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談生命教學設計

談生命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3-08 06:38:58

⑴ 如何引導學生鑒賞《談生命》一類的散文

一、
說說「鑒賞」的指導(教學設計
在朗讀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朗讀是最好的感知。學生通過聽讀、跟讀、齊讀和自由誦讀等形式,直接感受作品本身,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為進一步理解和鑒賞作品做好鋪墊。)引導學生做三件事:選一組雅詞讀一讀,選一些美句品一品,選幾個妙喻說一說
1、選一組雅詞讀一讀:
學生通過篩選,可以選取的雅詞有很多,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推敲三類詞──形容詞、動詞和副詞。因為作家錘煉語言往往在這三類詞上下功夫,所以這三類詞是語言中最富有表現力的。比如文中的「快樂勇敢」與「憤激」,「快樂、羞怯」與「心魂驚駭」,「遼闊」、「偉大」、「光明」、「黑暗」等等形容詞,就寫出了「一江春水」在不同的生命歷程中的不同的心理狀態;「怒吼」與「吟唱」,「奔騰」與「迴旋」,「聚集」、「破殼」、「伸出」、「掙脫」等等動詞,表達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賞析「三詞」,可以採用的方法有:
⑴形象感受法:
結合朗讀將動詞、形容詞的意義在腦中「立體」為畫面形象,如「細心揣摩;
⑵換詞比較法:
如「終於有一天,他無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嚴地伸出臂兒來接引他,他一聲不響地落在她的懷里」一句中的加點的詞,分別換成「凋零」和「哭泣」,讓學生比較異同,學生不難發現:「旋舞」和「呻吟」形象地表現了落葉告別枝頭,生命消融、歸化之即的樂觀與坦然。
⑶省略比較法:
如「而那股前進的力量,仍催逼著他向前走……」一句中的「仍」刪去可以嗎?通過比讀,學生發現「仍」這一副詞突出了一種生命的堅強不屈的力量。
當然,從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詞語的對舉等角度,我們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抓「詞」這個「切入點」尋幽探微,賞析課文。
2、選一些美句品一品:
文中除了大量的富有感性化的描寫性語句外,還有許多包含哲理的美句。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作者在寫「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中的「間隔反復」的句子,如「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和「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待學生找出以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這樣寫的用意。首先,這些反復性的句子莊重而嚴警,生動而富含思想。它們是在作者對生命的感性描述以後的理性升華,既標明了文章的層次,又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即逝的坦然和豁達的人生態度。另外,文章結尾還有很多語意深刻的哲理句,如「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等等。賞析這些句子,首先要引導學生結合前文的感性描寫(前面的「三詞賞析」便是基礎。)驅遣想像,調動情感,運用形象思維,對這些句子不僅「分析地研究」,而且「綜合地感受」;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真正「窺見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在感受和體會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說出自己的閱讀感悟。
3、選幾個妙喻說一說:
「生命」本是一個尋常的話題,但本文開篇即生波瀾,不說「生命是什麼」,而說「生命像什麼」。「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兩個文學性的比喻,形象地寫出了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律,以及生命中苦痛與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則。引導學生欣賞這兩個妙喻是教學的關鍵,我們也可以採用「省略比較法」進行賞析。教師可以設疑:刪去兩個比喻中的一個可以嗎?學生通過再讀課文,會發現寫「一江春水」,用了四個「有時候」,重在寫生命的歷程;寫「一棵小樹」,用了五個「也許」,在寫生命歷程的同時,重在寫生命的不同境遇。因此,兩個比喻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是不能刪去其中一個的。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指導學生賞析結尾處的「願你的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這一比喻句。有了這些教學的鋪墊,學生在進行「讀寫結合」環節的「仿句」練習中,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此教學設計採用的是「板塊式」教學思路,重在引導學生「集美」,以期達到「活動充分、積累豐富」的目的。借用餘映潮先生的話說:「課文集美,是以語言為重頭,咀英擷華,
將課文中美好的精華的語言材料集聚起來。」「課文集美,是以對課文中美好語言材料進行細致的組合為過程,串聯起師生在閱讀教學中的創造性勞動。」「課文集美,是精心設計有序的語言品析與積累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得到審美教育、語言教育、學習技能教育以及思維訓練」。因此,「課文集美」是賞析散文的一種好形式,它避免了「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零敲碎打」式的賞析,便於學生形成一些有效的語言模塊;同時又能注重學生的自主性活動,突出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還能使學生掌握此類文體的閱讀方法,使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以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二、
說說「鑒賞」的重要性
語文課程標准》對閱讀教學提出的總目標是:「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為了加厚學生人文素養的底蘊,《課標》在義務教育「第四學段」中又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由此看來,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是文學作品教學的重點。(教學理念)
九年級(下)冊《語文》按照「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種文學體裁安排了四個單元的課文,旨在培養學生閱讀不同的文學作品的能力,領悟作品的內涵,獲得情感體驗,從而吸收文學作品的精華;浸潤在作品裡,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與啟示。
《談生命》是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起始課文,是世紀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發表的一篇帶有比喻、象徵,帶有哲理意蘊的「生命體驗」散文,它不僅哲思深邃,宏闊形象,鮮明生動,而且文字精練、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詩。全文為「一片作」,一氣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開篇引出話題,接下來描寫「一江春水」「一棵綠樹」的生命歷程。最後直抒胸臆,升華哲理,說出了作者歷經百年滄桑,備嘗酸甜苦辣的生命「體驗」。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則,表達了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可以說,它是「散文教學」的典範之作,是最好的「例子」。作為起始課的《談生命》的教學,在能力培養、情感熏陶和方法指導等方面,對本單元其他課文的學習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教材理解)
三、
說說「鑒賞」的必要性(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他們對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比較喜歡,尤其喜歡朗讀,主要原因在於它的語言生動形象,凝練而賦有理性的色彩。但對於文中用感性的文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尤其是文中許多富有深刻哲理的語句,更是難以准確地理解和感悟。在中考閱卷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有許多考生在「現代閱讀文」中失分較多的往往是「欣賞題」或「批註題」,他們往往不得要領,流於形式,造成了「口裡有,筆下無」或「筆下誤」的情況。究其原因,我以為是學生在閱讀感受、語言品味、人生體驗以及閱讀方法的積累不夠,「題目在課外」,「功夫在課內」,只有加強對學生的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的培養,使他們獲得一些規律性的知識,領略課文的美韻,從而提高欣賞的品位和審美的情趣。

