,不斷加深感悟爺爺的良苦用心。
當前閱讀教學中較為普遍存在的是過於注重課文內容的理解,導致月底教學的效益不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不高。例如《「美極了」與「糟透了」》,課文的主旨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文中作者有很明晰的表述),像這樣的課文就沒有必要在內容理解上過多糾纏,可以把省下的時間多用在體會、練讀不同人物的心理、語氣。
(二)教學環節的設計要簡明、簡單
閱讀教學需要進行教學設計,而且許多參加公開課、展示課的教師往往力求把課設計得有新意。但是,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閱讀教學設計:教學環節很多,教師設計得很費力,課堂上師生都很忙亂,每個環節看似都走了一遍,但總覺得哪個環節都不扎實。本次展示會上教師執教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教師根據課文四個季節的構段方式相似的特點,先帶領學生學習春天這部分內容,並引導學生總結出作者描寫春天小興安嶺的思路:季節——樹木——其他景物。接著,就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思路和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另外三個季節,相機進行朗讀、背誦的語文訓練,教學層次清晰,教學重點突出。
(三)閱讀教學要體現文體意識
之所以很多閱讀教學出現了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現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罔顧不同文體的特點。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和實施閱讀教學的時候,應從文體的角度進行考慮,力求依據文體的特點展開教學。例如教師執教《楊子榮打虎》時,根據課文的小說(節選)的文體特點,抓住小說的三要素,引導學生品讀重語段中的場面描寫,體會人物心理、表情、動作描寫對於刻畫楊子榮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從而認識楊子榮具有的臨危不懼、沉著冷靜的英雄品質。教師執教元曲《塞鴻秋·湖上即事》時,則突出了意境的創設與體會,重點進行誦讀訓練,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四)閱讀教學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目前一些教師的閱讀教學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以教師的理解代替學生的感悟的現象,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教師的提問設計僅僅是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設計服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學習實際。而在這次展示會上,教師教學《故鄉的蘆葦》一課,教師提出的學習要求是: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動筆畫一畫,再寫上自己的體會。教學《莫高窟》時,上課伊始,教師就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設計莫高窟的位置、莫高窟里都有什麼等,教師順勢展開教學。這就體現了閱讀教學是從學生的初步閱讀感受出發(而非從教師的設計出發),也使教師的問題設計具有了整體性和較高的思維價值,同時為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提供了空間。
(五)語言形式的學習與運用要真正成為閱讀教學重要內容
1.注重正音等語文基本訓練。
這次展示會上,教師普遍重視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而且採用了靈活而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學《哈爾威船長》時,教師出示了「奔」的兩個讀音:bēn bèn 。同時出示了詞典中對這兩個讀音的解釋。接著,出示了課文中含有這兩個讀音的句子,引導學生正確地予以區分。
2.詞句學習的方法要靈活。
無論是初讀課文後集中認讀詞語,還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於重點詞語詞語的品味,都體現了對於詞語教學的重視。因為詞語不僅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也是貫穿整個小學三個學段閱讀教學的重點。
除了藉助詞典、聯系語境理解詞語的方法外,在教學《莫高窟》學習「惟妙惟肖」和《故鄉的蘆葦》學習「紡織娘」等詞語的時候,教師使用圖片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詞語,效果較好。學習《千里躍進大別山》,教師同時出示三個句子:①先頭部隊的戰士殺向敵人。②先頭部隊的戰士勇猛地殺向敵人。③先頭部隊的戰士如猛虎下山,殺向敵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使用形象的比喻比僅僅使用抽象的形容詞,表達效果更形象,更生動。
3.朗讀訓練的目標要具體,訓練要扎實。
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幫助學生更加具體、深切地體會課文內容、主旨和情感。要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及學情實際,確定每課時具體集中的朗讀訓練目標,切忌每篇課文都在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籠統地寫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有這樣一句:「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一位教師根據課文是描述小溪的,提示學生朗讀時將其中「淙淙」要讀得輕一些。還有教學《月光曲》,教師也提示學生要把「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中的「霎」讀得輕一些、虛一些,以表達出當時的意境。這樣的朗讀訓練目標就是准確而具體的。
每節課的朗讀訓練目標也不宜過多,教師要重視訓練的扎實。尤其是當學生反復朗讀也讀不出效果時,教師要通過范讀、創設情境、語言描述、技巧提示等多種有效方法,幫助學生,真正讓學生通過每節課的朗讀訓練,朗讀水平均有所提高。
4.要重視進行綜合性的語用訓練。
閱讀教學中應力求進行綜合性、整體性的語用訓練,對於具有較高語用訓練價值的語言文字要從多個角度、採取多種方式進行訓練。例如針對《莫高窟》描寫飛天的這部分文字,有兩位教師是這樣設計語用訓練的:
(1)品讀語言,發現特點(使用排比句,每句使用兩個四字詞語,句式整齊,描寫形象);
(2)朗讀訓練,讀出畫面;
(3)練習背誦,積累語言;
(4)搭設支架,嘗試仿寫。
一位教師出示:有的手握短笛,( );有的圍坐一起,( );有的( ),( )。
一位教師展示了另外三幅飛天的圖片,出示:壁畫上的飛天,有的( ),有的( )。
5.閱讀教學要關注語言表達的學習與訓練。
當前有一種觀點認為要倡導指向表達的閱讀教學。我理解就是強調要在閱讀教學中重視語言表達方法(如遣詞造句、修辭、構段謀篇等)的學習。除了上述提到的結合課文內容進行仿寫之外,本次展示會上,教師執教《爺爺的壓歲錢》臨近結尾時,讓學生以「感謝你」為題,寫一寫對親人感謝的話。需要注意的是,閱讀教學中的從讀學寫、讀寫結合要盡量貼近課文內容,即使是安排的想像、拓展表達練習,也應與課文的內容或表達有某種相關;同時要避免為寫而寫的傾向,一定要因文制宜,因學生制宜,注重實效。
6.要積極探索閱讀策略教學和群文閱讀教學。
在本次教學展示會上,一位教師教學《楊子榮打虎》時,運用折線圖的形式,讓學生嘗試使用「圖像化」閱讀策略學習小說一波三折的寫法,並進行復述訓練。一位教師執教《拐彎兒處的回頭》圍繞「父愛」這一主題在一節課中進行了群文閱讀教學:①用《不一樣的爸爸》這一繪本的朗讀導入;②教給學生用串聯關鍵詞的方法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③學會運用朗讀評價的閱讀方法;④延伸閱讀,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
這兩節課對於目前閱讀教學研究的熱點——閱讀教學策略和群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帶給與會的教師很多啟發。
B. 急求、8篇初一暑假作文。高分```
我的暑假生活
轉眼間,我的暑假生活已經過去了一星期,在這一星期中,令我最難忘懷、最有意義的還是那件事。
那天,晴空萬里。爸爸媽媽帶我到蓮花島玩。我剛進去,就看見有一個滑冰場,裡面有許多大哥哥大姐姐們在滑冰,姿勢優美極了,從遠處看來,活像一個個靈巧的小燕子在跳舞,我見了也要滑。於是,爸爸媽媽給我買了張票。
我換上沉重的滑冰鞋,剛想站起來,就摔了一個大跟頭,屁股火燎燎的痛。我摸索著想站起來,可腿一直,我就又摔在地上了。沒辦法,我只能蹲在地上了。爸爸見我這副狼狽樣,便跑過去把我扶起來,扶著我滑。爸爸邊走邊對我說:「你應該仔細觀察一下那大哥哥大姐姐們的動作,你瞧,他們滑時,都是兩腿向前彎曲,兩臂有節奏的前後擺動,身子微微向前探,兩腳成八字形。」我聽了爸爸的話,連忙照做,果然,我已經會走路了。然後,我再扶著欄桿滑,最後加快速度,離開欄桿。就這樣,經過二小時的努力,我已經會滑了。正當我得意忘形時,兩腳的輪子絆在了一起,只聽「撲通」一聲趴在了地上。好痛呀!我的膝蓋流出鮮紅的血,胳膊也擦掉了一層皮。正當我准備放棄時,媽媽走過來了,對我說道:「孩子,學什麼東西都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功夫不負有心人嘛。你聽過那首歌嗎?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聽了媽媽的話,我又練了起來……
啊!我的暑假生活,有苦有甜啊!
----------------------------------------------------------------------
我的暑假生活可有趣了,你想知道嗎?那就讓我告訴你吧:
暑假我去了阿姨家。阿姨家離海邊可近了,我天天嚷著要到海邊玩。
終於有一天,阿姨騎著自行車帶著我來到了海邊。我首先看到的就是那金色的沙灘,接著映入眼簾的 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遠處,海面和天相接。許多人在海邊散步,我想人這么多,一定很好玩。於是我脫了鞋子,迫不及待地奔進了沙灘,沙灘和火坑一樣,燙得我一蹦一跳,阿姨問我:「你干嗎呢?跟只白兔一樣。」我忍耐著燙,走進了海水裡,海水可真舒服啊!水清澈見底。我象變成了海里的一個漂亮的貝殼,在海浪中飄盪。「快來拾貝殼……」阿姨打斷了我的思想,我急忙跑過去,看見了許多美麗的貝殼,我高興地不知道怎麼形容,手忙腳亂地撿了一大袋子貝殼。我小心翼翼地把貝殼放在沙灘上,生怕把它弄碎了。我提著救生圈跑到淺水裡,剛開始我不會游泳,總是把腳勾在前面撲騰,像只青蛙似的。經過阿姨的耐心指導,我很快學會了游泳,不過在游泳的過程中,我還喝了好幾口海水,把我鹹得差點兒沒喘過氣來,急忙拿著救生圈往外跑,海浪一個接一個地涌過來,把我差點打倒……
天漸漸暗了起來,我戀戀不舍的告別了大海,心想:我下次一定還要到這里來玩個痛快,徹底過把癮。
暑假生活
伴隨著暑假的來臨,夏天的屏障拉開了!
夏天的清晨是美麗的。當東方的天際還未清晰時,跑到陽台,吸一口清新的空氣,會使人感到心曠神怡。等到太陽初起,拿出一本書,一盤磁帶,盡情閱讀,盡情播放,耳邊沒有喧囂的吵鬧聲,沒有汽車喇叭的怪叫聲,只有微微的晨風在你耳邊低吟,沒人回去打擾,做什麼事都回覺得舒心愜意。過了一會兒,遠處傳來汽車的喇叭聲和人們的歡笑聲,一天的生活開始了......
