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反思
一、讓反思成為自願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對教學中問題的剖析。但是現在有不少學校雖然將教學反思提得很響,但僅僅落實在例行檢查的形式上,只考慮有沒有夠不夠的問題,不考慮真不真好不好的問題,最終導致教師寫教學反思不是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來提高自己,而是為了應付相關的檢查來胡亂湊數。反思成了目的而非手段,說難聽點,這樣的反思與雞肋何異?所以我要說,教師的反思只有自覺自願地進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思。要想做到這一點,學校首先要給教師「松綁」,把教師從一些無謂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保證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來研究。其次,學校要充分激發教師教學反思的潛能,如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樣,不是僅靠條條框框的制度規定就能達到,更多的是及時肯定、鼓勵、表彰,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各種活動進行有效推廣。有了這雙重合力,相信每一位教師能會很快進入狀態並從中獲益。 二、當反思成為習慣 良好的習慣對人終生有益,作為教師,形成良好的教學反思習慣,對個人專業成長起著巨大作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反思習慣一旦形成,教學反思將無處不在。就反思內容來說,可以是課堂上的精彩瞬間或敗筆之處,可以是作業設計或試卷編排,也可以是學情變化或教法革新。反思方法更是多種多樣。一是課後筆記:一節課後,對自己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手段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的突出是否達到預定目標,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進行簡單總結;二是反思日記:總結一天的工作,記錄自己所得,取長補短;三是交流討論:教師針對課堂上發生的問題,各抒己見,共同探討解決辦法,得出最佳方案;四是教學研究:為弄清課堂上遇到的問題,以教學理論為指導,廣泛開展教研活動,通過調查實踐,探索新的教學理論。至於反思時機也可收放自如,課前課間幾分鍾,及時反思調整思路;教研活動半節課,集體研究整體提高;茶餘飯後一小時,總結經驗揚長避短。甚至散步、聊天、讀書都能夠為教學反思服務,只要形成習慣,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方式都能引發你對教學的思考。 三、給反思提供載體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有一個進程,當它達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想要再上升一個高度就非常困難。要想讓教學反思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師教學反思的水平和高度,那就需要給反思提供豐富的載體,不斷為反思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在校內定期開展教研專題活動,如說、聽、評三位一體活動,也可以在校際間開展研討,搭建平台進行交流,提供反思內容。可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實現專家引領,也可以藉助網路,通過網路教研,創新反思形式,真正為教師專業成長發揮作用。 當我們具備反思意識,形成反思習慣,擁有反思方法,善於反思、有效反思,並且能夠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相信任何一位教師,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不斷成長,成為學生喜歡、家長肯定的能師、優師。
㈡ 如何實現有效教學的反思與超越
「吾日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這么說,是不斷的反思,成就了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教學反思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高度關注。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一個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和教育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一個教師,只有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一、教學反思的涵義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觀念、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是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積累經驗,在經驗中學習而不斷成長起來的。而進行教學後反思的總結提煉,是教師個體有效進行反思的綜合表現和快捷的訓練方式。因此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更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學,反思應是每位教師所必備的。如何進行有效的反思?這就需要我們明確反思的意義,反思就是對教學經歷的再認識,就是對「失」的反省,對「得」的歸納。
二、教學反思應遵循的原則
(一)及時性原則 一節課過後要趁熱打鐵,及時的回憶、反思並及時記錄自己的思維閃光點,要善於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靈感和感受,並養成及時記錄的習慣。
(二)持久性原則要系統、全面地積累經驗並使之升華、凝結,必須以大量的課後反思為基礎,這就需要老師們寫教後記像醫生寫病例報告一樣成為一種基本的職業習慣。鍥而不舍,在持之以恆中提升水平,把教師閃光的智慧之珠串成精美的教育之鏈。
(三)簡約性原則課後反思要及時記錄,但不是寫長篇巨著,講究開頭、發展、高潮、結尾等,要突出重點,捕捉亮點,抓住要點,在言簡意賅中有所收獲,切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四)交互性原則教學反思要重視與專家、同行、學生的對話與研討。採用專家診斷、同伴互助、學生反饋等方式,通過交流互動,學習他人長處,在思維碰撞中共同成長。 (五)探究性原則記錄的課後反思內容和問題要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要緊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才能與時俱進,格物致知。
(六)發展性原則 教師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當我們重復教授同一個內容時,要結合前幾次課後反思中記述的情況和感想,科學施教,之後再認真寫課後反思記錄,要不斷在教與學的方式上、教材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上有新的突破,重在提煉與升華,在循序漸進中逐步提高。
三、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基本方式和具體內容
(一)教學反思的基本方式 1、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教師自己通過收集來自不同方面的信息資料,對一個特定的問題進行反思。它通過反思教學日記、錄音錄像資料、他人(包括學生)對自己教學的感受、他人的教學經驗等方式進行,通常採用的研究方法有行動研究、敘事研究、案例研究等。
(1)行動研究式 行動研究式的反思要求教師立足於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從問題出發,從自身的需求出發,做到教學和研究合二為一,變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過程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過程。行動研究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是一個不斷循環漸進的過程,即教師發現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和步驟,採取有效的行動;行動結束後對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和反思,進而又發現新的問題,制定新的行動研究計劃……。教師就在這樣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2)敘事式 教師的反思離不開教育實踐,正是在教育實踐中對教育世界的不斷追問,對所懷抱理想的不斷思考,對所從事教育意義的不斷追尋,才有了教師的成長。傳統教育理論將許多教育問題從教育實踐中抽拔出來而概念化抽象化,產生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隔離。教師專業發展實際上就是把這些教育問題的學術研究放回到鮮活的現實中,使理論研究返回思想的故里,使教育研究融入實踐的滋養。這就離不開敘事研究。