⑵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為什麼而活著》教案

15散文二篇

知識與能力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了解文章的結構及揣摩文章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在誦讀的過程中,理清文章結構,感悟作者的情感。

2.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在老師的點撥下品味文章的語言特點,理解文章主旨。

《永久的生命》

(視頻導入)

視頻播放:一粒種子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一條小溪從雪山發源,流入大海。

導言:上面兩組畫面,讓我們看到生命的進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偉大的作品,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闢的語言來揭示生命的真諦,給我們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關於生命的文學財富。
嚴文井(1915—2005),原名嚴文錦。湖北武昌人。現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兒童文學家。著有《南南和鬍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聽音頻朗讀,然後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回答:

1.文題是「永久的生命」,讀罷課文,你覺得作者在文中對生命持怎樣的情感態度?

贊美

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談生命易逝。

第二部分(第2~3段)談生命神奇不朽。

第三部分(第4~5段)贊美生命。

3.作者主要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先抑後揚。作者從時間過去永不再回來談起,談到個體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讓人無奈,這是「抑」;接著寫種族的生命是神奇的,偉大的,充滿活力的,「隨處顯示它的快樂和威勢」,這是「揚」,最後抒發對生命的贊美之情。層層鋪墊,將對生命的禮贊之情抒發到極致,凸顯文章主旨。

1.第一段末尾寫道:「我們都非常可憐!」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過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來,你的力量是那樣的小,對於生命上的事你絲毫不能做主。

2.怎樣理解「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動著,永遠不朽」?

作者在第二段中以「小草」「小牛犢」為喻,闡釋了「生命自身的神奇」。小草卑微而柔弱,然而「春風吹又生」,永不休止的繁殖著,蔓延著,隨處顯示它的快樂和威勢。不斷給世界以色彩,不斷給世界以芬芳。

3.如何理解「生命在那些終於要凋謝的花朵里永存」?

「凋謝」的是一個個個體,一朵朵花朵。「永存」的是生命永不休止的繁殖著,蔓延著,隨處顯示它的快樂和威勢。不斷給世界以色彩,不斷給世界以芬芳。永遠充滿生機。

⑶ 初三語文《談生命》

[教學依據]

《談生命》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同時又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文中時有深刻精當的議論,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說。老作家把詞語概念還原成具體的物象「春水」、「小樹」,將「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繪出一幅幅生命的圖畫,創造出了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將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將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理論交融,把讀者引入聯想和想像的藝術境界。讓我們從這些可視可感的畫面中去領悟認識「生命」到底是什麼。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為喻,揭示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則,表達了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談生命」是一個尋常的話題,但本文都不尋常地闡釋了這個簡單而復雜的問題。從結構上看,課文僅一段,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行文層次明了。文章開篇即生波瀾,不說「生命是什麼」,而說「生命像什麼」。「是什麼」是下定義,「像什麼」是文學性的表述,決定了全文形象性,審美性和隱喻性的特點。總之開篇的話警醒眼目,揭示話題。

