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根據心理教育課程設計特點和要求,編寫一個心理課的教案
《教學設計》是教育部「高等師范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教學設計》從理論與技術的角度闡釋了教學設計。全書共分十章。前二章介紹教學設計的有關概念及其理論基礎;以後各章分別從設置教學目標、分析學習任務、各種知識類型的教學過程,直到教學技術、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以及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對課堂教學全過程的教學設計的方法、步驟與有關的心理學依據,作了全面介紹。《教學設計》可作為高等師范公共課和教師培訓與繼續教育的教材。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教學設計概述
一、教學設計的含義
二、教學設計的意義
三、教學設計的特點
第二節 教學設計的發展與趨勢
一、教學設計的思想萌芽與早期發展(20世紀初-60年代)
二、認知學習理論對教學設計的影響(20世紀60年代-80年代)
三、整合化的教學設計理論(20世紀80年代至今)
四、教學設計的發展趨勢與問題
第三節 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一、教學系統與方法
二、教學傳播過程
第四節 教學設計過程模式
一、教學設計過程模式
二、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
三、本書的基本框架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教學設計的學習論基礎
第一節 學習概述
一、學習的定義
二、學習的分類。
三、知識的定義及其分類
第二節 學習的一般過程與條件
一、加涅的學習與記憶信息加工模型
二、梅耶的學習過程
三、有效學習的一般條件
四、廣義知識學習階段與分類模型
第三節 廣義知識的學習
一、知識的表徵
二、陳述性知識的學習
三、程序性知識的學習
四、策略性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設置與陳述教學目標
第一節 教學目標概述
一、教學目標的含義
二、教學目標的功能
三、教育目標分類系統
第二節 設置與陳述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的定位
二、陳述教學目標的方法
第三節 陳述教學目標的標准與實例分析
一、陳述教學目標的標准
二、教學目標制訂的實例分析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分析學習任務
第一節 任務分析概述
一、任務分析的起源
二、任務分析的含義
三、任務分析的基本步驟
第二節 任務分析的技術
一、過程分析
二、能力構成成分分析
三、專家一新手分析
四、綜合分析
第三節 任務分析與教學實踐
一、語文學科的任務分析
二、數學學科的任務分析
參考文獻
第五章 課堂教學過程與活動設計
第一節 歷史上的課堂教學過程模式
一、赫爾巴特的課堂教學過程模式與教例
二、凱洛夫的課堂教學過程模式與教例
三、加涅的課堂教學過程模式
第二節 我國的課堂教學過程模式
一、我國當前流行的課堂教學過程模式
二、「六步三段兩分支」課堂教學過程模式
三、本書提倡的教案規格
第三節 教學方法、模式的選擇
一、講演法與討論法
二、發現學習模式與接受學習模式
三、我國教改中出現的四種教學模式評析
參考文獻
第六章 不同類型知識的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節 以陳述性知識為主要目標的教學過程設計
一、範例與評析
二、教學設計中應著重考慮的環節
第二節 以程序性知識為主要目標的教學過程設計
一、範例與評析
二、教學設計中應著重考慮的環節
第三節 以策略性知識為主要目標的教學研究
一、範例
二、策略性知識的教學設計與智慧技能的教學設計的比較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課堂教學技能的選擇
第一節 教學語言
一、教學語言的基本特徵
二、教學語言的類型
三、課堂教學語言的要求
第二節 提問技能
一、提問的構成、類型和特點
二、提問的設計與要求
第三節 板書技能
一、板書的類型
二、板書的要求
第四節 非言語性行為
一、非言語性行為的特點
二、非言語性行為的類型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教學媒體設計
第一節 教學媒體概述
一、媒體與教學媒體
二、現代教學媒體在教學改革中的意義
三、現代教學媒體的發展趨勢
第二節 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
一、現代教學媒體選擇與運用的一般要求
二、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模式
第三節 現代教學媒體的教學運用
一、視覺媒體
二、聽覺媒體
三、視聽媒體
第四節 教學媒體設計與應用的心理學原理
一、注意與教學媒體
二、知覺與教學媒體
三、信息呈現策略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第九章 課堂教學環境設計
第一節 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
一、教學組織形式含義
二、幾種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
第二節 課堂教學管理心理
一、課堂教學管理的心理含義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
第三節 課堂問題行為的有效調控
一、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
二、課堂問題行為的類型
三、有效調控課堂問題行為的策略
參考文獻
第十章 學習結果的測量與評價
第一節 兩種學習結果測量理論的比較
一、布魯姆目標分類學
二、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分類的局限性
三、知識分類與目標導向教學論中的學習分類
第二節 測題形式
一、建構式
二、選擇式
第三節 根據「知識分類與目標導向教學論」編寫測驗試題
一、陳述性知識試題的編寫
二、智慧技能試題的編寫
三、認知策略試題的編寫
砸分哈。。。。。。。。。。。。。。
『貳』 什麼是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設計分別從那幾個方面進行系統的分析
教學設計可以分為不同層次和不同階段。從宏觀層面和長期性來看,教學設計可指對一組課題或一門課程,乃至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可以由學校組織的教師團體進行,也可以由教材編寫委員會進行。從微觀層面和較短時間來看,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之前,針對一個班級或單個教學內容的教學所作的設計和准備。這是廣大教師熟悉的課堂教學設計。從教師使用的廣泛角度出發,可把教學設計界定為: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和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確定教學目標,實施教學活動,對教學效果進行測量和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的三個主要環節。其中確定教學目標是實施教學中最重要、最關鍵的環節。一方面它對教學活動起著導向、激勵和檢測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是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的重要依據和指標。因此,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析與設計是必要的也是首要的一項工作。 一、教學目標設計的心理學理論基礎 教學目標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確定合適、良好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國內外教學心理學家提出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和技術,為我們全面、正確地認識教學目標,科學地分析和設計教學目標提供了理論依據,奠定了可操作的技術基礎。