夏天是多雨的。瞧,一陣呼嘯著,卷著地上的碎物,向我們逼近。天色突然暗了下來,緊接著,雨啪啪的下了起來。雨中的樹葉被風吹著,被雨打著,嗚嗚地撕叫著;雨中的人們,打著傘,在雨里急速的行走,頑皮的小孩在路上嬉戲,他們在雨中玩著,跳著,唱著,任雨點兒打在他們身上,他們是那樣的天真,無憂無慮,玩得是那樣的快樂,開心。窗外的雨聲越發大了,此刻,打開音箱,放上幾首喜愛的歌曲,拿起鋼筆,臨上幾幅字;或是打開鋼琴蓋,彈上幾曲優美的名曲,把自己帶入另一個意境,竟有點與世隔絕的感覺。
雨過天晴,一道艷麗的彩虹悄悄地掛上了天空,彷彿在兩座高樓上架起的虹橋,與火辣的太陽爭艷,為夏日抹上了一片新的色彩,為學生們的暑假增添了幾分生機,連樹兒也樂得動起來,欣賞著這場美好的爭斗。
哦,是否該出去活動活動了,別辜負了這片好時光。驅車到了海灘,展現在眼前一片海天相接的景觀。遠遠的,幾只漁船隨風盪漾,海面掀起一簇簇微波。光著腳丫,踩在沙灘上,走向海邊,浪花爭吵著向你靠近,浪尖像千萬個舌頭舔著你的小腳。雇上一隻竹排,撐向海中央,一頭扎入水中,盡情地游上百米,再浮上水面,望著藍天白雲,沐浴著姣好的陽光,一切一切都已不存在,包繞著你的只有海水,天,陽光......享受著大自然給予的溫暖! 天色漸暗,紅紅的夕陽正一點一點的落入大海,波濤泛起一閃一閃的紅光。晚餐時間到了,在附近找一家小酒店,吃一頓海鮮大餐,哇,夠鮮,好棒!
夜幕降臨,打開電腦,上網看看新聞,跟朋友聊一聊,何樂而不為呢!夏日有個奇妙的夜晚,窗外的星星在向你眨眼,皎潔的月亮在雲層里穿梭,使你想起蟐蛾奔月的故事,牛郎織女的佳話。突然間,一聲沉悶的雷聲打斷了我的思緒,一道閃亮的光刺進我的眼裡,我輕輕的閉上了眼睛。我知道,明天迎接我的是一片燦爛的曙光!
C. 關於《家鄉的變化》的作文應該怎麼寫
近幾年來家鄉的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
不信,瞧:昔日塵土飛揚的泥土路變成了平整的石磚大道,街道上不再是冷冷清清的了,而是車水馬龍,店鋪一家接一家,小攤一個連一個,商品琳琅滿目,任人選擇。
原來的平房都變成了一座座高樓,馬路上一輛輛轎車飛馳而過,人人都穿上了美麗大方的衣服,不再為找不到工作而苦惱……太多太多的變化了。
的家鄉就好比塗滿了蜂蜜,更多的是快樂和香甜。
現在家鄉的變化很大,但是環境卻大大不如以前了,現在就讓去看看。
現在為了美化環境,家家都建了一座小花園。
花園里各種各樣的花爭芳斗艷,那朵嫩的牽牛花,婀娜多姿,喇叭裝的花朵綴滿藤蔓;
牡丹富麗堂皇,那豐姿宛如少女露出了笑臉;
石榴花,一個個像紅燈籠似的,掛滿枝頭……花香醉人,更有一群蜂蝶在花中翩翩起舞。
花叢中還有一處小小的噴泉,水珠四濺,在太陽的照耀下五顏六色,漂亮極了。
家家房裡擺著電風扇、彩色電視機、洗衣機……現在,家家戶戶外出還駕駛著私家車,可神氣了。
現在種地實現了機械化,家家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安上了自來水,方便多了,夜晚總是那麼燈火通明,是因為,廣場和公園每到傍晚,人們總是興高采烈的沖向廣場或公園,放著美妙的音樂,跳著優美的舞蹈,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
在廣場的中央,有一個大一點的噴泉,每到夜晚,路旁的霓虹燈亮了起來,噴泉也像孩子看見媽媽一樣,開心的「跳」了起來,小孩子們就樂的用手去碰那些噴出的水柱,別提有多高興了。
再看廣場的最頂處,有一塊巨幅的大屏幕,人們可以在那裡看看新聞,看看電視,非常愜意,人們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可聽媽媽說,以前的什麼都沒有,沒有廣場,沒有公園,更沒有高樓大廈,甚至沒有那一盞盞明亮的夜燈。
這才感受到,家鄉的變化真大呀。
怎麼樣聽了講述,是不是發現家鄉變化很大呀。
D. 公園實習總結
以下是一份園林實習的總結,你可以模仿著寫一份,寫寫公圓的好處,綠化,來公園人數多不多啊,多的話說明什麼,少的話說明什麼```
大學生實習報告
人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類總是在不斷地改造環境,創造不僅使用,而且美觀的環境空間。城市所意味的,不僅僅是建築、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構物的堆積,而蘊涵著在諸多功能性設施及硬質景觀相伴下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從外在的視覺影像來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結構、天際輪廓、各色建築、街市設施、區域地標、開放的空間、植栽園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構成,然而這些都是城市人在選擇和被選擇的行為方式下形成的物質形態,其間蘊涵著深厚的自然法則、社會心理、人文情感及歷史滄桑。
20世紀著名的城市學和建築學學者劉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發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實現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種褒獎,那麼為城市的發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犧牲就將毫無代價。無論擴大的權力還是有限的物質財富,都不能抵償哪怕是一天喪失了的美、歡樂和親情的享受。」 「當我們漫步於城市中時卻可發現這種現象是無初步在的,周圍的建築物彷彿能夠講話、能夠行動,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樣;而且通過城市的物質結構,過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決定、久已形成的價值觀念等,都繼續存活下來並且散發著影響。」
正是為了充分認識到城市環境與在建構城市環境的過程中人的作用,作為城市生態學的學習者,我們於2003年4月5日進行了一次位於北京西北郊的實習。
一、實習概況
我們於早晨8:00從北大逸夫二樓前出發,經過光華樓、圖書館、燕南園、李大釗銅像、蔡元培銅像,到達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魚,出北大西門,穿過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柳浪庄、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到達頤和園南如意門,觀看門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後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到達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達萬壽山和東宮門,結束實習。沿途就綠化、建築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做了一定的調查,獲得了一定的資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結論。
二、實習內容及分析
1、關於一條有爭議的路
走進北大東門,可以看到的是一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作為北大少有的幾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條爭議頗多的路,路邊整齊的人工保養得很好的草坪宣告著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全新的北大。這條路周圍集聚著北京大學比較現代化的建築群——理科一號樓、二號樓、逸夫一樓、逸夫二樓、逸夫苑、理科教學樓等等。而在這條路的盡頭又是富有傳統韻味的仿古式樓群。
很多人認為,路面的寬闊與筆直與周圍建築的仿古式屋頂不大協調。除了整齊的人工草坪,路的兩面是栽種得整齊得近乎過分的小樹,而路的盡頭則是生長多年的高大而遮蔭的大樹,不協調的感受更加強烈。
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謂的「視覺適應性」。在很多時候,我們很少考慮特定的環境,只是單純地去套用一種種看上去很好很先進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環境對建築等人為設施的特殊要求。
也許這也是規劃中的一個問題。就如同北大校園中隨處可見的新式建築與老式建築的交相輝映,也許不能算是完美的選擇。
2、校園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園
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燕園眾多園林中較小的一個,園中只錯落著十幾幢精緻雅潔的二層小樓和平房小院,這里是北大教授一個住宅區。人們常說,「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園,但燕南園住的都是名教授」。單說50年代,燕南園里就住著馬寅初、湯用彤、周培源、馮友蘭、朱光潛、陳岱孫、侯仁之、林庚諸先生,後來又搬進來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執教燕京大學的時候也曾經在此生活過。這足以反映其內涵的深厚與文化積淀了。
燕南園中獨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們學術研究的理想環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指出,盡管略顯古老,自己也不會想到要去改變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個原因是,盡管很多書都捐給了圖書館,家裡的藏書也導致裝修的不便。然而更加關鍵的一點——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種可以使人安下心來讀書治學的環境。多年的積淀,已經使這個小小的園子充滿了書香之氣……
那麼,除了書香,對於久在這里居住的人們來說,它又意味著什麼呢?