接下下描寫「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歷程。這里喻示著人的生命歷程中的幾種狀況,但所描寫的幾個「有時候」的情況,從事情性質和發生的狀態來看,不分先後階段,即不與人的生命的階段一一對應,而是顯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歷程的豐富多彩。「他聚集起許多細流……一瀉千里。」這些句子非常連貫順暢,有氣勢、有力度。有幾個重要的詞語,「快樂勇敢」「享受」「憤激」「怒吼」等,都是表示情緒色彩的,對刻畫「春水」的形象和表達作者的心意有很大作用。

再往下描寫「一棵小樹」的全部生命歷程,與前一層有所不同的是,從「破殼出來」,到「長到最茂盛的中午」,再到他消融了、歸化了」,這幾個連續的階段,勾畫著或喻示著人的生命歷程。但在情調、寓意上與上一層是一致的。開頭幾句話,「生命又像……在烈日下挺立抬頭!」細讀之中可以感受到生命力量的沖動與奮進,其中「聚集」、「破殼」、「伸出」、「掙脫」等詞語對表達這種意義起著重要作用;另外「快樂」、「吟唱」、「跳舞」、「寧靜和怡悅」等詞語,表達的思想感情也與上一層是一致的。

最後總結全文,點明深化主題。作者在這一層揭示生命的本質(由卑微、渺小到生長、進化),點明快樂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開頭幾句氣勢非凡,「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大生命中之一滴」,語調高亢有力,表露作者浩渺的思緒、寬廣的胸懷。「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這兩句是作者積幾十年的生活經驗寫成的精警之句,是最富有思想感情的句子,也是全文點題之句。

全文兼具感性化和理論化的特點,作家通過對豐富多彩的生活的感悟,抒發了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感情,並在新鮮的感覺中尋求哲理,以深刻的思辨,揭示了生命的辨證法: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有否定生命的「輪回」說,對待生命的認識也是辨證的:「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一方面認識到人的生命和宇宙相比是卑微、渺小的,一方面又認識到社會宇宙是由一滴一葉的小生命和小個體合成的。作者沒有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悲音,「在生活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全篇洋溢著一派樂觀,豁達的昂揚向上精神。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分析文章的層次,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品味文中優美形象的語言;體會文中聯想,想像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激發聯想和想像,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揣摩文中關鍵語句,品味文章蘊涵的哲理;體會比喻反復等修辭的妙用;講練結合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和語言提煉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由描寫生命,謳歌生命的話題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朗讀整體感知全文內容,分析文章層次,正確理解文意,運用跳讀、精讀品味文中最能表達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在分析、品味中加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加強合作、探究,鼓勵學生暢談自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達到領會文章的主旨的目的。

3、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對關鍵語句的品味,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養學生健康、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方式: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同時又蘊涵著深刻的哲理,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朗讀方法,展開聯想和想像,揣摩品味哲理性很強的關鍵語句,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出自己的獨特理解,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1、採用多種閱讀方法,注意傳授學習方法。本課採用「朗讀——整體感知全文;精讀——把握作者思路;品讀——領會文章主旨」的方法解讀課文。

2、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

3、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文中哲理,談出自己的獨特見解,表達自己的人生信念。

4、聽、說、讀、寫相結合。聯系自己的體驗和對生命的認識,用鮮活的形象詮釋自己對生命的理解。

[教學構思]

安排1課時

1、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對生命本質及其規律探究的興趣。

2、聽課文錄音,自由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3、精讀課文,探究文中兩個隱喻展開聯想和想像。分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分別經歷了哪幾個生命歷程或哪幾種狀態?暗示了怎樣的人生歷程、人生狀態?

4、結合全文,討論全文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感情基調是怎樣?

5、拓展延伸,講練結合,交流自己對生命的感受和認識?

6、品讀關鍵詞語,領悟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7、總結全文,領會作者意在宣示一種什麼樣的人生觀?

[教學實錄]

一、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對生命本質和規律的探究興趣。

師:「生命」是一個尋常的話題,也是人類恆久的話題。試想一下,當你隻身一人站立在廣袤無邊的大沙漠中時,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生:我會感到孤獨無助。

生:我會感到天地的廣闊,宇宙的博大精深。

生:我會感到生命的弱小和卑微。

生:我會感到人的生命和自然相比非常渺小,非常微不足道。

師: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短短的幾十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猶如一顆流星,轉瞬即逝。人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繹著生命的內涵,它是貝多芬在琴鍵上迸發出的鏗鏘的音符,它是梵谷筆下絢爛的色彩,它是綠蔭場上運動健兒分秒的搏擊,它是孤燈下莘莘學子熬更守夜的苦讀……盡管這些生命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生命的本質和規律都是相同的,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文壇老祖母冰心筆下的《談生命》,傾聽她對生命的詮釋。

( 專家點評:聯系生活拉進學生與作品的距離激發學生對生命本質的探究興趣)

二、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全文內容。

師:全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色?