(一)教學目標分類理論簡介 在眾多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論是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體系和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目標系統。 1.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體系 以布盧姆為代表的美國心理學家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教育目標分類體系,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心理運動(或動作技能)三大領域,每個領域的目標又由低級到高級分成若干層次。 (1)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分類。布盧姆將認知領域教學目標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知道、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級層次。其中除第一級「知道」外,其餘五級均屬於高層次智力技能范疇。智力技能與知識不同之處在於:它是加工知識的方式,需要學習者在思維中對知識進行組織。 知道(knowledge)是認知領域最簡單的目標,指能夠記住獲得的信息,該目標強調記憶的心理特徵,強調材料本身的特性以及對材料的復述、加工和提取過程。例如,背誦概念的定義或復述原理。 領會(comprehension)是最簡單的理解,主要是指對所獲得的信息的理解。例如,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述一個概念的定義或者原理。 應用(application)指能在特定的具體情況下對所學的概念和原理以實際的運用。例如,用某個原理來求解數學問題。分析(analysis)是指能將傳達的信息分解成若干要素或者組成部分,明確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和相對結構。例如,能分析出一個概念所包含的幾層含義或某一數學原理所要滿足的條件。 綜合(synthesis)是指能夠將各要素、部分組合成一個整體,以形成新的形式和結構。它既需要對已知的要素和部分進行操作,也需要對未知的要素和部分進行操作。主要包括創作新產品的能力、融合多種觀點形成新理論的能力、超越現有認識水平的能力、提出新見解的能力、獨創交流成果的能力。 評價(evaluation)是指能夠根據特定目的對材料或者方法的價值作出判斷,亦即對材料或方法符合標準的程度作出質或量的判斷。它處於認知技能的最高層次,包含了以上五種能力中的所有各種要素。 認知目標分類的意義不僅在於為教師確定教學目標、評定教學質量提供了一個依據,同時它提醒我們,在設計教學目標或進行教學評價時,不能只停留在傳授或要求「知道」的水平上,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智力技能。而學生智力技能的培養,不能只局限於理解的水平,還應重視創新能力與判斷能力的培養。 教師按六級水平確定教學目標時,需要注意:①不是一節課的教學就能達到六級水平,而是需要通過精心組織一系列的課堂教學來達到;②由於學科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徵,某些教學內容只要求達到一定的水平。如為小學生開設的計算機課,通常只要求能操作計算機,達到運用水平。(2)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分類。情感是對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如喜歡、厭惡等。個體的情感會影響其作出行為上的選擇。情感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克拉斯沃爾(D.R.Krathwool)於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學目標分類,並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將其分為五級,每一級均由連續的子類構成。現分列如下。「接受、注意」,指願意接受或注意某一事件或活動。由意識、接受意願和控制注意或選擇注意三個連續的子類組成,意識為始端,控制注意或選擇注意為終端。在該目標中,教師的任務是從始端出發,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並引導其指向終端,呈現學生所喜歡的刺激。「反應」,指樂意參加或主動參與。由反應中的默認(如遵從或順從)、反應的意願(贊成、贊同或自願反應)、反應的滿足三個子類組成。在此目標中,教師的任務是使學生伴隨著滿意感,產生一種愉悅的情緒反應,即達到某種滿足。「價值化」,指將特殊的對象、現象或行為與一定的價值標准相聯系,並以該標准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作出對某事的接受、追求乃至奉獻。價值化由價值的接受、偏愛、信奉等子類組成。教學要達到該級的最高水平——信奉,教師要使學生確信所學內容的正確性,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獲得成功。 「價值觀的組織」,即當遇到多種價值觀念出現的復雜情景時,將價值觀組織成一個系統,把各種價值觀加以比較,確定各種價值的相互關系及它們的相對重要性,接受自己認為重要的價值觀,形成個人的價值體系。如,先處理集體的事,再考慮個人得失;先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再玩等。該級由價值的概念化(如試圖識別一個其所欣賞的藝術客體的特徵)和價值體系的組織兩個子類組成。價值體系的組織可能產生一種新價值或更高層次的價值復合體。「價值或價值系統的性格化」,指價值觀和價值系統已形成穩定的、具有個人特點的價值體系。其個人行為是一貫的、泛化的和可以預期的。如學習一貫勤勤懇懇,保持良好的個人學習習慣。該級由泛化心向和性格化兩個子類組成。由於情感教學目標難以用行為變化來說明,因此它不如認知教學目標分類那樣清晰、明確,具有明顯的較為具體的外顯指標,這給客觀觀察、測量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克拉斯沃爾的分類畢竟為我們提供了情感教學目標的發展層次,其層次揭示了情感教學是一個價值不斷內化,最後形成穩定的價值體系的過程。其子類構成的情感發展連續體較為詳盡地描繪了教學過程中情感的細微發展變化,這些都為我們探討情感教學目標提供了借鑒。同時,該分類還啟示我們:①情感是一個價值標准不斷內化的過程,外在的要求標准要變成學習者的內在價值,需要經歷接受、產生反應和認識到其價值(價值化)等連續內化的過程;②情感並不是秘不可言、秘不可測的,該分類對情感發展的連續描繪,為教師完成情感教學的任務提供了方向與途徑;③情感教學是各科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每門學科都應重視相應情感的培養。只有當學習者以積極、肯定的情感參與學習時,「我要學」才會代替「要我學」。克拉斯沃爾的情感教學分類目標揭示了情感發展的全過程及最高教學目標,但與認知教學目標一樣,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不同的教學內容或一切不同年齡的學生都要完成全過程,達到終端。因此,這就需要教師能依據學科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靈活地確定並描述相應的情感教學目標。(3)動作技能領域的教學目標分類。關於動作技能的分類,先後出現了辛普森(Simpson,1971 )的七級分類、哈羅(Harrow,1972)的六級分類、基布勒(R.J.Kibler)的四級分類等。目前還沒有一個一致的廣泛認可的理論框架。但相比較來看,辛普森的分類應用較廣,下面我們就辛普森的分類作簡要的論述。「知覺」,指了解與某動作技能有關的知識、性質、功用。「定向」,指對活動的准備,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緒准備。「在指導下作出反應」,指能在教師的指導或說明書的指導下,表現出有關的動作行為。例如在示範者的指導下進行練習,直至形成正確動作,按照說明或示範啟用電腦。「機械化動作」,指學習者的反應已成習慣,動作表現無誤。例如,不需要教師示範指導或看說明書,就能啟用電腦。「復雜的外顯反應」,指能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表現全套動作技能,一氣呵成,連貫嫻熟,得心應手。例如,熟練地按指定程序開啟電腦。