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班語言類課題教學反思成功與不足之處
反思點:
教師在活動中應該面向全體,顧及到每一個幼兒,尤其多關注膽小的孩子,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從而提高幼兒自信心,激發回答問題的慾望,更加快樂的成長!
Ⅱ 幼兒園中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以及不足,下學期如何去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想完成教書育人的責任,首先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本人在本學期中,在園領導的領導下,積極參加各項政治活動,並認真揣摩各個問題,爭取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來。 二 、提高自身素質: 在班級工作中,我注意教書與育人的結合,根據幼兒的個性特點和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並且虛心好學,在園內召開公開課時,虛心向老教師請教,我班孫老師給了我很大幫助,認真給我提意見和建議,找出我教案及講課時的缺點,然後我盡量克服自身不足,在講課時有了很大進步。在工作之餘,我經常翻閱一些有關幼教方面的書籍,同時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干中學、學中干,不斷積累經驗,使自己在授課水平上有所提高。我能認真履行教師職責、奉獻愛心,用身教去影響幼兒、教育幼兒,在工作中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對幼兒有愛心,細心和耐心。 三、保教工作方面: 在保教工作中,忠於職守,悉心關愛每一位幼兒,我們班老師為了盡快使孩子們適應集體生活,想盡辦法,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來幫助幼兒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和衛生習慣。我們根據本學期教材、及中班幼兒特點。從活動內容的選擇,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的採用上,都盡量做到以幼兒為主體。使孩子們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在活動中也逐漸變得活躍了,各種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自理能力提高了:學會了自我照顧(能夠獨立進餐、安靜的午睡、穿脫簡單的衣服。
綜上所述,有播種就會有收獲,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天道酬勤,誠不我欺,我們經過了半年的播種與栽培,終於收獲了可喜的成績。但是我們也不會忘記在工作中仍存在有許多的不足與有待改進之處,我意識到自己還有多缺點:有時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思想上鬆懈就會影響工作,今後,我會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向其他教師吸取更好的經驗,虛心學習,兢兢業業地工作,爭取更好的成績,爭取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Ⅲ 教師反思實際教育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怎麼寫
首先,應該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給他們認真講解學習的重要意義,要求學生要內全面發展。教學是教師的教容與學生的學到統一,是師生互動、師生交往、師生合作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進行教學反思,這樣才能把學生教好!
其次,要精心做好課堂設計
多運用媒體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每一堂課的課堂設計,重視知識的有機聯系,重視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和具體學習方法的指導,運用各種課外課程資源拓展補充知識,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注意設計貼近實際的事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時時有反思.
再次,要教書更要育人
作為一名教師,要加強師德修養,做到依法執教,以愛心關懷學生。深入到學生中,多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增強後進生的學習信心,激勵他們不斷進步。
Ⅳ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6《大小多少》教學反思不足
一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襲識12個生字,會寫5個字。 2、認識筆畫點豎折折鉤。 3、認識一個偏旁:反犬旁「犭」,鳥字旁「鳥」。 4、知道多和少,大和小是意思相反的詞。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二)能力目標 正確、流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6《大小多少》教學反思不足
Ⅳ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包括優點,不足,改進措施
這是一篇說明文體裁的獨立閱讀課文,也是中年級學生新接觸的一種新的寫作體裁。
