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文寫不好怎麼辦怎樣才能寫好拿高分
一、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二、把認識結構作為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想像,培養情感,鍛煉意志;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三、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一要注重審題;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選材要有根據;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六要注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
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解: 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五、實施五項訓練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一原則,圍繞這個發展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扎扎實實地進行了五項訓練:
(一)、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聯系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
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4、組詞擴詞;5、選詞填空;6、詞語搭配;7、調整詞序;8、觸景用詞;9、詞語分類;10、聯詞成句。豐富了說話訓練內容,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為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二)、句子訓練。只要是一個句子,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的人、事、物、景,二是說目的。可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一句話時,沒有很好憑借圖畫和事物,認真教學生觀察、認識、分析、表達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張圖或一事物讓學生說寫一句話,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說寫一句話,怎樣說寫一句話,說寫一句什麼句型、什麼句式的話,導致作文中語調單一、呆板、不活潑生動。可以改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四種句型,九種句式的話。學生才會在作文中運用不同句型、句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態度、目的。
(三)、段的訓練。結合八種段式:以事物發展為序段,時間先後為序段,空間變換為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因果段、轉折段,遞進段,並列段。以此認識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規律。不論哪種段式,都是記敘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即段的內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話一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一個意思。只不過是把一句話進一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訓練。篇是由段組成的。通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定法、用語的知識與方法,通過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法,文章開頭與結尾、過渡與呼應方法,各種文章體裁的知識與方法。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完整,詳略得當的記敘文和應用文。
(五)、生活現場訓練。採用生活現場訓練,更好地體會「從內容入手」寫作文。 通過各種作文教學活動,如「確定中心討論會」、「選材討論會」、「作文會診會」、「小諸葛審題會」、「妙用詞語比賽會」,從活動中生動具體地學到作文知識與寫作文的方法。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通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跡,學會如何寫參觀訪問記、游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通過現場生活作文,進一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實行「互評互改」,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生作文寫好後,組織在小組內講評。先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再用批評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點,並指出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新再寫,從而使學生每寫一篇都有收獲。
② 魯教版初一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怎麼寫:《短文兩篇》
1 在山的那邊 5 童趣 6 理想抄 7 短文兩篇 8 人生寓言 10 《論語》十則 11 春 12 濟南的冬天 13 山中訪友 14 秋天 15 古代詩歌五首 16 化石吟 20 山市 24 詩兩首 25 《世說新語》兩則 27 郭沫若詩兩首 28 女媧造人30 寓言四則 《童趣》 《論語》十則 觀滄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灣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山市 蒲松齡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龜雖壽 曹操 過故人庄 孟浩然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夜雨寄北 李商隱泊秦淮 杜牧浣溪沙 晏殊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如夢令 李清照觀書有感 朱熹
③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對於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語文,就應拓展更大的空間,從更廣的層面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立足課本,跳出課堂。然而,在我們的實踐教學中,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對一篇篇文章的分解和剖析上,易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思維定勢。限制了教師的文化和學術視野。同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除了對文章能作文體上的把握外,並沒有能積淀起應有的文化底蘊,以及鑒賞文學作品的創造性能力,甚至沒有建立起應有的語文知識框架。楊振寧教授曾這樣評論中美學生:「中國的留學生,學識成績都是很好的,但是知識面不夠寬;還有就是膽子太小,覺得書上的知識就是天經地義的,不能隨便加以懷疑,跟美國的學生有很大的差別。」 他的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國教育教學的弊端,同時也從反面提醒我們語文教師,在唱好課堂教學重頭戲的基礎上,由此及彼,拓展閱讀能力,溝通生活,培養語文素養,是很重要的。
一、立足課本,由此及彼,拓展閱讀能力;拓展延伸是針對教材的和課堂教學而言的,離開了教材就無所謂課內外銜接,也就談不上向課外延伸。葉聖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論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師就必須用好。語文課外延伸必須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礎上。那麼,我們該確定什麼樣的延伸角度?又該向哪個方面延伸?「由此及彼,觸類旁通」中的「此」與「彼」又是什麼呢?關鍵在於教師在鑽研教材過程中要精心選點、設點,使要拓展的面與課文有機地聯系起來,以及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實施。不妨從情節、主題、作家、文體等四個角度著手。
1、從情節角度中延伸可通過對故事情節的延伸,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我們知道《孔乙己》一文,最後作者用句近乎模糊的語句「--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來作結。可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怎麼去「結案」呢?於是,讓學生想像。許多學生就結合上文孔乙己最後一次到店的情形,斷定孔乙己是必死無疑,--飢寒過度,暴屍野外。而有部分學生卻認為「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學著武俠劇中慣用的一環--無巧不成書,給人以驚喜,孔乙己在他最危難之際,來了個救世主,不但救了他一命,而且支持他讀書,孔乙己一改往日作風,最終取得功名,且回到當地(魯鎮)任父母官……這種「續編」活動,實際是對課文思想內容的有機延伸,可以啟發學生對課文內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發展,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從主題角度延伸「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一樣的主題,一樣的題材,在不同作家的筆下,往往會演繹出不同的風貌。此時,教師可由一點出發,指導學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題材的作品,比較分析、討論思考,學生會更容易地領會每一部作品的特色。例如,講黃昏與中國人的日暮情思時,我從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到現在女作家張潔《挖薺菜》里的日暮黃昏不敢回家的描寫;從詩經的「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到陶淵明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讓學生們感受到在中國詩人的筆下,夕陽黃昏的意象傳遞的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生存狀態和生存意識,多了一層家園落日的溫馨和人生迂世的感情。再如,學習餘光中的《鄉愁》時,請來席慕蓉的《鄉愁》;學《愛蓮說》,引進《詩經》、《楚辭》中香草美人喻高潔品質的詩歌,引導學生背誦積累。教師如此有意識地查找這樣的資料,讓學生課後去閱讀,在對比閱讀中,學生既了解了文章的寫法有哪些異同,又理解了對於同一件事可從不同的角度來寫的道理,在自己的寫作中也能做到視野開闊,觀點獨到。從作家角度延伸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並不等於全豹。不妨藉此機會,向學生推薦該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其風格。如課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只是《水滸傳》中第三回部分,將花和魯智深(魯提轄)的行俠仗義、嫉惡如仇、報打不平的英雄形象鮮明地展示在讀者面前。教師可趁機,向學生介紹《水滸傳》這部中國古典名著,讓學生去關心魯提轄後來的命運,激起學生探知的興趣。另外,一個作家不同時期的作品,其風格往往也是有差異的,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時期的作品作比較,將文學史的知識貫穿其中,把學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淵源和積累中。例如,學習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時,可結合她的前期作品《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學生在理解了這兩首詞截然相反的意境後,不難知道這與詞人所屬的時代背景有關。
4、從文體的角度延伸拿說明文為例,我先從課本中選取一篇比較典型的說明文--《中國石拱橋》,分別從課文內容、結構、語言等方面設置問題,讓學生精讀,分組討論解決問題,教師點撥。而後選取另一說明文--《萬紫千紅的花》進行比較閱讀,找出彼此的異同。經過反復討論、分析、總結,每個學生都逐漸理清了:「說明文有的介紹事物的特點,有的是說明一個道理,要介紹明白這些特點和道理要用到不同的說明方法,而且語言必須准確」。這樣的一種閱讀思路,也就是幫學生拿到一把開啟說明文閱讀大門的鑰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教師的「領」實際上就是「導」,是從學生的「學」出發的,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索,去總結。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的能力。二、跳出課堂,溝通生活,培養語文素養;語文作為母語,這就決定了它的學習資源極度豐富;語文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這就決定了它的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生活就是語文,語文就是生活」,所以也就決定了語文的學習不一定局限於課堂,局限於學校,「從你的房子裡面走出來」,走出象牙塔,讓知識向生活延伸,可以接觸更多的,更貼近生活中的學習資料。首先,跳出課堂,就是在與學生集體備課、討論、講解及閱讀的過程中,發現一些感興趣的,值得進一步探究的問題,就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性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例如在學習《死海不死》一文時,有同學提出「鹹度高真的浮力大嗎?」這個小組的同學就主動查閱資料,請教老師,進行探究性實驗,在獲得答案,服務課堂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科普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其次,課外延伸方式要多樣化。如果只給學生提供一個讀本,在很大程度上會限制了學生的視野,不能在最大程度上開辟語文學習的天地。我們除了提供閱讀作品外,還有更多的延伸方式:如讓學生去了解校內外新近或從前發生的事;給學生播放切合教學實際的電視、電影;讓他們欣賞各種名曲、名畫,了解藝術名人;讓他們就某一觸發點展開想像和聯想的翅膀;讓他們對某一現象盡情抒發自己的感慨,發表自己見解;讓他們放開手腳對課本或課外名著進行表演;還可以讓他們走向大自然等去體驗生活……例如,有一次,學校組織學生到校外的一個風情園參加實踐活動,見到花圃中幾棵桃樹紅花夭夭,我提醒學生,對照已學的課文和此情此境,有何感受。學生便爭先恐後地吟起來: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正是學過的《漁歌子》。一句話,只要是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較大幫助的形式我們都可以選擇。這樣不僅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把在課堂上獲得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在生活中得以拓展和延伸。學生在博大的生活課堂中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體驗到語文真正是一個施展才華和體驗人生的大舞台。這樣,既培養了他們的語文素養,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服務課堂。此外,還要化有限為無限。課外延伸僅靠課堂是十分有限的,要想藉助課外延伸這條渠道達到真正開辟語文天地的目的,必須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如果一年四季,從開始到結束睹塹撓鏤乃匱。如果一年四季,從開始到結束都由老師給學生朗讀,給學生播放錄音,帶學生走向社會,那麼,精力再旺盛的老師也會被累垮。而且還會使學生養成事事依賴、被動接受的不良習慣,也不符合葉聖陶先生「現在教是為了將來不教」的原則?br>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進行課外延伸的同時,更要讓學生體會到延伸的妙處,懂得怎樣去延伸,向哪個方向延伸,延伸的目的是什麼,繼之以自覺地、津津有味地向課外不斷擴展,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尋覓。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一方面要激發學生向課外延伸的興趣,一方面進行合理指導。如摘抄精彩片段、評析佳作、記錄有意義的事、主持辯論會等各種有益的活動。長此以往,積少成多,變不能為能,變少能為多能。有位哲人曾經說過,從一滴水中就可以看到整個世界,同樣,上述的分析也試圖想讓更多的人能對初中語文拓展延伸有一個全貌的認識和理解。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們也不難發現,這些拓展延伸的教學步驟並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聯系、互為一體的。因此,在實踐操作的運用過程中,我們絕不能機械地去模仿、照搬,而應根據實際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特點靈活地去應用、嘗試。既立足課文,又跳出課文。 「風弄林葉,態無一同;月當流波,影有萬變」。客觀事物有如此多的變化,我們的思維更應當有無限的空間。對於包羅萬象的語文,更需要在課堂教學中, 立足課文,又跳出課文,克服 「一鍋炒」、「一刀切」、「一言堂」;把學生帶到更廣闊的課外世界,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社會、生活;引導學生到廣闊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識之果,去獲取更大的創造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新課程」是一種理想,這理想的實現需要「新教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願與同仁共勉,努力為「新教師」,為「新課程」的完美開展添磚加瓦。讓充滿著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在我們語文課堂上閃現吧!
