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晉教版教學設計
<從一平方英里到三百萬平方英里>引言:某日,在網上看到一位具名的女大學生寫到:不管你們高不高興,我就喜歡美國……因為――「美國從來沒有侵略其它國家從來沒有擴張的野心」……看到這里我不由啞然失笑--美式文化的傳播太厲害了,居然可以改變一個人對歷史的了解--同時,我也深為我們的歷史教育制度悲哀--如果不是他們教育出只有這樣認知程度的學生――也是他們使這樣認知程度的人進入了大學。簡單點的例子--據我所知:一百多年前,夏威夷還是獨立的國家;加利福利亞和得克薩斯還是墨西哥的領土??它們是怎麼加入美國的?全民公決嗎?笑話!還有一例子可能會引來爭議??林肯是偉大的總統,他所指揮的南北戰爭被稱為偉大的統一戰爭。問題是:在南北戰爭進行中的時侯,兩個美國都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這完全是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消滅??而不是什麼解放黑奴的戰爭??可以想見的:即使當時南方美國立即宣布解放黑奴,戰爭亦將繼續下去??事實上,南北戰爭後近兩百年過去的今天。黑人依然未能完全擺脫被歧視的命運。而南方美國的存在四年之久也證明了它的「群眾基礎」??從這點上來說,北方美國人剝奪了南方美國人的建國自由。這有點說遠了。回過頭來,還是從頭細說美國為什麼會被我認為是最富擴張性的國家吧。說到美國的歷史之初,不能不提到一艘叫「五月花」號的船,當這艘船於****年在東海岸舶碇時,帶來了北美太陸上最早的一批侵略者,(我覺得「殖民者」的稱呼用在美國人頭上不恰當,因為「殖民者」雖然佔有了別人部分的土地,但至少還是讓原有民族也一起生存的,而美國人則不同,他們是通過殺光原有居民來佔有其土地的,因此是十足的侵略者??想想看:殺光佔領土地上的原有居民――連希特勒也沒有做到這一點。而美國人之所以沒有被懲罰,只因為印地安人不是歐洲人眼中的「文明人」。可以想見,如果當初的中國人沒有「國家」這樣的組織形式,我們的命運不會比印地安人好到哪裡――只怕要象熊貓一樣被保護了)他們給這片古老大陸帶來無盡的血腥。有一個傳說,說殖民者剛來到當地時,勢單力孤,不敢得罪當地人。於是送上很多禮物,要求購買一塊羊皮大的地盤。當善良的當地人同意後,他們把這張羊皮裁成極細的長條,圈起了海岸上一平方英里的地盤,有了最初的一塊地盤――我在一本什麼雜志上看到這個故事――是用來證明「美國人的生存智慧」的。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這用計詐得的一平方英里,就是最早的美國。(事實上,歐洲人最初怎樣登上北美,說法很多,都不是很確切――所以,這也可以算一種說法吧)而當時在歐洲,後來最富有擴張精神的英國和俄國,都已經有了數萬平方英里的「傳統地盤」??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以它們雄厚的實力和勃勃的野心,日後還會有國家在擴張效率上比他們更高?!最早的美國人在一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建立了地盤。隨著新侵略者的湧入和人口的自然的增長,原有的土地越來越不夠「開發」了??於是,原來的「恩人」――印地安人就成了他們的敵人。隨著侵略者在沖突中占據了優勢。一場為時數百年之久,對原住民「有計劃、社會化」的屠殺開始了??其作業過程之連貫、分工之明確、計劃之完整――連納粹都望塵莫及。(所以我認為:當歐洲的殖民者殺人時,因為有千年的文明,至少還受到良心的拷問;而在美國這樣的「化外之地」,殺戮卻成為一種「傳統」――所以有人說:歐洲人到了美洲,是百倍的墮落――我說:在北美,他們墮落得更厲害!)