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長亭送別教學設計

長亭送別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27 10:52:01

❶ 各位帥哥美女,幫幫忙,請告訴我老舍先生寫的《林海》中含意深的句子是什麼,順便也告訴我體會吧!

這篇課文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及其在國計民生中的作用,
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由衷的
喜愛之情。
課文從作者進入原始森林的感受寫起,
依次寫了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特點以及由這些景物產生的聯想,最後講參觀林場的見聞、感受。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
一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祖國自然風光的美,
並了解自然資源在祖
國建設中的作用;二是引導學生欣賞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質朴而優美的語言。
本課的重點是講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游覽大興安嶺的感受。
大興安嶺的景物,先講「嶺」。「嶺」的主要特點是溫柔。這一特點是通過同秦嶺的對比突出的。「孤峰突起」「盛氣凌人」「雲橫秦嶺」,都描寫了秦嶺的高大、突兀、險峻;而大興安嶺的嶺,卻「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嶺」的另一個特點是連綿不斷,形態各異:「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鍾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這里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再講「林」。林的顯著特點就是像大海,因此稱之為林海。「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突出了林海的一望無際和蒼翠碧綠。「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又「像海邊的浪花」,進一步突出了林海的點。
然後講「野花」。野花的特點是種類多。「我是愛花的人,到這里我卻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兒來」,可見野花的種類非常之多。最後,作者把大興安嶺比作一個溫柔、美麗的姑娘,說它「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綉花鞋」,這顯然是對大興安嶺景物的綜合,滲透著作者無限的喜愛之情。
游覽大興安嶺的感受,作者概括為四個字:親切、舒服。「親切、舒服」,在課文中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寫作者親眼看到大興安嶺,並且走進原始森林,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樹時。由於大興安嶺跟自己印象中的「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的嶺截然不同,「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自然會使作者產生一種「親切、舒服」的感受。第二次是在描繪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然後講由這些景物產生的聯想時。大興安嶺的景物不僅可供人觀賞,它還為祖國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可見,大興安嶺的景物已同祖國建設結為一體,想到這些,作者覺得大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心中自然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是在參觀林場後。參觀林場之後,「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這是因為在林場看到了「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人們不僅伐木取材,而且造林護苗,使林海萬古長青。

二、學習目標

1.

學會

9

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珊瑚、椽柱、桌椅、廣廈、伐木、綜合、高不

可攀、盛氣凌人、興國安邦。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感受大興安嶺景物的美,認識大興安嶺在祖國建設中的作

用。

三、教學建議

1.

課前,可讓學生在中國地圖上找一找大興安嶺,了解其位置。如有可能,找幾幅大興

安嶺和秦嶺的圖片,以便從感性上認識兩者的不同。

2.

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於使學生感受大興安嶺那種特有的溫柔的美。

首先,

要引導學生准確地理解語句表述的意思。如,

「雲橫秦嶺」

,指的是雲在秦嶺的半

山腰,

可見秦嶺山勢之高。其中的一些比喻句、擬人句更應指導學生理解。

教學時不必講比

喻、

擬人等名詞術語,

而要讓學生從內容上具體體會其中的

「海洋」

指什麼,

「白色的浪花」

指什麼,

為什麼說興安嶺會打扮自己。

在理解這些語句的意思時,

還要注意不要讓學生產生

誤解。

如,

課文拿秦嶺同大興安嶺對比,

主要是為了說明大興安嶺給人一種溫柔、

親切的感

覺,不像秦嶺那樣孤峰突起,盛氣凌人。作者絲毫沒有貶斥秦嶺的意思,因為秦嶺的雄偉、

險峻也是一種美。

其次,

在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時候,

還要啟發學生想像語句所描述的情景,

如,

「群

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是什麼樣子,

「海邊上」

「泛著白色的浪花」

是什麼樣子,

「青松作衫,

白樺為裙,還穿著綉花鞋」是怎樣一幅畫面。要力求讓學生眼前彷彿浮現出一幅一幅圖畫。

再次,在理解、想像的基礎上,加強誦讀,特別是有感情地朗讀,是感受景色美、語言

美的主要途徑。朗讀本課,有些地方需要教師略加指點。如,

「大興安嶺這個『嶺』

,跟秦嶺

的『嶺』可大不一樣。

」讀這一句時,兩個帶引號的「嶺」和「大」要略加強調,以形成鮮

明的對比,同時要讓學生意識到「大不一樣」和「不大一樣」是不同的。

「這里的嶺的確很

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

『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這句里的六個「的字結構」形成三組對比,每一組在朗讀時,語

氣、音調應略有變化,以突出嶺的形態之多。

3.

語言質朴而優美,是老舍先生作品的一個特點,也是本課的一個特點。指導學生學習

本課,

要在引導學生感受祖國山河美的同時,

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美。

體會課文語

言美的主要途徑是朗讀、

背誦和抄寫。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背誦一些段落,

抄寫

一些優美的語句。

4.

課後「思考·練習」第二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體會作者游覽大興安嶺的感受。

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

也是一個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這一點,

可先讓學生在通讀課文的

基礎上,找到三次講到「親切、舒服」的句子;然後,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說說作者每一

次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親切、舒服」的感受的;最後,讓學生把三次感受聯系起來,認識

到這三次感受雖然都是「親切、舒服」

,但一次比一次更加強烈、深刻。

課後「思考·練習」第三題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深究課文,

培養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

問題、

提出問題的能力,

啟發學生養成與同學合作學習,

在合作學習中陳述自己意見的習慣。

題目中所提出的問題是舉例性質,可以啟發學生再提幾個問題,與大家一起討論。

如,

為什

么說大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討論時,應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教師也可以

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只作為參與討論者的看法,不要讓學生當作唯一的結論。

「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

這句話,

顯然是把興安嶺當作一個溫柔而美麗的姑娘

來寫的:穿著碧綠的上衣,銀白色的裙子,五顏六色的綉花鞋。這樣寫,把靜止的景物寫活

了,從而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思考·練習」中的選做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做的,不必統一要求。學

生只要用簡筆畫把秦嶺與大興安嶺的不同特點表現出來即可。如:

5.

本課的生字「廈」

,在這里讀shà,用在地名「廈門」中讀xià。

「伐」

,注意不要

寫成「代」



下列詞語解釋只供教師參考,一般不宜原封不動地講給學生。

孤峰突起:單獨的一個山峰高高地聳立著。

盛氣凌人:形容驕傲蠻橫,氣勢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許許多多山峰都是碧綠的顏色。

興國安邦:國家興盛安定。

本文轉自

:http://www.jpxxw.com

精品學習網

二、學習目標

閱讀已結束,如果下載本文需要使用

1下載券 下載

想免費下載本文?
立即加入VIP

文檔免下載券下載特權

全站付費文檔8折起

千本精品電子書免費看

把文檔貼到Blog、BBS或個人站等:
復制 預覽
普通尺寸(450*500pix) 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歡

林海教學設計 人教版第十一冊語文教... 導學案模式 教學反思 高中語文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 初中語文教案 大學語文教案