「適應」,指技能的高度發展水平,學生能修正自己的動作模式以適應特殊的裝置或滿足具體情景的需要。例如,電腦型號改變,按鈕位置發生變化,仍能根據指定程序啟用電腦。「創新」,指創造新的動作模式以適合具體情景,強調以高度發展的技能為基礎的創造能力。例如,練習書法至相當的高度,獨創一格,達到「人各有體」的境界。該目標分類描述了動作技能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對體育課、藝術課、工具操作技能課以及自然科學中的實驗課、語言教學中的書寫技能課等課程的教學目標設計,都具有指導意義。我國的教學心理學研究者在借鑒布盧姆等人的教學目標分類體系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目標分類:(1)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中學階段為記憶、理解、應用、綜合,小學階段為記憶、理解、運用;(2)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按照行為分類和內容分類相結合的思路,中小學階段為接受、反應、愛好、個性化等;(3)動作技能領域的目標,中小學階段為知覺、定勢、熟練、自動化等。(4)人際關系技能的目標分類。當代教學設計專家羅米斯佐斯基(A.J.Romiszwski)在繼認知、情感和技能三類教學目標之後,又提出了人際關系技能目標。羅米斯佐斯基在20世紀80年代初即提出,人際交互技能同認知技能、心理動作技能、反應技能一樣,必須在學校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類目標涉及培養與他人有效地交往、處理人事關系的能力等,包括咨詢、管理、討論、合作、銷售等方面的技能。對此目標分類,這里就不再作進一步具體介紹。2.加涅的學習結果目標分類系統加涅在《學習的條件》一書中,認為學生學習的結果有五種類型,即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度。但是這五種結果都屬於能力的范疇,不能直接觀察到,只能通過其在使用這種能力完成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的行為推斷出來,為此,必須制訂出清晰的行為目標。於是,加涅確定了九個方面的教學目標。現分列如下。「辨別學習的目標」,是指對各種客觀的情景或者物理特徵進行辨別,涉及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所有感覺方面。但它不是對情境的全面描述。「具體性概念學習的目標」,是指建立在辨別學習目標之上的,能夠確定某類事物中的一個或多個例子的學習目標。「定義概念學習的目標」,是指學生能夠通過一定的規則對事物或事件進行分類。這個規則表達了概念的本質和功能之間的關系。「規則學習的目標」,是指學生能夠按照一定的要求描述和轉換情景中的概念和命題。「問題解決學習的目標」,是指學習者能夠在新的情景中運用規則和概念去解決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更高級的規則和概念。「言語信息學習的目標」,是指學習者能夠記住由有意義的命題構成的言語信息,具體表現為能夠復述和加工這些命題。「認知策略學習的目標」,是指學習者能夠有效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認知過程。「動作技能學習的目標」,是指學習者在完成操作和動作時達到了一種熟練狀態,它可以用操作或動作的執行速度、精確性、力量或連續性等特徵來描述和測定。「態度學習的目標」,是指學習者形成了一種能夠對行為作出選擇的內部准備狀態或者反應傾向。以上所列目標中,辨別學習、具體性概念的學習、定義概念的學習、規則的學習、問題解決的學習屬於智慧技能學習的目標。總的來說,布盧姆和加涅的教學目標分類經實踐證明是非常適當的,在教學設計中應予以充分的重視。但也不能不論教學情境的差異簡單機械地套用他們的理論。當我們在分析和確定某一具體教學情境的教學目標時,應體現其獨特性。由於學科的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徵的差異,不同的教學情境下要求教學活動應達到的水平是不一樣的。況且,並不是所有的學生、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必須達到教學目標體系中的最高水平。二、教學目標設計的心理學技術(一)教學目標的分析一般說來,目標分析通常從提出問題入手,然後以解決問題為目標收集各方面信息,最後在分析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制訂教學活動的目標體系。具體來說,目標分析過程可以歸納為六個步驟。(1)了解問題,確定目的。了解現實教學活動與期望之間的差距,明確教學活動問題所在,從而確定教學設計的目的。這既是教學目標設計的基礎,也是整個教學設計工作的起點。通常教學設計者可以通過調查、訪談來發現問題。例如,通過對中學校長、教師的訪談調查,了解中學教學的問題所在,從而確定教學設計的目的。(2)確立目標。圍繞某個目的,按照布盧姆或加涅等的目標分類體系,建立一系列具體的教學目標。(3)提煉目標。按照一定的標准(通常是目標對於實現目的的重要性程度)對提煉後的目標進行選擇和排列,區別主要目標、核心目標與次要目標、支持目標,並明確它們之間的關系。(4)再次提煉目標。再次對目標進行提煉,確保目標的價值。這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將已確定的目標一一與現實教學活動進行比較,確定兩者之間的差距,從而確證目標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另一方面,將已確定的目標與前面確定的教學設計的目的進行對照,確定兩者之間的相關性,以保證每個目標確實是圍繞某個共同的目的而設計的。(5)再次排列目標。對目標進行最後的排列,形成教學設計目標體系。(二)教學目標的表述 如何科學地表述教學目標以保證所制訂的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有效是教學目標設計應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對此問題,主要形成了行為觀、認知觀及兩種觀點相結合的陳述方法與技術。1.用可觀察的行為術語來表述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傑(B.F.Mager)於1962年出版了《准備教學目標》一書,系統論述了用行為術語陳述教學目標的理論和方法。馬傑認為行為目標是指用可觀察和可測量的行為所陳述的目標,它應該能夠說明「學生能做什麼以證明他的成績和教師怎樣知道學生能做什麼」。他還指出,一個好的行為目標應該包括行為的表述、行為條件的表述、行為標準的表述。後來,有學者認為還有必要增加對教學對象的表述。據此,教學設計者在確定教學的行為目標時,應該清楚地陳述以下四項內容。(1)教學對象的表述,即說明學習者是誰。學習者是教學設計的核心,只有當學習者積極地進行心智的加工和技能的訓練時,才會有學習活動發生。所以,教學目標設計確定教學的行為目標時必須首先明確教學對象。如教學對象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2)行為的表述,即說明通過教學後學生能做什麼。表述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個動賓結構的短語,動詞說明學習的類型,賓語則說明學習的內容。如能進行加、減、乘、除運算,能列舉三至五個質數和合數等。(3)條件的表述,即說明學習者在什麼情況下表現行為。對行為發生條件的表述,也指明了在何種狀況下對教學活動進行評定。例如,陳述「要求學習者能夠辨別各種鳥類」這一教學目標時,就必須指明「是從黑白圖片中還是從彩色圖片中」;陳述「能夠操作計算機」這一教學目標時,就必須指明是「在教師指導下或者說明書指導下操作還是獨立操作」這一行為條件。 一般來說,行為產生的條件包括下列因素:①環境因素(空間、光線、溫度、氣候、室內或室外、安靜或噪音等);②人的因素(單獨進行、小組集體進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等);③設備因素(工具、設備、圖紙、說明書、計算器等);④信息因素(資料、教科書、筆記、圖表、詞典等);⑤時間因素(速度、時間限制等);⑥問題明確性的因素(提供什麼刺激來引起行為的產生)。(4) 行為標準的表述,即規定學習結果的行為的最低要求,以使教學目標具有可測性的特點。行為標准通常是規定行為在熟練性、精確性、准確性、完整性、優良性、時間限制等方面的標准,所以其表述常常與「精確到什麼程度」「至少百分之幾正確」「在多少時間內完成」等問題有關。
『叄』 自考本科應用心理學《心理測量與評估》實踐、答題內容怎麼寫
怎樣實踐的就怎樣寫啊!把實踐的數據作統計學分析就可以,該怎麼寫就怎麼寫啊!
