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科學六年級下冊 知識與能力訓練 科教版 如:放大鏡下的晶體 如果好會加多200分 要全部 網址也行
給個郵箱呀,我把全部發給你
1-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一、放大鏡下昆蟲奇特的身體構造。
1、昆蟲的耳朵:蟋蟀的「耳朵」在足內側,蟬的在腹部,雄蚊、螞蟻的在觸角上、蟑螂的在尾須上。
2、昆蟲的眼睛:分為單眼和復眼,復眼是由一個個小眼組成,不同昆蟲小眼的個數不同。每個小眼都只能看到物體的一部分,有復眼的昆蟲看到的是一個物體的拼圖。昆蟲的視力有限,但對移動的物體反應十分敏感。
3、昆蟲的觸角:蝴蝶的棒狀,蟋蟀的絲狀,蠶蛾的羽狀,天牛的鞭狀。不同昆蟲觸角的形狀不同(會畫蝴蝶、蠶蛾、蝗蟲、天牛的觸角);昆蟲觸角的形狀和著生點不同是鑒別昆蟲種類的重要特徵;昆蟲依靠觸角分辨氣味,嗅覺比人的鼻子還要敏銳。
昆蟲觸角的作用:感觸物體,分辨氣味,平衡身體。
4、昆蟲的翅膀:布滿彩色的小鱗片,小鱗片由許多扁平的細毛組成。
5、昆蟲的口器:咀嚼式,蜻蜓、蝗蟲;刺吸式,蚊子、牛虻;舐吸式,蒼蠅;虹吸式,蝶和蛾;嚼吸式,蜜蜂。
6、昆蟲的足:步行足,蟑螂;跳躍足,蝗蟲;游泳足,龍虱;挖掘足,螻蛄;攜粉足,蜜蜂。
二、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
1、會畫蚜蟲和草蛉。
2、觀察蚜蟲要在10倍的放大鏡下才可以看清。
3、蚜蟲的繁殖:春夏季進行孤雌繁殖;冬季雌雄交配後產卵繁殖。
1-3、放大鏡下的晶體
一、觀察美麗的晶體。
1、用肉眼直接觀察這四種物質是什麼樣的?(形狀、顆粒大小等)
2、用放大鏡觀察這四種物質是什麼樣的?
食鹽:白色的立方體。 白糖:白色的立方體。
味精:白色的柱狀體。 鹼面:白色的細小顆粒。
同種物質的顆粒、形狀都大致一樣。
3、晶體的特徵:有比較規則的幾何形狀。
4、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基本上都是晶體,但也有些看起來像卻不是晶體,例如:玻璃、瀝青、石蠟、塑料、松香、珍珠等。
二、製作晶體方法。
1、減少水分法。
⑴製作一些飽和溶液。
⑵用滴管滴幾滴在玻璃片上。
⑶待水分自然蒸發後就可以觀察。
2、降低溫度法。
3、怎樣製作一個大的晶體。
⑴製作一杯濃的食鹽水,過濾後注入到清潔的玻璃杯內。
⑵用細線栓一小塊食鹽晶體,懸吊浸泡在溶液中,靜置幾天。
⑶在杯底出現第一批晶體時,過濾掉杯底的晶體,繼續懸吊浸泡。
獲得的晶體越大,持續的時間越長。
1-4、怎樣放得更大
一、做個簡易顯微鏡。
1、一個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是有限的。
2、怎樣做簡易顯微鏡?
⑴放大倍數大的放大鏡在下面,放大倍數小的在上面,上下移動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直到找到物體最清楚為止。
⑵用紙筒和膠帶紙把兩個放大鏡固定下來。
3、靠近物體的透鏡叫做物鏡,靠近眼睛的透鏡叫做目鏡,這種顯微鏡叫光學顯微鏡。
二、顯微鏡的發展歷史。
1、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製作的顯微鏡可以放大近300倍。
2、光學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數可達1500倍左右。
3、1932年德國科學家製作了第一架電子顯微鏡,可放大1萬倍。
4、20世紀90年代的電子顯微鏡可放大到200萬倍。
5、1983年,人類又發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直接操縱原子或分子。
2. 放大鏡下的玻璃隕石
1、觀察表面法 2、吸鐵石是實驗法 3、觀察球粒法 4、成份檢測法
1、觀察表面法專。首先隕石一般是屬呈不規則的形態,其次隕石在降落過程中穿過大氣層發生摩擦產生高溫,因而隕石表面有燃燒過形成的一層黑色熔殼以及氣流摩擦留下的氣印,同時還具有流紋或流線構造。2、吸鐵石是實驗法。隕石基本分為三大類,分別為石隕,石鐵雲和鐵隕。其中石隕的磁性相對來說會比較小,不容易被磁鐵吸引。而石鐵隕和鐵隕中含鐵量比較多,磁性則比較強。3、觀察球粒法。球粒隕石的新鮮斷面上一般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到細小的球粒及球粒之間的基質,並可見到Fe-Ni金屬及隕硫鐵。鐵隕石如用含2%濃硝酸的酒精溶液腐蝕鐵隕石拋光表面,則可顯示維氏台登構造。隕石的結構緻密,不可能具有泡沫狀,多孔的或爐渣構造等構造。4、成份檢測法。隕石由於含有Fe-Ni金屬,比重一般大於地球的岩石(一般2.7g\/cm),隕石比重至少3.3g\/cm。
3. 怎樣放得更大教學反思
