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講民族團結一課有什麼好的導入方式么
人教版《民族團結》教學設計 廣西南寧市第四中學 黎毅 【 教材分析】專 《初中歷史課程標准屬》關於民族團結這一學習要點的內容標準是:「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根據課標和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我認為課堂教學中應該對實行民族區...
『貳』 我需要一個關於民族團結的多媒體教案誰能告訴我啊謝謝
人教版《民族團結》教學設計
廣西南寧市第四中學 黎毅
【 教材分析】
《初中歷史課程標准》關於民族團結這一學習要點的內容標準是:「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根據課標和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我認為課堂教學中應該對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背景作必要的鋪墊,重點應該是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及作用。
人教版教科書將民族團結列在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中的第一課,用兩目的內容呈現。第一目「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介紹了我國各民族關系的情況和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第二目「各民族共同發展」,概述了我國解放後各民族團結一致所取得的建設成就。
本課的知識容量並不大,但課程內容涉及政策理論,較為枯躁,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而補充一些學生巳經掌握的民族知識和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熱情的課程資源十分必要。為此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特點,我設計了品味民族風情、探究民族政策、共謀民族發展、升華民族情感等四個教學環節,循序漸進的課程內容將更有助於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
【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的對象是城市中的初二學生,他們在初一的中國古代史學習中巳接觸了一些民族交往的歷史,但長期生活在城市、且絕大部分為漢族的學生,他們對少數民族知識和理論性較強的民族政策是比較陌生的。經過再三研究課標與教材,分析學情與資源,我認為通過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和創設虛擬生活情境,可以達到變枯躁為有趣,變陌生為「親如一家」的課堂氛圍。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①知道我國各民族分布特點及共同發展的概況;②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內容和意義;
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教材重組,從四個版塊落實民族團結的重要性;②注重歷史學習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對現實生活及鄉土資源的虛擬情景再現,對學生強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理解和知識遷移的能力;③通過家鄉歷史圖片和開放性設問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與創新思維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民族知識小競賽,使學生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②通過對孔繁森同志支援邊疆的感人事跡和在汶川、玉樹地震中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故事描述,使學生形成積極進取、各民族互幫互助的人生態度,並逐步樹立為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做貢獻的人生理念。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重點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人民政府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可以通過情景體驗、設問激趣引導學生理解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通過結合生活實際,補充大量的生動的圖文信息,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如何實行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
本課的難點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在籌建新中國的時候,中國共產黨提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建議,是基於多方面的因素的考慮。這一知識點涵蓋的知識面較廣,理論性較強,初二學生難以把握,因而具有較高的難度。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愛我中華>歌曲,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營造學習氛圍。)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看著老師這身少數民族服裝,你能猜出老師是哪個民族的嗎?
生:壯族。
師:猜得真准!的確老師是壯族,老師從小生活在少數民族地區,我的家鄉在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
【設計意圖】教師身著本民族服裝上課,體現了少數民族教師的民族自豪感;同時也將學生一下子帶進了一個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課堂情景中。
師:提到少數民族,同學們知道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多少個少數民族呢?我們班有少數民族同學嗎?
生:56個;55個;(班上的少數民族同學舉手示意)。
師:還真不少!這說明了我們中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師:對,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基本國情。(投影)我們一起欣賞這幅56個民族大家庭的合影照片,看著這合影我想到了一個問題:我們是一個國家,卻有著56個民族,這么多的民族,這么多的兄弟姐妹怎樣才能做到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呢?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第11課《民族團結》。
師:今天我們的學習將從4個環節闡明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他們分別是①品味民族風情、②探究民族政策、③共謀民族發展和④升華民族情感。
【設計意圖】根據再度開發的課程資源及初二學生心理特徵重構了4個教學環節,呈現出體驗→探究→發散→升華的循序漸進的思維特徵,重新整合的課程更符合初二學生的認知特點。
一、品味民族風情
師:第1環節品味民族風情,怎麼品呢?我想在班上開展一個關於民族知識的小競賽,看看我們的哪個同學對民族知識了解比較多,搶答比較快,大家稍作準備。開始!