侵略者在這個地方努力地用刀槍和犁鏵「聯合作業」了兩百年後,第一塊「掠奪地」(我所以不稱為殖民地,理由同前)成形??那就是誕生美利堅合眾國的第一任總統的弗吉尼亞――面積大約三萬平方英里(沒查資料,估計)。同時,其他「美國人的祖先」也在東海岸的其他地區登陸,建立了自己的地盤??到****年尋求獨立的「大陸會議」召開時,「美國」已經擁有了十三塊「掠奪地」大約三十萬平方英里的面積。在這三十萬平方英里左右的土地上,美國人打敗了英國人――在阿拉巴契山脈與大西洋之間的狹長海岸上建立最早的美利堅合眾國。從此,美國人擴張的征途上就有了「國家」這輛有力的戰車。他們越過阿拉巴契山,一路向西屠殺印地安人。在密西西比河流域,他們遇上了法國人的勢力。法國當時是歐洲強國,而且在獨立戰爭中給了美國人幫助??美國人於是不敢以國家的名義輕舉妄動,只能以個人的名義進行滲透??不久,機會來了,當法國人為普法戰爭焦頭爛額時,美國人威脅利誘,以極其微不足道的價錢「購買」了路易斯安那??據有了一塊比原有面積還大的地,是最肥沃的大平原??直到今天,依然是美國的糧倉――而且,被稱為「世界的糧倉」。美國從法國人手裡得到了路易斯安那??在這里我並不是為法國人感到可惜--說到底,他們也是入侵者,也是屠殺印地安人的劊子手。然而,路易斯安那的易手,卻使美利堅的劊子手們可以越過大平原,一路向西追殺逃亡的印地安人。到最後,幾乎把落基山兩側的印地安人殺絕種。有一首講述印地安人逃亡苦難的歌里唱到: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大地上沒有我們生存的地方……這個後果是誰造成的?還用說嗎?曾經看到過一個統計??說歐洲殖民者來到北美之前,北美大陸大約生活著兩千萬印地安人,而今天美國大約還有三十萬左右的印地安人??而在一百年前建立印地安人保護地時――只怕更少!把一個大陸上廣泛分布的種族屠殺到幾乎滅絕(事實上,99%的印地安部落已經被滅絕)美國人只用了不到四百年時間??創造了一個人類文明的「奇跡」。另外還有一個統計:直到南北戰爭時,兩個美國的人口總和也不超過兩千萬(其中還包括幾百萬黑奴)??而在此之前三百年,當地的印地安人卻不少於兩千萬。??想想看,怎樣的掠奪和殺戮?!這下好了??經過不斷的殺戮和征服,印地安人已快絕種,合眾國也已擁有了超過一百五十萬平方英里的土地,美國應該滿意了吧?!美國顯然還不滿意!因為,「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而在當時的美洲,最人多地廣的,是「西班牙的美洲」。只要想想:在當時的美洲??美國以南的所有土地,除了巴西之外,幾乎都和西班牙有宗屬關系,就不難想像西班牙勢力之龐大。後來,雖然南美各地起義風起雲涌。但在西班牙的墨西哥總督治下依然擁有包括今日墨西哥和今日美國三分之一的土地。美西戰爭於是無法避免。通過數次美西戰爭,以及後來的美墨戰爭,美國又奪取了超過一百萬平方英里的墨西哥土地,把美國的疆域大大地向南拓展了。而曾經的美洲第一強國墨西哥在失去三分之二的土地後,從此一蹶不振。舉個簡單的例子??今天加利福尼亞、得克薩斯、佛羅里達等這些名聲在外的州,當年都屬於墨西哥(或西班牙)。美國已經是西半球的第一強國――美洲,也果然成了「美國保護」下的美洲――美國滿意了吧――你又錯了!美國人馬漢寫的《海權論》告訴了美國什麼?――「要維護自己在世界上無所不在的經濟利益――必須有一支無所不至的海軍控制所有可能到達的海域」。南北戰爭以後,美國人用了一百年時間建立了一支世界最強的海軍――稱霸地球70%的表面。而在這擴張的過程中,這支海軍需要前進的基地――他們覺得獨立的夏威夷島國不錯――於是它就成了美國國旗上的一顆星。同樣的――當沙俄為糟糕的財政幾乎破產時,美國人送去了它急需的美金――條件不過是割讓「小小」的阿拉斯加。這樣一來,我們終於看到了今天的美國――三百萬平方英里的版圖!