④ 本人小學六年級,語文老師要進行復習梳理,每個人都要和同學「分享」。腫么說啊!
小學六年級語文畢業復習教案
復習內容:古詩
復習目標:1、復習十一、十二冊出現的古詩及縣教研室要求六年級課外積累的古詩。
2、培養學生活用古詩的能力,鞏固古詩積累的興趣。
復習重點:十一、十二冊出現的古詩。
復習難點:對詩句的活學活用。
教學准備:多媒體課件
復習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學習。
1、多媒體演示李白和杜甫的人物圖片。
2、師語言解說:在小學階段,我們學習了許多古詩,哪位同學不曉幾位詩人,不會吟幾首詩呢?在古詩國度里,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更是同學們的老朋友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今天就向這兩位老朋友匯報一下古詩的積累,怎麼樣?
(設計理念:葉聖陶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只有把學生帶入詩境中,才能縮短他們與詩詞的距離。創設這樣的情境,就是像磁鐵一樣,能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凝聚起來。)
二、進入「幸運52」——古詩背誦
1、出示:存有「十一、十二冊及縣教研室要求六年級課外積累的古詩題目」的彩袋。
2、活動:學生依次「摸獎」,摸到什麼詩題,就背誦哪一首詩。背誦最熟練者,獲得大獎「記憶之冠」。
(設計理念:復習時對要求背誦的詩要背得滾瓜爛熟。但千萬不能死記硬背。靈活的背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打破了死氣沉沉、呆板的復習氣氛,也擴大抽測的面和量。)
三、進入「知識大比拼」——梳理
1、歌詠言、詩言志。(許多詩人喜歡借景、借物表達自己的志向。)這只是古詩的一類,還有其他許多類,想大顯身手嗎?
2、影視課件,交流分類。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墨梅》、《示兒》、《冬夜讀書示子聿》《漁歌子》《石灰吟》《夏日絕句》《如夢令》《馬詩》
內容分類:愛國詩 、言志詩 、說理詩 、寫景詩 、題畫詩 。
形式分類:七言詩 、
七律 、
題材分類:是詞的 。
3、影視課件:選出「積累小博士」
(1)搶填「梅花」詩句,再連線。
遙知不是雪, 。 元代 陸游
,只有香如故。 盧梅坡
不要人誇顏色好, 。 宋代 王安石
梅須遜雪三分白, 。 王冕
(2)影視課件:爭與詩聖賽「四季」詩。
師: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時節」讓我們感受到春雨的滋潤,萬物的生機,下面我們與詩聖賽賽描寫四季的詩。
生:分為「春」、「夏」、「秋」、「冬」四組進行背誦活動。
評選出優勝小組和各組中的「積累小博士」。
(3)影視課件:讀古詩,選農具。
耬 木犁 鋤頭 鐮刀
晝出耘田夜績麻 ( ) 春種一粒粟 ( ) 秋收萬顆子 ( )
童孫未解供耕織 ( ) 鋤禾日當午( )
(設計理念:學生爭強好勝,通過搶背、賽背,填空、連線,既比組,又賽個人。即便想偷懶的學生也努力的背誦,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再有,這樣的練習設計,在圍繞語文教材的同時,也適度地向課外拓展。)
四、挑戰大詩人——活用詩句
1、根據提供的實際情況運用學過的詩句填空。
(1)在期末寫評語時,老師會用 祝你來年學習進步。
(2)小明是個愛讀書的孩子,他認為書讀的越多越好,正如杜甫所言「 , 。」但我認為,還要照朱熹說的做
「 , 。」才能感受到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中寫的「 , 。」兩句詩的意思。
(3)有時候,有些人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__朝詩人蘇軾在《題西嶺壁》中的詩句「 」說明的就是這個樸素的道理。
(4)當我們在外地過節時,常引用_ __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 」來表達對家人的懷念。現在人們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來表達對遠別好友的深情厚誼。
(5)昨天下午,張老師布置了一道數學思考題。晚上我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時,爸爸走過來,助我一臂之力,經他一點撥,我豁然開朗,真是「 」。於是我很快解開了這道難題。
(6)「 , 。」兩句詩是唐朝詩人
借馬發出想建功力業卻不被賞識的感慨。「粉骨碎身全不怕,
。 」這又是 代 (填作者)借詠 詠自己
的高尚情操。
五、學習總結。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雖經歷千年仍盛開不衰。這節課,我們也只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把六年級課本中一些古詩精彩回放一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願同學們繼續在這神奇的花園中呼吸芬芳的詩韻。
布置作業:積累更多古詩名句。
六、課後反思:
《語文課程標准》將古詩詞教學提升很高的地位,意在引導學生從古詩文博大精深的人文內涵中吸收豐富的民族文化營養。古詩必然是畢業會考的重頭戲。如何高效的復習六年級兩本書中的古詩,並適當的拓展呢?實踐證明,過多的練習,不僅無益於語文能力的提高,而且加重學生的負擔,事半功倍。因此,本節課創造性的設計練習,加大復習容量,提高復習的效率。多樣的游戲活動更讓復習課變得滋味豐富。
⑤ 小學語文教師知識競賽試卷
小學語文教師知識競賽試卷
一、課標試題:15分
1、語文教學應在( )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2、課程目標按( )整體設計,根據( )、( )、( )三個維度設計。
3、語文課程標准將原來的中高年級「以寫記敘文為主」改成了「能寫( )」。
4、新課程倡導 ( )、( )、( ) 的學習方式。
5、識字是( )和 ( )的基礎,是( )的教學重點。
6、教學目標有兩種敘寫方式: ( )。
二、基礎知識:(30分)
1、看拼音寫詞語(8′)
dàngyàngwàngxiǎngshòuxuēkāngkǎi
( ) ( ) ( ) ( )
jiǎojiànpiāoyìtiěxiùtǎngruò
( ) ( ) ( ) ( )
2、根據拼音寫同音字(4′)
Juàn ( )戀試( ) 疲( ) 羊( )
Ling ( )聽 ( )羊 ( )寒 年( )
3、下面四幅對聯貼貼在哪兒合適?(2′)
①學海無涯勤可渡,書山萬仞志能攀。②萬千星斗心胸里,十二時辰手腕間。③綜聲繪香繪聲繪影,有水有山有物有人。④聞香下馬,知味停車。
飯店( ) 書店( )
鍾錶店( ) 攝影店( )
4、判斷下面的句子的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4′)
①、《如夢令》作者是李清照寫的。( )
②、「童孫未解供耕織」中的「耕」是指耕田,需要用木犁將土翻鬆( )
③、「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是描寫春天的( )
④、我想和大家談一談「合作」的話題,這個句子中的雙引號表示強調指出( )
5、把下列各組詞語補充完整,然後回答後面填空題。(4分)
(1)自私自( ) 誇誇( )談 垂頭( )氣 陰謀( )計
(2)鬥志( )揚 ( )己為人 嚴於( )己 臨危不( )
(3)高( )遠矚 好高( )遠 精( )求精 神( )奕奕
上面各組詞語中,歸類不當的一組是( )。
6、寫出下列表示「看」的詞語。(3分)
向高處看______向遠處看_______ 尊敬地看__________
向低處看______大概地看_______ 聚精會神地看_______
7、下面的三組詞語里,每組各有一個搭配不當的,把它的序號寫在括弧里。(3分)
(1) (2) (3)
①明亮的教室 ①暴露目標 ①天空晴朗
②周密的安排 ②開鑿隧道 ②增加水平
③繁重的腳步 ③提高方法 ③改正缺點
( ) ( ) ( )
8、修改病句。(2分)
(2)在國歌聲中,五星紅旗慢慢地徐徐升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篇文章的插圖,內容真美麗真豐富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20分)
閱讀下面一段話,回答後面問題。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開始勘測線路。哪裡要開山,哪裡要架橋,哪裡要把陡坡鏟平,哪裡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構圖。塞外常常是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就有墜入深谷的危險。詹天佑不管條件怎樣惡劣,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還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
1、下面哪一項較好地概括出文中寫的詹天佑他們所做的事情?選出這項。( )(3分)
A、修築鐵路 B、勘測線路
C、定點構圖 D、繪圖計算
2、從文中看,修鐵路要經過的這個地方,地形有什麼特點?從文中找出兩個詞語來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用橫線在文中劃出寫自然條件惡劣的語句。(3分)
4、分析文中詹天佑說的話,指出這表現了詹天佑的什麼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文中以「常常請教當地農民」這事,寫出詹天佑的_________________(4分)
6、文中寫詹天佑的心理,在「中國人」之後還要加上「自己」,在「修好」之前加上「一定」,表現了他________________(4分)
四、教法設計(20分)
請為《廣玉蘭》的課文片段設計教案。
廣玉蘭開花有早有遲,在同一棵樹上,能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有的含羞待放,碧綠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放,幾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鑽了進去,那裡面橢圓形的花蕊約有一寸長。盛開著的玉蘭花,潔白柔嫩得像嬰兒的笑臉,甜美、純潔,惹人喜愛。先前熱熱鬧鬧開過的廣玉蘭呢,花瓣雖然凋謝了,花蕊卻依然挺立枝頭,它已長成近兩寸長的圓莖。圓莖上面綴滿了像細珠似的紫紅色的小顆粒,這就是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遠遠看上去,一株廣玉蘭就像是一個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五、反思與創新
反思自己過去一年的教學,談談自己在教學方面的成功和不足之處。希望自己在新的學期在這方面有哪些新的打算?
