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物生產的光環境調控教案
教學目標:
◆掌握:植物生產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植物生產的特點。
◆理解:環境條件對植物生產的重要性。
◆了解:植物生產與環境課程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植物生產在我國農業及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產的特點。
教學時數:2學時
教學方法:理論講授
教學過程:
一、由學生討論對農業的認識導入新課
二、新授
Ⅰ、植物生產在我國農業及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民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
人們生活消耗的糧食、水果、蔬菜幾乎全部來自於植物生產;服裝原料80%來自於植物生產。
(二)工業原料的重要來源
植物生產為工業生產提供原料。我國40%的工業原料、70%的輕工業原料來源於植物生產。
(三)農業的基礎產業
畜牧業、漁業、林業等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植物生產。
(四)農業現代化的組成部門
植物生產是農業的基礎,沒有現代化的植物生產,就沒有現代化的農業。
Ⅱ、植物生產的特點
植物生產是以植物為對象,以自然環境條件為基礎,以人工調控為手段,以社會經濟效益為目標的社會性產業。與其他社會物質生產相比,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一)系統的復雜性
植物生產是一個有序列、有結構的系統,受自然和人為的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它是由各個生產環節所組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
(二)技術的實用性
植物生產是把生命科學、農業科學的基礎理論轉化為實際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力。主要研究解決植物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其技術必須具有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力爭做到簡便易行,省時省工,經濟安全。
(三)生產的連續性
植物生產的每個周期內,各個環節之間相互聯系,互不分離;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延續,是一個不斷循環的周年性產業。
(四)植物生長的個體生命周期性
植物生長發育過程形成了顯著的季節性、有序性和周期性。
(五)明顯的季節性
植物生產依賴於大自然的周期變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季節的強烈影響。
(六)嚴格的地域性
地區不同,其緯度、地形、地貌、氣候、土壤、水利等自然條件不同,其社會經濟、生產條件、技術水平等也有差異,從而構成了植物生產的地域性。
2. 示範教案 問題研究 家鄉的農業園區會是什麼樣
【選題論證】
1.通過對紅太陽農業園區案例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掌握現代農業的基本原理,還需要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家鄉農業園的規劃之中,體驗農業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綜合決策過程,體現學以致用的新課程理念。
2.近年來隨著江陰經濟的發展,農村實施三集中空間發展措施,農業投入不斷增加,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已初具規模且各有特色,並產生良好的效益,成為全國學習和推廣的榜樣,也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前來觀光旅遊,體驗現代農村生活。
3.在前面幾個專題的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學會了搜集查閱和分析資料的方法,還需要通過實地調查,鍛煉發展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活動對象】
高一年級全體學生和備課組的全體教師。
【活動目的】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讓學生了解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特點和優越性,並根據家鄉的區位條件找出適合家鄉發展的農業項目;使學生學會地理調查,培養學生熟練地運用計算機進行地理信息、圖表和地理數據處理、分析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學會從家鄉和身邊的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方案;學會與他人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創造交流平台讓學生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描述、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學習和探究的體會、見解和成果,使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家鄉農業園區的調查引導學生關注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倡導全社會把現代農業理念應用於家鄉的農業生產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三效益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