② 美國經濟發展歷程給我們的啟示
對於來較奉行絕對自由源市場經濟的美國來說,過於寬松的政策及監管,造成了經濟發展的蓬勃,同時帶來隱患(2008年由次貸危機發展的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與此息息相關),今年,政府加強了監管與相關政策的制定,然而對於目前的美國經濟來說,市場信心還有代加強,同時本土的加工生產業如果能夠得到有效發展,美國的就業率也能得到很大提高。美國經濟給我們的啟示很多,及點需要注意的:外資市場的平衡與發展,經濟發展的市場監管,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等等吧
③ 美國經濟的發展1.美國經濟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哪三個階段分別有何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世紀五來六十年代:持續發展,西部和自南部繁榮;七八十年代:70年代發生危機,經濟地位下降,80年代進行調整,經濟發展受限;90年代:持續穩定發展,進入新經濟時代。 2.二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是資本主義自我調節與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美罔在國際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歷史與現實都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實力對於一個國家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我國的經濟建設在產業結構上應該注意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合理配置;在空間布局上要加大對中兩部地區開發的力度。 |
④ 美國經濟發展史大概是怎樣的
1607到1753年是屬於殖民期,經濟很不發達;1754到1783年是美國的獨立運動時期,當時經過了波士頓茶事件、列剋星敦槍聲後,美國成為獨立國家,經濟開始獨立。
1850到1869年美國南北戰爭,此時美國北部屬於城市化進程中,經濟發展迅速,南部還是奴隸制庄園管理,經濟相對落後許多,統一全國後,經濟步入一體化。
1870到1929改革時期,其中一戰後經歷了柯立芝繁榮,1929到1932經濟危機,1933開始羅斯福新政,此後至二戰一直處於復甦階段。
二戰後美國經濟一躍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龍頭老大,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現在美國經濟地位不變,卻因西歐一體化和日本崛起,世界經濟開始有了多級分化。
(4)美國經濟的發展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石油危機
美國和蘇聯的冷戰至這段時期仍未停止。其間美國和蘇聯展開了一連串的太空競賽,蘇聯派出了世界首個太空人加加林上太空,而美國則派太空人首次登陸月球。
七十年代越南爆發戰爭,北越與南越開戰,美國為阻止蘇聯和共產勢力擴張,毅
美國參與的越戰中的畫面。
然介入越戰。其間美軍傷亡人數不斷增加,最終北越統一了越南,美國的企圖未能實現。
70年代初期,由於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是歷來最嚴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一度復甦。但到70年代未期,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3年10月以色列與中東一系列國家關系惡化,觸發中東戰爭。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了打擊對手的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布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1974年美國還要派發汽油定量配給票。這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機。
原油價格暴漲,引起了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經濟衰退,據估計,美國GDP增長在這段期間就下降了4.7%。
過了數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而後伊朗和伊拉克開戰,原油日產量銳減,國際油市價格飆升,每桶原油的價格從14美元漲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引起了西方工業國的經濟衰退,據估計,美國GDP大概下降了3%。
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蘇聯。1981年4月12日,美國成功發射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⑤ 美國的經濟發展狀況