課初,我讓學生讀課題,圍繞課題提問。學生說出黃河發生了哪些變化,引起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麼。然後我引導學生總結 「變化」:變化前是什麼樣的?變化後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而變化?帶著這三個問題我讓學生自讀課文。給學生充分地閱讀時間後學生馬上找到變化前被稱作是「搖籃」,變化後是禍河,引起變化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泥沙地大量流失。課文理解到這已經很好了,但我沒有就此停止,而是讓學生再去細細讀文:課文中例舉了很多的數目字,請同學們關注到這些數目字,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通過讀書,學生發現:黃河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深重的——近2000年間竟決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真是讓兩岸百姓叫苦不迭;黃河如果不治理,它的危險性極大——4億噸泥沙沉積在下遊河道里,河床高出兩岸農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土壤被嚴重的侵蝕——每年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噸寶貴的土壤被侵蝕,相當於一年破壞耕地550萬畝。又利用課件,觀看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黃河發生的巨大變化,這一系列的數字,圖片資料都表明:治理黃河勢在必行。在講「治理措施」時,除了專家的治理方案,還讓學生說說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本篇文章的教學,雖然有成功之處,但也存在許多不足。在教學中,雖然給學生了自主學習的時間,但仍然不敢放手,不能隨機應變,老是想把學生拉到自己設計好的線路上來。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又是讓人難以預料的,所以課堂上會出現教學思路混亂,一個問題重復講的現象。課文內容的學習始終離不開詞句,只有抓住了關鍵的詞語,深入體會,才能更深層次的理解文章內涵,本節課的教學中雖然也注意了,但只是「蜻蜓點水 」,如在教學黃河是一條禍河時,只抓住了一些數字,而沒有抓住「決口」「改道」等詞語,在講解懸河時,雖然用了課件,但沒給學生講清楚,學生自然也就體會不到它的危害性。語文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內容,還要讓學生弄清作者用什麼方法寫的,本節課教學忽略了這一問題。
語文教學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語文就在生活當中。本節課的教學不足之處很多,成功之處甚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多像別人請教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語文課上,針對不同類型的文章,教給學生恰當的學習方法,恰當地運用媒體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綜合能力,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Ⅵ 結合理論學習,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還存在哪些不足
教師是學校發展之本,是學校持續發展的關鍵。做案例,反思教學,給學校、教師展示了發展的前景。教師進行教育探索,不是一定要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立項的課題,重要的是我們的教師要有新的視野,有敏銳的目光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教學中有許多被人熟視無睹的問題,只要我們願意做,能克服浮躁,擺脫急功近利的誘迫。那麼,成功必然會青睞勤奮和有靈性的人。如:語文實踐活動課的探索,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數學開放題的研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享受成功的體驗,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生活實踐課」融思想、語言、知識、能力、情趣多種功能於一體,進行有效的嘗試,使教師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形成和建立起反思型的師資隊伍,讓每一個教師在反思中成長。
一、什麼是教學反思
什麼是反思?人們容易將「反思」等同於「反省」,在這個意義上,反思就是對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對自己體驗過的東西的理解或描述。反思是一種思維的形式,是個體在頭腦中對問題進行反復、嚴肅、執著的沉思,進一步理解為「對於任何信念或假設,按其所依據的基礎和進一步推導出的結論對其進行的主動地、持久的周密的思考」。是一種問題解決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種高級的認知活動,反省解決的是現實問題,它允許在問題獲得解決之前,存在懷疑和困惑。反思是認識真理的比較高級的方式,是以思維活動的結果為思維對象,以思維活動的過程為反思的對象。個體進行反思,共有三種態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是開放的頭腦,二是責任感,三是專心致志。正是這三種態度確保和推動了人們的反思行為。在以杜威反省思維理論基礎上,培養反思型教師和提倡反思型教學的運動在世界各國的教育界蓬勃發展。
反思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教學實踐中的反思,二是學習過程中的反思。教學中的診斷與反思是針對某一課或某一階段的教學進行診斷,實際上教學診斷與反思如同醫生看病,開處方根據病情對症下葯是一個道理,教師的教學應是一不斷調節和校正的過程。通過反思,每一次調節與校正都對以後的教育教學產生影響,教師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課上完之後,對自己上過課的情況進行回顧與評價,仔細分析自己上課的得失成敗,分析自己的教學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進,再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使之達到最佳效果。二是學習過程中的反思,它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通過學習教育教學文獻,運用所學到的理論,對自己過去的某些固有觀念、想法及教學行為進行重新審視,找出差距,尋出原因,拿出對策,再把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寫出來,以利今後的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聽同行或專家的課,借他山之石來攻己之玉,別人的教學機智、藝術常體現於令人嘆服的教學細節處理技巧中,課後將自己聽課中最重要的收獲、看法梳理出來,從而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經驗知識。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舊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為就很難改變,其結果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可見,教學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一個人或許工作20年,如果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經驗的20次重復。
