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作為幼兒園教師,不僅要知道「教什麼」,還必須知道「怎麼教」,怎樣才能「教的
幼兒教育,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局面,也存在諸多問題。作為幼兒教師,要回想教好,首先必須豐富自己的答文化素養,提高自己的各個方面的能力!因為,幼兒教育必須是全科的,而且,現在的兒童視野還是比較開闊的。其次,因人,因材施教,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這樣,或許能使自己的教學,得心應手!不過,其實教無定法,使用什麼樣的教法,一定都要實應自己的學生,這樣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
『貳』 《幼兒一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與研究》課題觀點怎麼陳述
研究《幼兒一日生活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課題中期研究總結
一、成功立項切實制訂課題實施方案2006年9月份我園所申報的課題《幼兒一日生活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被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成功立項,同時被我市教體局確立為「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2006年重點課題,這既標志著我園教育科研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也更激勵我們努力工作、奮發圖強搞好課題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質量。為了使此課題保質保量的完成,我園特製定了《幼兒一日生活中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課題實施方案。一是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以園長為組長,副園長主抓,保教主任、年級組長為主要成員,形成了全體保教人員共同參與課題研究的熱烈氛圍。二是明確課題研究指導思想。以全面提高保教人員參與教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全面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建立高標准、高水平幼兒園為最終目標。三是建立健全課題研究的規章制度。四是重審課題研究的意義和目的,五是確立課題研究的內容、對象及方法。根據園內實際情況篩選出了最基本,最具有普遍意義的三種習慣作為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即生活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和學習習慣,各班又根據本班孩子的具體情況選擇一子課題在自己班內實施研究。大、中、小班分別確定了子課題:讓小班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培養幼兒的文明禮貌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言語習慣、培養幼兒謙讓與合作的習慣。並根據研究內容的不同需要,確定採用抽樣調查法、觀察記錄法、個案跟蹤法、針對比較法與經驗總結法等多種方法。六是確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步驟。實施步驟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調查,觀察階段(時間:2000
月);第二階段:分析並制定目標階段(時間:2007年1月);第三階段;實施培養階段(時間:2007年3月2008年3月);第四階段:總結階段(時間:2008年4月)。
同時又制定了家長調查表,進行家長調查工作。各班又積極觀察幼兒開展前期測量工作,然後的確定目標與研究工作將逐步進行。教師們的積極精神和認真勁頭是史無前例的,我們相信經過這個課題的研究教師的科研素質將會有很大提高。
二、注重過程腳踏實地搞研究平時注重過程管理,做到有計劃,有總結,扎扎實實開展好研究。首先制定了家長調查表,進行家長調查工作。本調查隨機抽取我園小、中、大班120名幼兒及其家長(其中小班30名、中班45名、大班45名)。
採用的調查方法是分層抽樣調查和個別訪談法。於2001月21日給各班抽樣孩子家長發放了《幼兒身邊家庭成員基本情況調查表》,對與幼兒經常接觸的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職業、職務、愛好,每天與孩子接觸的時間和方式,對培養孩子行為習慣的教育觀念、培養方式、培養內容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同時我們又採用個別訪談法了解家長在培養幼兒行為習慣方面的做法。通過調查與對原始資料的處理,我們基本掌握了抽樣孩子的家庭環境,家長在培養孩子行為習慣方面的教養態度和教育理念,從而也可看出當今社會家長們對自己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的重視程度,並為我園開展幼兒一日生活中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課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材料。然後制定各種觀察記錄表,在各班展開觀察記錄工作,收集到了各子課題孩子表現的最原始數據,並對觀察記錄資料整理、分析,
各子課題寫出了觀察報告。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加強實施過程中資料的收集管理,將階段計劃,游戲活動設計、觀察記錄、反思隨筆、案例分析、照片資料(幼兒作品、幼兒活動)、理論學習資料等分類歸放。今年4月份幼兒園對課題開展情況先自查,並積極要求教體局進行中期檢查驗收。
三、開展培訓提高教師科研水平搞科研提高教師素質是關鍵,應在培訓教師上大做文章。首先在選擇課題立項上積極培訓指導教師如何從日常工作的問題入手選題,問題怎麼變成課題,課題如何論證等。同時在大、中、小各班調查幼兒一日生活行為存在問題,總結分析,並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了四個子課題。11月27日對教師進行了《幼兒一日生活中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課題實施方案培訓實施方案,學習課題研究的基礎知識,如了解課題研究的基本過程。12月18日對教師進行課題研究方法的培訓,促使教師掌握研究方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個案法,學習如何進行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11月30日、12月5日、12月6日三次分別在三個大班對教師進行觀察法的觀摩培訓,最後收集到大班幼兒謙讓與合作情況前測所需要的數據,提高了教師們的科研水平,也勝利完成了課題研究的前期工作,為以後的課題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礎。於2007年1月8日進行了研究經驗交流培訓會。在會上,各子課題組不單單交流了自己的中期研究成果,還深刻的談到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在這次研究中得到顯著提高,對幼兒園開展這項工作有很高的參與興趣。