19世紀後,美國的經濟可以說是高速發展,但是到了1924年,美國的華爾街和紐約股票交易所暴發出了經濟危機,迅速席捲了美國和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的危機,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了1/3以上,世界貿易總額縮減了2/3。1930年的美國,經濟蕭條冷落,事業人數猛增,超過了420萬,到了1931年,攀升近了一倍,到了1933年,事業人數已經到了1500萬-1700萬人。就在1933年,羅斯福任美國總統,宣布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與指導。美國的經濟就此緩慢的恢復過來。
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成為世界最富強的國家,美國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術成果,改進傳統工業的生產技術改善人民生活,所以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的經濟持續繁榮尤其是西部和南部。1969年美國宇航員登上了月球,1945年到1969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翻了一番還多。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弊端日益顯露,由於中東的產油國提高了石油價格,引發了1974-1975年的世界性危機,美國經濟地位下降,70年代後期80年代初,美國的經濟緩慢回升,但受到通貨膨脹的困擾。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美國的債務負擔加重,成為世界最大的負債國,經濟發展受到制約。
20世紀90年代,美國政府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促進了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發展。因此,人們認為美國進入新的經濟時代,特徵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就在老布希執政時,美國出現了戰後第九次經濟衰退。
⑥ 美國經濟的發展: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哪些因素請談談你的
經濟發展的過程
⑦ 美國經濟發展史
一)反托拉斯
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後,美國出現的第一次政府幹預是共和黨西奧多-羅斯福的反托拉斯,西奧多有「托拉斯轟炸機」的稱號。
謹小慎微的塔夫托幾乎無所作為,最後和西奧多-羅斯福分道揚鑣;
民主黨的威爾遜繼續高舉共和黨人西奧多的旗幟,反對托拉斯,制定了著名的著名的克萊頓反托拉斯法。
以上是第一階段的國家干預。
(二)自由放任
1921年,共和黨人哈定入主白宮,揭開了哈定--柯立芝--胡佛的時代。哈定對威爾遜的政策非常不滿,主張「回復常態」,是自由放任再次興起。柯立芝信奉「只要政府什麼事都不做,80%的問題就會自然解決」。胡佛極力主張放任自由,他自己也是個人奮斗的成功典範。三任總統自由放任的結果是,給美國帶來了30年代的大蕭條!!!「胡佛」這個詞從英雄的代名詞變成了罵人的前綴。胡佛任期結束時的1933年的GDP(414億)大約下降到了1929年(868億)的50%。
(三)羅斯福新政
1934年民主黨富蘭克林-羅斯福上台後,實行了「新政」,對經濟實行強力的國家干預,首先挽救銀行,然後開展農業復興和工業復興,制定了旨在保護窮人和勞動者的瓦格納法、社會保障法,開展大規模救助,聯邦政府興辦公共事業等。羅斯福的新政,為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摸索出了一條延長壟斷資本主義生命的可行途徑,也就是大力發展非法西斯主義的、走所謂「福利國家」道路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羅斯福去世後,杜魯門開展「公平施政」,在經濟政策方面仍然奉行羅斯福的國家干預政策。前後2人5屆20年,這是第二階段的政府強力干預。
(五)艾森豪威爾的現代共和黨主義
1953年,共和黨艾森豪威爾入主白宮,他們擔心新政以來大規模的國家干預,無異於「滑向了社會主義」,因此,他們極力試圖回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自由放任的狀態),但美國的現實情況最終使得艾森豪威爾政府接受了新政以來民主黨政府的社會經濟改革,走了一條完全不同於胡佛時代的新共和黨路線——一條中間路線。50年代的美國,出現了「豐裕社會」的「另一個美國」現象,社會兩極分化仍然嚴重,貧窮仍沒有消除。50年代經濟增長緩慢,黃金外流,受到蘇聯的嚴重挑戰,黑人運動高漲。
(六)肯尼迪的「新邊疆」和約翰遜的「偉大社會」
1961年,民主黨肯尼迪入主白宮。在經濟政策上,繼續奉行凱恩斯主義,實行以減稅為主的長期財政赤字政策,同時實行雙重利率的廉價貨幣政策,以及在和平時期對工資和物價的非強制性管制。在社會福利政策方面,聯邦政府大大加強了對勞動力再生產的干預,以適應社會會發展和科技革命提出的新需要,使「福利國家」設計的范圍迅速擴大。鑒於黑人運動來勢迅猛,國會通過了3大民權立法,從法律上取消了種族隔離制度。肯尼迪發起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使美國的科技事業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這是第三次政府幹預,也是政府幹預的最高潮。
(七)反對新政傳統的初步嘗試
1969年,共和黨人尼克松入主白宮,它最初嘗試走一條完全不同於新政的保守主義路線,試圖對經濟、社會福利和政府體制進行大規模改革。在經濟政策上,他幾度採取反凱恩斯主義的政策;在社會福利上,他削減「偉大社會」項目,並提出取代聯邦社會救濟的家庭援助計劃;在政府關繫上主張改變權力集中於華盛頓的流向,實行所謂的新聯邦主義;在民權問題上阻撓以校車接送學童方式消除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制。