【設計意圖】民族知識小競賽的設計順應了初二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徵。幾道簡短的關於民族交往歷史和民族風情的搶答題巳為下一環節的探究活動作了輔墊。
(附民族知識小競賽試題)
①西漢時期加強同西域各族友好往來的使者是誰?(張騫)
②唐朝促進了漢藏友好往來的女子是誰?(文成公主)
③我國古代有兩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的政權,分別是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什麼王朝?(元朝、清朝;蒙古族、滿族)
④這些是什麼民族的什麼節日? (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
⑤居住在台灣島上的古老民族是什麼族?(高山族)
⑥這是哪個民族的銀飾?(苗族)
⑦說出該飾物的名稱及其所屬民族。(綉球、壯族)
師:通過這組民族知識的搶答,相信同學們巳經感受到了我國民族友好交往的悠久歷史,也品味到了我國少數民族獨特濃郁的民族風情,這些都為整個中華文明增添了一抹非常靚麗的色彩。
師:剛才哪位同學搶答最多?(為小競賽的優勝者贈上壯族的吉祥物綉球,鼓勵繼續努力,營建出輕松歡快的課堂氛圍)
師:壯族除了拋綉球的風俗外,同學們還知道其它的風俗嗎?
生:唱山歌。
師:對,壯族的劉三姐可謂家喻戶曉,只可惜今天大家見不到她。但大家瞧我這身打扮,像不像與劉三姐對歌的阿牛哥?想不想聽阿牛哥為大家唱山歌?
生:想!(鼓掌熱烈)
師:(老師演唱本民族山歌)
(男)嘿……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嘿了了啰,今天與你來對歌,嘿了了啰,什麼政策實在好?八桂壯鄉也繁榮。(女)嘿……這個問題難不住,嘿了了啰,民族區域自治好,嘿了了啰,民族團結一家親,民族平等共繁榮!嗬嘿!
【設計意圖】教師採用輕松的談話法,以唱山歌的形式切入對民族政策的探究,把品味民族風情這一環節推向了高潮,這一設計以能夠與教學內容有機的結合為前提,在課堂中充分張揚了少數民族教師的個性與特長,突顯出個性化教學的獨特魅力。同時也讓學生們思考:為何少數民族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擁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師:山歌好聽嗎?要不要再來一首!如果喜歡的話,我可以邀請大家到我們壯鄉的三月三歌墟,你想聽多少山歌就有多少山歌。山歌唱出了壯鄉人的心聲,也唱出了壯鄉人對黨的民族政策的一片感恩之情。同學們知道我們黨的民族政策是什麼嗎?
生:民族區域自治。
二、探究民族政策
師:對,下面進入第二環節:探究民族政策,請同學閱讀課文第一目內容,思考: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內容及作用?(提示學生閱讀的方法:在關鍵詞句地方劃線,並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師:首先,我們探究第一問:我國為什麼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觀察中國民族分布圖,指導學生學會依據圖例觀圖的學習方法,從中找出我國的民族分布有什麼特點?
生:以漢族為主體的大雜居、小聚居。
師:可是什麼是大雜居、小聚居呢?
生:就是各民族分布比較廣、比較雜。譬如漢族地區就住有少數民族人口,而少數民族地區也住有漢族人口,這就是大雜居。而小聚居則是少數民族集中在一處,譬如涼山就是彝族人口的聚集地。
師:那麼我國各族人民在這種大雜居、小聚居的地理環境中會形成怎樣的關系呢?
生:自秦漢以來,我國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長期相互依存,不可分離。通俗的說就是你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你。
師:講得很好,所以我們黨在制定民族政策時充分考慮到了這一歷史因素。同時我黨還考慮到我國少數民族在解放前長期受民族歧視和不公平待遇,為了讓我們少數民族充分享受到當家作主的權力,於是就提出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建議,並得到了各民族人民的歡迎。
師:那麼究竟什麼是民族區域自治呢?我國現有多少個自治區?看哪位同學能從地圖中准確地識別出來?