在實習過程中接受采訪的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在這里居住時間都超過了35年。他們普遍認為,燕南園有著良好的居住環境,首先它位於一個台地上,地勢比周圍都高,這是一個良好的地理環境。而其間各色的植物,又為園子提供了一個協調的生態環境。作為極具特色的住宅園林,燕南園吸引著各方來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師生還曾經在此寫生,研究其建築特色。
然而燕南園也有其不足之處。被采訪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來游覽觀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寧靜和潔凈,過路的汽車揚塵和製造噪音,給園內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程度的破壞。
其二是公廁的問題。公廁佔用的土地是過去孩子們的游戲場,而由於疏於管理,公廁的建設不僅消滅了孩子的游樂,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實在燕南園中,每戶獨立的住宅中都有獨立的衛生設施,公廁的設立只是為園外小商小販提供了便利。作為北大校園中少見的幾個室外公廁之一,它的設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選址在富有文化底蘊和深厚內涵的燕南園,選址在老教授們讀書治學的燕南園,或許並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辦公與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訪者指出,燕南園中有的住宅已經被學校劃歸某些行政機構,行政機構的辦公進一步打破了園子的寧靜,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園的風韻,代表的正是北大風韻的一部分,是治學的風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許,它的寧靜不應該遭到打破和窺伺……
3、蘋果園的變遷——靜園草坪
著名的靜園草坪過去是一片蘋果園,作為草坪,它取代的是過去的東草坪的地位。曾經的東草坪就在現在的新圖書館的位置,它曾經是很為學生們所喜愛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學生這樣寫道:「東草坪是北大老圖書館東邊的那塊地兒。這里曾經是高曉松那幫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兒極盡能事的舞台,更是我們北大人讀書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侶相識、相約、相戀在東草坪,他們對這塊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誠說:這塊地兒空著怪可惜的,我給你們點兒錢,再修半截圖書館吧。一年後,這里再沒有一人一張報紙一本書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還庄嚴肅穆的建築淹沒了本來該發生的好多故事。」 (資料來源:campus.chinaren.com)
後經學生強烈要求,原先的蘋果園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復了,然而那片校園中不可多得的果園卻永遠地失去了。多少總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許真的很難。這些年來,北大為了接納越來越多的求學者,為了與國際接軌,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為的獨特的風景都只能讓位給新的建築,這引起了無數老北大人的感懷。而發展總是要有的,關鍵是怎樣發展,如何在適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們的驕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開始縮小,或者未名湖周圍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築,那才是我們真正的悲哀。
「一塔湖圖」並非北大的全部,北大的精神,很廣,北大的驕傲,就在於它所創造的文化,科學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4、匠心獨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徑
北大的校園北部可以說是古韻十足,像中國的傳統園林,在優美的浪漫中又給人以思想和歷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於傳統的文人士大夫。」一位總是喜歡留連於未名湖畔的清華學生說。這種文人士大夫氣,從那一條條通向未名湖的小徑也可以體現出來,它的蔭蔽和靜謐,構成了北大獨特的風景。
幽靜的小徑邊生長著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頭,它獨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針下部的蠟質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會使土壤受到酸化影響,土質變差,以至於到了刮風的時候會有塵土飛揚。而石頭可以防止揚塵,從而保證了這里路面與空氣的清新與潔凈。
而路旁的傳統建築的大屋檐則為麻雀等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鳥鳴聲不絕於耳。在這里,人與自然真正融為一體,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
新華網2002年10月6日有如下報道:(資料來源:www.sohu.com)
「走進北京大學校園,樹枝上、草地上、教學樓旁、圖書館前、未名湖畔、博雅塔頂……到處都可看到成群的喜鵲以及其他各種飛禽,一派「校園處處聞啼鳥」的景象。
「19年前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的北大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黎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他上大學時就在校園內看到喜鵲,但沒有現在的數量多,初略估計多達數千隻。現在,校園內不僅可以看到喜鵲,還可看到松鼠、刺蝟等多種野生小動物,未名湖上還飛來過白天鵝。講話間,記者不時看到喜鵲從他辦公室的窗前飛過。
「現在,北大校園已變成了各種飛禽和動物棲息的樂園。校園內遍布了端莊濃綠的檜柏、蒼勁古樸的油松、華美高雅的白皮鬆、金黃富麗的銀杏楓樹等常綠樹和春秋色樹。據北大園林科調查,全校共有416株古樹,其中300年以上的有30棵,100年以上的有386棵。
」張黎明說:「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北大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節假日,到北大校園感受文化氛圍的各地遊客多達數千人。「
是的,在生態建設方面,我們的確在十分努力地做。就如我們後來在西校門,看到了一隻對人毫無恐懼的喜鵲。由衷的喜悅,升起……
5、未名湖的湖心島與翻尾石魚
湖光塔影,讓人留連忘返。未名湖景色出眾,已經成為北大風景的標志。環湖的楊柳婀娜多姿,枝條低垂,溫柔地拍打著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隱隱浮現。橫卧在湖中的有石舫,點綴著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島。幽靜的湖心島是未名湖上的一顆珍珠。翻尾石魚,則是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從老師那裡,才知道了其背後的故事。小島原先是蘆葦等植物旺盛生長的優良環境,是一個生態極其協調的小環境,與翻尾石魚一道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然而在百年校慶時,學校為了更好地進行介紹和說明,在小島上設立了一塊說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遊客上島,人的影響使得蘆葦的生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直到蘆葦完全從小島上消失。
好在學校已經認識到這點,今天看到的說明牌,已經從小島上轉移到湖邊。具有自恢復性的生態系統,在得到長期發展的條件後,應該可以恢復到原先的狀態。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重新擁有一個優良生態的小島,然而並非所有的錯誤都可以得到補救,有時候,一個不很英明的決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遺憾的。規劃的長遠性由此可見一斑。只願小島的故事能夠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6、蔚秀園與暢春園
有著悠久歷史的燕園,是我們的驕傲。
「北京大學燕園校區,早在金代就成為京郊著名的風景區。到了明代,大規模構築園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賜園」。民國期間成為燕京大學校園。校園的用地中包括了八個古園遺址,即「勺園」、「淑春園」、「鳴鶴園」、「鏡春園」、「朗潤園」、「蔚秀園」、「承澤園」及「治貝子園」等。在位置上與圓明園毗鄰,在內容、造園風格上與圓明園之萬春園中的若干園中園有類似之處。不同於宏麗的皇家園林,也有別於咫尺山林的私家園林而獨具一格。後歷經滄桑,諸多古園或隨同圓明園一起付之帝國主義列強之火,或被軍閥侵佔變賣,不少已經夷為平地。……淑春園、朗潤園、鳴鶴園、承澤園為倖存者,其中的山丘水面尚為完整,這是校園歷史悠久的見證,也是寶貴的文物。
「1920年北京通州協和大學、北京協和女子大學及北京匯文大學合並,建成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從軍閥陳樹藩手中以六萬銀元買到了淑春園和南部的勺園故址作校址,由美國建築師H.Y.Mrphg負責校園規劃設計,並於1921年動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園最初用地40公頃,學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後徵得朗潤園、鳴鶴園、鏡春園、蔚秀園、承澤園為教工宿舍福利區,同期還購得治貝子園為燕大農學系實習場地。 北京大學未名湖燕園建築功能與環境統一,建築藝術與環境協調。採用傳統民族風格的個體建築與古老園林風格相協調,縱橫交替的建築軸線布置與園林環境相互滲透,建築組群母題的應用構成和諧的韻律。建築與山水、道路、樹木相溶合的空間序列,使人產生多種美的感受。」
(資料來源: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回顧,讓我們擁有更多了解的渴望。今天作為教工住宅區的幾個園子,又是怎樣的呢?
走進蔚秀園,故園的風韻依稀可辨。然而「建築與山水、道路、樹木相溶合的空間序列,使人產生多種美的感受」的感懷卻盪然無存。樓房與平房在同一個平面上昭示著自己的存在,柏油路與土路在同一個湖邊顯示著自己的功用。因為這里修建了幾個條件十分簡陋的價格低廉的小旅館,往來的人更是各色各樣,破壞了那種靜謐而安逸的環境感觀。由於過度的對外開放和管理不善,蔚秀園的今天很是讓人失望,隨處可見的垃圾,簡陋的小飯館和同樣簡陋的小旅館讓人頓失興趣……
那麼,長期在此居住的住戶的反應又是如何呢?
湖附近的住戶對此處的反映多是「臟亂差」——垃圾隨處可見,湖邊的平房排放廢氣嚴重污染環境。湖水主要來自萬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氣熏天,蚊蟲成群。
至於住宅距離湖邊稍微遠一些的住戶,則認為除了管理不善之外,這里的生活還差強人意。而且位置比較方便,距離頤和園、香山、北大本部都很近,比較適宜居住。一個學者模樣的老人說,「大學里能有北大環境的很少」。一個看上去有八、九十歲的隨兒子一起生活的老人說:「環境還可以,一天比一天好」。
而住戶們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是,附近沒有大型超市,購物不方便。
在暢春園,我們遇到的是同樣的問題。我認為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的不善。一位原來在北大食堂工作的老大媽在一再要求我們證明是北大的學生之後,才細細地給我們講出了這其中的很多問題,她對北大聲譽的維護讓我們很是感動。然而作為北京大學的教工宿舍區,卻無法提升管理的層次,以至於使其成了來京打工人員的居留地,這一點不能不引起重視。長此以往,住戶的維護是不可能維護住園子的聲譽、北大的聲譽的。
7、萬泉文化公園
公園是公共藝術與綠色生態相融合的一個集中化空間。在20世紀中葉以後,歐美國家的工業化、城市化得到了高速發展,城市空間隨著人口和經濟的發展而肆意擴張蔓延,工礦
而路旁的傳統建築的大屋檐則為麻雀等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鳥鳴聲不絕於耳。在這里,人與自然真正融為一體,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
新華網2002年10月6日有如下報道:(資料來源:www.sohu.com)
「走進北京大學校園,樹枝上、草地上、教學樓旁、圖書館前、未名湖畔、博雅塔頂……到處都可看到成群的喜鵲以及其他各種飛禽,一派「校園處處聞啼鳥」的景象。
「19年前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的北大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黎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他上大學時就在校園內看到喜鵲,但沒有現在的數量多,初略估計多達數千隻。現在,校園內不僅可以看到喜鵲,還可看到松鼠、刺蝟等多種野生小動物,未名湖上還飛來過白天鵝。講話間,記者不時看到喜鵲從他辦公室的窗前飛過。
「現在,北大校園已變成了各種飛禽和動物棲息的樂園。校園內遍布了端莊濃綠的檜柏、蒼勁古樸的油松、華美高雅的白皮鬆、金黃富麗的銀杏楓樹等常綠樹和春秋色樹。據北大園林科調查,全校共有416株古樹,其中300年以上的有30棵,100年以上的有386棵。
」張黎明說:「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北大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節假日,到北大校園感受文化氛圍的各地遊客多達數千人。「
帶著對萬泉河污染的深深的遺憾,我在網上查詢了一些相關資料。
2000年2月22日的《北京晨報》上刊登了題為「群眾反映北大校園內湖水發臭」的報道。報道指出,入冬以來,北大校園內湖水卻遲遲不肯結冰,湖面上漂浮著白色泡沫,還散發著一股難聞的臭雞蛋味。記者調查時發現,湖裡的魚緊貼冰面,吸引著眾人鑿冰取魚。據有經驗的人說,魚只有在缺氧的情況下才浮上水面吸氧,說明湖水因為污染而缺氧。此時萬泉河也未結冰。據海淀區河道管理所萬泉河管理站的工作人員講,萬泉河是海淀區用於排澇的一條河流,北大、清華園內湖水都靠此河循環湖水,往年河水都結冰,當年不結冰是因為河水中有油狀污染物質。員工還特別告訴記者,從這種水中捕撈的魚有可能受到污染,居民千萬不可食用。
2000年2月25日的《北京晨報》又刊登了題為「北京萬泉河污染解決難」的報道。海淀區河道所王所長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如今已經遭受嚴重污染的萬泉河,無法查出污水源之所在,惟一能解北大居民惡臭之苦的權宜之計就是從京密引水渠引入清水,將河水大沖洗,「但好景不長,兩三天後,水依然是這樣。」為什麼污水源無法查出呢?原來,萬泉河從1982年開始改造,改造後河水從「京密」引清水,最近兩年海淀區市政建設加快,一些單位和個人為省錢省事,不接市政污水管線,直接將污水排入以往在大雨天用於排雨水的雨水管,致使污水直接流入了萬泉河。而這些私接的管線,由於局裡受資金和人力限制無法查出,所以污染源就沒法現身。
而更讓人吃驚的是另一篇題為「皮膚白白嫩嫩,北京萬泉河裡游出『怪蛙』」的報道。一名姓陳的先生於2001年10月在清華西門附近的萬泉河中發現一隻「怪蛙」。它渾身呈肉色,沒有任何花紋,皮膚表面十分光滑。怪蛙的後肢特別粗壯,其腿上紅色的肌肉清晰可見,前肢則特別細小,蹲著時也不能支撐身體。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工作人員說,這可能是一隻白化青蛙。白化現象是一種由基因突變引起的變異現象,在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等許多類野生動物身上都有可能發生。造成白化現象的因素有很多,河水污染是其中一種。這就充分說明了萬泉河水質污染的嚴重性。
不需要再多說什麼了,萬泉河的水質污染已經到了極為嚴重的程度,而它的污染又對周邊的水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控制污染源應該是最根本的解決途徑,而環保局又聲稱污染源無法查出,那麼,一個徹底而堅定的環保行動就顯得猶為重要了。如果堅定地去做,污染源是不可能不現身的。行政管理和措施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9、綠化隔離帶
在向柳浪庄走的路上可以看到一行很大的標語——「保護林木綠地,鞏固綠化成果」。是海淀區市政管理委員會立的。又可以看到一隊士兵帶著工具去植樹。這提示著我們北京正在進行的綠化隔離帶建設活動。這種建設又讓我產生了對北京西郊歷史變遷的興趣。我找到了一些資料。
關於「海淀」的變遷
陶世龍先生在《歷史上海淀的江南水鄉景色——據侯仁之:<晚晴集>摘編》一文前寫道:「海淀本有淀,1948年來北京時,經燕京大學即現北大校園,去頤和園,在向北轉西處,見面積不小的蘆葦塘;50年代初尚在。路側多為農田,土肥水足,京西稻所出,復多蓮藕,其後不知何時泯滅。」
侯仁之先生《晚晴集》中則提到:
">「在清代,海淀一帶園林密布,園中有湖,園外復有水盪甚多,田中種植風荷香稻,宛如江南水鄉,有詩為證。
忽牽野性到江湖,沿月扁舟入畫圖。
幾曲波光連太液,千枝燈影散蓮蓬。--清人詠未名湖前身的景色
萬泉十里水雲鄉,蘭若閑尋趁曉涼。
兩岸綠楊蟬咴咴,輕舟滿領稻風香。--乾隆詠自暢春園西花園舟行至聖化寺,描寫的是當時巴溝附近的水鄉景色。」
這種變遷,究竟是進步,還是失誤和倒退?