『肆』 教育心理學 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任務是什麼,應從哪些方面著手工作
定義: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動現象,及其產生和變化規律的心理學分支。它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歷史與發展:教育心理學在十九世紀末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但歷史上的許多教育家已能夠在教育實踐中根據人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給人知識,而是使知識自己產生的產婆」這樣的教育心理學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傾向於把教育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這是促進教育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的前提條件。德國心理學家赫爾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學》、《心理學教科書》等書,對教育心理學的建立起到開拓作用。雖然當時尚未使用「教育心理學」這一名稱,但實際上已把教育學與心理學結合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赫爾巴特在教學理論中,把教學分為教育的教學和非教育的教學兩種,前者指倫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養,後者指傳授知識、技能的智育活動,這兩方面都必須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在討論教育和教學問題時,他特別重視「興趣的引起」,並把興趣分為經驗的興趣、思辨的興趣、審美的興趣、同情的興趣、社會的興趣和宗教的興趣等六種。這些心理狀態,可以引導兒童的注意力定向,並引起心理快感,促進思想活潑和精神旺盛。對興趣的研究成為把教育學和心理學聯結起來的一個重要聯結點。赫爾巴特之前的裴斯泰洛齊在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上對啟發後來的教育理論家重視心理學在教育上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影響。
實驗心理學的產生是教育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的另一重要條件,這導致實驗教育學的出現。實驗教育學是教育心理學的先驅,是實驗心理學與教育學結合的產物。德國的萊和莫伊曼都把實驗心理學的理論廣泛地與教育和教學理論相結合。萊所著《實驗教學論》一書,實際上是以教育心理學為內容的著作,為教育心理學成為心理學中的獨立學科奠定了理論基礎。
測驗學在教育心理學的形成發展過程中起了重要的觸媒作用,它促使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結合,為教育心理學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和方法。教育學上常提到因材施教原則,是由於學生存在著個別差異。如何適應個別差異而因材施教,則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共同課題。智力測驗和教育測驗是實行班級教學制度所必須掌握的兩種了解學生心理狀態和教學效果的工具。學校招生和入學後測量學生的學業成績以及對學生的個案研究,都要應用各種測驗。
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應該歸功於桑代克。他於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學》一書,以學校情境詳盡說明學習的概念,這是近代教育心理學的真正開端。1913年,這一著作擴充為三大卷,內容包括人的本性、學習心理學、個別差異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學習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備律、練習律)及個別差異理論,成為20年代前後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由於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點放在學習心理方面,導致了中國的教育心理學界長期把學習心理作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20年代前後,行為主義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等學派的學說傳入中國,對近代中國教育學產生一定影響。格式塔學派介紹到中國以後,教育心理學開始重視「頓悟」在學習中的地位,不再局限於嘗試錯誤、刺激與反應等聯結主義,心理學所提出的教育心理學問題,使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范圍擴展到桑代克的學習三大定律之外的「頓悟」問題,也將格式塔學派的「整體的概念」,「轉移的概念」、「精確律」、「完成原則」等等原理、原則應用到教育上來。
行為主義理論則促使30年代的中國教育心理學界重視人的行為的研究,注意環境對人的心理的影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使教育心理學重新重視意識的研究,特別是潛意識和下意識問題。教育心理學重視情感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把心理衛生知識引進教育和教學過程中,也都是受這一學派的影響。
巴甫洛夫學說傳入中國以後,在20世紀50年代不僅影響了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也影響了教育心理學。他的兩種信號系統學說,給教育心理學提供了新的理論根據,也給教育心理學找到了與自然科學相聯系的紐帶。第二信號系統學說的提出,使兒童言語與思維的問題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為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學的任務不斷增加,研究對象的范圍逐漸擴充。教育心理學在發展初期偏重於學習心理的研究和學習律的討論,並且大多集中於智育方面的問題。隨著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日益重視,也就越來越重視道德行為、道德情感以及審美情感的培養。
近代科學的發展,特別是近代生物學、人類學、社會學、醫學及精神病學的發展都對教育心理學產生影響,促使它不斷更新內容,以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教育心理學家曾對教育心理學的任務和對象提出具體建議。
1947年,美國心理學會成立了對教育心理學研究進行規劃的委員會,認為教育心理學應包括五個方面,即人類生長和發展,包括遺傳與環境,一般生長和發展,社會與情緒的發展,動機的基本理論,智慧、性向與興趣,以及個別差異等;學習,包括學習的本質,影響學習的因素,學習的動機,技能,推理與問題解決,態度,特殊科目的學習,以及訓練的轉移等;人格與適應,包括情緒,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衛生,特殊兒童,品格,以及社會活動;測量與評價,包括測量的基本原則,智力與性向的測量,學習的測量,適應的測量,以及測量結果的應用;教育心理學的方法與技術,包括教育問題的科學研究,統計技術,以及為教師所提供的研究方法。
2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過程中,有兩條基本線索,一條是在實驗室中研究動物和人類的學習規律,另一條是在真實的學校和社會情景中探究人類學習的規律,研究如何改進教和學。
教育心理學發展歷程簡介
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時間並不長。一般認為它經歷了初創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發展期(20年代末到50年代末)、成熟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和完善期(80年代以後)等四個時期。
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過程中,有兩條基本線索,一條是在實驗室中研究動物和人類的學習規律,另一條是在真實的學校和社會情景中探究人類學習的規律,研究如何改進教和學。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教育實踐領域中的各種心理學問題,因此,教育實踐是推動教育心理研究的強大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廣大中小學教師因為具備非常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因此也具有掌握教育心理學基本原理的實踐基礎。
我國傳統教育理論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心理思想,我國許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提出過一些閃耀著教育心理學思想的教學原則,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學相長」、「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因材施教」、「長善救失」等;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將孔子和荀子的言論合在一起,就是現代教育心理學思想中所特別強調的知、情、意、行四者合一的知識學習原則。這些教育心理思想在我國學校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中一直發揮著作用,而且即使在今天也不失其先進性。
在國外,教育心理學的許多思想也早有萌芽,例如,19世紀前後,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齊的教育思想中就包含了教學要使學生的頭(心智)、心(情意)、手(行動)三者均衡發展、重視學生的興趣、教學中講究准備、提示、比較、概括、應用五個程序等教育心理學思想;捷克的誇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也提出了許多教育與心理學相結合的原理、原則,如教材必須符合學生發展水平、應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等。
