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大班故事教學的設計意圖

大班故事教學的設計意圖

發布時間:2021-02-27 18:18:18

① 幼兒園故事導入的設計意圖是什麼

引起幼兒的好奇,能讓幼兒對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感興趣 。

② 如何開展大班幼兒續編故事的教學活動

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種重要手段,開展故事教學對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要真正發揮這些作用必須採取恰當的方法、遵循正確的原則。 一、明確開展故事教學的目的 愛聽美妙的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幼兒最易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活動意義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對幼兒實施良好的品德教育 幼兒正處於發展成長時期,由於知識和經驗有限,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只用口頭說教是難以達到的。要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須使其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什麼行為是對的或是不對的。而故事是集中地、典型地反映現實生活,並以活生生的形象來反映思想情感的藝術形式。由於是非鮮明,感染力大,幼兒在聚精會神地聽故事的同時,往往會為正義和善良而快樂和歡呼,為小主人公悲慘的遭遇而流出感傷的眼淚,為故事中人物的機智而點頭或對愚笨而搖頭。幼兒聽過某些故事後,對待事物的態度也往往會有所改變,如知道關心別人了,愛清潔了,不是那麼愛哭了,等等。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故事在幼兒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正處在語言發展階段,他們的語言質量不高,詞彙貧乏,有時表達的句子還不符合語法結構,在此,幼兒故事可以成為孩子們的「語言教師」。通過故事讀物和視聽資料進行語言教學,往往比僅針對個別語法要點進行練習更有趣,也更有效。故事能為幼兒提供真實、自然、豐富的語言輸入,幫助他們學習把話說得清楚並富有表現力。 幼兒在記住故事的同時,也記住了優美的藝術語言。這對豐富幼兒的詞彙極有幫助。在幼兒園的故事教學中,幼兒不僅要聽故事,還要根據語言教學要求,練習復述故事。這對幼兒清楚准確發音、連貫表達,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幼兒同的故事教學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綜合提高大有作用。 (三)豐富幼兒的知識 豐富幼兒知識,啟迪智慧。是幼兒故事教學的重要功能。幼兒正處在人生的早期階段,他們知識貧乏,認識能力有限。因而年幼的孩子常常不斷地向成人提出「是什麼」和「為什麼」等問題。為使孩子對大千世界有所了解,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和好奇心理,給孩子們講述故事能生動地告訴他們「是什麼」和「為什麼」,從而為孩子打開知識的窗口。 在豐富知識的同時,故事教學還可以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幼兒在聽故事時,會在感性認識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和評價。雖然這樣的思考是初步的,結論甚至是幼稚的,但對於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卻是有意義的。此外,幼兒的知識越廣泛,想像也就越豐富。可見,故事教學是激發幼兒大膽想像、啟迪幼兒智慧的有效方式。 這一點在童話、寓言和科學幻想故事中更為明顯。它們能把幼兒帶進一個神奇而誘人的世界,引導他們去思考、去嚮往。故事中生動的形象.濃郁的情趣,自由放任的幻想,可以幫助幼兒理解現實生活中的道理,培養他們的想像力。 (四)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興趣和動機的激發在幼兒的學習中至關重要。幼兒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好奇心與興趣誘發的。只要是適合幼兒的故事,他們肯定會興趣盎然、聚精會神地去聽或去閱讀,從而使其形象思維與創造性聯想得到充分的調動。 二、幼兒故事教學活動的組織方法和注意要點 組織兒童故事教學,可以將情景游戲、課堂表演、口語交際、環境沉浸等多種形式貫穿於教學中,其具體方法有: (一)提問法 提問法是故事教學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提問法主要在以下幾種情形中運用: 一是故事教學開始時,以提問引出作品,為講述故事內容做鋪墊。 