四、完成工作近期工作方向根據課題計劃,目前我們已經進行了前兩個階段的工作。第一階段:調查,觀察階段(時間:2001月)在這一階段,
我們通過發放家長問卷表及班內觀察記錄,對幼兒行為習慣的表現狀況進行摸底。第二階段:分析並制定目標階段(時間:2007年1月)在這一階段,各班根據調查,觀察的結果,將研究對象分為三類:A(好),B(較好),C(較差),並制定出了具體的近期和最終培養目標。如:培養幼兒謙讓與合作的習慣培養目標:讓幼兒去與同伴友好相處,體驗分享的快樂;讓幼兒懂得去關心別人,愛護別人,幫助別人,並能為別人服務。再如讓小班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培養目標:使小班幼兒能夠做到不挑食,不灑飯,不玩耍,安靜地進餐;使小班幼兒能夠獨立穿脫衣服,並在午睡時做到按時入睡,不影響他人休息;使小班幼兒能夠主動入廁,獨立整理衣褲,並能夠做到飯前便後主動洗手;使小班幼兒學會輕拿輕放,及時整理玩具。
經過兩個階段的實踐工作,園課題組教師認真寫出了幼兒行為觀察報告和幼兒家長調查報告,《幼兒身邊家庭成員基本情況調查報告》、《幼兒文明禮貌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報告》、《中班孩子言語習慣的觀察與思考》、《大班幼兒謙讓與合作情況的觀察報告》和《關於小班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察思考》等研究報告應運而生。《幼兒身邊家庭成員基本情況調查報告》還在中國幼教研究權威CN刊物《幼07兒教學研究》年第4期上發表。論文、《孩子傾聽能力的培養》《在語言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幼兒語言教育中的實踐與分析》、《如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立》分別在06年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獲一、二、三等獎。《淺談幼兒獨立性培養》在06年教育科學研究和成果推廣中獲二等獎。教育行為反思隨筆《小豬回來了》發表在《xx幼教》07年第一期
『叄』 《怎樣培養農村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課題實驗結題總報告
兩年來,全校語文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工作,認真學習,共同協商,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對各年級組教師所負責的工作進行具體分工,分年級在學生中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形式多樣的口語交際訓練活動。經過研究實踐,課題組成員的教育觀念有了整體更新,大家一致認為:口語交際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訓練口語交際能力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在研究實踐中,大家共同協作,對案例進行分析總結,探索出了在口語交際整體能力弱、水平參差不齊的農村學生中如何開展口語交際的有效訓練,獲取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積累了經驗,形成了自己的口語交際教學特色。在課題組的精心組織下,老師們勤奮工作,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了訓練,口語交際活動課是學生最愛上的課之一,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一、研究背景。我們的課題研究是在課改的大背景中開展的。當前,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傳統的教學模式被大家所否定,教育理念在更新,更趨科學的教學模式不斷涌現。教育有一個總體目標,那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反思我校過去的語文教學,口語交際訓練沒有得到重視,這是因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受中考這根指揮棒影響,歷年中考只考書面語言,不考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學生的讀寫訓練,忽略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甚至課本中的口語交際訓練活動也有意刪減,根本談不上系統的有目的有步驟的訓練。對照新課標的要求,我們觀念需要更新,方法需要改進,在我校開展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課題研究實踐很有必要。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各種信息蜂擁而至,傳輸的方式很多,人們獲取信息,「聽」仍然是主要方式。學會傾聽,善於在傾聽中抓信息要點,才能稱為「會聽」。人與人之間要交流,口語是最直接、最迅速、最常用的方式,口語交際能力是一個人的智慧、知識、反應能力、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生要走向社會立足於社會,必須具備口語交際能力。因此,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我們必須重視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我校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學生平時說話都是方言土語,普通話表達能力差。有時想說某句話,要在頭腦中轉個彎才能用普通話說出來,在學生課堂答問和平時與學生交談中,發現有些學生想說而不知如何說,嘴巴想動,臉憋得通紅的情況。另外,學生進入中學,生理、心理發生了變化,更關注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在課堂教學中,主動答問的只有少數幾個學生,不再像小學生,大家齊刷刷的舉手,搶著答問,而是表現出緊張的樣子,生怕老師叫到自己,當有人回答了問題了,其餘同學臉色便輕鬆起來,同學間平時的交往沒有顧忌,說話也能滔滔不絕,當面對老師、長輩、陌生人時,則不善言談,默然無聲。在家訪時,常常聽到家長介紹孩子有「不愛說話,膽子小」的特點,叮囑老師在課堂上多提他們的問,練練他們的膽量。我校位於A級風景區明月山下,近年來,旅遊事業發展迅速,遊客日益增多,為發展旅遊業,提升旅遊區人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勢在必行。