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學設計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3-04 03:10:16

A. 中職哲學與人生教案《哲學與人生》ppt 417273098@qq.com

第七課 知行統一與體驗成功

【教學目標】
1.認知:了解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理解提高人生發展能力必須做到知行統一。
2.情感態度觀念:增強學生對知行統一哲學原理的認同,使得中職學生注重實踐,善於總結,努力學習,崇尚在知行統一的過程中提高人生發展的能力。
3.運用:通過教學,幫助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及時總結人生發展過程中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學會以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為指導,不斷提高人生發展的能力。
【教學重點】
1. 辯證唯物主義知行統一觀的基本觀點和方法。
2. 在知行統一中體驗成功。
【教學難點】
1. 正確對待成功和失敗。2. 在知行統一中體驗成功。
【教學方法】
事例教學法、設疑探究法、講授法、討論法等。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學時。
【教學過程】
〈創境激趣〉
教師播放歌曲:《從頭再來》
「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今日重又走進風雨」。
「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這首歌曲告訴我們面對人生道路上的成敗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就如同歌詞中說的那樣:「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從頭再來」。
問題:
為什麼人生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失敗和挫折呢?
我們應該怎樣提高人生發展能力,實現人生成功呢?
以歌曲為切入點,設置感人情境,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引導學生在欣賞之餘思考歌曲的內涵並討論問題,歸納出:人生發展不可能時時處處都順心如意,當遭遇失敗挫折或陷入低谷時,我們應該像歌曲中表達的那樣,客觀看待成敗,認真總結得失,在此基礎上知行統一、勇於實踐,就一定會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以此導入新課的學習。
學生在歌曲中回味、思考,回答問題。
〈引思明理〉
一、堅持實踐和認識的統一(板書)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出真知(板書)
由於該問題理論性較強,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該部分內容可以教師講解為主,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容易對實踐內涵產生疑惑,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藉助形象圖片和生動漫畫「白卷」加以講解。
材料1:一組各種類型實踐的圖片
問題:結合上述圖片反映的內容,談談你對「實踐出真知」的看法。
材料2:漫畫「白卷」
問題:沒有做飯的實踐,能寫好做飯的文章嗎?
通過師生共同解讀各類型實踐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分析漫畫「白卷」,引導學生認識到沒有做飯的實踐,就寫不好做飯的文章。說明實踐出真知,實踐是認識的唯一源泉;實踐的發展推動認識的發展。
學生觀看課件圖片及漫畫,深入思考,探究問題。
2.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正確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板書)
教師以電磁理論的發現、發展、完善,最終形成正確的認識,並以對人類社會和生活提供科學指導為例,講明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
材料:電磁理論的創立者科學家法拉第、赫茲和麥克斯韋的圖片。
人們根據法拉第、赫茲和麥克斯韋等科學家創立的電磁理論發明了無線電報、電話、電視、衛星遙感技術及現代互聯網技術等,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又如,人們根據萬有引力規律和宇宙速度理論將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太空梭等送上了太空,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奧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通過分析材料,幫助學生理解認識是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又要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正確認識能有效地指導實踐。說明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正確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以此幫助學生明確實踐與認識的關系。
學生閱讀材料,交流研討,領悟哲學原理。
3.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反復、不斷深化的過程(板書)
師生共同閱讀葯神李時珍的材料及教材第66頁「從輸羊血到輸人血」事例,幫助學生體會並理解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反復、不斷深化的過程。
材料1:《本草綱目》是我國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花費了27年時間才寫成的科學巨著。在20多年裡,他不但閱讀了800多部書籍,積累了上千萬字的札記材料,而且歷盡千辛萬苦,親自採集葯物標本,收集民間單方、驗方。全書共收集葯物1892種,葯方11000多個。52卷的煌煌巨著,就是通過他自己的親自實踐和學習,將這一種種葯物、一個個葯方積累起來的。因此李時珍被後人尊稱為「葯神」。
問題:「葯神」成功的事例,體現了認識的過程是怎樣的?
材料2:教材第66頁「從輸羊血到輸人血」事例
這個事例說明人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教師從事例出發,通過對這兩個材料的分析、講解,引發推動學生思考、歸納出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從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過程,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
4.實踐和認識是辯證的統一,認識與實踐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板書)
通過教材第67頁漫畫及紙上談兵的成語典故,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得出結論。
材料1:教材第67頁漫畫
問題:你贊同誰的觀點?為什麼?
材料2:《史記》記載: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來犯,廉頗為統帥,秦軍難以取勝。於是秦王施行了反間計,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卻死搬兵書上的條文,結果40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問題:通過趙括熟讀兵書卻打敗仗的事例,說明堅持實踐和認識統一的重要性。