二是幫助幼兒理解作品時,採用提問的方法,幫助幼兒層層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提問應能引起幼兒對作品內容的回憶,如「故事中的主人公說了什麼話?而後又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怎麼樣了?」也可以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領悟故事的主題,如「為什麼會這樣?你是怎麼知道的呢?」教師還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將自己對作品的內心體驗表達出來,如「喜歡故事中哪個人物,為什麼喜歡?」等等。 三是引導幼兒復述故事或續編故事時,為保證幼兒將故事的主要情節講述出來.教師可以採用提問的方法幫助幼兒回憶作品中的主要內容。此外,在續編故事中,教師還可以採用創造性提問的方法,以啟發幼兒的想像。例如,在著名故事《狼來了》中,教師可以這樣問:「男孩的羊被狼吃掉了,為什麼沒有任何人去幫他。這時男孩一定後悔說謊話,欺騙人們。如果他當初不說謊話,真的有狼來了,會是什麼樣子呢?」不過,創造性提問只適合於年齡較大的幼兒,對小班孩子,一般採用回憶性和體驗性的提問,以幫助幼兒理解並體驗故事的主要內容。 在使用提問法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 一,幼兒故事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讓幼兒理解欣賞故事中的主要內容,同時獲得審美愉悅,領略作品的教育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應過多地提問,尤其不要過多地運用回憶性的提問。因為這種提問很容易千篇一律,如果按照「故事裡有誰,他們在干什麼,結果怎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這種公式提問,幼兒很容易對生動、有趣的故事產生厭煩心理,進而對故事活動失去興趣。因此故事教學中,教師要將回憶性提問與體驗性提問、創造性提問結合起來,盡量少用回憶性提問,將單調、機械的模式化問題轉為啟發式問題,從而保證教學過程的生動、活潑。 第 二,教師還要注意提問法使用的時機和技巧。一般說來,在教師講述故事時不要提問,尤其是對那些內容豐富、情節緊湊的故事。若教師在講述中發現某個幼兒不認真聽講,可以採用注視或手勢暗示的方法,也可以提高聲音或突然停止講述以引起幼兒的注意,但不要因此而停下來問這個幼兒幾個問題或讓他把前面的故事復述一遍。這種做法不但無效,還會使其他幼兒對故事的興趣降低,破壞故事的完整性。教師在提問時也不要連珠炮式地在同一時間向幼兒提出幾個問題,而要按順序統籌安排。在第一次講述完後向幼兒提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一般是回憶性的,問題不可太多,2~3個即可,第二次講述完後再提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讓幼兒體驗故事的主要情感,但同樣地,問題也不要太多,最多3~4個.否則故事教學課就變成了單調乏味的提問課。 (二)討論法 討論法也是故事教學運用較多的一種方法,一般在中班和大班使用。討論法一般運用於理解作品階段和續編故事階段。在幼兒已基本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後,為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以深入理解作品內涵,教師一般可採用討論的形式,讓幼兒積極地動腦筋思考故事中的重點及難點問題。討論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設身處地地替故事人物出主意、想辦法,使幼兒在積極動腦筋參與的同時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例如。童話故事《小老鼠做蛋糕》,教師在講完故事後可以引導幼兒討論:「小老鼠是怎麼想辦法做蛋糕的?蛋糕做好後,小老鼠是怎麼吃的?你喜歡故事裡的小老鼠嗎?為什麼?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剛雞蛋做什麼?」而在續編故事階段,教師運用討論法是讓幼兒就故事的情節發展做一個簡要的分析,然後再運用自己的想像力進行合理性的續編。討論有助於幼兒拓寬自己的思路,加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從而在續編時能做到故事結構完整,結尾與中間、開始部分形成合理的呼應。 教師在運用討論法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幼兒討論後,要引導他們進行歸納、總結。仍以《小老鼠做蛋糕》為例,在幼兒討論之後教師要引導他們歸納出幾個問題:小老鼠看到雞蛋想到做蛋糕——聰明的老鼠;小老鼠將蛋糕分給大家吃——熱心腸的老鼠;老鼠用兩個半圓的碎蛋殼做