答案 小學畢業語文模擬考試
一、
1、(平等)、(學生)、(教師) 、
2、(九年一貫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
3、(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
4、(自主)、(合作)、(探究)
5、(閱讀)(寫作)(整個語文學習活動)
6、( 分解式目標 和 交融式目標)
二、
1、盪漾、妄想 瘦削 慷慨 矯健 飄逸 鐵銹 倘若
2、眷、卷、倦、圈
聆 羚 凌 齡
5、④ ① ② ③
6、①×②、√③、×④、√
8、把下列各組詞語補充完整,然後回答後面填空題。(4分)
(1)利 談 喪 詭
(2)昂 律 懼
(3)瞻 騖 益 采(3)
9、仰望、眺望 瞻仰 俯視 瀏覽 端詳
10、(1)③ (2)③ (3)②
14.(1)刪掉「慢慢地」,或「徐徐」
(2)這篇文章的內容真豐富,插圖真美麗啊!
三、
1、 B
2、峭壁 深谷
3、塞外常常是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就有墜入深谷的危險。
4、表明詹天佑對工作認真負責,精益求精,對工作人員要求嚴格的性格特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5、虛心求教
6、表現了他將克服困難和為祖國爭氣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決心要修築好這條鐵路為中國人爭氣,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這正是他「愛國」思想的集中體現。
四、教學設計應體現如下要點:
(1)、重視問題情景的創設,具有啟發性;
(2)、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自主建構知識;
(3)、關注學生的言語實踐,促進語言的發展;
(4)、重視學習方式的轉變。
五、新的打算:
1、端正態度,努力學習。
2、敢於實踐,學以致用。
3、勤於反思,推動進步。
⑥ 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自主解讀與探究
提問:首聯詩人寫到哪些意象?一系列的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氣氛?通過對意象的還原想像,學生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審美體驗過程,從而感受詩人當時的情緒。
3、比較法。在閱讀教學中,適當採用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一種有效方法。「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比較可以打開思維的閘門,點燃思維的火花。如教學魯迅先生的《祝福》,教師可啟發學生與電影《祝福》比較。
三、「布白」設疑,再創作品意義
「布白」是藝術創作中常用的手法,是指為了更充分地表現主題而有意留出的空白。閱讀教學也是一門藝術,從課堂教學的角度講,課堂教學的「布白」是指教師於一定的時空中,針對某一目標,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給他們以足夠的時間,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運用他們各自的知識與技能來促進個性化閱讀,藉以培養創造性思維,使閱讀充滿生命的氣息,讓學生的閱讀更加精彩。
總之,閱讀是一種由許多因素組成的復雜的智力活動,又是十分個性化的認知行為。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提倡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讀出自己的見解和感悟。這就必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活躍學生的思維,給予他們更多探究的時空。唯有如此,文學欣賞課才能成為一片孕育個性創造思維的沃土。
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自主解讀與探
究
宣漢縣胡家初級中學 韓雪英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那麼,課堂切入就是藝術中的芭蕾,是藝術中的藝術。特別是現代文閱讀,一個好的教學切入,既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整節課的學習打好良好的基礎,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有效而有趣;更能夠促進學生自覺對文本進行自主解讀與探究。那麼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解讀與探究呢?
通過網路培訓,結合自己的教學,我有以下的認識:
一、精心教學設計,培養學生解讀與探究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情感對人的行動有巨大的推動力。教學中教師應通過興趣的培養、情感的交流與共鳴,能使學生體驗到愉快、積極、振奮,更主動積極地去領會知識和探索語文知識的奧秘。初中生喜歡做游戲,創設一個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使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情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去體驗和理解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習活動生動有效、事半功倍。對學生而言,他們沒有等待知識的傳遞,主動建構了知識,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教師在這個過程只是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促進者。教學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不僅僅是游戲,而是在游戲中引導學生觀察、理解,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取知識,激發了學生自主解讀與探究的興趣。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解讀與探究的慾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引導學生形成問題意識的策略主要是創造性地構建學習環境,給予機會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文本時,可以給學生「猜讀」的時間和空間。為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給學生表明觀點的機會;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給學生大膽猜測和「異想天開」的機會;對學生所出現的錯誤或不足應加以引導,給學生反思和修正的機會。
三、設計合理練習,注重學生解讀與探究的延伸。
練習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測和反饋,對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課上一樣離不開練習,老師講解的重要語法及答題技巧要通過練習題得以鞏固。這樣課內外相結合,就注重學生解讀與探究活動的延伸。
四、求實效和落實,增強學生解讀與探究的成效。
一堂課,無論你用什麼方法切入,其歸宿點總要落在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
學重點,文本的解讀與探究,離開了這些,一節課就是熱鬧異常,也只是教師的作秀,嘩眾取寵而已。課堂上,通過教師的精彩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整體感悟文本,在和作者,文本、老師和同組組員的交流中,完成教學目標,掌握教學重點,進入文本重點。
語文教師在上課時要注重課堂切入,不要用美輪美奐的導入,代替整節課的教學。在後面的環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逐步落實教學重難點。在具體教學中,我一般採用我們學校推行的「和諧互助」的教學模式,通過「三步落實」的辦法,將教學內容落到實處。做到在導入新課後,布置學生分小組學習。查找資料,落實作者及寫作背景;整體閱讀課文,落實字詞;讀後反思,落實文章內容和主旨,文章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總之,就是落實文章情采,抓住文眼。
教學中,我堅持尊重學生探究的需求、獲得新體驗的需求、獲得認可與欣賞的需求,使學生的經驗得到激活、豐富和提升,知識得以建構和運用,技能得以形成、鞏固和熟練,學習策略得以豐富和完善,情感得以豐富和升華,態度和價值觀得以形成和完善。我引導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准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後能夠對學習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鼓勵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圍繞共同學習任務,進行明確的責任分工,相互支持、配合、溝通、互動,對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的集體加工,並對共同活動的成效做出評估。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只有營造一個生動活潑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學生才能主動身心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在自主解讀與探究中學習語文,並學會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自主解讀與探究