消失的風景線:京西柳浪庄
海淀柳浪庄,東傍長河,西鄰頤和園,歷經五百年生息,今有千戶人家,人稱京西第一村。
柳浪庄是京西稻之故鄉。清代這里有360頃御稻田,皇家每天吃一頃。此地還有「南七北六一十三圈」
之說:當年開墾這片稻田時,清廷將工程包給了南七、北六,十三個省,至今村南尚有「興工地」的地名。乾隆皇帝在《萬泉堤上聖化寺即景雜詩》中,也有「萬泉久湮塞,甲申歲始命疏浚,即其地開水田,今春加墾辟」的注文。他還以「垂柳依依村舍隱,新苗漠漠水田稠」的詩句,描寫柳浪庄的景色。
京西稻籽粒飽滿,蒸出飯來清香四溢。據說毛主席在解放初期在頤和園嘗過用京西稻做的飯,他連說「好吃」,建議推廣京西稻。
然而,已有五百年歷史的柳浪庄即將消失,因為它正處在綠化隔離帶上。根據北京市總體規劃,北京市區的格局是「分散集團制」,即城市由中心區和環繞周圍的十個邊緣集團組成;在中心區和邊緣集團以及各邊緣集團之間,用成片的綠化區隔離。柳浪庄所在的萬柳地區,就處於頤和園旁邊的百米綠化隔離帶上。萬柳工程的實施後,所在地農民上樓,退耕還林,柳浪庄將變成綠色風景區。
2007-2008學年度第一學期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期末復習卷(二)
班別 姓名 評分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30分)
一、 看拼音,寫漢字。(7分)
wū rǔ kuí tǎn tè bù ān
( ) ( )梧 ( )
qín jiàn mì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 靜( ) ( )
二、 把句子中的錯別字找出來,並改正在後面的括弧里。(2分)
1、月光正照在她那甜靜的臉上,照著她掙得大大的眼睛。( )( )
2、尤其是每年訊期,大瀑布的氣勢更是洪偉壯觀。( )( )
三、 補充詞語,並選其中一個寫一句話。(6分)
( )( )盤旋 津津( )( ) ( )然大( ) 不( )一格
( )不安( ) ( )( )起伏 自( )自( )( )目圓( )
和( )可( ) ( )( )不絕
四、 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並把序號填在括弧里。(4分)
1、居:①住 ②住的地方 ③在某種位置
安居樂業( ) 故居( )
2、盪:①清除 ②搖動 ③洗 ④不受約束
盪舟( ) 傾家盪產( )
五、 把句子補充完整,並積累一句類似的寫下來。(5分)
1、 ,俯首甘為孺子牛。
2、珍惜自然資源, 。
3、誠者, ;誠之者, 。
4、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 。
六、 判斷對錯,認為對的在括弧里打 「√」,錯的打「×」。(2分)
1、《天上的街市》是俄國詩人葉賽寧寫的一首現代詩。( )
2、《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
七、 根據提供的實際情況,運用學過的詩句填空。(4分)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學習上,請你用學過的詩句勸他:「 , 。」
2、當我們浪費糧食時,老爺爺經常用唐代李紳的詩句來教育我們:「 , 。」
第二部分:閱讀積累與運用(30分)
一、 閱讀《唯一的聽眾》片段,回答問題。
很快我就發覺自己變了。我又開始在家裡練琴了。從我緊閉門窗的房間里,常常傳出基本練習曲的樂聲。我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濕透了襯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練琴的。同時,每天清晨,我要面對一位耳聾的老人盡心盡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聽眾總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記她是聾子,只看見老人微笑著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一直珍藏著這個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鳴曲讓專修音樂的妹妹感到大吃一驚。妹妹追問我得到了哪位名師的指點。我告訴她:「是一位老太大,就住在12號樓,非常瘦,滿頭白發,不過—她是一個聾子。」
「聾子?!」妹妹驚叫起來,「聾子!多麼荒唐!她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曾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說她是聾子!」
1、 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3分)
常常( ) 唯一( ) 慈祥( )
2、 作者說:「很快就發覺自己變了」,我的變化是什麼?請用文中的一句話說明
。(1分)「我」的一曲《月光》奏鳴曲使妹妹大吃一驚,妹妹大吃一驚是因為
3、 為什麼作者「也常常忘記她是聾子」呢?(3分)
4、 文章寫「我」在拉琴的過程中,老人由始至終「很平靜地望著我拉琴。」從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你讀出了什麼?(3分)
5、用「 」畫出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處,簡要談談你的體會。
(2分)
4、 如果你是「我」,當你知道真相後,你會對老人說些什麼?(2分)
二、閱讀下面短文後,回答問題。(15分)
吃芒果
那還是去年夏天,大姨去海南島旅遊,回來時給我們帶來幾個芒果。這芒果黃中透綠,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香味。
我拿起一個,在水龍頭下沖了沖就要吃。媽媽趕忙攔著我,「芒果的皮可不能吃。來,媽媽把果皮剝了你再吃!」皮剝掉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啊,真好吃!香甜的果汁順著我的嘴角往下流。媽媽笑眯眯地看著我貪婪的吃相,像是欣賞一幅動人的圖畫。「慢點吃,別噎著,吃完還有哪!」「媽媽,您怎麼不吃呀!」她拿出毛巾一邊替我擦著果汁,一邊說:「我吃不慣芒果的味你愛吃就多吃點。」
吃完芒果,我走進裡屋去做作業。剛拿起筆,我發現手上還有粘粘的果汁沒洗干凈,便向廚房走去。當我走到廚房門口,眼前的景象使我吃了一驚,只見媽媽正拿著我剛才沒吃干凈的芒果核,津津有味地啃著核上剩下的一絲絲芒果肉,她吃得是那麼香甜。
啊!原來媽媽每次說「不愛吃」「吃不慣」的時候,我卻從來沒有多想一想……我的眼睛一下子濕潤了,眼前浮現出媽媽那整天忙碌的身影:早晨,為了能讓我吃得好些、多些,媽媽總是很早起床,挑我愛吃的做;家裡買菜、洗衣、做飯都離不了她。無論什麼事情總是先想著我,從來不為自己想。可我呢?我真恨自己……
媽媽轉身看見了我,一時不知說什麼好。我大步走進廚房,拿起一個最大的芒果,鄭重地送到媽媽手上,硬咽著說:「媽媽,這個芒果您吃吧!」
1、寫「我」吃芒果的心情急切的成語是( ),跟它意思相反的成語是( );形容媽媽覺得芒果非常好吃的成語是( ),跟它意思相反的成語是( )。
2、「眼前的景象」指
3、我認為媽媽每次說「吃不慣」「不愛吃」的目的是
4、從什麼地方看出「媽媽無論什麼事情總是先想著我,從來不為自己想」呢?