生:(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基本掌握民族區域自治的概念,提問學生識別五大自治區。)
師:這位同學說得十分准確!目前我國巳成立了五大自治區和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可你們知道範圍這么廣闊的民族自治區域與其他地區有什麼不一樣?為使我們同學進一步理解民族區域自治的內涵,老師邀請同學們作一次四川民族風情游的體驗。
【設計意圖】現實是歷史的延續,創設有意義的「現實情境」是學生有興趣主動和歷史對話的重要前提。教師采擷了幾個四川民族地區在民族自治區域政策下的現實景情片斷,針對景情設問,讓學生在虛擬景情活動中體驗探究和理解民族自治區域政策的內含,提高了學生通過具件事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巧妙設問,緊緊圍繞民族政策的本義與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可在初二學生好奇的心裡掀起濃厚的探究興趣。
自治州(縣) 州(縣)長
甘孜藏族自治州 李昌平(藏族)
涼山彝族自治州 張支鐵(彝族)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吳澤剛(藏族)
馬邊彝族自治縣 李夫鐵(彝族)
峨邊彝族自治縣 立克幸福(彝族)
北川羌族自治縣 經大忠(羌族)
師:這次旅行小明與他的爸爸也參加了,旅途中小明遇到不少困惑。一出發小明就提出「咦?為什麼這些地方的州長、縣長都是少數民族的呢?」
生1:如果州長、縣長是本民族的話,他會比較了解自己民族的習俗和文化,方便於管理。
生2:國家的政策也是這樣規定的:在民族自治區域內,最高的行政長官由本民族公民擔任。
師:這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師:旅行的第1站小明他們來到了涼山,參加那兒的火把節。面對著人山人海的火把節,小明提出一個疑問「哇!今天不是法定的節假日,他們為什麼也放假?」你們知道嗎?
生1:國家的政策也有這樣的規定:民族自治地區對上級國家機關頒布的條例、發布的命令、制定的規定,凡有不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可以報請批准變通執行或停止執行。像涼山彝族火把節放假就屬這種情況。
師:講得非常好!接著小明他們又來到了馬邊彝族自治縣,小明發現那兒少數民族學生用的課本與其他地方的不一樣,他們接受的是「雙語教學」模式,除了學漢語、還學彝語,你知道這是為什麼?
生1:是因為國家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遺產,所以要保護它的語言和文字。
生2:可能少數民族學生生活在偏遠地區或深山裡,他們不會講漢語。
師:講得很好!國家正是通過採用這種「雙語教學」模式來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同時也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人才。
師:除了剛才我們了解到的國家賦予少數民族的這些權力外,同學們在生活中還了解多少國家賦予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
生1:少數民族的考生在高考中可以加分;
生2:有一些少數民族的人民可以多生幾個孩子;
生3:少數民族因為一些民族風俗而觸犯法律的可以酌情減輕處罰。
師:是的,國家在教育、生育、刑法等諸多方面考慮到了少數民族的歷史因素和實際情況,從而採取了較為寬松的民族政策。
師:於是小明感嘆道「哇!民族區域自治太好了!想怎樣就怎樣!」可小明的爸爸卻反駁了小明的想法:「你這個想法可不對!」你知道這又是為什麼?
生1:其實國家明確規定:民族自治地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在中央政府統一領導下的地方政權,只是國家給予它的政策比較寬松,但並不是不管它,歸根結底它還是國家的一部分。
生2:民族自治地方也不能擁有自己的軍隊。
師:如果「想怎樣就怎樣」,將產生什麼結果呢?
生1:導致民族矛盾和民族的分裂。
師:大家分析很有道理,其實我國制定民族區域自治的出發點就是為了維護民族的團結,能夠讓56個民族親如一家。那麼通過這趟旅行,你對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有什麼認識?