現代中學生,視野開闊,思維敏捷,對傳統文本的闡釋帶有鮮明的個性色彩。著名文學評論家、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教授 王先霈 教授說:「在多數情況下,文學文本是以紙質印刷品的外在形態出現,人們通常見到的是一本文學書,或是一本文學雜志。但是,紙質印刷品的文學書籍、雜志,只是文學文本載體,還是物質性的東西,本身還不能說是文學文本。打個比方說吧,一箱箱的《莎士比亞戲劇集》從印刷廠搬出來放在貨運箱裡面,和其他貨物有什麼區別呢?所以,書籍的紙張,紙上用的油墨印刷的文學符號都不是文學文本,只是文學文本的物質載體。這些紙質印刷品的文學書籍、雜志,只有在審美的接受過程中才成為文學文本。同樣,作為一個學生,也只有處在運用視覺和聽覺把語言文字元號轉化為藝術形象的一種接受過程、一種心理活動過程中才能稱其為讀者,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實現,學生也只有在閱讀中才是讀者。」
尊重學生,就是要倡導個性化的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良好環境,提供有利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
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文學作品的解讀難以一時完成,甚至永遠也無法完成,它是一個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在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理解的過程中,既不能強加定性的理解、又不能對學生粗糙和褊狹視而不見,要積極創設一種氛圍,讓學生對話、探討和爭論中調整自己的觀點。
倡導個性化解讀,並不意味著鼓勵學生固執地堅持自己偏激和錯誤的理解,而是引導學生在論證中要麼用自己獨特的觀點去說服別人。達成共識,或者接納別人不同的見解,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閱讀閃爍著創造性的火花。
激勵創造性的閱讀。「一件文本並不是偶然地超越它的作者,而是不斷的超越作者的意向。因此,理解並不是一種復制過程,而總是一種創造過程??可以說,只要人在理解,那麼總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實際上,同一性和可變性這兩個因素不可分割地互相依賴並共存於解釋的過程中,解釋的本性就是用不同的方式說出相同的東西,而且正是由於用不同的方式說,它們才說出相同的東西,那麼我們僅僅是想像我們在說相同的東西,而實際上我們說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現代闡釋學立足於創造性,認為課堂就是師生創造新思想、新生活的天地。讀者與文本的對話,就是一種創造。讀者與文本在創造中再生。閱讀過程的創造性,必需有閱讀主體的主體性精神的積極參與,沒有或忽視了主體性的積極參與,那麼閱讀的創造性便是「紙上談兵」。
任何閱讀都不可以是「清白的閱讀」,必然滲透著主體者的復雜的心理活動。任何讀者理解到的意義都不可能完全等同於作品原來的意義,不僅不同的讀者對同一文本,所理解到的意義不可能完全一樣,而且同一讀者對同一文本,在不同的時期或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豐富,都會有不同的體會或理解。「文本本身所具有的不確定性在閱讀過程中不斷被讀者的想像力所確定和填充,從而變成讀者心目中的具體的現實的東西。文本的意義和生命力是在讀者的閱讀活動中得到實現的。
當然,創造性閱讀必須以文本為基礎,以人類所公認的古今美德和審美標准為依據所進行的文本意義的創造。為了尊重作者去推求原意,為了尊重歷史去推求不同時代的文本意義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一味「返樸歸真」,就有礙對文本的創新理解了。「『實用文本'尚且還允許各種詮釋並存,文學作品的解讀就更應該是充分敞開的,因為它本應該就是一種創造。??再放到當今課改的背景下看,在大力鼓吹多元解讀和培養言語創新能力方興未艾之時,還是不要設禁區為好,種種禁令務必緩行!??有必要大力提倡『過度詮釋',讓學生大膽地去挑戰所謂的『共同詮釋',去打破『教材與教學用書 ( 參考資料 ) 詮釋的『合理性',即所謂『矯枉必須過正'。??只要跟文本不是毫無關系,任何的『過度詮釋'和誤讀,都是合理的,都應受歡迎。??不要把成人的觀念和思維作為詮釋的尺度,也不要把約定俗成的詮釋強加給學生,那樣做,只會把學生變成沒有情感和生命力的機器人、植物人,也是不符合文學作品解讀所要求的讀者自我表現的『創造'本質的。」要實現創造性閱讀,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時需要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去構建時代的新意義,即「運用腦髓,放出眼光」,刻服自己的「前見」,解讀出文本「有意義結構」,特別是「召喚結構」中的新義。
例如 李清照的詞《如夢令》:
「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下幾個問題值得思考: 作者是「沉醉」之後出遊嗎?「興盡晚回舟」怎樣解釋合理?「爭」字應如何解釋?通過這些問題的探討,自然會引發學生對於本首詩詞的深入思考與探究。
再如《孔乙己》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閱讀文章後我們發現並非如此!進一步研究之後,學生會發現,孔乙己只在兩種情況下滿口之乎者也:一是,被人恥笑後辯解時;二是,開心時。由此,可以再進一步探究孔乙己為什麼會這樣,小伙計這么會做出這個錯誤的判斷,自然就引發學生對文本的精讀。
「一部人文經典,自其誕生之日起,就預留了無限廣闊的闡釋空間。從不同視角出發,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讀出不同的意蘊。正是在這各不相同的闡釋之中,人文經典獲得了永久的生命力。」(趙義良《老故事的新讀法》)文學性文本必然會有多元解讀,但是詩歌、小說等文學作品進入教科書,作為課文教學,向學生講解,有些意義應該是公認的、確定的、相對統一的。作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認同性文本解
⑦ 武陵春的板書誰告訴我啊
《武陵春》教學實錄
一、導入
師:咱們似乎好多天沒有一起聽歌了,先來一起共賞一首歌,怎樣?(聲高呼。)
播放歌曲:《月滿西樓》,部分學生小聲跟唱。
師:這首歌大家比較熟悉吧,什麼名字?
生:《月滿西樓》。
師:嗯,不錯。考考你們,這首歌的詞作者是誰?
生:不知道。(有人小聲嘀咕:李清照)
生1:是李清照的《一剪梅》。
師:你們聽了有什麼感覺?
生2:比較憂傷、凄愁。
師:我和你有同感。你們對李清照有哪些了解?
生3: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詞人,婉約派詞人代表。
生4:李清照的丈夫叫趙明誠,據說他們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她丈夫死後,李清照寫了許多愁詞。
生5:李清照和丈夫相親相愛,丈夫出遠門去了,李清照作了《醉花陰》,趙明誠在家裡閉門思考三天鹼夜,作詞五十首,然後把清照的詞夾於其中,給他的好友際行夫看,陸行夫只說:「只三句絕佳。」恰是李清照所作。
生6:李清照是從北宋滅亡後逃到南方去的,那時她丈夫已死,滿是愁緒,所以作品多委婉纏綿,前期作品則清新明快。
生7:我還讀過她的《聲聲慢》,寫得很好。
師:看來你們對這個詞人還挺了解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武陵春》,去感受這位女詞人豐富的內心世界。(板書詞題及作者)
二、讀詞
1、生自由朗讀。一生當眾朗讀。正字音。強調「擬」、「舴艋」三字的讀音。
2、師:再讀詞。從詞中你讀出了什麼情感?
生1:一個字「愁」。
師:大家帶著愁緒再讀讀這首詞。注意語速、語調。
3、生齊讀。再聽錄音,又齊讀。(語調處理更完美了)
三、賞讀
1、師:請同學們再輕聲吟讀這首詞,就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話仔細鑒賞。先回顧一下以前學過的鑒賞方法。
生1:可以根據詩句展開想像,描繪畫面。還可以聯想相關相類的詩句。
生2:賞析精妙的字、詞,感受作者的語言藝術。
生3:多讀幾遍,從文字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生開始自由吟讀,並批註。
2、小組討論交流。然後全班交流。
生4:由「風住塵香花已盡」一句,我不由想到這樣一幅畫面:狂風已經過去了,樹葉仍在顫抖,昨日燦爛的春花已被大風打得七零八落,滿地落英繽紛,揚起的塵土裡飄浮著花的芬芳。
生5:首句,風、塵、花,三種形象給人一種情緒低落的感受。尤其是「花已盡」更添幾分傷感。作者是借景抒情。
生6:我不禁想以她的另一句詩「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由「塵香」又想到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不過兩句表達的情感不一樣。
師:這幾個同學說得相當好。你看,短短的七個字,同學們讀出了這么多收獲。作者描寫這樣的景,是為了什麼?
生7:烘托心情不好,郁悶。緊接著不是有「日晚倦梳頭」嗎?
師:是啊。從這五個字中你又讀出了什麼?
生8:《望江南》中是「梳洗罷」,精心打扮後才去望江樓等愛人。而這里,李清照已經失去了「悅已者」,所以無心打扮了,沒有生活的情趣,無快樂可言。依然可以讀出她的愁。
師:你不僅分析透徹,還學會比較閱讀,這真是一種閱讀的好方法。
生9:我對詞中最後兩句深有感觸。作者寫得太好了?
師:好在何處?說給我們聽聽看。
生9:作者用了比喻。愁緒連船都載不動,可見得很愁很愁。
師(笑):我也體會到了,愁很重很重。但你剛才說好,究竟怎麼個好法?
生10:我覺得愁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種感覺。(師:比較抽象)作者說小船載不動,好像愁有了重量,而且還有一個體積似的。
師:你說得精彩極了。愁本是這樣抽象無形,但作者妙用比喻,就將它寫得有了立體感,有了重量感,具體而形象,而且這個比喻也很新奇。你看,你們是不是都讀到了這種濃濃的愁?一齊將這句話讀一遍。(生齊讀該句)
生11:「欲語淚先流」五字極佳。還沒說就先流淚,可見得悲從心來,不能控制住。
師:是啊,話未出口淚先流,情不能自已啊。這比聲淚俱下更讓人生愁啊。
生12:「聞說」、「也擬」兩個詞用得好。表明作者想去賞春景,泛輕舟。可是後文突然一轉折「只恐」,表明去不了,這是欲抑先揚。
師:讓我們為她精彩的理解而鼓掌。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有變化,她內心充滿了愁緒,想要出去散心,擺脫擺脫,可那繞在身邊擠滿心頭的愁緒哪能散去呢?