5、「我真恨自己」是因為
6、讀了短文後你有什麼感受?(2分)你最想對自己的媽媽說什麼?(2分)
感受:
我想對媽媽說:
第三部分:習作(40分)
一、 小練筆。(5分)
昨天下午放學後,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見里兩個低年級的小同學把垃圾倒在學校外面街道人行道旁的排水溝里。請你根據對保護環境的認識,把我想對他們說的話寫出來。
二、 習作。(35分)
熱愛工作,熱愛學習,也就是熱愛祖國的一種表現。在你的周圍,誰最熱愛工作,誰最熱愛學習呢?請你通過一兩件具體的事例寫下來,做到重點突出,內容具體,語句通順,用詞恰當,書寫工整,題目自擬。
(命題:袁秀芬、袁肖紅、盧耿紅)
F.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略讀課文的教學有何困惑如何定位如何實施
教什麼【教學目標、教學內容】1.依據課程標准、學情分析、文本特點確定明晰、具體、可操作與可檢測的教學目標;2.教學內容具體、集中,具有提升學生言語運用能力與滲透人文熏陶的價值。如何教【教學方法、教學策略】1體現對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閱讀策略和方法的培養;2.突出學生的言語理解、運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3.關注學生的個性閱讀、獨特體驗、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價值取向。學域如何學【學習狀態、參與程度】1.注意狀態:集中、持續;2.參與狀態:投入、全員;3.思維狀態:積極、主動;4.情感狀態:自然、自控。「四真」——真讀、真思、真議、真練學習效果【目標達成、素養提升】1.有效達成預設教學目標;2.學生在語文知識、言語技能、閱讀策略與方法、審美、情感態度等方面獲得實實在在的知識積累、技能訓練、過程感悟、人文熏陶乃至語文素養提升。下面僅就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什麼」和「如何教」,結合本次教學展示會上的課例談談個人的粗淺體會。一、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無論是作為研究者,還是作為聽課教師,我們審視、評價一節閱讀課,首要的關注點應該是教師「教什麼」(教學內容)是否明確、具體、合宜。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研究過於關注教師「怎麼教」,也就是過於關注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而對於教師「教什麼」,也就是更加關鍵的閱讀教學內容的研究、建設,卻一直處於茫然、模糊的狀態,從而難以從根本上改變語文閱讀教學「少、慢、差、費」的現象。王榮生教授指出,語文教學內容是語文教學層面的概念,它同時面對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針對具體情境中的一個班乃至一組、一個學生,為使學生更有效地達成既定的課程目標,「實際上需要教什麼」。第二個問題是,為使具體情境中的這一班學生乃至這一組、這一個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課程內容,「實際上最好用什麼去教」。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將課文內容等同於教學內容,將自己讀懂的內容等同於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同時,很多閱讀教學還處在閱讀理解(即學生讀懂課文寫了什麼內容)的層次,很少對於每篇課文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研究。我認為,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一)寫了什麼這里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在閱讀教學中在課文內容、主旨方面完成五個任務:1.理解課文的內容;2.習得課文介紹的相關知識;3.感悟課文表達的主旨;4.體悟課文蘊含的感情;5.受到審美的熏陶感染。(二)怎麼寫的如果說「寫了什麼」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怎麼寫的」就是從思想內容再回到語言文字,也就是完成張志公先生所說的「走一個來回」。當前很多閱讀教學往往只重視「寫了什麼」,這可以說是僅僅完成了閱讀教學的一小部分任務,因為閱讀教學的更重要的任務在於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各種語言形式在准確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逐步習得語言運用的規律,最終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怎麼寫的」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詞語:重點詞句的品析、體悟,看似平淡卻蘊含深意的詞語;2.句式:課文中出現的具有遷移作用的或不同尋常的語言表達方式;3.寫法:修辭手法的使用,構段的方式,課文開頭、結尾、過渡的方法;4.標點:准確使用的標點,意味深長的標點,異乎尋常使用的標點。(三)學會閱讀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近年來,語文界對於國際學生評價(PISA)、國際閱讀能力發展研究(PIRLS)及台灣閱讀策略等的了解不斷深入,對於在閱讀教學中應進行閱讀方法、閱讀策略的教學已經形成共識。人們普遍認同的比較適合小學語文閱讀的主要閱讀策略包括:提問、聯系、預測(猜想)、聯想、推論、比較、概括、圖像化、綜合(統整)等。那麼,語文教師確定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的依據是什麼呢?簡言之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考慮:1.依據學情實際:包括你所教這個班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語言積累程度、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此前本班學生是否接觸過與本篇課文相同題材、題材的課文,學生是需要從零開始學習這類課文,還是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拓展、提高,等等。2.依據文本特點:這裡面又包括兩點,一是文體特點,比如教學寫事的記敘文,就要關注事情發展的敘述過程;教學小說,就要引導學生把握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點;教學寓言,就要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和認識寓意等。二是語言特點,比如作者准確的用詞、多變的句式、平中寓奇的寫法、一反常規的標點等。3.依據課標要求:雖然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內容的具體化方面仍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如果教師仔細研讀課標,尤其是不同學段對於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要求,還是對於確定合宜的教學內容很有幫助的。例如對於詞語的教學要求,課程標准在不同學段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學段: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第二學段: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第三學段: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這樣,在閱讀教學中就應依據不同學段的要求,確定具針對性和層次性的教學內容。二、閱讀教學「如何教」(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我認為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應該首先明確「教什麼」,再考慮「如何教」,而且根據很多優秀語文教師的經驗,往往幾乎在明確了「教什麼」的同時,「如何教」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比較順暢、有效的教學思路和設計。這也就是說,教師在著手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之前,應該首先做的功課一定是文本細讀,而且是全身心地「潛心會本文」,然後要從文本中跳出來,將自己的身份和視角從一名成熟的閱讀者轉換為一名處在閱讀學習階段的不成熟的閱讀者——學生,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設想:學生閱讀這篇課文能讀懂什麼?可能會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學生閱讀中會出現的閱讀障礙是由於背景知識的欠缺,還是閱讀策略的缺失?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在語文運用方面應該習得、駐留哪些知識、技能?在思想感情方面應該得到哪些體悟和感染?等等。關於閱讀教學「如何教」,現在廣大教師從認識和理念上都比較一致地認同要致力於學生語文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這次「精英杯」教學展示會的16節課為我們研究在實際閱讀教學中,在具體的教學行為層面,應該如何落實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生動的課例。下面,我想僅就與閱讀教學「如何教」密切相關的幾個問題,結合正反兩方面的課例略陳己見。(一)要正確認識與恰當處理閱讀教學中的「理解」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核心,理解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題中應有之義,理解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實際閱讀教學中,不應絕對化地看待理解,即使在實施新課標的背景下也不應一概拒斥理解。有的課文學生理解不夠深入或理解上容易出現偏差,有的課文,含義比較深刻,時代背景遠離學生,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這樣的課文在教學時就應適當加大理解的分量。例如《爺爺的壓歲錢》一課,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攢」等重點詞語,通過男生、女生分別復沓朗讀「我」7歲、10歲、12歲時爺爺說的話,不斷加深感悟爺爺的良苦用心。當前閱讀教學中較為普遍存在的是過於注重課文內容的理解,導致月底教學的效益不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不高。例如《「美極了」與「糟透了」》,課文的主旨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文中作者有很明晰的表述),像這樣的課文就沒有必要在內容理解上過多糾纏,可以把省下的時間多用在體會、練讀不同人物的心理、語氣。(二)教學環節的設計要簡明、簡單閱讀教學需要進行教學設計,而且許多參加公開課、展示課的教師往往力求把課設計得有新意。但是,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閱讀教學設計:教學環節很多,教師設計得很費力,課堂上師生都很忙亂,每個環節看似都走了一遍,但總覺得哪個環節都不扎實。本次展示會上教師執教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教師根據課文四個季節的構段方式相似的特點,先帶領學生學習春天這部分內容,並引導學生總結出作者描寫春天小興安嶺的思路:季節——樹木——其他景物。接著,就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思路和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另外三個季節,相機進行朗讀、背誦的語文訓練,教學層次清晰,教學重點突出。(三)閱讀教學要體現文體意識之所以很多閱讀教學出現了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現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罔顧不同文體的特點。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和實施閱讀教學的時候,應從文體的角度進行考慮,力求依據文體的特點教學。例如教師執教《楊子榮打虎》時,根據課文的小說(節選)的文體特點,抓住小說的三要素,引導學生品讀重語段中的場面描寫,體會人物心理、表情、動作描寫對於刻畫楊子榮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從而認識楊子榮具有的臨危不懼、沉著冷靜的英雄品質。教師執教元曲《塞鴻秋·湖上即事》時,則突出了意境的創設與體會,重點進行誦讀訓練,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四)閱讀教學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目前一些教師的閱讀教學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以教師的理解代替學生的感悟的現象,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教師的提問設計僅僅是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設計服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學習實際。而在這次展示會上,教師教學《故鄉的蘆葦》一課,教師提出的學習要求是: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動筆畫一畫,再寫上自己的體會。教學《莫高窟》時,上課伊始,教師就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設計莫高窟的位置、莫高窟里都有什麼等,教師順勢教學。這就體現了閱讀教學是從學生的初步閱讀感受出發(而非從教師的設計出發),也使教師的問題設計具有了整體性和較高的思維價值,同時為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提供了空間。(五)語言形式的學習與運用要真正成為閱讀教學重要內容1.注重正音等語文基本訓練。這次展示會上,教師普遍重視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而且採用了靈活而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學《哈爾威船長》時,教師出示了「奔」的兩個讀音:bēnbèn。