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回鄉偶書》教學時,學生問:老師,賀知章小時離家,老了才回來,這中間干什麼去了
他去外地求學 考取功名 然後娶妻生子 等年老便思念故里 想落葉歸根
② 回鄉偶書中鄉音不改鬢毛衰中,衰怎麼讀
回鄉偶書中,鄉音不改鬢毛衰中「衰」字的讀音為【shuāi】。
拼 音 【shuāi】內或【cuī】
1.微弱;變弱。例:~敗|~退|容年老力~。
2.同「縗」。
盛衰榮辱 [ shèng shuāi róng rǔ ]
【解釋】:興盛、衰敗、榮耀、恥辱。指人事變化發展的各種情況。
【出自】:《周易·雜卦》:「損、益,盛衰之始也。」《周易·系辭上》:「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示例】:雖~,所遇難齊,而道德文章,俱垂不朽。
心力衰竭 [ xīn lì shuāi jié ]
【解釋】:也稱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心臟因疾病、過勞、排血功能減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滿足器官及組織代謝的需要。主要症狀是呼吸困難、喘息、水腫等。
衰 shuāi
【動】
(會意。從衣,從冄(rǎn)。「冄」象草毛茸茸的樣子。是「蓑衣」的「蓑」的本字。(suǒ)本義:蓑衣。)
力量減退,衰落,沒落。與「盛」相對〖decline;wane〗
衰則氣復反入。——《素問·瘧論》。注:「謂病衰退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庄公十年》
③ 怎樣給小學二年級學生進行古詩《回鄉偶書》的教學
《回鄉偶書》
教學目標:
1.
認識「客」
,
「何」
,會寫「客」字。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感情。
一、
故事導入
1.
師配樂講故事:
孩子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不過,在聽故事前。老師有個要求,請
你邊聽邊在腦海中想想故事的場景,
看看你能想到哪些情景。
(配樂)
一位八十多歲,面容消瘦、兩鬢斑白為官數十年,終於可以衣錦還鄉了。她騎著
馬走在闊別很久的回鄉之路上,
一路風塵,
一路期盼,
終於走到了自己家鄉的村
邊,他剛剛下馬想看看家鄉,這時幾個孩子看見了,就笑著問:老爺爺,您是從
哪裡來啊?這個老爺爺王者孩子,
想到自己離開家鄉時也就這么大,
可現在已經
過去幾十年了,不禁就傷心流淚起來。
2.
聽完這個故事,你能想像到哪些場景呢?
3.
這個老爺爺啊,此時感慨萬分,就寫下了一首詩,題目就是《回鄉偶
》
,生書空,齊讀課題。
4.
這位老人是誰呢?生答:賀知章,同學們預習得很充分。
5
.想學好一片古詩,我們得先理解這個題目是什麼意思。釋題:誰能說
一說題目的意思?
師:回鄉就是指回到家鄉,那偶書是什麼意思呢?別急著回答:我們來
給「偶」組詞:生:偶然,偶爾
,
「書」讀書
書寫。
我們取書的書寫之意,連起來就是,回到家鄉偶然寫出的詩。
二、
讀書識字,感知詩意
1
、
師:剛才故事中小孩問,老爺爺,您是從哪來的呀?看來這幾個可
愛的孩子把這位老爺爺當成了從外面來的客人了。
這位老爺爺是村裡來
的客人嗎?讓我們一同走進古詩,去尋找答案吧。
2
、
(
1
)學生藉助拼音朗讀課文,注意讀准詩中隊額生字,不認識的字
請書中的「葉子」老師幫幫忙。
(
2
)同桌互讀,相互糾正字音。
(
3
)指名朗讀古詩,教師引導學生讀准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
4
)齊讀。讀出節奏。
師:聲音響亮,讀出了節奏。
二、
故事中的孩子把老爺爺當成了客人,
對客人非常有禮貌。
我們也從書中找到
這個「客」字,找到它所在的句子讀一讀。
1
.
「客」的意思與主人相對,古時篆文里,客是人從外面走進室內,自報姓名,
稱作客人的。
(出示課件)
2.
對待客人要有禮貌,
現在我們就把
「客人」
有禮貌的請到黑板的田字格中來吧。
請看老師寫「客「字。
提醒學生撇和啦要寫的舒展才好看,學生邊看邊書空
在書中的田字格練寫。
三、
1
、
「笑問客從何處來」中的「客」指的是誰呢?