通過這一組材料,師生共同討論設置問題,說明不能割裂實踐和認識兩者之間的關系。馬克思主義認識與實踐相統一的基本原則要求我們,既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又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反思,提高認識水平。
二、在知行統一中提高人生發展能力(板書)
1.提高人生發展的能力對實現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板書)
教師以齊白石學畫的故事入手,由淺入深,講明哲學道理。
材料:齊白石是我國現代書畫家和篆刻家。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餘暇學畫和篆刻。27歲那年,他的人生出現了重大轉折。1889年春節的一天,當地書畫家給齊白石出了個畫題讓他完成。作完後,附近會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又喜結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園先生十分驚喜,遂收齊白石為徒。他教齊白石讀唐宋詩,並引導他看書。齊白石非常珍惜這個機會,常常讀到深夜。經過苦讀,齊白石背熟了唐詩三百首,還研讀了不少古文,瀏覽了許多古典名著。他作的詩也別具一格,具有唐風宋骨的韻味。胡沁園從「立意」、「用筆」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齊白石,還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畫借給他觀摩。齊白石眼界大開,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臨摩、領會其用筆之妙,吸取百家之長,繪畫技藝突飛猛進,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鳥的基本畫法和技巧。
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下,他苦練書法和刻印。短短幾年時間,齊白石在繪畫、篆刻、吟詩、書法、裝裱等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績,成為名滿天下的書畫家。
由於齊白石的不懈努力,不斷提升了自己的發展能力,最終使自己從一位普通的雕花木匠轉變成名滿天下的書畫家。
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齊白石學畫故事的體會。說明在人生發展的道路上,每個人只要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提升自己的發展能力,勇於實踐,踏實肯干,持之以恆,最終就會像齊白石一樣取得人生發展道路上的成功。
學生讀故事,談體會,思考哲學道理。
2.人生發展的各種能力是在實踐和認識循環往復的過程中不斷鍛煉提高的(板書)
材料1:教材第69頁「藍領專家」孔祥瑞事例
問題:說說孔祥瑞是如何在知行統一中不斷提高人生發展能力的?
材料2: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個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進行試驗,唯獨白金絲性能良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的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
問題: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啟發我們應該如何提高人生發展的各種能力?
「藍領專家」孔祥瑞和發明家愛迪生的成功充分表明,人生發展的各種能力是在實踐和認識循環往復中不斷鍛煉提高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做到知行統一,才能不斷提高,走向成功。
學生閱讀材料,思考、討論、匯總問題。
3.提高人生發展的能力需要做到知行統一(板書)
綜合上面李時珍、齊白石、愛迪生、孔祥瑞等成功人士的事例,說明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是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做到了知行統一的。在知行統一的過程中,要注意知與行不能割裂,知而不行,只說不做,知就會喪失意義;行受知的指導,行而不知,就是盲動,效果勢必受影響。
三、成功與失敗伴隨著人生的發展(板書)
1.成功與失敗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板書)
教師通過列舉一組名人從失敗到成功的材料,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失敗是人生道路上的常態,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經歷無數次的失敗。我們要以良好的心態對待失敗,要明白失敗與成功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
材料:
蒲松齡—落第—聊齋志異
愛迪生—8000多次的失敗—電燈泡
袁隆平—無數次的失敗—雜交水稻之父
問題:
1. 你還知道哪些名人在事業成功的道路上經歷失敗的故事?
2. 說一說你自己失敗與成功的經歷。
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從名人從失敗到成功的事例引入話題,啟發學生學會辯證看待成功與失敗的關系,再由遠到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失敗成功的事例,初步嘗試用哲學原理分析解決自身現實問題。
2.對待成功和失敗要有正確的態度(板書)
教師先展示一幅漫畫,表現人們對待失敗的不同態度,通過問題引發學生談自己對失敗的態度;再通過一組名人正確面對失敗的名言,幫助學生形成對成功與失敗的正確態度。
材料1:漫畫——他們這樣對待失敗
問題:你曾經怎樣面對成功與失敗?
材料2:
為了追求幸福而努力,為了實現夢想而奮斗,即使失敗,也不悔今生。因為我畢竟試過了,行動過了。
——貝多芬
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
——愛迪生
沒有播種,何來收獲;沒有辛苦,何來成功;沒有磨難,何來榮耀;沒有挫折,何來輝煌。
——佩恩
問題:你將以什麼態度對待成功與失敗?
通過漫畫分析及名言解讀,師生共同探討總結對待失敗與成功的正確態度與做法:失敗-正視-承認-分析-排除-成功―分析-努力-失敗或新的成功……並以: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
材料3: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行,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3.正確對待人生發展道路上出現的失敗,學會讓失敗變為成功之母(板書)
教師選取來自中職學生生活的真實求職案例,幫助學生學會運用哲學思考來解決現實問題,引發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不怕挫折,勇於奮斗的精神。
材料:某職業學校兩位2006屆財會專業技能優秀的畢業生先後去人才市場找工作。
甲同學多次求職遭到失敗,但他並不氣餒,他認真查找原因、虛心向人請教求職方法與技巧,終於找到了工作。他對待工作愛崗敬業、踏實肯干,得到了單位認可。
乙同學經歷了幾次求職失敗後,就灰心喪氣失去信心,不肯再出來找工作了。他在家終日與電腦為伴,過起了「啃老」的日子。
問題:甲乙兩位同學分別怎樣對待求職失敗?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這個事例與學生息息相關,可以交給學生充分討論,暢談己見,教師應注意點撥學生提出的各種不同看法,以切實解決中職學生應對挫折的能力。指導學生學習應對失敗挫折的方法。
四、在知行統一中體驗成功(板書)
該部分以前面教學為基礎,設計問題由學生做專題討論,順勢以結構圖形式歸納出中職學生在實際學習與生活中如何做到知行統一。
問題:中職學生在實際學習與生活中如何做到知行統一?