《林海雪原》教學設計 6頁 免費
林海教學設計 暫無評價 2頁 免費
《林海》教學設計 2頁 免費
《林海》(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暫無評價 1頁 免費
激發主動意識強化語文實踐:《林海》教學設計與評析 暫無評價 3頁 免費
更多與「林海教學設計」相關的內容>>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教案第三單元 5頁 1下載券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教案第一單元 7頁 1下載券
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教案(人教版) 暫無評價 66頁 免費
人教版第十一冊語文一單元教案 20頁 免費
人教版第十一冊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 129頁 免費
更多與「人教版第十一冊語文教案」相關的內容>>

導學案模式 2頁 2下載券
杜郎口中學導學案模式 5頁 免費
講評課導學案模式(3) 暫無評價 3頁 免費
復習課導學案模式(2) 暫無評價 4頁 免費
新授課導學案模式(1) 暫無評價 4頁 免費
更多與「導學案模式」相關的內容>>

口語交際教學反思 3頁 1下載券
翠鳥的 教學 反思 2頁 1下載券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21篇 21頁 1下載券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2頁 免費
教學反思 1頁 3下載券
更多與「教學反思」相關的內容>>

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案全冊 精品 63頁 3下載券
人教版 高中語文必修二 甘霖教案專輯 98頁 5下載券
高中語文有關教案、錄像、課堂實錄網址 9頁 5下載券
教師資格考試高中語文說課教案:長亭送別 暫無評價 2頁 免費
教師資格考試高中語文說課教案:荷塘月色 5頁 免費
更多與「高中語文教案」相關的內容>>

觀潮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暫無評價 8頁 免費
小學語文第七冊教案(1-4)單元 暫無評價 100頁 免費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 25頁 2下載券
蘇教小學語文一下教案 100頁 免費
小學第十冊語文教案第五單元 暫無評價 39頁 免費
更多與「小學語文教案」相關的內容>>

河南教師招聘初中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語音新聞》教... 暫無評價 2頁 免費
河南教師招聘初中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七子之歌》教... 暫無評價 2頁 免費
河南教師招聘初中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柳葉兒》教案... 暫無評價 2頁 免費
河南教師招聘初中語文教案:九年級語文《沁園春雪》教... 2頁 免費
河南教師招聘初中語文教案:八年級語文《萬紫千紅的花... 暫無評價 3頁 免費
更多與「初中語文教案」相關的內容>>

大學語文教案 172頁 免費
海南大學語文教案《飲酒》其五 26頁 免費
廈門大學大學語文教案 暫無評價 50頁 2下載券
大學語文教案2 9頁 免費
大學語文口語表達教案 41頁 1下載券
更多與「大學語文教案」相關的內容>>

今日推薦

80份文檔

中考壓軸試題

2015年上海各區中考數學一模壓軸題

北京市2008年-2014年中考數學壓軸題

北京市2015年中考物理模擬試題

48份文檔

春季養生

春季男性必吃的12種食物

男性常搓九部位補腎又健腦

春季養生及疾病預防知識

240份文檔

2015小學生寒假作業

小學五年級趣味語文題

小學假期趣味題目綜合

小學四年級趣味數學題

您的評論 *感謝支持,給文檔評個星吧!

240
發布評論
換一換

用戶評價

評論載入中...

暫無評論

©2015 Bai 使用網路前必讀 | 文庫協議 | 網站地圖

用手機掃此二維碼:×

*當前選擇了字,最多支持70字。

以下結果由提供:×

網路翻譯

網路詞條:×

網路
關閉

搜試試 3 幫助去網頁搜索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下載1 下載券做任務領下載券立即前往

/3

分享到:
QQ空間新浪微博人人網微信

掃二維碼,快速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500元 免費領1 領取
下載券

每日分享>

給好友分享精選文檔贏取下載券

每日簽到>

堅持每日簽到,送經驗值和下載券

每日懸賞>

搶做懸賞任務,拿下載券獎勵

新版反饋

加入文庫VIP,獲得免下載券特權

免費下載通道

1 下載券下載

❷ 語文教學內容重構

今天開始閱讀王榮生教授的第三本書《語文教學內容重構》。

第一章第一節《如何使用語文教材》中指出,語文教師教學內容選擇的現狀中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1。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缺點發生困難,甚至混亂。教學大綱或課程標准、學生的現狀應該是最基本的依據,但不少老師卻把考試范圍、學校或當地階段教育重點、教學參考用書、教師用書、教學輔導資料等次要的東西當作一句,還有人甚至把網路上一些教案、單元學習指導當作依據。

2。現行的語文教科書脫離教學實際,編排不合理,導致教學各行其是。

3。在補充閱讀材料的選取上標准各異。盡管老師們都知道應該要補充課外材料給學生,但根據卻不盡相同,相對集中於「人文」方面的,可以反映我們語文老師高度的教書育人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4.語文老師的備課負擔過於沉重。語文老師要授課、改作業、答疑、課後輔導、興趣小組的指導,常常佔用了很多時間,而備課只能倉促應戰。

在分析語文教材編制的現狀及給教學帶來的問題時,王教授認為,首先應對幾個術語分清其含義:

語文課程目標」主要面對的是「是什麼」的問題。

「語文課程內容」主要面對的是「教什麼」的問題。語文課程內容從大的方面來看一是構成人文素養確切所指的是文學文化經典作品(定篇)以及對它們的闡釋,二是包括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度在內的語文知識。

「語文教材內容」主要面對的是「用什麼去教」的問題。理想的語文教材內容應該做到「課程內容教材化」「教材內容教學化」:一方面,課程內容要通過種種資源的運用是指具體地顯現;另一方面,教材要形成可操作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走進經典的世界,建構語文能力。

「語文教學內容」主要面對兩個問題:一,針對具體情境中的這一班學生乃至這一組學生、這一個學生,為使他們更有效地達成既定的課程目標,「實際上需要教什麼」;二,為使具體情境中的這一班學生乃至這一組學生、這一個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課程內容,「實際上最好用什麼去教」?語文教學內容既包括教學中對現成的教材內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師對教材內容的「重構」——處理、加工、改編乃至增刪、更換;既包括對課程內容的執行,也包括在課程實施中教師對課程內容的創生。

在談到語文教材的雙重價值時,王教授引用了李海林先生文章中的一些觀點。李海林認為,語文教材具有雙重價值,即「原生價值」和「教學價值」,而者應該對立統一。而者分開理解是容易的,而統一則顯得有些難。按照李先生的意思,一篇文章進入語文教材之後就不再是一篇社會閱讀的客體了,而是語文教學的材料,它在原生價值的基礎上生發了教學價值。也就是說,學生閱讀課文獲取信息,這只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顯性的行為,學生閱讀課文獲得「如何傳播信息」的言語智慧,則是一個更為本質的行為。從目標取向上來看,語文教材的教學價值,處在語文教學的最高層次,而語文教材的原生價值,則是為實現語文教材的教學價值鋪路、搭橋的。

就語文教學內容的生成而言,李海林先生還指出,語文教師是語文教學內容的歷史生成者和理論生成者,而學生則是語文教學內容的現實生成者。

本節還引用了陳尚余老師的文章《用好文本資源,進行有效對話》。作者首先主要分析了當前語文教學中文本資源浪費的現象:解讀過程中的「套板效應」和「結論先行」。所謂「套板效應」是近代文藝心理學上的一個術語,原指「一件事物發生使你聯想到一些套語濫調,而你也就安於套語濫調,毫不斟酌地使用它們,並且自鳴得意」。(見朱光潛《咬文嚼字》)所謂「結論先行」是指學生在閱讀課文之前,頭腦里先有了關於該課文內容、形式方面的理性認識,這種理性認識不是從閱讀感受中歸納出來的,而是從別的一些途徑直接獲得的。第二個方面是,師生對話的話題有偏差,通俗地講就是力氣用錯了地方。第三個方面是,在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沒能幫助學生達到應有的認識高度或感動層面,常常是半途而廢,有的還是半生不熟就匆匆熄火了。第四個方面是,在處理教材時,取其一點,不及其餘,所謂「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這種做法對具有多角度、多層面內涵的文本而言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

沒有看到書,就只有這樣的一篇相當於是觀後感吧!!如果是好書,建議您還是去書店買一本吧!!!

