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第一框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教學設計

第一框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3-09 12:07:51

❶ 學完「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後,某校高一(2)班學生就人民幣的職能與發行問題開展了一次探究活動,讓我們

同學甲闡述了紙幣的交易媒介職能,是正確的。同學乙認為多發行人民幣可彌補資金不足問題,但是過多發行紙幣會造成通貨膨脹,同學乙的說法不對。同學丙對同學乙的批評是對的,但他得出的結論「越少越好」不對,人民幣發行過少,容易引起通貨緊縮。人民幣發行應該適量,與社會財富的增加同步。
供參考。

❷ 高中政治,謝謝

辯證唯物主義:
一、辯證唯物論
1.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
(1)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在人腦中的反映。
(2)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2.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
(1)原理: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能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會阻礙事物的發展。
(2)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要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3.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1)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有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會阻礙事物的發展。
(2)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既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又要重視意識的能動作用,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核心提示:①意識是主觀的東西,理解意識在實際生活中的表現,如思想、路線、政策、想法。②物質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為客觀實際,如自然條件、客觀規律、社會現實等。③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是一種相互影響的關系,要與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區別開來。
4.事物運動的規律性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
(1)原理:一方面客觀規律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但人們在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通過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來認識並利用規律。
(2)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辦事情時既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客觀規律,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
核心提示:①本知識點是與認識論、辯證法中的相關知識相互交叉的。②本知識主要用於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如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等。
二、唯物辯證法
1.聯系的觀點
(1)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於普遍聯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沒有的。
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核心提示:要求我們不要孤立地看問題,認識和處理任何問題都注意該事物的相關因素,如發展經濟要看到對環境的影響等。
(2)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原理
原理: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在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中,整體高於局部,整體處於統帥的決定地位;同時任何整體都是由部分組成的,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整體的變化,有時甚至還會對全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方法論:這要求我們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樹立全局觀念);同時要求我們搞好局部,以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核心提示:①要注意部分之間是否有序組合對整體功能的影響;要和量變引起質變的特殊形式結合起來。②本原理和方法論的前半部分側重點在"整體"重要性;後半部分的側重點在"不能忽視局部"。
2.發展的觀點
(1)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原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處於變化發展之中;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
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既要把事物看作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又要與時俱進,有創新精神,滿腔熱情地支持新事物。
核心提示:對待自然界、社會和人的認識都要堅持發展的觀點。
(2)內外因的辯證關系(事物變化發展的原因)
原理: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方法論:我們要堅持用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看問題,但首先要重視內因,其次也不能忽視外因,堅持內外因相結合。
核心提示: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對事物發展起促進或延緩作用。對外因要作一分為二的分析,利用有利條件,克服不利條件。如對外開放對我們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們周邊的環境有對我們有利的也有不利的等。
(3)量變與質變的關系(事物變化發展的狀態)
①原理: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當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又必然會引起質變,當我們希望保持事物性質穩定時,這就要求我們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辦事情要堅持適度原則。
②原理: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變的發生。
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要重視量的積累。
③原理:構成事物的要素在結構或排列順序上發生變化也會引起質變。
方法論:要學會優化結構。
核心提示:事物的量變既可以引起事物向好的方面發生質變,也可以引起事物向不好的方面質變,所以對事物發展不利的質變我們要做到防微杜漸。
(4)前進性和曲折性的關系(事物發展的趨勢)
原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進,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
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對前途充滿信心,又要准備走曲折的路。
3.矛盾的觀點
(1)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原理:告訴我們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方法論:我們既要看到矛盾雙方對立的一面,又要看到矛盾雙方統一的一面。
(2)矛盾的客觀性、普遍性原理
原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方法論:A.我們要承認矛盾的客觀性與普遍性,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不能迴避矛盾、否定矛盾的存在。B.我們要善於全面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告訴我們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點,矛盾具有特殊性。
方法論: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核心提示:我們不僅在辦事情,解決問題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時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唯物論角度說,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4)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
①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②原理: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次要矛盾雖然處於從屬地位,不起決定作用,但是它會影響主要矛盾的發展和解決,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主要矛盾。
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次要矛盾。
(5)矛盾主次方面的關系原理
①原理: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發展中居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方法論:要求我們看問題要善於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住其本質和主流。
②原理:矛盾次要方面雖然居從屬地位,不起主導作用,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對事物的性質也有一定的影響,並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要求我們不能忽視矛盾次要方面,不能忽視支流。
核心提示:①在解答哲學問題時要注意區分唯物論與辯證法的原理。②區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是看面對的是一個矛盾還是多個矛盾;二是看是認識矛盾還是解決矛盾。③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三、認識論
1.認識必須不斷深化發展
原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認為,世界在時間和空間上是無限的,人的認識也是隨著實踐而不斷地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
方法論:我們必須不斷地深化和發展認識,反對把思想僵化、認識凝固化的行為。
核心提示:這也是我們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哲學依據。
2.實踐和認識(理論)的辯證關系
原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一方面實踐決定認識;另一方面認識(理論)對實踐又有反作用,科學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而錯誤的理論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
方法論:我們既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又要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核心提示:①在實際解題過程中也單獨使用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或者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的原理和方法論。②注意實踐與認識,物質與意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三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歷史唯物主義
四、人生觀、價值觀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原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性質和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和變化;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促進作用,反之,則會對社會存在起阻礙作用。
方法論: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克服錯誤的社會意識。
核心提示:掌握這一理論要准確理解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的含義;運用這一原理分析我國倡導的和諧社會與和平外交政策等的重要意義與作用。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原理: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及人生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不同的價值觀有不同的導向作用。
方法論: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克服錯誤的價值觀。
核心提示:正確的價值觀一是要符合事物的客觀規律;二是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注意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與意識的反作用和認識的反作用的區別與聯系。
3.人生的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
原理:人生的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索取)。而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居於首位的,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
方法論:我們要在對社會的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反對只講索取不講貢獻的錯誤觀點。
核心提示: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包括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不要簡單地以物質貢獻或者精神貢獻的大小來衡量人生價值的大小。
4.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原理:實現人生價值既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更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
方法論:實現人生價值我們要充分利用客觀條件,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
核心提示: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主要有:①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②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實干,發揮聰明才智。③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斗精神。
5.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
原理: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而且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方法論:我們必須樹立群眾的觀點,堅持群眾路線,走與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核心提示:本知識點的復習要和政治常識中黨的"三個代表"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國家機關對人民負責原則等哲學依據結合起來。
我是高中政治老師,這是我們平時用的
物質決定意識屬於辯證唯物主義中的唯物論部分

閱讀全文

與第一框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