〈體驗導行〉
〈課堂小結〉對照板書總結
利用板書,以對話方式引導學生就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注意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對課堂內容歸納總結,統攬全局,抓住教學主線,幫助學生把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學生參與小結,實現對知識的再掌握,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課堂練習〉
運用教材導入部分小陸的事例設計課堂練習,強化學生對哲學理論的認識,理論聯系實踐,運用哲理分析事例,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
問題:
1.從小陸做市場營銷工作成功的經歷,談談你對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須把實踐和認識統一起來,做到「知行統一」的理解。
2.結合小陸成功的經驗,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在實現成功道路上出現的失敗和挫折?
課堂練習緊密聯系學生實際,使學生能夠從貼近自己的事例中取得經驗與教訓。在討論的過程中,還要提醒學生注意學習小陸的處事態度和品格,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德育滲透。
學生學以致用,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分組交流討論、分析貼近自己生活的事例,深入思考,強化認識,滲透德育教育。
〈課後作業〉
1. 有的同學說自己只要考試成績高,考上好大學,將來就一定會取得事業上的成功。該同學的觀點是否正確?為什麼?
2.參考本節課所學內容,查找自身在知行統一方面的不足,制訂一份合理可行的學習與行動計劃並付諸實施。
學生通過實踐性作業,分層次鞏固知識,提高認識。
教學反思
因為哲學問題相對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創設情境,選取大量有說服力又通俗易懂的材料,從分析材料入手,提升哲學理論,再從理論回歸到生活實踐,指導學生在理解理論的基礎上找出與生活的契合點,從而掌握知行統一觀的基本觀點和方法。
在教法學法上,以事例教學法、設疑探究討論法為主,用豐富的事例貫穿全課,精心設置問題,步步深入,激趣導學,通過學習事例讓學生掌握哲學知識與方法。
整體教學思路清晰,理論與實際契合度高,課堂教學效果好。
不足之處在於,教學中使用多個事例,需要教師具備熟練駕馭課堂的能力,否則容易使課堂發散,重點難點不突出。
〈板書設計〉
一、堅持實踐和認識的統一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出真知
2.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正確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
3.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反復、不斷深化的過程
4.實踐和認識是辯證的統一,認識與實踐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
二、在知行統一中提高人生發展能力
1.提高人生發展的能力對實現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
2.人生發展的各種能力是在實踐和認識循環往復的過程中不斷鍛煉提高的
3.提高人生發展的能力需要做到知行統一
三、成功與失敗伴隨著人生的發展
1.成功與失敗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
2.對待成功和失敗要有正確的態度
3.正確對待人生發展道路上出現的失敗,學會讓失敗變為成功之母
四、在知行統一中體驗成功
1.必須終身勤於學習,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
2.必須積極投身實踐,在實踐中鍛煉能力增長才幹
3.必須把學習書本科學知識和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4.必須在實踐與認識相互作用和統一的過程中體驗成功快樂

B. 怎樣理解語文課教學設計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一、語文教學有序與無序的現象

C. 跪求哲學與人生教案

人生寓言(節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能讀會寫「窖、泯、厄、稟告、皎潔、風韻」等字詞。2.理解、積累「審美、閑適、慧心、落難、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等詞語。
3.了解寓言的特點,准確理解、概括寓意。
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的奇妙。

3.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並簡要概括,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並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學難點
理解《白兔和月亮》對人類的諷刺意味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
●教學方法
1.朗讀法。作為文學體裁之一的寓言故事,內容大多涉及人生道理,帶有勸喻或諷刺意味,《白兔和月亮》主題詞是「得失之患」,《落難的王子》的感悟是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寓言故事情節,體會寓意的表達。

2.自讀與點撥結合法。所選寓言兩則,故事精短,構思奇妙且含意雋永。運用合作研討解決閱讀理解中的疑難問題,准確把握寓意。

3.延伸積累法。搜集整理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培養戰勝困難的堅韌意志。

●教具准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範朗讀磁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研讀《白兔和月亮》,准確理解故事的寓意和語言的精美。指導學生自讀《落難的王子》,揣摩奇妙的構思。把兩則寓言連貫起來思考,體會得失相依的哲理美。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設計(一)

擁有權勢或財富是好事,卻可能生出得失之患,成為一種負擔,一種痛苦,失去樂趣;遭遇厄運是壞事,卻可以鍛煉人的意志,頑強地挑戰命運的不公,如失聰的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而奏響磅礴的鋼琴曲。怎樣面對財富和不幸呢?閱讀周國平的《人生寓言》將會給我們很多的啟示。(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英國哲人培根說過「幸運並非沒有恐懼和煩惱;厄運也決非沒有安慰和希望」。一隻先前心曠神怡地賞月的白兔,一旦擁有了月亮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極為脆弱的王子,遭遇凶險的厄運卻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國平的《人生寓言》將為我們闡解如何去應對幸運和厄運這人生的兩大難題。

二、資料助讀

1.寓言

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起源於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2.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後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長於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於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三、師生共同研讀《白兔和月亮》