❸ 柳永的《 雨霖鈴》的教案有哪些

知識和能力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詞作風格,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品味詩內詞富有表現力容的語言,體會寫景的妙處;

3、 感受詞中凄涼孤寂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飄零凄苦的形象,培養詩詞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古人傷離別、重真情。

教學重點

1、在朗讀中品味詞的意境;

2、引導學生體味本詞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3、引導學生在了解這首詞內容的基礎上把握誦讀技巧;

4、引導學生深刻分析這首詞的藝術特色。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質疑法、點撥法等。 課時安排 一課時

❹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的內容在什麼

全日制高中語文教學大綱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對於學生學好其他學科和今後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有利於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吸收人類進步文化,提高國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語文教學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聯系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注重培養創新精神,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服務。 一、教學目的 高中語文教學,應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學生繼續加強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重視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學內容和要求 (一)閱讀 1.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默讀注重效率。閱讀具有一定的速度(一般現代文的閱讀每分鍾不少於600字)。 2,發展獨立閱讀能力,能閱讀實用類、文學類、理論類等多種文本;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或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對閱讀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學習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 3.能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感情;能根據語境揣摩語句的含義,體會語言表達效果。 4.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 5.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見附錄一)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慣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6.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了解中國文學發展簡況。 7.能使用多種語文工具書,利用多種媒體,搜集和處理信息。 8.擴大閱讀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關注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課外自讀文學名著(10部以上)、科普書刊和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300萬字。 (二)寫作 9.善於觀察生活,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10.能有意識地考慮寫作的目的和對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11.提倡自由作文,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 12.作文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
13.能根據表達的需要,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恰當運用敘述、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14.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做到規范、簡明、連貫、得體。 15.養成多寫多改、相互交流的習慣,提倡展示和評 價各自的寫作成果。 16.作文一般每學期不少於5次。45分鍾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三年中課外練筆不少於3萬字。 17.如有條件,可學習使用計算機寫作。 (三)口語交際 18. 自信負責地表達,文明得體地交流,善於傾聽,敏捷應對。 19.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表達簡潔明了,力求流暢、生動,體現口語特點。 20.能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藉助語調、語氣和表情、手勢,提高口頭表達的效果。 21.在討論中能尊重、理解他人,有自己的主見,並能條理清楚地加以陳述。 22.具有一定的演講和辯論能力,力求觀點鮮明,理由充分,有風度,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四)綜合性學習 23.關注社會生活熱點,溝通不同學科領域,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進行探究性學習。 24.能自主選擇恰當的課題,制訂研究計劃,運用調查、訪問、討論、查找資料、網上檢索等多種方式,進行研討,形成成果,並展示和交流。 25. 自主組織與語文學科有關的各種社團活動。 (五)課文 26.課文要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題材、體裁、風格應豐富多樣,體現教學目的,難易適度,適合教學。 27.課文應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注意聯系當代社會和科技文化發展,聯系學生生活,有利於學生拓寬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28.課文注釋和練習應少而精,富有啟發性,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組織和編排應靈活多樣,應給教學留有選擇和拓展的空間。 三、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 (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道德修養、文化品位和審美能力。 (二)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重視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整合,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語感的培養,以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四)要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五)要重視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 (六)要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加強課內外的溝通,注意開發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四、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為了考察學和教的情況,改進教學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教學評價不能片面追求甄別和選拔的目標。對學生的評價,不但要重視學習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習的過程;要有利於學生發揮創造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對教師的評價,要重視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不要以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價依據。 教學評價須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要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遵循語文教學自身的規律。評價要有利於引導學生重視積累、體驗和感悟。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考試,要著重考察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還要注意檢查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考試方式要多樣化,避免片面追求客觀化;標准化的傾向,要有利於學生獨創精神的發揮。要講究主觀性試題命題和閱卷的科學性。不出怪題偏題和繁瑣機械的題目,不要求學生死記詞語解釋。 教學評價,應注意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的評價相結合。對學生應多加激勵,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以利於改進教學,提高質量。 五、教學資源 語文教學的資源是極其豐富的。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的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教學的資源,學校應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充分開發,積極利用。 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為高中語文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如工具書、報刊、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其他人文讀物、科技讀物等各類圖書,以及教學掛圖、錄音帶、錄像帶、光碟、網路等。學校還應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聯系,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 語文教師應積極開發利用教學資源,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附錄一 常見文言詞
(一)實詞(120個)
愛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誠 除 辭 從 殆 當 道 得 度 非 復 負 蓋 故 顧 固 歸 國 過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間 見 解 就 舉 絕 堪 克 類 憐 彌 莫 乃 內 期 奇 遷 請 窮 去 勸 卻 如 若 善 少 涉 勝 識 使 是 適 書 孰 屬 數 率 說 私 素 湯 涕 徒 亡 王 望 惡 微 悉 相 謝 信 興 行 幸 修 徐 許 陽 要 宜 遺 貽 易 陰 右 再 造 知 致 質 治 諸 賊 族 卒 走 左 坐
(二)虛詞(15個)
而 乎 其 且 所 為 焉 也 以 因 於 與 則 者 之
附錄二 古詩文背誦篇目
(一)古文(10篇)
勸學(節選:從「學不可以已」到「不知學問之大也」) 《荀子》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屈原列傳(節選:從「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到「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司馬遷
陳情表 李密
滕王閣序(節選:從「時維九月」到「聲斷衡陽之浦」) 王勃
師說 韓 愈
阿房宮賦 杜牧
六國論 蘇洵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前赤壁賦 蘇軾
(二)詩詞曲(30首)
氓《詩經》
離騷(節選:從「帝高陽之苗裔兮」到「來吾導夫先路」)屈 原
迢迢牽牛星《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 曹操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陶 潛
山居秋暝 王 維
蜀道難 李 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 白
將進酒 李 白
兵車行 杜甫
蜀相 杜 甫
客至 杜 甫
登高 杜 甫
登岳陽樓 杜 甫
石頭城 劉禹錫
琵琶行 白居易
李憑箜篌引 李 賀
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綉成堆)杜 牧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溫庭筠
錦瑟 李商隱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 煜
雨霖鈴(寒蟬凄切)柳 永
桂枝香(登臨送目)王安石
念奴嬌(大江東去)蘇 軾
鵲橋仙(纖雲弄巧)秦 觀
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
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陸 游
永遇樂(千古江山)辛棄疾
揚州慢(淮左名都)姜 夔
長亭送別(節選:(正宮)(端正好))王實甫
註:以上篇目推薦給學生背誦,不一定都選作課文。白話詩文背誦篇目由教材編者和任課教師推薦。
附錄三 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
《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在三年中閱讀總量達到3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高中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文化經典著作,如《論語》《孟子》《莊子》等;小說,如羅貫中《三國演義》、曹雪芹《紅樓夢》、魯迅《吶喊》、茅盾《子夜》、巴金《家》、錢鍾書《圍城》、塞萬提斯《堂?吉訶德》、雨果《巴黎聖母院》、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列夫?托爾斯泰《復活》、海明威《老人與海》、莫泊桑短篇小說、契訶夫短篇小說、歐?亨利短篇小說等;
詩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詩、泰戈爾詩、魯迅雜文、朱自清散文等; 劇本,如曹禺《雷雨》、老舍《茶館》、莎士比亞《哈姆萊特》等;
語言文學理論著作,如呂叔湘《語文常談》、朱光潛《談美書簡》、艾克曼《歌德談話錄》等;
當代文學作品,建議教師從「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以及近年來發表的各類中外優秀作品中選擇