生1:我覺得這個政策很好!它是在維護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對少數民族的文化和風俗的保護。
生2:它有利於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平等和團結,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是很大的進步。
生3:這種政策譬如雙語教學模式,有助於少數民族人才的培養。
師:都講得很好!我們再歸納其優越性。
生:(朗讀)民族區域自治的優越性:①維護了祖國統一、有利於民族平等、民族團結;②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有利於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師:正由於我國民族政策的優越性,因此它巳成為了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師:除了用一個好的制度來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外,我國還採用了其它什麼途徑來推進民族團結呢?好,下面我們進入第三環節:共謀民族發展
三、共謀民族發展
師:(出示歷史圖片)這是我的家鄉(恭城瑤族自治縣)解放初期的影像,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那時候我的家鄉無論在生產、生活,還是交通、教育等各方面均十分落後,作為家鄉人看到這番情景心情十分沉重,所以現在我希望同學們為我的家鄉出謀劃策,議一議:為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你有什麼好點子?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家鄉的少數民族歷史老照片讓學生體驗我國各民族發展的不平衡。並依據創設的情景設問,既順應了初二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徵。又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與創新思維的學習方法,形成積極進取、互幫互助的人生態度。
生1:由於那兒是少數民族地區,有少數民族的特色,所以我們可以在那兒開發民族旅遊;
生2:俗話說「想致富、先修路」,先幫助少數民族把路修通,然後再減輕少數民族的賦稅。
師:很好!他講了兩點,就是加強少數民族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實行寬松、優惠的財政政策。
生3:我們可以把中心地區的人才調拔到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他們的發展。
生4:把發達地區的科技送到少數民族地區去。
生5:我們可以建立民族中學、民族大學,把少數民族的人民送到漢族地區使他們得到教育。
師:大家講得很好!做為少數民族地區的一員,得到大家這么多的好點子,我想送上再多的綉球也表達不盡家鄉人的感激之情。其實黨中央從解放初期就關注到了我們廣大的少數民族,並提出了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這一政策在共和國60年的發展中均得到貫徹和落實。
材料:幫助各少數民族,讓各少數民族得到發展和進步,是整個國家的利益。
—— 毛澤東
師:進入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同樣吹拂到了少數民族地區,使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登上了一個新台階。而90年代後期由於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尤為西部地區)出現了大開發、大發展的新氣象。
師:(請同學們觀察西部大開發示意圖),請大家從示意圖入手,分析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具有什麼意義?
生1:因為西部大開發的12個省市中包括有5大自治區,其中少數民族佔全國少數民族的80%以上,所以西部大開發對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邊疆的穩定將起到重要作用。
生2:西部大開發給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同時也加快了這些地區的對外開放的步伐。
生3:有利於保護與開發少數民族地區的資源和生態環境。
師:大家說得很好!的確西部大開發體現了黨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幫助、扶持的戰略意圖,其實它也是我國一貫實行的各民族共同發展政策的延續。那你能說出多少個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項目呢?
生:青藏鐵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
師:經過建國60年的發展,今天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取得了哪些成就?請大家看一段視頻。
師:通過這段視頻,大家感受到了我國民族地區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說明了少數民族經濟巳經成為了整個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我請同學們再到我家鄉看看今天瑤鄉的變化。
【設計意圖】鄉土歷史是活化的歷史課堂,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途徑,將鄉土歷史資源與教材進行整合,不僅符合歷史教學「由近及遠」的原則,也順應了「經濟全球化、文化本土化」的共識,通過家鄉歷史照片與今天的少數民族生活進行對比反差,學生感受到了黨的民族政策的正確性。
師:目睹我家鄉這幾十年發生的變化,我想:如果沒有我黨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不會有我家鄉的今天的巨變;如果沒有那些長期在少數民族地區默默工作的支邊幹部,也不會有我家鄉今天的巨變。而孔繁森同志就是一位支邊幹部的典型代表。哪位同學來說說孔繁森同志的故事?
學生1:1992年,拉薩市黑竹、工卡等縣發生地震,任拉薩市副市長的孔繁森趕赴災區。在那裡,他收養了三個孤兒曲尼、曲印和貢桑。將他們帶回拉薩,照管他們的生活,教他們讀書識字,夜裡孔繁森就同孩子們擠在一張大床上睡覺。
學生2:因西藏偏遠地區醫療衛生條件較差,他每次下鄉時都特地帶一個醫療箱,買上數百元的常用葯,送給急需的農牧民。