看到當地居民與遊客交談時,用生硬的不成句的普通話,加上手勢比劃來表達意思,我們更感覺到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我校學生是新一代旅遊區公民,訓練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讓他們具備文明、禮貌、得體、大方的表情達意能力,是景區進一步發展旅遊事業的要求。二、課題的界定新課標將過去的「聽」、「說」整合為「口語交際」,這不只是改變提法的問題,而是對口語交際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不是單方面的「聽」和「說」,口語交際是人們運用口頭語進行交流、演講、辯論等的一種語言交流活動,是雙向互動的。它整合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與能力」三個維度的要求,在交際活動中,表現在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能用准確的語言表情達意,能靈活、機智地說話辦事,以及文明態度和為人修養的素質,如自信心、勇氣、誠懇、尊重對方、有主見、談吐文雅等。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通過組織具體實踐活動,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我們的研究實踐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既考慮學生當前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也為他們的未來發展著想。同時,課題組通過研究實踐,力求探索出高效、實用的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途徑,形成我校口語交際教學特色。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及原則。(一)、研究目標。1、能力目標。給學生提供口語交際情境和機會,在訓練中消除學生膽怯心理,學會傾聽,敢於交際,善於交際,禮貌大方,面對遊客能應答自如,達到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質。2、探索如何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與途徑。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制定研究計劃,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探索歸納出有效地培養方法和途徑。3、提高我校語文教學水平。提升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二)、研究內容。1、口語交際時心理素質的培養。引導學生從發展的角度去認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樹立自信心,由充分准備下的膽量訓練到特定情境下的口語交際演示,逐步訓練學生能力,包括選擇恰切的話題,語氣、語調的靈活運用及說話時機的把握。2、讓學生學會傾聽。傾聽時態度端正,神情專注,能根據對話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3.研究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學會復述、轉述、演講、辯論,做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會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做到中心明確,有說服力。4、研究在具體情境中怎樣說能吸引聽眾,特別訓練學生如何與外地遊客交談,如何運用口語介紹明月山,吸引遊客。5、研究口語交際訓練與讀寫訓練的關系,以及如何正確處理他們的關系,培養口語交際能力與提高綜合語文素質的關系。(三)研究原則。1、民主平等性原則。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間建立平等的關系,做到互相尊重,彼此信任,不歧視、譏笑口語交際能力弱的同學。2、互動性原則。口語交際是聽說雙方互動的過程,要給學生提供互動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上,老師不搞一言堂,要在質疑、討論、釋疑中讓學生有表達交流的機會,以此來訓練學生交際能力。3、激勵性原則。在訓練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學生的閃光點,要給予積極評價,讓學生樹立敢說、想說的自信心,對學生的不足要採用恰切的方式給以指正,決不能挫傷他們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要遵循這一原則,老師必須要有愛心,還必須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4、主體性原則。口語交際訓練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學生的不斷訓練中提高,所以,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訓練。當然,突出主體性原則並不是老師就不起作用,老師要做組織安排、評價激勵、交流主題的把握與設計等工作,在訓練活動中起主導作用。5、情境性原則。老師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訓練口語交際能力。在具體情境中學生會有話可說,產生想說的慾望,課堂教學時老師要善於引導,讓學生進入特定情境,激發他們交流的慾望。還要有意識地帶領學生步入社會生活,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訓練口語交際能力。四、研究方法。1、理論學習法。以《語文課程標准》和《語文課程標准解讀》為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學習口語交際技巧。2、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學生的口語交際狀況及當前口語交際的教學狀況,在發現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探討解決方法,制定有針對性的口語交際訓練實施方案。3、行動研究法。提高教師對口語交際的認識,在課堂上自覺開展口語交際訓練活動;課題組按計劃安排各年級的口語交際活動,教師們分工合作,在具體活動中研究如何訓練農村初中生的口語交際能力。4、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研究活動的經驗,老師們共同探討,對成功經驗加以推廣,並形成校本課程資源的組成部分。五、研究的途徑。 1、堅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首先,要用好教材中的口語交際設計方案,通過典型話題的實踐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積累經驗。其次,平時的課堂教學不搞教師一言堂,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鼓勵同學間質疑、辯論、探討。2、組織安排一系列集體活動。如課前三分鍾說話訓練、聽長輩講過去的故事、明月山傳奇故事會、演講比賽、我當明月山小導游和讀英雄故事談心得體會。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得到鍛煉,這些活動為課題組提供了豐富的研究素材。