1.教師范讀,學生標示生字詞並疏解。

投影顯示: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慧心:原是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風韻:優美的姿態神情。

險象迭生:(dié)

金窖(jiào)

泯(mǐn):滅,喪失。

落難:遭遇災難,陷入困難。

厄運(è):不幸的命運。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閑適:清閑安逸。

2.學生自由誦讀,整體感知。

思考:這則寓言主題詞是「得失之患」,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學生加以概括。白兔從她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則寓言有兩處轉折。諸神之王宣布月亮歸屬於白兔,是一個轉折。此前,白兔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此後,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最後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是又一個轉折。前一個轉折,前後構成鮮明的對比,後一個轉折給人留下一個啟迪。

白兔從她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並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她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放棄對月亮的所有權。

3.學生深入研讀課文,從中摘錄認為優美的語句加以體會。

如:用詞精當的語句「有一隻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在她的眼裡,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從前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綳著一個念頭」。對稱的語句「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

請學生仿照課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為合情合理的完整句子。

多媒體顯示:

(1)__________________獨具審美的慧心。

(2)__________________皎潔的月色。

(3)__________________無憂無慮的嬉戲。

(4)_______________心曠神怡地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不愧是_______________的行家。

(6)__________________各具風韻。

(7)__________________舉世無雙。

(8)__________________一掃而光。

(9)__________________閑適的心情。

(10)__________________烏雲蔽月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心痛如割。

(12)__________________險象迭生。

4.按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聯系生活體驗、討論:

(1)「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於去拜見諸神之王,請示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寓言中這樣提到人類,含有什麼意味?

(2)有人認為,這則寓言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說出理由。

(3)比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4)白兔得到了月亮後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裡?

學生交流,教師明確:

(1)句子的意思說人類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並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

(2)要充分理解寓言的內容,准確把握作者寄寓的思想內涵。寓言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固然是諸神之王慷慨賜予,但是她實在不配擁有,因此不能泰然擁有,這就是說,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得失之患,這種「得」,並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訴我們,如果某種擁有,帶來的是無窮的得失之患,使人緊張不安,那還不如沒有,寓言並非鼓吹一無所有的意思。

(3)這則寓言的主題詞是「得失之患」,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兩者處於兩種不同的關系,決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態,而白兔之於青草、天空之於月亮,則可以泰然擁有,不會如此緊張不安,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4)說「必然」顯絕對化,當然是不對的,但是,從歷史上看,從實際情況看,應該說是很容易,乃至極容易產生得失之患。說的是白兔,而不是別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類的,得失之患更容易產生。有無得失之患,關鍵是有沒有能力保衛財富,不怕別人搶去偷去,就沒有得失之患。

5.學生跟錄音輕讀,體會寓言含意的雋永。

四、指導學生自讀《落難的王子》

1.聽讀錄音,學生交流閱讀體會。

2.學生自由誦讀,讀出語氣和感情。

思考:這篇寓言講的是應該如何對待苦難的道理,作者假設了一個極端的例子。落難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麼?這則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為「只有遭遇厄運才能堅強起來」?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落難王子的人生感悟是「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

說「才能」意味著只有遭遇厄運,才能戰勝脆弱,別無他法了,這個規律不能成立。寓言的內容不是說,為了堅強起來必須尋找厄運,而是說,既然厄運落到頭上,那也不必倒下,應該頑強地挑戰命運。厄運是壞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厄運可以使人堅強起來。

3.學生合作研討寓言情節構思的巧妙。

(1)這則寓言要說的意思是,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為此作者擬定了一個王子的形象,請問文中是怎樣極寫他的脆弱的?

(2)寓言為什麼把落難王子的遭遇編造得如此凶險?

(3)為什麼寫「我」親眼見過王子,還跟他交談過?

(4)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復三遍的作用是什麼?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1)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個極端脆弱的人:「每當左右向他稟告天災人禍的消息,他就流著眼淚嘆息道:『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通過王子對別人災難的嘆息極寫他的脆弱。

(2)落難王子的厄運,如國破家亡、又當奴隸,又成殘廢,行乞度日極為凶險,作者意在用落難王子之口,說出厄運使人堅強的道理。

(3)寓言構思奇妙,用第一人稱,「我」是落難王子的同時代人,親眼見過王子,還有一段對話,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親身見聞,增強故事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復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邊響起,重復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尋味。厄運一旦落到自己頭上怎麼辦?有王子的經歷在前,這樣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斷重復,對人很有啟發。

4.學生誦讀體會。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做成分類卡片,積累語言材料。

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示例:

厄運在同一條路上漫遊,時而降臨於這個人,時而降臨於另一個人。

(埃斯庫羅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苦難有如烏雲,遠望去但見墨黑一片,然而身臨其下時不過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長庚星》)

不幸可能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梁。 (日本諺語)

災禍是一個人的真正試金石。 (鮑蒙特與弗萊徹《榮譽之勝利》)

苦難磨煉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煉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古以來的偉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斗過來的。 (松下幸之助)

一顆高尚的心應當承受災禍而不是躲避災禍,因為承受災禍顯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災禍顯示了內心的怯懦。 (阿雷蒂諾)

幸運最能發現罪惡;而厄運最能發現美德。 (培根《論厄運》)