學生3:為了摸清實際情況,他深入調查研究,尋找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不到兩年的時間,他跑遍了全地區106個鄉中的98個。1994年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邊貿途中,因車禍殉職,年僅50歲。在孔繁森的葬禮上,懸掛著一幅輓聯,道出了藏族人民對他的懷念:
上聯: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
下聯: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
師:我的父親也是一名支邊幹部,他於1961年從北京來到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一支就是50年。今年我的父親巳經76歲了,他曾對我說:「如果哪天我不在了,你們一定將我埋在恭城這片瑤山。」我想:50年的支邊生涯,其實我的父親早巳把工作了大半輩子的瑤鄉當做了他的家。同學們,你從這些支邊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1:我看到了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為當地少數民族的人民獻出了自己的才智,他們熱愛那片土地,熱愛那兒的人民,讓我很感動。
學生2:他們為國家、為少數民族的利益犧牲了自己的幸福,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師:如果西部大開發需要你到少數民族地區做一名志願者,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學生:我希望成為一名志願者,因為要實現國家的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為了促進民族的團結,需要我向每一個人做出貢獻!(掌聲)
師:最後我們歸納一下這60年民族地區取得成就的原因: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②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③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④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⑤支援少族民族地區的政策;⑥各族人民的辛勤勞動。
師: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也無論是是和平年代,還是中華民族面臨危機和災害的時候,我們的各民族兄弟姐妹總是共同面對、心手相連。
師:(圖片展示)當玉樹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們的藏族同胞沒有感到孤單,因為無論是漢族、壯族、維吾爾族、羌族……也無論是黨中央、解放軍、醫生、學生、志願者都向災區伸出了援助之手;民族團結的格桑花綻放在每位災區人民的心中,國外媒體為中國抗震救災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震驚。你知道我們取得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學生:民族團結。
【設計意圖】向學生呈現一組當前玉樹地震各民族團結抗震的感人圖片,一下將曾經歷、感受過汶川大地震的成都學生深深打動,學生對民族團結重要性的認識得到升華;最後齊唱《愛我中華》,首尾呼應,再次將各民族團結、水乳交融的課堂氛圍推到高潮。
師:對!最後讓我們唱響一曲歌頌民族團結的贊歌《愛我中華》。
【教學反思】
第一,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究民族政策,對於枯燥乏味、理論性強的民族政策,長期生活在城市的絕大多部漢族學生來說自然難以產生共鳴。因此我選取了初中學生喜愛的虛擬旅遊情景素材,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讓學生體會到民族政策與生活的聯系,增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樂趣。
第二,充分挖掘鄉土史料資源與歷史教學的整合,我通過收集的家鄉(少數民族地區)歷史圖片營造情境,採用神入式設問的方法,啟迪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課堂效果較好。
第三,歷史課堂教師能不能表演?這一直是我的心結,因為擔心落得「表演課」的評價。本節課我通過創作、演唱《壯族山歌》讓學生充分品味民族風情,同時也切入到對本課重點知識的探究。學生熱烈的掌聲、聚焦的眼神告訴我:教師的個性與特長(無論是歌曲、繪畫、還是演講、幽默)只要與教學內容能做到有機的結合,只要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盡數張揚,因為其鮮明、生動、精彩的特質突顯了個性化教學獨特的魅力。
第四,「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歷史教師的課堂語言同樣需要精心錘煉。在試講課時,我啰嗦多餘的語言受到評課老師的詬病,在經過不斷修整和不斷揣摩教學各環節,尤其是導入語和小結語,精心准備的語言設計頓使課堂生輝,情境靚麗。
第五,本節課聯系實際較多,創設的現實活動情境較多,採用的鄉土資源較多,但總體用於課程教學的史料(尤其是歷史文獻)仍不足,因而課堂歷史味不夠濃。雖然我也選取了部分歷史圖片和毛澤東對少數民族政策的史料,但在非常關注史料教學的今天,仍提醒我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教學內容均要格外重視「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教學方法。
『叄』 八年級下冊歷史 第十一課 民族團結 知識點
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如西部大開發等
『肆』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措施(人教版歷史初二下冊第11課民族團結)
實行民族區域自來治源的原因
第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於國家統一和安全;第二,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於保障少數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務的權利;第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於加快發展民族經濟和文化,促進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措施