『肆』 關於學習語文問題
1.首先想要學好語文,要做到:多復習,抓緊時間,認真仔細,持之以恆!
2.復習語文要有計劃!
比如說,我今天計劃要看完多少多少課,但目標不能定的太高,還要記得去完成預定的計劃。如果提前完成預定計劃,但也不要心急,應該再多看一遍你看過的課文,或者拿一些練習題來鞏固(當然,做完了練習題也要多看一兩遍才能記得牢!只有平時養成良好習慣,才能在學習上有大收獲,否則就多走了比別人還要長的彎路!)
3.在復習的時候要認真,才能達到較高的效率!
復習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鉛筆做上記號,找時間問問老師或同學(上課或自習課最好別去問同學!因為可能影響到別人的學習,而且課堂上一般紀律比較好,在這段時間學習也是很好的,不要浪費時間哦~~~);
有些記不住的地方可以用一張紙抄下來,放在口袋裡,想看就看,想記就記(幾上個三五十遍,就不信記不住它)!
早晚讀也不要浪費時間,念出來總比不出聲地記好多了!一般我早晚讀都是用來念生字、文言文及其翻譯(兩者結合著一起背,雖然文言文不易學,但 勤能補拙 呀!)、古詩詞、課文小字處一些重要的 詞語注釋 。
4.上課時,老師的講課是最關鍵的,老師一般都能抓住重點來教大家復習(教了這么多年當然比較有經驗拉),做好筆記(尤其是你不懂的地方更要認真聽)
5.抽一點點時間看一下課外書(聲明必須是與學習有關的!),有什麼好的詞語、句子積累下來,但我一般都只是一周看幾篇很好的作文(爛作文看了白搭),也不用太多時間!要合理分配時間!因為不只一科要復習哦~~~~~~~
學習語文的幾點技巧
語文的學習實際上是一個語文素質、語文能力提高的過程,而語文素質、語文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讀和寫。所以,解決了讀和寫的問題,就提高了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也就是學好語文了。
『伍』 問個嚴肅的問題。如何學會學習
學習是一個來終身的過程,不光是在自小時候學會走路,學會吃飯,學會與同學合作,學會學習課本上的課程知識的同時,學會人際交往,學習工作能力,這都是學習。
咱們說了觸類旁通,咱們以學習課本知識為例子,想想如何學習其他的能力。
學習課本知識,你首先要預習,然後了解課本上的主要的知識點,再通過老師的講解,或者是自己的查找資料,把它掌握。知識點,隨後通過練習去訓練自己的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那對於工作上的任務來說,你首先要了解工作任務的性質,它屬於哪個項目的?然後呢,通過查找資料,或者是請教師傅掌握這個工作的一些基本技能,隨後通過自己的,操作實際練習,檢驗自己掌握的能力。
所以學習這個能力呢,是在不斷的觀察,然後通過前人的經驗,再加上自己的摸索獲得的。
現在許多人會學習,並終生獲得收益,這樣的過程是打小培養出來的這樣的能力。
但是只要你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什麼時候都不晚,咱們說了齊白石老年才開始學畫,不也是成就了一番。
『陸』 我的語文學習觀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3.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12.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
8.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0萬字,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鍾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材編寫建議
1.教材編寫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2.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教材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感情。
4.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5.教材選文要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
6.教材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子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
7.教材內容的安排,應避免繁瑣化,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8.教材的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避免模式化,鼓勵靈活多樣,注意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9.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
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2.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
3.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語文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還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聯系,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
4.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教學建議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五)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1.關於識字與寫字與漢語拼音。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
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
