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顧城《遠與近》教學設計
一、文本解讀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遠和近》是一首表現特定心理和審美情趣而有些朦朧的詩,表達含蓄、精煉,而內容深刻。
第一節,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是寫「你」左顧右盼的行為。第二節是寫「我」的獨特感覺。「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從表層形式上看,這種感覺是反常的。因為你、我同處地上,你既然能看到我,說明我在你的視線里,雙方距離並不遙遠。而「雲」處天際,它與人的距離遙不可及。詩人透過表層形象著意揭示了一種心理距離的遠和近。人與人,雖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卻存在各種隔膜與不可逾越的鴻溝,因而覺著「很遠」。而人與雲、人與大自然卻能溝通感情,因而覺得「很近」——親近、融洽。詩人運用象徵手法,表現了心理距離與物理距離的不和諧,表達了對人與人之間良好關系的追求與嚮往。
《遠與近》只有一個畫面;兩個層次:看、想(覺得);三個意象:你、我、雲。短短的二十七個字,闡述了一種美妙的、常存於我們生活中但經常被我們忽略的哲理。
乍看顧城的《遠和近》,有一種特「小兒科」的感覺,甚或覺得荒唐。然而,披文入境,好生玩味,方悟出一種幼稚里的成熟、膚淺下的深刻。
本詩在形式上用半格律體,語言簡潔朴實,但在內容上卻流露出深沉的感傷情緒。
總之,小詩《遠和近》給人一種童話般的美感,深刻地提示了表面悖謬而實際合理的現象。讀罷,「餘音繞梁」,令人回味不已。
二、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熟讀成誦。
感知詩中「我」、「你」、「雲」的形象。
明確詩詞的基本特點,學會閱讀分析詩詞的方法,著重提高多元解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朗讀朦朧詩歌的技巧,學會比較閱讀的方法,通過詩內物象的對比,理解詩歌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深深思索詩人通過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和多元理解,掌握詩歌的主旨和感情。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激趣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愛因斯坦嗎?他最著名的科學理論是什麼?相對論。關於相對論他有一個很幽默、通俗的解釋。
(出示幻燈片1)
如果在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個小時,你覺得只坐了一分鍾;相反,如果坐在熱火爐上,一分鍾就像一個小時。——愛因斯坦關於「相對論」的幽默說法
可見在時間的長與短上,人的感覺起著重要的作用。時間是如此,其實空間也是這樣。大家還記得嗎?我們初中學過唐代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裡面有兩句膾炙人口的名句,你們背背。
(出示幻燈片2)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為什麼遠隔天涯卻像是近鄰一樣呢?因為空間的距離並不能阻隔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溝通、交流,所以即使遠隔十萬八千里,也覺得近在咫尺。
可是著名戲劇家曹禺(yú)先生卻在他的作品《雷雨》的扉頁上寫了意思完全不一樣的話——「比鄰若天涯」。他為什麼這么說呢?讓我們一起回憶《雷雨》。
(出示幻燈片3)
比鄰若天涯——曹禺在《雷雨》扉頁上寫的一句話
(指著劇照)大家看,這是誰?周朴園。這個呢?魯大海。他們是什麼關系?父子,應該很親近。他們之間的空間距離呢?面對面,很近。但實際上你們感覺怎樣?像仇敵,關系很疏遠,難道這不正是「比鄰若天涯」嗎?
