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化簡比、比值怎麼求
看來我要先說點理論性的東西了:
化簡比,顧名思義,就是把一個比化成最簡形式,也就是說比號(冒號)兩邊的數不能約分,而且兩邊的數都是整數。把兩個數同時乘以一個數或者同時除以一個數,比值不變。如果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數,比值就發生變化。我們就是利用這一點去化簡比例的。
比如 3 :9 就不是最簡比,因為還可以進行約分,它們有最大公約數 3,可以化為 1 :3,所以 1 :3是它們的最簡比。
一般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想這樣去做比較好:如果有分數或者小數,先把兩個數乘以一個數化成整數,也就是先把不是整數的數先化成整數,因為去找整數的約數總比去看分數或者小數好找些吧。 化成整數之後再去找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這需要除以一個數,直到兩個數只有公約數 1 了,說明已經化成最簡比了。
下面就按我說的方法去解你的三個問題:
二分之一比七:
先把兩數都乘以二,這樣就把兩個數都化成了整數,結果變成了:1 :14,這兩個數沒有公約數了,所以 1 :14就是這二分之一比七的最簡比形式了。
二十七比四十五
我們發現這兩個數有公約數「9」,先除以「9」,結果得到3 :5,三比五無法再繼續化簡了,這就是二十七比四十五的最簡比形式了。
零點三五比零點四九:
先化成整數:兩數都乘以一百,變成 35 :49,我們發現它們有公約數 「7」,就除以這個數「7」,得到 5 :7,已經沒有公約數了,說明 5 :7就是它們的最簡比了
希望你能明白我給你說的,祝你學業有成!
Ⅱ 六年級數學怎麼化簡比
化簡比
1、整數比:找出前項和後項的最大公因數,再用前項和後項分別去除它們版的最大權公因數.
如:50:100=(50÷50):(100÷50)=1:2
2、小數比:把小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使前項和後項都是整數,再用第一個辦法.
如:0.9:0.3=(0.9×10):(0.3×10)=9:3=(9÷3):(3÷3)=3:1
3、分數比:找最小公倍數,前項和後項去乘最小公倍數,使其變成整數.
如:1/3:1/9=(1/3×9):(1/9×9)=3:1
4、混合比:統一成1,2,3,裡面的一種,再去用上面的方法算.
求比值
根據比值的基本概念,比值可以是小數、整數、也可以是分數.
小數,整數是:用比的前項除以後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如果在考試,千萬不要去算,又累又浪費時間,就把比先化簡,然後就是把比的前項當分子,比的後項當分母,比號當分數線
如:50:100=(50÷50):(100÷50)=1:2=1/2(二分之一)
Ⅲ 9比0.5化簡過程視頻
9比0.5
=(9×10):(0.5×10)
=90:5
=(90÷5):(5÷5)
=18:1
Ⅳ 怎樣化簡比和求比值有何區別
化簡比的結果任然是一個比,前後項是互質數,可以寫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分數形式
比值是前項除以後項的商,是一個具體的數,可以用分數、小數和整數來表示化簡比: 是兩個量的比的最簡形式,是一種關系:
6:12=1:2
比值:是兩個數相比的結果,是一個數
6:12=0.5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會遇到學生對求比值和化簡比混淆的現象,苦口婆心的說教與大量的題目練習仍然難以獲得預期的效果。究竟怎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1.求比值和化簡比的依據不同。求比值的依據是比的意義,即兩個數相除叫做比。化簡比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即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2.求比值和化簡比的方法不同。求比值的方法一般使用除法,例如16∶18=16÷18=89。化簡比的方法卻有多種:(1)求比值的除法。例如3÷13=3×13=19=9∶1。(2)比的基本性質。例如0.25∶0.15=(0.25÷0.05)∶(0.15÷0.05)=5∶3。(3)繁分式。例如35∶165=35615=3×155×6=3405=23=3∶2。(繁分式的方法雖然教材沒有介紹,但只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學生不僅能夠接受,而且可以熟練運用)3.求比值和化簡比的結果不一樣。求比值的結果是一個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和分數。化簡比的結果仍舊是比的形式,是兩個最簡整數比。求比值與化簡比的區別......(本文共計1頁) [繼續閱讀
Ⅳ 求比值和化簡比的方法
求比值和化簡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項除以後項,它的結果是一個數值可以是整數版,也可以是小權數或分數。
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它的結果必須是一個最簡比,即前、後項是互質的數。
1、整數比:前項和後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2、分數比:前項後項同時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再按化簡整數比的方法來化簡。也可以求出比值,再寫成比的形式。
3、小數比:向右移動小數點的位置,也就是先化成整數比。
比的基本性質
1、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2、最簡比的前項和後項互質,且比的前項、後項都為整數。
3、比值通常整數表示,也可以用分數或小數表示。
4、比的後項不能為0 。
5、比的後項乘以比值等於比的前項。
6、比的前項除以後項等於比值。
Ⅵ 什麼叫做化簡比
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除以他們的最大公因數叫做化簡比。
前項和後項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化簡比的解題方法整數是先求出最大公約數,兩邊除一下。分數比通分,分子就是了。小數比去掉小數點,再求出公約數,再除一下。 就是把這個比值寫成a:b的形式 其中a和b是互質的整數。
例如:
12:18=12÷6:18÷6=2:3,所以12:18的最簡整數比為2:3。
(6)比的化簡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化簡比的方法
1、比例的基本性質法: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例:6:4=6÷2:4÷2=3:2
2、比值法:比前項除後項得到這個數就叫做比值。
例:15:10=15/10=3/2=3:2
Ⅶ 比的化簡和比的應用手抄報怎麼畫