同時出示了詞典中對這兩個讀音的解釋。接著,出示了課文中含有這兩個讀音的句子,引導學生正確地予以區分。2.詞句學習的方法要靈活。無論是初讀課文後集中認讀詞語,還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於重點詞語詞語的品味,都體現了對於詞語教學的重視。因為詞語不僅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也是貫穿整個小學三個學段閱讀教學的重點。除了藉助詞典、聯系語境理解詞語的方法外,在教學《莫高窟》學習「惟妙惟肖」和《故鄉的蘆葦》學習「紡織娘」等詞語的時候,教師使用圖片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詞語,效果較好。學習《千里躍進大別山》,教師同時出示三個句子:①先頭部隊的戰士殺向敵人。②先頭部隊的戰士勇猛地殺向敵人。③先頭部隊的戰士如猛虎下山,殺向敵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使用形象的比喻比僅僅使用抽象的形容詞,表達效果更形象,更生動。3.朗讀訓練的目標要具體,訓練要扎實。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幫助學生更加具體、深切地體會課文內容、主旨和情感。要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及學情實際,確定每課時具體集中的朗讀訓練目標,切忌每篇課文都在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籠統地寫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有這樣一句:「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一位教師根據課文是描述小溪的,提示學生朗讀時將其中「淙淙」要讀得輕一些。還有教學《月光曲》,教師也提示學生要把「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中的「霎」讀得輕一些、虛一些,以表達出當時的意境。這樣的朗讀訓練目標就是准確而具體的。每節課的朗讀訓練目標也不宜過多,教師要重視訓練的扎實。尤其是當學生反復朗讀也讀不出效果時,教師要通過范讀、創設情境、語言描述、技巧提示等多種有效方法,幫助學生,真正讓學生通過每節課的朗讀訓練,朗讀水平均有所提高。4.要重視進行綜合性的語用訓練。閱讀教學中應力求進行綜合性、整體性的語用訓練,對於具有較高語用訓練價值的語言文字要從多個角度、採取多種方式進行訓練。例如針對《莫高窟》描寫飛天的這部分文字,有兩位教師是這樣設計語用訓練的:(1)品讀語言,發現特點(使用排比句,每句使用兩個四字詞語,句式整齊,描寫形象);(2)朗讀訓練,讀出畫面;(3)練習背誦,積累語言;(4)搭設支架,嘗試仿寫。一位教師出示:有的手握短笛,();有的圍坐一起,();有的(),()。一位教師展示了另外三幅飛天的圖片,出示:壁畫上的飛天,有的(),有的()。5.閱讀教學要關注語言表達的學習與訓練。當前有一種觀點認為要倡導指向表達的閱讀教學。我理解就是強調要在閱讀教學中重視語言表達方法(如遣詞造句、修辭、構段謀篇等)的學習。除了上述提到的結合課文內容進行仿寫之外,本次展示會上,教師執教《爺爺的壓歲錢》臨近結尾時,讓學生以「感謝你」為題,寫一寫對親人感謝的話。需要注意的是,閱讀教學中的從讀學寫、讀寫結合要盡量貼近課文內容,即使是安排的想像、拓展表達練習,也應與課文的內容或表達有某種相關;同時要避免為寫而寫的傾向,一定要因文制宜,因學生制宜,注重實效。6.要積極探索閱讀策略教學和群文閱讀教學。在本次教學展示會上,一位教師教學《楊子榮打虎》時,運用折線圖的形式,讓學生嘗試使用「圖像化」閱讀策略學習小說一波三折的寫法,並進行復述訓練。一位教師執教《拐彎兒處的回頭》圍繞「父愛」這一主題在一節課中進行了群文閱讀教學:①用《不一樣的爸爸》這一繪本的朗讀導入;②教給學生用串聯關鍵詞的方法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③學會運用朗讀評價的閱讀方法;④延伸閱讀,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這兩節課對於目前閱讀教學研究的熱點——閱讀教學策略和群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帶給與會的教師很多啟發。
G. 閱讀教學理論的關注點有哪些
教什麼 【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1.依據課程標准、學情分析、文本特點確定明晰、具體、可操作與可檢測的教學目標; 2.教學內容具體、集中,具有提升學生言語運用能力與滲透人文熏陶的價值。 如何教 【教學方法、 教學策略】 1體現對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閱讀策略和方法的培養; 2.突出學生的言語理解、運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3.關注學生的個性閱讀、獨特體驗、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價值取向。 學域 如何學 【學習狀態、 參與程度】 1.注意狀態:集中、持續; 2.參與狀態:投入、全員; 3.思維狀態:積極、主動; 4.情感狀態:自然、自控。 「四真」——真讀、真思、真議、真練 學習效果 【目標達成、 素養提升】 1.有效達成預設教學目標; 2.學生在語文知識、言語技能、閱讀策略與方法、審美、情感態度等方面獲得實實在在的知識積累、技能訓練、過程感悟、人文熏陶乃至語文素養提升。 下面僅就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什麼」和「如何教」,結合本次教學展示會上的課例談談個人的粗淺體會。 一、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 無論是作為研究者,還是作為聽課教師,我們審視、評價一節閱讀課,首要的關注點應該是教師「教什麼」(教學內容)是否明確、具體、合宜。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研究過於關注教師「怎麼教」,也就是過於關注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而對於教師「教什麼」,也就是更加關鍵的閱讀教學內容的研究、建設,卻一直處於茫然、模糊的狀態,從而難以從根本上改變語文閱讀教學「少、慢、差、費」的現象。 王榮生教授指出,語文教學內容是語文教學層面的概念,它同時面對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針對具體情境中的一個班乃至一組、一個學生,為使學生更有效地達成既定的課程目標,「實際上需要教什麼」。第二個問題是,為使具體情境中的這一班學生乃至這一組、這一個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課程內容,「實際上最好用什麼去教」。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將課文內容等同於教學內容,將自己讀懂的內容等同於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同時,很多閱讀教學還處在閱讀理解(即學生讀懂課文寫了什麼內容)的層次,很少對於每篇課文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研究。 我認為,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大致包括三個方面: (一)寫了什麼 這里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在閱讀教學中在課文內容、主旨方面完成五個任務:1.理解課文的內容;2.習得課文介紹的相關知識;3.感悟課文表達的主旨;4.體悟課文蘊含的感情;5.受到審美的熏陶感染。 (二)怎麼寫的 如果說「寫了什麼」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怎麼寫的」就是從思想內容再回到語言文字,也就是完成張志公先生所說的「走一個來回」。當前很多閱讀教學往往只重視「寫了什麼」,這可以說是僅僅完成了閱讀教學的一小部分任務,因為閱讀教學的更重要的任務在於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各種語言形式在准確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逐步習得語言運用的規律,最終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怎麼寫的」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詞語:重點詞句的品析、體悟,看似平淡卻蘊含深意的詞語; 2.句式:課文中出現的具有遷移作用的或不同尋常的語言表達方式; 3.寫法:修辭手法的使用,構段的方式,課文開頭、結尾、過渡的方法; 4.標點:准確使用的標點,意味深長的標點,異乎尋常使用的標點。 (三)學會閱讀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近年來,語文界對於國際學生評價(PISA)、國際閱讀能力發展研究(PIRLS)及台灣閱讀策略等的了解不斷深入,對於在閱讀教學中應進行閱讀方法、閱讀策略的教學已經形成共識。人們普遍認同的比較適合小學語文閱讀的主要閱讀策略包括:提問、聯系、預測(猜想)、聯想、推論、比較、概括、圖像化、綜合(統整)等。 那麼,語文教師確定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的依據是什麼呢?簡言之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考慮: 1.依據學情實際:包括你所教這個班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語言積累程度、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此前本班學生是否接觸過與本篇課文相同題材、題材的課文,學生是需要從零開始學習這類課文,還是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拓展、提高,等等。 2.依據文本特點:這裡面又包括兩點,一是文體特點,比如教學寫事的記敘文,就要關注事情發展的敘述過程;教學小說,就要引導學生把握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點;教學寓言,就要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和認識寓意等。二是語言特點,比如作者准確的用詞、多變的句式、平中寓奇的寫法、一反常規的標點等。 3.依據課標要求:雖然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內容的具體化方面仍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如果教師仔細研讀課標,尤其是不同學段對於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要求,還是對於確定合宜的教學內容很有幫助的。例如對於詞語的教學要求,課程標准在不同學段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學段: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第二學段: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第三學段: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這樣,在閱讀教學中就應依據不同學段的要求,確定具針對性和層次性的教學內容。 二、閱讀教學「如何教」(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我認為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應該首先明確「教什麼」,再考慮「如何教」,而且根據很多優秀語文教師的經驗,往往幾乎在明確了「教什麼」的同時,「如何教」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比較順暢、有效的教學思路和設計。這也就是說,教師在著手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之前,應該首先做的功課一定是文本細讀,而且是全身心地「潛心會本文」,然後要從文本中跳出來,將自己的身份和視角從一名成熟的閱讀者轉換為一名處在閱讀學習階段的不成熟的閱讀者——學生,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設想:學生閱讀這篇課文能讀懂什麼?可能會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學生閱讀中會出現的閱讀障礙是由於背景知識的欠缺,還是閱讀策略的缺失?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在語文運用方面應該習得、駐留哪些知識、技能?在思想感情方面應該得到哪些體悟和感染?等等。 關於閱讀教學「如何教」,現在廣大教師從認識和理念上都比較一致地認同要致力於學生語文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這次「精英杯」教學展示會的16節課為我們研究在實際閱讀教學中,在具體的教學行為層面,應該如何落實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生動的課例。下面,我想僅就與閱讀教學「如何教」密切相關的幾個問題,結合正反兩方面的課例略陳己見。 (一)要正確認識與恰當處理閱讀教學中的「理解」 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核心,理解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題中應有之義,理解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實際閱讀教學中,不應絕對化地看待理解,即使在實施新課標的背景下也不應一概拒斥理解。有的課文學生理解不夠深入或理解上容易出現偏差,有的課文,含義比較深刻,時代背景遠離學生,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這樣的課文在教學時就應適當加大理解的分量。例如《爺爺的壓歲錢》一課,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攢」等重點詞語,通過男生、女生分別復沓朗讀「我」7歲、10歲、12歲時爺爺說的話,不斷加深感悟爺爺的良苦用心。 當前閱讀教學中較為普遍存在的是過於注重課文內容的理解,導致月底教學的效益不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不高。例如《「美極了」與「糟透了」》,課文的主旨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文中作者有很明晰的表述),像這樣的課文就沒有必要在內容理解上過多糾纏,可以把省下的時間多用在體會、練讀不同人物的心理、語氣。 (二)教學環節的設計要簡明、簡單 閱讀教學需要進行教學設計,而且許多參加公開課、展示課的教師往往力求把課設計得有新意。但是,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閱讀教學設計:教學環節很多,教師設計得很費力,課堂上師生都很忙亂,每個環節看似都走了一遍,但總覺得哪個環節都不扎實。本次展示會上教師執教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教師根據課文四個季節的構段方式相似的特點,先帶領學生學習春天這部分內容,並引導學生總結出作者描寫春天小興安嶺的思路:季節——樹木——其他景物。接著,就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思路和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另外三個季節,相機進行朗讀、背誦的語文訓練,教學層次清晰,教學重點突出。 (三)閱讀教學要體現文體意識 之所以很多閱讀教學出現了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現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罔顧不同文體的特點。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和實施閱讀教學的時候,應從文體的角度進行考慮,力求依據文體的特點展開教學。例如教師執教《楊子榮打虎》時,根據課文的小說(節選)的文體特點,抓住小說的三要素,引導學生品讀重語段中的場面描寫,體會人物心理、表情、動作描寫對於刻畫楊子榮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從而認識楊子榮具有的臨危不懼、沉著冷靜的英雄品質。教師執教元曲《塞鴻秋·湖上即事》時,則突出了意境的創設與體會,重點進行誦讀訓練,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四)閱讀教學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目前一些教師的閱讀教學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以教師的理解代替學生的感悟的現象,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教師的提問設計僅僅是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設計服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學習實際。而在這次展示會上,教師教學《故鄉的蘆葦》一課,教師提出的學習要求是: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動筆畫一畫,再寫上自己的體會。教學《莫高窟》時,上課伊始,教師就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設計莫高窟的位置、莫高窟里都有什麼等,教師順勢展開教學。這就體現了閱讀教學是從學生的初步閱讀感受出發(而非從教師的設計出發),也使教師的問題設計具有了整體性和較高的思維價值,同時為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提供了空間。 (五)語言形式的學習與運用要真正成為閱讀教學重要內容 1.注重正音等語文基本訓練。 這次展示會上,教師普遍重視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而且採用了靈活而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學《哈爾威船長》時,教師出示了「奔」的兩個讀音:bēn bèn 。同時出示了詞典中對這兩個讀音的解釋。接著,出示了課文中含有這兩個讀音的句子,引導學生正確地予以區分。 2.詞句學習的方法要靈活。 無論是初讀課文後集中認讀詞語,還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於重點詞語詞語的品味,都體現了對於詞語教學的重視。因為詞語不僅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也是貫穿整個小學三個學段閱讀教學的重點。 除了藉助詞典、聯系語境理解詞語的方法外,在教學《莫高窟》學習「惟妙惟肖」和《故鄉的蘆葦》學習「紡織娘」等詞語的時候,教師使用圖片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詞語,效果較好。學習《千里躍進大別山》,教師同時出示三個句子:①先頭部隊的戰士殺向敵人。②先頭部隊的戰士勇猛地殺向敵人。③先頭部隊的戰士如猛虎下山,殺向敵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使用形象的比喻比僅僅使用抽象的形容詞,表達效果更形象,更生動。 3.朗讀訓練的目標要具體,訓練要扎實。 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幫助學生更加具體、深切地體會課文內容、主旨和情感。要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及學情實際,確定每課時具體集中的朗讀訓練目標,切忌每篇課文都在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籠統地寫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有這樣一句:「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一位教師根據課文是描述小溪的,提示學生朗讀時將其中「淙淙」要讀得輕一些。還有教學《月光曲》,教師也提示學生要把「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中的「霎」讀得輕一些、虛一些,以表達出當時的意境。這樣的朗讀訓練目標就是准確而具體的。 每節課的朗讀訓練目標也不宜過多,教師要重視訓練的扎實。尤其是當學生反復朗讀也讀不出效果時,教師要通過范讀、創設情境、語言描述、技巧提示等多種有效方法,幫助學生,真正讓學生通過每節課的朗讀訓練,朗讀水平均有所提高。 4.要重視進行綜合性的語用訓練。 閱讀教學中應力求進行綜合性、整體性的語用訓練,對於具有較高語用訓練價值的語言文字要從多個角度、採取多種方式進行訓練。例如針對《莫高窟》描寫飛天的這部分文字,有兩位教師是這樣設計語用訓練的: (1)品讀語言,發現特點(使用排比句,每句使用兩個四字詞語,句式整齊,描寫形象); (2)朗讀訓練,讀出畫面; (3)練習背誦,積累語言; (4)搭設支架,嘗試仿寫。 一位教師出示:有的手握短笛,( );有的圍坐一起,( );有的( ),( )。 一位教師展示了另外三幅飛天的圖片,出示:壁畫上的飛天,有的( ),有的( )。 5.閱讀教學要關注語言表達的學習與訓練。 當前有一種觀點認為要倡導指向表達的閱讀教學。我理解就是強調要在閱讀教學中重視語言表達方法(如遣詞造句、修辭、構段謀篇等)的學習。除了上述提到的結合課文內容進行仿寫之外,本次展示會上,教師執教《爺爺的壓歲錢》臨近結尾時,讓學生以「感謝你」為題,寫一寫對親人感謝的話。需要注意的是,閱讀教學中的從讀學寫、讀寫結合要盡量貼近課文內容,即使是安排的想像、拓展表達練習,也應與課文的內容或表達有某種相關;同時要避免為寫而寫的傾向,一定要因文制宜,因學生制宜,注重實效。 6.要積極探索閱讀策略教學和群文閱讀教學。 在本次教學展示會上,一位教師教學《楊子榮打虎》時,運用折線圖的形式,讓學生嘗試使用「圖像化」閱讀策略學習小說一波三折的寫法,並進行復述訓練。一位教師執教《拐彎兒處的回頭》圍繞「父愛」這一主題在一節課中進行了群文閱讀教學:①用《不一樣的爸爸》這一繪本的朗讀導入;②教給學生用串聯關鍵詞的方法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③學會運用朗讀評價的閱讀方法;④延伸閱讀,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 這兩節課對於目前閱讀教學研究的熱點——閱讀教學策略和群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帶給與會的教師很多啟發
H. 舟過安仁和清平樂.春居
在一個茅屋下住著一戶人家,屋前有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綠草。一對像版是酒後微醉的老年夫妻,正在彼權此之間親熱的交談著。他們的大兒子在鋤豆,中兒在編織一個雞籠。惟獨那個天真活潑的小兒,正在卧在溪頭剝蓮蓬。
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這里有作者的所見: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I. 讀《丑小鴨》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本文是一篇帶有自傳色彩的童話故事。一隻又大又丑的小鴨子,一出生就伴隨著別人的嘲弄和歧視,但是在經歷過種種挫折和打擊之後,他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
作者以極富感情色彩的語言把丑小鴨的經歷描寫得令人關注和同情。丑小鴨長得太丑了,所有的雞、鴨都嘲笑他,排擠他,連他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欺侮他,看不起他,最後連自己的媽媽也不得不勸他走遠些。在巨大的壓力面前,他被迫離家流浪,幾經風險。在野鴨群中,他「盡可能對大家恭恭敬敬地行禮」,「只希望人家准許他躺在蘆葦裡面」,沒有任何更多的企求。雁對他雖然不錯,但不料被獵人打死。丑小鴨死裡逃生,來到一間農家小屋。他忍氣吞聲在這里生活了一段時間,不斷受到雞和貓的奚落排擠。最後他不堪忍受,獨自來到他心馳神往的大自然當中。秋天到了,丑小鴨看到一群南飛的幸福的天鵝,從此他再也無法忘記這些美麗的鳥兒。冬天到了,天是那麼冷,丑小鴨幾乎被凍死在冰冷的湖邊。又是一個美麗的春天,他又看到了那些美麗的鳥兒。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丑小鴨抑制不住內心的嚮往,決定不顧生死飛向美麗的天鵝。然而,這時水中映出的不再是那醜陋的灰色鴨子,而是一隻美麗潔白的天鵝。
這篇童話中,丑小鴨最突出的特點是對美的嚮往和不懈的追求。如果說一開始他還是被迫離家流浪,還是不得不逃離野鴨和追逐的獵人,那麼當他已經在農家安定下來而仍然不滿足,仍然要「走到廣大的世界裡去」,那完全是出於對美好大自然、美好生活的努力追求。為此,他經受了嚴冬的困苦和災難,當他一見到久已仰慕的天鵝,便不顧生死地飛向他們,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最終獲得了幸福。
這篇童話是作者自身的寫照,具有極強的藝術概括力。面對丑小鴨的生活經歷,我們會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會受到深刻的思想啟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由於這一童話的廣泛流傳和深刻的思想意義,「丑小鴨」已經成為人們經常使用的一個文學典故,成為激勵身處逆境的人們不斷進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二、問題研究
1.為什麼說丑小鴨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寫照?
作者在丑小鴨這一形象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體驗和感受,可以說是他本人生活經歷的藝術寫照。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貧寒,沒有受過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員,後來又想當一名歌劇演員,但都沒能實現。他開始從事創作,但因出身貧賤而不斷遭到別人的嘲笑排擠。但是他毫不氣餒,不懈努力,終於成為一名享有世界聲譽的童話大師。正是由於這種深厚的生活體驗,丑小鴨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動感人。這正應驗了作者本人的話:「生活本身就是童話。」
2.怎樣理解丑小鴨變成美麗的白天鵝是自己不懈追求的結果?
丑小鴨離家出走是被迫的,因為不僅周圍的人不喜歡他,就連他的兄弟姐妹也欺負他。他在野鴨群中受排擠,又目睹了雁被獵人打死的悲慘場面,最後死裡逃生。在農家小屋,他雖然也受嘲弄,也被人看不起,但已經有了一個可以生存的「溫暖的屋子」,「有了一些朋友」,他應該滿足了。但是他偏不,他不願意享受這種「安逸」,他要到更廣大的世界裡去。於是他走了,他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了,他見到那永遠也不會忘記的美麗的天鵝了。後來,嚴冬到了,他雖然幾乎被凍死,但當他仰慕的天鵝飛回來時,他不顧一切地朝他們飛去。於是,他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一隻美麗的白天鵝了。試想,在已經有了相對安逸的生活以後,他如果不思進取,不再追求,他怎麼能得到最終的幸福生活呢?
練習說明
一 丑小鴨遭到哪些歧視和打擊?在這些打擊面前,丑小鴨抱什麼態度,有什麼追求?
設計此題旨在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把握丑小鴨這一形象的思想內涵。
在鴨群和雞群中他處處挨啄,被排擠,被訕笑;大家都要趕走他,連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歡迎他。喂雞鴨的那個女傭人也用腳踢他。他獨自流浪到一塊沼澤地,討好那些野鴨們,但野鴨也不喜歡他。他還差點被獵人打死。在黑夜裡,他頂著狂風跑到一個農舍。但因為他不能生蛋,發不出咪咪的叫聲和迸不出火花,又被母雞和雄貓趕走。後來,丑小鴨還受盡嚴冬的折磨,差點被凍死。
在這些打擊面前,丑小鴨始終不屈不撓,相信自己,以樂觀的態度對待艱難困苦。他相信即使身處逆境,經過不懈追求,努力進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實現,幸福一定會來到身邊。
二 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文字的含義,回答括弧中的問題。
1.「我要飛向他們,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可是他們會把我弄死的,因為我是這樣丑,居然敢接近他們。不過這沒有什麼關系!這比被人們打死,被鴨子咬,被雞群啄,被看管養鴨場的那個女傭人踢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於是他飛到水裡,向這些美麗的天鵝游去。這些動物看到他,馬上就豎起羽毛向他游來。「請你們弄死我吧!」這只可憐的小鴨說。他把頭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著一死。
(丑小鴨為什麼拚死也要飛向高貴的天鵝?)
2.只要你是一隻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里也沒有什麼關系。
(試闡釋這句話的意思。)
3.他感到非常難為情。他把頭藏到翅膀裡面,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點也不驕傲,因為一顆好的心是永遠不會驕傲的。
(大家贊美醜小鴨,丑小鴨為什麼感到難為情?「一顆好的心」是指什麼樣的心?)