有的孩子已經找到答案了,指的就是「詩人」
「賀知章」
「老爺爺」
3
、
你是從哪看出來,他不是客人的?
4
、
生答,師相機指導。
四、
1
、是呀!還是少年的詩人就離開了家鄉,幾十年過去了,即使他的頭發
都白了,但是他那濃重的家鄉口音依然沒變,所以他說:
(引導孩子讀:少
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課件出示這個句子。
2
、多少個日日夜夜過去了,他終於盼到了回鄉這一天,碰到不認識我的孩
子們把我看作是外來的人,
心裡又有萬分感慨,
所以他寫到:
引導學生回答: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課件出示這個個句子)
3
、家鄉的人和事都在不斷地變化,但唯一不變的是遊子那顆回家的心,如
今,
詩人終於回到家鄉了,
他高興嗎?他激動嗎?讓我們帶著對這種對家鄉
深深地情再來讀讀這首詩吧。
(生齊讀)
5.
小結:原來這個看似「客」的人其實不是客,而是離鄉多年回來的詩
人啊!
五、
拓展閱讀:賀知章與小朋友告別後,繼續向前走,來到他兒時經常與小
夥伴們嘻嘻的鏡湖邊,他又寫下了另外一首《回鄉偶書》
。課件出示:生配
樂誦讀:
回鄉偶書
離別家鄉歲月多,進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④ 中班整合回鄉偶書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偶鬢衰三個生字,了解古詩大意。
能力目標: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情感目標:想像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作者憂傷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鄉之情,想像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三、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數: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據題質疑
1、介紹背景。(出示課件插圖)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老爺爺,他的名字叫賀知章,這位老爺爺啊活了85歲,相傳在他十歲的時候,就和父親離開了家鄉去求學,離開家鄉後,和父親兩人生活十分艱苦,有的時候吃不上一口飯,有的時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賀知章克服困難堅持讀書,因此他的書讀得非常好。
他和愛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兩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詩,相處得十分融洽。八十三歲那年,賀知章邁著蹣跚的步子,回到了家鄉。
瞧。這就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們時的情景。小朋友,請你仔細觀察,說說你從中了解到些什麼?
2、揭示題目:
此時賀知章十分激動,於是就寫下了一首古詩《回鄉偶書》。讀題《回鄉偶書》。
3、據題質疑:
⑴讀了題目你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重點理解「偶書」,這里的「偶」「書」各是什麼意思?
⑵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師:自由讀詩,讀准生字新詞,並邊讀邊觀察,想想你從詩中讀懂了什麼?
2、生自學,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懂了什麼?
3、檢查反饋:(課件)
⑴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師生糾正;再齊讀生字新詞。
⑵指名讀詩;分組讀詩;齊讀古詩。
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師:小朋友,剛才在老師的介紹中已經了解到賀知章在10歲那年就離開了家鄉,直到82歲才回到家鄉,古詩中哪個詩句向我們介紹了這個內容?
2、引出並學習詩句一:(課件)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意思嗎?
● 師:賀知章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鄉。這就是「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意思。那麼,第一個詩句的後半句「鄉音無改鬢毛衰」你又是怎麼理解的?或者你有什麼疑問嗎?
● 引導理解:
鄉音:
①小朋友,咱們班有乍浦人、四川人,安徽人,你知道不同地方的人講的話一樣嗎?
②老師給大家一句話,請你們用自己家鄉的話來說說。
③秋天到了,天氣變冷了,我們要多穿點衣服。指名用家鄉話說,理解「鄉音「一詞。
鬢毛:頭發
衰:白了
● 師:小朋友們,賀知章在回到家鄉時頭發都白了,可見模樣發生了改變,可是什麼沒有改變呢?(鄉音)
● 指名說說詩句一的意思:賀知章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鄉。這時,他的家鄉話沒有改變,但是頭發白了,模樣變老了。
● 知道感情朗讀詩句一。
3、引出並學習詩句二:(課件圖片)
●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是賀知章牽著馬兒回到家鄉來到村口時的情景。請你讀讀詩句二(出示句子二)並聯系圖片,猜猜他們在干什麼?
● 交流並小結:
孩子們看見賀知章卻都不認識,於是笑著問賀知章:「老爺爺,您是從哪兒來的?」
● 指導感情朗讀。
4、感情朗讀整首古詩。
5、請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古詩的意思。
四、故事續編。
1、小朋友們,82歲的賀知章老爺爺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離開了那麼多年,此時此刻,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激動)孩子們遇到這位老爺爺,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高興)
2、看圖進行想像,孩子們和詩人賀知章還會說些什麼,作些什麼?