總之,教學反思就是回顧教學——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後行的過程。
二、教學反思的意義
1、反思是教師積極探究心態的表現,它可以使教師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專家,相信自己才是處理自己問題的專家。
2、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教學行為,沒有深思的教育理念,在反思的過程中,能在理論的水平上有深層的認識,使教師隱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
3、反思是連接教師自身經驗與教學行為的橋梁,有些教師工作幾十年,沒什麼長進,不在於他沒經驗,重要的是他不擅於反思,不擅於總結經驗。
有兩個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在兩個玻璃瓶里各裝進5隻蒼蠅和5隻蜜蜂。然後將玻璃瓶的底部對著有亮光的一方,而將開口朝向暗的一方,過了幾個小時之後,科學家發現,5隻蒼蠅全都在玻璃瓶後端找到了出路,爬了出來,而那5隻蜜蜂則全部撞死了。蜜蜂為什麼找不到出口?觀察發現它們一味地朝光源飛,被撞後不長教訓。而蒼蠅為什麼找到了出口呢?它們在被撞後知道回頭,知道另外想辦法,甚至不惜向後看。(據2002年11月22日《光明日報》蜜蜂為什麼找不到出口一文)
雖然教師不注重反思不至於象蜜蜂那樣有生命危險,但不擅於反思則窒息他的創造,阻礙了教師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反思的途徑
1、從學生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
學生時時刻刻用眼睛和心靈觀察和思考著教師,從學生的行為、思想狀態、學習成績及學生對老師的期待都會反映我們的教學狀況。如一次我在上初三(1)班政治課的過程中發現,原來上課一直認真講,積極回答問題的個別同學精神狀態大不如以前,課堂紀律也有些鬆散,上完課後我經過反復思考總結,原來由於某一些知識點在課前准備不充分,使得學生不太容易理解,另外本節課由於理論性強,教學方法不靈活,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造成這種狀況。
2、從教師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
從教師的角度來對我們自己的教學觀念、行為,設計理念進行深刻審視,要抓關鍵事件,從而捕捉住發展自己的機會。例如從本人前一階段的反思可以看出:本人基本功扎實,基礎知識厚實,善於學習,責任心強,但執教以來教學還處於模仿階段,教學的關注點是學生的考試能力及考試成績,教學觀念還比較陳舊落後,沒有什麼創新(除公開課外),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尋找原因:思想懶惰,接觸范圍狹窄(只限於本校教師),教育文獻讀的太少,與同行或專家交流不夠。及時尋求對策制定個人發展計劃;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用理論武裝自己;拓寬與充實學科知識;注重改革與創新教學方式;加強對外交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盡快適應課程改革需要。
3、通過邀請同行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來反思教學。
邀請同行或專家觀察自己的教學與他們交流和對話及自己的潛心琢磨,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學實踐。會使自己的教育觀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4、通過閱讀教育文獻來反思自己的教學。
學習教育教學文獻,可以幫助我們接受新的信息、觀點,把別人的成功經驗和案例與自己的做法進行對比,看看自己的教育觀念、行為是否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差距在哪裡,找出原因及時調整。
四、反思強調的問題
1、要自覺自願即自主,要充分認識到反思的重要,不能為了反思,應付差事,要認識到反思是適應新課程的需要,促進自我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如果不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思考,不對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上完課不去重新審視、分析,這樣的教師很難提高自己。
2、要緊扣教育教學實際或案例。
脫離實際的空談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思可以針對教學中的某一閃光點或某一失誤總結出實實在在的體會和認識。切勿貪大求多,總之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寫反思。
五、教學反思的特徵
首先表現為自覺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講台上開啟一片蔚藍的天空,那麼你會覺得不斷地教學反思不僅是個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你會發現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陽一樣是新的。
其次表現為超越性。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後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