❺ 如何在語文深課上巧妙的運用多媒體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滿足不了素質教育的需要。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獲取的外界信息中,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l%來自味覺。顯然,增加視覺、聽覺信息量是更多地獲取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多媒體手段恰恰在增強視覺、聽覺效果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多媒體憑借圖文聲像並茂的演播系統躋身教壇,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為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可能。它越來越在素質教育的大舞台上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語文科是文學性很強的學科,特別是小說、戲劇、詩歌與散文的教學,學生「能否對作品的形象和意境產生感情的共鳴」是衡量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傳統教學手段較難營造出師生共鳴的氛圍,而多媒體技術恰恰能夠彌補這個缺陷。因此,筆者認為,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使語文教學更科學、更有趣、更有效率,能夠激活語文課堂的教學。
一、巧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創設逼真的教學情景,喚起學生真切的感知
教學設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精心設計一個學生置身於其中的情景。這種「情景」,可以是一個蘊含著某種實際問題的事件(實在情景),也可以是引起學生興趣並要求他們討論的圖畫或錄像(圖像情景)。當學生的學習在「真實的任務情景」中「拋錨」,他就會面向生活與實踐,為解決問題而學習,形成主動尋求知識的內在動力,就會去自主地尋覓、探究和發現,學會怎樣學習,也才可能有更多的積累、領悟和體驗。學生在這種情景中主動地尋求,所獲得的東西比教師講授給予他們的,也就要豐富得多、扎實得多。而且這樣做對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意義更為深遠。因為,感知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開端,沒有正確的感知,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就會成為「鏡中之花,水中之月」。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形、動畫、音像等多種方式來顯示教學信息,多重刺激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受,從而為學生創造了有利於自主學習的環境。在語文教材中,有不少作品與學生的生活距離較遠,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例如,《項脊軒志》中的「項脊軒」是江南典型的園林建築,可以選取蘇州園林的風景圖作為課件的背景;粵教版第三模塊「感悟自然」單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廣泛收集展現大自然美景的照片、圖片資料,並為其寫一段生動的解說詞,製作成課件;對於《我與地壇》《北大是我美麗羞澀的夢》兩課,教師可以直接找出北京地壇公園和未名湖畔的圖片製作課件,授課時,播放這些課件,可以縮短學生與文章的距離;《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教師可以選取電視劇《三國演義》序幕的畫面,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意境。又如,《荷塘月色》一課,學生對荷塘在微風吹拂下,「像閃電般」由原來「密密地挨著」變化成「一道凝碧波痕」和「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等語句描繪的優美意境體會不深,我利用AUTHORWARE和FLASH軟體,把「荷波」、「月色」及「青霧」的微妙變化過程製作成動畫,以「整體——分解——整體」的形式播放給學生看,學生通過觀看形象生動的動畫,就能很好地體會了文章的意境。
二、巧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營造立體的語言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之一,學生對一件事感興趣時,往往伴隨著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可見,只有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地去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而興趣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和情感相聯系,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規律,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催化出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語文學科具有文學性的特徵,名篇名作的文學美,往往只有憑借聲音美、畫面美才能展現出來。我們廣東是方言區,因為地域和年齡的限制,不少教師的口語水平、誦讀水平並不高。傳統的教學使用單調的「粉筆+黑板+笨拙的誦讀」的教學手段,相比現代化教育技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難以招架。如何解決課堂教學中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累,效果卻只一般的痛苦現實呢?那隻能藉助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多媒體軟體集圖像、聲音、文本於一身,它可以提供美妙的音樂、標準的發音和令人陶醉的誦讀,聽起來真是一種享受,再加上錄像、動畫,使學生進入了語言美與文學美的氛圍中,耳朵里所聽到的、眼睛所看到的都與語言美、文學美有關,無形中加強了戲劇、小說的感染力量。像《雷雨》《哈姆雷特》《城南舊事》《長亭送別》等戲劇,《葯》《阿Q正傳》《祝福》《項鏈》《寶玉挨打》《荷花澱》等小說,這些文學作品的教學如果能與多媒體技術結合起來,就更能展現它們的藝術魅力。至於散文與詩歌的教學,憑借多媒體技術也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琵琶行》一詩中,我採用了《潯陽遺韻》(著名畫家陳逸飛的名作)等作品作為背景製作的課件,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視覺印象,同時,再配上合適的樂曲,根據文中琵琶曲旋律的變化情況:舒緩流暢——低回凝滯——雄壯激越,分別配上《二泉映月》《虛無》《十面埋伏》等樂曲,營造了良好的聽覺氛圍,把《琵琶行》的文學魅力充分展現出來。
三、巧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構築廣闊的生活情景,啟迪學生的思維
傳統教學只能展現狹窄的生活情景,難以促使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構築一個廣闊的生活情景,開闊學生的視野,使狹窄的生活片段轉化為廣闊連續的生活場景,使抽象的事物變成直觀、生動、活潑的視覺信息,並配上文字與聲音,圖、文、聲、畫並茂,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使學生的認知渠道多元化,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例如,講授粵教版第二模塊《毛澤東詞兩首》一課,為了讓學生更生動、形象、直觀地了解一代偉人叱吒風雲、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在製作課件時,筆者將少年時期毛澤東、青年時期毛澤東、抗戰時期毛澤東、解放戰爭期間的毛澤東、開國大典時的毛澤東、建國初期的毛澤東、60年代暢游長江的毛澤東和晚年的毛澤東等八幅照片作為背景,這八幅照片較好地展示了一代偉人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使學生對毛澤東非凡的一生有了更全面地認識,更深入地領悟了毛澤東詩詞的內涵。又如,講授蘇教版初中語文《我們家的男子漢》一課,蘇州市第十六中學華漪清老師採用了多媒體展示四幅漫畫,將四個片段連接起來,形成較為廣闊的生活場景,啟迪學生的思維。漫畫一:小主人公專注地吃著大拇指,以致前邊的嘴唇都有些翹了起來。(源自「他對食物的興趣」)漫畫二:小主人公站在冰箱前面,露出半個腦袋,手裡拿著空的汽水瓶。(源自「他對獨立的要求」)漫畫三:挨打時,小主人公一面大笑,一面淚珠從臉頰上滾落下來。(源自「他的眼淚」)漫畫四:上火車時,小主人公手抓窗框,腳蹬車廂,攀上窗檯的樣子。(源自「他面對生活的挑戰」)同時配上周傑倫演唱的《蝸牛》,再配上文字,結合畫面,討論小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和性格特徵。這幾幅漫畫構築了小主人廣闊的生活情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教學效果非常好。聽了她的公開課之後,我們很受啟迪,確實,這個做法值得借鑒。
四、巧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創設逼真的寫作情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習慣
傳統作文教學比較重視三方面的教學:一是字、詞、句的教學,二是語言的教學,三是主題思想的教學;卻忽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習慣,學生往往只須記憶世界,無須體味世界,只須重復生活,無須創造生活,因此學生的感受能力在不知不覺中退化了。長此下去,學生的作文抑或辭藻華麗、華而不實,抑或詞不達意、言不由衷,抑或隔靴搔癢、無病呻吟。「作文三步法」創立者毛繼東教授認為,科學的寫作指導方法,必須先幫助學生建立感覺系統而非詞彙系統,必須引導學生用感覺去理解和詮釋詞彙,而不是用詞彙引導感覺。多媒體教學恰恰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彌補傳統作文教學的缺陷,它能夠引導學生去看、去聽、去體味,使寫作任務由單調變為豐富,由靜態轉為動態,給學生展現一個五彩斑斕的大世界,較好地開發學生的感覺系統。採用開放式作文題目,輔以多媒體手段,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例如,筆者以「橋」為話題,採用多媒體手段,開了一節寫作輔導課。首先,播放「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首動聽的童謠,多媒體依次播放各種各樣的橋的畫面:趙州橋、瀘定橋、盧溝橋、南京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上海浦東大橋。接著播放「盧溝橋抗戰的場面」、「台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參觀盧溝橋的場面」,同時配上旁白:無論是古樸的橋,還是現代化的橋,無不承載著歷史,承載著生命,傳遞著情感,溝通著友誼,看著這一座座橋,你聯想到哪些銘刻著愛與恨的故事?此時此景,學生浮想聯翩,他們想到了七月七的鵲橋、白蛇許仙的斷橋、杜牧的二十四橋、馬致遠的小橋、毛澤東化天塹為通途的飛橋,也想到了高考獨木橋的挑戰、過河拆橋者的卑劣,更想到延續生命之橋(母親)和傳遞友誼之橋(航海家鄭和)……藉助多媒體手段營造這種濃烈的氛圍,使學生能夠釋放心靈,張揚個性,自然而然進入寫作的亢奮狀態,寫出頗具特色的文章來。又如,剛剛升入中學,不少同學不善於與陌生同學接觸,為了幫助同學樹立正確的交友觀,筆者開了以「朋友」為話題的寫作輔導課。用多媒體展示三幅圖片:《高山流水》(源自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刎頸之交》(源
自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偉大的友誼》(源自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故事),先後播放周華健演唱的《朋友》、臧天朔演唱的《朋友》和毛阿敏演唱的《永遠是朋友》,並分別打出三首歌的歌詞,在視覺、聽覺強烈地刺激下,學生很快進入了寫作的最佳狀態中。
五、巧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條理地歸納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
根據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單憑聽覺獲取知識,能夠記憶的內容很少,單憑視覺獲取知識,能夠記憶的內容較多,聽覺視覺同時運用,能夠記憶內容的比例就很高。有關教學方法與知識保持率的統計數據如下圖:
保持率
方法
第二天
二周後
只用聽的方法 75% 15%
只用視的方法 80% 25%
視、聽並用法 90% 70%
由圖可見,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同時接受刺激,全面開發各種感官的潛力和合力,有利於記憶的形
成與保持,從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科的知識面廣,內容繁雜瑣碎,如文言虛詞與實詞、文言句式、文學常識等知識都零散地分
布在各篇課文之中,如果採用多媒體技術,對這些知識進行歸納梳理,將知識要點一一列舉出來,將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並列在一起比較,就能讓學生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有了系統全面的了解,才容易記,記得牢。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能夠把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信息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感官獲取相關信息,從而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在語文教學中採用這種教學手段,能夠將抽象事物形象化,微觀事物宏觀化,復雜事物簡約化,能夠多角度、多層面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與教學效果。更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將使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課堂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當然,盡管多媒體教學有著相當多的優點,但是我們不應忘記它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應該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傳統教學方法。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有的教師忙於「點擊」,忽視了與學生互動交流,「師生互動課」成了「人機互動課」;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時,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學課件搞成多媒體成果展覽,語文課變成了動畫課;有的教師怕操作失誤,為圖方便,就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樣上出的課便是「流水課」;有的教師平時從不問津多媒體,為了一場公開課,請了多名教師苦戰多日磨出一個課件裝點門面,開出來的課就成了「唱戲課」。此類現象實在是多媒體教學的悲哀,在教學中應該盡量避免。