③ 幼兒園大班故事教案 的設計意圖該怎麼寫

設計意圖就是你為什麼要設計這個活動,你的靈感來源是什麼。緣起是什麼。 譬如:今天的課是講《寄居蟹找新家》寄居蟹因為沙灘被污染了要去找新家,可是發現哪裡都沒有合適它的地方。 你就可以說,你是靈感來源是根據現代倡導低碳生活,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從小學會環保。

④ 大班語言找小貓游戲活動設計意圖

1、大西瓜,小西瓜
老實說「大西瓜」,學生用手做個小圈圈,老實說「小西瓜」學生用手做個大大的圈圈。(就是相反的)做錯的 罰唱歌、學狗叫、跳舞、學豬叫 等等。(大圈圈一定要比小圈圈大好多,不然不好分辨誰做錯)

、上黑板畫鼻子
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臉,沒有鼻子的,學生用布遮住眼睛,上黑板畫出鼻子。沒有話到地方的(就是把鼻子畫歪了),罰唱歌、跳舞、學狗叫、學豬叫 等等。

、教他們唱歌
建議 有舞蹈動作的 兒歌

.、擊鼓傳「花」
老師在講台上面敲黑板(背對學生不能看),突然停一下,看「花」在誰的手裡,就 罰唱歌、跳舞、學狗叫、學豬叫 等等。

、起立、坐下 游戲
和第一個一樣,老師喊「起立」,學生坐下,老師喊「坐下」,學生起立。做錯的 就 罰唱歌、跳舞、學狗叫、學豬叫 等等。(如果可以的話,用英語喊最好 stand up 和 sit down)

、1 過 10 11 1 1 過 1………………
就是讓同學們一條龍順序,喊1 ……,喊道 和 的倍數就喊 「過」。不知道大小朋友能數到幾。。。。數錯的 就 罰唱歌、跳舞、學狗叫、學豬叫 等等。
(只數 1 過 10 1 過 10 ……………………
這樣重復也可以的。)