第三個特徵為個性化。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反觀自照,屬於「個人奮斗」。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窗口,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教學反思,從其定義來看有三個基本特徵:
(一)立足教學實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它可以提出假說,並通過實踐檢驗假說,直至解決問題。其一,它有兩種形式,既可以是個人經驗反思,也可以是群體性(教研組)教學反思;其二,它有實踐檢驗過程,其反思既是內隱的思維活動,又是外界的實踐行為,以確保結果得到檢驗,並使反思性教學越來越具有合理性。
(二)兩個「學會」加速師生共同發展。「學會教學」既要求教師把教學過程作為「學習教學」過程,向自己的經歷學習,逐步成為學者型教師。學會教學是反思教學的直接目的,「學會學習」是終極目的,要求教師從學生學會學習的角度去思考,最終實現兩個「學會」的統一。
(三)在探索中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反思性教學的教師不僅是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追求更好地完成,不僅要知道自己的教學效果,而且要對效果及其有關原因進行「為什麼」的思考,無止境地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
六、教學反思的類型及特點
從時間角度分,教學反思可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種。
新課程標准強調了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尤其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的分析與反思。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藉助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思考與研究,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回顧,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追求教學過程的合理性,從而使自己成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然而新課程又強調教師是課程實施的參與者、建設者和開發者。要做這樣的角色,最需要的就是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創造,而教學反思正是使教師總結、反思、改進、創造的有效方法。
1、課前反思,具有前瞻性。
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重視教學前的反思。教學前反思的主要根據是經驗,有利於對教學過程的合理設計,教學前反思這一環節,要求各位教師在對前一階段教學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分析和總結的基礎上,運用已有教學經驗,並借鑒他人教學中的長處,以局外人的身份,對自己的教學准備、設計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通過充分醞釀,反復比較、選擇,形成教學設計和准備的最優化,達到最佳的教學准備狀態。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如果我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學還原成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會說,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道什麼。」這說明了了解學生已有認知水平,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尤其重要。而且新課程標准同樣非常關注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去探求新知。因此,教師在教學前必須充分地了解關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這不僅僅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審視,再次查漏補缺,吸收和內化,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教學實踐表明,經過課前反思後的教學設計的調整,能夠預設到學生在學習中所碰到的困難,教學內容和方法更適合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2、課中反思,具有監控性。
課中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中反思的主要根據是學生的反饋信息,有利於教師及時、自動地調節自己的教學過程,在這一環節,老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監控能力,面對課堂復雜的、動態的情況,能夠敏銳地洞察,迅速地作出判斷,發現問題,及時調節、修正,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動態的過程,尤其是進入新課程後,教學中所出現的情況越來越有挑戰性、常常出人意外。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能及時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善於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順應學生發展的需要,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及時了解學生的困惑;其次,課堂教學是在動態中生成,在動態中發展的。教師要善於抓住契機,形成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課中反思表現為教師自我檢查、自我校正、自我強化,而這一過程又是通過「問題――嘗試――反思――新問題――調整――反思」得以展開和實現的,貫穿始終的是教師的「反思」。