❻ 蘇幕遮 范仲淹的教案

蘇幕遮·懷舊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一.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 ~ 1052 ),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生於太宗端拱二年(989年), 卒於皇佑四年(1052 年)吳縣(今屬江蘇)人。

他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少年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

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

1043年(宋仁宗慶歷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重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採納他的建議,陸續推行,史稱「慶歷新政」。

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不能實現,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後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卒謚文正。

慶歷革新運動,成為後來王安石熙豐變法的前奏。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於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二.理解賞析詞文:

1.雲為什麼是碧的?

秋天的天空格外晴朗,一片碧藍,只有幾許薄薄的雲彩飄盪在藍天上,在碧藍天幕的背景中,雲彩也成了碧色的了。

2.賞析「碧雲天,黃葉地」所寫之景。

碧雲浮空,黃葉匝地,俯仰生姿,「碧」「黃」搭配,色彩濃烈(斑斕),意境開闊。

《詞苑》引《歷代詩余》:範文正公《蘇幕遮》「碧雲天」雲雲,公之正氣塞天地,而情語入妙至此。元代王實甫《西廂記》 「長亭送別」一折中有「碧雲天,黃花地」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為描寫秋景的千古名句。

3.「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寫景角度的變化。

由俯仰變為平視遠眺。

4.「秋色」一詞結合上文具體指什麼?如何理解「秋色連波」?