西部大開發(西藏,內蒙古,西雙版納等)
『伍』 民族常識第一課教案
第三課時 1、認真閱讀資料卡中的內容,然後與同學說一說我國有多少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 資料:新中國成立後,在少數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讓他們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物。現有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還設立了1173個民族鄉。我國的五個民族自治區分別是: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 2、指名說一說:我國有多少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 3、根據上節課的學習,指名學生在黑板上連一連。 板書:內蒙古自治區 烏魯木齊 廣西壯族自治區 呼和浩特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南寧 寧夏回族自治區 拉薩 西藏自治區 銀川 4、指導學生找一找 教材第六頁:下面的地圖展示了部分民族在我國各地的分布情況,找一找少數民族比較集中的地區是哪些,在地圖上分別標出五個自治區。 在教材上的地圖上填完後,在教師出示的地圖上讓學生指著說一說。第四課時1、做一做 動手做一張自治區拼圖,可以請其他同學評價和欣賞,還可以和同學比賽,看誰拼得又快又好! (1)材料:透明薄紙、紙板、彩色筆、尺子、剪刀、鉛筆 (2)步驟: 將透明薄紙覆在中國地圖上,把地圖上各地區的輪廓畫下來; 然後將透明紙覆在紙板上,用鉛筆在透明紙上沿著剛才畫的輪廓,再次用力地刻畫一遍,這樣地圖的痕跡就會留在紙板上了。 在紙板上畫出中國地圖上的五個自治區,還可以畫出其他地區。然後給這些地區塗上不同的顏色,要記住,相鄰的地區不可塗相同的顏色。用剪刀把不同的區域小心地剪下來,一個漂亮的拼圖就做成了!2、課外拓展(1)小調查同學們,你的家鄉居住著哪些民族?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習俗?向你周圍的人(父母、鄰居、居委等)了解一下,並把你調查的結果記錄在資料卡上。(2)小製作請同學們找相關的資料,了解某民族的基本情況或習慣,並製作一張該民族的精美卡片。在同學之間交流並展覽。第一課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學要求: 1、使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掌握55個少數民族的名稱,並記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區。2、讓學生知道我國的5個自治區及首府所在地,能說出自治州、自治縣(族)、民族鄉的數目。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民族常識》的第一課——多民族的大家庭。(板書課題)二、講授新課:(一)56個民族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共有56個民族。根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結果,全國共有11.31億人口,現在也稱12億。世界上大約有53億人口,我國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說,世界上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是中國人。在我們的民族大家庭中,漢族人口最多,他們佔中華民族人口的大多數,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約10.39億人,占據了整個中華民族人口的92%。其他55個民族共有9120多萬人,僅僅佔全國人口總數的8%。因為這55個民族的人口相對於漢民族來說數量很少,我國習慣上把他們統稱為少數民族。1、認識55個少數民族的名稱。⑴請同學們看彩色圖,我們來辨認一下55個少數民族。⑵為了幫助大家進一步熟悉這55個少數民族的名稱,我們編了一首順口溜,下面就請同學們看幻燈片。2、在各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生活在廣西的壯族,這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總人口有1555萬人。(二)少數民族的居住分布狀況少數民族在全國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雖小,但他們居住的地方卻很遼闊。(三)國家實行少數民族區域自製政策。三、總結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在黨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團結友愛,保衛祖國貢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 —1—
第二課 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教學要求: 1、讓學生了解我國東北、北方、西北及西南地區各主要有哪些少數民族。 2、了解各族人民為開發祖國邊疆和共同抵禦外來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思考:①我們中國共有多少個民族?②其中多少個少數民族? ③這些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國哪些地區?今天,我們學習《民族常識》的第二課——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二、講授新課:(一)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二)北部地區的少數民族(三)西北部地區的少數民族(四)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三、總結課文,深化認識四、總結:我們偉大的祖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少一個也不行。希望同學們繼承他們勤勞勇敢的傳統美德,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盛。
『陸』 關於八下歷史第11課《民族團結》 急!!