作者為什麼這么愁呀?
生13:因為作者的丈夫已死,她流離失所,家中的文物也喪失了很多,年齡漸老,所以很愁。
師:你是查了資料的吧?這種學習方法也很好。從詞中能找到愁的原因嗎?
生齊答:物是人非。
師:從同學們剛才的分析理解來看,一個字貫穿了整首詞,那就是「愁」字。
下面,讓我們再次誦讀,體會作者心中的愁緒。同學們可以同桌商量一下朗讀的方式,然後我們看誰讀得最好。生自由朗誦。
四、競讀
生1組:我們選三個人齊讀,還有一個同學輪讀,她只讀每句話的後面三個字,最後一句話的三個字多重復幾遍,速度逐漸放慢。
師:你們的主意很妙啊,四人重唱。展示一下。
生1組用「重唱」的形式朗誦,效果極佳。尤其是最後「許多愁——許多—愁—許——多——愁——」速度漸慢,意猶未盡,處理得非常好。
全班用這種形式朗讀一遍。
五、背誦該詞。
六、同學們剛才已經能夠背誦這首詞了。想想,作者用什麼方法來表達她的愁緒?生合作討論。
生1:作者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
生2:作者選用了典型的意象,借景抒情。
生3:也有直接抒情,例如「欲語淚先流」。
生4:還有欲抑先揚。
師:總之,這首詞句句圍繞「愁」字來寫,她寫得具體生動,感情細膩,深婉動人。這首詞堪稱李清照婉約詞的佳作。
你們平時還讀到過寫愁的詩句嗎?能不能說一兩句。
生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生2: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生3: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
教師出示課前搜集的詩句,學生再次齊讀。
從這些詩句中,你們能夠發現什麼寫作的奧妙嗎?
生1:看來,寫愁都得藉助具體的形象,比如像春水、像飛絮、像細雨。
生2:用比喻,能化枯燥為生動。
師:是啊,我們在寫作中,不需要概念化的語言,而需要將之寫具體,寫生動,寫形象。願大家能從這些寫愁的名句中真正覓得一點寫作的方法。
你們還學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嗎?
生齊答:《如夢令》。
生自由背誦〈如夢令〉。
師:比較讀一下,這首詞與〈武陵春〉有什麼區別?
生:這一首比較歡快,喜悅。作者喝酒喝醉了,那是高興的醉。
生2:寫得很輕松,讀起來也很放鬆。
師:李清照不愧為宋代的女才子。願大家課余多讀一讀她的詞作,以〈武陵春〉始,多多觸摸這位才女的心靈情感世界。
下課。聽音樂歌曲〈武陵春〉。
反思:
回想自己以前對詩歌的教學,基本上沒有這么精細過。換句話說,以前教學詩歌主要是就詩歌論詩歌,要麼簡要講解詩意及情感,要求學生背誦;要麼是我句句賞析,學生動筆批註,不敢放手讓學生動腦賞析。而今天教此節課,我覺得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我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一是讓學生交流關於李清照的資料,為學習該詞作鋪墊。二是讓學生自由吟讀,賞析一句話。三是讓學生自我商量朗讀處理方式,課堂上出現了亮點。四是讓學生自己回顧賞析的方法,自己總結表達愁緒的寫作方法。
可以說,一切是在我的引導下進行的,但一切又都是學生自我完成的。本節課,我差不多成了一個聽眾。
原來,我以前低估了學生的能力。
不過,為了這節課徹底地交給學生,我還是在前兩天學習詩詞的時候,用心良苦地作了一些鋪墊的。例如,讓學生學會根本詩歌描繪畫面,學會作相關詩句近似聯想,學會品析一個妙詞等。正是因為在前面課堂上已經略有接觸,所以,我讓他們賞析時,先把鑰匙交給了他們,他們終於在摸索中打開了大門。
站在學生的角度想:本課至少有這樣幾個收獲。
一是了解了李清照其人,並感受了她的藝術特色。
二是學得了一點賞析詩詞的方法。
三是積累了一批寫愁的名句。
⑧ 誰給個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範例
有照片的,但是比較麻煩就沒有粘上來
古典 與 流行
---北京四十四中學08-09學年語文研學報告
【組員分工】
組長:
組員:
指導教師:
圖1:小組成員與老師的合影
【前引】
古典,義為「古代流傳下來被認為在一定時期內具有代表性或典範性的」。
流行,義為「盛行,傳播很廣」。
古典與流行,顧名思義,義為「將古代時期具有代表性或典範性的事物應用與現代,並使之盛行於世,流傳頗廣」。
我們駐足在二十四橋的柳葉下,沐浴著清冽的月光,追尋著揚州城曾經的繁華昌盛,沉醉在滿目山河,陶醉於滿腹經綸;我們停留在摩天大樓的頂端上,欣賞著明媚的陽光,捕捉著市中心此刻的車水馬龍,迷失於流光溢彩,反復在十字街頭。
我們執手前行,我們笑逐顏開,我們吟詩作賦,我們哼唱著屬於這個時代的音樂,古典詩詞與流行曲調相機結合的音樂,為這個輝煌的時代書寫更熠熠生輝的篇章,為這個嶄新的時代描繪更燦爛的山水風景。
【古典詩詞與流行音樂現況】
【數據整理】
途徑:市場調查---50份調查問卷,在街頭隨機發放。
1 2
3 4
5 6
7 8
圖2-9:調查問卷相關問題的統計圖
9、您能寫出一首令您印象最深的由古典詩詞改編來的流行音樂嗎?
答案集中在《念奴嬌》,《但願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10、您認為古典詩詞與流行音樂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答案集中在語言,節律,意境。
11、您認為古典詩詞與流行音樂各自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最吸引您的是什麼?
古典詩詞:意境和內涵。
流行音樂:動感和流行性。
【數據分析】
反映的問題:
青年人群普遍缺乏對古典詩詞系統、全面地認識,認為古典詩詞與流行音樂間的文化、意境,有較大出入,但如果是由詩詞改編的歌曲,大部分人則樂意嘗試。
圖10-11:老師、同學在回答問卷
圖12:在街頭上隨即發放問卷,路人配合回答
圖13-14:我們的問卷
【研究目的與意義】
當年,唐詩沒落了,宋詞隨之興起了;宋詞衰敗了,元曲隨之蓬勃發展了。
今昔,所有的古典詩詞都不再常常被人們所提及了,難道這單薄的流行音樂真的可以支撐住這風雨千年的歷史嗎?
針對於這種古典詩詞的沒落現況,我們通過查找資料、與老師探討、積極做市場調研等方式,學習並領略了古典詩詞的神韻、流行歌曲的前衛,並嘗試著對其進行基本理解與分析,甚至簡單的創作。
我們在綿長的歷史中沿著自己的目標緩緩前行,竭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試圖為古典的璀璨再增一抹亮色。
【古典詩詞的鑒賞】
1、【李清照《聲聲慢》賞析 --- 作者:邸丹彤】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黃昏時分,黯淡的光暈將世界籠罩在麾下,耳畔充溢著一點一滴的細密雨絲打在梧桐樹葉上的「叭嗒」省,而眼前是被秋風漂白了的菊花瓣掉落在染有夕陽余暉的廣袤大地上,激起一層若有若無的漣漪。頭頂上方的蒼穹,南歸的大雁嗚咽地一閃而過,天光瑣碎,空留詩人獨自迎著晚風的習習涼意,坐在窗口,睹物思人,愈發落寞,愈發哀婉。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疊字,凸顯了是人寂寞的心境,並點明詩人這一時期,國家的動盪不安,並寫出了詩人感情變化的多變性與梯度。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點明秋季傍晚的寒涼,所以描寫酒有兩重含義,表明是防寒暖胃,與前文「最難將息」照應,強調季節特點;實質上市「酒消愁」的一種表達,但無奈卻「戒酒消愁愁更愁」,越來越蒼涼凄苦。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此句包含一個意象「雁」表明是人的亡國之痛,「傷心」二字即為心境,點名情感。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此句包含另一個意象「黃花」漸次凋零的菊花喚醒了詩人漸次消融的記憶,詩人睹物思人,想起已逝去的亡夫,以及與他在一起時的浪漫往事,但一切只是份深沉的幾點祭奠與不的懷念,一經觸碰,灰飛湮滅,突顯了詩人分外感傷的情懷。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此句包含了兩個意象,「梧桐」與「細雨」以及表明時間的詞「黃昏」。首先「細雨」中的「細」一字彷彿是詩人的秋思,綿長細膩,永無止境,再次強調了詩人的孤獨落莫,悲涼愁苦之情。黃昏一詞表明了一天的結束,是一個相對盡頭的概念,尤顯蒼涼與凄美,而最後一句「點點滴滴」為四疊字,在反復間,承接上文的平和哀婉,卻又不乏心情的細微波動。是無奈的一種體現。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在結構上總結上文,在內容上強調「愁」,使之貫穿全文。
夕陽重重砸落在山巔,轟然一響,卻在轉瞬間粉碎得子虛烏有,那些曾經最美的歡笑,那些曾經最溫暖的懷抱,那些曾經最不可一世的驕傲,都已經模糊在了雲外九霄,我依然記得你對我的好,你依然是我最不捨得依靠!