這些政策的實施,到了1970年,工業生產回升乏力,失業率高達5.9%。這一切使尼克松不得不採取「姑且一試」的國家干預措施。1971年1月4日,尼克松在電視上公開宣布,他要用赤字財政政策來實現充分就業。
尼克松任內幾次想擺脫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政策,但每次都不得不走回到國家干預的道路上來。
⑧ 歷史課堂實錄 美國經濟的發展
二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戰爭結束後,經過恢復與改造,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持續發展,西部、南部呈現繁榮景象;第二階段,面對危機與「通脹」,經過調整,80年代中期以後,經濟形勢好轉,但債務負擔沉重;第三階段,通過調整政策,90年代以來,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進入新經濟時代。
二戰後美國的經濟發展及其特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經濟實力驟然增長,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佔有全面的優勢。在完成了由戰時經濟向和平時期轉變之後,美國經濟從20世紀50年代起在上述優勢地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持續增長。從1955至1968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雖然在同一時期西歐各國和日本的整體經濟增長速度趕上了美國(法國為5.7%、聯邦德國為5.1%、日本為7.2%、英國為2.8%),但是戰後美國經濟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中仍佔有優勢地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時期美國經濟曾經出現連續106個月的持續增長,這一記錄直至90年代出現所謂的「新經濟」之後才被打破。
美國戰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優勢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戰後美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不是表現在採取工業國有化的形式,而是運用財政和金融手段對資本主義的再生產進行干預。其主要特點是不斷地依靠增加國家預算中的財政支出,依靠軍事定貨和對壟斷組織甚至中小私營企業實行優惠稅率來刺激生產,增加社會固定資本投資。雖然美國沒有在戰後實行工業國有化,其經濟體制仍保持著較為典型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但是,美國聯邦政府在戰後對許多新興的工業部門、重大科研項目、現代化公共設施進行大量的投資。比如美國政府對發展原子能工業的投資,從1945年至1970年共計175億美元;對宇航工業的投資,從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億美元。美國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為戰後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戰後美國的經濟繁榮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對新科技產業部門的投資風險高,因此戰後美國政府就主動出面承擔起對這些部門的投資任務。美國政府在戰後對經濟的干預還表現在,為了維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項目下通過國家購買進行出口,另一方面對某些美國產品的出口實行補貼。在「援外」項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國出口比重中,1949年佔46%,50年代佔30%左右,60年代佔20%左右。此外,美國政府還通過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科研和教育網點,推行社會保障政策等,在緩和國內階級矛盾的同時,進一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具有一系列新特點。首先,從50~60年代,美國經濟增長出現了一個西方經濟學家所稱的「黃金時代」。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經過「黃金時代」的發展從1961年的5 233億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億美元;1965~1970年美國的工業生產以18%的速度增長。1970年美國擁有世界煤產量的25%,原油產量的21%,鋼產量的25%。1971年美國擁有汽車1.11億輛,83%的家庭至少擁有一輛汽車。1970年美國農產品比1950年增長了2倍,一個農民能養活47.1個人。戰後美國經濟增長出現「黃金時代」的主要原因為:(1)上述已經提到的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加強了干預;(2)為應付冷戰而加強的國民經濟軍事化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增長;(3)戰後技術革命推動了經濟的迅速發展;(4)利用戰後的經濟優勢地位,擴大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充分利用國外的廉價資源,其中特別是石油資源,從而極大地獲取高額利潤;(5)戰後美國的國內政治局面相當穩定。