「碧雲天」「黃葉地」。因在高樓上極目遠望,遠處碧雲天、黃葉地與秋水相接,所以說「秋色連波」。

5.賞析「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兩句使用的層層深入的手法(層深)。

一說:「芳草」化用了《楚辭》「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句,意思是說王孫遠游不歸,只見家鄉的芳草豐茂地生長,因此「芳草」指故鄉。

二說:以草的纏綿,喻情思不斷。如《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宋代謝逸《蝶戀花》:「獨依欄桿凝望遠,一川煙草平如剪。」李煜的《清平樂》:「離恨恰如草,更行更遠還生。」

水天相接之處斜陽照著遠山,而不解思鄉之苦的芳草(暗指故鄉)卻更在斜陽以外的更遠方。以家鄉渺遠襯托出思鄉之情濃。

6.賞析「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兩句使用的實虛結合的手法。

「山映斜陽天接水」寫遠觀的實景,而「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是虛景,即想像之景,實虛結合,將讀者的情思引向更加渺遠的故鄉,使思鄉之情得以深化。

這兩句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由上片的寫景,過渡到下片的抒情。

總結: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上片寫天連水,水連山,山連芳草;天帶碧雲,水帶寒煙,山帶斜陽。自上及下,自近及遠,純是一片空靈境界,即畫亦難到。」

7.理解「黯鄉魂,追旅思」互文的手法。

思鄉羈旅之情纏繞不止,使人黯然銷魂。

8.賞析「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抒情婉曲的特點。

表面上看去,好象是說鄉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時候,實際上是說它們無時無刻不橫梗心頭。如此寫來,使詞的造語奇特,表情達意更為深切婉曲。

9.如何理解「明月高樓休獨倚」的表達的感情。

「休獨倚」更可見詞人夜間為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團圓,反襯出詞人身在異鄉,倍感孤獨寂寞。「倚」卻說「休倚」表達了作者痛苦深沉的思鄉情思。

10.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寫得闊遠而穠麗。其作用是怎樣的。

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託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感情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於頹靡。

該文章轉自[中學語文在線]:http://www.ywzx8.com/jajx/xxja/tssc/200803/20507.html

❼ 柳永的《 雨霖鈴》的教案

教學過程
一、 情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 聽樂曲說出曲名《送別》
2、 導入 別離之情詩詞中歷寫不衰的主題,如我們學過的李白的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也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今天來學習一首關於離別的詞《雨霖鈴》(板書)
二、 走近作者
1、 學生介紹柳永概況。
2、 教師補充: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他對北宋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與影響,第一他製作了大量慢詞長調,對宋代 慢詞的發展頗有影響;第二他發展了詞的表現手法,善於鋪敘、寫景、抒情密切結合,語言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美。柳詞在宋代時期流傳最廣、相傳當時「凡有井水處,既能歌柳詞。」
三、 背景資料
柳永雖然才情卓著,但一生任途坎坷。這首詞寫的就是他任途失意心情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又不得不和心愛的人痛苦分離的思想感情。
四、 重難點解決過程
(一)齊誦《雨霖鈴》
(二)聽課文錄音、注意節奏和語調(悲凄低沉)
(三)學生隨錄音帶自由讀全詞理解詞義,在音樂中進入詞所描繪的情境,並使詞的意境在頭腦中浮現出來,從而把握詞的景與情領悟意境。
(四)賞析詞的意境
1、 讓學生把上下篇內容生動地描述出來。
2、 教師示範:一個秋天的傍晚,一場暴雨剛剛停歇,蟬凄切地鳴叫不已,詞人面對著長亭,心情更覺悲涼。京城門外,長亭邊,一個臨時搭建的蓬帳里他的心愛之人為他送行,兩人面對美酒佳餚卻毫無心情,正在戀戀不舍之際,船夫催促著「開船嘍——開船嘍——。」兩人雙手緊握,淚眼相對,有千言萬語要說卻哽咽著說不出一句話來。詞人想在即將踏上的旅途中只有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霾,空曠的天空。
小結:上篇寫的是一個秋天的傍晚,詞人和他心愛的人在長亭分別時依依不捨的情景。下篇緊承上篇:是詞人想像別後的情狀,小船臨岸,詞人酒醒只見習習曉風吹拂楊柳,一彎殘月掛在天空。詞人現在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總結:全詞凄涼的意境讓我們感覺的濃濃的別離之情。
過度:我們的生活里也有別離的苦痛,如何把它用文字表達出來。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雨霖鈴》的寫法。
(五)鑒賞要點(先讀後賞,在探討)
1、融情入景的寫法
(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寒蟬」 「長亭」 「驟雨」詞人一開頭就捕捉到有特徵的秋景來渲染氣氛,「寒蟬」透著秋意,而蟬的叫聲更讓人感覺的悲涼,驟雨過後天氣陡然變涼,更使人感到凄切冷落,所以這首詞不僅交代了離別的時間、地點、更是在寫心情。

(2)「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念」字表明下面的景物是想像、的虛構的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空闊的楚天這些景物在南方是很平常的。可是這些平常的景物注入深沉的情感之後就變得不平常不了。那浩渺的煙波,另人惆悵;沉沉的暮靄讓人壓抑憂傷,那空闊的楚天與愁緒的無邊無際相似。詞人對景物的描寫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一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有人拿它代表柳詞。這沒有一個字寫情,而沒有一個字不寫情。李白詩雲「年年柳色,灞陵傷別。」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生後,楊柳和離別就似乎有必然的聯系了。借楊柳抒離情成了常用的手法。如白居易「楊葉比愁眉,愁長比柳絲。」因為有這種習俗的存在,所以離別的人一看楊柳就會湧起離愁別緒,因而「楊柳岸」三個字明寫前景,暗寫別時情,顯得含蓄而有韻味。詞中「曉風殘月」也是最能觸動人的感情的事物,溫庭筠在一首送別詞里曾寫過:「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曹植也曾寫過「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秋月的風是涼的,秋日的早晨的風更涼;月光是清冷的,殘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殘月就顯得特別凄涼。所以曉風殘月給人一種特別濃重的凄涼冷落之感。
這樣在短短的兩句詞里,作者集中寫了一件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中成為一幅鮮明的畫面,而這幅凄清的畫面又出現在一個特定時刻里——酒醒之後,離人飲酒為的是消愁,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更何況是在酒醒之後。
酒醒之後的惆悵和眼前最能觸動離愁的景象交融在一起,這情景是多麼的凄涼難耐的啊!
2、虛實相濟(簡單介紹)
詞的上片除「念去去」二句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已經淋漓盡致地寫出了詞人和他心愛的人不忍分別而又不得不分別的心情;下片對別後生活的設想,則是虛寫了。虛寫中所著意描寫的是詞人孤單寂寞的心情,連良宵好景也排遣痛苦。讀完下片回過頭來看上片,便會懂得詞人和他心愛的人之間的感情是多麼的深厚,的確是難舍難分啊!
(六)再次齊背《雨霖鈴》
五、 布置作業 比較閱讀《雨霖鈴》與《念奴嬌·赤壁懷古》
南宋俞文豹《吹劍錄》中雲「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六、 板書設計
寒蟬 長亭 驟雨 實
煙波 暮靄 楚天 虛
楊柳 曉風 殘月 虛

❽ 怎樣激發小學生學習漢語文的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兩位偉人的話,都強調了興趣對學好一門功課的重要性。學生只有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才能主動積極地把認識活動指向並集中於學習的對象。那麼,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下面我談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把舞台留給學生,讓語文教學不再是一個套子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就是教師主動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一個套子式的過程。而要打破這種機械、沉悶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得把「舞台留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充當「導演」。如此,課堂氣氛才能融洽、熱烈,學生才能樂學、好思,教學活動才能順利進行,教學任務才能按質完成,課堂教學效率才能真正提高。例如我在講《雷雨》時,課前先讓學生在了解課文的基礎上,自編自演小品《雷雨》,讓他們都動起來,都參與進去;上課時演員用心演,觀眾用心體會;演完後,我趁熱打鐵,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大家討論。如:①周朴園對侍萍究竟有沒有感情? ②周朴園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趕出家門的侍萍時,為什麼會驚恐萬狀呢? ③周朴園已經知道了魯大海是他的親生兒子,那麼他對魯大海是什麼態度呢?從他的態度,你看出什麼問題? ④你怎樣理解周朴園「(厲聲)不要打人!」?……讓學生們都動腦筋思考,動口回答,並逐層深入地從現象到本質進行分析。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都學進去了,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這就避開了那種對人物形象分析貼標簽的傳統套子式做法,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傾聽他們的見解,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可以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注重導入,激發興趣