前秦,前趙,北魏,遼,金夏,金,元,清,我認為很多少數民族都作出了有利於中國的事情比如說北魏,它促進了民族融合,清朝的康乾盛世,是中華民族的人口突破3億。但是有的少數民族也對漢人採取很不好的措施。比如蒙古人,後金的士兵讓揚州變成一座死城。康乾盛世
所屬年代: 清代
從康熙中葉起,清朝出現了相對繁榮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間,清朝國力達於鼎盛。這段時期,其時間跨度130多年,是清朝統治的高峰,故中國部分歷史學者將康、雍、乾時期稱為「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最主要地表現在人口的增長上,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國人口突破一億,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億。 有人將此歸結為清朝統治者勤政的結果;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明末引進的番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在全國推廣的結果。
在此期間,清朝統治者對外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學東漸;對內大興「文字獄」。所以有人認為,正是「康乾盛世」 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使中國落後於西方,是不值得稱頌的。
一種觀點認為,「康乾盛世」是騙人的,是中國部分歷史學者無視歷史、自欺欺人的說法。在康熙年間,對俄作戰後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就割讓領土,如果是盛世卻割讓領土真是匪夷所思。無獨有偶,同樣處於「康乾盛世」的雍正年間,也簽訂了割讓領土的《恰克圖條約》。而且在康雍乾三個皇帝在位期間,他們做了什麼?製造了一波又一波的文字獄慘案,康乾數次下江南奢靡遊玩,自雍正起又耗盡民脂民膏修建圓明園。而同期的西方科技文化迅速發展,鴉片戰爭前夕,英國侵略者已是堅船利炮,而清朝軍隊卻仍然沿用明朝的火炮,盛世到了這個地步,真是無恥之尤。康熙年間的平民思想家唐甄在他的著作《潛書》里提到:清興五十年來,四海之內,日益困窮,農空、工空、市空、仕空。他親眼看到山西婦女多無褲可穿,而「吳中之民多鬻子女於北方」。而乾隆時期的英國使者馬嘎尼來華期間,記載北京街頭乞丐很多。許多百姓都是蓬頭拓面,衣杉襤褸,因此他形容滿清不過是一個泥足巨人,「中國人」正在逐步退化到「半野蠻人」時代(見馬嘎尼的中國行記)。
『柒』 哪位有小學三、四、五、六年級的民族團結教案,要電子版的。謝謝
以理想教育為主線,以重養成、健心理、講文明為教育基礎,以提高人的思想素質為根本.開展以「重情感、重互動、重實踐」的德育原則。教育學生:學會熱愛、學會關心、學會負責、學會堅強、學會生活,強調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形成:人格上學會自尊、學習上學會自主、生活上學會自理、意志上學會自強、行為上學會自律。 工作要點:1、挖掘德育資源全方位實施德育導師。通過整合多種資源、動員各方力量,從而真正形成了「全員育人」的局面。2、以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為根本,按照「立志成材、好好學習、尊敬師長、誠實守紀、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團結同學、關心集體」的道德規范標准要求,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探索傳統美德教育、民族精神在平時教育中的滲透,學習實施《公民道德實施建設綱要》。3、堅持執行新頒發的《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作為經常性工作。進行校規校紀、法律法規教育,培養學生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和社會秩序的意識和習慣。開展誠信教育,培養學生誠實待人、守時守信的優良品質。4、進一步抓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做好住校生的管理工作,班主任每周至少一次到學生宿舍及時了解情況,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生活上的問題。5、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要求每一位班主任是心理上輔導員,開展心理知識講座,建立心理咨詢檔案,開設心理健康信箱。上好一堂心理活動為主題的班會開放課,完成一篇心理活動課教案,加快中下生轉變工作。6、加強班主任工作指導和考核,舉辦第十六期班主任工作培訓班。要求每一位班主任加強對學生法制、安全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和安全意識,開展「珍惜生命、遠離毒品」的教育。積極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情緒環境,良好的心態環境,營造優美的教室環境,建設有凝聚力的集體。每學期至少舉行三次主題班會,對平時班會課,也必須做到不佔用,不空談,有內容、有效果。在工作中堅持熱心、愛心、細心、耐心、恆心和創新的工作態度。積極參加心連心百名教師進千家活動,每學期走訪1/6班級學生家庭,每學期每位班主任至少與每一位同學談一次話。班主任平時要做到六在位:升旗、廣播操在位、課外體育鍛煉在位、全校學生大會、年級、班級活動等集體活動在位。班主任會議在位,重視加強班級日常管理,包括自行車停放、衛生、紀律、行為規范等。7、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積極健康的育人環境,與團委一起辦好文化藝術周。8、全校深入開展「五尊」、「五不」、「五遠離」活動。「五尊」即尊敬國旗、國徽、尊敬父母、尊敬老師、尊重殘疾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風俗習慣;「五不」即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不說謊話、不說臟話、不欺負同學;「五遠離」即遠離煙酒、遠離網吧、遠離迷信活動、遠離賭博、遠離毒品。積極傳承中華美德,爭做文明學生,通過生活中點滴小事進一步提高基礎道德素質。9、班主任認真做好班會課計劃,認真完成每堂班會課。一學期交一篇主題班會課電子文稿。10、關心貧困學生,做好扶貧助學工作。11、關心幫助後進生,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抓好重點人,重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