2、【李清照《鷓鴣天》賞析 --- 作者:丁柏勻】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從整首詞的風格和一些詞句來看,這首詞當作於詞人南渡之後。詞人和大批的中原人士一起,倉皇南奔之後,顛沛流離,沒多久,丈夫趙明誠又急病身亡。這樣,詞人既失去了故國和故鄉,又失去了至親的親人,成了一個「孤舟嫠婦」,不幸和痛苦伴隨著她。對李清照這樣感情豐富細膩的人來說,是無法忍受的。因此,在她後期詞作,再也無法一睹前期那樣情致,取而代之的便是那深沉的、無限痛楚的心音了。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詞作開首便點明這是深秋時節的一天,帶著寒意的陽光透過鎖窗,灑落在室內。詞人此時尚未出戶,透過窗欞,目光落到庭院中的梧桐樹上。已失去往昔婆娑身影的梧桐,在瑟瑟秋風中對「夜來霜」,已由畏懼而轉恨。詞人此時的情感,是浸透在具體的物事刻繪上。以「寒」飾日,可見詞人內心已無任何溫暖可言。「日」本無聲無形,卻以「蕭蕭」形容,更見詞人內心之心旌寒冷。此外,梧桐本亦無情物,詞人卻言其「恨」夜晚之霜。此一「恨」亦詞人之恨,因為日已蕭蕭,夜又何以堪!因自己心寒,故覺得日光亦寒;因自己恨夜長孤寂,故言樹亦有恨。首二句的描述,使人想到杜甫的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
「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這兩句是說昨夜以酒澆愁,喝得過多,今晨醒來,便思飲濃釅的團茶;醒來夢斷,聞到瑞腦的香味,感到很是愜意。這里有兩個詞頗耐人尋味,一是「酒闌」,為何酒闌,決不是前期那種的情調:「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漁家傲》),而是「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菩薩蠻》)。還有一詞是「夢斷」,詞人所作何夢,「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訴衷情》),詞人自己的詞句便是其最好的注釋。所不同的是,這二句寫的是尋常事,看似不經意,卻蘊含了無法排遣的鄉愁與懷人的愁苦。詞作上片的敘寫由遠及近,把自己深深的愁緒與痛苦,附著於外在物事的描寫上,頗耐人咀嚼。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秋冬之白日本已較春夏時為短,但詞人卻覺得「猶長」,這就很讓人尋味了。這種主觀感受與客觀實際之間的反差,表露了詞人的寂寞傷時、度日如年愁緒之深。接著詞人以王粲登樓思鄉的典故,寄託了自己生逢亂世、流徙他鄉的思鄉之情。王粲,字仲宣,東漢末年人,為「建安七子」之一。時天下大亂,他避居荊州,依附劉表,懷才不遇,嘗登當陽城樓,有感而作《登樓賦》,抒發了滯留他鄉、懷才不遇之情。有「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句,其情形與李清照頗為相似,故詞人藉以表達自己的感情。不過,王粲之所以羈留他鄉,是因為個人仕途不得意,不願回去;而李清照則是為環境所迫,有家歸不得,所以說「更凄涼」。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末二句,詞人把筆宕開,說與其作無可奈何的懷鄉之想,不如依舊開懷暢飲,一醉方休,不要辜負了這眼前盛開的菊花。這里的「不如隨分」,實是詞人無可奈何,故作寬慰之辭。這與上片「酒闌」二句,如出一轍,看似寫閑情,寫雅事,實是以樂寫哀。
【流行音樂 與 古典詩詞 結合的分析】
1、【《楓橋夜泊》與《濤聲依舊》的對比】
帶走一盞漁火,讓他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無助的我,已經疏遠了那份情感,許多年以後才發覺,又回到你面前;留連的鍾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久違的你,一定保存著那張笑臉,許多年以後,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樣重復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毛寧演唱的這首《濤聲依舊》有部分詞,可以感覺到是借鑒了唐代張籍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 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
江楓漁火對愁眠 --- 讓它停泊在楓橋邊;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 留戀的鍾聲;
月亮落下去了,烏鴉不時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彌漫著滿天的霜華,面對岩上隱約的楓樹和江中閃爍的漁火,愁緒使我難以入眠。夜半時分,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鍾聲,悠悠然飄盪到了客船。
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蘊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卧聞靜夜鍾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而《濤聲依舊》的詞作者,又在古詩的意境里輸入了新意。「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樣重復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一詠三嘆,意猶未盡,給聽眾留下了思想的空間,繞梁三日,餘味無窮,可謂一時經典。
2、【周傑倫《千里之外》賞析】
屋檐如懸崖/風鈴如滄海/我等燕歸來/時間被安排/演一場意外/你悄然走開/故事在城外/濃霧散不開/看不清對白/你聽不出來/風聲不存在/是我在感慨/夢醒來/是誰在窗檯/把結局打開/那薄如蟬翼的未來/經不起誰來拆/我送你離開/千里之外/你無聲黑白/沉默年代/或許不該/太遙遠的相愛/天涯之外/你是否還在/琴聲何來/生死難猜/用一生去等待/聞淚聲入林/尋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天在山之外/雨落花台/我兩鬢斑白/我等你來/一身琉璃白/透明著塵埃/你無瑕的愛/你從雨中來/詩化了悲哀/我淋濕現在/芙蓉水面采/船行影猶在/你卻不回來/被歲月覆蓋/你說的花開/過去成空白/用一生去等待
一段美好逝去的愛情,一場深情的懷戀等待,一曲哀婉傷感的情懷。在各種各樣的「美」中,無奈、悲情式凄美是最易打動人的吧。詞作者用歸燕、濃霧、風鈴、琴聲、梨花、青苔、芙蓉、船影等意像,再用比喻(那薄如蟬翼的未來),詞語的活用(透明著塵埃)等手法,營造出一個凄婉的審美意境,給聽者以強烈的感染。跳躍的筆法和不規則的用詞,使歌詞的張力更充分體現出來。
懸崖是峭拔的,屋內人若覺屋檐如懸崖,心中的負荷不知會有多重。風鈴聲帶來的該是一種遙無邊際的追思吧。只有在這種「等燕歸來」的心境之中,才會產生上邊兩句話的體驗。首二句的由來在此處一語道破。
冥冥之中似有神明安排好了一切。因此,意外其實本不意外。結局看似偶然,實則必然。若是無緣,不必嘆息;若是有緣,自然會回來。
「故事在城外」一句把故事的地點和蒼涼結局含蓄出來。化不開的是濃霧,還是一種濃郁的情緒呢?在這樣的情緒中,對白是變了滋味的,說的人如此,聽的人何嘗不是呢?妙在承接上文的濃霧,對白前用了一個看字,就有趣味的很、也無奈得很了。
接著是將嘆息聲最大化,那風聲原本就是我深深的嘆息啊!
此時又重新回到屋檐下,回到小窗前,恍然間終於明白,結局已經被寫好。
未來薄如蟬翼,是寫未來的未知、脆弱……是「拆」還是「猜」呢?也許是拆不清,也許是猜不到。分手的日子便是如此,無寄託,便覺無生趣。用薄如蟬翼來寫未來是很有些新意的。
好一句「你無聲黑白」,初聽之時,便因這句聽下淚來。黑白,一種舊照片的感覺,一種染舊了的記憶再也不能回來的滄桑。
在這樣的滄桑里,除了生發出這樣的感慨還能怎樣呢?該是不該,誰知道呢?
一別之後的杳無音信,不該溝通,不能溝通,還是不想溝通?無論怎樣,歲月的黑白中,留下的是偶然間憶起時的無措,縱使相隔咫尺也似天涯,天涯的那端,你又在何方呢?對牽掛的人一無所知恐怕也是一種心底的痛吧!因此,這句的旋律之後更多的是酸楚。
琴聲,也許是指知音吧,琴聲何來即為知音何來,自然是曾經滄海的無法取代,既是無法取代,剩下的恐怕就只有等待了。
這幾句很得中國古典文化的神韻,是等待中的尋找,尋找梨花白,未見梨花白,只有青苔一行。青苔一行,便可見少有人來,怎不讓人頓生感傷。記憶的森林荒蕪了啊!
遠眺群山,天過山外,在這樣的眺望、守侯、尋找的過程中,歲月流淌,兩鬢星星,伊人何在?
這樣的旋律必然要回環唱上一遍甚至更多的。
我總是在想這是想像中的。這樣美好純凈的形象,只有存在於想像之中吧。是回憶的距離使得一身普通的白裳成為不著塵埃的琉璃白,如同記憶中那份無瑕的情懷。
這幾句讓我猜測:前面的兩鬢星星是想像中的老去的歲月……更見悲情吧。
兩人曾共同勾畫的未來,如今已成無力的蒼白。「花開」未對「花謝」,而照應「空白」二字,不知道是怎樣的物是人非的滄桑。可嘆啊!