教學之道,貴在善導。一個良好的導語,讓課堂幻化成課文中的各種意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一但出現「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荷塘月色》一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全文通過描繪肅靜、淡雅、冷清的荷塘月色,表現了作者不滿現實而又無法超脫現實的一種淡淡的哀愁和苦悶的心情。我首先引用宋朝詩人楊萬里的一首詩導入,即,「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接著引入課文,我說:六月的西湖荷葉滿湖,別有一番情趣。那麼,夏日的夜晚漫步在清華園的荷塘邊,在朦朧的月色里又是怎樣一種風韻呢?這樣引用詩句來導入,無疑在學生心中激起了波瀾,激起了強烈的求知慾,同學們興趣陡增。這節課大學非常認真,都努力去品味夏夜荷塘的風韻。

我曾在教授陳廷一的《「布衣總統」孫中山》時,結合學生熟悉的話題來引入課文,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三年後就要考大學了,如果是考廣東省的學校,要考就考廣東最好的大學——中山大學。同學們知道中山大學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它是為了紀念廣東省歷史名人中最有影響力,貢獻最大的一個人——孫中山。提起孫中山,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資產階級革命家和政治家,他領導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並倡導了三民主義。那麼,孫中山在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樣一個人呢?今天,我們就通過陳廷一的《「布衣總統」孫中山》來看看孫中山的日常生活怎麼樣。

事實證明,注重導入,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可以發揮他們的巨大的潛能,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

三、利用電教媒體,引導學生進入「主體」角色

素質教育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新課標鮮明地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很難調動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然而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利用電教媒體,便可引導學生進入「主體」角色。

電教媒體可聽可視,形象直觀,輔以音樂和動態畫面,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和氛圍,會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會讓學生充分感知文章的內容。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時,利用軟體和錄像展現寧靜幽美的荷塘,淡雅朦朧的月色,「亭亭的舞女的裙」般的荷葉,「裊娜地開著的」、「羞澀地打著朵兒的」荷花,逼真的形象,美妙的意境感染學生。

又如我教學《長亭送別》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體會主人公「厚嘴辱」、「英子」的形象,我根據課文內容播放相關視頻文件。學生看後都作品的內容理解得非常到位、深刻。

這種直觀、生動、形象的動態教學、化難為易,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受到刺激,學習興趣大增,似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此,學生不但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還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四、注意激勵,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林斯基說過:「教育教學的全部目的在於如何愛護學生。」

因此,在生活方面對學生愛護體貼,在思想行為上理解尊重,在學習方面培養指導,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形成一種積極、和諧、愉快的教學心理環境,以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我在作文評講中,決不放過學生的每一處「優點」 ,例如「你的作文語言活潑自然,如同你的人」,「讀你的作文,簡直是一種享受,謝謝你」,「你的文采真棒!」等等。在語文活動中,我及時地表揚、鼓勵,「你的記憶力驚人」,「你的字好漂亮」,「你的音質真好」,讓他們在參與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喚起學習語文的熱情,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值得大力探討和研究的,在具體教學中的途徑很多,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運用。