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一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基礎。1913~1914年又擴充為《人的本性》、《學習心理學》和《工作、疲勞與個別差異》三卷本。書中提出的學習律(效果律、准備律、練習律)以及個性差異觀點成為20年代前後教育心理學的主要課題。這一時期的研究主要是用普通心理學原理來解釋教育實踐中的問題。
經過30多年的努力,從60年代開始,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問題漸趨集中,教學與發展、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差異心理、德育心理、教學策略、教學評估、教師心理等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課題。這一時期,教育心理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為學校教育服務的研究取向日益明確,教育過程的探討、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教材、教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進等受到高度重視,這種研究取向一直延續至今。
另外,教育心理學家還把視野擴展到社會心理因素的研究,把學校和課堂看成為社會情景,對其中影響教學的社會心理因素進行研究。這一時期,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對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研究也受到重視,而且這種研究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而迅速深化,如多媒體環境下學生學習的特點、如何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學習的自我監控問題等都得到了深入研究。這些研究深刻地影響著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
80年代以來,教育心理學漸趨完善,在如下四個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1)主動性,即如何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對自己的心理活動作更多的控制;(2)反思性,即從內部理解所學知識的意義,研究學生對知識的建構過程,研究元認知、學習的自我監控機制等;(3)學習中的合作與交流,即「學習共同體」的營造,教學情景的設置,以使「學習共同體」中成員能夠共享教學環境中的一切學習資源,師生、生生之間合作交流活動的組織,等等;(4)把學生的學習看成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上的建構活動,研究社會文化對學習的影響。
近來,由於建構主義思潮的興起和日益受到重視,教育心理學領域正發生著一場深刻的變革。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主要以學校教育為背景,由於各民族均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文化傳統,因此,如何使教育心理學研究植根於本民族的教育、心理文化傳統之中,立足於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來理解、解釋和干預我們的學校教育生活,是今後教育心理學需要面對的一個主要問題。
實際上,在世界范圍內,心理學家們也都提出了心理學研究本土化問題。有的心理學家認為,以普通心理學原理為理論基礎,進一步在學校情景中進行有關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個別差異、教學評價和測量等研究,從而更加深入地認清學生學習以及學校教學的內在規律,並以此為依據改進我們的教育,使學生在一個有效促進認知和情感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中學習,應當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題。 關於學習心理的研究,是教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3教育心理學是心理科學與教育學相結合的產物,她既是最經典的心理學分支,也是心理學諸分支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教育心理學在心理學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獲得了其獨立性,並非只是普通心理學的應用。
1 國外教育心理學的發展現狀
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是以1913-1914年桑代克(E.L.Thordike)三卷本《教育心理學》的出版為標志的。在西方教育心理學近一個世紀的發展中,她經歷了從科學地位的取得受到懷疑、再從恢復聲譽到達作為教育主導科學的目標。當前國外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潛力巨大,有望獲得更高的社會評價。
1.1 學科理論體系進一步完善國外教育心理學在20世紀60年代後各認知派觀點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其理論建構已沖出狹隘和零散,向著完善與整合的方向發展。20世紀80年代後東西方教育心理學相互吸引,前蘇聯維果茨基的思想廣為流傳,建構主義就是在皮亞傑、布魯納、維果茨基思想基礎上整合的結果,被稱為當代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西方教育心理學學科理論的完善還突出表現在對教育心理學的定義上。1987年美國心理學會(APA)教育心理分會委員會給該學科提供了一個新的定義: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它關心的是發展評價和運用人類學與教的理論和原理以及由理論衍生出來的能增進畢生教育活動和過程的教育材料、計劃、策略和技術。這個定義既是對教育心理學研究現狀的總結和歸納,也是對未來教育心理學發展趨勢的規劃和展望。
1.2 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寬沃爾勃格(Wallberg,1992)通過廣泛的引文分析,調查了近年來許多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和雜志的中心議題,概括出了當前教育心理學研究的8個熱門話題,主要集中在以下4個教育心理學研究領域:①閱讀理解和寫作教學。關注於鼓勵學生確定目標,促進他們自身的進步,並且在必要時運用不同的策略;②歸因研究。關注於歸因的模式、動機、情緒及教師的期望,學生的表現等;③正式教育的發端問題。關注於嚴重缺陷學生進入正式課堂學習的問題;④有關教育研究的歷史觀點,以及社會對教育的期望,這些期望對學習和教學行為的影響等。
最近十幾年來,國外教育心理學界特別關注實際教育中各種不同類型策略和元認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①著重探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活動所存在和採用的各種策略與元認知的問題,探索這些策略、元認知的本質及其與學生認知活動的關系;②探索這些策略、元認知與學生的個別差異、認知方式的結合,即探討這些策略和元認知對不同類型學生的有效性問題。
1.3 學術成果進一步豐富
1994年布魯納在美國教育研究會的專題特邀報告中,精闢地總結了教育心理學十幾年來的成果,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①主動性(agency),研究如何使學生主動參與教與學的過程,對自身的心理活動做更多的控制;②反思性(reflection),指從內部理解所學內容的意義,研究元認知和自我調控的學習,過去是講學習的傳遞,現在講知識的建構和獲得;③合作(cooperation),共享教與學中所涉及的人類資源,重視在一定背景下組織起來一起學習,如同伴輔導、合作學習、互動式學習等,把個人的科學思維與同伴合作相結合;④社會文化對學習的影響,任何學習的發生都不是在白板上進行的,而是在文化背景上建構而產生的。
2 我國教育心理學發展的現狀
我國的教育心理思想源遠流長,在對古代文獻的研究中,挖掘整理出了大量豐富的教育心理學思想,證實中國從孔孟時代起就產生了許多關於教育心理學思想的記述,孔子就提出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因此,可以說,教育心理學的源頭是在古代的中國。然而,使教育心理學正式成為一門科學卻是後起的西方,我國的教育心理學反而成了一個「舶來品」。
我國解放前的教育心理學研究,主要是引進和借鑒西方的教育心理學研究,特別是桑代克的聯結論、早期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學習理論。建國後到1966年,我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從過去借鑒西方轉為向前蘇聯學習,以前蘇聯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為依據,重建我國教育心理學的理論體系,並且全盤否定西方的教育心理學思想。1966-1976年間,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在我國受到嚴重影響,基本上處於停滯不前的局面。
但是,我國教育心理學真正擺脫過去的種種束縛,走上健康成長和自我發展的道路的時間還不長。綜觀我國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主要還是借鑒的多,獨立研究的少。如我國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絕大多數研究內容都來自於西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也大都從西方移植而來。當前我國還未有被廣泛承認的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等基本理論,只有一些零散的研究,這些研究雖有特色,但尚未形成思想體系,影響也小,這種狀況顯然不符合我國的歷史和大國國情。當前我國教育心理學研究急需中國化、本土化。
3 當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趨勢