在厄運中滿懷希望,在好運中不忘憂慮,這樣便能泰然擔待禍福。(賀拉斯《歌集》)

不因幸運而固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 (易卜生)

5.這兩則寓言,一則寫好事變成了壞事,一則寫壞事變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壞事是經常會遇到的,怎樣看待好事、壞事,這兩則寓言很有啟發。請結合自身經歷,也選取同課文一樣的兩個角度的事例,談談你是如何應對的。

五、課堂小結

兩則寓言平易之中寄寓著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現實生活中的幸運和厄運是實實在在的人生應對,不同的人生態度,處世哲學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質量和境界。寓言啟示我們要用超脫和閑適來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這些都是人生主題中應有之義,願我們能積極地面對,有尊嚴地擔承生活的挑戰。

六、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1.給加粗字注音。

風韻( ) 稟告( ) 窖( ) 厄運( ) 皎潔( ) 泯( )

2.根據意思寫出適合的詞語。

(1)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

(2)突然發生。( )

(3)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

(4)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發愁或感傷。( )

3.解釋加粗的字。

(1)童心未泯( ) (2)嬉戲( )

(3)皎潔( ) (4)舉世無雙( )

(5)厄運( ) (6)稟告( )

4.本文選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本文體裁為_________,《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落難的王子》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

參考答案:

1.yùn bǐng jiào è jiǎo mǐn

2.(1)得失之患 (2)突如其來 (3)心曠神怡 (4)多愁善感

3.(1)滅,喪失 (2)游戲、玩耍 (3)潔白、光明 (4)全 (5)災難、困苦 (6)報

4.《周國平文集》 周國平 寓言 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七、布置作業

(分發講義資料)

閱讀《擺渡自己》,回答1~7題。

①生命的日子裡,有晴天,也會有陰天、雨天、雪天。

②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會撞上沒有舟的渡口、沒有橋的河岸。

③煩惱、苦悶常常像夏日裡的雷雨,突然飄過來,將心淋濕。挫折、苦難常常猝不及防地撲過來,你甚至來不及發出一聲嘆息就轟然被擊倒。

④倒在挫折的岸邊,苦難的岸邊,四周是無邊的黑暗,沒有燈火,沒有星星,甚至沒有人的氣息。恐怖和絕望從黑暗裡伸出手來緊緊地鉗住可憐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邊再沒爬起來,有的人在黑暗裡給自己折了一隻船,將自己擺渡到對岸。

⑤二十歲忽然殘了雙腿的史鐵生,為自己折了一隻船。這是一隻名為「寫作號」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無須著急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的事」,才在輪椅里給自己折了這只船,將自己從死亡的誘惑里擺渡出來,「決定活下去試試」。

⑥正攻讀博士學位,卻患上了運動神經細胞病,不能說、不能動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場自己被處死的夢。夢醒後,萬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識到,如果被赦免的話,他還能做許多有價值的事情。於是他給自己折了一隻思想的船,駛進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討星系、黑洞、誇克、「帶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時間」的箭頭……

⑦在苦難的岸邊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運的救贖之路。

⑧也許一生中我們不會遭遇這樣的大災難,然而我們何曾擺脫過陰天、雨天、雪天,何曾擺脫過絕望的糾纏!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間就橫亘在面前。

⑨當我們知道苦難是生命的常態,煩惱、痛苦總相伴人生時,我們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棄,早早地絕望?

⑩有的人將求生的本能折成一隻船,將自己擺渡出絕望的深淵。有的人將新的慾望折成一隻船,渡過了挫折後的痛苦與沮喪。有的人將希望折成一隻船,駛過了重重疊疊的黑暗。實在無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奮力將自己擺渡到對岸。

也許我們不曾經歷感情的劇痛,不曾經歷失敗的打擊,不曾經歷無路可走的絕望,可是晴朗的日子裡也常會有陰風晦雨襲來。它像一隻烏鴉扇著翅膀在你周圍鼓噪著,足以將一個好心情蹂躪得亂七八糟。這種時候,我們同樣需要一隻船來擺渡自己。這只船也許是去聽一場音樂會,也許是捧起一本書,也許是去給互聯網的網友發封電子郵件,也許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門。

所以,無論命運多麼晦暗,無論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會有擺渡的船,這只船常常就在我們自己手裡。

1.給加粗的字注音。

猝不及防( ) 自怨自艾( ) 陰風晦雨( ) 蹂躪( )

2.解釋詞語。

(1)萬念俱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怨自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給自己折了一隻船」是一種什麼樣的說法?含義是什麼?

4.第⑤段引述故事,史鐵生為自己「折了一隻船」,實際是指什麼?

5.第⑧段中的「陰天、雨天、雪天」,具體指什麼?

6.本文的結尾說,「這只船常常就在我們自己手裡」應如何理解?