❾ 談怎樣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初中作文教學排憂解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滿足不了素質教育的需要。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獲取的外界信息中,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l%來自味覺。顯然,增加視覺、聽覺信息量是地獲取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多媒體手段恰恰在增強視覺、聽覺效果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多媒體憑借圖文聲像並茂的演播系統躋身教壇,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為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可能。它越來越在素質教育的大舞台上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語文科是文學性很強的學科,特別是小說、戲劇、詩歌與散文的教學,學生「能否對作品的形象和意境產生感情的共鳴」是衡量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傳統教學手段較難營造出師生共鳴的氛圍,而多媒體技術恰恰能夠彌補這個缺陷。因此,筆者認為,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使語文教學更科學、更有趣、更有效率,能夠激活語文課堂的教學。一、巧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創設逼真的教學情景,喚起學生真切的感知教學設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精心設計一個學生置身於其中的情景。這種「情景」,可以是一個蘊含著某種實際問題的事件(實在情景),也可以是引起學生興趣並要求他們討論的圖畫或錄像(圖像情景)。當學生的學習在「真實的任務情景」中「拋錨」,他就會面向生活與實踐,為解決問題而學習,形成主動尋求知識的內在動力,就會去自主地尋覓、探究和發現,學會怎樣學習,也才可能有的積累、領悟和體驗。學生在這種情景中主動地尋求,所獲得的東西比教師講授給予他們的,也就要豐富得多、扎實得多。而且這樣做對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意義更為深遠。因為,感知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開端,沒有正確的感知,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就會成為「鏡中之花,水中之月」。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形、動畫、音像等多種方式來顯示教學信息,多重刺激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受,從而為學生創造了有利於自主學習的環境。在語文教材中,有不少作品與學生的生活距離較遠,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例如,《項脊軒志》中的「項脊軒」是江南典型的園林建築,可以選取蘇州園林的風景圖作為課件的背景;粵教版第三模塊「感悟自然」單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廣泛收集展現大自然美景的照片、圖片資料,並為其寫一段生動的解說詞,製作成課件;對於《我與地壇》《北大是我美麗羞澀的夢》兩課,教師可以直接找出北京地壇公園和未名湖畔的圖片製作課件,授課時,播放這些課件,可以縮短學生與文章的距離;《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教師可以選取電視劇《三國演義》序幕的畫面,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意境。又如,《荷塘月色》一課,學生對荷塘在微風吹拂下,「像閃電般」由原來「密密地挨著」變化成「一道凝碧波痕」和「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等語句描繪的優美意境體會不深,我利用AUTHORWARE和FLASH軟體,把「荷波」、「月色」及「青霧」的微妙變化過程製作成動畫,以「整體——分解——整體」的形式播放給學生看,學生通過觀看形象生動的動畫,就能很好地體會了文章的意境。二、巧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營造立體的語言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之一,學生對一件事感興趣時,往往伴隨著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可見,只有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地去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而興趣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和情感相聯系,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規律,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催化出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語文學科具有文學性的特徵,名篇名作的文學美,往往只有憑借聲音美、畫面美才能展現出來。我們廣東是方言區,因為地域和年齡的限制,不少教師的口語水平、誦讀水平並不高。傳統的教學使用單調的「粉筆+黑板+笨拙的誦讀」的教學手段,相比現代化教育技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難以招架。如何解決課堂教學中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累,效果卻只一般的痛苦現實呢?那隻能藉助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多媒體軟體集圖像、聲音、文本於一身,它可以提供美妙的音樂、標準的發音和令人陶醉的誦讀,聽起來真是一種享受,再加上錄像、動畫,使學生進入了語言美與文學美的氛圍中,耳朵里所聽到的、眼睛所看到的都與語言美、文學美有關,無形中加強了戲劇、小說的感染力量。像《雷雨》《哈姆雷特》《城南舊事》《長亭送別》等戲劇,《葯》《阿Q正傳》《祝福》《項鏈》《寶玉挨打》《荷花澱》等小說,這些文學作品的教學如果能與多媒體技術結合起來,就更能展現它們的藝術魅力。至於散文與詩歌的教學,憑借多媒體技術也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琵琶行》一詩中,我採用了《潯陽遺韻》(著名畫家陳逸飛的名作)等作品作為背景製作的課件,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視覺印象,同時,再配上合適的樂曲,根據文中琵琶曲旋律的變化情況:舒緩流暢——低回凝滯——雄壯激越,分別配上《二泉映月》《虛無》《十面埋伏》等樂曲,營造了良好的聽覺氛圍,把《琵琶行》的文學魅力充分展現出來。三、巧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構築廣闊的生活情景,啟迪學生的思維傳統教學只能展現狹窄的生活情景,難以促使學生聯想和想像。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構築一個廣闊的生活情景,開闊學生的視野,使狹窄的生活片段轉化為廣闊連續的生活場景,使抽象的事物變成直觀、生動、活潑的視覺信息,並配上文字與聲音,圖、文、聲、畫並茂,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使學生的認知渠道多元化,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例如,講授粵教版第二模塊《毛澤東詞兩首》一課,為了讓學生更生動、形象、直觀地了解一代偉人叱吒風雲、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在製作課件時,筆者將少年時期毛澤東、青年時期毛澤東、抗戰時期毛澤東、解放戰爭期間的毛澤東、開國大典時的毛澤東、建國初期的毛澤東、60年代暢游長江的毛澤東和晚年的毛澤東等八幅照片作為背景,這八幅照片較好地展示了一代偉人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使學生對毛澤東非凡的一生有了更全面地認識,更深入地領悟了毛澤東詩詞的內涵。又如,講授蘇教版初中語文《我們家的男子漢》一課,蘇州市第十六中學華漪清老師採用了多媒體展示四幅漫畫,將四個片段連接起來,形成較為廣闊的生活場景,啟迪學生的思維。漫畫一:小主人公專注地吃著大拇指,以致前邊的嘴唇都有些翹了起來。(源自「他對食物的興趣」)漫畫二:小主人公站在冰箱前面,露出半個腦袋,手裡拿著空的汽水瓶。(源自「他對獨立的要求」)漫畫三:挨打時,小主人公一面大笑,一面淚珠從臉頰上滾落下來。(源自「他的眼淚」)漫畫四:上火車時,小主人公手抓窗框,腳蹬車廂,攀上窗檯的樣子。(源自「他面對生活的挑戰」)同時配上周傑倫演唱的《蝸牛》,再配上文字,結合畫面,討論小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和性格特徵。這幾幅漫畫構築了小主人廣闊的生活情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教學效果非常好。聽了她的公開課之後,我們很受啟迪,確實,這個做法值得借鑒。四、巧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創設逼真的寫作情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習慣傳統作文教學比較重視三方面的教學:一是字、詞、句的教學,二是語言的教學,三是主題思想的教學;卻忽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習慣,學生往往只須記憶世界,無須體味世界,只須重復生活,無須創造生活,因此學生的感受能力在不知不覺中退化了。長此下去,學生的作文抑或辭藻華麗、華而不實,抑或詞不達意、言不由衷,抑或隔靴搔癢、無病呻吟。「作文三步法」創立者毛繼東教授認為,科學的寫作指導方法,必須先幫助學生建立感覺系統而非詞彙系統,必須引導學生用感覺去理解和詮釋詞彙,而不是用詞彙引導感覺。多媒體教學恰恰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彌補傳統作文教學的缺陷,它能夠引導學生去看、去聽、去體味,使寫作任務由單調變為豐富,由靜態轉為動態,給學生展現一個五彩斑斕的大世界,較好地開發學生的感覺系統。採用開放式作文題目,輔以多媒體手段,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例如,筆者以「橋」為話題,採用多媒體手段,開了一節寫作輔導課。首先,播放「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首動聽的童謠,多媒體依次播放各種各樣的橋的畫面:趙州橋、瀘定橋、盧溝橋、南京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上海浦東大橋。接著播放「盧溝橋抗戰的場面」、「台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參觀盧溝橋的場面」,同時配上旁白:無論是古樸的橋,還是現代化的橋,無不承載著歷史,承載著生命,傳遞著情感,溝通著友誼,看著這一座座橋,你聯想到哪些銘刻著愛與恨的故事?此時此景,學生浮想聯翩,他們想到了七月七的鵲橋、白蛇許仙的斷橋、杜牧的二十四橋、馬致遠的小橋、毛澤東化天塹為通途的飛橋,也想到了高考獨木橋的挑戰、過河拆橋者的卑劣,更想到延續生命之橋(母親)和傳遞友誼之橋(航海家鄭和)……藉助多媒體手段營造這種濃烈的氛圍,使學生能夠釋放心靈,張揚個性,自然而然進入寫作的亢奮狀態,寫出頗具特色的文章來。又如,剛剛升入中學,不少同學不善於與陌生同學接觸,為了幫助同學樹立正確的交友觀,筆者開了以「朋友」為話題的寫作輔導課。用多媒體展示三幅圖片:《高山流水》(源自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刎頸之交》(源自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偉大的友誼》(源自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故事),先後播放周華健演唱的《朋友》、臧天朔演唱的《朋友》和毛阿敏演唱的《永遠是朋友》,並分別打出三首歌的歌詞,在視覺、聽覺強烈地刺激下,學生很快進入了寫作的最佳狀態中。五、巧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條理地歸納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根據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單憑聽覺獲取知識,能夠記憶的內容很少,單憑視覺獲取知識,能夠記憶的內容較多,聽覺視覺同時運用,能夠記憶內容的比例就很高。有關教學方法與知識保持率的統計數據如下圖:保持率方法第二天二周後只用聽的方法75%15%只用視的方法80%25%視、聽並用法90%70%由圖可見,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同時接受刺激,全面開發各種感官的潛力和合力,有利於記憶的形成與保持,從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科的知識面廣,內容繁雜瑣碎,如文言虛詞與實詞、文言句式、文學常識等知識都零散地分布在各篇課文之中,如果採用多媒體技術,對這些知識進行歸納梳理,將知識要點一一列舉出來,將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並列在一起比較,就能讓學生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有了系統全面的了解,才容易記,記得牢。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能夠把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信息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感官獲取相關信息,從而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在語文教學中採用這種教學手段,能夠將抽象事物形象化,微觀事物宏觀化,復雜事物簡約化,能夠多角度、多層面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與教學效果。更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將使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課堂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當然,盡管多媒體教學有著相當多的優點,但是我們不應忘記它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應該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傳統教學方法。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有的教師忙於「點擊」,忽視了與學生互動交流,「師生互動課」成了「人機互動課」;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時,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學課件搞成多媒體成果展覽,語文課變成了動畫課;有的教師怕操作失誤,為圖方便,就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樣上出的課便是「流水課」;有的教師平時從不問津多媒體,為了一場公開課,請了多名教師苦戰多日磨出一個課件裝點門面,開出來的課就成了「唱戲課」。此類現象實在是多媒體教學的悲哀,在教學中應該盡量避免。

閱讀全文

與長亭送別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