生:課文僅一段,即中間不分段。

師:老作家在文章中把「生命」這個詞語概念形象化,描繪出一幅幅生命的圖畫,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特色?

生:作者用兩個比喻「生命想像東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形象的揭示了生命的過程。

生: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為喻,採用擬人手法揭示了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律。

生:作者用「一江春水」的行程和「一棵小樹」的成長經歷,闡釋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則。

師:這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創造了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將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現象和規律。

(專家點評:在聽讀中感受文章的結構和寫作特色,從整體上把握全文。)

三、朗讀課文,把握全文的思路,理清文章的層次。

師:通過朗讀,你體會作者的思路是怎樣的?

生:我認為作者開篇即生波瀾,不說生命是什麼,而說生命像什麼。領起全文,為後文的兩個比喻作下鋪墊,是思路的起點。

生:文中「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和「生命又像一棵小樹」這兩個比喻,描寫了生命的生命狀態和過程,應該獨立成段。

生:最後一句話是在前文對生命的現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寫後,闡明主旨,深化文章的主題,對全文起著總結作用。

生:文中兩個比喻一個描寫生命像春水東流的狀況,一個描寫生命像小樹成長和衰亡的狀態,段落特點和作用一致。

師:同學們分析的很好。冰心老人是怎樣描述生命的過程的呢?

(專家點評:通過朗讀,理清文章結構,把握作者思路,有助於對全文主旨的理解。)

四、精讀重點段落,領會全文主旨。

師:默讀「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這一部分。說說朗讀時感情有什麼變化。

生:有變化。隨著文章的展開,一江春水所遇到的狀況不同,朗讀時感情也是起伏變化。

生:在描寫一江春水時充滿激情,從「憤激」、「怒吼」「奔騰」等詞可以體現這種感情。

生:還有,一江春水面對種種不同的境遇時,心情是快樂的、平靜的,應該讀的輕松、活潑。

生:當描寫春水到達大海時,表達的心情更是平靜,沒有快樂,沒有悲哀。

生:朗讀時,感情激越時要情調高昂,聲音響亮;讀到感情平靜處語調要深沉。

師:剛才同學們分析的很到位,一齊朗讀。注意感情的起伏變化

(生有感情的朗讀。)

師:作者描寫「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歷程,喻示著人的生命歷程的哪些狀況和境遇?

生:「一江春水」的歷程也就是顯示了人們的生命歷程的豐富多彩。

生:「他曲折地穿過懸崖峭壁,沖倒了層沙積土,挾卷著滾滾的沙石。」說明人生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

生:「有時候他經過了細細的平沙,斜陽芳草里,看見了夾岸紅艷的桃花。」這描寫了人生中的順境。

師:在不同的境域中,他的態度怎樣?

生:當遇到困難險阻時,他勇敢、平靜、心中氣和。如「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憤激地奔騰了起來。」

生:他想憩息時,總有一股力量促使他向前,永不停步。

生:當春水回到大海消融、歸化時,他平靜、快樂,沒有絲毫悲哀。

師:「一江春水」的生命歷程的描寫,體現了作者對生命本質怎樣的認識?

生:生命在於運動。

生:生命是一個進取、斗爭的過程。

生:生命是宇宙中的一分子,個體生命最終要回到宇宙大生命的母體之中。

生:生命是由渺小、微弱到強健壯大,終而歸於消亡,其間幸福與痛苦,順利與曲折相伴相隨。

生:生命的本質在於奮勇前進、任何力量無法阻礙它,壓制它。

師:大家分析的真好,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是值得贊頌,值得謳歌的。

(專家點評:結合語言文字品讀,從形象的描述中感受生命的本質和規律,有助於學生理解全文的主旨,從中受到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我們學習這一段的方法分小組討論學習「生命像一棵小樹」這一部分。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討論、交流。)

(專家點評:小組合作探究有利於發散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師:「生命又像一棵小樹」這一部分和作者描寫「一江春水的生命歷程」有什麼異同?