7.綜觀全文,對標題「擺渡自己」的含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正確對待自己,揚長避短,使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B.碰到苦難、折磨時,要善於迴避,使自己超脫出來。

C.要善於面對各種苦難,尋找方法途徑,戰勝不幸命運。

D.要善於用巧妙的方法排解內心的痛苦,轉移折磨。

參考答案:

1.cù yì huì lìn

2.(1)一切想法、打算都破滅了。形容失意或遭受沉重打擊後的極端失望心情。

(2)自我悔恨。艾:治理、改正。

3.比喻的說法。(或「形象的說法」)揚起生活的勇氣,找到一種拯救自己的方法。

4.用寫作(或「創作」)的方法活下去(或「拯救自己」)。

5.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種困難和挫折。

6.尋找拯救自己的方法在於自信,在於不喪失成功的希望,而加上「常常」一詞,又說明自信不失望也並非是絕對有用的方法,因為人也有不能主宰自己的時候。

7.C

●板書設計

人生寓言(節選)

周國平

落難的王子 寓意:厄運能使脆弱的人堅強起來。

●活動與探究

1.這兩則談得失相依的寓言對現實人生很有啟發。就下列情景設置進行寫作實踐活動。

本來是普通學生的小李,突然被任命為班長,請發揮合理的想像,以第一人稱,寫一寫小李的心理活動。

2.周國平的散文寓哲理於敘事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請同學們課外閱讀《人生寓言》中的其他篇章,如《流浪者和他的影子》《詩人的花園》等。寫出閱讀心得。

3.附:周國平《人生寓言》中的片斷《幸福的西緒弗斯》《流浪者和他的影子》《詩人的花園》。

幸福的西緒弗斯

西緒弗斯被罰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頂,巨石就滾回山腳,他不得不重新開始這徒勞的苦役。聽說他悲觀沮喪到了極點。

可是,有一天,我遇見正在下山的西緒弗斯,卻發現他吹著口哨,邁著輕盈的步伐,一臉無憂無慮的神情。我生平最怕見到太不幸的人,譬如說,身患絕症的人,或剛死了親人的人,因為對他們的不幸,我既不能有所表示,怕犯忌,又不能無所表示,怕顯得我沒心沒肺。所以,看見西緒弗斯迎面走來,盡管不是傳說的那副凄苦模樣,深知他的不幸身世的我仍感到局促不安。

沒想到西緒弗斯先開口了,他舉起手,對我喊道:

「喂,你瞧,我逮了一隻多漂亮的蝴蝶!」

我望著他漸漸遠逝的背影,不禁思忖:總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長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細小的事情,在那裡便有了西緒弗斯(和我們整個人類)的幸福。

流浪者和他的影子

命運如同一個人的影子,有誰能夠擺脫自己的影子呢?

可是,有一天,一個流浪者對於自己的命運實在不堪忍受,便來到一座神廟,請求神允許他和別人交換命運。神說:「如果你能找到一個對自己命運完全滿意的人,你就和他交換吧。」

按照神的指示,流浪者出發去尋找了。他遍訪城市和鄉村,竟然找不到一個對自己命運完全滿意的人。凡他遇到的人,只要一說起命運,個個搖頭嘆息,口出怨言。甚至那些王公貴族,達官富豪,名流權威,他們的命運似乎令人羨慕,但他們自己並不滿意。事實上,世人所見的確只是他們的命運之河的表面景色,底下許多陰暗曲折惟有他們自己知道。

流浪者終於沒有找到一個可以和他交換命運的人。直到今天,他仍然拖著他自己的影子到處流浪。

詩人的花園

詩人想到人生的虛無,就痛不欲生。他決定自殺。他來到一片空曠的野地里,給自己挖了一個墳。他看這墳太光禿,便在周圍種上樹木和花草。種啊種,他漸漸迷上了園藝,醉心於培育各種珍貴樹木和奇花異草,他的成就也終於遐邇聞名,吸引來一批又一批的遊人。

有一天,詩人聽見一個小女孩問她的媽媽:

「媽媽,這是什麼呀?」

媽媽回答:「我不知道,你問這位叔叔吧。」

小女孩的小手指著詩人從前挖的那個墳坑。詩人臉紅了。他想了一想,說:

「小姑娘,這是叔叔特意為你挖的樹坑,你喜歡什麼,叔叔就種什麼。」

小女孩和她的媽媽都高興地笑了。

我知道詩人在說謊,不過,這一回,我原諒了他。

(選自《周國平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

4.開放探究

閱讀下文,回答(1)~(4)題。

感謝貧窮

貧窮這個字眼,似乎總與我結緣,一直陪伴我度過了二十多個春秋。

小時候,貧困的家庭溫飽都不能解決。到了七歲,我瘦得風能吹倒決不是誇張。面對一學期兩元錢的費用,父親鎖緊了眉頭。無奈,我只得「發揚風格」推遲入學。要想兄妹五人同時讀書,這簡直是天方夜譚。等到第二年興致勃勃地去報名,老師說啥也不願收下瘦弱的我。我的哀求感動了父親,父親的請求感動了老師。就這樣,每天十多里的山路往返,風雨無阻的跋涉,成為我平生最大的樂趣。小學畢業之際,我以優異的成績准備跨進離家更遠的學校去住讀。