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這歌詞中的古典意味就這樣出來了。
3、【周傑倫《發如雪》賞析】
狼牙月伊人憔悴我舉杯飲盡了風雪/是誰打翻前世櫃惹塵埃是非/緣字訣幾番輪回你鎖眉哭紅顏喚不回/縱然青史已經成灰我愛不滅/繁華如三千東流水/我只取一瓢愛了解只戀你化身的蝶/你發如雪凄美了離別我焚香感動了誰/邀明月讓回憶皎潔愛在月光下完美/你發如雪紛飛了眼淚我等待蒼老了誰/紅塵醉微醺的歲月我用無悔刻永世愛你的碑
rap:你發如雪凄美了離別我焚香感動了誰/邀明月讓回憶皎潔愛在月光下完美/你發如雪紛飛了眼淚/等待蒼老了誰紅塵醉微醺的歲月/兒啦啦兒啦啦兒啦兒啦啦兒啦啦兒啦啦兒啦兒啦/銅鏡映無邪扎馬尾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用典:①李白 《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②蘇軾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昨夜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③繁華如三千東流水我只取一瓢愛了解——《紅樓夢》中寶玉對黛玉的愛情誓言。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生生世世,緣起緣落,伊人獨憔悴,一切只因心塵未脫,為情所困。一個情字, 誤盡世間多少痴男怨女。幾夕繾綣卻千年留戀,似曾相識卻物似人非,看時光交錯,嘆愛恨情仇,只是當時已惘然。
聽《發如雪》,感覺就像是在看一幅感動了千年的水墨畫,一切都是恬淡素雅,不需修飾的,但卻能在瞬間穿透了內心。悠揚的樂曲,完美的聲線,使每個人都好象看到了自己的前生今世。
煙花三月、如煙似霧的江南小鎮、下著朦朧細雨的夜晚,音樂便從孱孱的屋檐流水聲和滴水聲中開始,那雨聲清晰而又朦朧,那雨水,落在了千年前古老悠揚的街上,也落在了千年後有情人的心中。歌一開頭便營造了這樣一種古老的氛圍,像傳說像回憶更像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有一種愛和痛交織心碎的感覺。
慢慢響起的鋼琴哀怨纏綿的音符彷彿跳躍在地面的流水中,接著傑倫的聲音輕呤而起—「狼牙月 伊人憔悴我舉杯飲盡了風雪」破空而來,凄涼空靈。後來那句「繁華如三千東流水我只取一瓢愛了解只戀你化身的蝶」的唱腔更是特別。而整首歌運用了滄桑、饒舌、似兒歌等四種不同的唱法。第一段饒舌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穿越了千年的智者在向你輕輕訴說,恍惚間,你好象清晰地看到了過去的種種。也許你也會在他的歌聲中眼淚紛飛,也會在他的歌聲中等待皎潔的月光來完美你的愛情…… 歌曲最後那段「啦兒啦……銅鏡映無邪扎馬尾……」可堪稱是全曲的點睛之筆,聽這段的時候,我想大多數人都是會微笑的,甚至是破涕而笑,現實與回憶的交織,前生與今世的交融,都在這種輕松卻又穩健的「啦兒啦」中幻化成天邊的彩虹,留下的只有千年不變的誓言。試問還有這種千古絕唱的愛情流落繁華的塵世間,倘若有,我也梳整我那隨風飛舞的發絲,紮起馬尾來,你情我儂,單純地相愛,再樸素也是天仙。好一首詮釋永恆的發如雪,這樣完美的講述了前世今生輪回的永世愛情。感謝周傑倫和方文山。
【詩歌詞賦創作】
1、【相忘】--- 作者:
一眼立夏/秋風颯颯/誰被禁錮在紅牆綠樹哭泣的琉璃瓦/誰被囚困在過往數十年紛飛的牽掛/只道/一里斜陽/萬般惆悵/寂寞無盡瀟灑
淚自千行/淡酒自鎖愁腸/誰一去不回讓誰望穿秋水/且看鴻雁北歸/誰翩然起舞使誰黯然心碎/且見雀鳥依偎/誰連連後退令誰意冷心灰/且望大江滾滾/只恨/年少無知/幾許悔意/又是草長鶯飛
江山如畫/月色舞得肅殺/誰在戈壁身披盔甲無畏漫天的黃沙/誰在西廂獨聽梧桐無言吹滅了白蠟/誰在鵲橋相隔銀河不忘相隨至天涯/誰在空房哭白華發不怕獨守的尷尬/只嘆/假面桃花/流水無情/不過相忘天下
2、【月夜】--- 作者:
無人夜,明月江心獨去閑,照無眠。細雨梧桐思海有人見。
閑庭院,微風拂面淚纏綿,傾入江心,閃,卻又如曇花一現。
3、【晨】--- 作者:
天昏昏,霧茫茫,望穿雲霄不見光,一夜蕭瑟,灑滿枝頭上。
路漫漫,人嚷嚷,滿眼盡繁忙,來來往往,風兒都帶傷。
4、【如夢令】--- 作者:
星夜二十八宿,時令沒入深秋,棄回憶樞紐,往事幾多不休。
知否?知否?多少悲愴可丟。
【感想與收獲】
幾個陽光和煦的午後,我們伏在桌邊,探討著古典的詩詞歌賦,流行的曲調形式;幾個月色撩人的旁晚,我們趴在床上,思索著古詩的格律與韻腳,創作著獨屬自己的傳奇。將近一年的無數個日夜,我們悄然度過。
我們會因為靈光一閃而歡呼雀躍,我們會因為一首好詞而拍案高和……我們在落寞與欣喜中成長,我們在積累與迸發中漸漸向一位位小詩人靠攏。
與此同時,對於流行歌曲與古典詩詞的相機結合,我們也尋得了一份答案。
古典是高雅的,流行是時尚的,不用刻意結合,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撐的,只有良好、得當的運用兩種形式,才可以使那些旋律流芳萬世、永垂不朽!
當天上的雲兒在漂流的時候,
世界在向前行走,
我們懷著滿腔高昂與憂愁,
未雨綢繆。
希望的光將寰宇穿透,
與我們、與世界一起迎接絕美風潮的浪口。
08-09學年語文研學《古典與流行》組
兩千零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執筆:
最後的總結報告
2008-2009學年高一研究性學習總結
課題名稱 古典與流行 指導老師:
組長:
組員:
答辯總結
最尷尬的問題:
可以具體講解一下格律與韻腳嗎?
最有挑戰性的問題:
你們是如何將古典與流行在現實生活中結合起來的呢?
最好回答的問題:
你們有問卷嗎?
(明明展板上貼出了問卷照片)
問的最多的問題:
你們是如何進行社會實踐的?
最獨特的問題:
現代的作詞家有的扭曲了古代詩人原本的意圖,對此你有何感受或現象?或者對此有何建設性意見?
最難回答的問題:
古典是什麼?
最有意義的回答:
中華民族的歷史綿長悠久。對於古典詩詞的沒落現況,我們將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其再添一抹亮色。而對於流行音樂的庸俗化,我們也會通過各種方式,如展板宣傳、開辦網路主頁等,號召人們欣賞古典詩詞與流行曲調相機結合的高雅音樂。
結題總結
在去年剛開學不久,我們隨著張老師進入了《古典與流行》研究性學習課題。在一年中先後探討了「流行歌曲中的修辭學」、「古典與流行中的意象」等,甚至包括作詞人方文山與著名歌手周傑倫的專題性剖析。
隨著時光的點滴流逝,我們進入了結題准備階段。然而指導老師也有了變更,曹老師接替了因身體原因歇假的張老師,繼續指導、引領我們挖掘課題的深層含義。
最晚的時候,我將近18點才從學校電子備課室離開,暮色早已四合;最晚的時候,我將近凌晨2點才離開電腦屏幕,才剛剛完成文學報告最後一個字的輸入,燈火闌珊早已虛無。但我們是會一如既往的毫無怨言,因為這是我們選擇的,因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是我們有所獲得必經之路!
在最後答辯的過程中,我們收獲頗多,同時也在迅速成長。一開始我們面對校長、主任及諸多老師同學的審視目光,各種各樣的問題時,我們更多的是緊張忐忑,甚至不知從何介紹。但是當我們真正鼓起勇氣,竭盡所學的為各位到場評委講解課題的意義、說明自創詩詞的理念,表達著我們對古典詩詞與中國風流行音樂的熱愛時,我們看到了評委們眼中贊許的目光,聽到了評委們鼓勵的話語,於是我們抹去羞澀、拂去膽怯,我們伸展著翅膀,我們騰飛著成長!