全是我自己寫的,應該能看懂吧。。

⑤ 幼兒園大班故事教案 的設計意圖該怎麼寫

可以找人帶你做好,專業就可以

⑥ 大班故事《小兔落水後》教案設計意圖和重難點

導語:小兔落水後,是誰救了他呢?小羊,哪小羊是怎麼救的小兔啊?我們來試試看?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教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傾聽故事內容,並表演故事中的情節,理解故事中的個別詞語:安慰、埋怨、手足無措。
2、通過故事,讓幼兒知道:「當朋友遇到困難時,千句安慰,萬句埋怨,不以伸手拉朋友一把。
活動准備:
1、背景圖一張,動物圖片:小猴、狐狸、小白兔
2、竹竿一根。
3、字詞:安慰、埋怨、手足無措。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許多小客人,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是誰啊?
(師依次出示動物圖片:小兔,小猴,狐狸)
師:今天天氣可好了,小動物們可高興了,小兔子、小猴子、小狐狸在草地上玩捉迷藏的游戲,可是玩的正高興的時候,小兔子撲通掉進了河裡,哎呀,小朋友們想想看,如果你是小兔子掉進了河裡,心裡會怎麼想?會說些什麼呢?
二、引出故事:
師:今天,老師要講一個關於小兔落水以後的故事。故事《小兔落水後》。有一天,小猴子、小狐狸、還有小兔子在草地上玩捉迷藏的游戲,可是小兔子一不小心踩在了梯台上,哧溜一聲滑進了河水裡,小兔在水裡掙扎著,一邊喊「救命啊。。。小猴子看見了,忙安慰小兔說:小兔子,別害怕,要勇敢的與河水作斗爭,勇敢的向岸邊游去,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小兔子還在水裡掙扎著。這時狐狸看見了,埋怨小兔子說:「小兔子,你看你,平時老師說了要注意安全,可你就是不聽,現在好了吧,看你怎麼辦?」這時,小山羊忙趕了過來,小山羊不會游泳,它急的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噯,它看見草地上有根竹竿,伸進了河水裡,小兔子一把抓住了竹竿,小羊把小兔給拉上了岸。
小兔子很感謝小山羊。老師知道了,批評了小猴子和小狐狸,並告訴他們說:當朋友遇到困難時,千句安慰,萬句埋怨,不以伸手拉朋友一把。
師:我的故事講完了,請小朋友們告訴我: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師:是誰救了小兔子?【小山羊】。小山羊想了一個什麼辦法把小兔子給就上了來的?怎麼做的呢小山羊?
師: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表演。
師:剛我們聽了故事裡,小猴子和小狐狸也想了辦法,可是它們是怎麼做的呢?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
三、第二遍傾聽故事。
師:故事講完了,請小朋友告訴我,小兔子落水後,小猴怎麼說的?(出示字詞「安慰」)
師:你會用安慰來說一句話嗎?
師:可是小猴子說了以後,小兔子還是在水裡掙扎著對不對?
師:小狐狸看見小兔子落水後,它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我們一起來學學埋怨的動作。(出示字詞「埋怨」)
師:你會用埋怨來說一句話嗎?
師:小狐狸是埋怨小兔子,小猴子給小兔子安慰了,它們都做了,可是小兔子得救了嗎?它喜不喜歡這種方法?不喜歡。為什麼?
師:那麼小山羊來後,它不會游泳,它看見小兔落到了河裡,它是怎麼樣?(出示詞語「手足無措」)
師:那你會用手足無措來說一句話嗎?
師:那小山羊想到了什麼辦法呢?想到什麼辦法?
師:那小朋友們說說看,這個故事,誰的辦法最好?為什麼?
師:那我們要學習誰呢?那小猴子和小狐狸它們只是說了沒有動手去做,那如果你看到小兔子掉河裡了,你會用什麼辦法去就小兔?
四、分組表演
師:下面我想請我們小朋友們分組表演這個故事。
師:那你們知道故事裡,老師是怎麼對它們說的啊?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老師的話:當朋友遇到困難時,千句安慰,萬句埋怨,不以伸手拉朋友一把。當朋友遇到困難了,不要只會說,而不去伸手去做。小朋友們有沒有懂得這個道理啊?