3、課後反思,具有批判性。
課後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教學後反思其實是對某一教學活動或某一階段教學活動結束後,進行反思總結。在這一環節,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後,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反思,對教學的整體結果進行歸因和評價,及時地通過自述回憶、模擬、角色扮演等形式廣泛吸取有關經驗,收集自己教學活動中的信息,深入細致地探討教學中的長處和不足,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通過不斷反復地實踐、反思、總結、概括,逐步提高教學水平。教學後反思的主要根據是在教學過程中獲取的新信息,有利於教學經驗理性化。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固然重要。教然後知困,知不足。因此,課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分析、反思,寫下自己執教的切身體會或疏漏失誤,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十分重要的。經常性地課後反思是教師責任心的具體表現,是教師課堂教學自我反饋的一種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還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備課質量,促進教學內容更全面、教學設計更合理;有利於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有利於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Ⅶ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優缺點不足之處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
一、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恰當剪裁內教學內容,讓教容材成為一塊跳板
《幸福是什麼》為一篇幅較長的童話,故事生動有趣,通過三個牧童在智慧的女兒引導下尋找到幸福的過程,告訴人們「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的這一人生道理。雖然文章主旨明確,但要深切地體會語言、感悟哲理則有一定難度。在寫法上,作者善於布白留空,對於三個牧童分手後十年間的所作所為的描寫極為簡約,僅通過三個牧童的簡單講述來表現。小學生好奇心強,這一布白恰好成為學生探索精神盡情展示的平台。因此,對三個牧童及智慧女兒的幾處語言描寫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語言訓練的焦點,成為了對學生進行想像力和表達力的語言性實踐及體驗生命歷程的關鍵。這樣處理既擺脫了串讀串講串問的陳舊教學模式,又集中了教學內容,長文短教,重敲一處,使教學效益有了最可靠的保障。
Ⅷ 反思過去的教學管理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如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教學反思等方面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與深入開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越來越滲透到了中小學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使得目前中小學教育教學領域正呈現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氣象。而其中,教學反思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則是尤為突出和明顯的,既有眾多研究者對教學反思的涵義、意義、具體方法策略等問題從理論層面上進行的深入分析和探討,更有廣大的一線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開展的教學反思實踐活動,相關的教學案例、反思案例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可以說,時下,「教學反思」已成為教育界使用率頗高的時髦詞彙,幾乎成了談教育者必談之話題,寫案例者必寫之內容。如此鋪天蓋地盛行的反思之風,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靜心分析則不難發現,當前中小學教師所進行的教學反思存在著不少問題和誤區,盡管教學反思本身沒有錯,但過度的反思,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話連篇等現象則需要我們予以高度的關注和深入的思考,為此,本文擬就教學反思現存的主要問題、形成原因和改進建議等略作分析探討。
一、我國教師教學反思中現存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反思的形式層面
1. 格式比較單一,有模式化的傾向。
教學反思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對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實踐中該如何操作,怎樣寫教學反思,不少教師深感困惑而無從下手。這種情況下,介紹或給出一些教學反思的案例,讓教師大致明確其格式或樣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觀我們的現實卻不難發現:眾多的中小學教師寫出的教學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轍,有教師將其總結概括為「先寫不足之處,然後寫獲得啟示,最後寫怎樣運用」,何其精闢凝練!而這種「八股」格式的套用無疑是十分錯誤和有害的。
2. 為應付檢查,流於形式。
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還存在這樣的傾向:即不少教師把寫教學反思看作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是浪費時間,往往為了應付學校領導檢查才勉強胡亂應付完成。這樣,教學反思的撰寫就成了為反思而反思,流於形式,浮於表面,教學反思的實際價值根本沒有得到切實的體現。誠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層面