⑨ 求李清照《醉花陰》教學筆記,詳細點
教學目標 1 通過了解詞的內容,理解詞中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2
能總結詞的意境,體會詞的意境美3 體會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生活的方式來創造意境的好處
教學重點 能總結詞的意境,體會詞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生活的方式來創造意境的好處
教學課類型 精講 教學方法 討論賞析 主要教具 多媒體
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小組討論賞析
板書設計 醉花陰 李清照莫道不消魂,
通過重陽節把酒賞菊簾卷西風, 表達思念丈夫的寂寞人比黃花瘦 與孤寂的心情
課後反思
時間 階段目標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指導朗讀體會情感學生描繪畫面學生賞析老師補充訂正引導學生體會意境體會本詞的寫法總結詞的意境布置作業 一
導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李清照的詞《如夢令》,我們從中體會了作者那種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生活態度,她的生活以及創作分為前後兩個時期,早年,李清照過的是美滿的愛情生活與家庭生活。作為閨閣中的婦女,由於遭受封建社會的種種束縛,她們的活動范圍有限,生活閱歷也受到重重約束,即使象李清照這樣上層知識婦女,也毫無例外。因此,相對說來,他們對愛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體驗也更細膩一些。所以,當作者與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後,面對.單調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來抒寫自己的離愁別恨了。這首詞,就是這種心情的反映。從字面上看,作者並未直接抒寫獨居的痛苦與相思之情,但這種感情在詞里卻無往而不在。這是透過一層的寫法。二
朗讀請同學來朗讀這首詞,讓我們從中更好的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朗讀,師生點評。三
小組自由朗讀,說說自己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什麼樣的?用自己的話概括本詞的內容。(想像一幅畫面——西風瘦菊,佳人對花興嘆的畫面)感情基調:寂寞、憂郁重陽佳節獨守空閨,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緒。這首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後所寫,表達了重陽佳節獨守空閨,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愁緒。四
學生賞析老師訂正、點撥、補充。上片與秋涼情景,由白天寫到夜晚,愁苦孤獨之情充滿其中。首二句就白晝來寫:「薄霧濃雲愁永晝。」這「薄霧濃雲」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瑞腦消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又烘托出環境的凄寂,天氣陰沉,香已燃盡渲染寂寥無聊的環境氛圍,
「
佳節又重陽」點明時令,也暗示心緒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時本應該夫妻團圓、共同飲酒賞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會「玉枕紗廚,夜半涼初透」的。這種涼,既是身體之涼,更是心裡之凄涼,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玉枕紗廚」這樣一些具有特徵性的事物與詞人特殊的感受中寫出了透人肌膚的秋寒,暗示詞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深秋的節候、物態、人情,已宛然在目。這是構成下片「人比黃花瘦」的原因。下片則倒敘黃昏時獨自飲酒的凄若。古人在舊歷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唐詩人孟浩然《過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後」,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然而她,卻不禁觸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方的親人,這兩句寫的是佳節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了:末尾三句設想奇妙,比喻精彩,「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匆匆離開東籬,回到閨房,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把酒相對的菊花,頓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於是,末句「人比黃花瘦」,更成為千古絕唱。這三句,共同創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在這首詞里,雖然寫的是思親,但是卻沒有出現思親或相思之苦的語句,而是用了敘事的方式,表達出深深的思親的愁苦。顯的很沉重高雅。 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和天也瘦。」(秦觀《水龍吟》)等等。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比喻巧妙,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五
總結詞的意境通過描述了重陽佳節作者把酒賞菊的情景,烘託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心情。補充資料:據說李清照將這首詞寄給在外做官的丈夫趙時誠後,趙時誠贊賞不已,自愧寫詞不知妻子,卻又想要勝過她,於是杜門謝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詞五十首,並將李清照的這首詞夾雜其中,請友人陸德夫評論。陸德夫細加玩味後說:「只三句絕佳。」趙明誠問哪三句,陸德夫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是本詞的最後三句。六
自由背誦、默寫、檢測。七
作業自選一首李清照的詞,結合對作品的賞析,談談你對婉約派創作風格的理解。 導入新課指導朗讀提問,點評指導學生賞析並訂正引導學生體會意境引導學生體會總結補充布置作業 學習新課
進一步了解李清照朗讀,體會情感描繪畫面賞析交流體會作者的感情和詞的意境體會寫法的特點總結意境了解課外資料作業
⑩ 上學期方面的成功不足
小學語文教師知識競賽試卷
一、課標試題:15分
1、語文教學應在( )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2、課程目標按( )整體設計,根據( )、( )、( )三個維度設計。
3、語文課程標准將原來的中高年級「以寫記敘文為主」改成了「能寫( )」。
4、新課程倡導 ( )、( )、( ) 的學習方式。
5、識字是( )和 ( )的基礎,是( )的教學重點。
6、教學目標有兩種敘寫方式: ( )。
二、基礎知識:(30分)
1、看拼音寫詞語(8′)
dàngyàngwàngxiǎngshòuxuēkāngkǎi
( ) ( ) ( ) ( )
jiǎojiànpiāoyìtiěxiùtǎngruò
( ) ( ) ( ) ( )
2、根據拼音寫同音字(4′)
Juàn ( )戀試( ) 疲( ) 羊( )
Ling ( )聽 ( )羊 ( )寒 年( )
3、下面四幅對聯貼貼在哪兒合適?(2′)
①學海無涯勤可渡,書山萬仞志能攀。②萬千星斗心胸里,十二時辰手腕間。③綜聲繪香繪聲繪影,有水有山有物有人。④聞香下馬,知味停車。
飯店( ) 書店( )
鍾錶店( ) 攝影店( )
4、判斷下面的句子的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4′)
①、《如夢令》作者是李清照寫的。( )
②、「童孫未解供耕織」中的「耕」是指耕田,需要用木犁將土翻鬆( )
③、「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是描寫春天的( )
④、我想和大家談一談「合作」的話題,這個句子中的雙引號表示強調指出( )
5、把下列各組詞語補充完整,然後回答後面填空題。(4分)
(1)自私自( ) 誇誇( )談 垂頭( )氣 陰謀( )計
(2)鬥志( )揚 ( )己為人 嚴於( )己 臨危不( )
(3)高( )遠矚 好高( )遠 精( )求精 神( )奕奕
上面各組詞語中,歸類不當的一組是( )。
6、寫出下列表示「看」的詞語。(3分)
向高處看______向遠處看_______ 尊敬地看__________
向低處看______大概地看_______ 聚精會神地看_______
7、下面的三組詞語里,每組各有一個搭配不當的,把它的序號寫在括弧里。(3分)
(1) (2) (3)
①明亮的教室 ①暴露目標 ①天空晴朗
②周密的安排 ②開鑿隧道 ②增加水平
③繁重的腳步 ③提高方法 ③改正缺點
( ) ( ) ( )
8、修改病句。(2分)
(2)在國歌聲中,五星紅旗慢慢地徐徐升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篇文章的插圖,內容真美麗真豐富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20分)
閱讀下面一段話,回答後面問題。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開始勘測線路。哪裡要開山,哪裡要架橋,哪裡要把陡坡鏟平,哪裡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構圖。塞外常常是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就有墜入深谷的危險。詹天佑不管條件怎樣惡劣,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還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
1、下面哪一項較好地概括出文中寫的詹天佑他們所做的事情?選出這項。( )(3分)
A、修築鐵路 B、勘測線路
C、定點構圖 D、繪圖計算
2、從文中看,修鐵路要經過的這個地方,地形有什麼特點?從文中找出兩個詞語來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用橫線在文中劃出寫自然條件惡劣的語句。(3分)
4、分析文中詹天佑說的話,指出這表現了詹天佑的什麼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文中以「常常請教當地農民」這事,寫出詹天佑的_________________(4分)
6、文中寫詹天佑的心理,在「中國人」之後還要加上「自己」,在「修好」之前加上「一定」,表現了他________________(4分)
四、教法設計(20分)
請為《廣玉蘭》的課文片段設計教案。
廣玉蘭開花有早有遲,在同一棵樹上,能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有的含羞待放,碧綠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放,幾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鑽了進去,那裡面橢圓形的花蕊約有一寸長。盛開著的玉蘭花,潔白柔嫩得像嬰兒的笑臉,甜美、純潔,惹人喜愛。先前熱熱鬧鬧開過的廣玉蘭呢,花瓣雖然凋謝了,花蕊卻依然挺立枝頭,它已長成近兩寸長的圓莖。圓莖上面綴滿了像細珠似的紫紅色的小顆粒,這就是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遠遠看上去,一株廣玉蘭就像是一個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五、反思與創新
反思自己過去一年的教學,談談自己在教學方面的成功和不足之處。希望自己在新的學期在這方面有哪些新的打算?
答案 小學畢業語文模擬考試
一、
1、(平等)、(學生)、(教師) 、
2、(九年一貫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
3、(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
4、(自主)、(合作)、(探究)
5、(閱讀)(寫作)(整個語文學習活動)
6、( 分解式目標 和 交融式目標)
二、
1、盪漾、妄想 瘦削 慷慨 矯健 飄逸 鐵銹 倘若
2、眷、卷、倦、圈
聆 羚 凌 齡
5、④ ① ② ③
6、①×②、√③、×④、√
8、把下列各組詞語補充完整,然後回答後面填空題。(4分)
(1)利 談 喪 詭
(2)昂 律 懼
(3)瞻 騖 益 采(3)
9、仰望、眺望 瞻仰 俯視 瀏覽 端詳
10、(1)③ (2)③ (3)②
14.(1)刪掉「慢慢地」,或「徐徐」
(2)這篇文章的內容真豐富,插圖真美麗啊!
三、
1、 B
2、峭壁 深谷
3、塞外常常是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就有墜入深谷的危險。
4、表明詹天佑對工作認真負責,精益求精,對工作人員要求嚴格的性格特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5、虛心求教
6、表現了他將克服困難和為祖國爭氣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決心要修築好這條鐵路為中國人爭氣,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這正是他「愛國」思想的集中體現。
四、教學設計應體現如下要點:
(1)、重視問題情景的創設,具有啟發性;
(2)、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自主建構知識;
(3)、關注學生的言語實踐,促進語言的發展;
(4)、重視學習方式的轉變。
五、新的打算:
1、端正態度,努力學習。
2、敢於實踐,學以致用。
3、勤於反思,推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