本課是在前幾課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探究如何使物體放得更大?其實是引導學生經歷人類探索發明顯微鏡的過程。在前幾課的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也曾將兩把放大鏡重疊去觀察物體,希望獲得更大的圖像,當時的這種行為是無意識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上課初,以學生的這種行為引入,讓學生利用兩把放大鏡對比觀察前兩課上所觀察過的物體,如味精、白糖晶體,如螞蟻、蝴蝶等昆蟲,這樣,學生對兩把放大鏡組合後產生的效果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在交流匯報時,應強調焦距的調整對於看清物體至關重要,可每次調整又很麻煩。出示課前製作的簡單顯微鏡,並講解示範製作方法:利用一個與放大鏡差不多直徑的塑料瓶,剪去瓶口瓶底,確定兩把放大鏡的焦距後,在合適位置固定好放大鏡。然後利用實物展台讓學生對比觀察效果,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再提供卡紙、衛生紙筒等材料,讓學生馬上加工製作簡單顯微鏡進行觀察。然後告訴他們所經歷的過程就是人類發明顯微鏡的過程,並閱讀教材中「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的故事」,不少學生很自豪,感覺自己也能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很有成就感。
在利用自製簡易顯微鏡觀察過程中,針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如光線太暗,物體看不清楚,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利用手電筒、鏡子,結合五年級學過的光的反射知識,將足夠的光反射到物體上,這樣看上去就更清楚了。這一教學環節,其實也是為下節課介紹顯微鏡的結構、使用原理等做下鋪墊,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有充足的光線照射和正確的調焦,對於用顯微鏡看清物體是非常重要的。課外要求學生兩兩合作,將兩個放大鏡製作成簡易顯微鏡,並利用自製的簡易顯微鏡去觀察校園中更多的事物,擴大對事物的認識。學生在課堂上曾設想,將三個放大鏡組合,放大效果是否會更好?由於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可以安排在課外讓學生探究嘗試一下,這也是一項不錯的拓展活動。
4. 肉眼看到的白糖晶體和放大鏡下的白糖晶體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肉眼看到的是白色小顆粒.放大鏡下的是白色大顆粒
5. 《怎樣放得更大》教學反思
本課是在前幾課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探究如何使物體放得更大?其實是引導學生經歷人類探索發明顯微鏡的過程。在前幾課的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也曾將兩把放大鏡重疊去觀察物體,希望獲得更大的圖像,當時的這種行為是無意識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上課初,以學生的這種行為引入,讓學生利用兩把放大鏡對比觀察前兩課上所觀察過的物體,如味精、白糖晶體,如螞蟻、蝴蝶等昆蟲,這樣,學生對兩把放大鏡組合後產生的效果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在交流匯報時,應強調焦距的調整對於看清物體至關重要,可每次調整又很麻煩。出示課前製作的簡單顯微鏡,並講解示範製作方法:利用一個與放大鏡差不多直徑的塑料瓶,剪去瓶口瓶底,確定兩把放大鏡的焦距後,在合適位置固定好放大鏡。然後利用實物展台讓學生對比觀察效果,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再提供卡紙、衛生紙筒等材料,讓學生馬上加工製作簡單顯微鏡進行觀察。然後告訴他們所經歷的過程就是人類發明顯微鏡的過程,並閱讀教材中「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的故事」,不少學生很自豪,感覺自己也能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很有成就感。在利用自製簡易顯微鏡觀察過程中,針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如光線太暗,物體看不清楚,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利用手電筒、鏡子,結合五年級學過的光的反射知識,將足夠的光反射到物體上,這樣看上去就更清楚了。這一教學環節,其實也是為下節課介紹顯微鏡的結構、使用原理等做下鋪墊,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有充足的光線照射和正確的調焦,對於用顯微鏡看清物體是非常重要的。課外要求學生兩兩合作,將兩個放大鏡製作成簡易顯微鏡,並利用自製的簡易顯微鏡去觀察校園中更多的事物,擴大對事物的認識。學生在課堂上曾設想,將三個放大鏡組合,放大效果是否會更好?由於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可以安排在課外讓學生探究嘗試一下,這也是一項不錯的拓展活動。
6. 把一個25°角放在放大鏡下觀察,看到的角是() A.10° B.25° C.50°
把一個25°角放在放大鏡下觀察,看到的角仍是25°;
故選:B.
7. 放大鏡下觀察食鹽晶體是什麼形狀的
食鹽晶體是正方體
8. 放大鏡下看到的晶體是什麼樣的用肉眼看到的晶體是什麼樣的
放大鏡是凸透鏡,可以找找凸透鏡的原理,應該是焦距縮短了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