1. 全面而不深刻。
通過查閱眾多的反思案例,不難發現,比較成形的教學反思一般都在內容方面較為全面,大都從成功之處、不足之處、今後改進等角度進行論述,可以說是面面俱到,但多為蜻蜓點水,一代而過,雖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給人的感覺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談的幾乎大同小異,沒什麼區別。
如果所有教學反思都圍繞新課標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態度情感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來開展,所有的教學反思都轉來轉去離不開同一話題,套話空話連篇,顯然過於機械化、程式化,而且這種遍地開花、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時間、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體性、針對性、鮮活性和深刻性。
2. 零散而不系統。
目前,教學反思在內容方面或多或少還存在著反思的問題比較分散,零碎,沒有形成合力,不連貫,缺乏系統性等現象。一些老師常常是這次反思某一問題,下次反思就又換成了另一問題,有東一鱗西一爪的感覺,結果是每個問題都泛泛而談,缺乏深度和對問題的較為連貫的、成體系的深入思考和認識。因此,反思的效果並不很明顯,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也微乎其微,進而也致使不少教師對這一方法的實效性產生了懷疑,而這反過來也嚴重影響了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積極性和熱情,形成了惡性循環。
3. 重教師而輕學生。
當前教學反思案例所表現出的一種鮮明傾向是:反思的著眼點多集中在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的效果等「教師怎麼樣教」這一層面,對「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的並不多見,而這種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畢竟,教師的教最終應以學生的學習發展為宗旨和歸宿,忽視對學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義和價值。而且教學作為一種動態的活動過程,其實質是以課程為中介,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其中「教」與「學」本身是統一的,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機的整體。因此,進行教學反思,其關照點天然地就應該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大方面。
4. 多敘事而少分析。
存在於當前中小學教師教學反思中的另一問題就是反思文章往往充斥著很大篇幅的教學過程和流程的描述,客觀記錄描述的比重很大,而透徹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則較為欠缺,對應反思的核心內容往往是簡單地一筆代過,如:一位教師在敘述完自己在初一嘗試「預習──質疑──討論──反饋」四環節作文小組學習的課堂教學情況後作了如下反思:
「由於剛剛開始,畢竟有它的極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分配,各小組時間的不均衡,小組之間成員能力水平的差異等等,決定了我今後將會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顯然這樣的反思過於概括、流於表層、較為膚淺,僅僅簡單地概述了不完善的幾方面,而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的存在,如何在下次教學中改進等至關重要的問題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探討,在理論認識的深廣度以及實踐的改進完善方面都沒能發揮教學反思應有的作用。
(三)教學反思的方法層面
總的來說,我們絕大多數教師的反思活動是通過教師個體寫反思日記來實現的,方法有些單一和封閉。事實上,教學反思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包括錄像反思法、錄音反思法、日記反思法等等,若以反思主體為標准,反思方法還可劃分為集體反思法、對話反思法和個人反思法。而撰寫教學日記只不過是其中較為簡便易行的,並不是唯一的和僅有的。教師寫反思日記主要依賴於自我的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評價來進行,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和局限性。而且多是教師個體單獨進行,是單純的內省反思活動,往往比較模糊、難以深入,容易囿於自我的思維定勢而跳不出來。因此,教師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該加強與同事間的交流對話,可嘗試進行群體性反思,公開化、開放性反思,探索多樣化的反思方法。
二、原因分析與建議
之所以出現上述種種現象和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們主要從教師自身因素和外部客觀因素兩方面作一些分析和探討。
(一)教師自身因素
1. 觀念意識方面:對教學反思的認識不足。
反思作為主體對自身行為的一種自覺關照,是思想的反芻;同樣,教學反思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師自覺地對已有的教學事件進行的審視、梳理、再認識和再思考的過程。而且這一過程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批判性思維的過程,即需要通過對當前認識的審視、分析來洞察其本質。
簡言之,教學反思主要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學監控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1]因此,它需要教師的自覺堅持,主動維持,需要教師思想意識層面的認同,行為實踐層面的落實,而不只是口頭的宣講,或者是胡亂應付;它需要教師在思想觀念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視,才不會將教學反思視為額外的負擔而敷衍了事,湊合完成;才不會使教學反思流於形式,浮於表層。