生:與前一層有所不同的是,從「破殼而出」到「長到最茂盛的中年」,再到「他消融了,歸化了」,這幾個連續的階段,勾畫著或喻示著人的生命歷程,與人的生命歷程一一對應。

生:「一江春水」是比喻人的生命歷程中所遇到的不同狀況,不分先後階段。

生:這段文字在情感的表達和上文是一致的。「他 也許愛著大樹的蔭遮,也許愛著大樹的覆蓋,而他春天生長的力量,終使他穿枝拂葉地掙脫了出來,在烈日下抬頭挺立!」從這些語句可以感受到生命力量的沖動和奮進。

生:文中「快樂」、「吟唱」、「跳舞」、「寧靜和怡悅」也是表現了快樂、平靜的心情。

生:這一段也闡述了生命是一個快樂而痛苦的過程,不可能只有一帆風順,也有千溝萬壑。

五:拓展延伸、加深對生命本質和規律的認識。

師:是啊,生命雖然短暫,但是多姿多彩。有雲淡風輕,也有陰霾蔽日;有溫馨浪漫的歡樂,也有刻骨銘心的苦痛……冰心老人認識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像一棵小樹,那麼你認為生命像什麼呢?請用一個比喻句詮釋你對生命的理解。

生:生命是一粒種子,堅強的萌發,倔強的生長;生命是一場春雨,出來就蓬勃,悄悄的滋潤萬物。

生:生命是一首快樂的歌謠,清新是它的主旋律。

生:生命是一本厚厚的大書,豐富而有內涵。

生:生命是遠航的船,會有風平浪靜,也會有滔天巨浪。

生:生命是一張白紙,靠我們用雙手去塗抹斑斕的圖畫。

(專家點評:講練結合,讓學生暢談他們自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進一步奠定了把握作品感情和內涵的基礎。)

五:品讀關鍵語句,領會文章主旨。

師:本文語言清新、明朗、富有韻味。而且文中有很多語句,含義深刻雋永,試找出來,認真品讀,談談你的理解。

生:「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這句闡述了生命中快樂和痛苦的辨證法,表明對生命規律的判斷、認識。

生:「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這句話很有哲理,告訴我們對生活抱著感激的態度。

生:「快樂固然興奮,苦痛何嘗不美麗?」這句話寫得很好,意思是說對待生命歷程中的一切,我們都要正確對待,苦痛也是生命歷程中的一種財富。

生:結尾「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成一個美好的黃昏。」這句話形象生動,「雲翳」指豐富多彩的經歷、體驗,意思是說,希望人的一生有豐富的經歷,這樣才能體驗到人生的美好。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這些句子也就是文章的主旨句,精警語句。那麼通過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表明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生:積極、樂觀地人生態度。

生:一種健康,進取的人生觀。

生:正確看待生命中的快樂和痛苦,不斷進取、勇往直前的人生態度。

生:作者沒有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悲音,表現的是樂觀、豁達的昂揚向上的精神。

師:是啊,生命是要靠我們用雙手去書寫的。我們應用堅強、樂觀、向上的主旋律,譜寫自己短暫但卻有激越,昂揚的生命之音。

(專家點評:通過對文本的解讀,交流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感悟,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

六:總結全文。

師:生命是珍貴而又短暫的,在我們人生的四季中,快樂與痛苦相輔相成,「酸甜苦辣都有營養,成功失敗都有收獲。」這才構成了它的豐富內涵,在這其間最重要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向上的精神。願同學們在生命的長河中,鼓起奮發向上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七、課外延伸,布置課外探討題

收集人類或自然界中痛苦與幸福相伴共生的生命現象,並談談自己的體會。

(專家點評:聯系實際,向生活延伸,以培養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尾評:新大綱要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科學的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環顧整個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始終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和素養的提升,都是在有條不紊的教學環節中完成的。本課讓學生接觸文本的設計富有層次,從朗讀時的粗略感知到精讀品味、摘句跳讀賞析,教師有策略的指導學生和文本對話,從字里行間領悟深邃地思想,鼓勵學生運用探究性學習方式,摒棄教師繁瑣的分析。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同時有一定擴展性,能體現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置教學目標。以情感體驗和感悟為主,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

因為關注,所以璀璨 ————《談生命》一課的課後反思

課堂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主陣地,教師是教學改革的倡導者和實施者。在課堂上教師只有關注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新要求,關注學習方式的改變,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知識建構,才能激活整個課堂,迎來教室里的星光燦爛。

一、關注閱讀教學的新策略

課程改革,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提倡學生在閱讀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同時,《語文課程標准》對閱讀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標,並要求學生學會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本文是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通過朗讀、精讀、品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和文本對話,品味優美的語言文字,從而達到領會文章主旨的目的。