⑦ 怎麼設計幼兒園故事教學活動方案

幼兒園教育是通過教育活動來實現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保證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之一,它不只為幼兒系統地提供新的學習經驗,而且是協商幼兒把學習經驗系統化、引導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教學活動如何達到有效性?這是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研討的核心問題。所謂有效,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同學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有效的教學,需要教師採取相應的教學准備戰略、教學實施戰略和教學評價戰略。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對一個活動的具體行動規劃,是教師進行教學的藍圖,也是教師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十分必要的准備工作,它是構成教師教學准備戰略的重要內容。可見,教學活動設計的好壞,是教學活動是否有效果的關鍵。 一、活動的命名要規范化 活動的命名看似簡單,但實際上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教育理念。活動名稱應反映該活動的內容,一般包括課程模式(主題活動、領域活動、綜合活動)和具體的課程內容兩局部。 主題活動的活動計劃,寫法較為簡單,可直接點出其主題,如「主題活動:秋天」;其二級網路的具體活動可以寫為「活動一:秋天的天氣」「活動二:秋天的水果」「活動三:秋天的葉子」等。 領域活動的活動計劃,要先說明該活動屬於哪個領域,最好直接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的五大領域(健康、社會、語言、科學和藝術)來命名。但在幼兒園教育實際中,我們發現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教師習慣於沿用以前的「六科教學法」來命名。如將活動直接命名為體育活動、語言活動、科學活動、數學活動、音樂活動、美術活動。二是命名不規范。如將社會領域的活動命名為社會性活動、數學活動命名為計算活動。三是命名非常混亂、多樣。有的以內容類別來命名,如語言活動直接命名為兒歌:《數鴨子》、故事:《小黃雞借傘》;音樂活動直接命名為歌曲:《坐飛機》。有的以活動類別來命名,如聽說活動:春天來了;看圖講述:小貓釣魚。早期閱讀活動:三個和尚。下面列舉幾個案例進行對比。 ※ 案例一 不適宜的命名———歌曲:《大樹媽媽》;歌唱活動:大樹媽媽;音樂活動:大樹媽媽 適宜的命名———藝術活動:大樹媽媽(歌曲);藝術活動:大樹媽媽(歌唱活動) ※ 案例二 不適宜的命名———故事:春天的電話 適宜的命名———語言活動:春天的電話(故事) ※ 案例三 不適宜的命名———講述活動:小貓生病了 適宜的命名———語言活動:小貓生病了(講述活動) ※ 案例四 不適宜的命名———計算活動:5的組成 適宜的命名———科學活動:5的組成 二、活動目標的制訂要具體化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所能達到的教育效果,它包括認知能力的發展、動作技能的掌握、興趣態度和行為習慣的養成等。活動目標的制訂與表達要具體,這樣便於教師的掌握,使其能觀察、評定幼兒活動的情況。如中班數學活動「美麗的序列」的活動目標:嘗試根據物品的不同特徵,進行ABB、BBA、AABB排序;感受序列的規律美,體驗裝飾扮演道具的快樂。 當前,幼兒教師在制訂活動目標時都能考慮到目標的三維性,但在實際活動中,教育活動目標的制訂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籠統、籠統;二是出現手段性、途徑性的多餘表述。下面列舉案例進行分析。 ※ 案例五:小班早期閱讀活動「小海龜」 活動目標: 1. 通過講述故事、閱讀大書、做游戲等多種形式,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體驗小海龜的情感世界。 2. 學習運用簡單句式「××看見了××」進行完整表述。 3. 激發幼兒的想像和大膽表達的願望。 目標分析: 該活動目標存在三個問題:一是活動目標的行為主體不統一,目標1和目標3以教師為行為主體,目標2以幼兒為行為主體,在同一個活動中,表述的方式不統一是不恰當的。二是出現手段性、途徑性的多餘表述,如目標1的「通過講述故事、閱讀大書、做游戲等多種形式」。三是目標表述較為籠統籠統,如目標3的「激發幼兒的想像」。 三、活動准備的考慮要全面 活動准備的撰寫,一般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活動資料的投放;知識經驗的准備;學習情境的創設。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幼兒教師一般只考慮到活動資料的投放,而忽略了知識經驗的准備和學習情境的創設。 (一)活動資料的投放 活動資料是教育意圖的物質載體,它自身的特性和由這些特性所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著幼兒可能獲得什麼樣的學習經驗、獲得哪些方面的發展。活動資料在幼兒的學習中往往起著橋梁和中介的作用,它使籠統的知識能具體、形象地出現在幼兒面前,使他們能具體、直觀地感知和體驗;活動資料還可以讓幼兒動手操作,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有利於幼兒獲得感性經驗。幼兒園的活動資料,更多地應該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物品、當地的自然資源和平安的廢舊資料,這樣可以讓幼兒學會珍惜和利用資源;也可以保證數量,做到幼兒人手一套操作資料,有利於幼兒獨立操作和自主學習;還能節省教師製作教具的時間;最終節約了幼兒園的物質資源。 (二)知識經驗的准備 經驗即「經歷、體驗,泛指由實踐得來的知識或技能,它是人在實踐中通過自身的感覺器官直接接觸客觀外界而獲得的對各種事物表象的初步認識」。教師准確地找到新的「經驗點」,即掌握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是活動勝利的關鍵所在。而要找准新的經驗點,要求教師在進行新的教育教學活動前必需了解幼兒先期已經掌握哪些與本活動相關的知識技能,具備了哪些能力。教師可以採用「任務分析」的方法,來分析並了解幼兒經驗准備情況,並做好相關的經驗准備。如小班語言活動「猜猜我是誰」,活動的目標之一是「恬靜傾聽,熟悉同伴的聲音,學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在活動前教師要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了解、熟悉同伴的名字。 (三)學習情境的創設 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願望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的,適宜的情境能夠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幼兒的年齡和生活經驗,並借鑒一些常見的生活事件,去創設一個個生動而真實的、可親身體驗的、科學而有效的模擬生活的教育情境,讓幼兒與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從而建立起連接教學與生活的橋梁。如在小班「小鳥飛」的美工活動中,教師設置了「小鳥飛來了」的情境:在油畫棒的頂端貼上一幅小鳥圖,以畫紙為天空,用油畫棒在紙上自由地畫直線或曲線來表示「小鳥飛」,由此激發幼兒的興趣。 四、活動過程的設計要確保有效性 活動過程是指教師與幼兒在一起實現教學任務中的活動狀態變換和其學習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學兩方面構成活動過程,從形式上看,只是表示了某一個教學活動從開始到結束的程序,但實際上卻蘊涵著一定的教育指導思想,體現教師的設計能力。在活動過程的設計中,要追求活動過程設計的有效性。 追求活動過程設計的有效性,就是強調教師要有「目標意識」,在基於對教學內容分析和對幼兒的了解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活動的每一環節,防止為了追求「局面的熱鬧」「方法的多樣」「活動的豐富」和「花樣的翻新」等去設計一些與目標和內容沒有直接關系的環節。如某位教師設計的中班藝術活動「小青蛙找家」(歌唱活動),活動目標是「學慣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和 ×××—×××—的節奏,初步學會創編歌曲。」活動過程分六個步驟:第一步,聽《森林音樂會》音樂入場;第二步,向幼兒講述自編故事《青蛙的生長過程》,從而引起幼兒興趣,引出新歌曲;第三步,學習歌曲;第四步,學慣用不同的聲