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
2.關於閱讀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有些詩文還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還應注意學主閱讀時的心理衛生和用眼衛主。
3.關於寫作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和幻想 語文是一樣有趣的事
『柒』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重視單元導讀,培養單元整合意識
解讀教材發現,每個單元都是圍繞一個專題把各項教材內容組合成一個整體的。每組教材的「導語」,通過簡單的幾句話,點出本組的專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簡短的導語點明了本組的主題--童年。後面的課文、語文園地等都圍繞這一專題來安排。這樣的編排體系,體現了《課程標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瑣,加強整合的思想。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首先關注導讀的導向,並根據導讀進行有意識、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進行訓練,而且在教學中讓學生養成閱讀導讀的習慣,在每單元學習前花上三、五分鍾讀、議導讀,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單元整合意識。
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之母。正如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毫無興趣,只是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願望」。小學語文閱讀,是學生個體的自主閱讀。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營造民主和諧的閱讀氛圍。教師應面帶笑容,和藹親切,愉快的和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學生,讓學生想讀、樂讀、真讀。如在教學李白詩歌《望廬山瀑布》之時,先放輕音樂,然後用幻燈或信息技術展示廬山瀑布的奇麗、雄偉、壯觀之景,師生在聲、像情之中進入詩的意境,心隨情動,情動與辭發。同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其啟蒙而引其趣」,引導學生閱讀興趣的堅持,讓學生保持一種新鮮感,興趣持久。
三、鼓勵探究,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
古人雲:「學貴多疑,小疑小進,大疑則大進。」現代心理學家認為,疑,是思維的火花,思維總是以發現問題開始,以解決問題告終的。在新課程教學中,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去探究,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主動去思考,咀嚼文本、品味文本,讀懂文本,讀活文意。
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我一般遵循如下的「三步曲」:先學會提出一般性問題,然後逐步過渡到會對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問題」,進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實際應用和創新能力。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十九課《最大的書》時,教師板書課題後問學生:「看了這個題目後你想知道些什麼?」學生就題目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問題,如「最大的書是什麼樣子?」「為什麼稱為最大的書?」「最大的書在什麼地方?」……這些問題的提出為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教師再指導學生合作學習並稍加點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成於思、思源於疑」。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也是學生創新思維的活動的具體特徵。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大膽放權:一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大膽思考,大膽提問;二是創設民主、寬松的閱讀環境,拓展學生的閱讀時空;三是精心設計「問題」,教會學生質疑,深於文本探究。如教《山行》這首詩時,任讓學生閱讀,品味詩中作者的心情以及讓學生自己在回家路上時有什麼感受,談體會。
四、教會學法,提高學生閱讀思維能力
1、分布閱讀,培養良好讀書習慣。正確朗讀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習慣的培養,是小學語文課堂重要的教學任務,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我採用「讀書三步曲」,首先要求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第二步則是讀出情感;第三則要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讀書,實現了師生與文本、與作者心靈交流,這樣的讀才有實效。
2、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多元化解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永遠是以問題開始的,鼓勵學生對文本嘗試多角度質疑問難。比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思考點:(1)藺相如會不會與和氏璧一起撞柱子,為什麼?(2)澠池會上,秦國與趙國是打成平手還是分不出勝負?(3)廉頗負荊請罪,他到底有沒有罪?這一設計,學生閱讀後,會眾說紛紜,思維非常活躍。
3、發展求異思維,突出創新思維。如教學課文《落花生》時,雖文本朴實無華,但真情實感躍於紙上。讓學生反復閱讀,品味花生與做人有什麼聯系?平凡與偉大,怎樣理解?
4、拓展思維空間,激勵想像創新。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世界的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想像,培養學生的發展性創造思維。如一問多答,一詞多解。教學《跳水》一文時,讓學生閱讀,想像「當船長逼兒子跳水時」,會有哪些結果,你對此有什麼感受?從而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