美國教育心理學專家根據他們近期研究總結出教育心理學研究與發展的趨勢是:有關教育心理研究的自然觀察方法論(informaleyeballmethodology)思想占統治地位。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①在活躍的認知加工領域中,「問題解決」的深入、細致的研究;②在教育情境中的動機與社會認知的研究;③能力和策略的個性差異及其與之有關的元認知的研究;④寫作與修改技能獲得的研究。綜觀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發展規律,筆者認為未來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教育心理學將進一步借鑒和吸收心理學的理論成果。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 ry)將智力(Intelligence)作為復數(Intelligences),並且用「多元」(Multiple)來強調這種復數的意義。他的智力新理論一經創造,就一直成為心理學最重要的理論之一,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卡爾?羅傑斯於上世紀中期提出「人本主義」觀點以來,教育心理學界積極引進和發展了這一理論,認為現代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人的發展」,教育應該「以人為本」,主張了解人,強調在教育中應當突出使學生理解自我的本來面目,以建立起適當的自我表現,形成和諧的自我表現觀念與介入者觀念的關系。作為培養人才的教育工作,應當致力於對學生心理、觀念體系的了解,「通情」地掌握關於人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個性特點施教。
個別差異和個別化教育研究將繼續受到重視。隨著對人類研究的不斷深入,個體的獨特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加之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學生可以不再受到嚴格的學校教育的時間限制和各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空間限制,自由地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因而,學生學習過程的特點、如何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和自我監控能力等都需要教育心理學進行深入研究。
教育心理學的理論體系將進一步完善。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將逐步完整化、系統化,進而有一個比較統一的體系。其內容將包括有關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動機理論、發展理論、教育社會心理理論相互聯系的五大塊,理論觀點上除了認知觀外還將吸收行為主義、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等心理流派和理論學說的精華,充實教育心理學的理論體系。
4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特點與規律的一門科學。心理現象主要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個方面。其中心理過程包括諸如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個性心理包括個性心理傾向性和能力、氣質、性格等特徵。
5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設計完成的。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羅森塔爾教授這時才對他們的老師說,自己對這幾個學生一點也不了解,這讓老師們很是意外。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是"期望"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羅森塔爾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人們心中有很高的權威,老師們對他的話都深信不疑,因此對他指出的那幾個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期望,像對待聰明孩子那樣對待他們;而這幾個學生也感受到了這種期望,也認為自己是聰明的,從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標准,最終他們真的成為了優秀的學生。
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鼓勵你的孩子,培養他們的自信,你的期望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的未來。信不信由你。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羅森塔爾教授這時才對他們的老師說,自己對這幾個學生一點也不了解,這讓老師們很是意外。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是"期望"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羅森塔爾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人們心中有很高的權威,老師們對他的話都深信不疑,因此對他指出的那幾個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期望,像對待聰明孩子那樣對待他們;而這幾個學生也感受到了這種期望,也認為自己是聰明的,從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標准,最終他們真的成為了優秀的學生
『伍』 心理學教學設計
心理健康教案《請讓我來幫助你》教學目標:克服依賴心理,學會寬容別人。發現同學的缺點能當面指出。初步培養自
教學重點:初步培養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的能力。
教學難點:消除依賴心理,學會寬容別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小朋友,我們在學校里一起生活、學習。你覺得開心嗎?如果,你看到有位同學犯錯誤了,你會怎麼辦? 引出:打小報告(板書)
2、如果,在學校里有人欺負你了,你又會怎麼辦?
3、你在哪些情況下,會去報告老師?(教師隨意板書)
二、看小品,明理。
1、小品1:下課了,同學們在玩,小亮無意中撞了小明一下,小明不問緣由,就跑去向老師報告,說小亮打他,急得老師放下要批改的作業本,去處理這件事。
看完請學生說小明是怎麼做的?對不對?為什麼?
2、小品2:有一位家長在和老師交談,冬冬總是插進來說話,使老師和家長都無法談話。
看完請學生說冬冬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3、 教師小結
剛才兩位同學的做法,都是不對的,不僅把同學之間發生的一些小事誇大,還影響了老師辦公。所以我們「不要動不動就打小報告」(板書)
4、行為指導
如果你是他們,你會怎麼做?請你幫他們一下好嗎?
板書:請讓我來幫助你
三、行為指導。
剛才我們同學說了好多事都要報告老師。那我們現在再來想想,有哪些事我們可以不報告老師,讓我們來自己解決?
1、看板書指導。並貼上小紅花。
2、指名表演。
(1) 小亮和同學吵架了,小明看見了,進行勸阻。
(2) 老師在辦公,小艷看見了一件不文明的事,本想告訴老師,但思考了一下就走過去勸阻。
(3) 小亮不小心碰翻了小艷的鉛筆盒,摔斷了幾只鉛筆,小艷原諒了他。
四、表揚與獎勵
1、誇誇我們班能主動幫助同學的學生。
2、誇誇能寬容別人的學生。
3、誇誇能自己的事自己想辦法解決的學生。
五、總結、唱歌
今天這堂課,使你學到了什麼本領?是呀,只要我們都有一顆寬容別人的心,自己的事自己想辦法解決,我們就會快快長大,變得更能幹,這個世界也會變得更美麗。
全班齊唱《請讓我來幫助你》
『陸』 求運動心理學(張力為)教案和 體育測量與評價(孫慶祝)教案。絕對高分!!!
當當網上搜搜
『柒』 華東師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心理測量與評估】,【心理與教育統計】,【實驗心理學】
這三門課是有難度的,特別是統計,我的經驗是把歷年的試卷都看一遍(很多試題是反復考到的),教材要通讀,各個知識點要記住,不需要其他的輔導材料(可能不配套),《心理與教育統計》裡面的計算題也最好能記住,主要是公式,這樣一般就能過的。
『捌』 基礎心理學的心理測量與評價方向和應用心理學的心理測量與咨詢
輔仁心智心理測評系統(綜合版)
個性測試
1.
卡特爾十六種人格測驗
(16PF)
卡特爾十六種人格測驗是人格分析,187題。主要包括:樂群性、聰慧性、穩定性、支配性、興奮性、責任性、敢為性、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開放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
2.
艾森克人格測驗
(EPQ)
艾森克人格測驗適用於測試時間要求較短條件下人格分析,自陳式人格問卷,有85個題目,主要測量外顯或內隱傾向;經質或情緒穩定性;潛在的精神特質,受試者的掩飾或防衛。
3.
愛德華個人偏好測驗
愛德華個人偏好測驗適用於個人需求方面的人格分析,225題。是一種應用廣泛的自陳式人格表量。本量表由心理學家愛德華根據莫瑞(H. A. Murry)的十五種人類需要理論為基礎編制的。這十五種人類需要是:成就(Ach)、順從(Def)、秩序(Ord)、表現(Exh)、自主(Aut)、親和(Aff)、省察(Int)、求助(Suc)、支配(Dom)、謙卑(Aba)、慈善(Nur)、變異(Chg)、堅持(End)、異性戀(Het)和攻擊(Agg)。
4.
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
(MMPI)
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適用於進行較全面的人格分析.399題。可以用於測試正常人的人格類型,也可以用於區分正常人和精神疾病患者。
5.
超常行為檢查測驗
超常行為檢查測驗適用於檢查是否具有超常行為特徵,共97題。測查的超常行為能力包括智力、創造力、社會活動能力、身體運動能力四個方面。
6.
中國青年人格測驗
(CPI)
中國青年人格測驗適用於人才選拔方面的人格分析,是專為了解、評鑒與診斷性格特徵而編制的,涉及18個性格變數,這些性格變數大部分與人際交往有關,因此,該測驗在反映性格的人際關系特徵方面是一種理想的測驗工具測驗適用用於16歲到35歲,共230題。
7.
兒童自我意識測驗
兒童自我意識反映了兒童對自己在環境和社會中所處地位的認識,也反映了兒童對自己的評價,是個體實現社會化、完善人格特徵的重要保證。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察、自我監督、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方面。
8.