其次,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重心逐漸向西部和南部轉移。美國傳統的工業區在東北部,隨著戰後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沒有傳統工業負擔的美國西部和南部,由於擁有新興工業的原料——石油而特別適宜於諸如飛機製造業、石油工業和石油化工等新興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美國西部和南部的新財團也驟然興起,在經濟乃至政治上與傳統的東北部財團形成激烈的競爭。比如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的資本家,形成了加利福尼亞財團,控制了美國最大的銀行——美洲銀行;而南部的得克薩斯州由於戰時石油開采和軍事工業的擴建也形成了得克薩斯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在50年代就已成為美國的第三大財團,其實力僅次於摩根財團和洛克菲勒財團。得克薩斯財團的實力雖然差一些,但是它經常和其他財團結盟與東北部的老財團如摩根和洛克菲勒財團展開對抗。美國西部和南部經濟實力的增長,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財團的興起,對美國的政治也產生巨大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歷屆政府的大權主要由東北部的財團操縱,但是這種政治局面在戰後開始發生變化,西部和南部的財團逐漸在政治上與東北部的財團展開競爭。美國的政治權力不再由「多雪地帶」的東北部獨占,西部和南部的「陽光地帶」開始分享政治權力。
再次,現代跨國公司在美國興起。跨國公司在20世紀上半期就已出現,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早期的跨國公司還是以局部地區為重點,其經濟實力和業務經營的多樣化也沒有達到現代跨國公司的地步。戰後,現代跨國公司首先在美國獲得空前的發展,對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現代跨國公司首先在美國飛速發展的原因是:(1)美國在戰後憑借其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地位,掌握了世界經濟的領導權。美國的壟斷企業因此可以自由地向海外擴張,充分地利用全球資源和世界市場,通過直接投資,以投資代替出口,擴大並保持在世界市場上的絕對份額,從而贏得高額利潤。(2)美國政府對待企業特別是對待大公司採取十分寬容的態度。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美國經歷了三次企業兼並的浪潮。第一次兼並浪潮發生於 19、20世紀之交,主要為同一產業部門的大企業吞並小企業。第二次兼並浪潮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其特點是從控制生產開始,到控制原料的供應和加工,直至最終控制銷售市場。第三次兼並浪潮就發生在二戰後,從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其特點為混合合並,即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上互不聯系的企業進行合並和吞並,從而形成混合聯合公司。這樣的混合聯合公司從一開始就不是僅以爭奪美國國內市場為主要目標,而是以世界市場為導向,為世界市場設計商品,根據全球資源(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不同分布情況,同時在幾個國家生產,並把自己的金融和銷售戰略瞄準世界市場。由此,通過戰後混合兼並的美國大公司紛紛成為現代跨國公司。它們擁有巨額的資本、廣泛的經營范圍,並且其業務經營強調「全球戰略」,因此可以獲取龐大的利潤。例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原先的主業是製造汽車,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該公司除了製造汽車,還製造飛機發動機、洲際導彈、潛艇、宇宙飛船和家用電器等,並且在全球范圍內設立子公司,形成全球性的生產和銷售網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潤。美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在60年代合並了120個不同的工商企業,並將業務擴展至全球,在海外的57個國家中建立150餘家子公司,經營范圍也擴大到麵包和食品、人造纖維和紡織、建築、旅遊、印刷和出版、金融和保險等行業和部門,當然電話和通訊業依然是該公司的主業。