二、關注學習方式的新舉措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旨在解決語文教學中長期採用灌輸式所帶來的缺憾。灌輸式語文教學中師生雙方一方是主體,一方是客體,作為客體的信息接受者只有被動地接受、理解主體發出的信息。而「對話」不同於灌輸信息傳遞的單向性和非對稱性,它具有多向性和對稱性,在對話中雙方都是主體。在對話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不是一種灌輸與被管束的關系,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闡釋,而是一種平等的雙向的交流關系。教師通過啟發引導,在解讀文字「生命是一江春水」這一部分,理解了生命的狀態和過程的基礎上,採用了學法指導,分小組合作探究,給學生充分的獨立體驗的時間,教師適時點撥,教導學生用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同學相互取長補短,實現資源共享,相互討論、各抒己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尊重他人、虛心好學的品質;培養幫助他人、共同進步的精神。通過合作學習,發揮群體優勢,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改善,小組的學習形式得到強化,學生間互動交流的頻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氣氛更強烈。 小組學習也有利於發散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關注學生情感的新體驗

《語文課程標准》多次從不同的角度強調,語文知識的教學和訓練不能代替語文實踐和實踐中的經驗積累。「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要激活課堂,就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課堂在導入部分,把學生置於廣袤的沙漠,激起學生的感性體驗,從而喚起他們對更多話題作文優秀範文、高中語文優秀教案、教學實錄、備課資料、同步試卷、美文、高考模擬試卷、文學欣賞盡在語文軒網站/生命本質的探究興趣。在講讀「生命是一江春水」這一部分時,通過分析朗讀時的情感變化,有情感激越,有心平氣和,在不斷變化的情感體驗中認識生命本質和規律。在領悟了冰心老人筆下的生命之後,要求同學們採用「生命象……」的句式,詮釋自己對生命的獨到見解,講練結合,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和組織能力。課文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影響深遠,課堂設計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真正發揮了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四、關注知識體系的新建構

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習材料、學習問題的探索研究、探尋追究,自我建構,自我生成了一些新的東西。由於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不同,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在課堂上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創新精神的發展。從課堂設計看,在品味關鍵語句和課外延伸這兩個環節中,旨在因勢利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從知識到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緯度去實現目標。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怎樣達到讓語文學科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所有語文教師努力的方向。創新教育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當然,創新教育這一課題,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並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⑷ 談生命教案導入新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談生命》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2、體會文中比喻修辭的巧妙運用,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揣摩文中的哲理性思考,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提煉概括的能力。
3、注重朗讀和背誦。本文以典範優美的現代白話寫成,注入了感情,寫出了氣勢,很適合朗讀。此外,結合朗讀和揣摩文意來學習語言。本文語言既有形象的描寫,又有哲理的陳述,句式變化多樣,可以讓學生熟讀和背誦一些精彩句段。在朗讀和背誦的同時,對文中一些語句進行仿寫、擴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素養。課文描述了生命的現象和規律,表現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對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思考,並感受和借鑒這種人生態度,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文中最能表達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領會文章主旨。 教學過程
一、談論「生命」,導入新課: 1、「生命」,看到這個字,你會想到哪些詞語、景物或者句子?或者人? 例:有生命必有死亡;春天的小草;《孤獨之旅》中的杜小康。
2、生命是一個司空見慣但又是一個亘古不復的話題,歷代文人墨客都談到這個話題。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世紀老人冰心在仙逝前所寫的《談生命》! 二、講授新課,感受「生命」 (一)、第一板塊:在朗讀中初識「生命」 要求:1、讀出聲音,讀出感情 2、讀准字音,積累詞語 1、自由、大聲朗讀課文。
2、積累生字生詞:巉岩、驕奢、蔭庇、芳馨、怡悅、叢莽、清吟 (二)、第二教學板塊:用課文內容說「生命」 提示:可用文中語句,也可自行概括。
例如「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它的前身。」 1、作者題為「談生命」,究竟是怎樣談生命的,作者把生命比作什麼?請根據內容說話,說一說生命像什麼?用這樣的句式說「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它的前身„„」 例:1)、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許多細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濤。 2)、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有時他遇到巉岩前阻,有時他經過細細的平沙,有時他遇到暴風雨,有時他遇到新月和晚霞。 3)、生命像一棵小樹,他從地底下聚集生力,在冰雪下欠伸。 4)、生命像一棵小樹,春天,他開出滿樹的繁花,夏天,他長出濃密的枝葉,秋天,他結出累累的碩果,冬天,他無力地投入大地的懷抱。
2、在作者的眼中,生命像一江春水,從雪山發源,最終流入大海,生命像一棵小樹,歷經四時,最終長成參天大樹。好,現在我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一說「生命像什麼„」 例:1)生命像一輪月亮,有時圓有時缺,圓圓缺缺構成了他的一生。
2)生命像大海,有時波濤洶涌,有時風平浪靜,潮起潮落正如人生。 (三)、第三教學板塊:再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積累經典句段。