十四種人格測驗
(14PF)
《十四種人格因素問卷(CPQ)》是由美國印地安納州立大學波特博士同伊利諾州立大學人格及測驗研究所卡特爾教授一起編制而成的,測驗內容包括樂群性、聰慧性、穩定性、興奮性、恃強性、輕松性、有恆性、敢為性、敏感性、充沛性、世故性、憂慮性、自律性、緊張性共十四種人格因素。更能夠對被試人格的十四種不同因素的組合作出綜合性的了解,從而全面地評價兒童的人格,140題。
9.
氣質測驗
氣質測驗,60題。目前國內應用較廣的一種氣質測驗工具,由陳會昌等編制,測量出4種氣質類型: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
10.
人生觀測驗
人生觀測驗本測驗用於測量關於人性的哲學,即受試者對人類一般行為的估計,反映的是被測試者對人的基本看法。它是通過測量個體對各題目觀點的認同程度,來考察個體對於人性的看法和態度。適用於中學生、大學生及成年人使用.
11.
自信心測驗
自信心測驗有13道題,屬於自評問卷,完成問卷大約需要3-5分鍾。適用於18歲以上成人。
12.
自卑感測驗
自卑感也就是低自尊感,是一種對自我的能力、個性品質等評價偏低的自我意識。自卑感一旦形成,如果不能及時克服,就會影響到學習、人際交往和個性發展等許多方面。共36題。
13.
樂觀性測驗
樂觀的人總是看到希望,而悲觀的人總是覺得生活在陰暗中。樂觀與否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生活的質量,你不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樂觀的人嗎?這個測驗還將告訴你如何看待生活,如何做一個積極樂觀的人!
14.
固執性測驗
生活中,有些人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得非常謙遜溫順,處處迎合別人的意旨;另有一種人在彼此來往中則常常給人以爭強好勝、自以為是的感覺。通過固執性測驗來看看你屬於哪一種人。
15.
個性成熟度測驗
個性成熟度測驗來測試一個人生經驗豐富的程度。
心理健康測試
16.
心理健康臨床症狀自評(SCL-90)
心理健康臨床症狀自評適用於測查被試的心理健康狀況. 在精神科和心理健康門診的臨床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心理健康臨床症狀自評量表包含了90個項目,它是用來測查人的精神症狀及其嚴重程度和變化情況的量表,包含了比較廣泛的精神症狀學內容,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等均有涉及。
17.
抑鬱自評量表
適用於測查被試最近一段時間的的抑鬱程度.
18.
焦慮自評量表
適用於測查被試最近一段時間的焦慮程度.
19.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測驗(MHT)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HT)100題。八個內容量表分別是:學習焦慮、社交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等。
20.
大學生人格健康調查測驗(UPI)
《大學生人格健康調查表》(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是為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而編制的大學生精神衛生、人格健康的調查表。適用於篩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篩查。
21.
Beck抑鬱測驗
抑鬱症是一種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常見心理疾病,Beck抑鬱測驗適用於分析成年人各年齡段的抑鬱感強度。
22.
生活事件測驗
生活事件對心身健康的影響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業已促進了醫學模式的轉變。我國研究者楊德森、張亞林於1986年在前人的工作的基礎上編制了「生活事件量表」(Lire Event Scale,簡稱LES)。LES共含有48條我國較常見的生活事件,包括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家庭生活方面,二是工作學習方面,三是社交及其他方面。
23.
青少年生活事件測驗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SLEC),大致包含青少年時期常見的負性生活事件。該量表是一項自評問卷,由27項負性生活事件構成,被測試者根據事件發生後的心理感受進行評定。適用於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學生面臨挫折事件的承受程度。
24.
大學生行為問題測驗
大學生行為問題測驗,即戀愛和性的問題、學習問題、健康和情緒狀態以及社會適應問題等,共有78個項目。《大學生行為問題量表》最大的特點是簡便省時、易於掌握,能較為准確而迅速的反映出該學生目前是否存在嚴重的行為問題。
25.
Achenbach兒童行為測驗
《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是一種含蓋內容比較全面,使用非常廣泛的兒童行為量表。1970年首先在美國開始應用,我國在80年代初引進,並統計獲得我國各年齡段兒童的常模數據。本問卷由家長根據兒童近期(半年內)表現情況來填寫。適用於測查4-16歲兒童的不同行為問題。113題。
26.
中小學生適應能力測驗
中小學生適應能力測驗採用情境判斷的方法,讓被測者根據給定情境的描述與自身情況的符合程度來評定等級。
27.
壓力應對方式測驗
壓力應對方式測驗適用於初中以上形成相對穩定應對方式的被測試者使用,62題。壓力對個體有著什麼樣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個體選擇怎樣的方式來應對。
28.
兒童多動症核查測驗
兒童多動症核查適合診斷年齡低於17歲的兒童是否具有多動行為傾向。
29.
網路成癮測驗
網路成癮,又稱網際網路性心理障礙,臨床上是指由於患者對互聯網路過度依賴而導致的一種心理異常症狀以及伴隨的一種生理性不適。
中學生網路成癮量表可用於測查中學生使用網路的情況。該量表為自評量表 ,適用對象為12到19歲的中學生。一次測驗時間約為10分鍾,28 題。包括兩個因子,分別為成癮症狀(包括耐受性和戒斷反應2個維度)和網路成癮相關問題(包括人際關系與健康及時間管理2個維度)。
30.
兒童孤獨測驗
《兒童孤獨量表》(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由Asher, Hymel和Renshaw於1984 年編制,用於評定兒童的孤獨感與對社會不滿程度,挑選出不合群的兒童,並了解最不被同學接受的兒童是不是最孤獨。該量表有24道題目,適用於8-12歲的兒童。對於高分兒童應該給予社交技巧訓練,改善他們不合群的狀況。
31.
自殺態度測驗
自殺態度測驗一個國家或地區自殺率的高低與其居民對自殺的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有效的自殺預防項目必須以對公眾自殺態度的深入了解為基礎,因此全面而具體的測量公眾對自殺的態度對預防自殺有很重要的作用。適用於分析16歲以上的人群對自殺的態度。
32.
社會適應性自評測驗
社會適應性自評測驗適用於測查青少年的社會適應能力,15題。適用於14-28歲范圍。本問卷將幫助被測試者了解自己的心理成熟程度,即社會適應性處於怎樣的發展水平,幫助被測試者更快的完善自身,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學習能力測試
33.
考試焦慮測驗
考試焦慮測驗可以用來判別學生考試焦慮的程度。測驗由33個問題構成,採用情境判斷的方法,讓被測者根據給定情境的描述與自身情況的符合程度來選擇相應等級。
34.
學習方法與技能測驗
適用於測量和評價學生學習方法與技能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測驗從學習方法與技能、復習方法與復習習慣、閱讀習慣與技能、對學校的態度、記筆記與寫作文五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方法與技能進行描述,為學生自身調整和教師的指導訓練提供參考。本測驗適用於小學至大學的所有學生。
35.
學習動機測驗
關於學生學習動機強弱程度的測試。學習動機是取得學習效果的直接動力,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
36.