最後,戰後美國的經濟危機的烈度大大減低。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60年代末,美國沒有出現過1929~1933年那樣的經濟大危機,但是曾經經歷過5次經濟衰退(或者可以說發生過5次一般的經濟危機)。戰後美國經歷的第一次經濟衰退是在1948~1949年,其間工業生產下降了8.3%,失業率達5%。第二次經濟衰退從1953年8月延續至1954年8月,工業生產的幅度下降 9.1%,失業率達6.2%。第三次經濟衰退從1957年7月起到1958年4月止,時間雖比較短,但是程度卻比較嚴重,工業生產驟然下降13.5%,失業率高達7.5%。1960年2月到1961年2月美國發生了戰後的第四次經濟衰退。工業生產下降8.6%,失業率為7%左右。1969年10月到1970年11月美國發生了戰後的第五次經濟衰退。工業生產下降8.1%,失業率達7%以上。從上述一系列數字可見,雖然戰後美國經濟並沒有擺脫資本主義經濟固有的周期性循環,經濟危機或經濟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時間就要出現一次,但是經濟危機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業生產下降幅度基本在10%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這次持續的時間最短。另一方面,戰後美國政府對經濟危機都實行了一系列凱恩斯主義的反危機手段,即運用赤字財政,通過膨脹通貨,刺激總需求,從而抑制經濟危機的破壞程度,避免大量的企業在危機中倒閉,同時控制失業率的急劇攀升,穩定社會秩序。當然,美國政府的這些國家干預的辦法,在解決危機的同時,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國債大增,通貨膨脹有增無減,以至於積重難返,對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經濟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
⑨ 美國經濟發展歷程
和訊特約(和訊財經原創) 現貨金周四最低探至1411.6,最高1415.0,最低1402.1,收盤在1404.4,日漲幅-0.53% ,美國ETF黃金基金SPDR Gold Shares減倉3.33964噸至1280.72噸。(和訊財經原創) 觀察昨日盤面,我們可以發現,黃金與美元再度上演了共同下跌的局面。筆者認為,短線上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兩方面因素影響。其一,美國經濟數據強勁,降低了市場的風險偏好情緒,加之近兩日美國拍賣國債較為順利,投資者選擇更為保險的國債市場;其二,年末獲利回吐盤涌現,抑制金價的漲幅。(和訊財經原創) 推薦閱讀 [熱點]
埃及動亂黃金再顯避險功能 金價觸底反彈 2010貴金屬幣漲幅翻倍 開羅騷亂難解黃金「壓力山大」 中國應始終不渝逢低吸納黃金 不確定因素增多 期金提早應對 金價陷區間整理 中期震盪下行 黃金ETF:投資黃金新途徑 [微博]熱議實物黃金分析 雖然現在金價短線上站穩1400上方,但必須謹防明年一季度的回調風險。筆者認為,現在正逢世界各地區假期,市場交投冷淡,尤其是美國經濟數據的變化和政策難以對價格造成較大影響。進入明年行情,若美國經濟真的強勢回歸,黃金市場的走勢將不容樂觀。短期內,美國已從四個方面體現出復甦的跡象,極有可能對短期內的金市形成不利的影響。(和訊財經原創) 第一,美國的消費情況有所改善。美國人口普查局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1月份的零售額較上年同期增長7.7%,經通貨膨脹因素調整後的實際增幅為6.3%。如果基於三個月的年率化基數計算,美國11月份的實際零售額躍升12%,當月新車和二手車的購買量折同比增長27%。(和訊財經原創) 雖然美國國會上周通過的減稅法案會減免美國人工資所得中用於社會保障方面的納稅支出,從而應對美國人的消費開支有所提振。但推動消費開支的主力是工資收入。在截至今年10月的12個月中,美國人的平均工資比上年同期高3.4%,創出30多個月以來的最大年度升幅。鑒於美國的失業率預計將會下降,美國人的工資增長速度應該也會加快。(和訊財經原創) 第二,從昨日公布的初請失業金數據來看,美國就業率可能於近期有所增加。數據顯示,12月25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減少3.4萬人至38.8萬人,為2008年7月以來最低水平,表明美國勞動市場在邁入2011年之際正逐漸好轉。無論如何,11月份新增就業崗位15萬個這一人們最初預期的景象將很快成為常態。這一平均增長量雖然以歷史標准衡量算不了什麼,但與截至11月底的12個月內每月平均只增加7萬個就業崗位相比,前者足足高出了一倍以上。如果形成一種良性循環,那麼失業率下降將會提振消費支出,而消費開支增加反過來又會刺激就業人數增長。(和訊財經原創) 第三,美國近期的投資者的樂觀指數穩步有升。與2010年的情況不同,美國大量小企業明年將不再拖美國經濟的後腿,反而會對美國經濟起些許提振作用,這種轉變對改善美國經濟會大有幫助。(和訊財經原創) 第四,美國的減稅法案當中刪除了一些不利於美國經濟發展的內容。短期內利好於美國經濟的復甦和美元的起穩。(和訊財經原創) 但對於黃金市場的中長期走勢而言,這項減稅法案8850億的規模較大,美國自己肩上就承受著巨大的財政赤字壓力,除非伴隨以政府削減支出,否則減稅起不了多大作用。一方面美國聯邦赤字的前景已經惡化,美國赤字難題的解決繼續被拖延,另一方面,奧巴馬的減稅法案確實推遲了財政休克的爆發,而這種休克會減緩美國的經濟擴張。(和訊財經原創) 因此,雖然美國經濟的復甦會抑制金價一季度的漲勢,但黃金市場強勁的實物需求和投資需求仍會為金價的上行提供充足的動力,所以,我們認為,若金價一季度有所調整,明年下半年仍存在著較大的上漲空間。(和訊財經原創) 作者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和訊財經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