「人有旦夕禍福」,此時,母親的去世給家人的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昔日的歡笑從此在大家庭中消失,我也面臨輟學的危險。瘦小的我能幹點什麼呢?父親只得在嘆息聲中送我進校。因為交不起住宿費,我的床鋪只能拿教室的桌椅代替。北風呼號的冬夜,也是我最難熬的不眠夜,趁著蠟燭快要熄滅的最後幾點藍色火焰,我以最快的速度鋪好「床鋪」。沒有墊絮,一床半新半舊的棉被折成兩半——一半墊底,一半做蓋,偶爾山頂幾只貓頭鷹發出恐怖的怪聲,我不禁顫抖著趕緊蒙上被子。畢竟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呀!就這樣,我一天天地盼望著冬季的結束。
天道酬勤。在我做完勤雜工掙回高中最後一筆學費的幾個月後,大學錄取通知書也如期飛至家中。面對這份我苦苦耕耘的收獲,貧窮的山村沸騰了。父親面對鄉親們的祝賀,既高興又憂愁。高興的是我要「飛」走了,憂愁的是要有一筆對於我們來講類似天文數字的2000元學費。為了這筆學費,一家人東拼西湊一個多月後還差一半。起程的日子到了,一向堅強的父親流了淚,我咬著牙含著淚離開了家鄉。我說我要用雙手和大腦來養活自己。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我做家教、打工掙來了一份又一份血汗錢時,我的同齡人正三天兩頭地寫著家書尋求「經濟支援」。我的父親很驚奇我的經濟來源。
舞廳不敢進,錄像廳與我無緣,我彷彿超出了那個熱鬧喧囂的世界。當然,圖書館中又多了一個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的我。讀書、寫作、打工,這就是我大學的全部生活。
當我接過那張學士學位的證書時,我的眼圈濕了。我很慶幸在大學四年裡,我用辛勤戰勝了貧窮,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讓人羨慕的成績。青青校園中,掌聲時常為一個貧窮的大學生響起,我生活在光環之中。

當我穿著用稿費買來的球鞋尋覓工作時,我敲響了一家家條件苛刻的用人單位的大門。進門時一身自信,出門時滿身輕松,我就這樣瀟灑地戰勝了一個個「包裝」瀟灑的同齡人,當我毅然決定投身教育事業時,他們都覺得不可理解。我說我喜歡那份清貧中的個人追求。

仔細回想過去的路,我時常被莫名的感激包圍著。寒夜裡燈光下獨坐讀書,夜裡搓著手拿起筆來狂舞一通後,我的心裡很坦然。
如今生活發生了極大變化,我已經脫離了貧困。時常有讀者要我談生活的感受,我只能用四個字——「感謝貧窮」來概括。在我看來,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時常被它嚇倒,沒有力量去超越它。
感謝貧窮這所最好的學校,它讓我在人生道路上嘗遍艱辛的同時並沒有忘記前方的路——跨過一道道山,追求應該追求的。
(1)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麼?
(2)最能突出家庭貧窮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反映作者求學艱辛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畢竟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呀」一句,言外之意是什麼?
(4)本文向人們展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參考答案:(1)總領全文,將「貧窮」作為全文敘事的線索。
(2)面對一學期兩元錢的學費,父親鎖緊了眉頭。無奈,我只得「發揚風格」推遲入學 每天十多里的山路往返,風雨無阻的跋涉
(3)突出求學的艱難。
(4)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時常被它嚇倒,沒有力量去超越它。