2. 理論分析方面:對教育教學理論學習運用不夠。
有研究者認為「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他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這充分說明教育實踐並不是簡單的技術操作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做出決策,不斷予以調整改進的過程。而在其中教師不僅應具有課堂教學所必需的知識技能,還應具有對教育目的、教育行為的社會與個人影響作用、教育的倫理價值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課程教學原理基礎等等寬厚的理論功底作支撐,否則,反思、實踐都只能處於淺層次和低水平的模仿、重復階段,難於有深入的提高和實質性的飛躍。而現實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在反思自己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關注「已經做了什麼」「效果如何」「下一步怎麼做」等等具體的操作層面的問題,即使有些分析也多憑個人的感覺進行,個人經驗性的感性的認識較多,缺乏相應的理論作依據,這種分析個人的主觀認知成分佔很大比例,還沒有達到真正反思意義的水平,我們只能稱之為「准反思水平」。
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要願意反思,主動思考外,還應多多學習和接受相關的理論思想來做指導。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開闊視野,才能從「怎樣教」的小圈子裡跳出來,能夠「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才能夠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工作方式、教學策略、研究方法等諸多宏觀、中觀的問題進行探討;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知」「行」「思」三者一體化。
3. 思維品質方面:教學反思的深廣度欠缺。
教學反思本質上是一種思維活動過程,盡管思維是看不見,摸不著,彷彿來無蹤去無影的,卻有著自身的特點和品質。人們一般認為思維具有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四類品質。同樣,教學反思也應該具有這四種品質。但反觀目前我們的教學反思,不難發現其深度、廣度是極為欠缺的。
(1)反思的廣度就是指能夠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種種問題,不僅要善於抓住某個教育問題的一般的基本框架,而且不會遺漏有關的重要細節和主要因素。也可稱之為「立體反思」[2]。比如我們多數教師在反思時只關注自己「怎麼教」的問題,某個知識點如何講解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等等具體的操作層面的內容,就事論事,關注點狹窄,難以深入下去。往往比較容易忽略對學生、課堂、學校、社會等相關的較為宏觀層面的教育問題進行思考和探討,視界不夠廣泛和開闊。
Ⅸ 小學語文《中秋節》教學反思 成功處反思,不足之處,學生學習效果反思,課堂關鍵事件反思,教學再設計
1.從身邊的故事、教學後記寫起
一線教師,每天身邊都發生著各種各樣的教學故事,其中就存在許多有價值的研究案例。一線教師的最大優勢就在於此。作為一線教師,就應充分利用自身這一優勢,從身邊發生的教學故事寫起,養成寫教學後記的習慣,把自己課堂中的「精彩」記錄下來。一線教師,寫作、研究的時間一般難於集中,這就要求及時做好記錄。更多內容請訪問new.060s.com
在寫教學後記時,我認為要注意以下一些事例或情節的記錄:
(1)教師自身的獨創教學以及課堂效果,包括尋求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疑難問題所採取的辦法、對策等。
(2)學生的獨到見解,包括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獨特解法、獨創思維等。
(3)精彩的教學片斷,包括課堂中有亮點的教學情節與過程,精彩的答問、語言等。這往往是智慧的火花,它常常是突然而至的,一閃而過。若不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
(4)自己課堂教學中不足之處的反思與分析。
寫教學後記應追求「短、平、快」,短小精簡,平中見奇,快捷及時。若時間有限,還可以超越文本,創造性地利用課本、教案、備課參考書為載體進行加以記錄或旁註。更多內容請訪問new.060s.com
2.並非所有教學故事都有研究價值
並非所有的教學故事都能成為有研究價值的案例,因此要求教師應善於抓住身邊發生的典型案例,發現身邊有研究思考價值的案例。什麼樣的案例有研究的價值?我認為教師寫教學案例可以選擇以下的一些事例:一是帶有問題性。有價值的教學案例記錄的應是一些含有問題或疑難情景在內的事件,包含著一些深刻的教學問題,它能夠引發人們的思考。二是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這些事例能針對教學存在的問題說明一些道理,或驗證某些理論,解決某一實際問題。三是典型性。教學案例所選擇實例應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件,這也是教學案例的生命。
只要多寫一些教學後記,素材多了,寫教學案例時選擇典型事例就有餘地了。
3.多思、多寫,才有提高
目前,我們很高興看到許多老師樂於寫教學案例,但也聽到一些學校領導反映教師撰寫的教學案例水平低,甚至認為不算是教學案例。我認為,教師初寫教學案例,要求不宜過高。
其實有些教師說不懂如何寫教學案例,往往是希望專家提供案例寫作的一個固定模式。我認為教師寫教學案例其實不必拘泥於形式。當前,有一種不好的現象就是追求一個統一定式,如教師的說課就是這樣。我認為,撰寫教學案例主要應抓住如下幾個方面:
(1) 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有價值的教學案例一般應圍繞一個鮮明的主題,通過一個或多個教學事例或故事的啟示,提出某一有價值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內容來源於060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