⑧ 大班語言活動國王和老鼠的設計意圖怎麼寫

設計意圖:
1、感知體驗故事幽默有趣的情節,環環相扣的回邊鎖關系。答
2、藉助圖片、提問、想像猜測故事情節的方式,主動地學習故事,並學慣用"××追××,××逃走了。"的簡單句型講述動物間的連鎖關系。
3、大膽講述對故事的看法,交流自己的閱讀經驗。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本,課件 【幼兒園PPT課件製作】
2、圖片:小老鼠、貓、狗、獅子、大象圖片一份
3、字卡:貓追老鼠,老鼠逃走了。狗追貓,貓逃走了。獅子追狗,狗逃走了。大象追獅子,獅子逃走了。老鼠追大象,大象逃走了。

⑨ 長大了做什麼大班語言教案設計思路

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長大了做什麼》,理解詩歌內容,知道各種專職業的人們生活的關系屬。
2.有長大後建設祖國、為人民服務的願望。
3.根據詩歌句式,結合自己喜歡的職業嘗試創編一段詩歌。
活動准備:
1.發明家、工業農業技術員、清潔工、解放軍戰士工作的圖片各一張。
2.各種職業工作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以:"長大了你想做什麼"為主題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長大了想做什麼?
二、引導幼兒欣賞詩歌,幫助幼兒理解詩歌。
1.教師有表情地朗誦詩歌,幼兒欣賞。
師:小朋友長大了想當老師、解放軍等。今天,老師也帶來一首詩歌《長大了你想做什麼》。
2.討論交流:
師:詩歌里說小朋友長大了做什麼/當發明家要做什麼?你知道哪些發明家?他們發明了什麼?你想發明什麼?當技術員要做什麼?農業技術員可以培育什麼新的品種?當清潔工、解放軍等拿什麼工具?
三、幼兒學念詩歌。
師: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長大了你做什麼》這首詩歌!
小結:每個小朋友都有許多美好的心願,相信長大後你們都能實現這些願望,成為一名醫生、畫家、飛行員--

閱讀全文

與大班故事教學的設計意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