賀知章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鄉。這時,他的家鄉話沒有改變,但是頭發白了,模樣變老了。孩子們看見賀知章卻都不認識,於是笑著問賀知章:「老爺爺,您是從哪兒來的?」
——賀知章也笑著激動的說:「我呀也是這個村的人,很小的時候離開了家鄉,現在回來了,你們歡迎我回來嗎?」孩子們聽了,高興的說:「歡迎您回來,老爺爺去我家做客吧!」賀知章老爺爺看著孩子們那麼熱情,就更加激動了,激動得流著眼淚說:「謝謝你們,家鄉真好啊!」(等等)
3、師:小朋友們,這么動人的你會忘記嗎?你願意把它講給家長聽嗎?(要求學生把古詩背給家長聽,並用自己的話把古詩變成故事講給家長聽。)
五、小結。
小朋友們,你聽說過「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這句詩句嗎?我們的賀知章老爺爺在回到家鄉時就有著這樣深切的感受,離開家鄉多年,又重新回到家鄉,這種心情是激動的,又是喜悅的。讓我們帶著賀知章老爺爺的那種心情把古詩背一遍吧。
教學反思:
古詩《回鄉偶書》是唐詩中的極品,這首詩中的「鄉音無改鬢毛衰」在教學中孩子們顯得有點難以捉摸,卻對「笑問客從何處來」產生出會心的微笑。
在這首古詩教學中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手段,使孩子們感受到「易」「趣」「活」,比如,我以著名詩人李白的靜夜詩引出賀知章,並且讓孩子們知道李白與賀知章是好朋友,他們都是很有名的詩人,以及簡單介紹賀知章的一些情況,讓孩子們知道賀知章的一些生活經歷,從而對賀知章產生一種敬仰和敬佩之情,有了這種情感來學習對於理解詩句很有幫助。
其次,在課堂上我不再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復的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把學生引入古詩描繪的情景中,以其中的兒童身份把學生融入之中,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除此,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使得那種回鄉之情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里。
因為學生愛表演,這是他們的天性。在深入理解古詩的語言之後,我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行續編故事孩子們編得很好,表演的也很好。但遺憾的是,對於賀知章的那種回鄉之情領悟得還不是很深刻。
⑤ 回鄉偶書(其二)
一、原文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二、出處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其二》
三、譯文
已經離開家鄉很多年了,回家後才感覺到家鄉的人事都已變化太多。只有門前那在春風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漣漪的鏡湖的碧水,還是舊時模樣。
四、注釋
1、消磨:逐漸消失、消除。
2、鏡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北麓,方圓三百餘里。賀知章的故鄉就在鏡湖邊上。
一、創作背景
賀知章在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時已八十六歲。此時距他離開家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他心頭有無限感慨,於是寫下了這組詩。
二、賞析
故鄉,對於人們往往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杜甫甚至說過:「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究其原因,約有三個方面:
1、故鄉的事物能引起人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
2、故鄉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在人們思想性格上打下了永遠抹不掉的烙印,甚至歷久而彌鮮。
3、故鄉有很多親朋故舊,也是人們懷鄉的重要感情紐帶。賀知章在少小之時即離開故鄉,到八十六歲垂暮之年才回來,其間闊別了幾十年,他的感受之深,更與一般暫離故鄉的人不可同日而語了。
⑥ 怎麼樣把回鄉偶書視頻放入PPT中
PPT一般支持WMV格式。從網上下載一個視頻下載軟體「維棠」,打開維棠,用裡面的「轉換」把視頻轉換成WMV格式就可以放了。
⑦ 回鄉偶書二首
回鄉偶書二首
(唐)賀知章
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7)回鄉偶書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譯文
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卻已經疏落。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的。他們笑著詢問: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
我離別家鄉的時間實在已經是很長久了,回家後才感覺到家鄉的人事變遷實在是太大了。只有門前那鏡湖的碧水,在春風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紋,還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樣。
《回鄉偶書二首》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組詩作品,寫於作者晚年辭官還鄉之時。第一首詩在抒發作者久客他鄉的傷感的同時,也寫出了久別回鄉的親切感;第二首詩抓住了家鄉的變與不變的對比,流露出作者對生活變遷、歲月滄桑、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之情。這兩首詩語言朴實無華,感情自然逼真,充滿生活情趣。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少時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