1、讀你自己喜歡的內容,然後告訴老師你記住了什麼,你獲得了什麼。選取你最喜歡的內容,然後說一句「積累」的話。看自己喜歡哪些句段,記住了句段。 要求:1)、眼睛聚集點在字上,要深入地記背。 2)、說積累的話,就是我記住了哪些詞語,記住了哪些句子,如果能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就更好了。
2、引導學生集體朗讀精彩句子,尤其是最後一段,這是作者闡述自己的生命觀的最直接的表達,放聲朗讀,感受作者這種激昂、達觀的人生態度。 (四)、第四教學板塊:品讀佳句,提出疑惑
1、下一步的學習更艱苦、更有趣味,而且更能表現我們語文學習的水平。那就是「品讀」。品什麼?品讀課文中你認為用得非常好的字詞,或者你有疑惑的地方,說一說「發現」的話。下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尋找、品味,每人都要用大大的圓圈劃出自己認為用得好或有質疑的的字詞或句子,再想想理由。
2、小組討論,提出問題,品讀文章。 例:1)、最後一句什麼意思?
這是一句形象生動的話,本可以有多種理解,但在本文中,意思是:希望你的一生有豐富多樣的經歷,你才真正體驗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說人生應該經歷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悲哀,只有某種單一的經歷是不夠的。這里的「雲翳」喻指豐富多樣的經歷、體驗;「美麗的黃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齡,或者說到了老年,具有無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況,可以指老年時,但也未必確指老年景況。
仿造這句話,圍繞生命或你自己,寫一句話。
例:願你生命中有豐富的色彩,來描繪一幅壯麗的畫卷。 願你生命中有動人的音符,來譜寫一支雄壯的歌曲。 願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來釀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2)、作者說:「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總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聯系自己的體驗和對生命的認識,以「生命,苦耶?樂耶?」為話題寫一段話,並展開討論。 3)、文章用一江春水東流入海、一棵小樹長大葉落歸根來比喻一個人生命的全過程,有何意義?
揭示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律以及生命中的苦難與幸福相生相拌的共同法則,表達了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四、語言實踐活動,發揮創造性思維:
我們先把表達作者對生命的感悟的地方讀出來,這一次讀,要讀出感情來。從「宇宙是一個大生命」讀起。這一段也就是本文的中心,正如作者說的「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謝生命」現在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好不好?在你十幾年的生命中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 五、小結全文。
文章可以結束,生命的話題卻永無止境。冰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感謝生命,最困難中要奮發有為,希望我們每一個同學都珍惜生活,感謝生命,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自信。 (師生齊聲朗讀屏幕上的四句話) 生命像一江象東流的春水 生命像一棵歷經四時的小樹 生命是一泓忍不住要噴涌的泉水 生生命是一雙燦爛著想像的翅膀

⑸ 《敬畏生命》的教案!

教學內容和步驟

導入新課感知課文理出文章脈絡整體感知課文,揣摩、把握關鍵詞語揣摩導引思考生活關注自然 (一同學們所熟悉的」種子」為話題)我們在小學學過一篇課文,叫作《種子的力》,種子的力量有多大呢?雖然我們在課堂上不能用科學方法計量,但那篇文章理由過生動的描述,想必大家還能回憶起來。種子發芽可以頂破人力無法打開的人的顱骨,還能繞過堅硬的頑石,從石縫中曲曲折折的鑽出地面,令人不能不佩服它們不屈不撓的精神。有一類種子是靠纖維傳播的,比如柳樹、蒲公英,如果仔細觀察這類種子的傳播過程,你會產生怎樣的聯想呢?今天我們來讀台灣女作家張曉風的一篇散文,看看他是怎樣看待這一自然現象,並從中吸取精神養分的。1. 請同學們分段並朗讀課文,老師注意正音反饋2. 要求同學思考:(1) 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2) 標出暫時不理解的句子3. 明確:文章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1-2自然段描寫 所 見到的景物,第3-5段寫自己的感受.4. 正音: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要求學生注意下列帶點字 的讀音. 纖維 奢侈 渾然不覺 湖畔5.練習:集體朗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1. 思考:文章第一部分敘述了一件什麼事,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請將作者所描述的景象復述出來。(思考的目的在於要求學生把握文中的關鍵語句,練習概述文章要義)明確:「湖邊有幾棵樹正在飄散一些白色纖維,大團大團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飄到草地上,有些飄入湖水裡。」「好幾個小時過去了,那些樹仍舊渾然不覺地 在飄送那些小型的雲朵,、、、、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樣。」思考文章第二部分:這件事引起了我怎樣的感想?找出能顯示做作者心理狀態和思想感情的語句。明確:詞語:詫異,震撼,折服,敬畏,碰撞,感動語句:我幾乎第一次遇見生命 我不能不被生命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而感動。(1) 做著「詫異」的原因是什麼?她究竟被什麼所感動?為什麼說生命是的投資是「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明確:樹不分晝夜的飄送種子,為撒播後代竭盡自己的全力,而成功率卻極小。(2)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不停地接觸各種生命,打作者為什麼說「我幾乎是第一次遇見生命」?這里的生命有什麼深刻的內涵?明確:句子中的生命不僅指生命的現象,更強調生命的本質意義,作者以前對身邊的生命形式並不經意,更沒有去思考它們的本質意義,而這次飛絮飄種的情景引發作者第一次對生命的意義形式和本質進行思考。使她從中領會到生命的本質意義------在於無私的傳遞聲明,不惜代價,不求回報。 (3)「那顆種子曾遇見了一片土地」,「土地」指什麼?教會她怎樣敬畏生命?怎樣理解作者含蓄表露的思想感情? 明確:「土地」比喻「心田」計後面所說「一個過客的心之峽谷」。敬畏應是「敬重不敢輕視」。作者由植物傳遞生生不息的執著,「投資」之巨大,感悟到生命傳遞的神聖,生命價值的可貴,從而得到人生的啟迪。 引發學生思考文章的實際意義,以及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游沒有輕視生命的現象? 作家們往往從大自然中得到感悟,吸取精神的營養,我們從提高認識和積累寫作素材的角度,談談人於自然的關系。 提示:1、提醒學生防範社會上出現的青少年吸毒、輕生、游戲人生等不良現象。 2、引導學生和關注大自然 ,發現人於自然的共同之處,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