D. 如何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落實新課改理念

受傳統歷史文化的影響以及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政治教學在中國存在著諸多弊端.從名稱上來探討,國外把這門學科稱為社會科學,而國內則稱為思想政治.實則高中政治涵概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學生活以及系列選修課.「思想政治」作為帶有濃重歷史遺留色彩的名稱,如何舊瓶裝新酒,是政治教師面對的尷尬,也是教學的瓶頸.新課程的實施恰好給予了政治教師一個新的契機去改變這一切,應對這一切.
一、政治教學的瓶頸
1、誤解政治的瓶頸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與學的不和諧是比較突出的,主要表現在對政治這門課程的誤解.高中生把高中政治誤以為是初中政治一般只要劃劃背背,開卷考試,誤以為政治都是離自己很遙遠的沒有原則的對黨和政府的宣傳,進而輕視這門課程,輕視它的價值,甚至部分政治教師也抱有這樣的想法.政治教師既無心又無力狠下工夫,陷入教與學不和諧的怪圈,導致政治教學水平與質量難以大幅度提高.要沖出這個困境,政治教師自己首先就必須具備高度的學科認同感及歸屬感,用自己的熱情去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興趣成為學生的導師,引導學生喜歡政治,樂意探索政治的奧秘.
2、政治理論太過抽象的瓶頸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部分包括了經濟、政治、文化、哲學,除了經濟生活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外,其餘內容離學生都較遠.這就要求學生用已有的感性經驗來理解理論,絕不能把理論當作死板的教條,只能使理論成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論.但是讓學生用少得可憐的政治參與來體驗政治生活、用哲學的眼光來看待社會主義文化、學習哲學中包含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確實是有難度的.雖然這些在教師看來是科學的精髓,博大精深,但我們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知識背景.因此,事實上來講,理論教學虛高的問題總是難以從根本上來解決.
3、教材內容滯後的瓶頸
政治和新聞一樣具有時效性,雖然好多規律、原則、遠景規劃等短期內並無變化,但是和政治相關的材料層出不窮.教材理論難以反映理論發展前沿與創新的成果,不能體現社會新發展.於是今天的政治就成了明天的歷史,教材的滯後性不言而喻.雖然在新課程體系下,從教材結構、課文內容已體現出了「新」字,但是對同一個問題的分析也具有時效性.去年人民幣幣值穩定,今年人民幣不斷升值;去年人們忙於抑制物價上漲,今年又要應對金融風暴保增長;去年學習十七大,今年熱議土地流轉.這就要求政治教師不斷關心時事政治,密切關注社會變化與發展,恰到好處地運用身邊的材料彌補教材中的不足.這是對教師綜合能力的一種挑戰.
二、那麼如何才能突破這三個瓶頸呢?
1、情景教學,創建「生活化課堂」
教與學的矛盾由來已久,學生對「政治」的誤解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變現狀,教師應該接受新課程理論,在課堂中設置情景,並且一以貫之.首先,應該在課堂教學中設置生活情景,因為「生活化課堂」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比如在《多變的價格》一課,我們可以通過設置學生上農貿市場買菜的情景來幫助學生設疑導學.拋出問題:菜農在菜場開市前並未開會討論,如何得知蔬菜該賣多少錢一斤?一下子激活學生的大腦興奮灶.這個情景與課文的探究題相互呼應,並且一以貫之,整節課學生都在不斷地從生活經驗中尋找價格變動的原因.
其次,教學設計要靈活,構建學生可能的生活.如在學習《公司的經營》一課時,雖然學生從未見過公司的運作,只是偶爾從電視、電影中了解.但課堂教學為學生構建可能的生活提供了條件.課堂教學不同於一般人的生活,它是基於歷史和現實而指向個體未來可能生存與發展的生活.課堂教學源於現實生活,又高於現實生活.比如在《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及《公司的經營》這兩框,我們可以採用延續情景的教學法,在《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假設自己從設攤經營、到雇傭工人幫忙開小店,再到吸引外資辦公司,讓學生來判別個體、私營、外資、混合所有制經濟.《公司的經營》我們還可以順延這個情景,請學生幫「我們老師」考慮公司要如何設立,有哪些要求,開什麼公司,如何經營等等.與此同時,學生就自然而然成了我這個「老闆」的下屬,職能部門仿效班幹部團隊設置一目瞭然,各學生分別成了總經理、董事會成員、股東等.在這個情境中寓教於樂,效果很不錯.
再次,教師要放低姿態、發揚教學民主,減少「身份角色」,不以勢壓人,不以壓代教,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用平等的姿態、平易近人的風格來教育人、引導人、感染人.
2、引入探究性課堂教學,減少理論深度、抽象度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的關鍵就在於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首先,要讓學生從課堂的一個個探究中去總結歸納,然後自己推理、演繹.比如在講金錢觀、消費觀時,首先,請學生歸納身邊看到的一些不好的消費行為,然後根據這些行為讓學生去猜測人們的消費心理.雖然學生歸納地不夠專業,但是呼之欲出的答案讓學生們滿懷期待,當老師講出答案時,正中學生下懷,印象深刻.根據這個邏輯,對比不正確的消費行為,學生還可以自己去判斷是非,歸納正確的消費觀.書中每個單元探究並無規定答案,而更重視學生的頭腦風暴法思考出的開放性答案.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對於教師創設的新穎而有意義的探究,比單純的「一對一」的問答興趣更加濃厚,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
其次,進入實踐探究階段,這一階段,學生要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開展小組討論,查閱資料,並且親自調查,以期找出答案.這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個體(團體)主動探求,發揮主觀能動性,掌握知識新技能的過程.比如,學生外出調查收入與幸福指數的關系問題,而後自己得出並不是錢越多幸福感就越強的觀點,從而結合書本主動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這些「點撥」是不需要學生死記硬背的,貼合實際、生活,又是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成就感油然而生,慢慢便會愛上這樣的學習方法.
再次,作為老師對於高深的理論,自己不應該一知半解,我們的體會是,看教參還不夠,應該拿本科階段的書,有條件更翻閱研究生課程書本,搞清來龍去脈,釐清理論產生的背景、形成原因以及最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居高臨下,高屋建瓴,厚積薄發,深入淺出,讓學生感受教師的智慧和力量.
3、聯系熱點,豐富教材,與時俱進
「教材唯上」的觀點已經過時,對於教材中出現的過時的觀點,教師要敢於糾正.用前沿理論來替代滯後的理論.針對政治教學「時效性」的特點,教師首先要學會自己通過報紙、雜志、網路的積累,篩選與教學相配合的材料.視頻、圖片、文字等.只要運用得當,恰到好處即可.在講《生活處處有哲學》時,我們運用一些當紅情景劇如《武林外傳》的片段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影片中的人是如何在生活中利用哲學的,馬上替代老舊的講法——書本上「杞人憂天」的例子.在政治生活的教學中更是可以利用國際政治(比如總統選舉)、經濟風雲(比如股市變幻)等來分析書本上的內容,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學生最願意聽的內容.其次,教師還應發動學生共同搜索與學過的內容有關的材料,通過政治小報、辯論賽、課前新聞播報等方式來共同翻新書本.
總之,政治教師應該正視這些瓶頸和尷尬,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來改變學生,改變自己,使思想政治真正成為培養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有用學科!

閱讀全文

與生活處處有哲學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