可見不論是時間的長與短,還是空間的遠與近,都因人的感受各有不同。今天讓我們走進朦朧詩人顧城的內心世界,看他是如何探求人和人之間關系的。(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本導入通過名句、對比的方式,分別展示了愛因斯坦關於「相對論」的時間長短的通俗例子,表現空間距離遠、心理距離近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圖畫,以及表現空間距離近、心理距離遠的《雷雨》劇照,輔以情境、啟迪思維、激發興趣、互動交流。
2、朗誦背誦。
朗誦指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yuǎn)
你看雲時很近。(jìn)
你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設計意圖:從直感上說,這是一首表達「你」與「我」之間特殊感情的詩,兩人的關系具有特定性。
首先從建行的特徵看,全詩僅6行,其中「你」字單佔一行,顯然有突出、強調的意思。另外我們知道,在朗讀(默讀)詩歌時,單佔一行的字會引起較長時間的停頓,這種停頓本身也是一種突出、強調:既突出「你」在全詩中的位置,也突出「你」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其次,全詩6行中,有4行是兩兩對應的,只在個別地方換字。這使得「你」和「我覺得」兩行無形中形成呼應。這種呼應,既是由建行特徵引發的讀者對詩行排列的視覺感應,也是一種心理暗示:暗示「我」的一切感覺(「覺得」)是以「你」為中心的。如果覺得上述解讀比較勉強的話,我們試著重新排列一下詩行:
你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很明顯,重新排列詩行後,詩的表義功能沒有變化,但「表情」功能則弱化了許多。
因為:(1)取消單獨占行後,無論從視覺上還是心理上,「你」和「我覺得」的呼應關系都不復存在。(2)由於單獨占行而在讀者那裡引起的對「你」,包括對「我覺得」的突出、強調作用也消失了;朗讀或默讀時的停頓時間自然也縮短了許多。
2、圖形表達
用一個幾何圖形表現你、我、雲三者的關系。
設計意圖:意象幾何學。探討一個恰當的圖形表示三者之間的關系,把語文教學與幾何圖形聯系起來,讓學生理清了詩中的人物關系,為理解文本打下基礎。
3、帽子過渡
設計意圖:插入顧城的帽子,說據說是用半截牛仔褲做的,帽子是自己的家,老呆在家裡很安全,生氣時可以當煙囪,有人樂意往裡放錢也並不太壞——既奇妙,又有趣,自然地引出給詩文造頂帽子(題目)的環節。
4、給詩造「帽」(題目)
假如這詩是你寫的,你想用什麼做題目?
最後出示顧城《遠與近》的題目。
設計意圖:自造——合作——闡述。擬題只是一個憑借,目的在於以此引導學生自主理解感受詩文,多元解讀詩的主旨,並通過交流分享語文學習經驗。
因為「任何學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種形式交給任何年齡的任何人。」
——《教育過程》(美)布魯納
「詩歌闡釋的豐富性,詩歌的詩意是無窮的」
5、想像填詞
「我覺得你看我時( )( )很遠/ 你看雲時( )( )很近」中添兩個詞,使所表達再明晰點,把詩的空白填出來。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用這種方式推敲品析字詞的微妙作用。
五、總結歸納
正如泰戈爾所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愛你。」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便是相愛者空間上的距離。雖然遠在天涯海角,但卻像是就在身旁一樣。 「無緣對面不相逢」,這是無緣之人空間上的距離,雖在眼前,卻「生生世世不相識」;你和雲雖然「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卻期待「天上人間會相見」。
縱然千山阻,萬水隔,光陰流轉千載,也消滅不了這心靈撞擊的火花,心靈與心靈在生活中激起的共鳴!遠之為遠,近之為近,在乎一心。這心,在你,在我,也在他!
附:名句鏈接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偶而投影到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驚喜,/轉瞬間消失了蹤影」。——徐志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徐志摩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愛你。」 -------泰戈爾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兩情若是久常時,又其在朝朝暮暮?
心有靈犀一點通。
無緣對面不相逢。
同床異夢。
眾里尋她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盡管天空把大地新娘抱在懷里,天空總是無窮遙遠---泰戈爾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貳』 微課《示字旁和衣字旁的區別》教學設計
「礻」和「來衤」是兩個常用源部首,因為這兩個部首非常形似,只有一筆之差,所以學生在書寫和使用帶有這兩個常用部首的生字時經常混淆。為了讓學生能准確區分和記憶這兩個常用部首,教學時,我採用了溯本求源法,通過尋求這兩個部首的來源,並將它們與其本字加以比較,使學生明確了「礻」的右邊為何只有一點,而「衤」的右邊為何多了一撇。學生因為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因此便能准確地區分和牢固地記住這兩個部首的寫法及其細微差別。其次,我還通過聯想記憶法,加深了學生對「衤」的認識。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也更能有地幫助學生區分和記憶這兩個部首。在引導學生准確區分和記憶這兩個部首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了解和辨別這兩個部首所表示的不同意義。在教學這一環節是,因為「衤」的意義比較易懂,而「礻」的意義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深奧,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側重點放在「衤」的教學上,通過加深對「衤」的意義的認識從而達到區分兩個部首及其生字的目的。另外,在本節課中,我還有意識地通過對「初」字的教學和探究鞏固題的設計,激發起了學生對漢字本源的探究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