學業成就與人際關系歸因測驗
測試內容由兩部分構成,用來測量人的對學業成就和人際關系兩個不同方面成功或失敗的經歷解釋的歸因傾向。這兩個方面均由四個分量表組成,每個分量表代表一種可能的歸因傾向,即將成功或失敗的經歷歸於能力、努力、情境、運氣等因素。
37.
家庭教育方式綜合測驗
適用於指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56題。
意志力測試
38.
承受能力測驗
所謂心理承受能力是個體對逆境引起的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的承受與調節的能力,通過承受能力測驗來測試對逆境的適應力、容忍力、耐力、戰勝力的強弱。
39.
意志力測驗
本測驗適合成年人(18-60歲)使用,25題,提供5個等級以供選擇。
40.
應付困境能力測驗
心理學家斯摩爾泰說:「一個人處在困境之中,最能表現出其心理素質的好壞。心理素質好的人視困境是另一種希望的開始,它預示著明天的好運;心理素質差的人一旦陷入困境,就悲觀失望,自己給自己增加很大的壓力。」那你應付困境的能力怎樣呢通過下述測試你就會了解。
情緒測試
41.
嫉妒測驗
本量表一般用於成人被試,也可以用於中學生,目的是幫助被試了解自己現有的嫉妒水平,並且給予相應的分析和建議,以幫助被測試者形成更良好的心態。
42.
情緒類型自測
您屬於哪一種情緒類型,理智,平衡,沖動型。
43.
情緒社交孤獨測驗
《情緒-社交孤獨測驗》是用來測量一個人在最近兩周以來的孤獨情況的,它是由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的老師根據國外的相關量表和國內的實際情況修訂而成,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適合高中文化水平以上的成年人的孤獨程度
44.
情緒穩定性測驗
有的人能力一般,卻能夠冷靜地處理判斷事物,因而取得成功;有的人雖然智力發達,但情緒卻不穩定,因而改變了其成功的發展方向。情緒的這種重要意義愈來愈被人所關注。請測評一下你的情緒穩定程度。
45.
情緒緊張測驗
情緒緊張測驗來測試緊張程度。緊張是一種有效的反應方式,是應付外界刺激和困難的一種准備。有了這種准備,便可產生應付瞬息萬變的力量。因此緊張並不全是壞事。然而,持續的緊張狀態,則能嚴重擾亂機體內部的平衡,並導致疾病。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自我消除緊張狀態。
46.
情緒自我控制測驗
情緒自我控制是用來測試情緒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敵人其實並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歷淺薄,成功的最大敵人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
47.
恐懼情緒測驗
恐懼是在可怕情景影響下產生的一種十分緊張的情緒反應。因此對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最大的是恐懼的情緒。本測驗來測試情緒恐懼的程度。
交際能力測試
48.
包容能力測驗
有包容力的人能夠接受別人的不同意見、見解、道德觀、生活方式等,這種品質被人們視為高睿智、有修養的表現。本測驗測查包容的能力。
49.
交際能力測驗
本測驗將清楚的得知自己在人際關系的學理、應用技巧,以及態度的認知上分別是什麼水平。
50.
處世能力測驗
處世能力是一個人情商指數具體化的較為綜合體現,在社交日益重要的時代,情商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本測試將測試你的處世能力的水平。
51.
取悅能力測驗
取悅他人也是一種能力,個中高手可以輕易地齊悅於人,其中的一些高明的技巧也會讓常人十分佩服。本測驗將測試你取悅的能力。
52.
學生與教師相處的行為困擾的診斷測驗
《學生與教師相處的行為困擾的診斷量表》共有18個項目,涉及到學生與教師相處的三各方面,其中包括在教學情境下師生之間的互動質量、學生和老師的情感距離是否存在問題、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地位關系是否存在問題等。
53.
交往焦慮測驗
交往焦慮測驗由15道題組成,要求被試做五級評分,分數范圍從15(低社交焦慮感)到75(高社交焦慮感)。量表條目少,信度穩定,效度高。適用於18歲以上的正常人。
54.
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診斷測驗
《人際關系綜合診斷測驗》是用個體在近段時間內與人交往時的表現來測量其人際交往能力的高低,本測驗由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鄭日昌教授編制,共有28道題目,屬於自評問卷。適用於18周歲以上的成人。
55.
交往迴避與苦惱測驗
社交迴避及苦惱分別指迴避社會交往的傾向及身臨其境時的苦惱感受。迴避是一種行為表現,苦惱則為情感反應。社交迴避及苦惱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有28道題,適用於18歲以上的正常人。
其它
56.
戀愛方式測驗
本測驗在可以適用於正處於戀愛階段的18-35歲的青年人。測驗共有40個題目,要求被測試者選擇題目描述的常見戀愛情景下自己會採取什麼樣的行為。通過測驗,被測試者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戀愛方式,並可據此分析這份情感未來的發展趨勢。
57.
威廉斯創造力傾向測驗
用來測量人的創造潛能,共50題。
58.
升學就業指導測驗
(職業傾向)
用於測查被試傾向於何種職業特徵的工作。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多選擇,其中升學和擇業就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抉擇,因為它們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未來的奮斗目標和發展方向。
幼兒特長
59.
幼兒觀察能力檢測表
觀察是孩子們認識周圍世界的主要途徑,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十分重要。《幼兒觀察能力檢測表》採用的是他評的方式,父母根據孩子的平時表現對題目進行作答,能夠有效、准確而迅速的反映幼兒的觀察力的水平。
60.
幼兒繪畫素質檢測表
幼兒繪畫能力的發展是幼兒美術啟蒙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幼兒繪畫素質檢測表》採用的是他評的方式,父母根據孩子的平時表現對題目進行作答,能夠有效、准確而迅速的反映幼兒的繪畫素質水平。
61.
幼兒記憶能力檢測表
記憶是人類智力活動的倉庫。在智力發展迅速的幼兒時期,記憶同樣具有重大的意義。對幼兒記憶能力的測查有助於家長清晰地了解孩子的記憶水平,並可以根據其現有的記憶能力水平來培養和訓練各方面的能力。
62.
幼兒交往能力檢測表
交往活動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性活動,也是一種塑造幼兒性格,培養幼兒品德、提高幼兒能力,使幼兒從個體走向社會化的重要的實踐活動,對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63.
幼兒音樂能力檢測表
幼兒時期是發展音樂能力的最佳時期。對孩子音樂素質的判定與培養,不僅可以幫助你了解孩子在此方面的特點,而且可以為孩子早期音樂能力的培養與後期特殊才能培養的選擇提供較科學的依據。
64.
3-7歲兒童氣質問卷(PTQ)
3-7歲兒童氣質問卷(PTQ)由9個分量表組成,由最了解孩子的撫養者根據孩子最近一年的表現來評定。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氣質特點,提出合理的期望、要求,尋求適合孩子天性的個性化教養
詳情建議咨詢 輔仁心智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