所謂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它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例如,把12張畫片分給甲、乙兩個小朋友,如果按1∶1分,習慣上稱平均分。如果按2∶1分,就是通常所說的按比分配。顯然,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按比例分配還有按正比例和反比例分配兩種,由於按反比例分配的實際應用並不廣泛,而且可以轉化為按正比例分配來解答,因此教材只教學按正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問題有不同解法,主要有三種: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數,用先求出每一份的方法來解答;二是把比化為分數,用分數乘法來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識來解答。較早的算術課本通常採用第三種方法,按比例分配的名稱由此而來。現在的小學數學教材,一般以第二種方法為主,因為學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數的關系,並掌握分數乘法實際應用的基礎上,比較容易接受這種方法,而且也有利於加強知識間的聯系。考慮到學生尚未學習比例,且教材避開了比例方法,所以教學中不必出現「按比例分配」這一名稱。
教材通過例2,以清潔劑濃縮液的稀釋為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把一個數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兩部分。進而通過「做一做」的第2題,教學把一個數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三部分的問題。
教學建議
1. 聯系相關知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這部分內容中,因為比與除法、分數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礎知識與除法、分數的相關知識,具有明顯的、可供利用的內在聯系。比如,比的後項不能為0與除數分母不能為0,比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求比值與求商,化簡比與約分,按比例分配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等等。因此,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應當充分利用原有的學習基礎,引導學生聯系相關的已學知識,進行類比和推理,盡可能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結論,解決新問題。
2. 讓學生感悟相關知識的聯系與區別,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
在本節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新舊知識的聯系,不僅有利於生成新知識,也能加深對舊知識的理解,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為此,教學時應當採用適當的方式,讓學生看清並理解相關知識的聯系,知道它們的區別。同時也應注意,揭示知識的聯系與區別,要考慮學生的理解水平,不宜求全、深究。因為在小學階段,很多知識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講深講透。
具體內容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1. 比的意義。
編寫意圖
(1)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教材精心選擇了中國人民引以為豪的內容作為載體,這一內容既富有教育意義,又能比較自然地引出比的兩種應用情況。教材先介紹飛船里的兩面長方形小旗,給出真實數據,引導學生討論長與寬的倍數關系,得到長度相除的兩個算式,由此引出同類量的比。然後再介紹飛船的運行路程與時間,讓學生用除法表示飛船進入軌道後的速度,由此引出非同類量的比。進而通過這兩種情況的實例,概括比的意義。接著以這幾個比為例,說明比的讀、寫及比的各部分名稱,並由比值計算的實例,引出「比值通常用分數表示」,然後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具體說明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最後,由小精靈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比的前項、後項和比值分別相當於除法算式和分數中的什麼?比的後項可以是0嗎?」
(2)「做一做」,安排了兩道練習。一道是根據條件和要求寫出比並求比值的練習,用以鞏固比的概念;另一道是求未知的前項或後項的練習,旨在通過求比的未知項,從另一側面理解比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建議
(1)教學比的意義前,可以先復習一些除法的應用,如:
①某班統計會騎車的人數,男生有18人,女生有12人。會騎自行車的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多少倍?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②路程÷時間=( )
總價÷數量=( )
教學比的意義時,可以先扼要介紹中國首次載人航天成功的大致情況,然後出示航天員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里展示聯合國旗和我國國旗的照片,引出兩面旗,給出它們的長和寬,讓學生用算式表示長和寬的關系。
15÷10=1.5,表示長是寬的多少倍;
10÷15=2/3,表示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由此引出:長和寬之間的倍數關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還有一種表示方法,即說成「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或寬和長的比是10比15」。教師還可以說明,不論長和寬的比,還是寬和長的比,都是兩個長度的比,相比的兩個量是同類的量。
接著,出示「神舟五號」進入運行軌道後的運行數據:平均90分鍾繞地球一周,大約運行42252 km。讓學生用算式表示飛船的速度。由此引出: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也還有一種形式,就是用路程和時間的比來表示,如「神舟五號」運行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2252比90。然後通過提問:路程和時間,是不是同類的量?使學生知道兩個不同類量的關系也可以用比表示。教師還可以指出,兩個同類量的比表示這兩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