設題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精華,培養理解能力。
1.丑小鴨之所以拚死也要飛向高貴的天鵝,是因為他心中有著恆久的夢想:嚮往美好,不懈追求,自己也變成一隻美麗的天鵝。
2.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並為著目標而努力奮斗,即使身處逆境也不要緊,「金子總是要發光的」。
3.丑小鴨感到難為情,一方面是覺得自己卑微、無力和渺小,另一方面是只有他自己清楚,他還是原來的他,只是環境不一樣了。「一顆好的心」指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三 反復閱讀本文,完成下面練習。
1.本文是作者的自我寫照。搜集、整理安徒生的生平、創作資料,看他是怎樣在逆境中成才的。不妨在班上交流。
2.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寫片段作文「丑小鴨與我」。
3.討論:丑小鴨形象的現實意義。
設題目的是,從課文出發,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義,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這三小題涉及搜集資料、口語交際和寫作三項內容的訓練,可以糅合在一起進行活動。
教學建議
一、可以請一兩位同學講一講他們所知道的安徒生的童話,由此導入本文的教學。
二、先讓學生速讀本文,了解丑小鴨的遭遇。然後由老師簡單介紹安徒生的生活經歷,引導學生理解丑小鴨的形象就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寫照。
三、在了解故事主要情節的基礎上,重點理解丑小鴨對自己遭遇的態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理解童話的思想意義。
四、可以做些擴展閱讀,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安徒生的童話。
五、有條件的學校,不妨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安徒生的材料,然後展開討論、交流。
有關資料
一、安徒生的三篇童話(節選)
安徒生用他那富於想像的活潑文體寫下的《丑小鴨》,反映了當時丹麥社會生活的內容;稱贊了不顧別人譏笑和歧視、一心嚮往自由追求光明的人。「丑小鴨」在兩個鴨家族「爭食一個鱔魚頭」的「可怕的喧鬧聲」中,步入了社會。只因為他「丑」,便「處處挨啄,被排擠,被訕笑」,遭遇「一天比一天更糟」。於是,他不斷逃奔,去追求自由。在「一個簡陋的農家小屋」里,他遇到了自稱「聰明人」的貓「紳士」與雞「太太」,他們藉以生活的本領不是向主人獻媚地「咪咪」叫幾聲,就是把自己的孩子(雞蛋)供主人食用。他們可悲地生活著,卻洋洋自得地教育「丑小鴨」:「注意學習生蛋,或者咪咪地叫……」以便在「這個世界」——破屋中生活下去。然而,盡管他們喋喋不休地教育,盡管破屋外充滿歧視、排擠、艱險,「丑小鴨」「走到廣大的世界裡去」享受自由生活的理想始終堅定不移。經受了「嚴冬」的「困苦和災難」,迎來了「一個美麗的春天」,他終於成長為一隻「飛得很高」的「最美」的天鵝,受到了人們的贊美。這篇童話的語言十分樸素,使用了群眾的口語,朗讀出來人們都能聽懂,而且無論讀的人還是聽的人都能感到故事真實動人,總要進一步去思索故事的內容,從中領會一定的教育意義。
(節選自《安徒生童話和故事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
二、「丑小鴨」和「志」 (葉君健)
「人各有志」,這是過去一些舊小說之類的文章中常見到的一句話,最初它大概是出自舊小說中某些英雄人物之口。它曾被廣泛引用,因而流傳甚廣。到了20世紀20年代末和30年代,這句話不再在一般文字中出現了。可能人們覺得它多少帶點「封建」或「個人英雄主義」的味道,而與當時被革命浪潮所激起的時代精神不相稱,於是把它舍棄了。事實上,如果把「志」這個字作廣義的理解,它倒不一定為時代的精神所「局限」,也不一定具有想要「出人頭地」的意思。個人的興趣和對某種理想的追求,也可以說是「志」。根據這個意義,它就具有超越時代的普遍意義了。人所以不同於其他動物,就是因為他活著並非單是為了吃飯、維持生命和享受人生,他還有理想——這也可以解釋為廣義的「志」。
這樣解釋「志」就聯繫到本文的主題了。「丑小鴨」原是世界知名的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寫的一篇同名童話中的主人公,這位作為主人公的小鴨子被其他動物視為丑得出奇,因而處處受到歧視。安徒生用同情的筆觸和詩一般的語言,把「丑小鴨」的遭遇寫得生動感人,因而成為聞名世界的一個名篇,為廣大讀者所喜愛。事實上,這篇故事就是「言志」的作品。安徒生通過它象徵性地描繪了他自己少年時代所經歷的坎坷和難以想像的困難,以及他如何在這種逆境中奮斗不懈去實現他的「志」。因而這篇作品也就一直被認為是安徒生的自我寫照——一篇自傳。
安徒生是一個窮苦鞋匠的兒子,母親是一個瀕於討飯境地的、靠為人洗衣過活的寡婦。安徒生小時不僅經常和飢餓打交道,同時還處處遭到人們的鄙視。但他卻有一個在當時被認為是與他出身不相稱的、「異想天開」的「志」——他想當一個藝術家,一個芭蕾舞演員,一個歌唱家,一個在舞台上表演人生、創造「美」的藝術家。為此,他在一般庸俗人的眼中就成了一個天大的笑柄。但他卻一點也不感到氣餒。
安徒生14歲就離開了家鄉奧登塞市,帶著祖母和母親所積蓄下來的幾十個銅子,隻身去那舉目無親的京城——當時的文化中心哥本哈根,去追求他的理想。不難想像,在當時那個世態炎涼的社會里,等待他的是一種什麼命運。飢餓和精神上的打擊與他結了不解之緣。但他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雖然由於貧困和由此而帶來的疾病折磨了他的身體,毀壞了他的體形和聲音,使他不能成為一個舞台藝術家,但他以堅強的意志最後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他成為全世界億萬兒童所喜愛的童話作家。他在童話作品中所創造出的美和詩,成為人類永遠享受不盡的精神財富和藝術寶藏。
「丑小鴨」的遭遇和安徒生有類似之處。他原是一個不知來歷的、被遺放在牛蒡叢中的天鵝蛋。一隻野鴨把它當做一隻鴨蛋孵了出來。由於這個「小鴨」的體積太龐大,太特別,一般野鴨就對他說:「你真是丑得厲害!」野鴨們說。「不過只要你不跟我們族裡任何人結婚,這對我們倒也沒有什麼大關系。」世俗的偏見已經把它推到社會之外,使他成為化外之民。「呸!瞧那隻小鴨的一副樣兒!我們看不慣他!——於是馬上就有一隻鴨子飛過去,在他的頭上啄了一下。」雖然他隨時都受到歧視和凌辱,他卻懷有一個理想:他熱愛「美」,他要飛。
他正視生活。在四面八方的壓力紛至沓來的時候,他也沒有放棄生的意願和對美的追求。
一天晚上,當美麗的太陽正在落下去的時候,有一群漂亮的大鳥從灌木林里飛出來。小鴨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美麗的東西。他們白得發亮,脖頸又長又柔軟。這就是天鵝。他們發出一種奇異的叫聲,展開他們美麗的長翅膀,從寒冷的地帶飛向溫暖的國度,飛向不結冰的湖泊。
他們飛得很高——那麼高,丑小鴨不禁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興奮。他在水上像一個車輪似的不停地旋轉著,同時把自己的脖子高高地向他們伸著,發出一種響亮的、奇異的叫聲,連他自己也害怕起來。啊!他再也忘不了這些美麗的鳥兒,這些幸福的鳥兒。
他嚮往這些美麗的生物,世俗的偏見和習慣勢力在他心靈上所造成的壓抑和憂郁,卻不能摧毀他對美的追求和嚮往。
「我要飛向他們,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可是他們會把我弄死的,因為我是這樣丑,居然敢接近他們。不過這沒有什麼關系!這比被人們打死,被鴨子咬,被雞群啄,被看管養鴨場的那個女傭人踢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於是他飛到水裡,向這些美麗的天鵝游去。這些動物看到他,馬上就豎起羽毛向他游來。「請你們弄死我吧!」這只可憐的小鴨說。他把頭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著一死。但是他在這清亮的水上看到了什麼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隻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討厭的鴨子,而是—— 一隻天鵝!
他進入了「美麗的行列,美的境界」,他攀上了他所嚮往的美的高峰,他感到幸福,感到生活的真實意義。這就是這篇故事的主題。這篇故事不僅概括地描寫出了安徒生青少年時代的苦難和斗爭,也表達出了他在面臨困境的時候所堅持的信念。
「只要你是一隻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里也沒有什麼關系。」換一句話說,只要你本來就具有高尚的品質和一心向上的意志,那些庸人的訕笑和奚落,不管是多麼厲害,也不能阻止你前進和攀上你所嚮往的高峰。
過去他遭受過那麼多的不幸和苦難,可是現在他感到非常高興。他現在清楚地認識到,幸福和美正在向他招手。——許多大天鵝在他周圍游泳,用嘴來親他。
「丑小鴨」終於實現了他所追求的理想。安徒生也是一樣,他終於成了一個偉大的童話作家,創作出了那麼多充滿了愛和鼓舞人們向真、善、美追求的美麗的故事,給人們帶來快樂、希望和幸福。在他年老的時候,他的故鄉奧登塞市的居民贈他以「奧登塞市榮譽公民」的稱號。在授予這個光榮稱號的那天晚上,他們舉行了火炬遊行,慶祝他們飽經滄桑的兒子安徒生歸來。面對著故鄉的人們,安徒生這樣描述他當時的感情:
我覺得我自己很卑微、無力和渺小。我好像是站在我的上帝面前一樣。我在思想、言語和行為各方面的弱點,現在都在我面前展開。這一切都在我的靈魂里突出地直立著,好像這個紀念日就是我的審判日似的。當人們這樣稱贊和尊重我的時候,上帝一定會知道我是感到多麼卑微。(安徒生:《我的一生的童話》)
這就是具有「大志」的安徒生的本色,也是「丑小鴨」的本色。他雖然通過一生的努力在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得到世人的尊敬,但「在上帝面前」卻感到非常卑微。這里的「上帝」,對安徒生說來就是人民;對丑小鴨說來,就是那些美麗的天鵝。只有在這個「上帝」面前,只有得到這個「上帝」的承認,我們的成就才能表現出它所具有的真正的價值和意義。《丑小鴨》這個故事,雖然是寫在一百三十多年前(1844年),看來今天仍然能帶給我們新的啟示。
網站:http://www.pep.com.cn/czjsys2/index.htm
還有其他課文的教案
參考資料:http://www.pep.com.cn/200406/ca426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