⑹ 談生命 我為什麼活著 永久是生命,群文閱讀教案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樣,內容詳略也不一,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寫簡案,新教師要寫詳案.一般說專來,教案包括以下幾個屬方面:
(1)教學課題(2)教學目的(3)課時分配(4)授課類型(5)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關鍵(6)教學手段、教具(7)教學主要方法(8)教學過程(9)板書和板畫的設計(10)課後分析及教學參考資料.

⑺ 熱愛生命教案

《熱愛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於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汪國真的詩作,強調意象和個人理想的追求,對安撫痴迷者的心靈起過很大的作用。
《熱愛生命》,可以說是汪國真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以四個肯定的回答表達出為何要熱愛生命的哲理。四個段落,看似相似,卻各有其趣。四個段落分別以「成功」、「愛情」、「奮斗歷程」和「未來」為意象進行分析和回答。這四個意象可以說是包括汪國真、席慕容在內的一些清新哲理派詩人慣用的幾個意象,不晦澀,不故弄玄虛,不生僻難解,可以說是完全區別於朦朧詩的特點,也是汪國真的詩歌取得成功之原因所在。
中國的詩歌,從最早開始,就大多承載著歌唱功能的,但是朦朧詩卻背棄了這個主要功能。盡管朦朧詩在八十年代受到讀者的極大關注和追捧,但它畢竟是殘缺的、先天不足的。我個人雖然非常欣賞朦朧詩,但對這一缺陷卻深感遺憾。
朦朧詩多半孤傲,這幫助詩歌成功,也促使它衰敗。相反,汪國真的詩歌背棄孤傲,甚至在韻律的營造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他的詩歌基本上都是可以直接拿來譜曲歌唱的,熱衷於流行音樂的年青人,自然也較容易接受這種詩歌形式了。
在意境上,汪國真似乎不如朦朧派。汪國真慣用「愛情」、「成功」等意象,他的大量作品都採用了這些基本意象,這也許是汪國真本人的偏好,也可能是為了迎合意識形態的一種妥協吧。
其實,汪國真的詩歌不是單純的說教,他說「既然已經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他沒有呼喊口號非要你去這么做,而是娓娓吟唱建議你去這么做,對九十年代的詩歌讀者來說,這是非常明智的一種教化手段。
汪國真的詩歌總是體現出一種鮮明的教化功能,因此他的詩歌甚至可以進入語文教材。汪國真的詩歌,曾經掀起過一個熱潮,使他成為詩歌界的新秀,成為年青人的朋友和老師。我不知道,這一切是否得助於他的詩歌的富有熱情的教化作用?
還是來說《熱愛生命》。在我讀來,汪詩熱愛的不是最終的成功和未來的美好結局,不是愛情的獲得和奮斗目標的實現。詩作里溢出的熱愛,其實是一個過程、是一種追求,「風雨兼程」、「吐露真誠」……這些都是體現熱愛的種種表現。熱愛生命,不是因為想要獲得而去熱愛,而是因為熱愛而最終獲得。這樣,詩歌的主題就升華了。
《熱愛生命》,是一首非常適合朗讀的抒情詩歌,也可以作為勵志的詩歌來讀。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愛,有著對生命的一種熱愛,一切美好的結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閱讀全文

與談生命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