(3)案例式 案例式教學反思就是運用一個教學案例來說明蘊涵其中的教育教學原理。編寫案例要注意以下四點:第一,培養自身的洞察力。要從分析教學任務的目標出發,多方面地獲取有關信息,做教學的有心人。第二,交代教學背景。因為任何一個教學案例都有它特定的時空背景。第三,要分析案例的價值。每個教學案例都充滿了決策時的理念與困惑以及為此所作出的多種詮釋或理論闡述。第四,發揮案例的作用。除了自己編寫案例外,還要注意研究他人編寫的案例。開展教研活動時,各位教師拿出各自的案例,展開互動式討論和開放式探究,以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通過編寫和研究案例可以促使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同時還可以分享同伴的經驗。案例是理論和實踐的橋梁。眾多的案例為教育學、心理學和課程論提供了佐證。案例是解決具體教學問題的一把鑰匙;案例是教師業務進修的一架梯子;案例是教師學習理論和研究理論的一塊肥沃的土壤。
㈢ 怎樣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 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從而進一步充實自己,提高教學水平。
二、為何要寫教學反思
1、促進思考向縱深發展的意義。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時間、大腦遺忘規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導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還沒思考出具體的結果就產生了擱置現象。而寫,首先需要教師對在教學中的引發了注意的教學現象進行認真地回憶,具體、細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對教學事件、個案的進一步細致地、比較全面的認識,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礎。其次,寫反思的時候,因為要落筆,就需要對所思考的內容進行邏輯化、條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同時,對寫下來的教學現象、個案進行思考,因為寫得翔實,思考也會趨於全面。
2、促進教師教育理論學習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師的思考不能夠與理論的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導致思考的膚淺。而寫,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寫的深刻一點的需求,在這種需求的驅動下,往往要參閱一些資料、翻看一些書籍,促使教師進一步學習,是自己的思考與倡導的理論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對理論認識的提升,從而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3、促成教師的經驗積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將往事淡忘。而寫,能夠幫助教師把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問題和思考積累下來,使自己對自己教學現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記憶下來。因為寫的積累作用,教師便真正成為了一個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理性思考的教師。同時,寫下來的東西更方便與人交流,會促進教師更好的發展。
一、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的」
反思的目的是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總結新經驗,以提高教師自身業務能力。
通過反思,教師可以發現新問題,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與解決辦法,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教學反思,「思」之要有物。這里的「物」,特指教學實踐的過程。經歷教學實踐後,教師總會產生一些難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一思:特色是什麼?教學特色是指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獨具特色的教學,給人的感受是別樣的,給人的回味是無窮的。它蘊含於諸多要素之中:在教學理念上,看主體地位的突出,主導作用的發揮;在教材處理上,看教材特點的把握,知識聯系的溝通;在教學方法上,看教學層次的呈現,實踐活動的安排;在教學方式上,看學生參與的程度,知識獲取的過程;在教學效果上,看教學目標的落實,創新意識的培養。
二思:「精彩」在哪裡?精彩的教學片段依附於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別有風味的氛圍營造,得心應手的教具應用,新穎別致的難點突破,別具一格的智能開發,出神入化的學法指導,畫龍點睛的誘導評價,留有懸念的課尾總結等。
三、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據」
教學反思有價值還需要思之有「據」。這里的「據」是優質教育的要求。教學反思的目的是改進教學、實現自我發展,實現優質教育。優質教育是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優質教育來源於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教師豐富的實踐性知識。可以為教學反思提供「據」的主要的來源可以包括三個方面:
一據:新課程理念。新課程理念和課程標準是現在教材編寫和教學實施的基本依據。教學資源、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離開了這一點,教學活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
二據:學生發展。教學的本質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是否有所收獲並得到發展是我們始終要關注的問題,離開了這一點,教學活動就會成為「無本之木」。
三據: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從細節上講,一堂課教學程序、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合理,活動的組織、教師的點撥引導是否到位,學生參與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突出,課堂的氣氛是否活躍,課堂教學效果是否較好等,都是促成教學成功的因素。課後將它記錄下來,作為有效反思的依據。
有效的反思需要思之有「的」、思之有「物」、思之有「據」。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積極性,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
㈣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老師們都清楚,再成功的課堂教學,有時也難免出現不足和失誤,有些可能還比較嚴重,甚至有貽誤學生之嫌,抑制了學生終身的發展:如一節失敗的課或教學中師生間的不愉快沖突;對學生的不當評價;課堂上學生不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合作學習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時間意識不強,實效性不夠;課堂上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仍是我講你聽,課堂教學過程被一隻無形的手教案所牽制,學生只是一味的接受,而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成;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不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提出、情景的創設沒有很好地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備了教材,但忽視了備學生;重復制卻忽視了創意;忠實地執行著既定的程序,卻忽視了課堂中的動態因素,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很好地激發調動起來;教師跟在學生後面走或教師牽著學生走;另外還有學生和同事對某節課的意見或建議課後,對以上問題回顧、整理並通過與其他教師交流研討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醒地意識到潛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提出一些揚長避短的改進措施,使之成為自己今後教學時應吸取、借鑒的教訓,從而不斷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提高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㈤ 教師核心素養與有效教學的反思
任何人的教學總會有不足之處,即便教師再熟悉教材、學生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也會回在課堂上出現答許多課前估計不到的情況,如表達不清、處理欠當、方法陳舊、演示失敗等.如果教師把課堂中出現的不足或一時不知如何處理的問題及時記錄在教學反思中,然後進行認真分析、思考,這樣做一定能促進今後的教學,為以後的科學研究積累資料.
㈥ 新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反思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專圍。特別在中屬學,由於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